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三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三十八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五年二月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三十八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五年"庚午,1090"

全文

二月丙申朔,知郑州、资政殿学士曾孝□知成德军。

"政目在正月二十八日,今从实录。 "

丁酉,三省言,看详财利旧法所乞废罢坊州矾\务,令河东转运\司认还陕西坊矾\课利。

詔遣奉议郎舒之翰同逐路转运\司相度利害,与户部参酌立法。

"看详财利旧法所何日建?"

詔罢诸州军通判奏举改官,从殿中侍御史孙升之请也。

"升集乃无此章,当检。 "

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新知成都府李常卒。

是日,都省吏苏安静、时惲许出职。

"政目二月二日事,又三月二十六日可考。 "

戊戌,龙图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提举灵仙观孙觉卒。

己亥,见陷没夏国人一百四十九,以晋州进士邢逢原为本州文学,赐袍笏;兵马使【一】、副都头各赐衣带;其军人愿依旧充军者,禁军与近裏一般军分职名,厢军归旧军分,如不愿充军者,放归本贯;弓箭手、蕃捉生並依旧指挥职名;敢勇、效用、百姓放归本贯,並给赐衣食、装钱有差。

先是,永乐城失守,逢原等为夏人所掠,既遣使诣闕请罪,至是具籍以归。

"元年七月八日,四年六月九日、十月二十六日,并今五年三月二日、十八日【二】当考。 邢逢原授官,政目在八月十二日,今从实录。 "詔都水使者□安持提举开修减水河。

吏部言:「皇太妃遇明堂大礼,合奏骨肉恩泽,欲与舅侯偁班行。

缘皇太妃奏荐並依皇后例,而侯偁于服纪无入官法。

」詔比皇后奏小功、緦麻女之子条补借职。

"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曾肇、苏軾论侯偁,但云是皇太妃亲属,不云是舅也。 "

礼部请:「诸陵修飭前一月申太常寺,候差官告毕兴工。

神台、诸殿及廊垣五十五工以下,听本陵择日,都监监视。

」从之。

庚子,溪洞人田忠进、知土毛州莫世忍等九十一人加检校官有差。

辛丑,四方馆使李授为引进使,以再任枢密副承旨及三年,故有是命。

詔诸王府翊善、侍讲、记室参军请前任俸者听。

詔三省、枢密院:「去冬愆雪,今未得雨,外路旱暵阔远,宜权罢修黄河。

」从御史中丞梁燾、諫议大夫朱光庭之言也。

"实录云:以燾及光庭言东北久旱,河役动觽,恐妨农事,故降是詔。 今取二人言章全载之,并附范纯仁云云。 "

燾言:「臣访闻东北旱气阔远,至今麦未出□,岁事未有丰稔之渐,恐貽圣忧。

臣窃虑河事大役,人情劳怨,调夫动觽,妨夺农时,其招灾旱之由,疑亦因此。

望圣慈详酌,权令住修河,候秋熟日取旨。

如圣意以为然,伏乞批降指挥。

中书元定此月十二日兴工,若来日便得指挥,犹未为晚。

」贴黄:「如大臣有执奏,即乞宣諭:观如此旱灾,不得不为忧也,思省今来河事,最是摇动觽心,当此灾旱,又夺农时,深为不便,可且权罢。

大臣等亦宜忧国,不可但徇偏见。

如赐允从,即乞批降中旨,仍传宣催促。

或圣意不欲如此,伏望批出臣此章,令疾速施行,更不覆奏,亦乞传宣催促。

此事须是陛下特为主张,不惑外议,庶可救东北伤农之患。

如降出此章,此贴黄乞留中。

又言:「臣恭闻宣諭已令放夫,直候丰熟日取旨者。

十余万生灵,得蒙圣恩,此为陛下盛德之事,天下幸甚。

或恐执政大臣別作商量奏稟,不尽放得十六万夫,"十四万差,二万雇。 "伏乞传宣催促,尽令放散。

其东流及故道见役兵工,令尽拨併北流,修復固护埽岸。

如向去缓急,即如圣旨逐旋差急夫,人自无怨。

伏望睿慈令中使丁寧传宣,须是于当日內马递行下敕旨【三】,即不为晚,乞留宸念。

」贴黄:「方今农作之时,正藉人力,况农家一岁之望,正在寒食前后。

今夫役以二月十二日兴工【四】,一月了当,人夫得归,已是三月下旬,耕种违时。

当此久旱之际,更重困民力。

罢去大役,实慰髃情。

光庭言:「臣闻天人之应,甚于影响,人心和于下,则天意得于上。

惟天爱人君之至,每一举动,少违于理,则必有应,庶几感悟,转灾为祥,易于反掌。

臣观今日朝廷之上,悉屏奸私,田野之间,悉去烦扰,夷狄面內而干戈不用,刑罚阅实而囹圄屡空,而又二圣忧勤,以致仁覆养天下,宜乎顺气之应,风雨时若,以致百谷丰登。

今或未然,自冬涉春,雨雪愆亢,即今几得二月中气,麦麰之望,已可深忧,何朝廷不思其所致之因也?大凡天下之事,不必为,亦不必不为,惟其当而已。

昨议修闭大河北流【五】,天下之人皆谓北流就下,不可彊使之东,更俟三二岁【六】,观其水势所向,果有太过之势,因而导之,岂不易哉?朝廷审以为是,遂权罢闭北流,而水官元主议者殊不快所欲,盖所欲本在于侥倖朝廷美官,若一切罢去,则遂无事矣。

故欲为减水河之策,意在我之前议未为过失,而又不得依旧广占官吏,事权在手,一从私意。

臣愚不肖,观古今治乱之阶,未有不由任君子则治,任小人则乱。

今修河一事,只因用李伟一小人,去岁已尝决堤口,放涨水,迄无成功,徒使故道益增高仰。

今朝廷不察李伟小人,犹用之。

且减水河开与不开,殊无利害,设若只留堤口【七】,涨水大则势须自过,何须更役人开濬哉?访闻开濬去处,才开及三五尺【八】,已是泥泞;今若须要开及丈余,则数万人于泥泞中劳苦为无益之事,有伤和气,可为嘆息。

今闻开减水河人夫尚使四万,又和雇二万人,并兵士应亦不下万人,大率计之,共不下七八万人。

以七八万人为无益之役,古者一夫失所,天犹应之,今七八万人矣,致一路骚扰,天岂不悯哉?是以膏泽未降者,窃意在此。

臣愚欲望朝廷罢李伟小人职事,悉减修河司官,放罢见役开减水河兵夫,只委都水使者与本路监司並州县官吏將见修护急切埽岸,合役人夫,一面循理施行。

如此,则兴事不妄,人情妥安,上天之应,必降膏泽。

伏望圣慈特赐睿断施行。

」贴黄:「李伟轻佻小人,向倾心事□居厚,残害一路人民;及闻朝廷將责居厚,遂復百端暴扬其恶,以免身过。

似此小人,岂可付之修河大事?」又贴黄:「访闻和雇人夫二万人【九】,每人支官钱二百。

州县名为和雇,其实于等第人户上配差,除官钱外,民间尚贴百钱,方雇得一夫。

凡二万夫,公私之费大约几六千贯。

如此枉费,朝廷岂可不察?惟速行罢止。

」"密疏三月三日。 "

初,范纯仁既罢相知潁昌,闻朝廷復议修河,上疏曰:「臣闻尧、舜之治,不过知人安民,知人则不轻信,安民则不妄动。

缘小人之情,希功好进,行险生事,于圣明无事之朝,则必妄说利害,覬朝廷举事,以来爵赏。

朝廷若轻信其言,则民不安矣。

国家之敝,常必由斯。

臣不敢远引古昔,只以近事言之:国家自仁宗以前,天下无事,百姓安乐,虽有元昊背叛,独陕西应副不易,未闻西方匱乏,百姓有嗟嘆之声也。

自王安石轻信小人之言,劝先皇更改法令,而后承间妄作者纷然矣;主用兵之谋\【一○】,至於劝兴灵武之役,而生民被害觽矣。

且以先帝圣明,举动故欲详审,然小人利口,欺误执政,而致执政復误朝廷也。

其劝更法令者,则曰:『君臣千载一遇,时不可失』。

及劝兴灵武之师者,復曰:『將为北人所并,时不可失。

』臣前在政府,又见欲回復大河者,又曰:『河势方东,恐变改不定,时不可失【一一】。

』臣以前车之戒,是以深畏其言,故尝屡有奏陈,以谓百姓久劳,方赖陛下安养,不急之务,不可遽兴。

蒙陛下专遣范百禄、赵君锡相度,归陈回河之害甚明,寻蒙宸断,宣諭大臣,令速罢修河司。

臣预奉行詔旨,深以復见尧、舜知人安民为庆。

三两月来,却闻孙村有溢岸水,自然东行,议者以为可因水势以成大利,朝廷遂舍向来范百禄、赵君锡之议,而復兴回河之役。

臣观今日举动次第,是用『时不可失』之说,而欲竭力必成。

臣更不敢以难成及虽成三五年间必有决溢为虑【一二】,且只以河水东流之后,增添两岸堤防铺分大段数多,逐年防守之费,所加数倍,则财用之耗蠹与生民之劳扰,无有已时。

更望圣慈特降睿旨,再下有司,预约回河之后逐年两岸埽铺防捍工费,比之今日所增几何,及逐年钱物于甚处出办,则利害灼然可见。

若利多害少,尚覬徐图,苟利少害多,尤宜安静。

臣受陛下不次拔擢之恩,虽养蕽补外,不敢自同觽人,坐视成败,所以罔避僭越之愆,而伸补报之万一。

区区愚诚\,惟圣聪怜察。

疏奏,主河议者不悦,遂寢而不行。

后十余日,太皇太后宣諭曰:「前日范纯仁奏何在?」宰臣奏曰:「事体难从,已凿收矣。

」"按:「凿收」二字疑误。 "太皇太后曰:「纯仁之言有理,宜从其请。

」遂又罢河役。

先是,河上所科夫役,许输钱免夫,县令上下皆以为便,纯仁独忧曰:「民力自此愈困矣!」或曰:「每岁差夫一丁,费万钱;今以七千免一丁,又免百姓往回奔走与执役之劳,更不便乎?」纯仁曰:「每岁差夫虽曰万钱,然携以隨身者,不过三千,又得一丁就食于官,是民间未尝有所费也。

今免夫所出七千,尽归于官矣,民又儼然坐食于家。

盖力者,身之所出;钱者,非民所有。

今取其所无【一三】,民安得不病?此一事,富民不亲执役者以为便,穷民有力而无钱者,非所便也。

又况差夫必计其的確合用之数,纵使所差倍其所役,则力愈觽,民愈不劳矣。

今若出钱以免夫,虽三分之夫工,亦可以取其十分免夫钱,其弊无由考察。

又从来差夫不及五百里外,今免夫钱无远不届,若遇掊克之吏,则为民之害无甚於此。

」"行状云:潁昌府科河役,每输七千,则免一丁之行,或以为便,以奏得请。 纯仁曰:「此有钱而不出力者之便【一四】,有力而无钱者何便之有?且用民之力,于古有限,而令其远不过五百里;乃一燍输钱,特在官者为上户地尔。 」復奏罢之。 "

壬寅,邇英阁讲毕无逸篇,詔详录所讲义以进,今后具讲义,次日別进。

户部言:「灾伤处令佐能賑贷救济人户,不致流移,所推酬奖,于熙寧敕係第五等,于元祐敕係第四等,即不分等第分数,未尽立法之意。

请灾伤五分以上,与第五等;七分以上,与第四等。

」从之。

癸卯,詔时雨稍愆,应五岳、四瀆州军令长吏祈祷\。

又詔南外丞司修河人夫及开濬京城壕雇夫並权罢。

"二十三日,苏辙云云。 "

太师文彦博言:前通判同州赵亢所管沙苑监马数蕃息,乞堂除有监处知州军、通判。

詔亢权知陇州。

甲辰,都水使者□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祐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一五】。

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

」从之。

丙午,门下后省请检点进奏官文书稽失送本院,事理重者送门下后省,应决者从本省送开封府。

从之。

"新无。 "丁未,簄决四京、府界诸县系囚,除常赦所不原外,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杖以下释之。

其后,又詔簄决应天下州、府、军、监、县等系囚,从给事中范祖禹之言也。

祖禹言:「臣伏见陛下以久旱簄决在京及三京系囚,圣心焦劳,钦恤庶狱。

祖宗以来,赦过宥罪,多蒙嘉应,然今溥天不雨,旱灾甚广,恐刑狱冤滯,以伤和气者,非止于四京。

臣愿陛下因推惠泽,以及四方,詔诸路转运\、提刑司官,疾速分诣所属州县,引问见禁罪人,簄理决遣;仍先篃行指挥,疾速结绝,无令淹延;深戒官吏,务察冤枉,使朝廷德意及远,感动人心,庶可消弭灾异。

乞留中,特出圣意指挥。

又祖宗时,遣使决狱,或詔逐路监司簄决,其例不一,欲乞参酌施行。

」"从祖禹言,据旧录,仍增入祖禹全章,并附梁燾云云。 "

御史中丞梁燾言:「臣伏见圣念閔雨,申飭祈祷\,仁德动天,宜有福应。

臣闻阴阳之道,密与政通,亦愿敬修人事,上应天心。

窃恐京邑之间,下及四方郡县,留狱滯讼,感伤和气。

伏望圣慈特赐指挥,差官点检结绝,其罪有可疑,情非巨蠹者,並听从轻决遣。

在京,京畿差台省官【一六】,诸路委监司分行,庶恩泽下究,髃情感悦,和气上通,以致嘉雨。

燾尝奏事延和殿,进疏言旱暵踰时,宜广德施惠,以召和气;又乞用庆历、熙寧故事,以旱罢免宰相,修德应天,进贤退不肖,省刑宥罪,无间簄远,□赋薄敛,以惠细民,用销灾异。

太皇太后曰:「旱涝自是时数。

」燾对曰:「陛下之言失矣。

人主当上畏天威,以为警戒。

今陛下未有畏天之实,乃曰『时数』,此意恐不出圣心,必出左右取悦之言,上惑聪明,是深误陛下也。

陛下愍物忧岁,惧灾省己,刻意至诚\,必有时雨之应;若怀疑致惑,归之于数,而不自责,何以上当天心,销伏灾变?天去人咫尺,应响如答。

汤以六事祝山川,言未已而雨;宋景公有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陛下以母仪保佑官家,亲天下事,至于言动,便有史臣书载,垂示万世,岂可不谨也!愿畏天之威,顺天之道,从民心,召和气,诚\意如此,何忧不雨也?」太皇太后是之。

戊申,翰林学士苏辙言:臣于去年尝再具札子,论黄河涨水,于孙村出岸东流,本非东决,而□安持、李伟等附会大臣,欺罔朝听,欲因此塞断北流,东復故道,差官调夫,于今年春首兴起大役。

臣窃疾之,是以不避烦瀆,越职献言,以为河北生灵连岁灾伤,不宜轻有举动,乞陛下断之于心,力止其事。

是时,大臣固执前议,天听高远,言不能回。

臣寻被命出使契丹,道过河北,见州县官吏,访以河事,皆以目相视,不敢正言。

及今年正月,还自北边,所过吏民方举手相庆,皆言近有朝旨罢回河大役,命下之日,北京之人驩呼鼓舞,以为二圣明见千里之外,虽或巧为障蔽,而天日所照,卒无能为。

惟减水河役迁延不止,耗蠹之事,十存四五,民间窃议,意大臣业已为此,势难遽回。

既为圣鉴所临,要当迤邐尽罢。

今月六日,果蒙圣旨,以旱灾为名,权罢修黄河,候今秋取旨。

大臣覆奏,尽罢黄河东、北流及诸河功役。

民方忧灾旱,皇皇之际,闻命踊跃,实荷圣恩。

然窃详圣旨,不谓减水河必不可开,而託名旱灾,曲全大臣,不欲明指其过;而大臣復请遍罢诸河,以盖独罢减水之跡,上下相蒙,体实未便。

何者?北流堤防,积岁不治,近来南宫、宗城等处决溢,皆由隄防怯薄,夏秋水涨,势不能支。

都水官吏窃幸其事,因以为回河减水之说,既不依常理兴工贴筑,甚者又大计闭塞决口工料,以形比孙村回河之费,意谓彼此费用相若,则孙村之役不为过当,由此北流之患,漫不禁止。

臣昨过瀛、深、洺等州界,吏民皆言今年若不治堤,数州之民受害尤甚。

至于东流故道,地势积高,必不可復。

所开减水河,虽不开掘,每岁涨水必由此行,岁岁淤高,往事可验,纵復开掘深广,河淤一上,势不復存。

於此施功,显是枉费国力,而舍彼为此,欺罔可知。

然臣之所忧,非特在此。

何者?河流之不可復东,若使上下诚\有不知,误兴大役,虽伤财害民,为患不小,而事有过误,于君臣之间,逆顺之际,未为大不便也。

今者,大臣之议,违法悖理,决不可为,而协力主张,胶固为一,去岁所罢,今岁復存,顺之者任用,违之者斥去,虽被圣旨,犹復迁就,以便其私。

陛下之言,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因水之性,功力易就,天语激切,中外闻者或至泣下,而大臣奉行不得其半。

由此观之,则是大臣所欲,虽害物而必行;陛下所为,虽利民而不听。

至于委曲回避,巧为之说,仅乃得行,君权已夺,国势倒置。

臣所谓「君臣之间,逆顺之际,大不便」者,此事是也。

董仲舒有言:「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今陛下既得其所闻知,然未能尊而行之,臣恐髃臣顾望,有不为陛下用者矣。

故臣愿陛下有所不知,知之必行;有所不行,行之必尽。

黄河既不可復回,则先罢修河司,只令河北转运\司尽將一道兵工,修贴北流堤岸;罢□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使天下晓然知圣意所在。

如此施行,不独河事就绪,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虚誑欺朝廷,弊事庶几渐去矣。

臣待罪翰苑,身无言责,冒昧纳忠,讥訶贵近,罪合万死。

然念顷自初任知县,蒙二圣非次拔擢,首尾五年,叨在禁近,恩德深重,髃臣少比,臣而不言,天下无敢言者矣。

斧鉞之诛,所不敢避。

贴黄称:「访闻修河司承受、內臣郑居简近为黄河故道不可得行,不敢虚占本职请受,乞先罢任,已蒙朝廷允许。

以此观之,显是修河司不消復存,其□安持、李伟尚自贪禄怙权,未即引去,伏乞早赐罢免。

所有修河司见管职事,即乞依去年正月二十八日已降指挥【一七】,令河北转运\司结绝。

又访闻修河司妄举大役,略无所益而费用钱粮、物料万数不少【一八】,河北灾伤之后,极不易应副。

纵是封桩钱物,亦出自民力,深可痛惜。

臣欲乞委河北提、转不干碍官,具前后所费用过数目,结罪保明闻奏,所贵朝廷上下,具知蠹害之实,今后审于兴作。

庚戌,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潞国公文彦博为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

彦博自言,嘉祐中,封潞国公,经今三十余年,为是乡国,乞不改封。

从之。

寻詔学士院麻制內特不用「守」字,以彦博尝正任太师也。

"不用「守」字,在三月二日,今并书。 "

壬子,太师文彦博乞免册礼,詔允所请。

尚书省言:「承买场务,三年为界满,前一年,许自陈接续承买,勘会无欠,给帖。

有欠或不自陈,即別召承买抵当家业最多人;其次,虽己业低小,而愿预纳三年凈利钱者,亦听给。

若于法不应给己业抵当最多人,无人投状,限六十日,每经限满准此。

」从之。

"新无。 "

丙辰,于闐国遣使贡方物【一九】。

户部员外郎穆衍言:「六路茶法通商久矣【二○】,税钱无总数以较多寡之人,租钱亦不见有无欠负【二一】。

请自今税钱委逐州通判月终比较申州,州岁终比较申转运\司,转运\司于次年具一路总数申户部【二二】;租钱委转运\司岁终具理纳大数申户部,如违慢,许从发运\司、户部奏勘。

」从之。

丁巳,知陈州、资政殿学士胡宗愈知成都府。

詔知成都府、广桂州支赐全给,不以任减。

"政目二十二日事,当考。 "戊午,詔府界、路三万贯以上课利场务,二年併亏及监官不职,许令转运\、提刑司別举官。

庚申,步军都虞候、康州团练使和斌卒。

特赠寧州防御使。

壬戌,太师文彦博乞免两镇节度使,祇带河东一镇致仕。

从之。

甲子,詔即玉津园宴饯太师文彦博,宰臣吕大防主之,三省、枢密院暨侍从官赴。

注释

【一】兵马使「使」原作「司」,据阁本改。

【二】并今五年三月二日十八日原作「今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据阁本补改。

【三】马递行下敕旨「递」原作「遽」,据阁本改。

【四】今夫役以二月十二日兴工「二月」原作「三月」。

按上文「中书元定此月十二日兴工」,下文「一月了当,人夫得归,已是三月下旬」,此处「三月」显为「二月」之误,故改。

【五】昨议修闭大河北流「闭」原作「开」,据下文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一回河改。

【六】更俟三二岁「三二」,同上书作「一二」。

【七】设若只留堤口「口」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八】才开及三五尺「尺」原作「丈」,据阁本改。

【九】访闻和雇人夫二万人「二」原作「一」,据阁本及下文改。

【一○】主用兵之谋\「主」原作「又」,据范忠宣公奏议卷下又论回河利害改。

【一一】时不可失四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二】臣更不敢以难成及虽成三五年间必有决溢为虑「虽成」二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三】今取其所无「取」原作「舍」,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一回河改。

【一四】此有钱而不出力者之便「不」字原脱,据范忠宣公全集卷一八范忠宣公行状补。

【一五】有偏重偏轻之弊「偏重」二字原脱,据下文及宋会要方域一五之一四补。

【一六】京畿差台省官「京」原作「在」,据阁本改。

【一七】即乞依去年正月二十八日已降指挥「乞」字原脱,据欒城集卷四一乞罢修河札子补。

【一八】而费用钱粮物料万数不少「数」原作「事」,据同上书改。

【一九】于闐国遣使贡方物「使」字原脱,据宋会要蕃夷七之四○补。

【二○】六路茶法通商久矣「久矣」原作「又长」,据宋会要食货三○之二六改。

【二一】租钱亦不见有无欠负「欠」原作「久」,据同上书改。

【二二】转运\司于次年具一路总数申户部「转运\司」三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