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铎 卷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谐铎
《谐铎》 卷八 沈起凤

棺中鬼手

萧山陈景初,久客天津。

后束装归里,路过山东界。

时岁大饥,穷民死者无算。

旅店萧条,不留宿客。

投止一寺院,见东厢积棺三十余口,西厢一棺,岿然独存。

三更后,棺中尽出一手,皆焦瘦黄瘠者,惟西厢一手,稍觉肥白。

陈素负胆力,左右顾盼,笑曰:"汝等穷鬼,想手头窘矣。 尽向我乞钱耶?"遂解青橐,各选一大钱予之。

东厢鬼手尽缩,西厢一手伸出如故。

陈曰:"一文钱恐不满君意,吾当益之。"

增至百数,兀然不动。

陈怒曰:"是鬼太作乔,可谓贪得而无厌着矣!"竟提两贯钱置其掌,鬼手顿缩。

陈讶之,移灯四照,见东厢之棺,皆书饥民某宇样;而西厢一棺,上书某县典史某公之柩。

固叹曰:"饥民无大志,一钱便能满愿。 而四公惯受书仪,不到其数不收也。"

已而钱声戛响。

盖因棺缝颇窄,鬼手在内强拽,苦不得入,绷然一声,钱索尽断,青蚨抛散满地。

鬼手又出,四面空捞,而无一钱入手。

陈睨视面笑曰:"汝贪心太重,剩得一双空手,反不如若辈小器量,还留下一文钱看囊也!"而手犹掏摸不已。

陈击掌大呼曰:"汝生前受两贯钱,便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门作犬马,究竟积在何许?何苦今日又弄此鬼态耶?"言未已,闻东厢之鬼长叹,而手亦遂缩。

天明,陈策蹇就道,即以地下散钱,奉寺僧为房资焉。

铎曰:"官愈卑者心愈贪,若辈之丑态,何可言也!乃生既如鬼,死复犹人,岂冥中无计吏之条耶?东厢长叹,想已早褫其魄矣!"

镜里人心

扬州兴教寺,寓一摇虎撑者,自名磨镜叟。

腰间悬一古镜,似千百年物。

诘其所用,曰:"凡人心有七窍,少智慧者,必填塞其孔。 吾以古镜照之,知其受病之处,投以妙药,通其窍而益其智。"

于是,愚钝者争投之,颇着奇效。

富商某生一子,年十六,不能辨菽麦。

延叟于家,长跽请治。

叟取镜细照,摇首而起曰:"受病太深,仆不能为也。"

某询其故。

叟曰:"仆能治后天,不能治先天。 令郎之心,外裹酒肉气,此病在后天,犹可除也,内裹金银气,此病在先天,不可瘳也。"

某固求方略。

叟曰:"姑妄治之。"

令其子闭置一室,饥则食以腐渣,渴则饮以苦水。

如是者半载,翁取镜再照曰:"酒肉气尽除矣!但金银气从先天闭塞,奈何?"某曰:"何谓先天?"叟曰:"尊夫人受胎时,金银堆积内房,令郎适感其气,以至迷塞七窍。 外似金光,而内实铜臭。 欲求克治之法,急向文昌殿惜字库,取纸灰两斛,拌墨汁数斗,丸作桐子大,朝夕煎益智汤送下,尽此或可有济。"

某悉遵其法。

不三月,翁取镜又照,见六窍玲珑,惟一窍钝塞如故。

某再求医治。

叟笑曰:"此名文字窍。 君富翁,不宜有读书种子,开之,恐遭造物之忌。 且留此一窍,以还君家故物。 否则剗削太甚,于君亦何利焉?"某不敢再请,叟亦辞去。

后其子周旋应对,聪慧胜于曩日,惟读书不能成诵。

某为纳资捐职,以布政司理问终。

铎曰:"《地境图》云:“钱铜之气,望之知青云。 ‘此子出身铜窟,而不能翔步青云之上者,何欤?良以生当光天化日时,其气有不旺耳!文窍闭塞,或非其咎。"

孟婆庄

兰蕊,邯郸挟瑟倡也。

妹玉蕊,与里中葛生有啮臂盟。

生家贫,鸨母索聘奢,意苦不遂。

兰蕊多贵客交,所得私金,悉以赠生,为妹作缠头费,生德之。

后兰蕊病瘵死,生益落寞。

非但不敢言聘,即欲博一宵欢,自顾空囊,亦殊羞涩。

愿乖气结,遂以情死。

投至冥府,王者悯其无辜,判令投生。

至一处,牵萝为棚,铺石作几。

见男女数百辈,争瓢夺杓,向炉头就饮。

生适口燥,亦往投止。

忽一女子从棚后出,视之,兰蕊也。

惊问所来,生具对。

女曰:"君以情死,妹岂独生!"言之泣数行下。

生取瓢就炉,女摇手禁勿饮。

生诘其故。

女俟饮者尽散,乃曰:"君不知耶?此盂婆庄也!渠为寇夫人上寿去,令妾暂司杯杓。 君如稍沾余沥,便当迷失本来,返生无路。 今乘不昧前因,何不及早遁归,与吾妹仍谐旧约?"生曰:"旧约难凭,重生无益。 卿将何以教我?"女曰:"当为君图之。"

遂引至棚后,见累累石瓮,排列墙隅。

女指曰:"此名益智汤,饮者有才。 此名长命汤,饮者多寿。 此名和气汤,饮者令人欢喜。"

生问:"若辈所饮者何物?"女笑曰:"此皆焦心火滴泪泉煎成之混沌汤也!"末至一瓮,女逼令生饮。

生问:"何名?"女曰:"此元宝汤。 君所以恶生乐死者,只欠此一物耳!"生勉饮数口,格格不能下咽。

女曰:"此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士之腹,然缘此为有情郎吐气,是物亦不俗矣!"生有难色。

女曰:"劝君更尽一杯,恐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生为解颐,勉尽其半。

女曰,"可矣!"遂导生出棚,指示归路。

时生死已五日,因无殓具,停尸牀上,惟一灶下妪守视。

见尸忽跃起,频呼腹痛,探喉大吐,势如涌泉,荧荧然水银入地。

命储畚锸,坎地数尺,盈千募万,其中皆不动尊也。

急诣鸨母家。

玉蕊得生死耗,绝粒者三日。

生吐其实,皆大喜。

遂以金聘之而归。

因感兰蕊德,移其柩礼葬之。

后葛氏子孙繁衍,命春秋祭扫,永着为例。

铎曰,"十斛量珠,千里结网。 家无黄金屋,阿娇从何处贮哉?因知温柔乡里,坑煞几多寒士。 欲海沉身,泉台埋骨;鬼门关外,独立茫茫。 究竟元宝汤向谁家吃也?嗟乎!"

十姨庙

十姨庙,在杜曲西,未知建于何代。

芝楣桂栋,椒壁兰帷,中塑十女子,翠羽明珰,并皆殊色。

上舍生某过其地,入庙瞻像,归而感梦,忽忽身在廊下。

时秋河亘天,露华满地,疏星明灭,隐红楼半角。

瞥见妖蜱四五辈,笼绛纱灯数盏,导群艳下阶。

一女子仰天叹曰:"今夜广寒宫闭,未稔姮娥独宿,凄凉何似?"众曰:"莫为渠担忧。 我辈独处无郎,亦不让青溪小姑子也。"

读笑间,一婢移灯剔煤,见某暗伏廊下,哗曰:"何处风狂儿,在此偷窥国艳?"众趋视之,笑曰:"才说无郎,忽传有客,大为我辈解嘲。"

相邀入室,联两几次第排坐。

须臾,珍肴旨酒,罗列满案。

大姨曰:"闷酒寡欢,今夕幸逢嘉客,盍行一风雅令。"

众笑曰:"还是领头人不俗,开口便道得个风雅。"

大姨曰:"岂敢攀风雅?随举四书一句,下接古人名,合者免饮,否则罚依金谷。"

众曰:"诺!"引大觥先酌某。

某以宾不夺主为辞。

大姨引杯自釂,覆掌而起曰:"孟子见粱惠王--魏征。"

众齐赞曰:"妙哉!武子瘦词,汉儒射策,不过如是。"

顺至二姨。

二姨曰:"可使治其赋也--许由。"

大姨曰:"后来屈上,大巫压小巫矣。"

次至三姨。

三姨曰:"五谷不生--田光。"

四姨接令曰:"载戢干戈--毕战。"

五姨斜视而笑曰:"二姊工力悉敌,可谓词坛角两雌也!"四姨白眼视,五姨剔发泽戏弹其面曰:"坐于涂炭--黑臀。"

四姨扭腹三四,曰:"妮子此中真有左癖。"

令至六姨。

六姨素口吃,曰:"寡、寡……寡……"三姨曰:"我辈谁个不寡?要汝道得许多字。"

引杯欲罚。

大姨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何碍?"六姨红涨于颊,格格而吐曰:"寡人好勇--王猛。"

七姨低鬟微笑,众诘之,曰:"我有一令,止嫌不雅驯。"

大姨曰:"小妖婢,专弄狡狯。 有客在座,勿妄谈。"

七姨终不能忍,曰:"其直如矢--阳货。"

众掩耳不欲闻。

八姨顾九姨曰:"我与汝取羯鼓来,为痴婢子解秽。"

正色而言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豫让。"

九姨曰:"朋友之交也--第五伦。"

十姨起曰:"妹年幼,勉为众姊续貂。 虽千万人吾往矣--扬雄。"

某正焦思未就,闻十姨语,忽大悟曰:"牛山之水尝美矣一石秀。"

言讫,意颇自负。

大姨曰:"才人学博,不惮食瓜征事,何至谈及《水浒》?"某哗辨曰:"渠道得病关索,我道不得拚命三郎耶?"众皆匿笑。

大姨曰:"君误矣!渠所言,乃草元亭之扬子云也。"

七姨曰:"颓阳货,只晓得窃弓为盗,管甚子云子雨?"某意窘。

三姨曰:"口众我寡,不如姑饮三釂。"

某举觥连罄。

大姨笑曰:"君书囊颇窄,酒囊幸颇宽也!"四座大噱。

酬酢移时,五姨忽起座曰:"今日之会,不可无诗。"

命双鬟取笔砚至。

七姨曰:"五姨惯弄书袋,今止要集古人旧句,各成一律。"

大姨曰:"不意夭斜儿,胸中亦有制度。"

令双鬟移灯就壁,先援笔而题曰:

嫁得萧郎爱远游,每因风景却生愁。

桃花脸薄难藏泪,桐树心孤易感秋。

阆苑有书多附鹤,画屏无睡待牵牛。

旁人未必知心事,又抱轻衾上玉楼。

二姨题曰:梦来何处更为云?把酒堂前日又昏。

料得也应怜宋玉,肯教容易见文君。

抛残翠羽乘鸾扇,惆怅金泥簇蝶裙。

取次花丛懒回顾,淡红香白一群群。

三姨曰:"二姊工丽缠绵,真似李都尉《鸳鸯辞》也。 妹从何处着笔?"亦蘸墨而书曰:

本来银汉是红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与我周旋宁作我,为郎憔悴却羞郎。

闲窥夜月销金帐,倦倚春风白玉牀。

谁为含愁独不见,一生赢得是凄凉。

二姨曰:"妙似连环,巧同玉合。 苏蕙子回文织锦,为三娘作后尘矣!"四姨题曰:

风景依稀似昔年,画堂金屋见婵娟。

曾经沧海难为水,愿作鸳鸯不羡仙。

归去岂知还向月,坐来虽近远于天。

何时诏此金钱会,一度思量一惘然。

五姨曰:"黄鹤题诗,女青莲亦当束手。 不得已,勉强一吟。"

题曰:

金屋装成贮阿娇,酒香红被夜迢迢。

瀛台月暗乘双凤,铜雀春深锁二乔。

自有风流堪证果,更无消息到今朝。

不如逐伴归山去,渌水斜通宛转桥。

大姨笑曰:"是儿大有怨情。"

同视六姨。

六姨奋笔疾书,众环视之,题曰:

瑞烟轻罩一团春,玉作肌肤冰作神。

闲倚屏风笑周昉,不令仙犬吠刘晨。

相思相见如何日,倾国倾城不在人。

回首可恃歌舞地,行尘不是昔时尘。

七姨曰:"六姊以笔代舌,便恁地牙伶齿俐。"

六姨怒之以目。

遂含笑而书曰:

好去春风湖上亭,楚腰-捻掌中情。

半醒半醉游三日,双宿双飞过一生。

怀里不知金钿落,枕边时有堕钗横。

觉来泪滴湘江水,着色屏风画不成。

大姨曰:"妮子出口便谈风月,真个颠狂欲死。"

七姨曰:"谁似阿姊道学,只要‘抱得轻衾上玉楼’也。"

八姨曰:"绮语撩人,亦是女儿家本相。"

爰题一律于壁,诗曰:

夜半秋千酒正中,画堂西畔桂堂东。

丽华膝上能多记,飞燕裙边拜下风。

愁事渐多欢渐少,来时无迹去无踪。

而今独自成惆怅,人面桃花相映红。

九姨曰:"对酒当歌,作此楚囚之泣,八姊裂尽风景矣!"遂夺笔而题曰:

壶中有酒且同斟,奠把长愁付短吟。

夜合花前人尽醉,画眉窗下月初沈。

绾成锦帐同心带,压匾佳人缠臂金。

谁与王昌报消息,千金难买隔帘心。

八姨曰:"风流蕴藉,九娘洵是可人。"

十姨曰:"妹不能诗,倩九姊捉刀可乎?"众不允。

十姨回身面壁,迅笔而书曰:

平生原不解相思,莫遣玲珑唱我词。

有酒惟浇赵州土,无人会说鲍家诗。

常将白雪调苏小,不用黄金铸牧之。

我是梦中传彩笔,遍从人间可相宜?

众笑曰:"莫道十姨长厚,这诗意调侃不少。"

继而取笔授某,某汗流手战,若扛巨鼎,吮毫数十次,对壁气如牛喘。

大姨曰:"兴酣落笔,诗坛快事。 君何苦思乃尔?"三姨曰:"研《京》十年,炼《都》一纪,亦属文人常例耳!"七姨曰:"如卿言亦复佳。 今夜拌闰百万更筹,看温家郎叉得手折也。"

某觉冷语交侵,勉书七字于壁曰:自从盘古分天地。

大姨愕然曰:"君欲赋六合耶?且此语出于何典?"某曰:"此千古盲词之祖,悬诸国门,从未增减一字。"

大姨曰:"盲词入诗,骚坛削色矣!"七姨曰:"近日诗翁,大半奉盲词为鼻祖,且被之管弦,闺阁中洋洋倾耳,不犹愈于呕心镂肺哉?"哄堂大笑,某颜色沮丧,局蹐而言曰:"前言戏之耳!请改之。"

于是,伪作吟哦,重加涂写。

五姨在旁审视,盖千家诗第一句也。

而"午"字误书作"牛",掩口失笑。

某愈握笔作沉吟状。

忽一人冠带而来,某乘机阁笔,十姨趋侍左右。

其人据案而坐曰:"吾浣花溪杜拾遗也!自唐时庙祀于此,不意村俗无知,误‘拾遗’为‘十姨’,遂令巾帼者流,纷粉鸩踞。 犹以汝辈稍知风雅,故尔暂容庑下。 乃引逗白腹儿郎,以粪土污我墙壁。 自今以后,速避三舍。 勿谓杜家白柄长镵,不锐于平章剑铓也!"十姨伏地请罪,怒犹未释,摽某先出门外。

某曰:"何来恶客,驱逐诗人?"十姨耳语曰:"此唐时杜少陵也。"

某曰:"杜少陵是何人?"十姨怒曰:"杜少陵且不识,也来此处谈诗,累及我等。"

出十手齐批其颊。

忽闻堂上大呼曰:"渠本是门外汉,何必再与饶舌?"诃声未绝,忽焉惊醒,究不解杜少陵为谁。

逢人必述其梦,闻者无不失笑。

后士人尽毁女像,仍祀杜拾遗于庙。

有过其地者,欲题诗壁上,辄引某上舍为前车。

铎曰:"少陵欲以广厦万间庇天下寒士,而上舍生不得暂寄庑下,以见爱才若命者,未有不避俗如仇者也。 粉壁易涂,长镵难犯,固知看守浣花溪祠堂,亦非易事。"

车前数典

元和范恒,侍卫紫扉公仲子。

寄托礼部试归,路过景州界。

一人蒙袂辑屦,贸贸然来,诣车前乞银数锭。

范笑曰:"汝具何本领,而奢望若此?"其人曰:"仆窭人也,而富于典籍。"

时牧牛儿立柳树下,以竹竿引蝙蝠作戏。

范曰:"即以此征事。 能数一典,赠银一锭,果胸中淹博,虽腰缠尽脱,不靳也。"

范意蝙蝠事僻,故以此难之。

其人曰:"诺。"

从《尔雅》、许氏《说文》、《玄中》、《述异》诸记,旁及神异秘经、乌台诗案,约七八条,侃侃而谈。

范惊曰:"汝真富于典籍。 而不知诗词中,尚能援引一二否?"曰:"真珠帘断蝙蝠飞‘,元微之诗也。 ’戏看蝙蝠扑红蕉‘,秦淮海诗也。 黄九烟瘦词云:“怪道身如干蝙蝠,昨宵辛苦在河梁。 ’前辈小长芦检讨《风怀二百韵》,有‘风微翻蝙蝠,烛至歇蛩螀’。 《洞仙歌》词中,有‘错认是新凉,拂檐蝙蝠’之句,援古证今,何能殚述?姑就口头语标举一二,幸勿见哂。"

范请畅其说。

曰:"言之不难。 恐君客途金尽,未免增予罪戾耳!"范计前后条数,出十二锭予之,长揖而去。

夜投旅店,闻隔院有拥妓者,淋漓酣饮,喧动四壁,范趋视之,车前人踞上座,四妓两旁环侍。

见范来,含笑下阶,招邀入坐,命妓搊琵琶以歌。

每歌一曲,劳银一锭。

甫三巡,所得银已罄,拂衣起曰:"买笑金尽,代君挥霍矣!"范曰:"君亦穷士,何不少留,以供朝夕?"其人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范正色规之。

因大笑曰:"吾舌尚存;不足忧也!且天下傥来之物,只合若辈得之。 如以我辈消受,不疾则颠耳!君何教之左也?"范大称善。

洗盏更酌,尽欢而别。

临行,诘其姓氏,笑而不答。

有识者曰:"此某公子,曾以万金散里党,托于乞食以玩世者。"

范叹曰:"风尘中洵有奇士。 自后遇卖菜佣,尽当物色之矣!敢以肉眼相天下之豪俊哉!"

铎曰:"贩诗书以图醉饱,有志者所不屑。 然不积傥来之物,亦何异不受嗟来之食耶?世有其人,吾当以后车载之。"

骡后谈书

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及出视,乃骡车也。

生怒叱之。

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

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 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

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 ’而记子舆氏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子羽所居均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 此说谬妄。"

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纪襄公十九年‘城武城’。 注云:‘泰山南武城县。 ’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锄弱地。 ’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 ’《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 《齐乘》亦谓‘予游弦歌旧邑,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 ’而从无两武城之说。"

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 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 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

生大叹赏。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除其役,拔充礼书。

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

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

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

生怪问之。

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

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

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

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

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翩然置身台省,亦趋着十年好运耳!否则,宫锦坊花样不同,且有东归之叹,岂徒《南华》悔读已哉?"

死嫁

磬儿,珠市梁四家女伶也。

粱四妇本吴倡,善琵琶,及归梁,买雏姬教梨园为活。

磬儿意不屑,辄逃塾。

假母日棰楚,诸姊妹竞劝之。

磬儿曰:"若从我,须以旦脚改净色。"

问其故。

曰:"我不幸为女儿身,有恨无所吐。 若作净色,犹可借英雄面目,一泄胸中块垒耳!"由是《千金记》诸杂剧,磬儿独冠场。

孝廉詹湘亭待诏白门,偕友寓梁四家,夜演《千金记》至《别姬》诸剧,女皆意属虞姬。

而湘亭独以楚重瞳为娬媚,群起哗笑之。

及卸装,视老霸王姿容,果高出帐下美人上,遂叹服。

明日,张筳海棠树下,青衫红粉,团围错坐。

磬儿本歙产,湘亭亦婺源籍,两人各操土音,以道其倾慕。

而座上诸友,相对微笑,竞不解刺刺作何语。

已而湘亭志眉中目,不能得中翰,诸友尽返桌,而湘亭束装未发,意不忘磬儿也。

思欲买桃叶桨,载与俱归。

而梁家方居为奇货,且欲留压班头;有非百万缠头,不能摇夺者。

相对泫然,焦思无计。

盘儿忽私语曰:"君何计之拙也?彼所以居奇不售者,以我为钱树子耳!君去,妾必不生。 留骏骨而买之,定不须千金值矣!"湘亭大悲。

不得已,珍重而别。

归未两月,闻磬儿病且死。

湘亭曰:"花前一诺,信同抱柱矣!卿不负我,我岂敢负卿哉?"急赴金陵,以三百金买柩而回,葬于桐泾桥北。

王夫人曹墨琴志其墓;请名士挽以诗词;予谱《干金笑》传奇付诸乐部,噫!不能生事,而以死归,殆钟情者不得已之极思乎?而磬儿亦自此不死矣!铎曰:"男儿负七尺躯,碌碌未有奇节,卒与草木同腐,何闺阁中反有传人哉?惟不负死约而生,乃能抱生气而死。 同时有荷儿者,以马湘兰小影一幅,赠吴江赵约亭,亦慧心女子也。 后随里中纨袴儿,半载而寡,仍依假母卖琵琶为活。 嗟乎!薛涛坟上,已落桃花,关盼楼头,空归燕子。 荷之生,不若磬之死矣!"

生吊

江宁缎商某,贸易于吴,素好叶子戏。

一日,招邀诸客于堂中角胜负,外传言盛泽陈姓来。

某恋恋场头,不暇倒屣,因素称交好,命仆引入。

陈见某,即涕泗交颐,捉臂大恸。

某疑其痴,拈叶子如故。

继而曰:"君死期至矣!予远行,及期恐不能一吊,故薄具纸帛,先此拜奠。"

言毕,指挥从人,陈香楮于座,袖中出奠仪一函,乞某鉴纳。

某更怪其妄,仍拈叶子如故。

陈又更易白衣冠,就场头向某再拜。

且拜且哭,似不胜悲悼者。

某勃然大怒,执叶子起曰:"某与尔素托知交,以为百里而来,必有正言赐教,何至作此不祥,竟同诅咒?"座上客亦交让之。

陈正容而对曰:"予岂妄哉?因前春病时,曾入冥府,有一署旁悬一牌,见君姓名已为人所控,判于七月初二日听审。"

某曰:"控予者谁?"曰:"妇某氏。"

"所控何事?"曰:"去秋九月十九日事。 干证尼僧,已维絷廊下矣。"

某闻之,神色顿丧,手中叶子如秋林败叶,堕落满地,因起执陈手,亦大哭。

诸客询问颠末。

某曰:"此不肖事,何必复言!"陈流涕辞去。

某亦草草束装,星夜买舟回白下。

后闻某于七月初二日果卒。

诸客大奇,私诣陈姓叩其踪迹。

陈笑曰:"故人不自爱其鼎,以至竞干冥谴。 诸君各自勉,何必问?"遂咨嗟而退。

铎曰:"玉环玷节,未铸刑书;乌襕负心,幸逃国宪;九幽十八狱,所以济法网之疏也。 暗室难欺,殷鉴不远,保身哲士,尚其勉旃!"

术士驱蝇

予叔鸣皋,字楚鹤,任直隶保定府太守,政尚严肃,有能吏名。

时姊丈邵南俶官御史,自京都荐一客至。

姓熊,字子静,貌极陋,不甚识字,饮食高卧外,兀然独坐,绝不与人通款洽。

居半载,辞去。

临行谓主人曰:"仆扰郇厨久矣,今告别,请献一技。"

主人唯唯,召幕下客共观之。

时大暑,堂中苍蝇数百万头。

飞者,集者,缘颈扑面者,薨薨扰扰,如撤沙抛豆,命童子持扇左右驱。

熊袖中出两箸,随飞随夹,无一失者,尽纳入左袖中,谈笑赴主人饯筵。

饮毕,启衣袖放之,祝曰:"尔不我扰,我不尔擒。 速去!速去!"

须臾,流星万点,纷然四散,而堂中绝无一蝇。

观者尽骇。

主人馈以金,不受。

曰:"愿贤刺史之治民,亦如某之治蝇也。 则一郡获福多矣!"言竟,拂袖而去。

铎曰:"鹰鹯逐雀,而卒称慈母,此猛之必济以宽也。 彼以武健严酷称能吏者,将视民如蚁,岂止一蝇?"

壮夫缚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

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素神勇,赞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

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筳款之。

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缚虎状,听者俱色变。

而焦益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

倏有一猫,登筳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

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

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

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描一跃登屋角,目耽耽视焦。

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

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铎曰:"丙吉问牛喘,而兵、刑、钱,谷不对;非不对也,是不能也。 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