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注疏 卷四十一·既夕礼第十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仪礼注疏
《仪礼注疏》 卷四十一·既夕礼第十三 郑玄、贾公彦

设於于东堂下,南顺,齐于坫,馔于其上,两С醴、酒,酒在南。

篚在东,南顺,实角觯四,木四二,素勺二。

豆在С北,二以并。

笾亦如之。

"於,今之也。 各觯四,木四二,素勺,为少进醴酒,兼馔之也。 勺二,醴、酒各一也。 豆笾二以并,则是大敛馔也。 记於此者,明其他与小敛同陈。 古文角觯为角四。 "

[疏]"设於"至"如之"。

○注"於今"至"角四"。

○释曰:自此尽"出室",论陈大、小敛奠,记经不备之事。

云"角觯四,木四二,为夕进醴酒,兼馔之也"者,以其大、小敛之奠皆有醴酒。

醴一觯,又用一四,酒用一觯,计醴酒但用二觯一四矣。

而觯有四、四有二者,朝夕酒醴及器别设,不同器,朝夕二奠各馔其器也。

云"豆笾二以并,则是大敛馔"者,以其小敛一豆一笾,大敛乃有二豆二笾,故知二为大敛馔。

云"记於此者,明其他与小敛同陈"者,郑意大敛馔不在大敛节内陈之,而在小敛节陈之者,以其陈此笾豆之外,皆与小敛同,故就小敛节内陈之,取省文之义也。

云"同陈"者,谓多少同陈,不谓大敛馔陈之,亦在小敛节内也。

凡笾豆,实具设,皆巾之。

"笾豆偶而为具,具则於馔巾之。 巾之,加饰也,明小敛一豆一笾不巾。 "

[疏]"凡笾"至"巾之"。

○注"笾豆"至"不巾"。

○释曰:云"实具设,皆巾之"者,谓於东堂实之,於奠设之,二处皆巾,故云皆巾之。

云"笾豆偶而为具,具则於馔巾之。 巾之,加饰也"者,此郑指解大敛之实馔於堂东之时,巾之加饰,对小敛之实於堂东不巾,不加饰。

云"明不敛一豆一笾不巾"者,以其云笾豆具,据大敛奠二豆二笾,实与奠二处皆巾,明小敛奠一豆一笾,堂东馔时不巾。

若然,小敛奠设于床东,巾之,为在堂经久设尘埃加,故虽一豆一笾亦巾之,即《礼记。

檀弓》云:"丧不剥奠也与?祭肉也与?"以其有牲肉故也。

觯俟时而酌,四覆加之,面枋,及错,建之。

"时,朝夕也。 《檀弓》曰: "朝奠日出,夕奠逮日。" "

[疏]"觯俟"至"建之"。

○注"时朝"至"逮日"。

○释曰:言此者,记人恐馔时已酌於觯。

故记云"俟时而酌"也。

引《檀弓》者,谓时是朝夕之时。

必朝奠待日出,夕奠须日未没者,欲得父母之神,随阳而来故也。

小敛,辟奠不出室。

"未忍神远之也。 辟袭奠以辟敛,既敛则不出於室,设于序西南,毕事而去之。 "

[疏]"小敛辟奠不出室"。

○注"未忍"至"去之"。

○释曰:云"未忍神远之也"者,释奠不出室之义。

始死,犹生事之,不忍即为鬼神事之,故奠不出室。

云"辟袭奠以辟敛"者,以经云"小敛、辟奠",故知辟袭奠只为辟敛也。

云"既敛则不出於室,设於序西南"者,又解袭奠不出室。

若将大敛,则辟小敛奠於序西南,此将小敛,辟奠於室。

至於既小敛,则亦不出於室,设于序西南,故言不出室。

若然,奠不出室,为既敛而言也。

云"事毕而去之"者,敛事毕,奉尸夷于堂,乃去之而设小敛奠于尸东。

无踊节。

"其哀未可节也。 "

[疏]"无踊节"。

○注"其哀未可节也"。

○释曰:自死至此为节。

宾主拾踊有三者三,有踊节,而云"无踊节"者,除三者三之外,其踊皆无节。

即上文"踊无"是也。

云"其哀未可节也",亦谓三者三之外无踊节而言也。

既冯尸,主人袒,{髟舌}发,绞带。

众主人布带。

"众主人,齐衰以下。 "

[疏]"既冯"至"布带"。

○注"众主"至"以下"。

○释曰:小敛于户内讫,主人袒,{髟舌}发散带垂,经不云绞带及齐衰以下布带事,故记者言之。

案《丧服》苴之外,更有绞带,郑注云:"要象大带,又有绞带象革带,齐衰以下用布。"

齐衰无等皆是布带也。

知众主人非众子者,以其众子皆斩衰绞带,故知"众主人,齐衰以下",至缌麻首皆免也。

大敛于阼。

"未忍便离主人位也。 主人奉尸敛于棺,则西阶上宾之。 "

[疏]"大敛于阼"。

○注"未忍"至"宾之"。

○释曰:经大敛时直云"布席如初",不言其处,故记云"大敛于阼",阼是主人位,故郑云"未忍便离主人位也"。

云"主人奉尸敛于棺,则西阶上宾之"者,丧事所以即远敛讫,即奉尸敛于棺,宾客之,故《檀弓》云"周人殡于西阶,则犹宾之"是也。

大夫升自西阶,阶东,北面东上。

"视敛。 "

[疏]"大夫"至"东上"。

○注"视敛"。

○释曰:知"视敛"者,以其文承大敛下,故知大夫升为视敛也。

既冯尸,大夫逆降,复位。

"中庭西面位。 "

[疏]"既冯"至"复位"。

○注"中庭西面位"。

○释曰:知大夫位在中庭西面者,上篇朝夕哭云主人入堂下,直东序西面,卿大夫在其南,卿大夫与主人同西面向殡,故知大夫位在中庭西面也。

巾奠,执烛者灭烛出,降自阼阶,由主人之北,东。

"巾奠而室事已。 "

[疏]"巾奠"至"北东"。

○注"巾奠而室事已"。

○释曰:上篇大敛奠时,直云"乃奠,烛升自阼阶",无执烛降由主人之北,故记人言之,云"由主人之北东"也。

云"巾奠而室事已"者,既巾讫,是室事已,故执烛者出也。

既殡,主人说髦。

"既殡,置铭于聿,复位时也。 今文说皆作税。 儿生三月,发为{髟},男角女羁。 否则男左女右,长大犹为饰存之,谓之髦。 所以顺父母幼小之心。 至此尸柩不见,丧无饰,可以去之。 髦之形象未闻。 "

[疏]"既殡主人说髦"。

○注"既殡"至"未闻"。

○释曰:自此尽"乘车",论孝子衣服、饮食、乘车等之事。

云"既殡,置铭于聿,复位时也"者,案上篇云:"主人奉尸,敛于棺,乃盖,主人降,拜大夫之后至者,北面视聿,卒涂,祝取铭置于聿,主人复位。"

云复位者,从西阶下复阼阶下位也。

凡"说髦",尊卑同皆三日,知者,《丧大记》云:"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乃敛,卒敛,主人冯之,主人袒,说髦,{髟舌}发以麻。"

注云:"士既殡说髦,此云小敛,盖诸侯礼也。 士之既殡,诸侯之小敛,於死者俱三日也。"

是尊卑同三日也。

必三日说髦者,案《礼记。

问丧》云:"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以髦是子事父母之饰,父母既不生,故去之。

云"今文说皆作税"者,此说及下经"不说带",二字皆作"税"。

凡释今古之文,皆在注后。

此在注中者,以其释经义尽者,於注末言之,以文更有义者,释今古字讫,乃更泛说,即此注巳解今古字讫,更释髦义是也。

云"儿生三月,发为{髟},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

者,《内则》文。

彼注云:"夹囟曰角,午达曰羁。"

引之者,证髦象幼时{髟}之义,故云"长大犹为饰存之,谓之髦,所以顺父母幼少之心",是以舜年五十,不失孺子之心者也。

云"髦之形象未闻"者,案《诗》云"{髟}彼两髦",郑云:"髦者,发至眉。 子事父母之饰。"

以其云{髟}{髟}者,垂之貌,又云两髦,故以发至眉解之。

其状则未闻。

三日,绞垂。

"成服日。 绞,要之散垂者。 "

[疏]"三日绞垂"。

○注"成服"至"垂者"。

○释曰:以经小敛曰要,大功以上散带垂,不言成服之时绞之,故记人言之。

云"成服日"者,士礼生与来日,则除死三日,则经云三日成服,此云三日绞垂之日也。

小功缌麻,初而绞之,不待三日也。

冠六升,外纟毕,缨条属,厌。

"纟毕,谓缝著於武也。 外之者,外其余也。 缨条属者,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属之冠。 厌,伏也。 "

[疏]"冠六"至"属厌"。

○注"纟毕谓"至"伏也"。

○释曰:云"冠六升"者,据斩衰者而言。

齐衰以下,冠衰各有差降。

云"纟毕谓缝著於武"者,古者冠吉凶皆冠,武别材,武谓冠卷,以冠前后皆缝著於武。

若吉冠,则从武上乡内缝之,纟毕余在内谓之内纟毕。

若凶冠,从武下乡外缝之,谓之外纟毕,故云"外之者,外其余"也。

云"缨条属者,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属之冠"

者,吉冠则缨武别材,凶冠则缨武同材,以一绳从前额上以两头乡项后交通,至耳各缀之於武,使乡下缨结之。

云"属之冠"者,先为缨武讫,乃后以冠属著武,故云属也。

云"厌,伏也"者,以其冠在武下过,乡上反缝著冠,冠在武下,故云厌也。

五服之冠皆厌,但此文上下据斩衰而言也。

衰三升。

"衣与裳也。 "

[疏]"衰三升"。

○注"衣与裳也"。

○释曰:经直云"衰",郑兼言"裳"

者,以其衰裳升数同,故经举衰而通裳。

但首对身,首为尊,故冠六升,衰三升,衰裳同三升也。

是以吉时朝服十五升,至於麻冕,郑亦为三十升布,与服一倍而解之。

屦外纳。

"纳,收余也。 "

[疏]"屦外纳"。

○注"纳收余也"。

○释曰:案《丧服》斩衰而言,此则菅屦也。

云"外纳"者,谓收余未乡外为之,取丑恶不事饰故也。

杖下本,竹、桐一也。

"顺其性也。 "

[疏]"杖下"至"一也"。

○注"顺其性也"。

○释曰:案《丧服》为父斩衰,以苴杖竹,为母齐衰,以削杖桐。

桐、竹皆下本,本谓根本。

郑云"顺其性"

者,谓下其根本,顺木之性。

但为父杖竹者,义取父者子之天,竹性自然圆,象天父,子自然至孝。

为母杖桐者,义取桐者同也,同之於父,言至孝同之於父,故《丧服》贬於父,非自然之意也。

居倚庐,"倚木为庐,在中门外东方,北户。 "

[疏]"居倚庐"。

○注"倚木"至"北户"。

○释曰:知"在中门外东方北户"者,一释案《丧服传》云:居倚庐,既虞,翦屏,既练,舍外寝。

郑彼注云:

"舍外寝於中门之外,屋下垒墼为之,不涂,所谓垩室。"

郑以《子夏传》以既练居垩屋而言外,外为中门外,则初死居倚庐,倚庐亦中门外可知也。

东方者,以中门内殡宫之哭位在阼阶下,西面乡殡,明庐在中门外,亦东方乡殡,是以主人及兄弟卿大夫外位皆西面。

云北户者,以倚东壁为庐,一头至地,明北户乡阴,至既虞之后,柱楣翦屏,乃西乡开户也。

寝苫,枕块,"苫,编{蒿禾}。 块,也。 "

[疏]”寝苫枕块"。 ○注“苫编{蒿禾}块也"。

○释曰:孝子寝卧之时,寝於苫,以块枕头。

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

云"苫,编{蒿禾}"者,案《尔雅》"白盖谓之苫",郭云:"白茅苫也。"

与此不同者,彼取白之义,此不取白,故郑因时人用{蒿禾}为苫,而言编{蒿禾}。

云"块,也"者,亦《尔雅》文。

不说带。

"哀戚不在於安。 "

[疏]"不说带"。

○注"哀戚不在於安"。

○释曰:云"不说带"者,冠衰自然不说,以其带在冠衰之上,故周公设经,举带而言也。

哭昼夜无时。

"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疏]"哭昼夜无时"。

○注"哀至"至"朝夕"。

○释曰:此谓殡后在庐中,除朝夕入哭於庐中,思忆则哭,无时节,故郑云"哀至则哭,非必朝夕"也。

非丧事不言。

"不忘所以为亲。 "[疏]"非丧事不言"。

○注"不忘所以为亲"。

○释曰:《丧服四制》云:"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 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

庶人面垢而已,则天子诸侯有臣,不言而丧事得行者,丧事亦不言。

大夫士是臣降於君,言而事行。

若然,此士礼亦言而事行,故於丧非丧事不言也。

《孝经》云:"言不文。"

亦据大夫士也。

云"不忘所以为亲"者,则丧事也,是以《曲礼》云:"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丧事而言亦兼此也。

ヱ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

"不在於饱与滋味。 粥,糜也。 二十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实在木曰果,在地曰。 "

[疏]"ヱ粥"至"菜果"。

○注"不在"至"曰"。

○释曰:云"不在於饱"者,案《周礼。

廪人》中岁"人食三",注云:"六斗四升曰。"

三为米一斛九斗二升,三十日之食,则日食米六升四,合今日食米二溢二升有余,是不在於饱。

又案《檀弓》云:"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彼姜桂为滋味,此郑以菜果为滋味,则姜桂之外,菜果亦为滋味也。

云"粥,糜也"者,案《尔雅》饣糜,谓粥之稀者。

故郑举其类,谓性不能食粥者,糜亦一溢米,同也。

云"二十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者,依算法,百二十斤曰石,则是一斛。

若然,则十二斤为一升,取十二斤分之升,得一斤,余二斤,斤为十六两,二斤为三十二两,取三十两十升,升得三两,添前一斤十六两,为十九两。

余二两,两二十四铢,二两为四十八铢,取四十铢十升,升得四铢,余八铢,铢为十,十升,升得八铢,则是一升得十九两四铢八。

於二十两仍小十九铢二,则别取一升破为十九两四铢八,分十两,两为二十四铢,则为二百四十铢。

又分九两,两为二十四铢,则为二百一十六铢,并四铢八。

添前得四百六十铢八,总分为二十四分,且取二百四十铢分,得十铢。

余二百二十铢八在,又取二百一十六铢二十四分,分得九铢,添前分得十九铢,余有四铢八。

四铢,铢为十,总为四十,通八二十四分,得二。

是一升为二十四分,分得十九铢二,将十九铢添前四铢为二十三铢,将二添前八则为十,为一铢,以此一铢添前二十三铢则为二十四铢,为一两。

以一两添十九两总二十两,曰溢。

云"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者,案《周礼》九职云"二曰园圃毓草木",郑云:

"树果曰圃。"

案《食货志》:"臣瓒以为在地曰,在树曰果。"

张晏又云:

"有核曰果,无核曰。"

则此云在木曰果,在地曰,用臣瓒之义。

在木曰果,枣、栗之属;在地曰,瓜、瓠之属。

主人乘恶车。

"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所乘也。 《杂记》曰:"端衰,丧车,皆无等。" 然则此恶车,王丧之木车也。 古文恶作垩。 "[疏]"主人乘恶车"。

○注"拜君"至"作垩"。

○释曰:云"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所乘也"者,以其主人在丧,恒居庐哭泣,非有此事则不行,知义然也。

引《杂记》者,证丧事上下同无别义。

以其贵贱虽异,於亲一也。

故《孝经》五孝不同,及其丧亲,唯有一章而已,亦斯义也。

云"然则此恶车,王丧之木车"者,案《巾车》云王之丧车五乘,发首云"木车,蒲蔽"。

是王始丧所乘木车无饰,与此恶车同,故引之,见尊卑同也。

白狗,"未成豪,狗。 ,覆グ也。 以狗皮为之,取其也。 白於丧饰宜。 古文为幂。 "

[疏]"白狗"。

○注"未成"至"为幂"。

○释曰:案《玉藻》云士"齐车鹿",此丧车无饰,故用白狗以覆グ。

云"未成豪,狗"者,《尔雅。

释畜》文也。

蒲蔽,"蔽,藩。 "

[疏]"蒲蔽"。

○注"蔽藩"。

○释曰:"藩"谓车两边御风,为藩蔽以蒲草,亦无饰也。

御以蒲,"不在於驱驰。 蒲,牡蒲茎。 古文作驺。 "

[疏]"御以蒲"。

○注"不在"至"作驺"。

○释曰:"御"谓御车者,士乘恶车之时,御车用蒲以策马,丧中示不在於驱驰。

云"蒲,牡蒲茎"者,案宣十二年:"楚雄负羁囚知,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每射,抽矢,,纳诸厨武子之房。"

服注云:",好箭。"

又云:"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

注云:"蒲,杨柳可以为箭。"

以此而言,蒲非直得策马,亦为矢也。

犬服,"グ兵服,以犬皮为之,取坚也,亦白。 今文犬为大。 "

[疏]"犬服"。

○注"グ"至"为大"。

○释曰:云"グ兵服"者,凡兵器建之於车上グ,丧家乘车亦有兵器自卫,以白犬皮为服,故云"以犬皮为之,取其坚固也"。

云"亦白"者,用白狗皮,明此亦用白犬皮也。

木钅官,"取少声。 今文钅官为钅官。 "

[疏]"木钅官"。

○注"取少"至"为纟官"。

○释曰:其车钅官常用金,丧用木,是"取少声"也。

约绥,约辔,"约,绳。 绥,所以引升车。 "

[疏]"约绥约辔"。

○注"约绳"至"升车"。

○释曰:知约是绳者,案哀十一年《左传》云:"人寻约,吴发短。"

杜注云:"约,绳也。"

故知此约亦谓绳也。

平常吉时绥辔用索为之,今丧中取其无饰,故皆用绳为之也。

木镳,"亦取少声。 古文镳为苞。 "

[疏]"木镳"。

○注"亦取"至"为苞"。

○释曰:平常用马镳,以金为之,今用木,故知"亦取少声"也。

马不齐髦。

"齐,翦也。 今文髦为毛。 主人之恶车,如王之木车,则齐衰以下,其乘素车、缫车、ζ车、漆车与?"[疏]"马不齐髦"。

○注"齐翦"至"车与"。

○释曰:此注解文不於末者,亦以释不齐髦讫,别记释车义故也。

云"齐衰以下其乘素车、缫车、ζ车、漆车与",案《巾车》:王之丧车五乘:木车,始死所乘;素车,卒哭所乘;缫车,既练所乘;ζ车,大祥所乘;漆车,既礻覃所乘。

此士之丧车亦当五乘:主人乘恶车,齐衰乘素车与?卒哭同大功乘缫车与?既练同小功乘ζ车与?大祥同缌麻乘漆车与?既礻覃同主人,至卒哭已后,哀杀,故齐衰以下,节级约与主人同,故郑为此义也。

若然,士寻常乘栈车,不革免而漆之,今既礻覃,亦与王以下同乘漆车者,礼穷则同故也。

主妇之车亦如之,疏布衤炎。

"衤炎者,车裳帏,於盖弓垂之。 "

[疏]"主妇"至"布衤炎"。

○注"衤炎者"至"垂之"。

○释曰:"疏布衤炎"在"亦如之"之下,见不与男子同。

云"衤炎者,车裳帏"者,案《卫》诗云"渐车帏裳",注云:"帏裳,童容。"

又案《巾车》后之翟车有容盖,容则童容也。

若然,则衤炎与帏裳及容一也,故注者互相晓也。

云"於盖弓垂之"者,案《巾车》云:"皆有容盖。"

容盖相将,其盖有弓,明於盖弓垂之也。

贰车,白狗摄服,"贰,副也。 摄犹缘也。 狗皮缘服,差饰。 "[疏]"贰车白狗摄服"。

○注"贰副"至"差饰"。

○释曰:依正礼,大夫以上有贰车,士卑,无贰车。

但以在丧,可有副贰之车。

非常法,则有兵服,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

云"狗皮缘服,差饰"者,对主人服无缘,此则有缘,是差也。

其他皆如乘车。

"如所乘恶车。 "

[疏]"其他皆如乘车"。

○注"如所乘恶车"。

○释曰:云"其他"者,唯白狗摄服为异。

其他谓"恶车白狗"以下,"齐髦"以上,皆同主人恶车也。

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人之属。 执用左手,却之,示未用。 "

[疏]"朔月"至"奉之"。

○注"童子"至"未用"。

○释曰:此尽"下室",论馈奠埽之事。

案《曲礼》扫地者,箕帚俱执,此直执帚,不执箕者,下文扫室聚诸{宀交},故不用箕也。

云"童子,隶子弟"者,案桓二年《左传》云"士有隶子弟",服注云:"士卑,自其子弟为仆隶。"

禄不足以及宗,是其有隶子弟也。

知有内竖及寺人者,士虽无臣,亦有内外之言寺人奄者,以通宫中之命也。

云"示未用"者,用之则用右手也。

从彻者而入。

"童子不专礼事。 "

[疏]"从彻者而入"。

○注"童子不专礼事"。

○释曰:案《论语。

宪问》云"童子将命,先生并行",注引《玉藻》无事则立,主人之南,北面,皆不专以礼事,故"从彻者而入"也。

比奠,举席,扫室,聚诸{宀交},布席如初。

卒奠,扫者执帚,垂末内鬣,从执烛者而东。

"比犹先也。 室东南隅谓之{宀交}。 "

[疏]"比奠"至"而东"。

○注"比犹"至"之{宀交}"。

○释曰:案上文童子从彻者入,及此经则从执烛者出者,以其入则烛在先,彻者在后,出则彻者在先,执烛者在后。

童子常在成人之后,故出入所从不同也。

云"室中东南隅谓之{宀交}"者,《尔雅。

释宫》文。

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

"燕养,平常所用供养也。 馈,朝夕食也。 羞,四时之珍异。 汤沐,所以洗去垢。 《内则》曰: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孝子不忍一日废其事亲之礼。 於下室日设之,如生存也。 进彻之时如其顷。 "

[疏]"燕养"至"他日"。

○注"燕养"至"其顷"。

○释曰:云"燕养"

者,谓在燕寝之中,平生时所有共养之事,则"馈羞汤沐之馔"是也。

"如他日"

者,今死,不忍异於生平之日也。

云"馈,朝夕食也"者,郑注《乡党》云:

"不时,非朝夕日中时。"

一日之中三时食,今注云朝夕不言日中者,或郑略言,亦有日中也。

或以死后略去日中,直有朝夕食也。

知"羞,四时之珍异"者,《聘礼》有"禽羞ㄈ献",《聘义》云"时赐",郑云:"时赐,四时珍异。"

故知此羞亦四时珍异也。

引《内则》者,证经进汤沐亦依《内则》之日数。

知"下室日设之"者,言其燕养在燕寝。

又下经云朔月不馈食於下室,明非朔月在下室设之也,以其燕养在燕寝中设之可知。

云"进,进彻之时如其顷"者,一如其平生子进食於父母,故虽死象生时,若一食之顷也。

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

"以其殷奠有黍稷也。 下室,如今之内堂。 正寝听朝事。 "

[疏]"朔月"至"下室"。

○注"以其"至"朝事"。

○释曰:云"以其殷奠有黍稷也"者,大小敛奠、朝夕奠等,皆无黍稷,故上篇朔月有黍稷,郑注云:

"於是始有黍稷。"

唯有下室若生,有黍稷,今此殷奠,大奠也,自有黍稷,故不复馈食於下室也。

若然,大夫已上又有月半奠,有黍稷,亦不馈食於下室可知。

云"下室,如今之内堂"者,下室既为燕寝,故郑举汉法内堂况之。

云"正寝听朝事"者,天子诸侯,路寝以听政,燕寝以燕息。

案《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

郑注云:"谓大夫士也。"

则亦在正寝也。

筮宅,冢人物土。

"物犹相也。 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 "

[疏]"筮宅冢人物土"。

○注"物犹"至"营之"。

○释曰:自此尽"不哭",论筮宅卜日之事。

正经筮宅之事不物土,故记人言之。

云"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者,凡葬皆先相,乃筮之,筮吉乃掘坎。

今直云营之,不言筮宅者,营之中兼筮,故经云"筮宅,冢人物土",是使冢人物土,乃筮者也。

卜日吉,告从于主妇。

主妇哭,妇人皆哭。

主妇升堂,哭者皆止。

"事毕。 "

[疏]"卜日"至"皆止"。

○注"事毕"。

○释曰:正经直云"阖东扉主人哭",不云主妇升堂,哭者皆止之事,故记明之。

云"卜日吉",宗人告从于主妇,主妇哭时,堂上妇人皆哭,主妇升堂,堂上妇人皆止,不哭。

启之昕,外内不哭。

"将有事,为其ん嚣。 既启,命哭。 古文启为开。 "

[疏]"启之"至"不哭"。

○注"将有"至"为开"。

○释曰:自上皆记《士丧》上篇事,自此以下皆记此篇。

葬首将启殡,唯言妇人不哭,不云男子,故记以明之,云内外男女不哭,止ん嚣故也。

夷床、共轴馔于西阶东。

"明阶者,位近西也。 夷床馔於祖庙,共轴馔於殡宫,其二庙者,於祢亦馔共轴焉。 古文共或作拱。 "

[疏]"夷床"至"阶东"。

○注"明阶"至"作拱"。

○释曰:其夷床在祖庙,共轴在殡宫,以其西阶东是同,故并言之。

郑云"明阶者,位近西也"

者,以正经直云"阶",恐正当两阶之,故记人明之。

是以郑云明阶者,位近西,以其柩当殡奠位之处,故夷床在西,还当牖,共轴以候载柩,故近西,皆在西阶东。

云"其二庙者,於祢亦馔共轴焉"者,以其先朝祢,故至祢庙一移,柩升堂,明旦乃移柩於共轴上,载以朝祖庙。

朝祖庙时,下柩讫,明日用蜃车,共轴不复更用,不馔之,故云二庙者於祢亦馔共轴焉。

其二庙,则馔于祢庙,如小敛奠,乃启。

"祖尊祢卑也。 士事祖祢,上士异庙,下士共庙。 "

[疏]"其二"至"乃启"。

○注"祖奠"至"共庙"。

○释曰:自此尽"主人踊如初",论上士二庙,先朝祢奠设及位次之事。

云"其二庙则馔于祢庙"者,以先朝祢,后朝祖,故先於祢庙,馔至朝设之故也。

云"如小敛奠"者,则亦门外特豚一鼎,东上,两С醴酒,一豆一笾之等也。

云"祖尊祢卑也"者,欲见上文朝祖时如大敛奠,此朝祢如小敛奠,多少不同之意也。

云"士事祖祢"者,总上士及中、下之士而言。

云"上士异庙",据此经而言,"下士共庙",据经而言。

中士亦共庙,而唯言下士者,略之,其实中士亦共庙,故《祭法》云:"士二庙,官师一庙。"

郑云"官师,中、下之士"是也。

朝于祢庙,重止于门外之西,东面。

柩入,升自西阶,正柩于两楹。

奠止于西阶之下,东面北上。

主人升,柩东,西面。

众主人东即位,妇人从升,东面。

奠升,设于柩西,升降自西阶,主人要节而踊。

"重不入者,主於朝祖而行,若过之矣。 门西东面,待之便也。 "[疏]"朝于"至"而踊"。

○注"重不"至"便也"。

○释曰:此是上士二庙,先朝祢之事。

虽言正柩于两楹,奠位在户牖之,则此于两楹稍近西,乃得当奠位,亦如共轴馔于阶而近西然也。

云"众主人东即位"者,柩未升之时在西阶下,东面北上,柩升,主人从升,众主人已下,乃即阼阶下西面位。

云"妇人从升",不云"主妇"者,以其妇人皆升,故总言之。

云"主人要节而踊"者,奠升,主人踊,降时,妇人踊也。

云"门西东面,待之便也"者,以其祖庙在东,柩入祢庙,明旦出门东乡朝祖时,其重於柩车先,东乡祖庙,便也。

若先在门东西面,及柩入,乃回乡东,则不便,故云东面待之便也。

烛先入者,升堂,东楹之南,西面。

后入者,西阶东,北面,在下。

"在柩者。 先,先柩者。 后,后柩者。 祖时,烛亦然。 互记於此。 "

[疏]"烛先"至"在下"。

○注"在"至"於此"。

○释曰:此烛本是殡宫中开殡者,在道时一在柩前,一在柩后。

今又一升堂,一在堂下,故郑云"先先柩者,后后柩者,祖时烛亦然,互记於此"者。

上祖时,直有朝庙在道,柩前后之烛,至庙直云"质明灭烛",不见烛之升堂不升堂。

此文见至庙,烛升与不升,不见在道烛,故云祖时烛亦然,互记於此,以其皆有在道及至庙烛升与不升之事也。

主人降,即位,彻,乃奠,升降自西阶,主人踊如初。

"如其降拜宾,至於要节而踊,不荐车,不从此行。 "

[疏]"主人"至"如初"。

○注"如其"至"此行"。

○释曰:云"如其降拜宾,至於要节而踊"者,案上经朝祖时,既正柩设从奠讫,主人降拜宾至於要节而踊,故此如之也。

云"不荐车,不从此行"者,案上祖祢共庙者,朝庙日即荐车,此二庙,明日於祖庙荐车马,以其从祖庙行,故荐。

今此祢庙不从此行,故不荐也。

祝及执事举奠,巾、席从而降,柩从,序从如初,祖。

"此谓朝祢明日,举奠祖之序也。 此祝执醴先,酒脯醢俎从之,巾席为后。 既正柩,席升设,设奠如初。 祝受巾,巾之。 凡丧,自卒至殡,自启至葬,主人之礼其变同,则此日数亦同矣。 序从主人以下,今文无从。 "

[疏]"祝及"至"祖"。

○注"此谓"至"无从"。

○释曰:自此尽"不煎",论至祖庙陈设及赠之事。

云"此谓朝祢明日"者,以其下文朝祖之时"序从如初",中有烛,若同日,则朝祖之时已自明矣,何须更有烛也?以此言之,则此朝祖与朝祢别日可知,故郑云"举奠祖之序也"。

云"此祝执醴先,酒脯醢俎从之,巾席为后"者,此祢奠与小敛奠同,小敛奠时云:"夏祝及执事盥,执醴先,酒脯醢俎从。"

此经亦祝及执事举奠,明此亦执醴先酒脯醢俎从之,此经所云"巾席"为后。

云"既正柩,席升设,设奠如初。 祝受巾巾之"者,上正经朝祖时,正柩于两楹讫,席升设於柩西,奠设如初,巾之。

以经直云"巾之",无祝受巾,知受巾巾之者,以上篇设小敛奠讫,祝受巾巾之,此与小敛奠同,明设奠讫,祝受巾巾之可知。

云"凡丧,自卒至殡,自启至葬,主人之礼其变同"

者,主人常在丧位,不出,唯君命乃出,迎及送,其变同,则此日数亦同。

以其此二篇荐者启日朝祢,又明日朝祖,又明日乃葬,与始死日袭,明日小敛,又明日大敛而殡亦同日。

主人、主妇变服亦同。

以其小敛,主人散带,主妇ヮ,自启至葬,主人、主妇亦同於未殡也。

云"序从主人以下"者,案上注云"主人与男子居右,妇人居左,以服与昭穆为位"是也。

荐乘车,鹿浅,干、笮、革世,载旃,载皮弁服,缨、辔、贝勒县于衡。

"士乘栈车。 鹿浅,鹿夏毛也。 ,覆グ。 《玉藻》曰:"士齐车,鹿豹直。" 干,盾也。 笮,矢ゅ也。 世,缰也。 旃,旌旗之属。 通帛为旃,孤卿之所建,亦摄焉。 皮弁服者,视朔之服。 贝勒,贝饰勒。 有干无兵,有ゅ无弓矢,明不用。 古文世为杀,旃为膳。 "

[疏]"荐乘"至"于衡"。

○注"士乘"至"为膳"。

○释曰:此并下车三乘,谓葬之魂车。

云"士乘栈车"者,《巾车》之文。

云"鹿浅",为车前式竖者,グ子以鹿夏皮浅毛者为,以覆式,是以《诗。

韩弈》云"享弘浅蔑",传云:"享,革也。 弘,轼中也。 浅,虎皮浅毛也。 蔑,覆轼也。"

引《玉藻》者,彼注云:"直谓缘也。"

士之齐车与朝车同,引之欲证此鹿亦以豹皮为缘饰。

云"旃,旌旗之属"云云者,案《司常》云:"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

此士而用旃,故云"亦摄焉"。

云"皮弁服者,视朔之服"者,案《玉藻》云诸侯"皮弁以听朔於大庙",《乡党》孔子云"素衣裘",亦是视朔之服。

君臣同服,是以此士亦载皮弁视朔之服也。

云"贝勒,贝饰勒"者,贝,水物,故以贝饰勒。

云"有干无兵,有ゅ无弓矢,明不用"者,以其干与戈戟兵器,及ゅ与弓矢,皆相须乃用,今有干无兵,有ゅ无弓矢,明死者不用,故阙之也。

道车,载朝服。

"道车,朝夕及燕出入之车。 朝服,日视朝之服也。 玄衣素裳。 "

[疏]"道车载朝服"。

○注"道车"至"素裳"。

○释曰:知"道车,朝夕及燕出入之车"者,但士乘栈车,更无别车,而上云"乘车",下云"槁车",此云"道车",虽有一车,所用各异,故有乘车、道车、槁车之名。

知"道车,朝夕"者,案《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郑注云:"谓大夫士也。"

私朝之服。

《春秋左氏传》云"朝而不夕",据朝君於是有朝无夕。

若然,云朝夕者,士家朝朝暮夕当家私朝之车,又云"及燕出入"者,谓士家游燕出入之车。

案《周礼。

夏官》有道右、道仆,皆据象路而言道。

又案《司常》云"道车载┸",郑注云:"王以朝夕燕出入。"

与此道车同,则士乘栈车与王乘象路同名道。

云"朝服,日视朝之服"者,案《乡党》云"缁衣羔裘",是孔子所服,郑注云"诸侯视朝之服"。

是君臣同服,故《玉藻》云诸侯"朝服以日视朝",士之道车而用朝君之服,不用私朝玄端服者,乘车既载孤卿之旃,故道车亦载朝君之服,摄盛也。

云"玄衣素裳"者,《士冠礼》云"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な",注云不云衣,衣象冠色。

则不云裳,裳象な色可知。

故云玄衣素裳也。

车,载蓑笠。

"槁犹散也。 散车以田以鄙之车。 蓑笠,备雨服。 今文为潦。 凡道车、车之缨辔及勒,亦县于衡也。 "

[疏]"车载蓑笠"。

○注"槁犹"至"衡也"。

○释曰:云"犹散也"

者,案上乘车、道车皆据人之乘用为名,不取车上生称,则此散车亦据人乘为号。

知"散车以田以鄙之车"者,案《司常》云"ヵ车载旌",注云:"ヵ车,木路也。 王以田以鄙。"

谓王行小小田猎巡行县鄙,此散车与彼ヵ车同是游散所乘,故与ヵ车同解。

若然,士亦与王同有以田以鄙者,亦谓从王以田以鄙也。

若正田猎,自用冠弁服,乘栈车也。

云"蓑笠,备雨服"者,案《无羊》诗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彼注云:"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

而此并云备雨者,非直蓑以御雨,笠亦以备雨,故《都人士》诗注云"笠所以御雨",丧事不辟暑,是以并云备雨之服。

云"今文为潦"者,案《周礼。

轮人》"为盖",郑云:"礼所谓潦车,谓盖车与?"若然,彼注此文则为潦车者,义亦通矣。

"凡道车、槁车之缨辔,及勒亦县於衡"者,以车三乘皆当有马,有马则有此三者,但记人举上以明下,乘车云"缨、辔、贝勒县於衡",即此三者亦县於衡可知。

将载,祝及执事举奠,户西,南面,东上。

卒束前而降,奠席于柩西。

"将於柩西当前束设之。 "

[疏]"将载"至"柩西"。

○注"将於"至"设之"。

○释曰:经载柩时,不云去奠设席之事,故记人明之。

云"将於柩西当前束设之"者,经虽先云举奠,后云降席,要须设席乃设奠,故云将於柩西当前束设之。

正经云"降奠当前束"

是也。

巾奠,乃墙。

"墙,饰柩也。 "[疏]"巾奠乃墙"。

○注"墙饰柩也"。

○释曰:正经直云"降奠,当前束,商祝饰棺",不云巾奠,故记人辨之。

巾奠讫,商祝乃饰棺墙,即帷荒与棺为饰,故变饰棺云墙也。

抗木,刊。

"剥削之。 古文刊为竿。 "

[疏]"抗木刊"。

○注"剥削之"。

○释曰:刊,削也,而云"剥"者,木无皮者直削之,有皮者剥乃削之,故兼言剥。

茵著,用荼,实绥泽焉。

"荼,茅秀也。 绥,廉姜也。 泽,泽兰也。 皆取其香,且御湿。 "

[疏]"茵著"至"泽焉"。

○注"荼茅"至"御湿"。

○释曰:茵内非直用茅秀,兼实绥泽取其香,知且御湿者,以其在棺下,须御湿之物,故与荼皆所以御湿。

苇苞,长三尺,一编。

"用便易也。 "

[疏]"苇苞长三尺一编"。

○注"用便易也"。

○释曰:言"便易"者,苇草即长,载取三尺一道编之,用便易故也。

菅筲三,其实皆瀹。

"米麦皆湛之汤,未知神之所享,不用食道,所以为敬。 "

[疏]"菅筲三其实皆瀹"。

○注"米麦"至"为敬"。

○释曰:经直云"筲三,黍、稷、麦",不辨苞之所用,及黍稷生熟,故记人明之。

是以云筲用菅草,黍稷皆淹而渍之。

云"未知神之所享"者,以其鬼神幽暗,生者不见,故淹而不熟,以其不知神之所享故也。

云"不用食道,所以为敬"者,案《檀弓》云"饭用米贝,不以食道",食道亵则不敬,故云不用食道,所以为敬也。

祖,还车不易位。

"为乡外耳,未行。 "

[疏]"祖还车不易位"。

○注"为乡外耳未行"。

○释曰:案正经乃祖还乘车、道车、槁车,不辨还之远近,故记人明之。

虽还车,不易本位,为乡外耳,还车未行者,皆不易位。

上经未还,奉车在阶,妇人在堂上,还车去阶,妇人降堂下。

若然,则是还车易位,而云"不易位"者,以其三分其庭为三位,车虽去阶,犹不离三分其庭一在北之位,据大判而言不易位也。

执披者,旁四人。

"前后左右各二人。 "

[疏]"执披者旁四人"。

○注"前后左右各二人"。

○释曰:"前后左右各二人"者,谓前之左右,后之左右,则一旁四人,两旁则八人,上经郑注云"备倾亏也"。

凡赠币,无常。

"宾之赠也。 玩好日赠,在所有。 "

[疏]"凡赠币无常"。

○注"宾之"至"所有"。

○释曰:正经云"公用玄束帛",是赠有常矣。

上又云宾赠"奠币如初",直云奠币如初,不云物色与多少,故记人明之,以其宾客非一,故云"凡赠币无常"。

郑云"宾之赠也",云"玩好曰赠,在所有"者,《诗》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是赠在所有也。

凡糗,不煎。

"以膏煎之则亵,非敬。 "[疏]"凡糗不煎"。

○注"以膏"至"非敬"。

○释曰:正经葬奠直云"四笾枣糗栗脯",不云糗之煎不,故记人明之。

凡糗直空糗而已,不用脂膏煎和之。

是以郑云"以膏煎之则亵,非敬",故云"不煎"。

此篇唯葬奠有糗,而云"凡"

者,记人通记大夫以上。

唯君命,止柩于恒,其余则否。

"不敢留神也。 恒,道也。 《曾子问》曰:"葬既引,至於恒。" "

[疏]"唯君"至"则否"。

○注"不敢"至"於恒"。

○释曰:正经直云柩"至邦门,君使宰夫赠",不云止柩之事,故记人明之。

引《曾子问》者,彼为日食,此为君命,虽不同,止柩是同,故引之,证止柩之事。

车至道左,北面立,东上。

"道左,墓道东,先至者在东。 "[疏]"车至"至"东上"。

○注"道左"至"在东"。

○释曰:正经直云"陈器于道东西,北上",统于广,以其入广故也,不云三等之车面位之事,故记人明之。

以其不入广,故东上不统於广也。

云"道左,墓道东"者,据墓南面为正,故知道左,是墓道东也,当是陈器之南。

云"先至者在东"者,以乘车、道车、槁车三者,次第为先后,先至谓乘车也。

必知此车是乘车之等者,以其下有柩车,故知此是三等者也。

柩至于广,敛服载之。

"柩车至广,祝说载除饰,乃敛乘车、道车、槁车之服载之,不空之以归。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亦礼之宜。 "

[疏]"柩至"至"载之"。

○注"柩车"至"之宜"。

○释曰:正经直云"柩至于广,属引乃窆",不云柩车敛服载之,故记人明之。

云"柩车至广,祝说载除饰,乃敛乘道槁车服载之,不空之以归"者,此解说载,谓下棺於地,除饰谓除去帷荒,柩车既空,乃敛,乘车皮弁服,道车朝服,槁车蓑笠,三者之服,载之於柩车,示不空之以归者也。

云"送形而往,迎精而反"者,《礼记。

问丧》文,引之证此不空归之义。

云"亦礼之宜"者,形往则送之,主人随柩路是也;精反则迎之,主人随精而反,是亦礼之宜然也,故云礼之宜也。

卒窆而归,不驱。

"孝子往如慕,反如疑,为亲之在彼。 "

[疏]"卒窆而归不驱"。

○注"孝子"至"在彼"。

○释曰:此文解上敛服载之下棺讫,实土三,孝子从蜃车而归,不驱驰而疾者,疑父母之神不归。

云"孝子往如慕,反如疑"者,亦《礼记。

问丧》文。

云孝子往如慕者,如婴儿随母而啼慕,反如疑者,孝子不见其亲,不知精魂归否,故疑之。

云"为亲之在彼"

者,谓疑精魂在彼不归,言此者,解经不驱之事。

君视敛,若不待奠,加盖而出。

不视敛,则加盖而至,卒事。

"为有他故及辟忌也。 "

[疏]"君视"至"卒事"。

○注"为有"至"忌也"。

○释曰:君於士既殡而往,有恩,则与大敛,既布衣,君至奠讫乃出,不辨,不得终视敛之事,故记人明之,是以经二事皆见於礼而言。

云"君视敛,若不待奠,加盖而出"者,一为君有急事他故,是以不得待奠。

云"不视敛,则加盖而至,卒事"者,亦是君有辟忌,不用见尸柩,是以加盖乃来。

云卒事者,待大敛讫乃出。

既正柩,宾出,遂匠纳车于阶。

"遂匠,遂人、匠人也。 遂人主引徒役,匠人主载柩窆,职相左右也。 车,载柩车。 《周礼》谓之蜃车,《杂记》谓之团,或作辁,或作抟,声读皆相附耳,未闻孰正。 其车之舆,状如床,中央有辕,前后出,设前后辂,舆上有四周,下则前后有轴,以辁为轮。 许叔重说:"有辐曰轮,无辐曰辁。" "

[疏]"既正"至"阶"。

○注"遂匠"至"曰辁"。

○释曰:正经不云纳柩车时节,故记人明之。

既朝正柩於两楹之,当此之时,遂匠纳柩车於阶。

云"遂人,匠人也"者,以其《周礼》有遂人、匠人,天子之官,士虽无臣,亦有遂人、匠人主其葬事。

云"遂人主引徒役,匠人主载柩窆,职相左右也"者,案《周礼。

遂人职》云:"大丧,帅六遂之役而致之,掌其政令。 及葬,帅而属六及窆,陈役。"

注云:"致役,致於司徒,给墓上事。 陈役者,主陈列之耳。"

是遂人主引徒也。

又《乡师职》云:"及葬,执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

谓监督其事。

又此遂人与匠人同纳车于阶,即匠人主载窆,与遂人职相左右也。

云"车,载柩车"者,以其此云纳车于阶,正谓载柩。

若乘车、道车之等,则当东荣,不在阶,故知此是柩车也。

云"《周礼》谓之蜃车"者,案《遂师职》云"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先,及蜃车之役",注云"蜃车,柩路,四轮迫地而行,有似於蜃,因取名焉"是也。

云"《杂记》谓之团,或作辁,或作抟,声读皆相附耳,未闻孰正"者,言或作辁,或作抟者,皆或《礼记》别本,故云皆相附耳,但未知孰正也。

云"其车之舆,状如床,中央有辕,前后出"者,观郑此注,其舆与盾车同,亦一辕为之。

云"设前后辂"者,正经唯云前辂,言前以对后,明知亦有后辂。

云"舆上有四周"者,此亦与盾车同。

云"下则前后有轴,以辁为轮"者,此则与盾异,以其盾无轮,直有转辚,此有辁轮。

引"许叔重说"者,案许氏《说文》云"有轮无幅曰辁",证此辁无辐也。

祝馔祖奠于主人之南,当前辂,北上,巾之。

"言馔於主人之南,当前辂,则既祖,祝乃馔。 "

[疏]"祝馔"至"巾之"。

○注"言馔"至"乃馔"。

○释曰:正经直云祖还车及还重讫,"乃奠如初",不云馔处,故记人明之。

祝馔祖奠於主人之南当前辂,云"则既祖,祝乃馔"者,以其未祖以前,柩车乡北,辂在主人之北,今云"馔于主人之南",明知既祖还,乃乡馔之。

弓矢之新,沽功。

"设之宜新,沽示不用。 今文沽作古。 "

[疏]"弓矢之新沽功"。

○注"设之"至"作古"。

○释曰:自此尽篇末,论死者用器弓矢粗恶之事。

以其正经直云"用器弓矢",不辨弓矢善恶,及弓矢之名,故记人明之。

"设之宜新"者,为死者宜用新物。

云"沽示不用"者,沽谓粗为之。

有弭饰焉,"弓无缘者谓之弭,弭以骨角为饰。 "

[疏]"有弭饰焉"。

○注"弓无"至"为饰"。

○释曰:案《尔雅》云:

"弓有缘谓之弓,无缘谓之弭。"

孙氏云:"缘系约而漆之,无缘不以系约,骨饰两头。"

是此弭也。

《诗》云"象弭鱼服",是用象骨,弓隈既用角,明两头亦得用,故郑总云"骨角为饰"。

亦张可也。

"亦使可张。 "

[疏]"亦张可也"。

○注"亦使可张"。

○释曰:生时之弓有张弛,此死者之弓,虽不射而沽,略亦使可张,故曰"亦"也。

有必,"必,弓檠。 弛则缚之於弓里,备损伤,以竹为之。 《诗》云: "竹必绲。" 古文必作{比木}。 "

[疏]"有必"。

○注"必弓"至"作{比木}"。

○释曰:"必,弓檠"

者,案《冬官。

弓人》造弓之时,弓成,纳之檠中,以定往来体,此弓檠,谓凡平弛弓之时,以竹状如弓,缚之於弓里,亦名之为必者,以若马必,然马必所以制马,弓必所以制弓,使不顿伤,故谓之必。

引《诗》云"竹必绲"者,绲,绳也;,约也;谓以竹为必,以绳约之。

此经之必虽粗略,用亦如此,故引之为证。

设依、挞焉。

"依,缠弦也。 挞,付侧矢道也。 皆以韦为之。 今文挞为。 "

[疏]"设依挞焉"。

○注"依缠"至"为"。

○释曰:言"依"者,谓以韦依缠其弦,即今时弓番是也。

云"挞,付侧矢道"者,所以挞矢令出,谓生时以骨为之付侧,今死者用韦。

云"皆以韦为之"者,谓依与挞,皆以韦为之,异於生者也。

有。

",弓衣也,以缁布为之。 "

[疏]"有"。

○注"弓"至"为之"。

○释曰:知",弓矢"者,案《月令》云"带以弓",故知弓衣也。

郑知"用缁布为之"者,此无正文,郑验当时弓衣用缁布而言也。

《羽侯》矢一乘,骨镞,短卫。

"《羽侯》犹候也,物而射之矢也。 四矢曰乘,骨镞短卫,亦示不用也。 生时《羽侯》矢金镞。 凡为矢,五分长而羽其一。 "

[疏]"《羽侯》矢"至"短卫"。

○注"《羽侯》犹"至"其一"。

○释曰:言"候物而射之"者,案《司弓矢》郑注云:"可以司候射敌之近者及禽兽。"

郑君两注,语异义同。

云"骨镞短卫,亦示不用也"者,案上文沽功,郑云示不用,故此亦之。

云"生时《羽侯》矢金镞"者,此亦《尔雅。

释器》文,案彼云"金镞剪羽谓之《羽侯》"是也。

此言短羽,即剪羽也。

云"凡为矢五分长而羽其一"者,案《周礼。

矢人》上"陈五矢",下乃云"五分其长而羽其一",故云"凡"

以广之也。

案郑彼注云:矢长三尺,五分羽一则六寸也。

谓之羽者,指体而言。

谓之卫者,以其无羽,则不平正,羽所以防卫其矢,不使不调,故名羽为卫。

志矢一乘,轩周中,亦短卫。

"志犹拟也,习射之矢。 《书》云:"若射之有志。" 周,挚也,无镞短卫,亦示不用。 生时志矢骨镞。 凡为矢,前重后轻也。 "

[疏]"志矢"至"短卫"。

○注"志犹"至"轻也"。

○释曰:云"志犹拟也"者,凡射,志意有所准拟,故云志犹拟也。

云"习射之矢"者,案《司弓矢》郑注云"恒矢之属,轩周中,所谓志",以此言之,则此恒矢也,在八矢之下。

知是习射矢者,以其矢中特轻,於习射宜也。

案六弓,唐弓、大弓亦授习射者,则此矢配唐、大也。

引《尚书。

盘庚》者,证志为准拟之事。

周轾者,郑读周从轾,以其车傍周,非是轩轾之轾,故读从执下至。

云"无镞短卫,亦示不用"者,知此矢无镞者,上经《羽侯》矢言骨镞,此经不云镞,故知无镞,示不用也。

若然,《羽侯》矢生时用金镞,死用骨镞;志矢生时用骨镞,死则令去之。

云"生时志矢骨镞"者,亦《尔雅。

释器》文。

案彼云:"骨镞不剪羽,谓之志。"

此志矢是也。

云"凡为矢前重后轻也"者,案《司弓矢》郑注云:"凡枉矢之制,枉矢之属,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杀矢之属,参分一在前,二在后。 矢之属,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恒矢之属,轩周中。"

若然,前重后轻者,据杀矢、《羽侯》矢、枉矢、矢、矢、矢而言。

引之者,证此志是恒矢、庳矢,无前重后轻之义。

但《周礼》有八矢,唯用此二矢者,以其八矢之内,《羽侯》矢居前最重,恒矢居后最轻,既不尽用,故取其首尾者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