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禘祫下贞观十二年。
祫祭太庙。
近例。
祫祭及亲拜郊。
令中使引传国宝至坛所。
昭示武功也。
至是。
上以传国大事。
中使引之。
非宜。
乃令礼官一人。
就內库监引领。
至太庙焉。
十九年三月。
给事中集贤学士陈京奏。
禘是大合祖宗之祭。
必尊太祖之位。
以正昭穆。
今年遇禘。
伏恐须定向来所议之礼。
是月。
敕禘祫之祭。
礼之大者。
先有眾议。
犹未精详。
宜令百寮集议以闻。
时尚书左仆射姚南仲等奏议状五十七道。
有进止。
送尚书省。
更集百寮都商。
议定奏闻。
户部尚书王绍等五十五人奏议。
请奉迁献祖懿祖神主。
祔于德明兴圣庙。
为修庙未成。
今月十五日內。
移献祖主於德明兴圣庙中。
一处安置。
九室数已定。
请於德明兴圣庙东北。
量地之宜。
权设幕屋为行庙。
奉安神主。
候新庙成。
准礼迁祔神主入新庙。
每至禘祫年。
各於本室行享礼。
其月十五日。
户部尚书王绍等。
又奏请於德明兴圣庙。
添造两室。
奉安神主。
今缘就旧庙增修。
则德明兴圣庙殿南垣內。
陈设四室。
权安神主。
庶为宜称。
敕旨从之。
是月十五日。
徙二祖神主于德明兴圣庙。
二十四日。
有司行禘享于太庙。
自此景皇帝始居东向之尊。
元皇帝已下。
依左昭右穆之列矣。
时鸿臚卿王权议曰。
按祭法曰。
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
故毛诗清庙章云。
清庙。
祀文王也。
不言太王王季也。
又按雍禘章疏云。
太王王季已上。
皆祔于后稷之庙。
盖以太祖东向之位。
至尊也。
太王王季之尊。
私礼也。
祔之后稷之庙。
天下为公。
不敢以私夺公也。
又按郑玄注云。
祭法曰。
古者。
先王迁庙之主。
以昭穆合藏于始祖庙。
今献祖懿祖之主。
愚臣窃以为宜祔于兴圣庙。
不当祭于太庙也。
如此。
则太祖东向之位得其尊。
献祖懿祖之位得其所也。
时前后议者。
亦多言祔于兴圣庙。
然引据无文。
上意不决。
自宝歷已前。
太祖尚在昭穆位。
故虚东向。
以祔太祖。
广德二年。
太庙室数已满。
二祖居夹室。
方正太祖东向之位。
凡十七年。
建中二年冬。
祫祭。
有司误引东晋蔡謨议。
请虚东向。
当晋蔡謨议。
本请筑宫庙以居潁川京兆以上四府君。
其宫庙未成以前。
请权虚东向之位。
待別庙成。
迁四府君神主于別庙。
然后太祖正东向之位。
虽有此议。
属晋室兵革。
议不暇行。
建中初。
虽有司引蔡謨议。
虚东向之礼。
终亦不行。
乃误以宣皇帝居东向。
降太祖在昭穆之位。
及是。
上览群臣之议。
以太祖居东向。
是百代不刊之典。
以二祖皆是追崇。
非有土宇人民之尊。
礼当別祔庙。
及览权议。
引据诗礼成文。
上意遂定。
迁二祖于德明兴圣庙。
每禘祫年一享。
遂正太祖东向之位。
乃下詔曰。
奉迁献祖懿祖神主。
正太祖景皇帝东向之位。
虔告之礼。
当任重臣。
宜令检校司空平章事杜祐。
摄太尉告太清宫。
门下侍郎平章事崔损。
摄太尉告太庙。
又下詔曰。
国之大事。
式在于明禋。
王者孝享。
莫重于殷祭。
所以尊祖而重昭穆也。
朕承列圣之休德。
荷上天之眷命。
虔奉牲幣。
二十五年。
永维宗庙之位。
禘尝之序。
夙夜祗慄。
不敢自专。
是用延访公卿。
稽参古礼。
博考详议。
至於再三。
敬以令辰。
奉迁献祖宣皇帝神主。
懿祖光皇帝神主。
祔於德明兴圣皇帝庙。
太祖景皇帝正东向之位。
宜令所司备礼。
务极精严。
祗肃祀典。
载深感惕。
咨尔中外。
宜悉朕怀。
会昌六年十月。
太常礼院奏。
禘祫祝文称号。
穆宗皇帝。
宣懿皇后韦氏。
敬宗皇帝。
文宗皇帝。
武宗皇帝。
缘从前但序亲亲。
以穆宗皇后室称为皇兄。
未合礼文。
得修撰官朱儔等状称。
礼序尊尊。
不敘亲亲。
陛下於穆宗敬宗武宗祝文。
恐须但称嗣皇帝臣某。
昭告于某宗以下四室。
敕旨令礼官同商量闻奏者。
臣与今博士閔庆之。
修撰官朱儔。
检討官王皞。
同考礼经。
更无別议。
请依前状。
从之。
仍付所司。
文德元年四月。
將行禘祭。
有司引旧仪。
禘德明兴圣二庙。
及献祖懿祖神主祔德明兴圣庙。
通为四室。
时黄巢之乱。
庙已焚毁。
及是。
將禘祫。
俾议其仪。
太常博士殷盈孙议曰。
臣以德明等四庙。
仍非创业。
义止追封。
且於今皇帝年代极遥。
昭穆甚远。
可依晋韦泓屋毁乃已之例。
因而废之。
敕下百僚都省会议。
礼部员外郎薛昭纬奏议曰。
伏以礼贵从宜。
过犹不及。
祀有常典。
礼当据经。
谨按德明追尊。
实为遐远。
征诸歷世。
莫有其伦。
自古典礼该详。
无踰周室。
后稷实始封之祖。
文王乃建极之君。
且不闻后稷之前。
別议立庙。
以至两汉之於刘累。
梁魏之於萧曹。
稽彼简书。
並无追号。
迨于兴圣。
事非有据。
盖以始王于凉。
遂列为祖。
类长沙於后汉之世。
等楚元于宋高之朝。
悉无尊祀之名。
足为宪章之验。
重以献祖懿祖。
皆非宗有德而祖有功。
亲尽宜祧。
礼当毁瘞。
迁于二庙。
亦出一时。
且武德之初。
议宗庙之事。
神尧听之。
太宗参之。
硕学通儒。
森然在列。
而不议立皋陶凉武昭之庙。
盖知其非所宜立也。
尊太祖世祖为帝。
而以献祖为宣简公。
懿祖为懿王。
卒不加帝号者。
谓其亲尽则毁矣。
春秋左氏传曰。
孔子在陈。
闻鲁庙灾曰。
其桓僖乎。
已而果如其言。
盖以亲尽不毁。
宜致天灾。
炯然之征。
不可忽也。
据太常礼院状所引。
至德二载。
克復后。
不作宏农府君庙神主。
及晋韦泓屋毁乃已之议。
颇为明据。
深协礼经。
其兴圣等四室。
请依礼院之议。
从之。
大顺元年。
將行禘祭。
有司请以三太后神主祔享於太庙。
三太后者。
孝明太皇太后郑氏。
宣宗皇帝母。
恭僖皇太后王氏。
敬宗皇帝母。
贞献皇太后韦氏。
文宗皇帝母。
三后之崩。
皆作神主。
有故不当入太庙。
当时礼官建议。
並置別庙。
每年五享。
三年一祫。
五年一禘。
皆於本庙行事。
无奉神主入太庙之文。
至是乱离之后。
旧章散失。
礼院凭曲台礼。
欲以三太后祔享太庙。
太常博士殷盈孙献议非之曰。
臣谨按三太后。
宪宗穆宗之后也。
二帝已祔太庙。
三后所以立別庙者。
不可入太庙故也。
与帝在位皇后別庙不同。
今有司误用王彦威曲台礼。
禘別庙太后於太庙。
乖戾之甚。
臣窃究事体。
有五不可。
曲台礼云。
別庙皇后。
禘祫于太庙。
祔于祖姑之下。
此乃皇后先崩。
已造神主。
夫在帝位。
如昭成肃明。
元献昭德之比。
昭成肃明之崩也。
睿宗在位。
元献之崩也。
元宗在位。
昭德之崩也。
肃宗在位。
四后於太庙。
未有本室。
故创別庙。
当为太庙合食之主。
禘祫乃奉以入饗。
其神主但题云。
某諡皇后。
明其后太庙有本室。
即当迁祔。
帝方在位。
故皇后暂立別庙耳。
本是太庙合食之祖。
故禘祫乃升。
太庙未有位。
故祔祖姑之下。
今恭僖贞献二太后。
皆穆宗之后。
恭僖会昌四年造神主。
合祔穆宗庙室。
时穆宗庙已祔武宗母宣懿皇后神主。
故为恭僖別立庙。
其神主直题云皇太后。
明其终安別室。
不入太庙故也。
贞献太后。
大中元年作神主。
別立庙。
其神主亦题为太后。
並与恭僖义同。
孝明咸通五年作神主。
合祔宪宗庙室。
宪宗庙已祔穆宗之母懿安皇后。
故孝明亦別立庙。
是懿宗祖母。
故题其主为太皇太后。
与恭僖贞献。
亦同帝在位后先作神主之例。
今以別庙太后神主。
禘祭升享太庙。
一不可也。
曲台礼別庙皇后禘祫于太庙仪注曰。
內常侍奉別庙皇后神主入置于庙庭。
赤黄褥位。
奏云。
某諡皇后禘祫祔享太庙。
然后以神主升。
今即须奏云。
某諡太皇太后。
且太庙中。
皇后神主。
二十一室。
今忽以皇太后入列于昭穆。
二不可也。
若但云某諡皇后。
即与所题都异。
神何依凭。
此三不可也。
古今礼要云。
旧典。
周立姜嫄別庙。
四时祭荐。
及禘祫与七庙皆祭。
惟不入太祖庙为別配。
文思甄后。
明帝母。
庙及寢依姜嫄之庙。
四时及禘。
皆与诸庙同。
此旧礼明文。
得以为证。
今以別庙太后。
禘祫於太庙。
四不可也。
所以置別庙太后。
以孝明不可以懿安並祔宪宗之室。
今禘享乃处懿安於舅姑之上。
此五不可也。
且祫合祭也。
合犹不入太祖之庙。
而况於禘乎。
窃以为並皆置於別庙为宜。
且恭僖贞献二庙。
以在朱阳坊。
禘祫赴太庙。
皆须备法驾。
典礼甚重。
仪卫至多。
咸通之时。
累遇大享。
耳目相接。
年代未遥。
人皆见闻。
事可询访。
非敢以臆断也。
或曰以三庙故。
禘祫於別庙或可矣。
而將来有可疑焉。
谨按睿宗亲尽已祧。
今昭成肃明二后。
同在夹室。
如或后代宪宗穆宗亲尽而祧。
三太后神主。
其得不入夹室乎。
若遇禘祫。
则如之何。
对曰。
此又大误也。
三太后若亲尽合祧。
但当閟而不享。
安得处于夹室。
禘祫则就別庙行之。
歷代已来。
何尝有別庙神主。
復入太庙夹室乎。
禘祫礼之大者。
无宜错失。
时宰相孔纬。
以大祭日迫。
不可遽改。
时人非之。
献俘武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秦王平薛仁杲。
凯旋。
献俘于太庙。
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王破宋金刚。
復并州地。
凯旋。
献俘于太庙。
四年七月九日。
秦王平东都。
被金甲。
陈铁马一万。
甲士三万。
俘王世充竇建德。
及隋神器輦輅。
献俘於太庙。
贞观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张宝相俘頡利可汗。
献俘于太庙。
二十三年正月。
阿史那社尔执龟兹王訶利布失毕。
及其相那利等。
献于社庙。
太宗释之。
以为左武卫大將军。
永徽元年九月七日。
高侃执突厥车鼻可汗。
献太庙。
显庆三年十一月。
苏定方俘贺鲁到京师。
上谓侍臣曰。
贺鲁背恩。
今欲先献俘于昭陵。
可乎。
许敬宗对曰。
古者出师凯还。
则饮至策勋于庙。
若诸侯以王命討不庭。
亦献俘于天子。
近代將军征伐克捷。
亦用斯礼。
未闻献俘于陵所也。
伏以园陵严敬。
义同清庙。
陛下孝思所发。
在礼无违亦可行也。
十五日。
还献于昭陵。
十七日。
告于太庙。
皇帝临轩。
大会文武百寮。
夷狄君长。
苏定方戎服。
操贺鲁献于乐悬之北。
上责之。
不能对。
摄刑部尚书长孙冲跪于阶下奏曰。
伊丽道献俘贺鲁。
请付所司。
大理官属受之以出。
詔免其死。
显庆五年正月。
左驍骑大將军苏定方。
討思结闕俟斥都曼。
献俘於东都。
上御干阳殿。
定方操都曼等以献。
法司请斩之。
定方请曰。
都曼反叛。
罪合诛夷。
臣欲生致闕廷。
与之有约。
述陛下好生之德。
必当待以不死。
今既面缚待罪。
臣望与其余命。
上曰。
朕屈法申恩。
全卿信誓。
乃宥之。
干封元年十月二十一日。
李勣平高丽还。
上令领高藏等俘囚。
便道献于昭陵。
仍备军容。
奏凯歌于京城。
献于太庙。
总章元年十二月。
以高丽平。
献俘于含光殿。
大会。
李勣及部將已下。
大陈设于廷。
永隆二年十月。
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
执降俘突厥阿史那伏念等献之。
初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侍中裴炎害其功。
乃奏曰。
伏念其副將程务挺逼逐窘急而降。
上乃命斩于都市。
封行俭闻喜县公。
行俭叹曰。
浑濬前事。
古今耻之。
但恐杀降之后。
无復来者。
因称疾不出。
开元二十六年六月。
幽州节度使副大使张守珪。
大破契丹林胡。
遣使献捷。
择日告庙。
二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敕。
幽州节度奏破奚契丹。
宜择日告庙。
自后。
诸军每有克捷。
必先告庙。
上元元年闰四月赦节文。
其诸军所获首级。
除元恶之外。
一切不得传送。
元和元年十月。
东川节度使高崇文。
平西蜀。
生擒逆贼\刘辟以献。
上御兴安门观之。
命中使詰其叛状。
刘辟曰。
臣不敢反。
五院子弟为恶。
臣不能制。
上曰。
朕遣中使送旌节等。
何为不受。
辟引罪无词。
命斩于子城之西南隅。
二年十月。
平浙西。
擒逆贼\李锜。
至闕下。
上御兴安门亲詰其反状。
锜曰。
臣本不反。
张子良教臣。
上曰。
汝以宗臣为统帅。
子良为恶。
何不斩之。
而后入告。
锜不能对。
命献太清宫太庙太社。
即与其男师回。
並腰斩于子城之西南隅。
十二年十一月。
隋唐节度使李愬。
平淮西。
擒逆贼\吴元济以献。
上御兴安门。
大陈甲士旌旗于楼南。
文武群臣。
皇亲。
诸幕使人。
皆列位。
元济既献于太庙太社。
露布引之。
令武士执曳楼南。
摄刑部尚书王播奏。
请付所司。
制曰。
可。
大理卿受之以出。
斩于子城之西南隅。
十四年二月。
魏博节度使田宏正奏。
今月九日。
淄青兵马使刘悟。
斩逆贼\李师道。
並男二人首级。
请降。
上御兴安门受田宏正所献贼\俘。
群臣称贺於楼下。
授刘悟义成军节度使。
封彭城郡王。
李师道妻魏氏并女。
没入掖庭。
堂弟师和。
配流岭表。
长庆元年四月。
中书门下奏。
伏以太宗平突厥。
高祖平高丽。
皆告陵庙。
盖以高祖尝蓄愤于北虏。
太宗挫锐气于东夷。
武功未终。
后圣继志。
亦既平盪。
所宜启告。
伏以镇冀一道。
幽蓟八州。
不劳干戈。
尽復区宇。
礼宜献俘函首。
布告清庙。
下礼官择日撰仪。
荐告太庙。
从之。
太和三年五月。
宣慰使諫议大夫柏耆奏。
斩李同捷于將陵沧。
丁亥。
御兴安楼下受沧州所献俘。
其李同捷母妻并男元达等。
詔並宥之。
令于湖南安置。
百寮称贺於楼前。
翌日。
贬宣慰使柏耆为循州司户。
宣慰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亚之为虔州南康尉。
以擅入沧州取李同捷。
为诸镇所怒。
奏论故也。
会昌四年二月。
河东监军吕义忠奏。
擒贼\杨弁元荣并同谋\大將军五十四人。
献俘于闕下。
其年八月。
平泽潞。
梟逆贼\刘禎。
传首京师。
十八日。
御安福门受献。
其日。
先告宗庙社稷毕。
文武及在京九品官。
宗子诸亲。
蕃客诸道使客等。
並在楼前立班称贺。
中和三年七月。
徐州节度使时溥。
函送黄巢首级以献。
帝受俘。
献于行庙。
光启二年。
车驾幸兴元。
邠州节度使朱玫立嗣襄王熅于京城。
十二月。
败奔河中。
为王重荣斩首以献。
上御兴元城门。
阅俘。
受贺。
时太常博士殷盈孙献议曰。
伏以偽熅违背宗社。
僭窃乘舆。
已就诛夷。
所宜称贺。
然物议之间。
或有未允。
臣按礼经。
公族有罪。
狱既具。
有司闻于君曰。
某之罪在大辟。
君曰赦之。
如是者三。
有司走出致刑。
君復使谓之曰。
虽然。
固当赦之。
有司曰。
不及矣。
君为之素服不举乐三日。
今偽熅皇族也。
虽犯诛死之罪。
宜就屠戮。
其可以朝群臣而受贺乎。
臣以偽熅迫胁之际。
不能守节效死。
而乃甘心逆谋\。
宜黜为庶人。
绝其属籍。
其首仍委所在。
以庶人礼葬。
其大捷之庆。
当以朱玫首级到日称贺。
从之。
龙纪元年二月。
汴州行军司马李璠。
槛送秦宗权并妻赵氏以献。
上御延喜门受俘。
百寮称贺于楼前。
以之徇市。
告社庙。
斩于独柳树。
干寧二年十一月。
庆州行营兵马都统斩王行瑜。
函首级献于京师。
上御延喜门受俘馘。
百僚称贺于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