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卷十七·书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卷十七·书四 韩愈撰 魏仲举编

上张仆射书"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 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 公以十五年二月脱汴州之乱,依建封于徐。 秋,建封辟为节度推官,至是供职。 书意以晨入夜归为不可,其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可知矣。 "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愈下或无之字。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忘或作望,非是。 "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丧,或作哀,或校作衷,皆非是。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或无将字与而字。 所取下亦无者字。 "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

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

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或作也。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诸本皆如此。 阁本二教字并作命,方从杭、蜀、《苑》,教作受命,所受教作所以受命。 云:"考《孟子》,上语当作受命。" 今按:依《孟子》则上语不当有受字,下语不当有以字,而二命字本皆作教,童而习者,皆能知之,不知方氏何据而云。 考《孟子》上语当作"受命"也。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文苑》而爱作而能爱,而忘作而不爱,二语并无者字。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此言进",或作"言此言",或作"言此事"。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 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 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 (终或作中。 "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闻下或无"执事之"三字。 "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好或作待。 杭、蜀、《文苑》只此句有也字,余并无,今从之。 "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阁本惟此句有也字,余并无,今从之。 "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能上或无贤字。 "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

"则上或有苟如此三字。 "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或无所字。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

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或无复出知己二字。 "

伏惟哀其所不足,"哀下方有察字。 按:下方合有察字,此不当有。 "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答胡生书"或作胡直均,均或作钧。 李肇《国史补》云:"文公引致后辈,为求科第,多有投书请益者,人谓韩门弟子云。 直均之求谒于公,望其称荐于公卿为科第计,公答之以不知者,乃用是为谤。 信当时韩门弟子之众也。 直均其后竟登贞元十九年第,亦公称道所致耶!""

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雨不止,薪刍价益高。

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斯须不展,思想无已。

"斯须,或作顷渴,或作倾渴,皆非是。 "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然犹月有所入;以愈之不足,知生之穷也。

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笃者,其谁能之!所示千百言,略不及此,而以不屡相见为忧,谢相知为急,谋道不谋食,乐以忘忧者,生之谓矣。

顾无以当之,如何?"当,或作答。 "

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

愈不敢有意于是。

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

"未有下或有所字。 "不知者,乃用是为谤。

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若曰:彼有所合,吾不利其求,则庶可矣。

"或无其字。 今按:后卷《答陈商书》云:"文虽工,不利于求,"则此其字亦当作于。 "生又离乡邑,去亲爱,甘辛苦而不厌者,本非为是也,如之何?愈之于生既不变矣,戒生无以示愈者语于人,"语或作谓。 "用息不知者之谤,生慎从之!

《讲礼》、《释友》二篇,比旧尤佳。

"或作嘉,又作加。 "志深而喻切,因事以陈辞,古之作者正如是尔。

愈顿首。

与于襄阳书"与或作上。 于ν,字允元,贞元十四年九月,以工部尚书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ν音迪。 "

七月三日,"书称"守国子四门博士",当在贞元十八年秋也。 "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上或有夫字。 达或作进。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矣下或有而字。 "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抱,阁、杭、蜀本作苞,《文选》抱多作苞,《陈实碑》所谓"苞灵曜之纯"是也。 蜀世下仍有出字,《文苑》有出人字。 今按:韩公未必固用《选》语,且从诸本作抱。 "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立下或无而字。 "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或无而字。 "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将或作其。 "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郭隗答燕昭王语,事见《史记》、《战国策》。 言下或有曰字,非是。 隗,五贿切。 "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享或作宴。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 "功下或无而字。 "虽遇其人,未暇礼焉。"

"或作哉,非是。 "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以,一作与,以、与义通。 龊。 侧角切。 "磊落奇伟之人,"磊,鲁猥切。 "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与崔群书"群字敦诗,清河人,贞元八年中进士第,时为宣州判官,而公为国子四门博士。 "

自足下离东都,"公时在徐州幕。 "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贞元十二年八月以崔衍为宣歙观察使,群与李博俱在幕府。 公《送杨仪之序》亦云:"当今藩翰之宾客,惟宣州多贤。 与之游者二人焉,陇西李博,清河崔群。" "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

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或无百千辈三字。 今按诸本及详文势,皆当有此三字,但不知指何人而言耳。 "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邪!"灵台字见《庄子》。 "宣州虽称清凉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

"或无无事二字。 患或作达。 或无不入二字。 皆非是。 "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

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地至近,官荣禄厚,亲爱尽在左右者邪!所以如此云云者,以为足下贤者,宜在上位,托于幕府,则不为得其所,是以及之,乃相亲重之道耳,非所以待足下者也。

"也上或无者字。 "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

日月不为不久,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或无所与二字。 "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

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因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己已厚,虽欲悔之不可。

"悔之下或有亦字。 不可或作可乎。 "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

"诸或作此,或无诸字。 "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服或作伏,言或作百,又无尤字,皆非是。 "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出入明晦,虽不尽识,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

以此而推之,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邪?"自明或作明白,非是。 "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与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

"为上或无以字。 "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足下之不我知,亦过也。

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

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上好恶字或作法,非是。 然本字亦未安。 "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伏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

"伏或作服,或无耳字。 "仆应之曰:"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譬之食物,"食上或有于字。 "至于遐方异味,则有嗜者,有不嗜者;至于稻也,粱也,脍也,炙也,"炙音蔗。 "岂闻有不嗜者哉?"疑者乃解。

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

"于吾或作吾于,非是。 或无所字。 "

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

自省事已来,又见贤才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旋或作旅,非是。 "不贤者或至眉寿。

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或无意字,非是。 "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

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

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邪?崔君,崔君,无怠,无怠!"或作"崔君无怠,崔君无怠。" "

仆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于此,转困穷甚,思自放于伊颍之上,当亦终得之。

"伊、颍,二水名。 颍之或作颍水。 "近者尤衰惫,"蒲拜切。 "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左氏》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注云:车,谓车牙。 车,尺奢切。 "目视昏花,寻常间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

"亦白或作已白。 其一或无一字。 须或作鬓。 "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强早世,如仆者又可以图于久长哉?以此忽忽,思与足下相见,一道其怀。

小儿女满前,能不顾念?"或无小字,或无女字。 满下或有眼字。 能不或作不能。 非是。 "足下何由得归北来?仆不乐江南,官满便终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

珍重自爱,慎饮食,少思虑,惟此之望。

愈再拜。

)与陈给事书"京,字庆复,大历元年中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将,京奏祭必尊太祖,正昭穆,帝嘉之,自考功员外迁给事中。 公于十九年冬贬阳山。 此书当在京迁给事后作。 "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候下或无于字。 "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或无益字,或无日字。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

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专上杭本有辱字。 忌者或作忌始生,之迹上或有也字,皆非是。 "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若上或有其字,也下或有矣字,下句亦然,皆非是。 或又疑加当作嘉,乃与下文闵字为对。 "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属或作厉,或从《文苑》云。 属犹附属、连属之属,决非厉字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

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若上或并有其字。 愚或作言。 其情或作于情。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示或作不尽。 "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已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所为下或有文字。 下下或有赋字,非是。 "《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邵氏闻见录》云:"唐人有生纸,有熟纸。 所谓妍妙辉光者,其法不一。 生纸非有丧故不用。 退之云:‘《送孟郊序》用生纸,急于自解,不暇择耳。 ’今人少有知者。" "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揩下或无字字。 "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意或作言。 "愈恐惧再拜。

答冯宿书"宿,字拱之。 婺州东阳人。 公同年进士,分教东都时作。 "垂示仆所阙,非情之至,仆安得闻此言?"或无得字。 "朋友道缺绝久,"诸本久下有矣字。 方从阁、杭本云:"《汉武纪》:‘夷狄无义,所从来久。 ’语自此也。" 今按:矣字有无,无利害,姑从方本,但未有以见其必用《汉纪》中语而决无此字耳。 "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仆何幸乃得吾子。

仆常闵时俗人,有耳不自闻其过,懔懔然惟恐己之不自闻也。

"懔音凛。 "而今而后有望于吾子矣。

然足下与仆交久,仆之所守,足下之所熟知。

在京城时,嚣嚣之徒,"嚣音枵。 "相訾百倍。

"訾音紫。 足下时与仆居,(仆居或作并居,或无仆字,或无居字。 "朝夕同出入起居,亦见仆有不善乎?然仆退而思之,虽无以获罪于人,亦有以获罪于人者。

"思下或无之字。 下获字或作服。 今按:二句皆云"获罪于人",恐有误字,作服亦无理,疑上句人字或是天字,更详之。 "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人之所趋,仆之所傲;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庐,未尝与之坐。

"造或作居。 "此岂徒足致谤而已,不戮于人,则幸也。

追思之可为战栗寒心。

故至此已来,"已或作以。 "克己自下,虽不肖人至,未尝敢以貌慢之。

况时所尚者邪?以此自谓庶几无时患,不知犹复云云也。

闻流言不信其行,"《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 行,下孟切。 "呜呼,不复有斯人也!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而易其行,"或无而字,汹,许勇切。 "仆何能尔?委曲从顺,向风承意,"向或作望。 "汲汲恐不得合,犹且不免云云,命也。

可如何。

"且下或有惧字,或无可字。 "然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

"此本《孟子》之说,车下或有而字。 "古人有言曰:"告我以吾过,吾之师也。"

"过上或无吾字。 "愿足下不惮烦,苟有所闻,必以相告。

吾亦有以报子,不敢虚也,不敢忘也。

"下或有"愈再拜"字,《与卫中行书》同。 或作顿首。 "

与卫中行书"中行,字大受,御史中丞晏之子,贞元九年进士。 公始从董晋汴州,张建封徐州,二公甫卒而军皆乱,大受喜公脱祸,以书遗公。 公后寓东都,作此书与之,故言其穷居之状云。 大受足下:辱书,为赐甚大,然所称道过盛,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不敢当,不敢当!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一下或无二字。 "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少似近焉。

亦其心之所好耳。

行之不倦,则未敢自谓能尔也。

不敢当,不敢当!"或无此六字。 "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

"谋上或无能字,谋下或有与字,而属下句。 "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

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

此未易遽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似不在我。

惟君子得祸为不幸,而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为幸或作为不幸,非是。 "以其所为似有以取之也。

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不可也。

"吉下或有而字。 "贤、不肖存乎己,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石大任曰:"韩愈谓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以予观之,贵与贱存乎天可也,祸与福存乎天,则不可也。 盖祸与福在己而已,《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是祸与福皆存乎己欤?""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存乎己者,吾将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

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足下曰:"命之穷通,自我为之",吾恐未合于道。

足下征前世而言之,则知矣。

若曰以道德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则可也。

穷居荒凉,草树茂密,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

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而居或作于居,非是。 "

上张仆射第二书"公此书谏张建封击球事。 《第二书》者,或指前论晨入夜归为《第一书》也。 观堂刘夷叔云:"退之谏张仆射击球书,才数百言,使人意动神悚。 子厚劝李睦州服气书,费千余言,乃反缓而不切。 人才相去,不可及哉!""愈再拜:以击球事谏执事者多矣。

"谏或作陈。 "谏者不休,执事不止,此非为其乐不可舍,其谏不足听故哉?"阁、杭、蜀本如此,而或从诸本哉作也,今以下两句推之,作哉近是。 盖"此非"至"故哉"十五字,当作一句读之,乃得其意。 或者又云:"哉字恐是邪字,声讹为也。" 今作邪字读之,文理尤顺。 "谏不足听者,辞不足感心也;"心上或有人字。 "乐不可舍者,患不能切身也。

"身上一有人字。 "今之言球之害者,必曰:有危堕之忧,"堕或作坠,下同。 "有激射之虞;小者伤面目,大者残形躯。

执事闻之若不闻者,其意必曰:进若习熟,则无危堕之忧;避能便捷,则免激射之虞;小何伤于面目,大何累于形躯者哉?愈今所言,皆不在此,其指要非以他事外物牵引相比也,特以击球之间之事明之耳。

"事上或无之字。 "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于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

乘之有道,步骤折中,少必无疾,老必后衰。

及以之驰球于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或作筋骨。 "气不及出入,走不及回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

然则球之害于人也决矣。

"诸本皆如此,杭本决下无矣字。 今按:上句有矣字,此句亦须有矣字,语势方杀。 杭本只是偶然脱漏,不谓后人信之过甚,而使韩公为是歇后不了之语也。 今当以诸本为正。 "凡五脏之系络甚微,坐立必悬垂于胸臆之间。

"臆或作腹。 "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春秋传》曰:"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左氏》昭二十八年叔向之辞。 "虽{山豆}弟君子,神明所扶持,然广虑之,深思之,亦养寿命之一端也。

"虽或作惟。 或无一字。 "愈恐惧再拜。

与冯宿论文书"或无"论文"字,公此书于汴州作。 "

辱示《初筮赋》,"筮,或作仕。 "实有意思。

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何下或有有字,或有有字而无得字。 "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为恶矣。

"则人或作即人,必下或无以字。 "小称意,人亦小怪之;"亦上或有即字。 "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

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

"俗下下或无文字二字,而有者字。 则人或无则字。 "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

"直或作真,或无今字。 然以或作然而。 "

昔扬子云著《太玄》,人皆笑之,子云之言曰:"或无之言二字。 ""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

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叹也!其时桓谭亦以为雄书胜老子。

"或无为字。 "老子未足道也,子云岂止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

"未为或作不为。 "其弟子侯芭颇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

"师上或无其字。 "然侯之他文,不见于世,不知其人果如何耳。

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

直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

"或作矣。 "足下岂不谓然乎?

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

有张籍者,年长于翱,"长上或无年字。 "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

"几下或有至字。 "然闵其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

"此下或有"未知果能不叛去乎"八字,又或疑此句上有然字。 意无所承,恐所增多八字当在然字之上,未知是否。 久不谈,聊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 (久下或有而字,非是。 "愈再拜。

与祠部陆员外书"外下或有"荐士"字。 贞元十八年,中书舍人权德舆典贡举,陆傪佐之。 公时为四门博士,荐侯喜等十人于傪,尉迟纷、侯云长、沈杞、李翊,皆以其年登科。 侯喜以十九年,刘述古以二十一年,李绅以元和元年,张后余、张{艹弘}以二年,皆相继登科,独韦群玉不见于记,非公荐进之力欤?宜当是时皆争为韩门弟子也。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

愈之获幸于左右,其足迹接于门墙之间,"或无迹字。 "升乎堂而望乎室者,亦将一年于今矣。

念虑所及,辄欲不自疑,外竭其愚而道其志,况在执事之所孜孜为己任者,得不少助而张之乎?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天下之事,"天下之事,或作天下之士。 谓有待而为,则事字为当。 "不可遽数,又执事之志,或有待而为,未敢一二言也。

今但言其最近而切者尔。

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

"诚或作识。 "彼之所望于执事,执事之所以待乎彼者,可谓至而无间疑矣。

"或无矣字。 "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

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

"或作矣,或作也。 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贞元十九年,喜中进士第,终国子主簿。 "侯云长者。

"贞元十八年,云长中进士第。 "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不达,弃官而归。

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或无于野字。 "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其耕之暇",或作"非耕之时",或作"其暇之时"。 "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喜之文章,学西京而为也,"京或作汉,或作汉西京。 "举进士十五六年矣。

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其文与喜相上下。

有刘述古者,"贞元二十一年,述古中进士第。 "其文长于为诗,文丽而思深,当今举于礼部者,其诗无与为比,而又工于应主司之试;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邪佞诈妄,或作"邪妄诈伪",或作"邪妄诈佞"。 "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其趋事静以敏,著美名而负屈称者,其日已久矣。

"或无矣字。 或作"为日久矣"。 "有韦群玉者,"贞元十七年,吏部侍郎韦夏卿为京兆尹,公所荐十人九第,独群玉不见于《登科记》,岂有司远嫌而黜之耶?《摭言》云:"韦纾,即群玉也。" "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方作行。 今按:贤即是有行,方语为赘。 "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

"能上或无而字。 "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

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

"语或作论,或无有字。 "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

有沈杞者,"贞元十八年,杞中进士第。 "张{艹弘}者,"元和二年,{艹弘}中进士第。 {艹弘}或作弘,与《登科记》同。 "尉迟汾者,"贞元十八年,汾中进士第。 "李绅者,"绅元和元年进士第,会昌中为相。 "张后余者,"元和二年,后余中进士第。 "李翊者,"贞元十八年,翊中进士第。 "或文或行,皆出群之才也。

凡此数子,与之足以收人望,得才实,主司疑焉则与解之,"与解或作以解。 "问焉则以对之,广求焉则以告之可也。

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贞元八年,陆贽知举,贾棱等二十二人登第,公与焉。 "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或无亦字,或无幸字。 "而未知陆之得人也。

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

"肃字敬之,础大历七年中第。 "梁举八人无有失者,"《欧阳詹传》云:"詹与韩愈、李观、李纬、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梁举八人,疑此是也。 "其余则王皆与谋焉。

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人下或无如此字。 "至今以为美谈。

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

"蔑蔑或作蔑然。 "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

"谋上或有与字。 "惜乎其不可失也!

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宴娱乐为事,独执事眇然高举,有深思长虑,为国家树根本之道。

宜乎小子之以此言闻于左右也。

愈恐惧再拜。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