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注疏 卷二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 卷二十七 郑玄、贾公彦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王所以治之令,冢宰掌王治。

○治,直吏反,注及下"凡治"同。

[疏]"御史"至"冢宰"○释曰:天官冢宰,六典治邦国,八则治都鄙及畿内万民之治。

今此御史亦掌之以赞佐,故同其事。

凡治者受法令焉。

为书写其治之法令,来受则授之。

[疏]"凡治"至"令焉"○释曰:言"凡",语广,谓外内官所有治职者,皆御史书王之法令,授与受者,故言凡以该之也。

掌赞书。

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诏文。

[疏]注"王有"至"诏文"○释曰:谓若今出诏敕之书,是王有命颁下於外其诏敕书,则御史赞王为此书,故云"掌赞"也。

凡数从政者。

自公卿以下至胥徒凡数,及其见在空缺者。

郑司农读言"掌赞书数"。

书数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法度皆在。

玄以为不辞,故改之云。

○数,所主反。

见,贤遍反。

[疏]"凡数从政者"○释曰:自公卿已下至胥徒在王朝者,皆是凡数,又是从政之人,故云"凡数从政者"也。

先郑所云以"掌赞书数"为句读之。

"玄以为不辞",故从之云言,掌赞书数,书数既为三百、三千,有何可赞也。

且书数得为三百、三千,下别言从政者,有何义意乎?故后郑以为不辞而改之也。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公犹官也。

用谓祀宾之属。

旗物,太常以下。

等叙之,以封同姓异姓之次叙。

[疏]"巾车"至"出入"○释曰:云"公车之政令者,以下辨其用及等叙出入皆是政令,故先言其总也。 出入,谓若下文“凡车之出入则会之"。

冬官造车讫,来入巾车,又当出封同姓之等亦是也。

○注"公犹"至"次序"○释曰:云"公犹官也"者,谓若言公,似据三公及诸侯,若言官,则王家皆是,故从官也。

云"用谓祀宾之属"者,其中仍有朝及田戎之等,故言之属以总之。

云"太常以下",仍有大旂、大赤、大白、大麾之等,故云以下。

云"等叙之,以封同姓异姓之次叙"者,周人先同姓,次异姓,后云四卫、蕃国以下,故云次序也。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王在焉曰路。

玉路,以玉饰诸末。

钖,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钖也。

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

郑司农云:"缨谓当胸,《士丧礼下篇》曰‘马缨三就’。 礼家说曰:缨,当胸,以削革为之;三就,三重三匝也。"

玄谓缨,今马鞅。

王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饰之十二就。

就,成也。

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

○钖,音阳。

樊,步千反,下同。

斿,音留。

鞶,步干反。

重,直龙反。

罽,居例反。

縿,所御反,又所廉反。

属,音烛。

[疏]"王之"至"以祀"○释曰:云"王之五路"此言与下为总目,"一曰"已下,析别言之。

云"以祀"者,以下诸路皆非祭祀之事,则一名外内大小祭祀,皆用此一路而已。

○注"王在"至"属焉"○释曰:言"王在焉曰路"者,谓若路门、路寝、路车、路马,皆称路,故广言之。

云王在焉曰路,路,大也。

王之所在,故以大为名,诸侯亦然。

《左氏》义以为行於道路,故以路名之。

若然,门寝之等,岂亦行於路乎?云"玉路以玉饰诸末"者,凡言玉路、金路、象路者,皆是以玉、金、象为饰,不可以玉、金为路,故知玉、金等饰之。

言诸末者,凡车上之材,於末头皆饰之,故云诸末也。

云"钖,马面当卢,刻金为之"者,眉上曰锡,故知当额卢。

按《韩弈》诗"钩膺镂钖",金称镂,故知刻金为之,故郑引《省帆云"所谓镂钖"也。

彼《诗毛传》亦云"金镂其钖",郑《笺》云"眉上曰钖,刻金饰之"。

云"樊读如鞶带之鞶"者,按《易·讼卦》上九云"或锡之鞶带"。

注云:"鞶带,佩鞶之带。"

但《易》之鞶谓鞶囊,即《内则》云"男鞶革"是也。

此鞶谓马大带,音字同,故读从之,是以郑即云马大带也。

先郑云"缨谓当胸",引《士丧礼下篇》马缨以削革为之。

贾、马亦云鞶缨,马饰,在膺前,十有二匝,以旄牛尾金涂十二重。

后郑皆不从之者,以鞶为马大带,明缨是夹马颈,故以今马鞅解之也。

后郑云"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饰之"者,按《尔雅·释言》云:"氂,罽也。"

郭氏云"毛氂所以为罽。"

如是罽染毛为之,郑必知罽饰之者,盖以今时所见拟之。

必知用五采者,按《典瑞》云"镇圭缫五采五就",则知王者就饰用五采。

惟有《外传》小采以朝月者用三采耳。

缫藉五采,即云五就,则一采一匝为一就。

此中樊缨十二就之属,就数虽多,亦一采一匝为一就,如《玉藻》十二就然。

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按《司常》云"日月为常"是也。

云"正幅为縿"者,《尔雅》文。

知"斿则属焉"者,《尔雅》云"纁帛縿,练旒九",縿旒用物不同,旒又有数,明知别属可知也。

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金路,以金饰诸末。

钩,娄颔之钩也。

金路无钖有钩,亦以金为之。

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九成。

大旂,九旗之画交龙者。

以宾,以会宾客。

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

虽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若鲁、卫之属。

其无功德,各以亲疏食采畿内而已。

故书"钩"为"拘",杜子春读为钩。

○旂,其依反。

宾,如字,刘沆方刃反。

颔,户感反。

率,音律,又音类。

[疏]"金路"至"以封"○释曰:上五路云"一曰",此已下皆不云"二曰"、"三曰"之等者,若据王而言,玉路言一曰,则金路已下二曰、三曰之等可知。

若据诸侯言之,从此金路已下,所受得各自为上,故此已下略不言二曰、三曰之等也。

云"同姓以封"者,周人先同姓,故得金路。

赐异姓已下,则用象路之等。

同姓虽尊,仍不得玉路。

玉路以祭祀,故不可分赐。

○注"金路"至"为钩"○释曰:云"金路,以金饰诸末"者,亦如玉路所饰也。

云"钩,娄颔之钩也"者,《诗》云"钩膺镂钖",钩连言膺,明钩在膺前。

以今验古,明钩是马娄颔也。

云"金路无钖有钩"者,以玉路、金路二者相参知之。

何者?玉路云钖,金路云钩,明知金路有钩无钖。

上得兼下言之,则玉路直言钖,兼有钩可知。

云"亦以金为之"者,钖用金,明钩亦用金为饰也。

云"九成"者,亦如上一采罽为一成,凡九就,九成也。

云"大旂,九旗之画交龙"者,《司常职》文。

云"以宾,以会宾客者,按:齐右“会同宾客,前齐车",故知以宾是以会宾客。

至於载主亦同焉,故《曾子问》云:"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於齐车。"

注云:"齐车,金路。"

若王吊,亦乘金路,是以《士丧礼注》云"君吊盖乘象路",谓得金路之赐者,吊时降一等乘象路。

明知王有玉路,吊时降一等乘金路可知。

云"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虽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若鲁、卫之属"者,周之法,二王之后称公,王之同姓例称侯伯而已,若鲁、卫称侯,郑称伯,故兼云虽为侯伯也。

知画服如上公者,《典命》云"上公九命,车旗衣服,以九为节",是上公九命服衮冕。

又云"侯伯七命,车旗衣服,以七为节",则服鷩冕为异姓侯伯。

若鲁、卫郑虽为侯伯,则服衮,受五百里之封,是以《明堂位》鲁侯服衮冕,是虽为侯伯,服如上公也。

言此者,欲见二王后上公,虽是异姓、庶姓,乘金路。

今同姓王子母弟,以衣服与上公同,明乘金路亦同矣。

云"其无功德,各以亲疏食采畿内而已"者,天工不可私,非其才,其无功德,不可辄授之以职。

《礼运》云"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故封之於畿内而已。

是以《司裘》云"诸侯则共熊侯、豹侯",是王子母弟封於畿内者也。

言亲疏食采者,按《载师职》,家邑任稍地,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疆地,其中非直有公卿大夫食采,若亲王母弟,则与公同食大都百里。

稍疏者,与卿同食小都五十里。

更疏者,与大夫同食二十五里耳。

故云各以亲疏食采畿内而已。

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象路,以象饰诸末。

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

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七成。

大赤,九旗之通帛。

以朝,以日视朝。

异姓,王甥舅。

○朝,直遥反,注皆同。

[疏]注"象路"至"甥舅"○释曰:"象路以象饰诸末"者,此所饰亦如玉金矣,但用象为异。

此云"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者,经不云钩,明无钩。

经直云朱,郑知以朱饰勒者,见下文革路云龙勒,明知此朱同为饰勒也。

云"大赤,九旗之通帛"者,《司常职》文。

以日视朝者,谓於路门外常朝之处乘之。

此虽据常朝而言,至於三朝皆乘之。

按《司常》云"道车建旞"。

郑注云:"道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

乘此象路,则建旞。

若在朝廷,大赤也,其车则同也。

云"异姓,王甥舅"者,谓先王及今王有舅甥之亲,若陈国、杞国,则别於庶姓,故乘象路之车也。

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

龙,駹也。

以白黑饰韦杂色为勒。

条读为绦。

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而五成。

不言樊字,盖脱尔。

以此言绦,知玉路、金路、象路饰樊缨皆不用金、玉、象矣。

大白,殷之旗,犹周大赤,盖象正色也。

即戎,谓兵事。

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龙,如字。

駹,音尨。

条,作绦,他刀反。

鞔,莫干反。

[疏]注"革路"至"以内"○释曰:云"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者,自玉路、金路、象路四者,皆以革鞔,则《冬官》云"饰车欲侈"者也。

但象路以上,更有玉金象为饰,谓之他物,则得玉金象之名。

此革路亦用革鞔,以无他物饰,则名为革路也。

郑知駹是白黑饰韦杂色为勒者,以《缋人》云"白与黑谓之黼",黑白相形之物,且下有駹车,边侧有黑漆为駹,此革路既素,又有大白之旗,故以白黑駹为杂也。

云"以此言绦,知玉路、金路、象路饰樊缨皆不用金玉象矣"者,上玉路鞶缨十有二就,马氏以为旄牛尾金涂十二重,有此嫌,故微破之也。

云"大白,殷之旗,犹周大赤,盖象正色也"者,《明堂位》云:"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相对而言,故云犹周大赤。

周以十一月为正,物萌色赤。

殷以十一月为正,物牙色白。

是象正色。

无正文,故云"盖"。

云"即戎,谓兵事也"者,《司服》"兵事,韦弁服",车服相配,俱是即戎,故云谓兵事也。

赵商问:"《巾车职》云‘建大白以即戎’,注云‘谓兵事’。 《司马职》仲秋辨旗物以治兵,王载大常。 下注云‘凡班旗物,以出军之旗则如秋’。 不知《巾车》‘大白以即戎’为在何时?"答曰:"白殷之正色。 或会事,或劳师,不亲将,故建先王之正色,异於亲自将。"

又按《司马法》云:"章,夏以日月,上明。 殷以虎,上威。 周以龙,上文。"

不用大常者,周虽以日月为常,以龙为章,故《郊特牲》云"龙章而设日月"。

又按《周本纪》"武王遂入,至纣之死所,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斩纣头,悬於大白之旗"。

不用大常者,时未有《周礼》,故武王虽亲将,犹用大白也。

云"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者,此四卫,非谓在卫服者。

以其诸侯非同姓,与王无亲,即是庶姓,在四方六服已内卫守王。

《大司马》以要服为蛮服,故云蛮服以内也。

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

前,读为缁翦之翦。

翦,浅黑也。

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缨。

不言就数,饰与革路同。

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

田,四时田猎。

蕃国,谓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

杜子春云:"鹄或为结。"

○前,作翦,子践反。

鹄,户笃反。

[疏]注"木路"至"为结"○释曰:郑知"木路,不鞔以革"者,以其言木,则木上无革可知。

必知有漆者,以其丧车尚有漆者,况吉之乘车,有漆可知。

云"前,读为缁翦之翦"者,读从《既夕》文也。

彼为"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

郑云:"翦,浅也。"

此前亦取浅义,故读从之。

知"木路无龙勒"者,以经不云勒,明降於革路,无龙勒可知。

云"大麾不在九旗中"者,上大白亦不在九旗之中,而不言者,九旗之中,虽无大白,仍有杂帛为物,兼在殷正色,故此特言之。

云"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者,此亦以正色言之上文大赤据周大白据殷则此大麾当夏之正色黑故言夏后氏所建也。

按《明堂位》"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绥",郑注云:"有虞氏当言绥,夏氏当言旂。"

若然,则夏后氏有旂无绥,今此大麾则绥,而为夏后氏所建者,彼以前代质后代文差之,则绥当有虞氏,旂当夏后氏。

但旌旂皆上有绥,夏之旂去旒旐而用之即是绥,故以正色推之当夏也。

云"田,四时田猎"者,赵商问:"《巾车职》曰‘建大麾以田’,注云‘田,四时田猎’。 商按《大司马职》曰四时皆建大常,今又云建大麾以田何?"答曰:"麾,夏之正色。 虽习战,春夏尚生,其时宜入兵,夏本不以兵得天下,故建其正色以春田。 秋冬出兵之时,乃建大常,故《杂问志》云‘四时治兵王自出’,《礼记》‘天子杀则下大绥’,《司马职》‘王建大常’,足相参正。"

云"蕃国,谓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者,按《司马职》,要服已内为九州,其外更有三服,夷、镇、蕃,总而言之,皆号蕃国。

是以此文及《大行人》谓之蕃国也。

杜子春云"鹄或为结"者,按马氏云,前樊结缨谓再重,樊缨在前有结,在后往往结革以为坚,且饰节良,以为樊缨皆有采就,则前与鹄亦可以为饰。

而贾氏谓前缨有结,其义非。

今子春为结,后郑引之在下,得通一义故也。

凡五等诸侯所得路者,在国祭祀及朝天子皆乘之。

但朝天子之时,乘至天子馆,则舍之於馆,是以《觐礼记》云"偏驾不入王门"。

谓舍之於客馆,乘墨车龙旂以朝。

郑云:"在旁与己同曰偏。"

若两诸侯自相朝,亦应乘之。

若齐吊及朝并朝夕燕出入,可降一等。

若在军,皆乘广车。

若以田以鄙,则乘木路也。

若五等诸侯亲迎,皆乘所赐路。

以其士亲迎摄盛,乘大夫车,则大夫已上,尊则尊矣,不可更摄盛,转乘在上之车,当乘所赐车,与祭祀同,则王乘玉路可也。

若然,同姓金路无钖。

韩侯受赐,得有镂钖者,正礼虽不得,后有功,特赐有之也。

若如郑注,同姓虽为侯伯,画服如上公,得乘金路。

若为子男,似不得,当与异姓同乘象路也。

异姓象路,则降上公,以其上公虽庶姓,亦乘金路。

其异姓侯伯子男皆乘象路也。

言四卫革路者,亦谓庶姓侯伯子男。

蕃国木路者,夷狄惟有子男,同木路也,无问祀宾已下皆乘之。

王后之五路:重翟,钖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彫面鹥总,皆有容盖。

重翟,重翟雉之羽也。

厌翟,次其羽使相迫也。

勒面,谓以如玉龙勒之韦,为当面饰也。

彫者,画之,不龙其韦。

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

故书"朱总"为"纟鬼","鹥"或作"繄"。

郑司农云:"钖,马面锡。 纟鬼当为总,书亦或为总。 鹥读为凫鹥之鹥。 鹥总者,青黑色以缯为之,总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 容谓幨车,山东谓之裳帏,或曰幢容。"

玄谓朱总、缋总,其施之如鹥总,车衡輨亦宜有焉。

缋,画文也。

盖,如今小车盖也。

皆有容有盖,则重翟厌翟谓蔽也。

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

厌翟,后从王宾飨诸侯所乘。

安车无蔽,后朝见於王所乘,谓去饰也。

《诗·国风·硕人》曰"翟蔽以朝",谓诸侯夫人始来,乘翟蔽之车,以朝见於君,盛之也。

此翟蔽盖厌翟也。

然则王后始来乘重翟乎?○重,直龙反,注同。

总,作动反。

厌,於涉反,注同。

缋,户对反。

鹥,乌兮反,刘乌计反。

乘,绳证反,下"皆坐乘"同,或如字。

纟鬼,戚云:"检《字林》、《苍雅》、及《说文》,皆无此字,众家亦不见有音者,惟昌宗音废,以形声、会意求之,实所未了,当是废而不用乎?非其音也。 李兵废反,本或作緦,恐是意改也。"

鹥,音乌兮反。

著,直略反。

镳,表骄反。

幨,昌廉反。

潼,本亦作潼,《诗》注作童,皆音同。

輨,刘音管,一音胡瞎反。

蔽,刘音弗,下及文并同,一音必世反。

见,贤遍反,下同。

去,起吕反,下"去戈"、"去毛"同。

[疏]"王后"至"容盖"○释曰:言王后之五路,亦是总目之言也。

凡言"翟"者,皆谓翟鸟之羽,以为两旁之蔽。

言"重翟"者,皆二重为之。

"厌翟"者,谓相次以厌其本,下有翟车者,又不厌其本也。

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妇人之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裛也。

按下翟车,尊於安车而进安车在上者,以其翟车有幄无盖,安车重翟,同无幄而有容盖,故进安车与重厌之车同在上也。

○注"重翟"至"翟乎"○释曰:云"勒面,谓以如玉龙勒之,韦为当面饰也"者,按:上龙勒不言面,此勒言面,则所施之处不同。

则上言勒者,马之辔饰,皆是不在面,此言勒面,则在面矣。

用物则同,故郑引龙勒以释此也。

云"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者,按《曲礼上》云"妇人不立乘",是妇人坐乘,男子立乘。

《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乘安车",则男子坐乘亦谓之安车也。

若然,则王后五路,皆是坐乘,独此得安车之名者,以余者,有重翟、厌翟、翟车、辇车之名可称,此无异物之称,故独得安车之名也。

云"鹥读为凫鹥之鹥"者,从《毛诗·凫鹥》之篇名。

鹥者,取鸟之鹥色青黑为义。

如以缯为之,总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者,先郑盖见当时以况古也。

云"容谓幨车,山东谓之裳帏,或曰潼容"者,按《昏礼》云"妇车亦如之有裧"。

注云"裧,车裳帏,《周礼》谓之容"。

又《卫诗》云"渐车帏裳",毛氏亦云童容,是容、潼容与幨及裳帏为一物也。

"玄谓朱总、缋总,其施之如鹥总,车衡輨亦宜有焉"者,后郑取先郑"总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为本,其於车之衡輨亦宜有焉,以其皆是革饰之事,故兼施於车也。

云"盖,如今小车盖也"者,此举汉法小车有盖以况周。

凡盖所以表尊,亦所以御雨,故三者皆有之也。

云"皆有容有盖,则重翟厌翟谓蔽也"者,按马氏等云"重崔为盖,今之羽盖是也"。

为有此嫌,故微破之。

若重翟厌翟是盖,何须下文云皆有容盖乎?是以后郑约下王之丧车五乘皆有蔽,明后之车言翟者,亦谓蔽也。

云"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者,此约王之五路,则重翟当王路。

后无外事,惟祭先王、先公、群小祀,皆乘此重翟也。

云"厌翟,后从王宾飨诸侯所乘"者,按《内宰职》云"宾客之祼献瑶爵,皆赞"。

注云:"谓王同姓及二王之后,王祼宾客,亚王而礼宾。 献谓王飨燕,亚王献宾也。"

此时后则乘厌翟,故云从王宾飨诸侯也。

不言祼者,文略耳。

云"安车无蔽,后朝见於王所乘,谓去饰也"者,以其安车不言翟,明无蔽。

以其朝王,质,故去饰也。

引《诗·国风·硕人》曰"翟蔽以朝",谓"诸侯夫人始来,乘翟蔽之车,以朝见於君,盛之也。 此翟蔽盖厌翟也"者,彼是卫侯之夫人,当乘厌翟,则上公夫人亦厌翟。

以其王姬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系於其夫,下王后一等,不得乘重翟,则上公与侯伯夫人皆乘厌翟可知。

若子男夫人,可以乘翟车,至於祭祀及嫁皆乘之。

云"然则王后始来乘重翟乎"者,王姬下嫁,下后一等,及诸侯夫人皆乘厌翟,则王后自然始来乘重翟可知。

若然,王之三夫人与三公夫人同乘翟车,九嫔与孤妻同乘夏篆,二十七世妇与卿妻同乘夏缦,女御与大夫妻同乘墨车,士之妻摄盛亦乘墨车,非嫁摄盛则乘栈车也。

诸侯已下夫人,祭祀、宾飨、出桑、朝君,差之皆可知也。

若然,诸侯夫人亦当有安车以朝君也。

翟车,贝面,组总,有握;翟车,不重不厌,以翟饰车之侧尔。

贝面,贝饰勒之当面也。

有握,则此无盖矣,如今軿车是也。

后所乘以出桑。

○握,刘音屋,下马皆作握,乌学反,沈云刘音非。

軿,薄经反。

[疏]"翟车"至"有握"○释曰:上言朱总、缋总、鹥总,彼皆以缯为之。

今此言组总,则以组绦为之。

总亦施於勒及两耳两镳,并车衡輨焉。

○注"翟车"至"出桑"○释曰:翟车,不重不厌,明以翟饰车之侧可知。

云"贝面,贝饰勒之当面也"者,贝,水物,谓余泉、余蚳之贝文,以饰勒之当面者也。

云"有握,则此无盖矣"者,但盖所以御雨,无幄乃施之。

今既有幄,故知无盖矣。

云"如今軿车是也"者,汉法軿车无盖,故举以况之。

云"后所乘以出桑"者,按《月令》"三月荐鞠衣於先帝",又"后妃亲桑於东郊",二者后皆乘此翟车。

以其告先帝非祀,亲桑又非大事,故知乘翟车也。

辇车,组輓,有翣,羽盖。

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而已。

为辁轮,人輓之以行。

有翣,所以御风尘。

以羽作小盖,为翳日也。

故书"翣"为“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