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二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二十四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四年三月乙酉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二十四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四年"己巳,1089"

全文

三月乙酉,知广州、宝文阁待制蒋之奇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朝散郎、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副使路昌衡为直祕阁、权知广州。

右正言刘安世言:「窃惟南海之地,控制蛮獠,风俗轻悍,易动难安。

祖宗以来,择帅尤重,必有绥怀之德,济以肃服之威,使之统临,乃能镇静。

臣按昌衡人品鄙下,资性残刻,清议不齿,为日已久。

方陛下嗣膺大宝,驱逐髃邪,昌衡与蹇周辅辈均号酷吏,在所废斥,素为蔡確鹰犬,极力主张,屡叨要官,觽谓幸免。

今岭表之寄,事任非轻,岂兹小人,可称简拔。

」又言:「臣近尝论列路昌衡除知广州不当,初闻尚书省勾收告命,搢绅莫不欣悦,今日乃知却有指挥,令进奏院依例发下。

三数日內,予夺反覆,中外疑惑,实损国体。

臣按昌衡天资峭刻,狡獪诞谩,昔熙寧中,知相州安阳县,不修士检,丑声流闻,本路监司將行按发,昌衡遽乞寻医,因得幸免。

然而內疑指使刘龟年暴扬其事,后来陕西用兵,龟年適在秦州夕阳镇为监押,昌衡乃指名抽差部押粮草,欲缘军事,中以危法,而泄其私怒。

是时,龟年具以因依诉於赵济,遂留而不遣,其事喧腾,无不知者。

臣又闻昌衡执亲之丧,寓居南京,曾无哀戚之容,反为匪僻之行。

有武人刘振孙者,候其微服步入倡家,遂痛殴之,为人所救,仅得逃逸。

及昌衡为陕西转运\副使,振孙又知寧州,挟其旧怨,勇於报復,乃用匿名之书,移振孙为原州都监。

且匿名文字,於法不当受理,而昌衡违法受之。

振孙事状甚轻,曾无免所居官之罪,借令当移,亦无降等之理。

昌衡任情刺举,不畏公议,一路澄清之寄,將何赖焉?臣又闻昌衡治余行之狱,輒废录问,违经乱法,天下以为酷吏。

然而行之旧游王珪之门,昌衡既於案牘之间隱落其事,又密告於王珪,以市私恩,仍与蔡確阴相交结,故珪、確用事之日,駸駸华要。

陛下即政之初,澄汰奸慝,昌衡以死党在朝,独免废放。

岁月未几,频易剧任,当时士论,固已上讥廊庙,下责台諫。

今南海之地,控制百蛮,推择帅才,尤宜谨重。

以昌衡之罪恶如彼,而朝廷之委付如此,臣恐豺狼之性,毒烈贪暴,必不能为陛下布宣惠泽,镇安远民,异日生事,悔將无及。

伏望圣慈速降睿旨,收还昌衡误恩,別择良守,以式南国,岂胜幸甚!」"二十八日,昌衡改潭州。 "

詔:「在京禪僧寺院,今后士庶之家妇人,非遇开寺,不许輒入游观[一],及不得礼謁参请。

其官员入寺,不得衣童行服,及於僧人坐下礼拜侍立。

官员委御史台,余委开封府纠察以闻。

」从殿中侍御史孙升奏请也。

"升集有奏议。 政目云:「詔在京禪僧寺院,非开寺,不许妇女輒入,官员不得衣童行衣拜僧。 」新录削此。 "

詔录孙甫男儔为郊社斋郎,以甫妻程氏敘甫遭遇仁宗,任侍读,本家无人食禄,故有是命。

"政目云甫孙。 "

三省、枢密院言,编排神宗皇帝御制所请圣制神宗皇帝文集序。

从之。

右正言刘安世言:「臣伏见去冬迄春,雨雪愆期,夏苗將槁,秋种未布,虽陛下至诚\惻怛,祈祷\备尽,霈然之泽,终未告足。

窃惟故事,春有大宴,方兹久旱,民忧阻饥,伏望圣慈深加軫卹,特罢宴乐,以示悯雨之意,庶几天人感悦,早获嘉应。

」御史中丞李常亦请罢春燕,执政进呈,不行。

"此据曾肇奏议。 "中书舍人彭汝礪同曾肇言:「臣伏见去年诸路灾歉,京西、陕西人至相食,冬间屡得嘉雪,宿麦甚茂,饥民嗷嗷,待此以济,而雨不时应,旱气以成,麦苗萎黄,势將槁死。

虽收成之处,所得固已无多,若饥饉荐臻,公私受敝有不可言者。

此正君臣侧身畏惧、忧□百姓之时,而恬然莫以为意,此臣之所未喻也。

皇帝、太皇太后畏天爱民,海內所知,岂忍生灵转徙沟壑?恐是上下蒙蔽,苟□圣心,但云雨泽小愆,未至害事。

九重深远,何繇尽知?臣等承乏从官,不敢雷同隱默,敢效小补,仰裨万一。

伏见已定今月十七日春燕,臣愚窃谓天甾方作,民食未充,乃於此时君臣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復天变,导迎和气。

伏望特降德音,为罢春燕,使百姓咸知陛下之意。

人心既悦,天意亦顺,自有膏泽应声而至,犹足以捄垂死之苗,获丰登之望。

盖輟一日之適,而成终岁之功,在於圣心,宜无难者。

惟留神无忽,天下幸甚!」

贴黄称:「臣等非不知燕日已迫,言若后时,反覆思念,自春亢旱,雨作輒止,岂非人事有所未至。

累年饥饉,使今年麦復不收,则公私之忧有不可胜言者,故不能默然,以负陛下。

罢一燕虽小事,然足以知二圣至诚\惻怛,所以畏天忧民者无所不尽,天高听下,日监在兹。

昔宋景公一言而荧惑退舍,况二圣盛德,其应宜不旋日。

如蒙采听,伏乞出自圣断,即降指挥。

丁亥,詔罢春燕。

翰林学士苏軾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从軾请也。

既踰月,軾言:「臣近以臂疾,坚乞一郡,已蒙圣恩差知杭州。

臣初不知其他,但谓朝廷哀怜衰疾,许从私便,及出朝参,乃闻班列中纷然皆言近日台官论奏臣罪状甚多,而陛下曲庇小臣,不肯降出,故许臣外补。

臣本畏满盈【二】,力求闲退,既获所欲,岂更区区自辨?但窃不平,数年以来,亲见陛下以至公无私治天下,今乃以臣之故,使人上议圣明,以谓抑塞台官,私庇近侍,其於君父所损不小,此臣之所以不得不辨也。

臣平生愚拙,罪戾固多,至於非义之事,自保必无。

只因任中书舍人日,行吕惠卿等告词,极数其凶慝,而弟辙为諫官,深论蔡確等奸回,確与惠卿之党,布列中外,共讎疾臣。

近日復因臣言鄆州教授周穜以小臣而为大奸,故党人共出死力,架造言语,无所不至。

使臣诚\有之,则朝廷何惜窜逐,以示至公;若其无之,臣亦安能以皎然之身,而受此曖昧之谤也!人主之职,在於察毁誉,辨邪正。

夫毁誉既难察,邪正亦不易辨,惟有坦然虚心而听其言【三】,显然公行而考其实,则真偽自见,谗诬不行。

若阴受其言而不考其实,献言者既不蒙听用,而被谤者亦不为辨明,则小人习知其然,利在阴中浸润肤受,日进日深,则公卿百官谁敢自保?惧者甚觽,岂惟小臣?此又非臣独为一身而言也。

伏望圣慈尽將台諫官章疏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依法施行。

所贵天下晓然知臣有罪无罪,自有正法,不是陛下屈法庇臣,则虽死无所恨矣。

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

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

而爵位利禄,盖古者有志之士所谓鸿毛敝屣也。

人臣知此轻重,然后可与事君父,言忠孝矣。

今陛下不肯降出台官章疏,不过为爱惜臣子,恐其万一实有此事,不免降黜;而不念臣元无一事,空受诬蔑,圣明在上,瘖呜无告,重坏臣爵位而轻坏名节,臣窃痛之。

意切言尽,伏俟诛殛。

贴黄称:「臣所闻台官论臣罪状,亦未知虚实,但以议及圣明,故不得不辨。

若台官元无此疏,则臣妄言之罪,亦乞施行。

又贴黄称:「臣今方远去闕廷,欲望圣慈察臣孤立,今后有言臣罪状者,必乞付外施行。

」从之。

"曾肇行軾杭州制云:「方冀纳忠於朝夕,遽祈养疾於东南,章却復来,告满輒赐,力固难强,义所重违。 」"

詔新除太常少卿王子韶別与差遣,从刘安世之言也。

"二月十二日,三月二十六日。 "

詔:「诸军应排遣长行闕六人,以取阵教头係长行一人、上名一人,各年未五十充。

应及五年者,依取武艺高强人法体量,仍滚同拍试。

如得中,升在诸色武艺人上安排;如不中,但及本军第一等事艺,亦与额內从下收补。

內上名即候再经排遣,依此。

」"新本削去。 "

熙河兰会路副总管姚兕徙环庆路,代曲珍也。

"珍卒在三月五日。 "己丑,詔今后每遇大礼,更不上尊号。

承议郎、著作郎范祖禹为中书舍人,仍赐金紫。

初,祖禹召试中书舍人,恳辞,有旨降誥免试,祖禹又辞曰:「辞记注而特召,辞召试而直除,则何以厌服人言,答扬圣选?」从之。

"此月十四日,召试;五月二日,除右諫议大夫。 "

辛卯,日中天晴,四方有云,午时有流星自东北方向西北方急流,入浊没【四】。

"月末,刘安世云云可考。 本纪云:「昼有星出东方。 」志却不书此,当考。 "

癸巳,簄决在京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至杖释之,以时雨稍愆也。

詔以三佛齐进奉使皮袜为怀化將军。

乙未,左仆射吕大防为明堂大礼使,右仆射范纯仁为礼仪使,知枢密院事安燾为仪仗使,门下侍郎孙固为卤簿使,中书侍郎刘挚为桥道顿递使。

"政目云:「差明堂五使,鎫执政官。 」"

朝请郎、礼部员外郎□安诗为右司諫。

"政目在十八日。 "朝散郎、权发遣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贾易为礼部员外郎。

"贾易为礼部,在丁酉日,今并书之。 "

罢幸琼林苑、金明池。

丁酉,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曾布知成德军,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滕元发知太原府,朝散大夫、太常少卿王子韶为卫尉卿。

右正言刘安世言:「臣前四具状论列王子韶差除不当,比闻已得指挥,別与差遣。

今早伏睹除目,授卫尉正卿,反覆思之,不得其说,须至辩析,上烦天听。

臣累奏子韶罪状,皆天下之所共知,未尝有一语敢涉疑似,朝廷使之追改,则是不以臣言为妄。

前日少常之命,既非所宜,今七寺正卿,又在太常少卿之上,岂可因人弹劾,更得超迁?予夺重轻,悉皆倒置,是非好恶,觽且何劝?开髃小侥倖之门,启大奸窥伺之隙,政事如此,臣窃忧之。

伏望陛下总揽权纲,重惜名器,惩子韶之朋附,亟令外补。

或谓即今若无显过,则乞依旧处以卫尉少卿。

惟断自宸衷,无惑觽口,庶几公道不至沦废。

又言:「臣闻主王子韶者,谓官制后来太常少卿最为清选,今若不容子韶冒处,七寺卿列乃是麤官,舍彼与此,別无侥倖。

臣请有以折之。

勘会太常少卿之美迁者【五】,或为侍郎,或为给諫,前日之李常、赵瞻、梁燾、鲜于侁、赵君锡是也。

七寺卿则不然,崔台符、杨汲自大理,孔宗翰自鸿臚,韩宗道自太府,不作给諫,便拜侍郎,安得谓之麤官,而少贬於太常也?况太常少卿係从五品,诸寺正卿乃从四品。

子韶自卫尉方及一年,才擢少常,又正卿列。

平日不掛贬议之人,尚有骤迁之避【六】,以子韶之罪恶显著,而力排公论,必欲超擢,朝廷政事岂宜如此?臣自忝諫列,进言多矣,然未尝以决不可行之事,要君近名。

惟是公道陵夷,小人浸盛,是以不避烦瀆天听,须至再三论辨。

况陛下励精求治,长育人才,去一老奸,无损於国,惟祈睿断,早赐施行。

」"五月二十二日,子韶知沧州。 "

前通判杨州王巩知海州。

"此据政目二十六日事。 六月八日,又改密州。 六年六月八日,刘挚云云可考。 "詔诸路闕雨,中岳、西岳、江瀆、河瀆、淮瀆委逐处长吏选日躬诣本庙,精洁祈祷\。

戊戌,詔诸路监司,除近便州军躬亲外,余各於辖下选官分诣诸州军,將见禁公事与当职官逐一躬亲引问,除死罪於法合听旨及重伤守辜外,余鎫疾速放讫以闻。

己亥,朝议大夫、直祕阁、知潭州谢麟为直龙图阁、知广州,新除知广州、朝散郎、直祕阁路昌衡知潭州。

右正言刘安世言:臣近二次曾具状,论列昌衡除知广州不当,今日虽闻指挥,易守潭州,而贴职误恩,尚未追改,考之公议,咸谓未安,须至开陈,上瀆天听。

臣前章所奏昌衡罪恶,固已详悉,而情理之尤不堪者,莫甚於执亲之丧,而为匪僻之行。

昔陈寿居父忧之中,使婢和药,当时士论,尚且鄙弃,岂若昌衡不念顾復之德,肆行邪秽之事?臣闻父子之道,天性也。

事亲孝,则忠可移於君。

今昌衡违犯名教,绝灭人理,於所厚者其薄如此,陛下亦安用之?况所贴职名,本为南海重寄,欲宠其行,前命既罢,即合追寢。

兼长沙守臣从来亦无带馆职之制。

使昌衡舍鞕瘴之远,得湘潭之便,又贴直阁【七】,坐制一方,天下奸慝,何所惩沮?惟陛下留神省察,速降睿旨,追还昌衡新命,別与闲慢差遣,庶几善恶明辨,少厉薄俗。

朝奉郎、直龙图阁、知河阳邢恕为集英殿修撰、知沧州。

恕时已遭丧去河阳矣。

"邢恕孙绎录恕言行云:「吕公著欲復引恕作中书舍人,令门下侍郎孙固发端,公著从而赞之。 独刘挚云:『恕到河阳亦未久,且除集撰作帅如何?』同列皆不答,遂罢。 是日,宣仁亦有召恕意,挚不能夺,故姑以集撰塞詔。 」此事盖饰说也,然移恕沧州且加官,必有故,合考。 邵伯温辨诬云:「元祐三年春,申公辞相位,拜司空、平章军国事,吕大防自门下侍郎拜左仆射,范纯仁自同知枢密院拜右仆射。 邢恕自襄州移知汝州,特往邓州见蔡確,再谋\定策功。 恕又移知河阳。 次年春,吕申公薨,时知汉阳军□处厚得蔡確在安州日题车盖亭诗十首,笺注奏上,以为谤訕。 盖处厚自寺监丞確辟为山陵司掌牋奏官,既罢,处厚欲確以故例除馆职,確不荐而出之,以此怨確。 先是,温公之子康服除赴任,邢恕招之由河阳入朝。 伯温素知恕之谋\,乃谓康曰:『公休免丧未见君,不可枉道先见朋友。 』康,纯德之士,以恕出温公门下,又同年登第,信之不疑,谓伯温曰:『已诺之矣。 』伯温曰:『若事不可者,公休或从之,必为异日之悔。 』康卒往。 恕见康,盛称確策立大功不可掩,劝康作书称確之功,为它日全身保家之地。 康果不能违,作书如恕之言,留恕所。 盖恕意欲得司马温公之子尚得称確功,足以取信朝廷天下之士矣。 是时,梁燾自温州以諫议大夫召,燾已取温县路赴任,恕亦使人要之出河阳。 燾与恕有旧,燾既至,连日夜论说蔡確定策功不休,恕果以司马康与確书亦称其功为证,燾不悦。 燾还朝,適会□处厚奏確诗至,遂与司諫吴安诗、正言刘安世、侍御史朱光庭等论確罪,亦言司马康与蔡確书事,朝廷下康分析,康方悔之。 」此事当附邢恕责永州时。 "御史中丞李常言:臣伏见今日政令之最大,而施设未安,致人情不和者,役法是也。

役法之大,溥及四海,穷边远徼,山农野叟,无不系其利害休戚。

今自改更以来,日见未便,户部虽巧为损益,以求可行,犹朽木粪土,本根不善,终不能必当。

四海之人,形声靡和,嗷嗷莫诉,而陛下曾未之察也,执政大臣曾未之□也,观望百执事钳口奉行,曾莫之告也。

然则陛下之明有所蔽,而不篃照乎四国矣,威刑狎玩而有所弗讋矣,号令差忒而施设失当矣。

德泽不及乎黔黎,而欲时雨之应期,何可得邪?臣请详言力役之为民患,差与雇利病重轻之不同者。

夫耕农之人,儻身常在野,而不见官府、入城市,天下之情所同愿也。

且自租庸调法废,版籍不明,役法寖敝。

国朝因仍前代,虽加损益,不免就版籍,隨重轻等第差科,然破家产,废农业,非一日之积矣。

熙寧中,讲知差法之敝,天下州镇,凡因色役害民之事,例皆裁减,如衙前管勾厨库,承符、散从、手力充场库子、接送之类也。

就其不可减者,悉使召雇,而赋钱平民。

平民隨力出钱,无事於公家之役,遂得以身常在野,不见官府、入城市,孰便於是邪?虽然,方是时,奉令之臣取民过多,务於贏积,遂有输钱不逮之叹,农民愈贫之忧,而不闻其免徭役而事农业於家为病也。

陛下即位之初,采纳髃言,念岁岁输钱为非农人之事,又不供力役以为非古道,一切罢之,復行差法。

方詔旨初下,愚民未知被差之为害,臣於是时亦未能尽知其如此,四远之人,盖尝懽呼而相庆矣。

行之既久,始觉其患有加於向日,何也?盖差法之废,十有余年,版籍愈更不明,宜重役者輒轻,宜轻役者反重,交相纠结,狱讼纷然;吏缘为奸,公行賕贿,乡□户多者,仅有休息之期,乡狭户窄者,频年在役。

况今无限田之制,上等极力之人,昔输钱有岁百贯至三百贯者,今止差为弓手,岁雇弓手一名,以代身役,不过用钱三四十贯;中下人户,旧出钱不过三贯至二贯,而雇承符、散从、手力之类,不下三十贯。

以是校之,劳逸苦乐,殊为不均,至相倍蓰矣。

然则今所改法,能使上等人户优便安闲,而第三、第四等困苦日甚。

诗云:「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正谓是也。

昔者,臣待罪户部,尝献议曰:「法无新陈,便民者良法也;论无彼此,可久者確论也。

」既而典司邦宪,亦屡以此干冒圣聪,有司收格,曾莫之省。

以臣料之,人情岂甚相远哉?不过谓业已施行,惮於改易,殊不知茫茫四国,仰诉无由,蚩蚩民命,相顾待敝,聚为不和之气,上动天鉴,岂国家之盛事邪?臣前所奏,尚欲令富者输钱,贫者出力,折衷二法而为书。

今也博访舆言,详究民瘼,在上者既无□剩之求,则下户皆愿输钱矣。

而又四方风俗或不同,利害或不一,当差而愿雇者有之,当雇而愿差者有之。

诚\使四方隨俗以为法,不以一偏之好恶示四方官吏,四方官吏不得观上所好恶而讲法,其归主於□民便俗,上下均一,无有偏重而已。

今示以一偏之意而为法,使四海沸腾,细民穷困,朝廷晏然不知虑,卿士大夫畏忌不敢言,况希合之人为监司与夫守、令者,持之不以介诸怀,使陛下致天怒於上,人怨於下,岂国家社稷计邪?

臣繆司典宪,陛下许其察利害、言得失,復有所顾避而不言,则臣上负朝廷,下辜百姓,罪不容诛矣。

伏望圣慈悯民力之愈敝,察天意之甚微,特詔一二详练民事臣僚,使与贱臣就差雇二法取便百姓者修完之,无牵新书,无执旧说,吾民以为善斯善矣,庶乎灾变可消,和气可格,天下幸甚!天下幸甚!"常奏称四月。 按:刘安世三月劾常请復行雇役,今移见安世劾章前,附之月末。 然常请復行雇役,不但此一奏矣。 "

是月,右正言刘安世言:臣伏自去年胡宗愈窃据丞辖,不协人望,臣忝备言路,累具弹劾,而圣德□大,务全体貌,迁延经岁,未赐指挥。

臣以公议不平,难於中輟,迺者上章极言论奏,并申三省,乞请留中之疏付之外廷,明辨曲直。

虽发於忠愤,不敢爱身,而退循率易,方俟遣逐。

今既半月,威命不至,继闻宗愈已罢政事,乃知陛下不特赦臣之罪,又能听臣之言,恩出望外,感极以泣。

陛下仁厚容諫如此,而臣內怀区区未尽之意,若不披沥肝胆,上达天听,则於职事犹为有媿,是以愿终言之。

臣伏见御史中丞李常、侍御史盛陶得性柔邪,秉心不一,昔蔡確用事之日,阴相交结,故常自太常少卿擢为礼部侍郎,旋迁天官,遂拜户部尚书;陶自瀛州通判得替,用为太常博士,寻擢考功郎中,皆由闲□之中,置诸要剧之任,才能政事,无足称者。

为確主张,人不敢论,以至今日,鎫居丞杂,而又相与连亲,不使回避,阿諛朋党,殊无公道。

臣不敢广引细琐,上烦听览,止以近事之尤显著者,试为陛下陈之。

臣闻蔡硕【八】盗用官钱,事发下狱,当罪大辟,陛下以天地父母之德,赦而不诛,又免真决刺配,止送韶州编管;仅能周岁,確乞內徙,朝廷屈法申恩,移置黄州;曾不旋踵,確又陈乞潁昌。

缘国朝故事,应左降官,虽曾任宰相,而未復职名,犹是謫籍,既係有罪之人,固无自便之理。

確之冒昧陈请,御史即合纠弹,而常、陶身任台纲,阴借奸慝,目睹乱法,终无一言,其事一也。

按:谢景温係王安礼之妻兄,昨除刑部尚书,觽议以为不可,而常素与安礼兄弟亲善,陶及安礼昔尝同官於大名府,交契甚厚,是以见景温之误恩,鎫不论列,其事二也。

章惇在苏州,公违条法,强市田产,使无辜之民,被刑失业,故朱迎等四人不远数千里,赴愬省部。

御史台明知上件事实,亦不惩治,假借奸豪,徼倖异日,其事三也。

王安石辅政累年,曾无善状,残民蠹国,未见其比。

安石之死,人皆称贺,王汾无言责,而能上书陈述义理,乞赐恶謚,以为后来之戒。

搢绅之论,莫不多汾有愤世嫉邪之意,而常等恶伤王氏,嫉之若讎,及汾除諫议大夫,遂率全台,肆为丑詆。

然汾从来別无过恶,止言其口吃滑稽之类一二小事,乃令报罢,中外之论,至今不以为直。

臣近日闻常等所以击汾之由,主於请王安石之謚,操心如此,岂復至公?其事四也。

陛下即政之初,知免役出钱为民之患,故復用祖宗差役之制。

常在户部,不能讲究补完,而协助邪说,请復雇募;及为中丞,犹闻奏乞施行。

怀奸徇私,大害圣政,其事五也。

先帝已知经术取士久而有弊,因欲復用词律。

昨者有司请於经义之外,加以诗赋,朝廷采纳,已为定制,而安石之党,必欲沮挠。

常以屡乞改用经义,其徒翕然誉之。

赖陛下圣明,主执不轻变易,而常等言之不已,背公死党,其事六也。

保甲之害,觽所共知,陛下变法以来,农民方遂休息,而陶乃建言,乞重编排。

朝廷若行其说,天下岂不大骇?率情妄作,其事七也。

臣起於小官,误蒙擢用,非不知雷同钳默,足以取容,然而期年之中,歷犯权贵,旁人为之忧恐,而臣处之自如者,实以陛下推至诚\乐善之心,有舍己从人之德,是以不量力薄,思效涓埃。

而况二圣临御以来,逮今五载,遵守祖宗之法,曾无毫发之累,諫臣之职,足以优为。

惟是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实係天下国家治乱之本,故臣自拜命以迄於今,献纳之间,尤以人物为务。

盖朝廷之有君子,如人体之有元气,元气盛实则肤革充盈,血脉荣畅,寒暑疫癘不能投间,以干阴阳之和,则为安彊之人矣。

至於真守不固,气血將败,內无以养根本,外不能谨起居,一日遘疾,虽和、扁再生,莫知所救。

天下之势,何以异此?使君子觽多,小人勿用,然后纲纪振举,政教修明,奸邪阴贼\,不能伺隙以乱圣人之治,成太平之功矣。

其或听纳之间,不辨枉直,任用之际,不察忠邪,黑白混淆,是非杂揉,日復一日,浸生乱阶,虽尧、舜復起,亦不能治。

臣窃闻近日执政奏事之次,亲奉德音,思与大臣共为庙社长久之计,每患异日小人在侧,眩惑人主,败乱国政。

忧深虑远,固非愚臣之所跂及。

然臣夙夜寒心,而不敢以为无事者,正以风宪之地,乃有常等皆王安石、蔡確之党人,阴持两端,寖害正论。

使渐引其类,鎫据要津,则陛下累年忧勤所立之政事,必將復坏於髃小之手,可不痛哉!臣恐陛下之所忧,不在异时,而其兆已见於今日也。

况二人狭邪之跡,固已著明,久而不去,必有后悔。

惟陛下以臣所陈七事,特赐详览,若非诬罔,必有实状,乞慎择忠厚端正之人,以代常等,不胜幸甚!安世又言:「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於今五载,承天顺地,仁民爱物,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元元鼓舞,歌颂不暇,固宜阴阳顺序,风雨时若,诸福协应,百嘉蕃昌。

而岁比不登,和气堙郁,饥饉流徙,灾伤颇觽。

今春旱暵为虐,京畿、西洛二麦失望,农民嗷嗷,且有菜色。

虽陛下惻然軫念,靡神不宗,疏决系囚,降从□典,而霈然之泽,终未告足。

又陕西、河北屡闻地震,大星昼殞,其光烛地,旬月之间,巨异仍见。

臣闻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盪,善恶有以相推者,事作乎下,象动乎上,阴阳之理,各应其感,阴变则静者动,阳蔽则明者掩,水旱灾异,谴告警惧,使之兢兢修省,而不至於失道之败也。

臣窃谓上天之体,虽高而听卑;明主所应,恶文而尚实。

与其为祈禳之小数,不若图消復之大方。

臣愿陛下夙夜祗畏,侧身修行,特下明詔,以示罪己;又许中外臣民,极言政事之闕失,专委近臣,考求其当,以施有政,庶几下情不至壅塞。

其诸路灾伤州县,流民所至,並委守、令多方賑济,无俾捐瘠。

申敕沿边帅臣及捕盗官吏,常切警备,以戒不虞。

今日已前內外营造土木之役,苟非要切,並乞停罢。

分命监司按视留狱,公卿辅弼同寅协恭,以思天变。

开觽正之路,杜髃枉之门,诚\备灾之善经,应变之至务也。

昔宋景公小国之诸侯尔【九】,有不忍移祸之诚\,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以陛下之明圣,发以至诚\,以精意感通,何求弗获?臣待罪諫列,日闻焦劳,輒暛愚衷,庶裨万一,惟冀圣慈少赐採纳,不胜幸甚!」"二十二日辛卯,日中天晴,四方有云,午时有流星出自东北方,向西北方急流,入浊没,即安世所指巨异之一也。 地震未详。 "校勘记

注释

【一】不许輒入游观「许」下原衍「妇女」二字,据阁本刪。

【二】臣本畏满盈「畏」原作「谓」,据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三五乞將章疏付有司札子改。

【三】惟有坦然虚心而听其言「听」原作「定」,据同上书改。

【四】入浊没「浊」原作「汉」,据阁本及宋史全文卷一三上改。

下同。

【五】勘会太常少卿之美迁者「迁」原作「选」,据尽言集卷八论王子韶路昌衡差除不当第六状改。

【六】尚有骤迁之避「尚」原作「当」,「避」原作「路」,据同上书改。

【七】又贴直阁「贴」下原衍「黄」字,据尽言集卷八论王子韶路昌衡差除不当第九状刪。

【八】蔡硕「硕」原作「確」,据阁本、活字本及尽言集卷七乞罢李常盛陶中丞侍御史之职改。

【九】小国之诸侯尔「小」原作「七」,据尽言集卷六为岁旱地震星陨乞下詔罪己许中外极言闕政诸路賑济警备贼\盗等事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