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与孟东野书"东野,或作郊。 公贞元十五年从董晋丧出汴州,依张建封于徐,因被留以职事,此书当在十六年三月作。 "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以吾,或作以余。 今从阁、蜀本云。 除下文"江湖余乐也"一语,余并作吾。 "各以事牵,不可合并,其于人人,"其于人人,或无下人字,说见前卷《答张籍书》。 或作它人,非是。 "非足下之为见,而日与之处,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一本而下有又字。 之处或作人处。 "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足下知吾心乐否也?"无听、无和上,或并有之而字,行下或无而字,与或作以。 "
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足下之用心勤矣,足下之处身劳且苦矣!混混与世相浊,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
"从之,或作从今之人。 谢以贞元本定。 今按:上语与世相浊,即是从今之人,更着二字,则赘而不词矣。 "足下之道,其使吾悲也。
"使上或无其。 "
去年春,脱汴州之乱,"贞元十五年二月,从董晋丧出汴州,四日而军乱,杀留后陆长源。 "幸不死,无所于归,遂来于此。
"于或作与。 今按:《送杨少尹序》亦有此语。 "主人与吾有故,"主人,谓张建封也。 "哀其穷,居吾于符离睢上。
及秋,将辞去,因被留以职事,"是年秋,建封辟公为幕职。 "默默在此,行一年矣。
到今年秋,聊复辞去。
江湖余乐也,与足下终,幸矣!李习之娶吾亡兄之女,"习之,翱也。 公亡兄,即礼部郎中云卿之子也。 "期在后月,朝夕当来此。
张籍在和州居丧,家甚贫,恐足下不知,故具此白,冀足下一来相视也。
自彼至此虽远,要皆舟行可至,速图之,吾之望也。
春且尽,时气向热,"尽时或作时尽。 向作日"惟侍奉吉庆。
愈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复一一。
愈再拜。
答窦秀才书"窦下或有存亮字。 公时以言事黜为阳山,故云"远宰蛮县"。 贞元二十年作。 "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
"上床吕切,又壮所切。 下音语。 "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学不得其术,"不得上一有而字。 "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
"智或作身。 "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贞元十九年,公以言事出为阳山令。 "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
"雅或作清。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书或作尽。 "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循上或有若字,或无万一二字。 "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
身勤而事左,"或作尤,非是。 "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
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其光二字或作世。 曜或作耀。 "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请或作情。 "犹将倒廪倾,"或作。 "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
"章不足,或作章不可。 "载而往,垂橐而归。
"《管子·小正篇》:"诸侯之使,垂橐而入,载而归。" ,苦陨切。 "足下亮之而已。
愈白。
上李尚书书"李下或有实字。 "
月日,"贞元十九年。 "将仕郎前守四门博士韩愈,谨载拜奉书尚书大尹阁下:"载,或作再,古字通用。 或无尚书二字。 贞元十九年三月乙亥,以检校工部尚书李实为京兆尹。 "
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此书称"将仕郎前守四门博士",退之以贞元十八年授国子四门博士,十九年拜监察御史。 作此书时,盖已罢博士,而未授御史,正十九年也。 退之以贞元五年复来京师,至是十五年矣。 "所见公卿大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阁下者。
"或无如家二字。 实恃宠强愎,专于聚敛,公于《顺宗实录》备书之矣。 而于此书,且复有赤心、忧国之语,何哉?岂《诗》所谓"因以箴之"耶?抑屈身行道,圣贤所不免也? 今年已来,不雨者百有余日。 (贞元十九年,自正月不雨至七月。 "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
百坊、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阁下亲临其家,老奸宿赃,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
非阁下条理镇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愈也少从事于文学,见有忠于君孝于亲者,虽在千百年之前,犹敬而慕之;况亲逢阁下,得不候于左右以求效其恳恳?谨献所为文两卷,凡十五篇。
"谨或作请。 "非敢以为文也,以为谒见之资也。
进退惟命。
愈恐惧再拜。
)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或注建封字,或作状。 公贞元十五年秋,佐张建封于徐,书是时作。 "
伏闻今月五日,营田巡官陈从政献瑞兔,毛质白,"或作全,或作皎。 "天驯其心,"驯音循。 "其始实得之符离安阜屯。
"安阜,或云屯名,如唐孟元杨董作西华屯是也。 今按:下云"得之军田",则此屯字乃屯田之屯也。 "屯之役夫,"屯或作田。 "朝行遇之,迫之弗逸,"弗或作不。 "人立而拱。
窃惟休咎之兆,天所以启觉于下。
依类托喻,事之纤悉,不可图验,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愈虽不敏,"或无此一语。 "请试辨之:
兔,阴类也,又窟居,狡而伏,逆象也。
今白其色,绝其群也;驯其心,化我德也;人立而拱,非禽兽之事;革而从人,且服罪也;得之符离,符离,实戎国名,又附丽也。
"戎,阁、杭本作我,名下注绝句二字。 丽或作离。 今按:实我国名,不成文理。 《汉书·卫青传》:"讨蒲泥,破符离。" 晋灼曰:"二王号也。" 所谓戎国,疑或取此。 "不在农夫之田,而在军田,武德行也;不战而来之之道也。
有安阜之嘉名焉。
"道下或无也字,安阜或作革附,或作安附。 嘉或作喜,又无名字。 皆非是。 伏惟阁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四方其有逆乱之臣,未血斧之属,(,职日切,铁砧也。 "畏威崩析归我乎哉,其事兆矣!"诸本多如此,嘉杭本亦然。 方本之属作其属,属下句。 析作拆云。 《汉·终军传》:"野兽并角,明同本也;众支内附,示无外也。 殆将有解编发,削左衽而蒙化者。" 又王褒《讲德论》:"今南郡获白虎,偃武兴文之应也。 获之者张武,张而猛也。" 公言盖祖此。 今按:嘉诸本之、析二字,文理分明,方氏但据蜀本,而不复著诸本之同异,其所定又皆误,盖其属归我,事小不足言,不若逆乱之臣归我之为大,而可愿也。 "崩拆"亦不成文,若用《论语》"分崩离析"之语,则当从木。 若用《史记》"折而入于魏"之语,则当从手。 二义皆通。 然既有崩字,则似本用《论语》中字也。 "是宜具迹表闻,以承答天意。
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识蒙念,"或无不惠二字。 念,《文苑》作合,全无文理。 "睹兹盛美,焉敢避不让之责而默默耶?"杭、蜀、《苑》作默贺也,亦不成文理。 "愈再拜。
上兵部李侍郎书"蜀本注,巽字,或作异,非是。 永贞元年十二月九日江陵作。 李巽是时自江西观察使入为兵部侍郎。 "
十二月九日,"永贞元年。 "将仕郎守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谨上书侍郎阁下:
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
"书称"守江陵府法曹参军",盖永贞元年也。 退之以贞元二年入京师,至此二十年矣。 "薄命不幸,动遭谗谤,进寸退尺,卒无所成。
性本好文学,"好或作喜。 "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凡自唐虞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文苑》作泰山,与上下句不类,非是。 "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纤之为珠玑华实,变之为雷霆风雨,奇辞奥旨,靡不通达。
惟是鄙钝,不通晓于时事,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困。
"智或作身,"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夫牛角之歌,辞鄙而义拙;"《琴操》曰:"宁戚饭牛车下,叩牛角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
"《左氏》昭二十八年:"叔向适郑,蔑恶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而往,立于堂下。 一言而善,叔向将饮酒,闻之曰:‘必明也’,下执其手以上,曰:‘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齐桓举以相国,叔向携手以上,然则非言之难为,听而识之者难遇也。
"难为属上句,为或作其,则属下句。 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钜,尚贤而与能,哀穷而悼屈。 (方本仁下贤下无而字。 今详此上下四句,本或皆有而字者为正,或皆无之,或上二句无而下二句有者,亦通。 而方本必于其第一第三句去之,使其参差龃龉,而不可读。 以为古则不淳,以为今则不响,不识其何意也。 "自江而西,既化而行矣。
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是岁八月,宪宗即位。 "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宜或作计。 "既有听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宁戚之歌,明之言,不发于左右,则后而失其时矣。
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时俗之好,所以讽于口而听于耳也。
如赐览观,亦有可采,干黩严尊,伏增惶恐。
愈再拜。
答尉迟生书"下或注汾字。 "
愈白:迟尉生足下:"或无"愈白"二字。 尉音郁。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
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愈之所闻者如是,有问于愈者,亦以是对。
今吾子所为皆善矣,谦谦然若不足,而以征于愈,愈又敢有爱于言乎?抑所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于今。
"或无复出"古之道"三字。 "吾子何其爱之异也?贤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进之贤士在下比肩,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
子欲仕乎?其往问焉,皆可学也。
若独有爱于是,而非仕之谓,则愈也尝学之矣,请继今以言。
)
答杨子书"此书答杨敬之,凌之子也。 所谓"远其兄甚"者,谓诲之。 诲之,冯之子,柳子厚所为《说车》者也。 此书贞元十七年作。 "
辱书并示表记述书辞等五篇,比于东郡,略见颜色;未得接言语,心固已相奇,但不敢果于貌定。
"果于,或作果以。 "知人尧舜所难,"舜或作帝。 "又尝服宰予之诫,故未敢决然挹,亦不敢忽然忘也。
到城已来,不多与人还往,友朋之中,所敬信者,平昌孟东野。
"东野,德州平昌人。 "东野说足下不离口;崔大敦诗不多见,"敦诗,名群。 "每每说人物,亦以足下为处子之秀;近又得李七翱书,"李下或无七字。 "亦云足下之文,远其兄甚。
"下或有矣字。 "夫以平昌之贤,其言一人,固足信矣;况又崔与李继至而交说邪?故不待相见,相信已熟;既相见,不要约已相亲;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
今辱书乃云云,是所谓以黄金注,重外而内惑也。
"《庄子·达生篇》:"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 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然恐足下少年,与仆老者不相类,尚须验以言,故具白所以。
"下或有也字,非是。 "而今而后,不置疑于其间可也。
"间上或无其字。 "
若曰:长育人才,则有天子之大臣在。
若仆者,守一官,且不足以修理,况如是重任邪?学问有暇,幸时见临。
愈白。
)
上襄阳于相公书"或注ν字。 公元和元年自江陵掾召为国子博士,行至邓州北境,作是书以答之。 于ν字允元。 ν,音迪。 "
伏蒙示《文武顺圣乐辞》、"唐德宗以后,方镇多制乐舞以献,ν献《顺圣乐曲》,其曲将半,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又令女妓为佾舞,雄健壮妙,号为《文武顺圣乐》。 "《天保乐诗》、"保或作宝。 "《读蔡琰胡笳辞诗》、"后汉蔡琰字文姬,中郎将邕之女,兴平中没于南匈奴十二年。 笳音茄,胡人卷芦叶吹之也。 "《移族从》并《与京兆书》。
""移族从"以下八字,阁、杭本如此。 云:"ν世雄朔易,时移群从占数,为京兆人,以书修敬于京兆尹李实。" 《刘梦得集》有《代李尹答书》可考。 诸本或以从并为徙并,非也。 今按:《刘集》代实答ν第二书也,其曰移族从者,ν《与京兆书》外别有《移群从书》。 移非移居之移,乃移文之移。 盖始去其旧乡,故移书以晓其宗族群从也。 "自幕府至邓之北境,凡五百余里;自庚子至甲辰,凡五日。
"庚上或无自字。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且恐且惧,忽若有亡,不知鞍马之勤,道途之远也!
夫涧谷之水,深不过咫尺;丘垤之山,高不能逾寻丈;人则狎而玩之。
"人则或作则人;"及至临泰山之悬崖,窥巨海之惊澜,莫不战掉悼栗,眩惑而自失。
"悼或作悸,或作惶,或作惮。 《说文》:"悼,惧也"。 陈楚谓惧曰悼。 陆士衡表:"五情震悼"。 "所观变于前,所守易于内,亦其理宜也。
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而又贵穷乎公相,威动乎区极。
"区或作枢。 "天子之毗,诸侯之师,故其文章言语,与事相侔,惮赫若雷霆,"惮赫,或作变化,阁、蜀、录粹皆作单辨,字小讹也。 丹末切,与恒同。 《庄子》:"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浩汗若河汉,正声谐《韶》,劲气沮金石,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其事信,其理切。
孔子之言曰:"或无之言字。 ""有德者必有言。"
信乎其有德,"一有而字。 "且有言也。
扬子云曰:"云下或有言字。 ""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信乎其能灏灏而且噩噩也。
"灏,胡老切。 "
昔者齐君行而失道,管子请释老马而随之。
"随上或无而字。 管仲、隰朋从威公伐孤竹,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见《韩子》。 "樊迟请学稼,孔子使问之老农。
"《论语》:"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 ’""夫马之智,不贤于夷吾;农之能,不圣于尼父。
然且云尔者,"然下或有则字,非是。 "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故也。
今愈虽愚且贱,其从事于文,实专且久;则其赞王公之能,而称大君子之美,不为僭越也。
伏惟详察。
愈恐惧再拜。
上郑尚书相公启"郑余庆,字居业,元和三年以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 公时为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 "
愈启:伏蒙仁恩,猥赐示问,"猥或作俯,方无。 今按:言猥若俯者,事上之礼,无者非是。 "感戴战悚,"或作栗。 "若无所容措;然尚有厥诚,须尽露于左右者,敢避其烦黩,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或无厥诚字。 黩或作渎,字通用;或作默,则讹矣。 又连下句读之,其误益甚。 "
愈幸甚,三得为属吏,"元和元年九月,余庆为国子祭酒,公为博士。 十一月,余庆为河南尹,公分司东都。 至是余庆为留守,公为都官员外郎。 "朝夕不离门下,出入五年。
"方从杭、蜀本无入字。 今按:出入,汉人语多有之,公作《襄阳卢丞志》,亦云"出入十年",方误矣。 "窃自计较,受与报,不宜在门下诸从事后。
"较或作校。 "故事有当言,未尝敢不言,有不便于己,"阁无于字,非是。 "辄吐私情,阁下所宜怜也。
分司郎官职事,惟祠部为烦且重。
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不敢为耻,实虑陷祸。
故前者怀状乞与诸郎官更判,意虽甚专,事似率尔,言语精神,不能自明,不蒙察允,遽以惭归,亻黾俛日日,"黾音泯。 "遂逾累旬,私图其宜,敢以病告。
鸠平均,歌于《国风》;"《诗·曹国风》:"鸠,刺不壹也。" 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从事独贤,《雅》以怨刺。
"《诗·小雅·北山》:"刺幽王也。" 役使不均,已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 "伏惟俯加怜察。
"阁无俯字,录无俯察二字,俯或作特。 今按:得失之意,已论于篇首矣。 "幸甚,幸甚!愈再拜。
上留守郑相公启"元和五年冬,改河南令,以军人事辨于留守郑公,其言剀切,其退甚轻,信乎史所谓笃道君子也。 "
愈启:愈为相公官属五年,辱知辱爱。
伏念曾无丝毫事为报答效,"或无伏字。 "日夜思虑谋画,以为事大君子当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
故于事未尝敢疑惑,宜行则行,宜止则止。
"止,方并作尔。 按:对上句行字义当作止。 方本无理,不词,今改从众。 "受容受察,"阁、杭本无受容字,非是。 "不复进谢,自以为如此真得事大君子之道。
"或无之字。 "今虽蒙沙汰为县,固犹在相公治下,未同去离门墙为故吏,为形迹嫌疑,改前所为,以自疏外于大君子,"外下或无于字,非是。 "固当不待烦说于左右而后察也。
人有告人辱骂其妹与妻,为其长者得不追而问之乎?追而不至,为其长者得不怒而杖之乎?坐军营,操兵守御,为留守,出入前后驱从者,此真为军人矣;坐坊市卖饼,又称军人,则谁非军人也!愚以为此必奸人以钱财赂将吏,盗相公文牒,窃注名姓于军籍中,以陵驾府县。
"陵驾字见《选》沈休《文论》。 "此固相公所欲去,奉法吏所当嫉,虽捕系杖之,未过也。
"嫉下或有矣字。 未上或无之字,非是。 未下或有至字,或作不至过。 "
昨闻相公追捕所告受辱骂者,愚以为大君子为政,当有权变。
始似小异,要归于正耳。
军吏纷纷入见告屈,为其长者,"长下或无者字,非是。 "安得不小致为之之意乎?未敢以此仰疑大君子。
及见诸从事说,则与小人所望信者少似乖戾;虽然,岂敢生疑于万一?必诸从事与诸将吏未能去朋党心,盖覆ポホ,"ポホ,甚黑也。 刘伶《客至》诗:"ポホ元夜阴。" ポ,乌敢切。 ホ,徒敢切。 "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小人受私恩良久,"受私或作私受。 今按:私受非是。 然此七字为句,语亦太烦。 又下语便有私恨字,不应重复如此,疑此私字是衍文也。 "安敢闭蓄以为私恨,不一二陈道!伏惟相公怜察,幸甚,幸甚!
愈无适时才用,渐不喜为吏,得一事为名,可自罢去,不啻如弃涕唾,无一分顾藉心。
"阁本名字在罢字下,而名字下更有一罢字。 杭本无名字,可自作自可,亦无下罢字。 一本或作"可自罢,乃罢去"。 今按:此句诸本皆不可读,但别本作"得一事为名,可自罢去,"比阁本只移一名字,去一罢字,比杭本但增一名字,倒一自字,而文义通畅,略无凝滞,今从之。 又按:此二书误字尤多,而阁、杭、蜀本又为特甚,不知何故如此。 大抵公于朝廷或抵上官论时事及职事,则皆如公状之体,不用古文奇语,此二篇亦其类也。 窃意读者厌其无奇而辄改之,故其多误至此云。 "顾失大君子纤芥意,如丘山重。
守官去官,惟今日指挥。
愈惶惧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