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五年三月丙寅尽是月壬辰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三十九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五年"庚午,1090"
全文三月丙寅朔,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赵瞻卒。
輟朝临奠,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諡懿简,遗表常数外特官二人。
丁卯,詔赐故龙图阁直学士孙觉家钱五百緡,令所属给葬事及借官舍,御史中丞梁燾为之请也。
"必以经筵官,故有此詔,当考。 觉以二月三日卒。 梁燾为之请,据燾奏议增入。 "都水使者□安持言,大河信水向生【一】,请鳩工豫治所急。
"旧录云:雇夫渐修紧急工料,新录改云:鳩工豫治所急。 "詔特发元丰库封桩钱二十万充雇夫。
"范祖禹、梁燾云云附此月六日。 政目云:赐元丰封桩,钱三十万贯,雇夫治河,每夫钱二百文,不得裁减。 "
詔:「昨东上閤门副使景思谊以永乐之围,縋城与夏人议和被执,今送纳陷没人口,而思谊未归,令鄜延路帅臣赵焑具事因移牒宥州。
」"二月四日,此月十八日。 "户部言:「起支官员、殿侍、军大將、选人、將校请受添给,不以则例限內申户部者,杖一百;并擅给歷,及不候分移歷到而收併者,各徒二年。
」从之。
起支请给【二】旧无法禁,故多重叠偽冒,有已分移而他处全请,已身亡而分移处犹请者,故立是法。
戊辰,侍御史孙升言:"密疏五年三月三日。 "「臣伏见李伟、□安持自去岁兴回河之议,二人相与诬罔朝廷,而安持诡譎多奸,既已誑惑大臣,不肯同任其责,万一侥倖其成,则欲享其利,败事则將归之建议者,遂令李伟于去年八月独奏陈大河要切利害,其□云:『今来大河已是分流,即更不消开淘。
因昨来一决之后,东流自是顺快,渲刷渐成港道,见今已为二股,约夺大河三分以来。
今若得夫二万,于九月便兴工,至十月寒冻时已毕,因而引导河势,岂止为二股通行而已,亦將遂为回夺大河之计。
今来既因擗拶东流,修全锯牙,当迤邐增进,一埽取一埽之利,比至来年春夏之交,遂可全復故道。
』又云:『窃观今日两岸增进马头锯牙,其沙河堤水口自已通快,显有全回之势,惟有都水使者□安持晓夕讲究,见得上件利害灼然。
安持遣臣暂付尚书省稟议。
伏望早赐宸断,即乞復置修河司,其官属诸般事件並依昨来已降条例施行,所贵司存既正,凡百悉有条理,可以乘时建立大事。
』李伟、□安持协比为此奸言,朝廷遂以为信,並依所奏施行。
今日考其奏请之言,无一验者,而枉费财用民力,已不可胜数,远近为之骚然。
上赖祖宗社稷之灵,圣听睿断之果,照察奸言,一切放罢,不然患害有不可言者。
臣访闻都水使者□安持未罢河役之日,既见其议渐伸,圣听已察,物论喧然,而安持知其奸言败露,端坐都城,不往役所提举,乃于朝班中扬言云:『有司止是奉行朝旨而已。
』乃知向日独令李伟建议奏请,阴持奸谋\,不肯同任其责明矣。
盖小人怀邪,不顾朝廷利害,不恤国家费用,不爱生灵性命,止在窃取名器,凭藉事权,以为私谋\。
如前日罔上坏法,为市易冒窃恩赏,虽其父命且不听从,遗患公私,至今未已,欲其忘身徇国,何可得也?有臣如此,將安用之。
臣愚以为大河之议,未有万全之画,朝廷岂免北顾之忧?则宜选择諳知河事,久曾经歷,公忠诚\实有守之人,以为水官,使之经营讲究,庶几有补于今日。
如□安持、李伟利口轻儇,欺罔奏陈,传播中外,奸言显露,罪恶难掩,伏乞早赐指挥罢黜,以协天下公议;仍乞罢修河司,候有定议,別听朝旨,中外幸甚!」贴黄:「安持往提举市易,以不堪物货,于畿县委官置场赊卖,务欲抑配与人,遂奏请乞举改官六人,于是选人爭为诱胁,违法抑配,公私被害。
今提举修河司,又依前奏请改官六人,造作事势,以为诱胁,公论莫不怪骇。
况上件指挥止是白札子,不曾降敕,吏部亦不关御史台。
」又贴黄:「吏部见待次改官者已及二百人,来者未已。
旧制合举改官之数,犹当裁减,都水使者乃復举人改官,显属无名。
而又□安持昨奏请,本以北京二股河口即日水势东流顺快,乞举选人改官,张大事权,以为诱胁。
今来东流之言,既已欺罔,则改官指挥,自合追改。
」又贴黄:「前日上下蔽塞,朝士大夫莫不以言回河为讳。
今日圣朝既察奸言,公论方出。
议者以谓万一闭塞北流,未论河北生灵之患【三】,而天台、鱼池埽必定汎决,直注京都,虽诛夷建议之人,將何及矣。
访闻去秋涨水未落,增进马头锯牙之时,天台以增埽,人皆危之。
」又贴黄:「□安持扬言于朝中,止有光禄卿范纯礼与闻。
安持本与李伟协比欺罔,及至败露,乃归之朝廷,闻者莫不切齿。
」詔改官听修河之日施行,余寢之。
"升以三月三日上此奏,三月八日降此詔,今并于上奏日书之。 旧录于三月八日书:殿中侍御史孙升言,李伟、吴□安持兴回河之议,乞赐罢黜,仍乞罢修河及追改许奏举选人改官。 詔改官听修河日施行,余寢之。 新录因旧录。 今既具载升疏,即旧录不可用,姑附注此。 升奏贴黄,其家集乃无之,此据元祐密疏增入。 光禄卿姓名盖范纯礼也,十四日迁刑侍。 "
己巳,詔皇城使李许为西上閤门使,毋为例。
以许带御器械、勾当皇城司,三经大礼,解罢特恩故也。
荆湖南路安抚、鈐辖谢麟言,处置邵州管下作过蛮贼\毕。
詔第其功为五等,转官、减年磨勘、支赐有差。
其差所部人获级,更不推赏。
器械估价给直。
詔:「在京告获私乳香,虽係杖以下罪,其別理赏,並以官钱借支:不满一斤,五贯;一斤,十贯;每一斤,加十贯。
罪至徒者,自依本条。
」以户部言私香盛行,课额亏欠,及杖以下不以官钱支赏,无以劝缉捕之人故也。
"新无。 "
庚午,御批:「高遵路妻曹氏乞女令髃、妻高氏归俗。
除宗女及王舜封女归俗体例外,更有无似此体例,亦无许陈乞归俗法。
」刑部勘会比之王氏遇赦数多,欲依例放逐便。
御批:「高遵路女令髃、妻高氏先为犯罪落发,隶妙法院。
宗妇既无放归俗条贯,刑部因何定夺作遇赦数多,欲依例放逐便?兼勘会王舜封女因父舜封奉使高丽有劳,特恩放女归俗,係一时特旨,难以为例。
其高遵路妻所请,宜更不施行。
所有刑部定夺不当,取勘闻奏。
」"御集五年三月五日,八月八日罚金。 "
辛未,皇城使向绰、右藏库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朱伯材並带御器械,仍以绰勾当皇城司。
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吏部侍郎蔡延庆卒。
赐钱三百緡,仍令所属候葬日量事应副,给事中范祖禹等为之请也。
祖禹又言:「中书录黄:『尚书省送到元丰库状:「准敕,三月二日同奉圣旨,特支赐元丰库钱二十万贯和雇人夫,令都水监相度分擘与南北丞地分,并深州及应係將来取旨紧急须合预先兴工去处工役,仍不得令州县科差。
」尚书省看详元丰库既无河北路起发上京钱物,即难以兑那。
三省同奉圣旨:于河北东、西路提刑司封桩旧法坊场、免役內,特就便给支钱二十万贯,余依已降指挥。
所有令元丰库支钱指挥更不施行。
』臣伏详二月六日所降圣旨,权罢修河,放罢人夫,觽论皆谓东流故道夫役当罢,其北流河水见行地分,则当修葺固护,以备夏秋之患,实不可罢。
陛下哀悯百姓,不欲科差,所以今月二日续降圣旨,支赐封桩钱二十万贯和雇人夫。
自降此指挥,外议皆谓南北丞地分并深州合兴工役外,所有应係將来取旨紧急预先兴工去处,即是李伟所领东流故道回河之役,缘二月六日圣旨內有候今秋取旨之文,所以三月二日圣旨又带下將来取旨去处工役【四】。
陛下以久旱欲息民劳,北流兴役,盖不得已,而修河权罢未一月,东流工役復兴,窃恐枉费国财,重为无益,河北百姓见此次第,依前惶惶。
伏惟圣慈于今来支提刑司封桩钱指挥內,除先降圣旨,应係將来取旨紧急须令预先兴工去处功役一节,更不施行外,余依已降指挥,以协中外之心。
臣已封还李伟请给等录黄,乞罢李伟差遣。
所有今来录黄,亦未敢行下,谨具封还。
」"祖禹此奏乃三月六日,其从违当考。 据苏辙九月末奏,祖禹封驳后,四月五日有旨:李伟差遣,候过涨水取旨。 "
御史中丞梁燾言:「臣风闻朝廷议以封桩钱雇夫修河,臣未敢为信,既有所闻,不敢不以上达,若果有此事,后时言之,却恐难回已行之命。
窃以昨缘久旱,圣恩放免夫役,欢呼之声,道路相闻,中外感悦,人人庆快,必然已达睿听。
未及一月,而议者却欲雇夫,臣尝面蒙宣諭,雇夫只是名为和雇,其实差科,圣明已察其弊。
盖官司贵得易为管勾,所以须要土著之人,虽朝廷约束丁寧,终不免于骚扰。
当此大旱之时,尤更有害农作,骮今渐近谷雨,数日间若得膏泽,便要播种,正是农忙,岂復得暇从役?若此令既下,必动百姓忧疑,遂易欢呼復为愁嘆,甚不副天心仁爱矜恤之意。
欲望圣慈特赐详酌,候奏稟取旨,面赐诫飭大臣谨守已行之命,取信天下,顾此旱灾,岂得更劳民力?如有合兴工役处,只令徱刷近处厢军,优支盘缠钱发遣,不唯免却民间骚扰,又不致妨废农务,又得兵士十分工料,又省国家分外支费,大有所益,並无所损。
伏惟仁圣深留宸念。
」贴黄:「臣近日札子言,乞修见今大河向鴲堤岸,其意为见管河清兵士及年例上河兵士,人数自已不少,或更就近差拨厢军相添工役,乞不更议雇夫。
恐执政別有敷奏,伏望以臣所奏事理,特赐丁寧诫飭。
又封桩钱,先帝本要备非常之用,不可轻易支费。
伏望特赐主张。
」"燾奏附范祖禹后,从违当並考。 "
壬申,中大夫、守尚书左丞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
忠彦弟纯彦妻,知枢密院孙固女也,各以亲嫌乞罢,不许。
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誥兼侍读苏颂为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御史中丞梁燾言:「伏见近除韩忠彦同知枢密院,苏颂尚书左丞,续有指挥,令忠彦立班在颂之下。
臣窃惑之。
以官制言之,则同知枢密院在左、右丞之下;以近例言之,则同知枢密院先入者,在左、右丞之上,忠彦自合在左、右丞上。
今既不依官制,又不循近例,仰惟圣意,必以颂为耆旧【五】,故特赐此优礼。
忠彦虽是晚辈,然进之在前;颂虽是旧人,然用之在后。
窃以朝廷尚爵,宜正先后之次,今既不以先后次之,则是陛下特形重轻之意。
陛下擢用执政,其委任均一,不可于班次高下之间,持有形跡【六】,使不安其处。
既不安处,何以责其尽心?昨傅尧俞为中书侍郎,班等自高,不自圣意处分,即无形跡之嫌,与今来忠彦等事体不同。
欲乞圣慈裁酌,只依近例序位,庶于君臣恩意、朝廷仪度,皆得其所。
伏望采纳愚言,別赐批降指挥。
」贴黄:「二府名位贵重,人主用人于此为极,人臣报君于此为尽,若不用之则已,如用之,必使其如此,乃为得也。
今升颂在忠彦之上,于颂则为荣宠,于忠彦与將则皆为愧惧,是得一官之心,而失二臣之意也,恐非责大臣尽节图报之理。
陛下以如此名器与人,而却使人有愧惧不自安之心,臣窃为陛下惜之。
此事不可不深系圣虑。
陛下於大臣,知其不可用而退之,则可也;见其有罪而斥逐之,则可也;容其在位而薄之,以簄其心,则不可也。
陛下自即位以来,凡有处分,事皆允当,人情慰服,惟此一事,外人皆言未至平稳。
臣既有所闻,不敢不以上奏。
在颂以得被大用为贵,不以班次相压为重,若依近例,以先后为序,于颂自无损,骮闻颂已曾辞避,亦足以成颂之美。
伏乞用此意特赐指挥。
」"此据梁燾奏议增入,其从违当考。 "癸酉,命知潁昌府范纯仁与知太原府滕元发两易其任。
后六日,罢之,从中书舍人王巖叟言也。
巖叟言:「臣伏睹初六日除目,延安赵焑、太原滕元发皆进职易地。
臣当行制,忽得指挥收还,臣不知所以,固已疑之,今日,乃以潁昌范纯仁易元发。
窃闻用本路走马奏章,遂有此除。
臣谓朝廷进退大帅,固当重惜,不可轻用一人之言而行之。
使其言出于爱憎喜怒之私意,而欺罔公议,岂不损主上之明,误国家之事?果若可疑,自当令本路监司公共体量,信如其言,行之未晚。
闻元发在河东颇有显效,为士大夫所称。
按本路每岁入秋,即自近裏州军发兵马往戍河外,涉春乃还,坐耗芻粮于难得之地,不知几万计。
前此帅臣虽度知无事,未有敢不遣戍者。
去秋,元发独能不遣,为国惜费,其利甚博。
盖其明见事机,以身任责,故为之不疑,觽论莫不嘉元发有大帅之□。
臣计陛下必不知之,知之宜不遽易也。
今言者蔽其所长而不以告,摘其所不足而暴之,则其爱憎之情自已可见。
夫有显效不录,而阴言亟行,四方闻之,谁为陛下尽心者?既以走马一言易元帅,將人人畏惮此曹,有不自保之忧;此曹將人人侵侮其帅,有骄横之势,陛下不可不察也。
此风寖长,非朝廷美事。
」贴黄称:「一元发不足惜,所惜者,朝廷进退帅臣事体尔。
如臣言可採,伏望指挥必留告命,速詔大臣別加详议施行。
陛下以方面属人,毁誉之听不可不谨,善恶之实不可不考。
若其材□足以当事,虽小有疾苦,何害於臥理?如其无能,虽壮安用也?」"王巖叟墓誌云:巖叟为中书舍人,滕元发自太原易潁昌,巖叟封还词头,言:「进退帅臣,理当重惜,今以走马承受一言,便易边帅,使后人畏惮不自保,此风寖长,非委任安边之福。 」元发遂罢行。 走马承受姓名当考。 又云:巖叟封还滕元发词头,因言:「元发能为探报,不遣防秋人马,得帅臣体。 」其后他帅已復遣矣。 而六年秋,有麟州之役,言者不知,乃谓巖叟在枢府建言罢之,寻出知郑州。 "
三省、枢密院言:「元祐四年冬季,入流一百四十二人;三年冬季,入流一百七十九人。
四年冬季比三年冬季少三十七人。
將后次科场、大礼奏荐、转员换授人数,以三年分十二季约算,內一季约一百五十四人有零;并元祐四年冬季入流一百四十二人,滚合计入流二百九十六人。
除身亡、致仕、勒停、丁忧、寻医、侍养、假满落籍及敘用、服闋、寻医等参部人比折外,其入流多二十人。
」
乙亥,詔:「祖父母在,无子孙成丁,委亲投军者,杖一百,限一年许尊长自陈,取厢耆或邻人委保放停。
即品官有服亲投军者,虽未有子孙成丁及非委亲,如愿放停,不以年限准此。
」鄜延都总管司言:「委亲投军,熙寧法限两月,许尊长自陈;而元祐易为尊长知后,限一年许自陈,颇容侥倖。
」故立是法。
己卯,知亳州、龙图学士邓温伯为翰林学士承旨。
中书舍人王巖叟封还词头,言:「温伯赋性憸柔,巧于傅会,元丰之末,已在翰苑,交结蔡確,求固宠禄。
及陛下践祚之始,褒嘉大臣,是时,王珪实位上相,温伯草珪麻制,则曰『预定议于禁涂』,及为確词,则曰『尤嘉定议之功』,轻重之间,包蓄奸意,阴受邪说,以攘王珪之美,徼幸异日,操心不忠,莫大於此。
及確之败,罪状方露,適在忧制,未正典刑。
昨者外除,尝有天官之命,门下封駮,就改亳州,搢绅之间,已有疑论;今方累月,遽復禁林,非惟邪正之混淆,实恐赏罚之差忒。
伏乞收还除命,別择贤才,庶远奸人,以隆圣德。
」詔以次舍人郑雍撰词。
既而给事中郑穆再封还告命,不听;御史中丞梁燾等相继论列,亦不听。
"燾论温伯,已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除吏书时,今次论列,当求全本以增入,燾集乃无此也。 "巖叟又言:「臣近封还温伯词头,蒙指挥令以次舍人撰词。
缘其日亦是臣当直,退而自省,苟非臣簄繆,无此处分,若犹冒处,义实难安。
伏乞圣慈矜察,特许罢职,以適愚分。
」詔不允。
巖叟又言:「窃以典誥之任,所以发挥人主之好恶,以示天下,则別白贤佞,乃其所先。
若用得其人,便当采摭公议,敷之训词;若非其人,则宜列上所闻,请收除目。
故事不一,流风具存。
今温伯之用,以邪乱正,有害治体,臣所以輒敢封还,冀以忠良易此柔佞,而蒙不回初命,徒改词臣,则是臣滥居职分,无补盛明,莫伸守官之义,有愧代言之责。
伏望圣慈检会臣前奏,早赐俞允。
」居两月,巖叟竟徙他官。
"五月十八日,巖叟改都承旨。 刘安世第一章云:给事中两次封駮。 当此时,给事中两人,郑穆及范祖禹也。 祖禹家传载祖禹论议甚详,独不云封駮温伯除命,然则两次封駮皆穆也。 五月十八日,王巖叟迁;二十六日,梁燾、刘安世迁;二十七日,穆与朱光庭迁。 是皆不得其职也。 草温伯承旨告者郑雍,此据王巖叟系年录。 "
吏部侍郎范百禄兼侍读。
百禄言:「臣愚窃以为分別邪正,自古所难,唯察言观行,考其事实。
所谓正直之人,或天资亮直,或家世忠义,或有志报国,或自立名节;所谓奸邪之人,或逢迎上意,或希合权贵,或性识颇僻,或冀望宠利。
凡此二端,其情非一,不可遍举,今輒疏其条目如后:凡导人主以质直,使之虚中听纳,则为公正;导人主以諂諛,使之讳过拒諫,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德义,则为公正;导人主以功利,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尊宗庙,敬祭祀,则为公正;导人主以简宗庙、□神祇,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敦睦九族,惠养耆老,则为公正;导人主以簄薄骨肉,弃老遗年,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恭俭清净,奉循典法,则为公正;导人主以骄侈放肆,不顾旧章,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稼穡艰难,惠及鰥寡,则为公正;导人主以轻鄙农事,不恤惸独,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柔远息兵,则为公正;导人主以用兵攻战,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原情审罚,则为公正;导人主以峻法立威,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安民利觽,则为公正;导人主以劳民动觽,则为奸邪。
导人主以进君子,用善良,则为公正;导人主以近小人,用恶德,则为奸邪。
伏望特留圣意,推此事类,以观人情,则邪正分而聪明无惑矣。
」"传载百禄进分別邪正二十条,在四月十八日,详讲读留对后。 今因百禄初除,即附见。 此二十条要非密奏,不必留对乃进也。 "兵部侍郎赵彦若为礼部侍郎,"政目云:寻依旧。 "礼部侍郎陆佃加龙图阁待制,为吏部侍郎,"政目云:寻依旧。 "光禄卿范纯礼权兵部侍郎。
彦若、佃寻復故,纯礼改刑部。
"十六日,佃、彦若復为礼、兵侍郎,纯礼改刑侍,今并书。 "国子司业丰稷为起居舍人。
湖北提刑司言,元祐敕,品官之家不得请射,乞改为「请佃」字。
从之。
辛巳,殿中侍御史孙升为侍御史。
升言:「臣祗受誥命,其词云:『尔其察邪正之原,昭贤佞之路。
』臣愚不肖,仰佩圣训,敢不夙夜自竭。
盖天下治乱安危,系于邪正消长而已。
夫邪佞之人,未必显为大恶,以暴露其跡,但阴为朋附,蔽匿奸谋\,依违俯仰,一旦得志,则害及天下矣。
宜乎圣训之告戒丁寧也。
臣伏闻近除邓温伯为翰林承旨,温伯常为此职,適以忧去。
当蔡確之奸恶未露,而温伯朋附之谋\不显,既无大恶,苟居此职,未以为过。
今日,蔡確怨谤君亲,自谓有功于定策,欲掩太皇太后天地之全功,確既投窜炕啾,而奸恶败露,朋附之谋\,亦已彰显,温伯由此遂为公论所弃矣。
何则?温伯朋邪之谋\,见于制命,自蔡確罪恶暴于天下,则温伯所谓制命传于四方,而朋邪之跡,虽欲蔽匿不可得也。
当皇帝陛下即位之初,王珪为首相,温伯为珪之制词,则曰『预定议于禁涂』;为蔡確之制,则曰『尤嘉定议之功』。
审如温伯之言,则当时必有危疑不决之议,赖確而后定。
凡先帝与子之意,太皇太后立孙之功,皆为蔡確所掩者,率由温伯制命之词也。
温伯朋附怀邪如此,朝廷若还之旧物,预闻密命,清切之地,付之匪人,臣窃恐邪正之不分,而贤佞之不明也。
伏望圣慈特加省察,早降指挥,追除温伯除命,以明邪正之原,则天下幸甚!」"三月末、五月二十七日、六月八日七月二十四日可考。 "
新知齐州曾肇知陈州。
癸未,户部尚书吕公孺提举醴泉观。
大理少卿刘袞知齐州。
詔:「时雨未足,权罢春宴。
」
鄜延路经略使赵焑言:「夏人商量分画界至,催索公牒,准枢密院札子:除塞门寨于东西北三面各取二十里为界外,其兰州界并定西城堡寨,及本路义合与河东□堡寨比接诸城边面齐截去处,于城外打量二十里,照直为界,择地卓立封堠,修建堡铺。
仍详此大意,润文修定牒本闻奏。
」詔鄜延经略司令保安军移牒宥州讫奏。
"政目:三月末,宥州牒:除塞门【七】屈曲分画,其余比接诸城,取直画定,其间地土虽甚阔远,亦割属汉。 据此云云,则或是正月末事,非三月末也。 政目板数差错,更考之。 "
丁亥,左中散大夫吕希道为少府监。
己丑,詔太师文彦博致仕恩泽,依条外特与一名。
"并四月二十二日。 "
庚寅,户部言:「接送人,知州及兵官路分都监以上,许差禁军;路分总管、副总管、鈐辖,仍许差马军;他官並许差厢军。
委无人,即支雇钱,每人每程一百文足。
」从之。
"新削。 "
辛卯,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孔武仲为国子司业。
新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杨畏为监察御史。
左諫议大夫刘安世、右諫议大夫朱光庭言:「臣等伏见朝廷以御史闕员,屡詔近臣,俾举所知。
向者大台及两制等数以名闻,未尝採录,中外疑惑,莫知所谓;及再令举官敕下,□出事因,如叶伸、穆衍则曰『已係省郎』,陈鹏则曰『已係监司』,臣等遂于常调通判资序中以陈古、张微充荐。
二人者,皆崇厚刚正,可任言责,剡奏以来,于今两月,未蒙朝廷有所简拔,今日乃闻以杨畏为监察御史。
窃惟祖宗之制,所以命近臣举言官者,盖耳目之任,不欲置执政之私人也。
今两制等奉詔举官,不合大臣之意,则妄以监司、省郎为解,拒而不用;杨畏不係所举之士,又见充永兴军路提刑,未审朝廷何名除授。
臣等后来所荐,既非监司、省郎,即合依公抡选,他日苟不称职,自可并坐谬举之罪。
今既未尝试之以事,而便谓其才不堪,取舍任情,殊无义理。
伏望圣慈追还杨畏新命,止令于两制等举到人內选差,庶使祖宗之法,不至废坏。
」又言:「臣等伏观祖宗故事,天禧二年二月,詔左諫议大夫乐黄目、知制誥陈知微,於常参官举公清彊敏、材堪御史者各一人。
臣等窃惟圣训皆有微旨,何者?御史之任,所以纠察百僚,苟非刚正无私,不可滥居此职,故须先择举主,使之引类。
是以受詔者知明主眷待之厚,遴简端良;被举者体朝廷责任之意,崇尚名节。
得人之盛,无媿前古。
厥后方令两制资次举官,当时议者已谓无善恶皆得荐士,故多非其人,然亦未尝专出于执政也。
今两制等初以名闻,则猥曰『已係监司、省郎』,更令別举;后来所荐既已应格,则又弃而不用,乃以私意外召杨畏。
畏见受永兴军路提刑,独非监司乎?前日以此拒人,而今日躬自蹈之,威福自任,反覆如此,举官之詔,遂成虚文,祖宗法度,日益废坏,臣等窃为陛下惜之。
况二圣临御,仰成辅弼,若言路渐布私党,则政事得失,何由尽达天聪?为大臣之计则安,为陛下之虑则簄矣。
伏望圣慈鉴前代奸邪蒙蔽之患,循圣人开广聪明之理,罢畏新命,以示至公。
」
又言:「祖宗以来,尤重风宪之任,必得公正之士,付之弹劾之权,所以纠察百僚,振肃纲纪,虽在人主,未尝敢以己意用之,必命近臣与台諫长贰更互奏举,以协中外之望。
如畏者,初无自立之誉,又非应詔之荐,忽蒙简拔,甚喧物议。
昔王安石当国,惟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每于言路,多置私人,持宠养交,寖成大弊。
今朝廷之政,率由旧章,岂容台臣更蹈覆辙?伏乞陛下审察事理,罢畏新命,再令近侍各举所知,庶使端良,不废故事。
」
又言:「窃闻议者以谓本朝尝用旧人,乃欲持此沮抑公论。
臣伏观祖宗以来,虽有復召之例,率皆风节暴著,为搢绅所服,如吕诲之类者,方可不用奏举,再授言职。
今杨畏从王安石学,议论駮杂,及吕惠卿用事,又倾心附託,后缘舒亶之荐,得为御史。
观其所主,固已刻薄,考其素履,尤为乖异,岂可为有故实,妄引匪人?窃谓朝廷不至乏才如此之甚。
伏望陛下审察义理,罢畏新命,庶几言路纯一,觽听不惑。
」
又言:「窃惟御史之官,朝廷虽有復召旧人之例,谓宜审其材实,参以公议。
如畏之趣向乖僻,附丽奸邪,搢绅之间,多所鄙薄,非独出于臣之私言也。
况元丰之末,已尝任用,在职之日,苦无建明,虽粗曾弹击贵近,亦是承望权臣风旨,为之鹰犬。
今若不考其素,轻授风宪,匪人得进,寖望言路。
伏望圣慈深赐省察,检会臣累奏事理,早降指挥,罢畏新命,以称陛下为官择人之意。
」"五月二十二日,乃从安世等言,畏改工外。 王巖叟系年录云:畏除御史,言路讥畏学王荆公,附惠卿,主舒亶,遂罢。 "
御史中丞梁燾言:「臣窃闻近除杨畏监察御史,召命既下,畏凡再辞,诚\意激切,盖有不忍于其亲者。
观其心,于事亲则足矣,于事君则有所未暇也。
古人有言,忠孝不两立,此虽非圣人之道,然无伤于士君子之行也。
伏愿陛下成畏之孝于今日,而责畏之忠于异时,特允所乞,以安其分。
」"刘安世、朱光庭攻畏甚力,而梁燾独有此奏,不知何也,附见当考。 初除畏御史,在三月二十六日,罢在五月二十二日【八】。 "陕西路转运\判官游师雄为提点秦凤等路刑狱,提点秦凤等路刑狱张舜民赴闕。
"政目二十六日张舜民赴闕,当考。 梁燾集有荐舜民两奏。 舜民传云:为秦凤宪,未几,以考功员外郎召,舜民力辞,许还旧任。 俄除殿中侍御史。 五月二十二日,舜民为殿中侍御史。 "
知河南韩縝言,太中大夫致仕程捠身亡,请以其弟琉特权管西京国子监。
从之。
"琉何官,当考检附。 "
是日,都省吏时忱出职,任永寿归吏部。
"政目三月二十六日,又二月二日可考。 板数错乱,又恐是正月二十八日。 "
壬辰,工部言,车驾幸琼林苑、金明池,旧制三月下旬取旨。
詔今岁权罢,仍旧令支赐。
龙图阁直学士、正议大夫吕公孺卒。
赠右光禄大夫。
注释
【一】大河信水向生「信水」二字原倒,据阁本及宋会要方域一五之一四乙正。
【二】起支请给「给」原作「结」,据阁本改。
【三】未论河北生灵之患「未」原作「末」,据阁本改。
【四】將来取旨去处工役「工」原作「上」,据上下文改。
【五】必以颂为耆旧「耆」原作「老」,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九六用旧臣改。
【六】持有形跡「持」原作「时」,据阁本改。
【七】塞门「塞」原作「寨」,据正文改。
【八】罢在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二」原作「二十六」,据阁本及本书卷四四二元祐五年五月丙戌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