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卷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卷六 李鼎祚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也。

崔觐曰:夫易穷则有变,物极则反于初。

故剥之为道,不可终尽,而受之于复也。

(震下坤上)。

复:亨。

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

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

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虞翻曰:谓出震成干,入巽成坤。

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

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案:易轨: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生一气。

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当周天之数,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闰余者也。

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纯坤用事。

坤卦将尽,则复阳来。

隔坤之一卦六爻。

为六日。

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

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是其义也。

天道玄邈,理绝希慕,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

今举约文,略陈梗概,以候来悊,如积薪者也。

利有攸往。

虞翻曰:阳息临成干,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矣。

《彖》曰:复亨,

虞翻曰:阳息坤,与垢旁通。

刚反交初,故"亨"。

刚反动,而以顺行,

虞翻曰:刚从艮入坤,从反震,故曰"反动"也。

坤顺震行,故"而以顺行"。

阳不从上来反初,故不言刚自外来。

是以明不远之复,入坤出震义也。

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侯果曰:阳上出,君子道长也。

阴下入,小人道消也。

动而以行,故"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矣。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虞翻曰:谓干成坤,反出于震而来复,阳为道,故"复其道"。

刚为昼日。

消干六爻。

为六日。

刚来反初,故"七日来复,天行也"。

侯果曰:五月天行至午阳复而阴升也;十一月天行至子,阴复而阳升也。

天地运往,阴阳升复,凡历七月,故曰"七日来复"。

此天之运行也。

豳诗曰:一之曰觱发,二之日栗烈。

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

则古人呼月为日明矣。

利有攸往,刚长也。

荀爽曰:利往居五,刚道浸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虞翻曰:坤为复。

谓三复位时,离为见,坎为心。

阳息临成泰,干天坤地。

故"见天地之心"也。

荀爽曰:复者,冬至之卦。

阳起初九,为天地心。

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

《象》曰:雷在地中,复。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虞翻曰:先王谓干初。

至日冬至之日。

坤阖为闭关。

巽为商旅,为近利市三倍,姤巽伏初,故商旅不行。

姤象曰:后以施命诰四方。

今隐复下,故后不省方,复为阳始,姤则阴始。

天地之始,阴阳之首。

已言先王,又更言后,后,君也。

六十四卦,唯此重耳。

宋衷曰:商旅不行,自天子至公侯,不省四方之事,将以辅遂阳体,成致君道也。

制之者,王者之事。

奉之者,为君之业也。

故上言先王而下言后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崔觐曰:从坤反震,而变此爻,不远复也。

复而有应故获"元吉"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侯果曰:祗,大也。

往被阴剥,所以有悔。

觉非远复,故无大咎。

以此修身,颜子之分矣。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王弼曰:得位居中。

比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

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虞翻曰:频蹙也。

三失位,故"频复,厉"。

动而之正,故"无咎"也。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侯果曰:处震之极,以阴居阳,惧其将危,频蹙而复,履危反道,义亦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虞翻曰:中谓初。

震为行。

初一阳爻,故称"独"。

四得正应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俗说以四位在五阴之中,而独应复,非也。

四在外体,又非内象,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耳?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侯果曰:坤为厚载,故曰"敦复"。

体柔居刚,无应失位,所以有悔。

能自考省,动不失中,故曰"无悔"矣。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

虞翻曰:坤冥为迷,高而无应,故"凶"。

五变正时,坎为灾眚,故"有灾眚"也。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

虞翻曰:三复位时,而体师象,故"用行师"。

阴逆不顺,坤为死丧,坎流血,故"终有大败"。

姤干为君灭藏于坤,坤为异邦,故"国君凶"矣。

荀爽曰:坤为众,故"用行师"也。

谓上行师,而距于初。

阳息上升,必消群阴,故"终有大败"。

国君,谓初也。

受命复道,当从下升。

今上六行师,王诛必加。

故"以其国君凶"也。

至于十年不克征。

虞翻曰:坤为至,为十年。

阴逆坎临,故"不克征"。

谓五变设险,故帅师败丧,君而无征也。

何妥曰:理国之道,须进善纳谏。

迷而不复,安可牧民?以此行师,必败绩矣。

败乃思复,失道已远。

虽复十年乃征,无所克矣。

案:坤为先迷,故曰"迷复"。

坤又为师象,故曰"行师"。

坤数十,十年之象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虞翻曰:姤干为君,坤阴灭之,以国君凶,故曰"反君道"也。

《序卦》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崔觐曰:物复其本,则为成实,故言复则无妄矣。

(震下干上)。

无妄。

何妥曰:干上震下,天威下行,物皆絜齐,不敢虚妄也。

元享,利贞。

虞翻曰:遁上之初。

此所谓四阳二阴,非大壮则遁来也。

刚来交初,体干,故"元亨"。

三四失位,故"利贞"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虞翻曰:非正谓上也。

四已之正,上动成坎,故"有眚"。

变而逆乘,天命不右,故"不利有攸往"矣。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蜀才曰:此本遁卦。

案:刚自上降,为主于初,故"动而健,刚中而应"也。

于是乎邪妄之道消,大通以正矣,无妄大亨,乃天道恒命也。

动而健,刚中而应。

大享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虞翻曰:动,震也。

健、大亨谓干。

刚中谓五,而应二。

大亨以正,变四承五;干为天,巽为命,故曰"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无妄之往,何之矣。

虞翻曰:谓四已变,上动体屯,坎为泣血涟如,故"何之矣"。

天命不右,行矣哉。

虞翻曰:天,五也。

巽为命。

右,助也。

四已变成坤,天道助顺。

上动,逆乘巽命。

故"天命不右,行矣哉"。

言不可行也。

马君云:天命不右行,非矣。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九家易》曰:天下雷行,阳气普遍,无物不与,故曰"物与"也。

物受之以生,无有灾妄,故曰"物与无妄"也。

虞翻曰:与,谓举。

妄,亡也。

谓雷以动之,震为反生,万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与无妄"。

《序卦》曰:复则不妄矣。

故受之以无妄。

而京氏及俗儒,以为大旱之卦,万物皆死,无所复望,失之远矣。

有无妄然后可畜,不死明矣。

若物皆死,将何畜聚,以此疑也。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虞翻曰:先王谓干。

干盈为茂,艮为对时。

体颐养象,万物出震。

故"以茂对时育万物"。

言物皆死,违此甚矣。

侯果曰:雷震天下,物不敢妄;威震惊洽,无物不与,故"先王以茂养万物",乃对时而育矣。

时泰,则威之以无妄;时否,则利之以嘉遁。

是对时而化育也。

初九:无妄,往吉。

虞翻曰:谓应四也。

四失位,故命变之正。

四变得位,承五应初,故"往吉"。

在外称往也。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虞翻曰:四变应初,夫妻体正,故"往得志"矣。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虞翻曰:有益耕象,无坤田,故"不耨"。

震为禾稼,艮为手,禾在手中,故称"获"。

田在初,一岁曰"菑"。

在二、二岁曰"畲"。

初爻非坤,故不菑而畲也。

得位应五,利四变之益,则坤体成,有耒耨之利,故"利有攸往"。

往应五也。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虞翻曰:四动坤虚,故"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

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虞翻曰:上动体坎,故称"灾"也。

四动之正,坤为牛,艮为鼻为止;巽为桑,为绳,系牛鼻而止桑下,故"或系之牛"也。

干为行人,坤为邑人,干四据三,故"行人之得"。

三系于四,故"邑人之灾"。

或说:以四变刚牛应初,震坤为死丧,故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虞翻曰:动得正,故"可贞"。

承五应初,故"无咎"也。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虞翻曰:动阴承阳,故"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虞翻曰:谓四已之正,上动体坎;坎为疾,故曰"无妄之疾"也。

巽为木,艮为石,故称"药"。

坎为多眚,药不可试,故"勿药有喜"。

康子馈药,丘未达,故不尝,此之谓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侯果曰:位正居尊,为无妄贵主,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三四妄处,五乃忧疾,非乖摄,则药不可试。

若下皆不妄,则不治自愈,故曰"勿药有喜"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虞翻曰:动而成坎,故"行有眚"。

乘刚逆命,故"无攸利"。

天命不右,行矣哉。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崔觐曰:居无妄之中,有妄者也。

妄而应三,上下非正。

穷而反妄,故为灾也。

《序卦》曰: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崔觐曰:有诚实,则可以中心藏之,故言有无妄然后可畜也。

(干下艮上)。

大畜:利贞。

虞翻曰:大壮初之上,其德刚上也。

与萃旁通。

二五失位,故"利贞"。

此萃五之复二,成临。

临者。

大也。

至上有颐养之象,故名大畜也。

不家食,吉。

利涉大川。

虞翻曰:二称家,谓二五易位,成家人。

家人体噬嗑食,故"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虞翻曰:刚健谓干,笃实谓艮。

二已之五,利涉大川。

互体离坎,离为日,故"辉光日新"也。

其德刚上而尚贤。

蜀才曰:此本大壮卦。

案:刚自初升,为主于外。

刚阳居上,尊尚贤也。

能健止,大正也。

虞翻曰:健,干。

止,艮也。

二五易位,故"大正"。

旧读言能止健,误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虞翻曰:二五易位成家人。

今体颐养象,故"不家食吉,养贤也"。

案:干为贤人也,艮为宫阙也,令贤人居于阙下,不家食之象。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京房曰:谓二变五体坎,故"利涉大川"。

五天位,故曰"应乎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向秀曰:止莫若山,大莫若天,天在山中,大畜之象。

天为大器,山则极止,能止大器,故名大畜也。

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虞翻曰:君子谓干。

干为言,震为行,坎为志;干知大始,震在干前,故"识前言往行"。

有颐养象,故"以畜其德"矣。

初九:有厉,利已。

王弼曰:四乃畜已,未可犯也。

进则灾危,有厉则止,故能"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虞翻曰:谓二变正,四体坎,故称"灾也"。

九二:舆说腹。

虞翻曰:萃坤为车,为腹;坤消干成,故"车说腹。"

腹,或作辐也。

《象》曰:舆说腹,中无尤也。

卢氏曰:干为舆。

案:辐车之钩心。

夹轴之物。

处失其正,上应于五。

五居畜盛,止不我升,故且说辐停留。

待时而进退,得正,故"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吉。

日闲舆卫,

虞翻曰:干为良马,震为惊走,故称"逐"也。

谓二已变,三在坎中,故"利艰贞吉"。

离为日。

二至五,体师象。

坎为闲习,坤为车舆;干人在上,震为惊卫,讲武闲兵,故曰"日闲舆卫"也。

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虞翻曰:谓上应也。

五已变正,上动成坎,坎为志,故"利有攸往,与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告,元吉。

虞翻曰:艮为童。

五已之正。

萃坤为牛。

告谓以木楅其角。

大畜,畜物之家,恶其触害。

艮为手,为小木。

巽为绳。

绳缚小木,横著牛角,故曰"童牛之告"。

得位承五,故元吉而喜,喜,谓五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侯果曰:坤为舆,故有牛矣。

牿,楅也。

以木为之,横施于角,止其牴之威也。

初欲上进,而四牿之。

角既被牿,则不能触四,是四童初之角也。

四能牿初,与无角同,所以"元吉"而"有喜"矣。

童牛,无角之牛也。

《封人职》曰:设其楅衡。

注云:楅设于角,衡设于鼻,止其抵触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虞翻曰:二变时,坎为豕。

剧豕称豮。

令不害物。

三至上,体颐象。

五变之刚,巽为白;震为出;刚白从颐中出,牙之象也。

动而得位,"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虞翻曰:五变得正,故"有庆也"。

崔觐曰:《说文》:豮,剧豕。

今俗犹呼剧猪是也。

然以豕本刚突,剧乃性和,虽有其牙,不足害物,是制于人也。

以喻九二之刚健失位,若豕之剧,不足畏也;而六五应止之易,故"吉有庆矣"。

案:九二坎爻,坎为豕也。

以阳居阴,而失其位,若豕被剧之象也。

上九:何天之衢,享。

虞翻曰:何,当也。

衢,四交道。

干为天,震艮为道。

以震交艮,故"何天之衢,亨"。

上变,坎为亨也。

王弼曰:处畜之极,畜极则亨。

何,辞也。

犹云何畜,乃天之衢亨,道大行也。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虞翻曰:谓上据二阴。

干为天道,震为行,故"道大行矣"

《序卦》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

颐者,养也。

崔觐曰:大畜刚健,辉光日新,可以观其所养,故言"物畜然后可养"。

(震下艮上)。

颐:贞吉。

虞翻曰:晋四之初。

与大过旁通。

养正则吉。

谓三爻之正,五上易位,故"颐贞吉"。

反复不衰,与干、坤、坎、离、大过、小过、中孚同义。

故不从临观四阴二阳之例。

或以临二之上,兑为口,故有口实也。

观颐,

虞翻曰:离为目,故"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

虞翻曰:或以大过兑为口,或以临兑为口。

坤为自,艮为求。

口实,颐中物,谓其自养。

郑玄曰:颐中,口车辅之名也。

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

颐,养也。

能行养,则其干事,故吉矣。

二五离爻,皆得中。

离为目,观象也观颐,观其养贤与不肖也。

颐中有物曰"口实"。

自二至五有二坤,坤载养物,而人所食之物皆存焉。

观其求可食之物,则贪廉之情可别也。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姚信曰:以阳养阴,动于下,止于上,各得其正,则吉也。

宋衷曰:颐者,所由饮食自养也。

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

是故所养必得贤明,自求口实,必得体宜,是谓"养正"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侯果曰:王者所养,养贤则吉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侯果曰:此本观卦。

初六升五,九五降初,则成颐也。

是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案:口实,谓颐口中也。

实事可言。

震,声也。

实物可食。

艮,其成也。

天地养万物,

崔元曰:天,上。

地,初也。

万物,众阴也。

天地以元气养万物,圣人以正道养贤及万民,此其圣也。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虞翻曰:干为圣人,艮为贤人,颐下养上,故"圣人养贤"。

坤阴为民,皆在震上。

以贵下贱,大得民,故"以及万民"。

颐之时大矣哉。

△天地养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人非颐不生,故大矣。

《象》曰:山下有雷,颐。

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荀爽曰:雷为号令,今在山下闭藏,故"慎言语"。

雷动于上,以阳食阴,艮以止之,故"节饮食"也。

言出乎身,加乎民,故慎言语所以养人也。

饮食不节,残贼群生,故节饮食以养物。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虞翻曰:晋离为龟,四之初,故"舍尔灵龟"。

坤为我,震为动;谓四失离入坤,远应多惧,故"凶"矣。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侯果曰:初本五也。

五互体艮,艮为山龟。

自五降初,则为颐矣。

是"舍尔灵龟"之德,来"观朵颐"之馔。

贪禄致凶。

故"不足贵"。

案:朵颐垂下,动之貌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王肃曰:养下曰颠。

拂,违也。

经,常也。

丘,小山,谓六五也。

二宜应五,反下养初,岂非颠颐,违常于五也,故曰"拂经于丘"矣。

拂丘虽阻常理,养下故谓养贤。

上既无应,征必凶矣,故曰"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侯果曰:正则失养之类。

六三:拂颐,贞凶。

十年勿用,无攸利。

虞翻曰:三失位体剥,不正相应,弑父弑君,故"贞凶"。

坤为十年,动无所应,故"十年勿用,无攸利"也。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虞翻曰:弑父弑君,故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王弼曰:履得其位,而应于初,以上养下,得颐之义。

故曰"颠颐吉"。

下交近渎,则咎矣。

故"虎视眈眈",威而不猛。

故"其欲逐逐",而尚敦实。

修此二者,乃得全其吉而无咎矣。

观其自养则养正,察其所养则养贤,颐爻之贵,斯为盛矣。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虞翻曰:晋四之初,谓三已变,故"颠颐"。

与屯四乘坎马同义。

坤为虎,离为目。

眈眈,下视貌。

逐逐,心烦貌,坤为吝啬,坎水为欲,故"其欲逐逐"。

得位应初,故"无咎"。

谓上已反三成离,故"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虞翻曰:失位,故拂经。

无应顺上。

故"居贞吉"。

艮为居也。

涉上成坎,乘阳无应,故"不可涉大川"矣。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王弼曰:以阴居阳,拂颐之义也。

无应于下,而比于上。

故宜居贞,顺而从上,则吉。

上九:由颐,厉,吉。

虞翻曰:由,自从也。

体剥居上,众阴顺承,故"由颐"。

失位,故"厉"。

以坤艮自辅,故"吉"也。

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虞翻曰:失位,故厉之。

五得正成坎,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

变阳得位,故"大有庆"也。

《序卦》曰: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崔觐曰:养则可动,动则过厚,故受之以大过也。

(巽下兑上)。

大过:栋桡。

虞翻曰:大壮五之初,或兑三之初。

栋桡谓三。

巽为长木,称栋。

初上阴柔,本末弱,故"栋桡"也。

利有攸往,亨。

虞翻曰:谓二也。

刚过而中,失位无应,利变应五;之外称往,故"利有攸往",乃"亨"也。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虞翻曰:阳称大,谓二也。

二失位,故"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向秀曰:栋桡则屋坏,主弱则国荒。

所以桡,由于初上两阴爻也。

初为善始,末是令终。

始终皆弱,所以"栋桡"。

王弼曰:初为本而上为末也。

侯果曰:本,君也。

末,臣也。

君臣俱弱,栋桡者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

虞翻曰:刚过而中,谓二。

说,兑也。

故"利有攸往"。

大壮震五之初,故"亨"。

与遁同义。

大过之时大矣哉。

虞翻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藉用白茅。

女妻有子,继世承祀,故"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

案:兑,泽也。

巽,木灭漫也。

凡木生近水者杨也。

遇泽太过,木则漫灭焉。

二五枯杨,是其义。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虞翻曰:君子谓干初。

阳伏巽中,体复一爻,潜龙之德,故称"独立不惧"。

违则忧之,干初同义,故"遁世无闷"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虞翻曰:位在下称藉,巽柔白为茅,故"藉用白茅"。

失位,咎也。

承二过四,应五士夫,故"无咎"矣。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侯果曰:以柔处下,履非其正,咎也。

苟能絜诚肃恭不怠,虽置羞于地,可以荐奉,况藉用白茅,重慎之至,何咎之有矣。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虞翻曰,稊,穉也。

杨叶未舒称稊。

巽为杨,干为老,老杨故枯。

阳在二也。

十二月时,周之二月。

兑为雨泽,枯杨得泽复生稊。

二体干老,故称"老夫"。

女妻谓上兑,兑为少女,故曰"女妻"。

大过之家,过以相与,老夫得其女妻,故"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虞翻曰:谓二过初与五,五过上与二。

独大过之爻得过其应,故"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虞翻曰:本末弱,故桡。

辅之益桡,故"不可以有辅"。

阳以阴为辅也。

九四:栋隆,吉。

有他吝。

虞翻曰:隆,上也。

应在于初。

已与五,意在于上。

故"栋隆,吉"。

失位动,入险而陷于井,故"有他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虞翻曰:干为动直,远初近上,故"不桡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虞翻曰:阳在五也。

夬三月时,周之五月。

枯杨得泽,故生华矣。

老妇谓初,巽为妇,干为老,故称"老妇"也。

士夫谓五。

大壮震为夫,兑为少,故称"士夫"。

五过二,使应上。

二过五,使取初。

五得位,故"无咎"。

阴在二多誉,今退伏初,故"无誉"。

体姤淫女,故"过以相与"。

使应少夫。

《象》曰:"亦可丑也。"

旧说以初为女妻,上为老妇,误矣。

马君亦然。

荀公以初阴失正,当变,数六,为女妻。

二阳失正,数九,为老夫。

以五阳得正位,不变,数七,为士夫。

上阴得正,数八,为老妇。

此何异俗说也。

悲夫学之难,而以初本为小,反以上末为老。

后之达者,详其义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虞翻曰:干为久,枯而生华,故不可久也。

妇体姤淫,故"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虞翻曰:大壮震为足,兑为水泽。

震足没水,故"过涉"也。

顶,首也。

干为顶,顶没兑水中,故"灭顶凶"。

乘刚,咎也。

得位,故"无咎"。

与灭耳同义也。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九家易》曰:君子以礼义为法,小人以畏慎为宜。

至于大过之世,不复遵常,故君子犯义,小人犯刑。

而家家有诛绝之罪。

不可咎也。

大过之世,君子逊遁,不行礼义,谓当不义则争之,若比干谏而死是也。

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

上化致然,亦不可咎。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是其义也。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

崔觐曰:大过不可以极,极则过涉灭顶,故曰"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也。

(坎下坎上)。

坎:习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

虞翻曰:干二五之坤,与离旁通。

于爻,观上之二。

习,常也。

孚,信,谓二五。

水行往来,朝宗于海,不失其时,如月行天,故习坎为孚也。

维心亨,

虞翻曰:坎为心。

干二五旁行流坤,阴阳会合,故"亨"也。

行有尚。

虞翻曰:行谓二,尚谓五也。

二体震,为行动得正应五,故"行有尚,往有功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

虞翻曰:两象也。

天险地险,故曰"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

荀爽曰:阳动阴中,故"流"。

阳陷阴中,故"不盈"也。

陆绩曰:水性趋下,不盈溢崖岸也。

月者水精,月在天,满则亏,不盈溢之义也。

行险而不失其信。

荀爽曰:谓阳来为险,而不失中。

中称信也。

虞翻曰:信,谓二也。

震为行。

水性有常,消息与月相应,故"不失其信"矣。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侯果曰:二五刚而居中,则"心亨"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虞翻曰:功谓五。

二动应五,故"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

虞翻曰:谓五在天位。

五从干来,体屯难。

故"天险不可升也"。

地险山川丘陵也。

虞翻曰:坤为地,干二之坤,故曰"地险"。

艮为山,坎为川;半山称丘,丘下称陵。

故曰"地险山川丘陵也"。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虞翻曰:王公大人谓干五。

坤为邦。

干二之坤成坎险,震为守,有屯难象。

故"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离言王用出征以正邦是也。

案:九五,王也,六三,三公也。

艮为山城,坎为水也。

王公设险之象也。

险之时用大矣哉。

王肃曰:守险以德,据险以时,成功大矣。

《象》曰:水洊至,习坎。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陆绩曰:洊,再。

习,重也。

水再至而溢,通流不舍昼夜。

重习相随以为常,有似于习,故君子象之。

以常习教事,如水不息也。

虞翻曰:君子谓干。

五在干,称大人;在坎,为君子。

坎为习、为常,干为德,震为行,巽为教令,坤为事,故"以常德行习教事"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干宝曰:窞,坎之深者也。

江河淮济,百川之流行乎地中,水之正也。

及其为灾,则泛溢平地,而入于坎窞,是水失其道也。

刑狱之用,必当于理,刑之正也。

及其不平,则枉滥无辜,是法失其道也。

故曰"入于坎窞,凶"矣。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虞翻曰:习,积也。

位下,故习坎为人。

坎中小穴称窞。

上无其应,初二失正,故曰"失道凶"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虞翻曰:阳陷阴中,故"有险"。

据阴有实,故"求小得"也。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荀爽曰:处中而比初三,未足为援。

虽求小得,未出于险中。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虞翻曰:坎在内,称来,在坎终,故"来之坎坎"。

枕,止也。

艮为止。

三失位乘二,则险。

承五隔四,故"险且枕"。

入于坎窞,体师三舆,故"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干宝曰:坎,十一月卦也。

又失其位,喻殷之执法者,失中之象也。

来之坎者,斥周人观衅于周也。

枕,安也。

险且枕者,言安忍以暴政加民,而无哀矜之心,淫刑滥罚,百姓无所措手足,故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

虞翻曰:震主祭器,故有"樽簋"。

坎为酒。

簋,黍稷器。

三至五,有颐口象。

震献在中,故为"簋"。

坎为木,震为足;坎酒在上,樽酒之象。

贰,副也。

坤为缶,礼有副樽,故"贰用缶"耳。

内约自牖,终无咎。

虞翻曰:坎为内也。

四阴小,故"约"。

艮为牖,坤为户,艮小光照户牖之象;贰用缶。

故"内约自牖"。

得位承五,故"无咎"。

崔觐曰:于重险之时,居多惧之地,近三而得位,比五而承阳。

修其絜诚,进其忠信,则虽祭祀省薄,明德惟馨。

故曰"樽酒簋,贰用缶"。

内约,文王于纣时行此道,从羑里内约,卒免于难,故曰"自牖,终无咎也"。

《象》曰:樽酒簋,刚柔际也。

虞翻曰:干刚坤柔,震为交,故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禔既平,无咎。

虞翻曰:盈,溢也。

艮为止,谓水流而不盈。

坎为平。

禔,安也。

艮止坤安,故"禔既平"。

得位正中,故"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光大也。

虞翻曰:体屯五中,故未光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虞翻曰:徽纆,黑索也。

观巽为绳,艮为手,上变入坎。

故"系用徽纆"。

寘,置也。

坎多心,故"丛棘"。

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

二变则五体剥,剥伤坤杀,故"寘于丛棘"也。

不得,谓不得出狱。

艮止坎狱。

干为岁,五从干来,三非其应,故曰"三岁不得,凶"矣。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九家易》曰:坎为丛棘,又为法律。

案《周礼》:王之外朝,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司寇公卿议狱于其下。

害人者,加明刑。

任之以事。

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也。

案:坎于木坚而多心,丛棘之象也。

坎下巽爻,巽为绳直,"系用徽纆"也。

马融云:徽纆,索也。

刘表云:三股为徽,两股为纆,皆索名。

以系缚其罪人矣。

《序卦》曰: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

离者,丽也。

崔觐曰:物极则反。

坎虽陷于地,必有所丽于天,而受之以离也。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

虞翻曰:坤二五之干,与坎旁通。

于爻,遯初之五,柔丽中正,故"利贞,亨"。

畜牝牛,吉。

虞翻曰:畜,养也。

坤为牝牛。

干二五之坤成坎,体颐养象。

故"畜牝牛,吉"。

俗说皆以离为牝牛,失之矣。

《彖》曰:离,丽也。

荀爽曰:阴丽于阳,相附丽也。

亦为别离,以阴隔阳也。

离者,火也。

托于木,是其附丽也。

烟焰飞升,炭灰降滞,是其别离也。

日月丽乎天。

虞翻曰:干五之坤成坎,为月;离为日。

日月丽天也。

百谷草木丽乎也。

虞翻曰:震为百谷,巽为草木,坤为地。

干二五之坤成坎。

震体屯。

屯者,盈也。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万物出震,故"百谷草木丽乎地"。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虞翻曰:两象,故重明。

正谓五阳。

阳变之坤来化干,以成万物,谓离日"化成天下"也。

柔丽乎中正,故亨。

虞翻曰:柔谓五阴,中正谓五伏阳。

出在坤中,畜牝牛。

故"中正"而"亨"也。

是以畜牝牛吉也。

荀爽曰:牛者,土也。

生土于火。

离者,阴卦。

牝者,阴性,故曰"畜牝牛吉"矣。

《象》曰:明两作离,

虞翻曰:两谓日与月也。

干五之坤成坎,坤二之干成离,离坎日月之象,故"明两作离"。

作,成也。

日月在天,动成万物,故称作矣。

或以日与火为明。

两作也。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虞翻曰:阳气称大人,则干五大人也。

干二五之光,继日之明。

坤为方,二五之坤。

震东兑西,离南坎北,故曰"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荀爽曰:火性炎上,故初欲履错于二。

二为三所据。

故"敬之"则"无咎"矣。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王弼曰:错然,敬慎之貌也。

处离之始,将进其盛,故宜慎所履。

以敬为务,辟其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侯果曰:此本坤爻,故云"黄离"。

来得中道,所以"元吉"也。

九三:日昃之离,

荀爽曰:初为日出,三为日昃,以喻君道衰也。

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家易》曰:鼓缶者以目下视。

离为大腹,瓦缶之象,谓不取二也。

歌者口仰向上,谓兑为口,而向上取五也。

日昃者,向下也。

今不取二,而上取五,则上九耋之阳称大也。

嗟者,谓上被三夺五,忧嗟穷凶也。

火性炎上,故三欲取五也。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家易》曰:日昃当降,何可久长。

三当据二,以为鼓缶,而今与四同取于五,故曰"不鼓缶而歌"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荀爽曰:阳升居五,光炎宣扬,故"突如"也。

阴退居四,灰炭降坠,故"其来如"也。

阴以不正,居尊乘阳。

历尽数终,天命所诛。

位丧民畔,下离所害。

故"焚如"也。

以离入坎,故"死如"也。

火息灰损,故"弃如"也。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九家易》曰:在五见夺,在四见弃,故"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

荀爽曰:六五阴柔,退居于四,出离为坎,故"出涕沱若"。

而下,以顺阴阳也。

戚嗟若,吉。

虞翻曰:坎为心,震为声,兑为口,故"戚嗟若"。

动而得正,尊丽阳,故"吉"也。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九家易》曰:戚嗟顺阳,附丽于五,故曰"离王公也"。

阳当居五,阴退还四,五当为王。

三则三公也。

四处其中,附上下矣。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虞翻曰:王谓干。

干二五之坤成坎,体师象;震为出,故"王用出征"。

首谓坤。

二五来折干,故"有嘉折首"。

丑,类也。

干征得坤阴类,干阳物,故"获非其丑,无咎"矣。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虞翻曰:干五出征坤,故"正邦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