读史方舆纪要 卷九十八 福建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卷九十八 福建四 顾祖禹

◇汀州府东至延平府五百二十里,东北至建宁府七百三十里,东南至漳州府六百三十里,南至广东潮州府六百六十里,西至江西赣州府五百里,西北至江西石城县百九十里,北至邵武府五百五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九百七十五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八百八十六里,至京师五千二百二十六里。

《禹贡》扬州地。

周闽越地。

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三国吴属建安郡。

晋属晋安郡,宋、齐、梁因之。

陈属闽州,隋属泉州。

大业初,属建安郡。

唐为福州地。

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唐书》:是年开福、抚二州山峒置州,以长汀溪为名,治新罗。

大历四年,徙治白石。

天宝初,曰临汀郡。

干元初,复曰汀州。

五代时,王闽仍曰汀州。

南唐因之。

宋亦曰汀州。

元为汀州路。

明曰汀州府,领县八,今因之。

府南通广东,北达江右,山谷斗绝,称为奥壤。

自唐始置郡,而扰驯未至。

王潮入闽,则有事于汀州。

宋室南迁,而汀州亦多叛乱。

昔正德中,尤溪贼为乱,南赣抚臣王守仁讨平之。

岂非以崇山复岭,旁达诸境,不逞之徒,易为渊薮,童牛之牿,不可已耶。

长汀县附郭。

晋新罗县地,属晋安郡。

唐开元中,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州治。

大历中,迁白石乡。

宋治平中,迁衣锦乡,即今治也。

编户五十一里。

○新罗城在府东南。

晋置新罗县,宋废。

《志》云:在今漳州府龙岩县界。

一云在上杭东北五十里,误。

唐开元后,徙县治长汀村,在上杭北十五里。

一云去今府城二百三十里,亦误。

既又迁县治东坊口,在今府东北五里,今名旧州城。

大历中,迁白石村。

《郡志》谓大历四年,徙东坊口,后十年,徙白石乡,宋迁今治。

去旧治一二里,地势平衍,方数十里,而卧龙山突起平地中。

府城半壁高挂其巅,鄞江绕于左,西溪抱于右二水合流,绕出丁位,南走潮海,西下豫章,为形胜之地。

郡城,相传唐大历中筑。

宋治平五年增拓,周五里有奇,环城为濠。

绍兴中及隆兴初,皆尝修筑。

绍熙间,议易土城,以砖石,讫于嘉熙,功未及就。

元时城益颓废。

明洪武四年,复因旧址修筑。

嘉靖五年,增修,北据卧龙山,南临南溪。

旧有门六,今五。

城周六里有奇。

○卧龙山郡治后,府主山也。

偃卧如龙。

《志》云:府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特起一山,高数十丈,广五六里。

北面峭壁矗起,其南派为九支,形如九龙,蜿蜒蟠曲。

一名九龙山,又名无境山。

山之左支为横冈岭,右支为西峰,俯临津门。

又东山,在郡治东,卧龙山首起于此。

○南山,在府南三里。

屹然如屏,巅为朝斗岩,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尽归目睫。

山之东接拜相山,俯揖卧龙,如人相拜。

山隈有霹雳岩,宋元间,迅雷震开,遂成岩洞。

府南四里有圆珠山,当鄞江、西溪二水合流之口,形如珠圆,一名龙珠山,俗呼宝珠峰。

鸡笼山府北五十里。

高十五里,山形圆耸,上凌霄汉。

又翠峰山,在府东北六十里。

壁立千仞,烟云出没,惟天色晴霁、亭午方见其顶。

○七宝山,在府西山下,旧有上宝场,宋置采银锡于此,后废。

《通志》:场在县治西。

又佛祖峰,在县西三十里。

俗名九,转北二里许,树木阴翳,石磴崎岖,为绝胜处。

双峰府东南二百里。

峰峦双耸,插入云霄。

○新路岭,在府西六十里。

一作新乐岭,接江西瑞金县界,贡水出焉。

《志》云:岭峭险壁立,砂砾崎岖,行者病焉。

岭背即隶江西,此天所以限闽中也。

又牛岭,在县西二十里,道出瑞金县。

其相接者曰白头岭,以常冒白云名。

○鄞江在府城东。

亦曰正溪,又名大溪,或谓之左溪。

源出宁化县界,流经府东北湘洪峡。

又南至府东东庄岭,汇为潭,分流为二。

又南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经上杭县,达潮州府大埔县,会三河水入海,亦谓之汀水。

《志》云:天下之水皆东,惟丁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文。

又有东溪,出翠峰山下,有鄞坑水流合焉。

至张家陂与正溪合,并为鄞江之上流。

《高忠宪日记》云:汀水之源在北,水俱南流,势如壁立,过大姑绝险处,舟下一滩,则入白浪中,裹而复出,直至峰头趋陆,即抵潮州矣。

西溪府城西。

源出府西北,地名大原,流经杉岭,亦曰南拔溪。

宋治平中,筑城堑濠,砌石陂引水入焉。

下流分二派,皆入于正溪。

又南溪在府城南,溪源不一,引流而东,至南口,亦会于正溪。

又北溪在府城北,源出西北之横坑,亦谓之横溪,东流合正溪。

《寰宇记》:临汀大溪有四:曰东溪,曰西溪,曰南拔溪,曰横溪。

至府南高滩角,合流为一。

盖以南溪为南拔溪也。

府东又有梓步、小湘等溪,亦流入正溪。

寅湖府东二里。

以方位名,周百步,中有小山,水溢不没。

又辛湖,在府西一里,周七十步,亦以方位名也。

○麻潭,在府东南,众流皆会于此。

山势盘互,过此折为九曲。

又角,在府东,高岩湍怒,溉田甚广。

又东有头,峭壁数十仞,瀑声如雷,亦有灌溉之利。

《志》云:府南有五百滩,自汀抵潮,滩险有五百之数。

今渔梁、鸬鹚、蛇王、九曲、王屋、纱帽诸滩是也。

○古城寨府西四十里。

五代时,王延政筑此城以备江南兵。

宋因置寨为戍守处,亦曰古城里。

《志》云:旧城在府西南何田市,宋绍兴中,迁今所。

明初置古城寨巡司,又西至江西瑞金县五十里。

○屯驻军寨,在府南三里。

宋建炎中,群寇扰乱,遣军讨捕,尝驻于此。

绍兴十四年始创筑,元废。

又何田市寨,在府西南五十里。

宋时为商旅辏集处。

嘉定间,创寨以弹压之,今废。

《志》云:府北有汀关,宋置。

景炎二年,元兵破汀关,文天祥欲据城拒敌。

汀守黄去疾有异志,天祥乃移军漳州。

是也。

今湮。

临汀驿在府治东。

宋淳熙中建,至今因之。

又府东七十里有馆前驿,元为馆前站,明初改驿。

又三洲驿,在府西九十里,本三洲铺,成化十八年建三洲公馆,后改为驿。

○拔口场,在府西南八十里,宋置税务于此。

又合同场,在府治东,宋置寻榷盐税于此,后皆废。

九隘府西北三十里。

《志》云:府东五十余里有大息、镇明二隘,东南八十余里有桃阳隘,府南百余里有黄峰隘,西南九十里有长桥隘,五十余里有分水、龟龙二隘,与古城九为九隘,皆为戍守要地。

而黄峰与古城尤为险峻云。

宁化县府东北百八十里。

西至江西石城县九十里,西北至江西广昌县百九十里,北至邵武府建宁县二百里。

本建州沙县地。

唐开元二十四年,开山峒置黄连县,属汀州。

天宝元年,改今名。

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五十一里。

○黄连城县东五里。

本黄连镇。

唐置黄连县于此,以地产黄连而名,寻曰宁化。

后唐同光元年,王闽迁县治于镇西竹窝,北负翠华,南临大溪,即今治也。

县境山峻水急,峰峦万迭,至县治则四围平坦,形如大釜,旁挹嶂岫,下瞰溪湖,称为形胜。

县城,相传始迁时筑,亦曰宁阳城,周不及一里。

宋端平间,展拓,周二里有奇。

宝二年,圮于水。

开庆初,尝议修筑,不果。

明正统中,屡被寇患。

正德中始筑土城,复以砖石云。

○翠华山县北二里。

其山四时苍翠,县主山也。

又凤凰山,在县北三十里,崇冈峻垅,蜿蜒不绝,形如凤翅。

其地有灵隐洞,亦名洞源岩。

又北曰陶峰山,峰峦峻耸,四面壁立。

县北六十里又有牙梳山,以形似名。

险峻扼塞,啸聚所凭。

○南山,在县西南十里。

三峰相连,其中一峰特起,为邑之望,流水环绕其下。

苦竹岭县北九十里。

岭甚高,多产苦竹,常有云气蒙其上。

又北有南桥岭,以高拱如桥而名。

《志》云:县东北百里有城门嶂,山势卓立如屏。

元季寇乱,邑民多避兵于此。

○西岩,在县东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笋屹立如门,中可坐千人,泉石殊胜。

有石室数处,皆幽异不一。

其傍为东岩,亦有数石室,争奇竞秀。

《志》云:县南六十里有乌路峡,两岸壁立,水势潆洄,深不可测。

又危石,在县北六十里,突然一峰,四壁陡绝。

黄连洞在县东。

亦曰黄连镇,本名连城洞。

唐置治处。

干宁元年,王潮据闽,黄连洞蛮围汀州,潮遣将李承勋击之,追破之于浆水口,闽地略定。

浆水,见延平府将乐县。

胡氏曰:黄连峒即潭飞漈。

似误。

又灵隐洞,在县北百里,一名洞源岩。

洞前重冈迭,小涧横截,岩石奇胜。

○大溪在县城南。

源分六派:其正西自赣之石城县堑岭来会,西南自长汀县界狐栖岭来会,西北自石城县界长放坑来会,此大溪之上流也。

其东北自建宁县界台田岭来会,正北自苦竹岭至县北三十里之马家渡来会,正东自热水窑头至县东四十里剑潭来会,至县东之东渡与上流三派合为一溪,复折而东,至清流县,又东会剑江水抵福州入海。

《志》云:大溪支流西南入长汀县而为正溪。

一云:溪源出县北五十里石洞中,涌而出,名万玉泉,流为小涧,溉田数千亩,又引而南,为正溪之上源。

蛟湖县北六十里。

深不可测。

又有柘湖,在县东北,其水四时不涸,溉田甚溥,西去蛟湖密迩。

又有羊鸦湖,在柘湖侧,亦有灌溉之利。

○龙门潭,在县南,水深莫测,引流而东,亦曰龙津,有龙门桥跨其上,流会于大溪。

又神头潭,在县西南数里神头岭下,渊深清澈。

县东又有赤冈潭,皆引流入大溪。

潭飞漈在县南乡。

重冈复岭,环布森列,登陟极难。

漈居其中,坦然宽平,山环水合,有田有池,草茂林深,易于藏聚。

宋绍定间,汀邵贼晏头陀作乱,攻陷城邑,北犯建宁,监军刘纯等击破其潭飞漈,又谕降连城七十二寨,贼遂平。

《一统志》:宋平贼后,置南平寨于此,为戍守要地。

又龙潭漈,在县北三十里。

相传有龙潜焉,时至涨溢。

县西十余里又有雷鸣漈,以声如雷轰而名。

○七孤龙,在县南,北去乌路峡十五里。

石峻路险,怒涛奔湍,逶迤七曲,舟行甚艰,盖即正溪所经矣。

○安远寨县北百里。

北至邵武府建宁县八十里,旧名下土寨。

宋庆元中置,元因之,有巡司戍守。

明洪武初,改今名。

又南平寨,在县南,近潭飞漈。

宋绍定六年,移黄土寨置于此。

又北安寨,在县东北七十里,宋绍定六年,移苦竹寨置于此,今皆废。

○金钱隘,在县东,入清流县界。

又石溪隘,在县北,路出建宁、广昌二县。

其相近者为紫云、严塘、草桥等隘。

又留西隘,在县西,通石城县。

县南又有木马、竹篙二隘,通长汀及连城县界。

皆为戍守要地。

石牛驿县南七十里。

以傍有石牛而名。

宋置,至今因之。

《舆程记》:由清流县九龙驿舟行,至驿九十里,又西南六十里而达长汀县界之馆前驿,往来必经之道也。

上杭县府南百九十里。

东南至漳州府龙岩县百五十里,南至永定县百十五里,西南至广东程乡县三百八十里,西至武平县百里。

本龙岩县地。

唐大历四年,置上杭场。

宋淳化五年,升为上杭县,割长汀县南境隶焉,属汀州。

今城周八里,有门七,编户四十五里。

○上杭旧城《志》云:唐析龙岩县胡雷下保置上杭场,其地在今永定县东四十余里。

南唐保大十三年,徙场于艺梓保,在今永定县东北六十里,宋升为县。

至道二年,徙治鳖沙,在今县东北三十里,地名白沙里,旧曰鳖沙里。

咸平二年,又徙县于语口市,东去鳖沙不及一里。

天圣五年,复徙钟疗场,在今县西北二十里,其地坑冶大兴,商旅辐辏。

干道三年,又徙郭坊,即今县治。

有城,相传宋端平中创筑,周不及一里,寻毁。

淳中,更筑,复圮于水。

宝间,始营以砖石。

元季复废。

至正中,拓旧址筑之,周不及三里。

明复圮,洪武十八年,邑人钟子仁作乱,县令邓致中筑城御贼,民赖以全。

寻废,屡被寇掠。

成化中,复筑城。

《志》云:县北十五里有旧州城,即汀州故城。

详见前。

○金山县西北十里,邑主山也。

峦嶂Лヴ,苍翠如画,一名紫金山。

宋康定间,尝采金,因名。

上有三池,名曰胆水,上下二池有泉涌出,中一池则蓄上池之流。

相传宋时县治密迩,其地水赤味苦,饮则伤人,惟浸生铁,可炼成钢。

后县治既迁,其水遂变,不异常水。

山侧有百丈漈,高可百丈,悬流如线,自石罅出,旧名黄金坑。

水阳有南宝山,望之如笔。

又有岩,曰宝兴岩。

山南五里即旧县治之钟疗场云。

又灵蛇山,在金山西北,峭拔凌空。

○七峰山,在县城北三里。

七峰岌,翠丽可爱,一名七星山,为邑后镇。

冷洋山县东十五里。

高出群山,俯见县治,下有水迸石而出,暑月尤冷。

又乱石隔山,在县东四十余里,乱石岩,路出龙岩县。

《志》云:县前溪南有横琴山,平广延袤,状若横琴,一名横琴冈。

又袍山,在县南五里,县之前案也,亦曰挂袍山。

又南曰美女峰,其峰有四,葱菁秀丽。

又南为三层岭,岭三级始至其脊,道出永定县。

○铁嶂山,在县西,石壁峭拔,势若屏嶂,山之西产铁矿。

《志》云:县西有展旗山,数峰连属,迤逦若展旗然,县之右镇也。

县西北又有覆罗山,高耸突立,山顶端圆,若覆罗然。

范荡洋山县南百里。

磅礴数百里,当上杭、永定两县之界。

峰峦崭绝,人迹罕至,西南通程乡,东通漳州,奸民常据为窟穴,急则逃入于广。

又羊厨山,在县西南百余里,盘亘百里,高岩怪石,千态万状,据汀、潮二州之界。

○双溪岭,在县北四十里,有二小溪环绕其下,与长汀县分界。

《志》云:县西有大岭,路通武平。

又西有蜈蚣岭,高耸萦回五里许,岭路蜿蜓,若蜈蚣然。

○大溪县城南,即鄞江下流也。

自长汀县汇众溪流,经县北,与语口诸水会,至县治南山下,过美女峰,萦回三折,环抱而出。

又西折而南,经潭口直抵广潮入海。

《志》云:大溪中有莲花石,波涛汹涌,行舟毫厘失措,即至覆没。

其上群石耸翠如莲花,在县南六十余里。

又县西北三十余里有观音石,县南又有乌虎石,皆在大溪中。

○九曲溪,在县东北三十里,萦回九折,流合大溪。

又黄潭溪,源出县东龙岩县界,安乡溪出县东东安岩,南宝溪出南宝山下。

又有矾溪,出钟疗场东,与南宝溪合。

场西又有新田溪,亦流入南宝溪。

县北又有金山下溪,县西又有水埔溪,出武平县界。

《志》云:县境凡十余溪,俱流入于大溪。

咸水湖在县南三层岭之北,有水一泓,味咸不涸。

县东三十里大陂旁亦有此湖。

又天井湖,在县东南二十里,阔五十余丈。

《志》云:旧在县东,后忽移而南,相去十五里。

又县城西北亦有二湖,名天井。

○草鞋潭,在县北二里,延袤数里,大溪所经。

舟人云,行竟此潭,可成草鞋一双,盖状其长也。

又黄土潭,在县北四十余里,以潭旁土色皆黄而名。

大孤滩县南四十里。

立石槎牙,舟难上下,行者必易载而渡。

《志》云:县境群滩凡数十处,其近城者有马尾滩,以滩水散流若马尾然也。

又有逃船滩,在县西,滩势甚险,舟行至此,必避溪旁,多为之备,然后敢过。

又有大笼钩滩,屈曲若笼钩然。

县北四十余里有目忌滩,水极湍急,舟人见之,辄增畏忌。

又北有镬风滩,滩有二水,一直一横,浪滚如镬。

此数滩于群滩中为尤险。

○梅溪寨在县东梅溪口,宋置今废。

《志》云:寨西水口有狮子石,高数十丈。

又石壁寨,在县西,旁有石壁潭,元置寨,今废。

○九十九段隘,在县西南六十里,其西有郭公栋隘,东南有寒陂隘,皆山间小径,至为险僻。

寒陂之西,曰银子凹隘,又北曰鲜水溪隘,与河头隘并称险要。

《志》云:河头隘在县南五十里,县之险隘也。

今有官兵戍守。

又濑溪隘,在县西四十里。

《防险说》:县南来苏里之王寿山,县东胜永里之狗困岭,与濑溪隘之龙障山,俱为险峻。

小溪隘在县西南百里。

《志》云:县西南百二十里曰溪南三图,与潮之大埔接壤,有上下二水,为盗贼巢穴,荡平后,立抚民馆于小溪隘之西坪。

诸巢可虑者,惟此为最。

今有小城设兵置守。

《图经》:县东北有羊蹄、桃排、采眉等隘,东有当风、芦丰、板寮、大王、坝上、南坪等隘,南又有新长岭、军营、荷树岗等隘,县西有葫芦、通桥等隘,西北有河溪、檀岭等隘,皆控扼处也。

平西驿县东三十余里。

成化六年置。

又蓝屋驿,在县北七十里,成化十年,徙清流县玉华驿于此,改今名。

《舆程记》:自汀州府三洲驿水行九十里,至蓝屋驿。

又南至县,自县南四十里至大孤市,又七十里过峰头,又二十里为石上镇,属广东潮州府界,自石上又六十里即大埔县。

○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

又县南六十里有通利场,县境又有金山、利济、龙山、石门、语口等场,去县远者为端和、嘉兴、兴济、浮流、锦丰等五场,皆宋时采金及铜铁处。

武平县府西南二百十里。

西至江西安远县百四十五里,南至广东程乡县二百十里,西北至江西会昌县二百十里。

唐开元二十四年,置南安、武平二镇,隶长汀县。

五代时,王闽并南安为武平场。

宋淳化五年,升为武平县,析长汀县西南境隶焉,属汀州。

绍兴间,筑城周二里有奇。

元时城圮。

明成化中,复筑土城。

弘治中,以砖石,周三里。

编户十九里。

○灵洞山县西十里。

山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泉石皆奇胜。

又西有双馤山,双峰高插云汉。

○梁野山,在县东三十五里,一名梁山,高五十余仞,分十二面,险峻迭出,绝顶有白莲池。

黄公岭县北百五十里。

接长汀县界,修阻二十余里。

上有泉,自石中迸出,仅杯勺许,而群饮不竭,俗呼圣公泉。

又当峰岭,在县北七十里,凿石为路,长五里,接永平寨,上有泉。

又石径岭,在县西北,高峻多石,路通羊角水,接江西会昌县界。

又白鹤岭,在县西十里,江广往来要路也。

○南安岩,在县南八十里,形如狮子,中有二岩,南岩窈窕虚明,石室天成。

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其中泉石种种奇胜,俗呼龙穿洞。

又有十二峰,森立岩前,如拱如揖。

又有绿水湖,亦在岩前。

又南二十里有象洞,接潮州界,环抱纡回,号九十九洞,宋时尝于此置寨。

○化龙溪在县治南。

一名南安溪,源出县东,流经此,又南合群溪水,入广东程乡县界。

又聚灵溪,在城东,源出灵洞山,由西门流入,绕城东出,合化龙溪。

又鱼溪,在县北,源出当峰岭,南会禾丰溪,合径口小溪,又南入化龙溪,禾丰溪在县东北,源亦出当峰岭。

又有千秋溪,源出梁野山,西流入化龙溪。

《志》云:县西北有濠坑溪,出江西安远县,下流亦入化龙溪。

○露溪,在县东北一里。

一溪七湾,俗呼露溪七渡。

引流而东,又北入长汀县界,曰大顺岭小溪,接七里河,入于鄞江。

又顺明溪,出县西大岭下,西流至江西会昌县入大溪,大溪即贡水上源也。

县境诸溪皆有滩石之险。

○象洞寨县东南百里。

其地与潮、惠接界,相传尝产象于此。

宋政和中置寨,嘉熙中改为南尉司,元废。

明初复置,改为巡司。

又永平寨,在县北六十余里,地名帽,宋淳中置寨。

明初改巡司。

《图经》云:县西南又有悬绳巡司,以悬绳峰而名。

正德间,群盗刘廷选啸聚于此,事平,因置巡司,设兵戍守。

又三折溪寨,在县东五里,宋置。

《志》云:寨旧在溪西,为汀、赣、梅三州界首,后梅州废,止隶汀、赣二州。

绍兴初寇毁,因移寨于此。

又有屯营庵,在县东何屯冈下,旧传五代时统军使何姓者尝屯驻于此,筑小城,周围二里许,故址犹存。

南安镇在县南。

唐置镇,与武平俱属长汀县。

五代时,王闽改置武平场,南安遂废。

《志》云:南安、武平二镇相距盖二百二十里。

○蟠龙冈隘,在县西南三十里,昔时群贼啸聚处也。

其北有郑家坪隘,蹊径错杂,与广东大帽山接近,有挂坑嶂诸巢,窥伺为害,设军驻守。

又水口隘,在县东南,又东即象洞寨也。

县南曰钵盂隘,皆南近大帽山,为控御要地。

《志》云:县东南又有处明隘,南近水口隘。

县东有金鸡隘、大岭隘,东北为檀岭隘,北曰湖界隘,西曰空头隘,皆设险处,有民兵戍守。

清流县府东北二百十里。

东北至归化县九十里,东南至连城县百三十五里,西至宁化县六十里。

本长汀、宁化二县地。

宋元符初,析置今县,以宁化之清流驿为县治,属汀州。

绍定中废。

元复置。

旧有子城,相传宋绍兴间因寇乱筑,周一里有奇,后废。

元末,邑人陈友定起义兵破群贼,因山南之险,垒石为城。

明初复废,惟南门城址犹存。

今编户五十六里。

○龙山在县治南。

山脉自西蜿蜓而东,至此群峰高耸,起伏如龙。

元季陈友定于此垒城屯兵,名南寨山。

其最高一峰,谓之南极,ヴ拔出,顶上时有白云,遥望如匹练。

旁有铜锣山、塔山,皆山之支峰矣。

又屏山在县治北,屹然突立,苍翠如屏,一名纱帽山。

陈友定垒石屯兵,亦名南寨山。

《志》云:县东三里有东华山,悬崖峭壁,前有斗台,高耸入云,登台则景物皆在目中。

又笔山亦在县东,层峦迭嶂,回环二十里,中耸三峰,一峰尤高。

县西又有西灵山,为县之右镇。

丰山县南百二十里。

其顶如磨,常有云气覆之。

宋淳熙间,有穷其巅者,积六日乃得至。

其巅平坦如砥,可坐数千人,而四围峭绝,人迹难逮。

○渔沧隔山,在县西南,峰峦峭绝。

其南又有枫隔山,以山多枫木而名。

铁石山县东南九十里。

山高多石,坚黑如铁。

有矶曰铁石矶,洞曰铁石洞,洞口有九龙庙,庙前有九大滩,大滩之内,又有小滩,共十有八。

凡舟行者,必祈于庙,又东南十里,即九龙滩矣。

○玉华岭,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玉华西洞,石峰拔地,苍翠横空,玲珑穿透,可容百余人。

玉华洞之西曰石燕洞,东曰灵龟洞,皆有三穴,最深幽。

又东隘岭,在县南一里,接横口村,悬崖绝壁,有一夫当关之险。

正德中,县令林因武平寇乱,守此以扼其险。

又崆峡岭,在县东,山势临水,中通一道,至岭绝高,陈友定为关于此。

向阳岭在县东。

一名击阳岭。

峻险壁立,直插霄汉。

曰击阳,状其高也。

又分水岭,在县东北四十里,相传陈友定尝屯兵于此。

又县南十里有横溪岭,高五百丈,路通宁化县。

《方域志》:县西至空头岭二十五里,南至百步岭十五里,北至草鞋岭六十五里,皆与宁化县接界。

○灞涌岩,在县东北七里,飞泉怪石,茂林修竹,为一方之胜。

又灵峰岩,在县南二十五里,中有洞穴。

又七峰岩,在县南六十里,有七峰突峙,因名。

○清溪在县城北。

其上源即宁化县之大溪也。

流经县西北高地岭,萦回五十里,澄清如练,南至县治西南,绕城环抱三折,经渔沧潭,下九龙滩入延平府永安县界。

○半溪,在县北。

源出高地岭,经县东北五里西南流,合于清溪。

又嵩溪,在县北五十余里,自宁化县界流入,过玉华岭南合清溪,谓之嵩口。

又有青溪,亦出宁化县界,流经高地岭,合于嵩溪,谓之青口。

《志》云:县东又有芹溪,源出归化县。

东南有罗口溪,出连城县,亦谓之连城溪。

经县东六十里,今有芹口、罗口,即二水入清溪处也。

又梦溪,在县东南九十里,合山涧诸水流入九龙滩口,溪中有潭,曰秋口潭,相传溪上林木蓊蔚,行者如在梦中,因名。

又三港溪,在县西南五里。

相连有三小港,源皆出宁化县,会流入于清溪。

九龙滩县东南百里。

上六龙属本县,下三龙属永安县。

九龙上下二十余里,每龙两崖石峡逼窄如关隘,仅可丈余,而石龙横截水中,高可数丈,乘舟下龙,如在高山坠于平地,舟子欲下,必倚铁石矶,人尽遵陆,空舟而行,雇土著篙师栏头,庶可无恙。

以县境止有六龙,亦曰六龙滩。

元季陈友定尝开凿之,以通汀州粮运。

明成化十八年,县令张き募工凿去恶石,滩势稍杀,然险峻犹为七闽最。

详见前永安县。

○长空滩,在县东,怪石纵横,中有大黄石,尖耸险峭。

谚云:黄石蒙头,十舵九愁。

下有长空潭,水色澄澈。

又渔沧潭,在县城东龙津桥南,三潭相属如贯珠,清绝明莹,深不可测。

又黄柏洋,在县东五十里,宋文天祥尝引兵驻此。

○铁石镇县东南九十里。

正统六年,议者以梦溪里山势险阻,草寇不时出没,奏置巡司于铁石山下,以为警备。

○金钱隘,在县西北,路通宁化。

又牙虎隘,在县东,路通永安。

其北曰炭山隘,路通永安县安砂镇。

九龙驿在县治南。

元县尉厅故址。

明洪武十一年,改为布政分司署,而置驿于县治东。

成化十年,移分司于九龙驿,改置驿于此。

又税课局,在龙津桥西北,明初置,正统初革。

连城县府东南百七十里。

东北至延平府永安县二百五十里。

本长汀县地。

唐置莲城堡于此。

宋绍兴三年,析置莲城县,属汀州。

元至正六年,以讨平草贼罗天麟于此,因改莲为连,取去草之义云。

宋绍兴中筑城,后圮。

端平中,寇乱,复修,元末毁。

明正德中,复筑城,以砖石。

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三十三里。

○莲峰山县东七里。

峭壁Л峰,盘礴数十里,绝顶平广,可容万人。

宋皇中,邑人彭孙保聚于此,有城塞池堑,又有云楼、宣武、西、南四门,外有石梯、石巷,仅容一人。

绍定间,寇乱,邑人丘麟率民保此山,设寨固守,全活甚众。

《志》云:山一名东田石,顶有石泉。

宋时官置三寨于其上。

○蟠龙山,在县北。

脉自清流县蜿蜒而来,入县境,群峰连接,历数十里,至县后,屹然拔起,高耸磅礴,为县主山。

一名后龙山,旁有龙子冈。

白云山县东南百里。

がテ迭秀,高插霄汉,时有白云覆顶,因名。

又县南八十里有云山,峰峦峭耸,势逼青苍,时有云出其上。

又南有高贵人山,挺拔端重,秀出群山之表。

○大岭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峻层迭,有路西北入长汀县界。

又县东北有上峡山,两山夹立,路出其中。

《图经》:县东有冠豸山,四壁悬崖,惟一路可入。

成化中,邓茂七之乱,邑人多避难于此,贼攻月余不能陷。

虎忙岭县西百里,接长汀县界。

山岭高峻,登陟甚难,言虎过此亦仓忙也。

相接者曰野狐岭,岭多狐。

又分水岭,在县西北九十里,岭之水西入长汀,东入连城,因名。

相近者曰彭地岭,宋彭孙尝屯兵于此。

又陡岭,在县西南,有小大二路,沿山绝顶,绵亘六七里,以险阻陡峻而名。

又垂珠岭,在县南百里,接上杭县界。

宋景炎二年,元兵破汀关,丞相文天祥移兵屯漳州,过此岭,回顾垂涕,居民哀之,表以此名。

相近有远水岭,亦接上杭县界。

行人以重滩患陟,避水而登是岭。

《志》云:县南有赤竹岭,岭多赤竹,亦接上杭。

又有牛路岭,盘旋十余里,耕民贩牛广东,取路于此。

县东南曰横山岭,盘回十余里,接龙岩县界。

又县东曰猫儿岭,接永安县界,两峰对立,状若猫儿相顾。

○石门岩,在县东七里,两石相峙,壁立万仞。

县南又有七星冈,环列凡七,如星之布。

○文溪在县治南。

亦名清溪。

源出县南百里金鸡山,与长汀漈合流至县,凡九折而东达于清流县界,亦谓之罗口溪,皆以萦回曲折而名也。

又莒溪,在县南百余里。

源出龙岩县界山中,流入长汀县界,入于鄞江。

又有萧坊、新泉诸溪,皆在县南,流入上杭县界,合于大溪。

○杨梅滩,在县西北六十里,其水出长汀县,合虎忙岭诸水,滩流险厄,上多杨梅,因名。

下流入于文溪。

县西南又有长滩,曲折多险,下流入上杭县之大溪。

《志》云:县西一里有莲塘,泉水所潴。

县东北又有莲花潭,文溪下流也,旧以此名县。

○北团寨县西南六十里。

宋置寨于县北五十里,有巡司,后毁于兵,寄于县市西,元末废。

明洪武十四年,改置于县东。

十八年,迁于县南百里。

隆庆四年,群贼啸聚于县南碧莒洲,寻讨破之。

因迁司于新泉隘,筑城戍守。

○秋家岚隘,在县东,道出永安县。

峰峦层迭,为盗贼薮。

自县南而西,有朗村、丰头、新泉三隘,南接上杭,旧为襟要。

又廖天山隘,在县东南,松杉参天,昔为啸聚处,因设隘防守。

隘东数里又有横山隘,西数里有白岭隘,又县北有乌石隘,又西曰石固隘,皆为戍守处。

金鸡场在县南金鸡山下。

相近又有吕溪场。

又郭家山场,在县南三十里。

又南有宝成场,宋置,以开采铜铁之利,寻废。

归化县府东北三百里。

东北至延平府将乐县百七十里,东南至延平府永安县百五十里,西南至清流县九十里,本清流县之明溪镇巡司,当将乐、沙县、宁化三县之交。

成化六年,以其地旷远,民梗难治,乃析四县地置今县,即明溪巡司为县治。

正德中,始筑城,嘉靖中,以寇乱增修。

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四十五里。

○楼台鼓角山在县治后。

数峰连属,中一峰高耸如楼台,其余峰圆者如鼓,长者如角,因名。

县之主山也。

又南曰印诰山,山形高而平正。

又娥眉山,在县治前,群峰连络,中一峰正对县门,若娥眉然,县治盖北向云。

○五马山,在县西三十里。

五峰周遭连属,其中土地蕃衍,居民殷实,溪水绕流其下。

又西北十余里曰龙西山,奇峭壁立,约千余丈,中有圣水岩。

紫云台山县东南八十里。

周围二十里,高十里。

其顶上平,有田塘水碓,居民四五百余户,腴田数千亩,气候多寒,夏月无暑,每日色岚光互相掩映,则紫气氤氲,亦谓之均山,以三峰连络也。

《闻见录》:紫云台山路岩,有险足恃,奸人易以窃据,戍守最切。

○银瓶浪盏山,在县西南三十里。

四峰连属,中一峰圆尖如瓶,余三峰圆小如盏,故名。

又黄牛山,在县西四十余里,山顶高峻而宽平。

宋绍定间,有曾寡妇晏氏者,倚山为寨以拒贼,贼来攻,不能陷,乡人多挈家相依。

于是析寨为五,选少壮为义丁,互相犄角,贼屡来攻,皆败去。

腾云嶂县东南九十里。

高约五百丈,周百里。

其形如盖。

《志》云:县西十里有五顶嶂,亦高耸。

又西有仁寿峰,特起数百丈,云兴则雨至。

○铁岭,在县东三十里,置隘于此。

道通将乐,为县襟要,亦曰铁场岭。

又滴水岩,在县北五里,其上有泉,水下滴,亢旱不竭。

西有洞,阔约数十丈,洞内孔窍相通,凡数十里。

下有流泉,出为滚溪诸水,泉石奇胜,甲于一邑。

又圣隐岩,在县东八十里。

悬崖峭壁,つ木连阴。

又东南为黄杨岩,与永安县接界,今详见永安县。

○明溪在县东。

亦曰明江。

其上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伍通凹,流至城西南黄溪头而始大,环抱治南,绕如腰带,曰腰带水,一名黄溪水。

又东北流,崖侧有大小二阜,相对如明字,因曰明溪。

经铁岭入将乐县界,曰湖地溪。

○珩溪,在县东南,上源接明溪,中有石,沿渚夹峙里许,水从中出,谓之门槛石。

又有翰溪,出县东北龙湖涧,引而南,与明溪并流入沙溪,东合众流入沙县界,亦谓之黄沙溪。

县东三十里曰雷霆溪,自翰溪分流,沿渚十里,乱石Лヴ,吼激如雷霆,亦流合于黄沙溪。

又有布溪,亦在县东南。

《志》云:布溪接吉溪、沙溪之水,自县东七十里岩前渡汇流而东,入沙县界。

吉溪,即永安之龙溪也。

滚水县东十里。

出滴水岩,分流并注入于明溪。

《志》云:县东十里有黄窠水,出将乐县界,下流与珩溪水会。

○石硖涧,在县西南二里,流出山下,合于腰带水。

○夏阳镇县东八十里。

亦曰夏阳墟。

宋绍兴间,置明溪寨巡司,属清流县,在今县治西。

元末陈友定筑城以障乡里,周围里许,谓之子城。

明成化六年,改置县,遂迁巡司于此,易今名。

又有黄杨巡司,在县东七十里,宋绍兴中置,寻废。

《志》云:县后市空芜山巅有平章寨,陈友定立栅屯兵于此,因名。

故址尚存。

○明溪驿,在县西门外。

宋元符中置驿,属清流县。

明初因之,成化中属今县。

《舆程记》:自驿西南六十里至清流县之玉华驿,又四十里即九龙驿矣。

一云明溪驿在县西南十五里。

伍通隘县西二十五里,路出清流县。

县西南五十里曰半隔隘,路达宁化。

又有水口隘,在县西北八十里,路通将乐县。

北百四十里曰下坊隘,路出邵武府建宁县。

○长平墟隘,在县东北四十里,路出邵武府之泰宁县及将乐县。

又大岭头隘,在县南二十里,路出永安县,与县东之铁岭隘,东南之紫云台隘,并为戍守要地。

《志》云:县环境皆山,东铁岭,西伍通,南大岭,北下坊,关隘之襟要也。

而东南之紫云台隘,东北之长平隘,西南之半隔隘,西北之水口隘,并为扃钥之险。

而紫云台一隘,关系尤切,路通永安、沙县及将乐、顺昌诸处。

《闻见录》云:由紫云台而东北,其所出之道,曰夏阳,曰鹅公,曰廖源山。

自廖源至将乐不过八十里。

又由鹅公山间道五十里,至招杉隘。

又三十里,即顺昌之源坑矣。

永定县府东南三百里。

北至上杭县百十五里,西南至广东大埔县二百二十里。

本永安县地,僻居万山中,往往恃险乐祸。

正统、天顺以来,草寇时发。

成化十四年,渠魁钟三啸聚劫掠,事平,抚臣高明奏请立县,治于溪南田心,名曰永定。

编户十九里。

○卧龙山县治西北。

蜿蜒如龙,县之主山也。

又龙门山,在县东,峰峦连属。

山之西麓,为贵人峰。

峭峻端重,为邑之左镇。

又印匣山,在县西,顶平坦若印匣然,乡民尝避兵于此。

《志》以为县之右镇也。

又挂榜山,在县南,横列如屏。

○铜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上杭县界,拔地突起,高百仞,广数里。

民居其下,左右有二湖,皆广袤数丈。

其一虽旱不涸,名铜鼓湖。

《名胜志》山在县西南四里,似误。

虎冈山县北五十余里。

两山相合,林木阴翳,亦曰斧山,萦回数里。

县北八十里又有黎袍山,蓊郁苍翠,远望如画。

又县东北七十里有莲花山,峰峦耸峙,上有莲花。

○满山、红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森耸雄丽,半入潮州府界。

余山嶂县北八十余里。

山势峻突,绵亘百里。

林木龙葱,四时不改。

上有石如马,民谣云:石马鸣,则有兵。

成化十四年,草寇窃发,太监卢胜令军士击而碎之。

嶂下有新村岭,延袤十余里,又有三峰,萦纡起伏,南接卧龙山。

○松柏嶂,在县南,《志》云:与广东饶平县接界。

迭巍峨,林木蓊蔚,昔人多避寇于此。

又桃坑嶂,亦在县南,山高林茂,产铁。

乡民常炉冶于其下。

分水岭县西北六十里。

山势崇峻,石径险隘。

水流南北两分,一名猪槽凹,路出上杭县。

又缘岭在县东百里,岭脊有圆墩,亦曰圆岭,接漳州府南靖县界。

又三层岭,在县东南五十里,岑冈三折,最为险要,今有巡司。

○雪竹峰,在县南,陡岭插天,为邑之胜。

相近为水珠峰,两山相向,奇秀特出,瀑布悬流,俗谓之双飞蝴蝶。

又县北有双髻峰,两峰并耸如双髻。

县北八十里有凉伞峰,冈峦律,亭亭若盖。

杨梅岽县南四十余里。

高峻磅礴,盘亘数十里,多产杨梅。

又牙梳岽,在县西南七十里,水分南北,亦入上杭县界。

○伯公坳,在县西南,径路窄狭,道出潮州。

又寒水凹,在县西,路出上杭,石径岩险,行者病之。

成化十七年,县令王环凿石开道,行旅称便。

○大洲溪在县南。

源出龙岩县界之大池,西南流入境,过县治西,折而南,入广东大埔县界,为小靖溪。

又有文溪,在县东北六十里。

县东百余里又有武溪,流合文溪而入大洲溪。

县北又有金沙溪,出分水岭,亦南合大洲溪。

《志》云:县北有磨石滩,滩石错立,水势澎湃。

县南有箭滩,以水势如箭也。

又有罗滩,以湍流回绕而名。

县西又有憔滩,惊湍沸浪,言舟师至此颜色为憔也。

丰稔溪县北九十里。

源出龙岩县界,流入境,与上杭县黄潭溪合,又西南会跳鱼溪。

《志》云:跳鱼溪出县余山嶂,合丰稔溪,经县西境,合永安之大溪。

又有汤湖溪,出黎袍山,流合跳鱼溪。

○涵水湖,在县西,今名龙安寨。

湖水澄澈,萦回环绕,中有土阜。

又县治西南有晏湖,周围百余丈,山溪之水潴而为湖,有灌溉之利。

○兴化镇县西六十里。

亦曰兴化乡,有巡司。

洪武五年,置司于县南之古镇,寻徙虎岗山下,改为太平巡司。

天顺六年,以寇盗窃发,移置今所。

又太平巡司,在县东六十里,地名高坡。

正统中,以山寇扰乱,徙兴化司为太平司,后为寇毁。

景泰末,徙置于此。

又三层岭巡司,在县南三层岭下,成化十四年置司。

其地当闽广之交,盗贼出没,防御最切。

博皮岭隘在县东北。

路通漳州龙岩县,为戍守要地。

《志》云:县北有斧冈、青坑、溪口等隘。

自是而东,为布坑、长流、湖雷、上寨等隘。

又县东有铁坑、望天丘、南溪、抚溪、洋竹、粤杳等隘。

又岐岭隘,在县东南。

又东南为下洋、大溪、月流等隘,路出漳州平和县。

○竹箭隘,在县南,路出广东大埔县。

又东为杨梅、新村、翁坑等隘,与三层岭巡司相接,县南境之要防也。

又伯公凹隘,在县西南,其东曰锦丰渡,为南出之津要。

县西又有斗古岗隘,西北为古楼岗、黄凿头等隘。

《志》云:县境之隘,凡二十有六,而岐岭、博皮、竹箭尤为险要。

艺梓堡在县东北。

《志》云:唐置上杭场于县东丰田里,南唐移于艺梓堡。

是也。

今详见上杭县。

又县有兴济、端利、嘉兴、浮流、锦丰五场,俱宋置,为采铁之所。

附见:

汀州卫在府治东,洪武四年建。

○武平守御千户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洪武二十四年建,筑城浚濠,周二里有奇,置兵屯守。

又上杭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北。

天顺六年,以溪南寇作乱,始调汀州卫后千户所守御。

成化二年,遂置所于此。

俱属汀州卫。

◇邵武府东南至延平府二百五十里,南至汀州府五百五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三百六十里,北至江西广信府四百十里,东北至建宁府二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五十里,至京师四千八百三十里。

《禹贡》扬州地。

周闽越地。

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

三国吴属建安郡,晋以后因之。

隋属抚州。

大业初,属临川郡。

唐属建州。

五代时,王闽因之。

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

元曰邵武路。

明为邵武府,领县四。

今因之。

府山川蜿蜒,田土平旷,居列郡之上游,作全闽之西户。

自江右而入闽中者,下杉关,出樵川,势如建瓴矣。

明初取闽中,亦道出于此,岂非攻守要地欤?

邵武县附郭。

汉冶县地。

后汉末,为建安县地。

三国吴始于此置昭武镇。

永安三年,升昭武县,属建安郡。

晋太康初,改曰邵武,避司马昭讳也。

宋、齐、梁因之。

隋平陈,郡县俱废。

开皇十二年,复置邵武县,属抚州。

唐武德七年,改属建州。

五代晋天福初,王闽又改为昭武。

开运二年,属于南唐,寻复曰邵武。

宋为邵武军治。

今编户百七十一里。

○乌坂城府治东三里。

萧子开《建安记》:越王筑六城以拒汉,乌坂其一也。

亦曰故县城。

北倚山麓,南滨大溪。

《志》云:今府城宋置军时所筑,本土城,周十里有奇,后废。

元大德二年,因故址垒以陶甓,惟西南隅缩旧城一里。

至正二十四年,复修筑,以砖石。

明洪武初,修城浚濠。

五年以后,相继营葺。

永乐十四年大水,圮城之半,寻复修筑。

今城周七里有奇。

○登高山在城西。

一名熙春山。

有三峰,旧谓之灵泉三峰。

嵯峨耸峙,下瞰城。

成化十二年,郡守冯孜上言,府城东北临大溪,西南穿小溪,东则三水合流而去,惟西南密迩熙春小山。

宋时城郭东南北三面俱临溪,西则跨熙春,遇水泛涨,人得趋避。

元人建城,不跨熙春,城濠南北与大溪接,遇水泛涨,溪入于濠,濠灌于城。

永乐中,尝被其害。

况熙春去城密迩,脱有贼寇凭据之,则城内虚实皆见,宜因宋城旧址为便,不果。

山南有西塔山,一名金鳌峰,即三峰之一也。

○樵岚山,在城西北十里,一名金莲峰,樵溪之水出焉。

宋石正言、孙谔居此,亦名三谏山,俗谓之钟家岐。

《名胜志》:城北有万峰山,以山据诸峰之会而名。

其相属者曰苍山,旧名米仓山,曰石鼓山。

相接者为莲花峰。

又县东北有泉山,山麓谷口仅容单骑,循涧而入,深邃平旷,有田数顷,涧水曲折,山势环抱,谓之蒙谷,为近郊之胜。

鸡鸣山府东二十里。

宋开宝初,卢绛叛入闽,人不知避。

夜半,忽山顶鸡鸣,人皆起而贼适至,遂得免害,因以名山。

又三台山,在府东六十里,当邵武、建阳二县界,自武夷盘礴而来,上有三级如台,因名,亦名杨源山。

府东百里又有龙山,山大而高,抵建阳书坊界。

其东十里又有龙须山,山周三十里,接建阳、顺昌二县界。

○白水山,在府东百二十里。

山势高耸,上有瀑布悬流,凡数十丈,状如匹练。

相对者曰九台山,亦有瀑布泉。

七台山府东南百五十里,跨汀、延、邵三郡界。

高二十余里,上有七台。

又有洞,曰百花洞,泉石皆奇胜。

又宝山,在府东百六十里,旧产铁矿。

相接者曰东山,高亦百余丈。

○纱笼山,在城东数里,群峰攒抱,中一峰独高而直。

又云岩山,在府东四十里,高出群岫,俯瞰长川,上有岩,吞吐云气。

又东四十里曰天池山,山高大而顶宽平,有池方广数亩,冬夏不涸。

道峰山府东南八十五里。

亦曰道人峰,当邵武、将乐、泰宁三县界。

危峰峭拔,矗入霄汉。

《寰宇记》:道人峰负长溪,面樵水,秀峙数十里外。

其险处名罗汉岩,下临绝壑,山周围盖八十余里,幽泉怪石,不可胜纪。

○南午山,在府南三十里。

山有三峰,俱当午位,与郡治相对。

一名叶寮山。

相近为高れ山,上有风洞,深不可测,时有风出其中。

旁有岭,路通泰宁县。

又殊山,在府南百十里,双峰耸立,直插霄汉,亦名文笔山。

其东为小殊山,视殊山虽小,而奇峻更胜。

《志》云:府东南二十余里有浮潭山,三峰秀峙。

东南八十里曰凌云山,高千三百余丈,仰逼霄汉。

又府南九十里曰潮鱼山,亦有三峰鼎立。

天马山府西北七十里。

山势如马从空而下,一起一伏,周十五里。

又龙湖山,在府西北百里。

山势峻拔,深谷盘回。

绝顶有湖,溉田三万余顷。

一云山在府西五十里。

又有象牙山,亦在府西北,接光泽县界。

○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

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

又府东南四十余里有白鹤山,高峻如孤鹤冲天,一名天帝峰。

刘师岭府南百二十里。

路出建昌府,鸟道崎,绵亘六七里,人以为病,戏名愁思。

宋上官端义募众道,行者便焉。

又望州岭,在府西北七十里,高耸望见府城。

又府西百余里有飞猿岭,以高险得名。

○佥岭,在府东四十里,旧时夹道多松,亦名千松岭。

又天湖岭,在府东南四十里,俱路出顺昌。

又府东五十里有分水岭,岭水分流,东达建阳,西入邵武,相近有洪家岭。

府东百余里又有吴师岭,皆路出建阳县,府东百六十里又有三望坳,路通将乐县。

○紫云溪在府城北。

源出光泽县之西北二溪,合流入境,会诸溪水东下经城北,其流益大,又东南?#16016;刂煌停铝魅胨逞粝酌笙i运胙桑嗝源ā!吨尽吩疲捍笙嶂谒拢话俣镏粮煌停渲杏刑参灏儆唷Q柙疲阂惶哺咭徽桑畚湓谔焐稀S珠韵诟伪保⒃撮葬吧剑俏鞫氤侵校藻凭徘蛎徘嘣恍闼龀潜保魅胱显葡!鸾谙囟W越ㄑ粝亓魅刖常现钕胱显葡S秩飨谙囟謇铮渖显丛磺嘣葡韵嘟星嘣粕剑湎乱病S钟泻较幻爬锵闯龇炙耄嘣环炙N髁骰崛飨胱显葡蝗骺凇8氖謇镉钟衅饺飨钌浇阄蠛愿吡傧拢忍锸蚰叮狭魅胱显葡?/span》。

大拿溪府东八十里。

源出建阳县界,东北流,至拿口,亦曰拿口水,诸溪涧水皆流合焉。

《志》云:府东百二十里有下黄溪,出建阳县界。

东南百五十里有桃溪,出将乐县界。

又有大竹溪,在府东南五十里。

皆会诸溪涧水流入紫云溪。

○西峡溪,在府西七十里,自光泽县界流入。

又有三涧溪,在府西三十五里。

石鼓溪在府北二里,源出崇安县桐木关,皆会诸溪涧水共入紫云溪。

《志》云:府城上下流会大溪者,凡三十有二溪,溪皆有滩石,而大拿溪中有小湖操、大湖操、编孔滩,水石冲激,舟人病焉。

三溪府南六十里。

出将乐县境,西北流三十里,又转西南流,入泰宁县之大溪。

又府西南百二十里有太和溪,源出殊山,流合三溪。

西南百余里又有将石溪,源出江西新城县界,流至此,亦西南流入于三溪。

又有官坊溪,在府南百里,其地有官尖峰,溪源出焉,流合诸溪涧同入三溪。

○水口镇府东百六十里。

有水口巡司。

宋为水口寨,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改巡司。

○杨坊寨,在府东北五十里。

宋绍兴二年置,元改巡司,明洪武十一年省。

有税课局,元所置税课务也,明初改名税课局。

又拿口寨,在府东八十里,亦宋置寨,元改巡司,明初废。

其地与顺昌县接界,元时亦设税课务,今为税课局。

又同巡寨,在府南五十五里,亦宋置寨,元改巡司,明洪武十一年省。

黄土寨府西南四十里。

亦曰黄土关,有黄土岭,路通江西广昌、南丰二县,亦戍守处,元置黄土寨巡司于此。

至正十九年,陈友谅遣其将邓克明侵邵武,陈友定大破之于黄土,即此。

《宋志》:邵武县有黄土等三盐场、龙须铜场、宝积等三铁场。

樵川驿在府城东。

宋置于城内,元徙于城外紫云溪北,明初移于此。

又林墩马驿,在府东五十里,宋置,元明皆因之。

又拿口驿,在府东八十里,接顺昌县界。

《志》云:府东三十五里有乐野宫。

《建安记》:越王无诸畋猎纵乐处也。

又泰宁县西隅亦有此宫。

县南为高平苑,今皆为民居。

详见将乐县。

○济川桥,在府城西,俗名水北桥。

宋嘉泰二年创建,嘉定初落成,因名嘉定桥。

绍定三年毁,端平初重建,改名端平桥。

淳十二年圮,咸淳中建,改名环碧。

元至元末毁,大德六年重建,因亦名大德。

元统二年毁,至正三年垒石为址,凡十有三,架梁构亭其上,亦曰至正桥。

二十一年复毁,明洪武八年重建,改名樵溪桥。

永乐四年毁,正统十年复议修建,成化四年桥成,名济川桥。

自是以时修治。

长六十三丈有奇。

又新屯桥,在府东四十五里。

元至正中,尝建桥于此,垒石为址而梁之,长六十余丈,寻废。

光泽县府西北七十五里。

西南至泰宁县百六十里,西北至江西铅山县百八十里,西至江西新城县百四十里。

本邵武县地。

唐武德七年,以县北乡地置阳宁镇。

五代周广顺初,南唐改为财演镇,并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六年,升为光泽县,属邵武军。

元因之。

县无城,今编户五十五里。

○云岩山县南一里。

苍翠秀拔,高入云表。

上有湖,天欲雨则涌沸如雷。

○乌君山,在县东北五里,山高二千余丈。

其相接者曰乌石岭。

《括地志》:邵武有庸岭,一名乌头岭。

是也。

《寰宇记》云:乌石岭路峻极,不通牛马,一名乌山,上有双石,皆高二十余丈,屹然相向,名双石笋山,跨邵武、建阳、铅山三县界,或以为紫云溪出此。

又珠寮山,在乌君山南,同源异峰,是为诸山之母,一名诸母冈。

又县东南有笔架山,三峰耸峙,中峰尤高,南望大溪,近不过十里。

又北为旗山,迭嶂飞扬若旗,北连珠寮山。

太和山县西北百二十里,与江西南城县接界。

山有铁牛岭,旧置关于此。

相接者曰小和山,旧置大寺寨巡司于山上。

又石螺山,在县西八十里。

两山相合,大石崎角对峙于溪上,曰石门,仅通单骑,有石如狮子,昂踞溪中,旁有石如螺,其水奔激,至水口入西溪。

《志》云:县北有交椅山,山形兀,为县治斧。

县治西北七里曰青山,西连三千嵊,邑之宾山也。

杉岭县西北九十里,为福建、江西分界处。

石山雄绝,蹊径仅容单车,置关其上,曰杉关。

洪武三年,移大寺寨巡司于此,以扼关险。

循岭而南十里,为豪居峰,高耸插云,为关藩障。

详见前重险杉关。

○盘肩岭,在县东北百里,东抵江西弋阳县,西抵贵溪县。

山高径险,盘曲而登。

又云际岭,在县东北百四十里,接江西弋阳、铅山二县界,又有径路,通浙江江山县,北溪出其下。

象牙峰在县西南,接邵武县界。

一峰屹立,旁有二十四峰,森秀如象牙,邑之来山也。

《邑志》云:离象牙而东四十里至三千嵊,飞泉怪石,人不可登。

又白云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奇峰特峙,高入霄汉,晨昏有云气蒙其上,因名。

○会仙岩,在县北三十余里,高二千余丈。

岩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满,俗名石斗,岩后涧泉出自穴中,高数丈,名曰水漈。

○杭川在县北。

俗名大溪。

源出县西七十里极高岭,东流合杉关、止马诸水,曰西溪。

经雷公滩,以水石相激,滩声若雷也。

又经县西八里之搪石滩,怪石攒矗,飞流迅激,每遇水涸,则舟不能进。

至县西北,杭溪、徐源诸水流合焉,曰杭川。

经城西北一里之黄龙滩,东流南折,有晏公滩,至县东二里,北溪水流汇焉,是为交溪。

溪中有洲,曰乌洲,一名月洲,浮交溪中。

又东南流,逾龙孔滩,复南流三十里,入邵武县界,为紫云溪之上游。

一云西溪水出县西五十余里管蜜山之洞光岩,逾雷公滩五十里至水口,石螺山水来会焉,合流为大溪。

北溪县东北三里。

源出云际岭,至县北百里,有昂山水合焉。

南流四十里,合沂洲水。

又南三十里逾茶富渡,出大里峰,有漠溪流合焉。

又南二十里,流会西溪,所谓交溪也。

○杉关在杉岭上。

有杉关驿,元元统初建,明因之。

《志》云:关之东有大寺寨巡司,宋置寨于县北三十里,元至元二十五年,迁于县北六十里止马市,明初迁于此,以备戍守。

又尝置杉岭驿于关下,寻废,余见前。

○铁牛关,在县北五十里,相传唐广明中置。

《闻见录》:光泽有铁牛、火烧、云际三关。

云际关通湖坊,系江西铅山县界,去崇安桐木关一百八十里。

又风扫隘,在县西五十里顿笔山上。

又《宋志》县有太平银场、新安铁场。

杭川驿县治西,宋置。

熙宁中,迁县治南,明洪武六年,迁今所。

又税课局,在县西止马市。

宋初置税课务于县治东,明初改为税课局。

宣德九年,以县官兼领。

正统十一年,改建于今所。

泰宁县府西南百四十里。

西至建宁县七十五里,东南至延平府将乐县百二十里,晋绥成县地,属建安郡。

唐初亦为绥城县地,后为将乐县地。

干符二年,析置归化镇。

南唐保大元年,废镇为场。

中兴元年,升为归化县,俱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属邵武军。

元初,改今名。

县无城,今编户五十一里。

○炉峰山在县治西北。

圆峙如炉,邑之主山也。

《志》云:县南五里为南谷,有曲涧层崖之胜。

又十里为齐云岩,俯瞰大溪,右为狮子岩,其高处为百丈岩,岩趾峭削,鸟道萦纡,人迹罕到。

其相近者又有甘露岩,石门天成,一径如线,飞瀑千尺,垂岩而下,称绝胜云。

○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

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

《志》云:县东北数里有旗山,势如展旗,延袤五里,余与炉峰山对峙。

西麓有栖真岩,盖县之来山也。

相近又有古灵山,圆下锐上,高百余丈。

其东北一里有风石寨,北有神仙岩。

凤栖山县西四十里。

一名黄西山,峭石壁立,鸟道羊肠,萦纡以登。

南麓有池,广数顷,甚深。

两旁崖石峭立,筏乃可渡,至则旷然平野,可居数百家。

昔人尝避地于此,今涸为田。

又有南会岩,三石鼎立,旁有数岩,俱有小径可登。

上有流泉、竹木之胜,一名南会山。

又有帘山,在县西二十里,高广十余里,石崖壁立,林木苍翠,宛如帘幕。

县西四十余里又有蓬源山,高六七里,延袤十余里。

○薯山,在县北三十里,其南有鸡笼障,西曰龙门寨。

又南石山,在县东北三十里,石皆南向,上有寨,下有龙井,周围峭壁,山南有石穴,人不可到。

《志》云:县西南三十里有兰台山,其北为挽舟岭,嵯峨千丈,延袤十有三里,必牵挽而后可登,如挽舟上滩然。

南有二石对峙,曰三门岭,亦曰三门寨。

寨北有西岩,一名宝云岩,亦曰彩云岩,山盖与建宁县接界。

金铙山县西七十里。

亦名大历山,一名大戈山,跨建宁、宁化、泰宁三县界,有八十四面,周四百余里。

《九域志》:越王无诸游猎,遗金铙于此,因名。

有石燕岩,深广多泉石之胜。

又有华盖岩,石磴萦回而上,上有池,谓之仙塘。

旁有黄杨坪,龙潭在焉,溉田可千亩,亦曰龙平潭。

又有王仙峰及玉龙峰。

《志》云:山以名胜称者,凡十有八处。

又大坳山,在县西六十里,延袤十里,峭石壁立,岩洞幽深,人迹罕到,可以避难。

中有葛家崆岩、圣公岩、际岩,险僻可置寨。

正统间,沙寇作乱,居民多避于此。

○天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四峰并耸,状如宝盖,高千余丈,盘结三十余里。

上有池,池北有双人石,以形似名也。

又石仙山,在县西南六十余里。

其南为金鸡嶂,一名鸡笼山,以山大而圆也。

西曰罗洋嶂,一名阎王嶂,山高林深,人迹罕至。

《志》云:县北十余里有大洋嶂,特立高耸,上有池,前有三峰。

其东又有小坑嶂,即县治后山也。

阴山县东二十里。

一名应山,盘礴十余里,有鸡笼寨。

《志》云:县南数里有鼓楼山,跨将乐县界。

山形方峻,若楼阁然。

又有印山,在县西南八十里。

山北为藤岭,产藤,道出宁化县。

相近为云盖山,山势峭拔,云气常蒙其顶,上有龙泉瀑布。

○五龙山,在县北十五里,连邵武县之道峰山。

大杉岭县西北二十里。

路通江西建昌府,多产杉木。

吴越时,遣兵屯戍于此。

又九盘岭,在县西五十里,纡回九曲。

《志》云:县西北六十里有茶花岭,广二十里。

○峨眉峰,在县北五十里,周围数十里,高数千丈,类蜀之峨嵋。

峰之左有三仙岩,泉石幽胜。

岩前有三峰,状如笔架,峰之西即建宁县界。

又七宝峰,在县西六十余里,高千丈,产金、银、铜、锡、朱石、黄连、甘草之属。

世传越王游猎时憩此,宋为银场,后废。

奸民多盗凿之,山遂崩ヌ。

○大溪在县治南。

其上源出宁化县境,流经建宁县,曰濉江。

东流入县境,至县西南三十里之梅口,邵武县之三溪水合众溪来会焉,为双溪渡。

又东过县治,迤逦而南,至县南五十里青洲渡。

又东南合将乐县界竹洲溪,而为延平西溪之上源。

《志》云:县境远近诸溪凡二十有八,皆流合于大溪。

二十四溪县西四十里。

汇山之水东出,有石山夹岸错立,律周密,凡二十四曲,西南至梅口入大溪。

又铺溪,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宁化县境。

为柳洋水,北流二十里至合口滩入大溪。

又瑞溪,在县西二十里,出峨嵋峰,流四十里入大溪。

旁有瑞峰岩,因名。

《志》云:县有龙安溪,源出县西南八十余里君子峰,流二十里,有善溪流合焉。

又北会铺溪入于大溪。

其善溪在县西南六十里,导建宁县境内之水,回环流合龙安溪。

中有弟潭,一名池潭,其深莫测,有旋涡,舟人病焉。

○龙门溪,在县北四十里,出大杉岭,有钴潭流合焉。

经县东二十里,下流亦合大溪。

杉溪县北五十里。

出茶花岭,经大杉岭下至县治北。

又黄溪,在县东南五里,出将乐县界宝台山,西北流,经县东一里,与杉溪合,而汇为何潭,亦名龙潭。

潭之下有滩,状如斗角,溪流至此,西山环拱,乃折而西,流三十余里达梅口,会于濉江,而邑之众水亦皆归焉。

梅口有滩,曰火夹滩。

乱石岩,两旁石崖壁立,奔湍激浪,其声若雷,舟楫至此,最为艰阻,下流五里而为双溪渡。

黄元实云:诸溪之水皆从石山中流出,至此,两岸开豁,桑麻沃衍,梅川市在焉。

溪东接道人峰水,西与濉阳水合,复折而东,趋于剑津、平沙旷堤,雨涨则弥,霜凋则平,可舟航而不可舆梁,实汀、邵往来之冲。

○梅口寨在县西梅口保。

宋绍定五年,统领刘纯分忠武军于此,以镇罗源箸竹之寇,后废。

又朱口寨,在县东三十里。

宋绍定中设,元改为巡司,寻废。

又石门隘,在县西五十里。

又县北四十里,有澹子隘。

五十里有茶花隘,以茶花岭名。

旧俱为戍守处。

《宋志》:县有螺漈金场、江源银场。

○利沙桥,在县治南,跨大溪上,石址木梁,酾水为五道,宋元以来,历代修建。

又安泰桥,在县东南五里,跨黄溪上,一名延福桥。

洪武三十一年重建,后圮。

万历初复建,改名迎恩桥,长四丈有奇。

《志》云:桥东通邵武,南接建宁,往来孔道也。

相近者又有隆兴桥,长二十余丈。

建宁县府西南二百四十五里。

南至汀州府宁化县二百里,西至江西广昌县二百里,北至江西南丰县百五十里。

晋绥成县地。

唐垂拱中,为将乐县及抚州临川县地。

干符二年,置黄连镇于此。

五年,镇人陈岩以镇兵御黄巢,因表为义宁军。

五代时,南唐罢为永安镇,又改为永安场。

宋建隆元年,南唐升为建宁县,属建州。

太平兴国五年,改属邵武军。

咸淳二年始城之。

明弘治四年,因旧址改拓。

正德中,复营缮。

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五十二里。

○绥城废县县治西南三里。

晋义熙中,析邵武县地置绥成县。

刘宋因之,属建安郡。

或云吴永安三年置绥安县,义熙初改曰绥成。

误。

《晋志》无绥安县也。

齐梁仍为绥成县。

隋废。

唐武德四年,复置绥城县,隶建州。

贞观三年,省入邵武县。

垂拱四年,以绥城故地属将乐县及江西临川县。

干符二年,分故绥城地为归化、黄连二镇,而以旧治为黄连镇,南唐曰永安镇。

宋建隆初,升镇为建宁县,移县治于今所云。

○凤山县治西。

山分三支,状若翔凤。

又西有西山,形势耸拔,上有战坪。

相传南唐取建州,宋齐丘督战其上。

北连平山,山顶平坦,容百余人。

又县治东有东山,一名何山。

下有何潭,环绕县治。

○金铙山,在县南二十里,接泰宁、宁化二县界。

其在县境者有东西岩,屹然并峙。

相传旧有巨藤,交亘成桥,可通往来。

寇乱,邑人多避兵于此。

后藤绝而路隔。

其跨县南数里者,曰长岭山。

曲折起伏,横亘数里。

余详见泰宁县。

望君楼山县西四十里。

峰峦秀丽,层迭如楼阁,若人凝立而諭望,一名圣峰山。

又严峰山,在县西六十里,脉接江西广昌县,两峰双立,南北对峙。

相近者曰云盖山,山势高耸,时有云气覆之,石岩悬绝,泻瀑如练,亦接广昌县。

○宝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厥土白壤,宜陶。

蓝溪经其下。

有坪曰桐树坪,地势平衍,上多桐树。

又龙归山,在县东北四十里。

山势蜿蜒若龙,其木多漆。

百丈岭县北三十里。

岭极高峻,乃江、闽分界处。

鸟道悬绝,旧传越王无诸常筑台于此。

蓝溪出焉,南流入濉江。

又蟠湖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接江西南丰县界。

上有湖,潴水不涸。

东有大峰,高五百丈。

又有小峰,高二百丈。

○濉江在县治南。

本名绥江,以绥城县名,后讹绥为濉也。

俗名大溪,出宁化县界中顺山。

经县南五十里,亦曰宁溪。

又东北流至此,曰濉江。

又东流七十里,有金鼎滩,乱石险厄,湍水冲激,中有一石如鼎。

又东北入泰宁县界。

《志》云,县东南二里有洛阳溪,源出金铙山,北流入大溪中有滩,曰金滩。

又有都溪,出云盖山,东南流入濉江。

县境诸溪凡十有七,俱汇入濉江。

○桃源溪,在县西南二十里金铙山下,亦曰西源。

众山环秀,溪潴其中,绕流三级,谓之陈家漈,亦曰三层漈。

居民百余家,拟于桃源,导流北入濉江。

又九流漈,在县东北七十里,流为楚溪,中有黄澜滩,东入泰宁县界,会于大溪。

○西安镇县西四十里。

宋置西安寨,在县西六十里。

元改为巡司。

明洪武三年,迁于今所。

○罗汉寨,在县城北。

宋干道四年,群寇何白旗作乱,张浚请设兵置寨于此。

又永平寨,在县西六十余里,旧名罗源箸竹,寇区也。

宋绍定五年置寨。

又军口寨,在县东南四十里,亦宋绍定五年置。

元改巡司。

县东南五里又有将屯寨,亦宋置。

为屯戍处。

相近有地名巢隔,相传唐陈岩率民兵御黄巢,使隔绝不能进,因名。

后皆废。

洛阳驿县东南二十五里。

又有都溪驿,在县西三十里。

今俱废。

《明志》:县西熊家岭有绥城驿。

县东有凤山驿。

县治北有濉江驿。

皆宋元时置。

明初废。

《宋志》:县有龙门等三银场。

○镇安桥在城东,宋绍定初建,垒石为址者凡七。

自元以后,屡经修建,长二十余丈。

附见:

邵武卫府治东南。

洪武初,改元邵汀万户府置。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