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卷十四志第九 音乐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隋书
《隋书》 卷十四志第九 音乐中 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齐神武霸迹肇创,迁都于鄴,犹曰人臣,故咸遵魏典。

及文宣初禅,尚未改旧章。

宫悬各设十二镈钟于其辰位,四面并设编钟磐各一簨虡,合二十架。

设建鼓于四隅。

郊庙朝会同用之。

其后将有创革,尚药典御祖珽自言,旧在落下,晓知旧乐,上书曰:"魏氏来自云、朔,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至道武帝皇始元年,破慕容宝于中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 天兴初,吏部郎邓彦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 乐章既阙,杂以《簸逻回歌》。 初用八佾,作《皇始》之舞。 至太武帝平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宾嘉大礼,皆杂用焉。 此声所兴,盖苻坚之末,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乐,因又改变,杂以秦声,所谓秦汉乐也。 至永熙中,录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堂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兼采,至于钟律,焕然大备。 自古相袭,损益可知,今之创制,请以为准。"

珽因采魏安丰王延明及信都芳等所著《乐说》而定正声。

始具宫悬之器,仍杂西凉之曲,乐名《广成》,而舞不立号,所谓"洛阳旧乐"者也。

武成之时,始定四郊、宗庙、三朝之乐。

群臣入出,奏《肆夏》。

牲入出,荐毛血,并奏《昭夏》。

迎送神及皇帝初献、礼五方上帝,并奏《高明》之乐,为《覆寿》之舞。

皇帝入坛门及升坛饮福酒,就燎位,还便殿,并奏《皇夏》。

以高祖配飨,奏《武德》之乐。

为《昭烈》之舞。

裸地,奏登歌。

其四时祭庙及禘祫皇六世祖司空、五世祖吏部尚书、高祖秦州刺史、曾祖太慰武贞公、祖文穆皇帝诸神室,并奏《始基》之乐,为《恢祚》之舞。

高祖神武皇帝神室,奏《武德》之乐,为《昭烈》之舞。

文襄皇帝神室,奏《文德》之乐,为《宣政》之舞。

显祖文宣皇帝神室,奏《文正》之乐,为《光大》之舞。

肃宗孝昭皇帝神室,奏《文明》之乐,为《休德》之舞。

其入出之仪,同四郊之礼。

今列其辞云。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夕牲群臣入门,奏《肆夏》乐辞:肇应灵序,奄字黎人。

乃朝万国,爰征百神。

祗展方望,幽显咸臻。

礼崇声协,贽列珪陈。

翼差鳞次,端笏垂绅。

来趋动色,式赞天人。

迎神奏《高明乐》辞登歌辞同惟神监矣,北郊云:惟祗监矣。

皇灵肃止。

圆璧展事,北郊云:方琮展事成文即始。

北郊云:即阴成理士备八能,乐合六变。

北郊云:乐合八变。

风凑伊雅,光华袭荐。

宸卫腾景,灵驾霏烟。

严坛生白,绮席凝玄。

牲出入,奏《昭夏》辞:刚柔设位,惟皇配之。

言肃其礼,念畅在兹。

饰牲举兽,载歌且舞。

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物色惟典,斋沐加恭。

宗族咸暨,罔不率从。

荐毛血,奏《昭夏》辞:群臣出,奏《肆夏》,进熟,群臣入,奏《肆夏》,辞同初入。

展礼上月,肃事应时。

茧栗为用,交畅有期。

弓矢斯发,盆{}将事。

圆神致祀,北郊云:方祗致祀。

率由先志。

和以銮刀,臭以血膋。

致哉敬矣,厥义孔高。

进熟,皇帝入门,奏《皇夏》辞:帝敬昭宣,皇诚肃致。

玉帛齐轨,屏摄咸次。

三垓上列,北郊云:重垓上列四陛旁升。

北郊云:分陛旁升龙陈万骑,凤动千乘。

神仪天蔼,睟容离曜。

金根停轸,奉光先导。

皇帝升丘,奏《皇夏》辞:坛上登歌辞同紫坛云暖,北郊云:层坛云暖绀幄霞褰。

北郊云:严幄霞褰我其陟止,载致其虔。

百灵竦听,万国咸仰。

人神咫尺,玄应肸蚃。

皇帝初献,奏《高明乐》辞:上下眷,旁午从。

爵以质,献以恭。

咸斯畅,乐惟雍。

孝敬阐,临万邦。

皇帝奠爵讫,奏《高明乐》、《覆焘》之舞辞:自天子之,会昌神道。

丘陵肃事,北郊云:方泽祗事克光天保。

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八樽呈备,五声投节。

皇帝献太祖配飨神座,奏《武德》之乐、《昭烈》之舞辞:皇帝小退,当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辞同上《皇夏》。

配神登圣,主极尊灵。

敬宣昭烛,咸达窅冥。

礼弘化定,乐赞功成。

穰穰介福,下被群生。

皇帝饮福酒,奏《皇夏》之乐:皇帝诣东陛,还便坐,又奏《皇夏》,辞同初入门。

皇心缅且感,吉蠲奉至诚。

赫哉光盛德,干巛诏百灵。

报福归昌运,承祐播休明。

风云驰九域,龙蛟跃四溟。

浮幕呈光气,俪象烛华精。

《护》《武》方知耻,《韶》《夏》仅同声。

送神,降丘南陛,奏《高明乐》辞:皇帝之望燎位,又奏《皇夏》,辞同上《皇夏》。

献享毕,悬佾周。

神之驾,将上游。

北郊云:将下游。

超斗极,北郊云:超荒极。

绝河流。

北郊云:憩昆丘。

怀万国,宁九州。

欣帝道,心顾留。

币上下,荷皇休。

紫坛既燎,奏《昭夏》乐辞:皇帝自望燎还本位,奏《皇夏》,辞同上《皇夏》。

玄黄覆载,元首照临。

合德致礼,有契其心。

敬申事阕,洁诚云报。

玉帛载升,北郊云:牲玉载陈。

棫朴斯燎。

寥廓幽暧,播以馨香。

皇灵惟监,降福无疆。

皇帝还便殿,奏《皇夏》辞:群臣出,奏《肆夏》,辞同上《肆夏》。

祠感帝用圜丘辞。

天大亲严,匪敬伊孝。

永言肆飨,宸明增耀。

阳丘既畅,北郊云:阴泽云畅。

大典逾光。

乃安斯息,钦若旧章。

天回地旋,鸣銮引警。

且万且亿,皇历惟永。

五郊迎气乐辞:青帝降神,奏《高明乐》辞:岁云献,谷风归。

斗东指,雁北飞。

电鞭激,雷车遽。

虹旌靡,青龙驭。

和气洽,具物滋。

翻降止,应帝期。

赤帝降神,奏《高明乐》辞:婺女司旦中吕宣,硃精御节离景延。

根荄俊茂温风发,柘火风水应炎月。

执衡长物德孔昭,赤旂霞曳会今朝。

黄帝降神,奏《高明乐》辞:居中市五运,乘衡毕四时。

含养资群物,协德固皇基。

啴缓契王风,持载符君德。

良辰动灵驾,承祀昌邦国。

白帝降神,奏《高明乐》辞:风凉露降,驰飏易寒精。

山川摇落,平秩在西成。

盖藏成积,蒸人被嘉祉。

从享来仪,鸿休溢千祀。

黑帝降神,奏《高明乐》辞:虹藏雉化告寒,冰壮地坼年殚。

日次月纪方极,九州万邦献力。

协光是纪岁穷,微阳潜光方融。

天子赫赫明圣,享神降福惟敬。

祠五帝于明堂乐歌辞:先祀一日,夕牲,群官入自门,奏《肆夏》:国阳崇祀,严恭有闻。

荒华胥暨,乐我大君。

冕瑞有列,禽帛恭叙。

群后师师,威仪容与。

执礼辨物,司乐考章。

率由靡坠,休有烈光。

太祝令迎神,奏《高明乐》、《覆焘舞》辞:祖德光,国图昌。

祗上帝,礼四方。

辟紫宫,洞华阙。

龙兽奋,风云发。

飞硃雀,从玄武。

携日月,带雷雨。

耀宇内,溢区中。

眷帝道,感皇风。

帝道康,皇风扇。

粢盛列,椒糈荐。

神且宁,会五精。

归福禄,幸闾亭。

太祖配飨,奏《武德乐》、《昭烈舞》辞:五方天帝奏《高明》之乐、《覆焘》之舞,辞同迎气。

我惟我祖,自天之命。

道被归仁,时屯启圣。

运钟千祀,授手万姓。

夷凶掩虐,匡颓翼正。

载经载营,庶士咸宁。

九功以洽,七德兼盈。

丹书入告,玄玉来呈。

露甘泉白,云郁河清。

声教咸往,舟车毕会。

仁加有形,化洽无外。

严亲惟重,陟配惟大。

既祐斯歌,率土攸赖。

牲出入,奏《昭夏乐》辞:孝飨不匮,精洁临年。

涤牢委溢,形色博牷。

于以用之,言承歆祀。

肃肃威仪,敢不敬止。

载饰载省,维牛维羊。

明神有察,保兹万方。

荐血毛,奏《昭夏》辞:群臣出,奏《肆夏》,进熟,群臣入,奏《肆夏》,同上《肆夏》辞。

我将宗祀,夤献厥诚。

鞠躬如在,侧听无声。

荐色斯纯,呈气斯臭。

有涤有濯,惟神其祐。

五方来格,一人多祉。

明德惟馨,于穆不已。

进熟,皇帝入门,奏《皇夏》辞:皇帝升坛,奏《皇夏》,辞同。

象干上构,仪巛下基。

集灵崇祖,永言孝思。

室陈簋豆,庭罗悬佾。

夙夜畏威,保兹贞吉。

舞贵其夜,歌重其升。

降斯百录,惟响惟应。

皇帝初献,奏《高明乐》、《覆焘舞辞》:度几筵,辟牖户。

礼上帝,感皇祖。

酌惟洁,涤以清。

荐心款,达神明。

皇帝裸献,奏《高明乐》、《覆焘舞》辞:帝精求降,应我明德。

礼殚义展,流祉邦国。

既受多祉,实资孝敬。

祀竭其诚,荷天休命。

皇帝饮福酒,奏《皇夏》辞:恭祀洽,盛礼宣。

英猷烂层景,广泽同深泉。

上灵钟百福,群神归万年。

月轨咸梯岫,日域尽浮川。

瑞鸟飞玄扈,潜鳞跃翠涟。

皇家膺宝历,两地复参天。

太祝送神,奏《高明乐》、《覆焘舞》辞:青阳奏,发硃明。

歌西皓,唱玄冥。

大礼罄,广乐成。

神心怿,将远征。

饰龙驾,矫凤憩。

指阊阖,憩层城。

出温谷,迈炎庭。

跨西汜,过北溟。

忽万亿,耀光精。

比电骛,与雷行。

嗟皇道,怀万灵。

固王业,震天声。

皇帝还便殿,奏《皇夏》辞:交物备矣,声明有章。

登荐唯肃,礼邈前王。

鬯齐云终,折旋告罄。

穆穆旒冕,蕴诚毕敬。

屯卫按部,銮跸回途。

暂留紫殿,将及清都。

享庙乐辞:先祀一日,夕牲,群臣入,奏《肆夏》辞:霜凄雨畅,烝哉帝心。

有敬其祀,肃事惟歆。

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鞠躬贡酎,磬折奉琛。

差以五列,和以八音。

式祗王度,如玉如金。

迎神奏《高明》登歌乐辞:日卜惟吉,辰择其良,奕奕清庙,黼黻周张。

大吕为角,应钟为羽。

路鼗阴竹,德歌昭舞。

祀事孔明,百神允穆。

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牲出入,奏《昭夏乐》辞:大祀云事,献奠有仪。

既歌既展,赞顾迎牲。

执从伊竦,刍饰惟栗。

俟用于庭,将升于室。

且握且驿,以致其诚。

惠我贻颂,降祉千龄。

荐血毛,奏《昭夏》辞:三公出,奏《肆夏》,进熟,群臣入,奏《肆夏》,辞同。

愐彼遐慨,悠然永思。

留连七享,缠绵四时。

神升魄沈,靡闻靡见。

阴阳载俟,臭声兼荐。

祖考其鉴,言萃王休。

降神敷锡,百福是由。

进熟,皇帝入北门,奏《皇夏乐》辞:齐居严殿,夙驾层闱。

车略垂彩,旒衮腾辉。

耸诚载仰,翘心有慕。

洞洞自形,斤斤表步。

閟宫有邃,神道依稀。

孝心缅邈,爰属爰依。

太祝裸地,奏登歌乐辞:皇帝诣东陛,奏《皇夏》,升殿,又奏《皇夏》,辞同。

太室窅窅,神居宿设。

郁鬯惟芬,珪璋惟洁。

彝斝应时,龙蒲代用。

藉茅无咎,福禄攸降。

端感会事,俨思修礼。

齐齐勿勿,俄俄济济。

皇帝升殿,殿上作登歌乐辞:我祠我祖,永惟厥先。

炎农肇圣,灵祉蝉联。

霸图中造,帝业方宣。

道昌基构,抚运承天。

奄家六合,爰光八埏。

尊神致礼,孝思惟缠。

寒来暑反,惕荐在年。

匪敬伊慕,备物不愆。

设虡设业,鞉鼓填填。

辟公在位,有容伊虔。

登歌启佾,下管应悬。

厥容无爽,幽明肃然。

诚币厚地,和达穹玄。

既调风雨,载协山川。

周庭有列,汤孙永延。

教声惟被,迈后光前。

皇帝初献皇祖司空公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克明克俊,祖武惟昌。

业弘营土,声被海方。

有流厥德,终耀其光。

明神幽赞,景祚攸长。

皇帝初献皇祖吏部尚书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显允盛德,隆我前构。

瑶源弥泻,琼根愈秀。

诞惟有族,丕绪克茂。

大业崇新,洪基增旧。

皇帝初献皇祖秦州使君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祖德丕显,明哲知机。

豹变东国,鹊起西归。

礼申官次,命改朝衣。

敬思孝享,多福无违。

皇帝献太祖太尉武贞公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兆灵有业,潜德无声。

韬光戢耀,贯幽洞冥。

道弘舒卷,施博藏行。

缅追岁事,夜遽不宁。

皇帝献皇祖文穆皇帝神室,奏《始其乐》、《恢祚舞》辞:皇皇祖德,穆穆其风。

语默自己,明睿在躬。

荷天之锡,圣表克隆。

高山作矣,宝祚其崇。

离光旦旦,载焕载融。

感荐惟永,神保无穹。

皇帝献高祖神武皇帝神室,奏《武德乐》、《昭烈舞》辞:天造草昧,时难纠纷。

敦拯斯溺,靡救其焚。

大人利见,纬武经文。

顾指惟极,吐吸风云。

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冥工掩迹,上德不宰。

神心有应,龙化无待。

义征九服,仁兵告凯。

上平下成,靡或不宁。

匪王伊帝,偶极崇灵。

享亲则孝,洁祀惟诚。

礼备乐序,肃赞神明。

皇帝献文襄皇帝神室,奏《文德乐》、《宣政舞》辞:圣武丕基,睿文显统。

眇哉神启,郁矣天纵。

道则人弘,德云迈种。

昭冥咸叙,崇深毕综。

自中徂外,经朝庇野。

政反沦风,威还缺雅。

旁作穆穆,格于上下。

维享维宗,来鉴来假。

皇帝献显祖文宣皇帝,奏《文正乐》、《光大舞》辞:玄历已谢,苍灵告期。

图玺有属,揖让惟时。

龙升兽变,弘我帝基。

对扬穹昊,实启雍熙。

钦若皇猷,永怀王度。

欣赏斯穆,威刑允措。

轨物俱宣,宪章咸布。

俗无邪指,下归正路。

茫茫九域,振以干纲。

混通华裔,配括天壤。

作礼视德,列乐传响。

荐祀惟虔,衣冠载仰。

皇帝还东壁,饮福酒,奏《皇夏》乐辞:孝心翼翼,率礼兢兢。

时洗时荐,或降或升。

在堂在户,载湛载凝。

多品斯奠,备物攸膺。

兰芬敬挹,玉俎恭承。

受祭之祜,如彼冈陵。

送神,奏《高明乐》辞:仰榱桷,慕衣冠。

礼云罄,祀将阑。

神之驾,纷奕奕。

乘白云,无不适。

穷昭域,极幽途。

归帝祉,眷皇都。

皇帝诣便殿,奏《皇夏》乐辞:群官出,奏《肆夏》,辞同。

礼行斯毕,乐奏以终。

受嘏先退,载畅其衷。

銮轩循辙,麾旌复路。

光景徘徊,弦歌顾慕,灵之相矣,有锡无疆。

国图日竞,家历天长。

元会大飨,协律不得升陛,黄门举麾于殿上。

今列其歌辞云。

宾入门,四箱奏《肆夏》辞:昊苍眷命,兴王统天。

业高帝始,道邈皇先。

礼成化穆,乐合风宣。

宾朝荒夏,扬对穹玄。

皇帝出阁,奏《皇夏乐》辞:夏正肇旦,周物充庭。

具僚在位,俯伏无声。

大君穆穆,宸仪动睟。

日煦天回,万灵胥萃。

皇帝当扆,群臣奉贺,奏《皇夏》辞:天子南面,干覆离明。

三千咸列,万国填并。

犹从禹会,如次汤庭。

奉兹一德,上下和平。

皇帝入宁变服,黄钟、太簇二箱奏《皇夏》辞:我应天历,四海为家。

协同内外,混一戎华。

鹤盖龙马,风乘云车。

夏章夷服,其会如麻。

九宾有仪,八音有节。

肃肃于位,饮和在列。

四序氤氲,三光昭晣。

君哉大矣,轩唐比辙。

皇帝变服,移幄坐于西箱,帝出升御坐,姑洗奏《皇夏》辞:皇运应箓,廓定区宇。

受终以文,构业以武。

尧昔命舜,舜亦命禹。

大人驭历,重规沓矩。

钦明在上,昭纳入夤。

从灵体极,诞圣穷神。

化生群品,陶育蒸人。

展礼肆乐,协此元春。

王公奠璧,奏《肆夏》辞:万方咸暨,三揖以申。

垂旒冯玉,五瑞交陈。

拜稽有章,升降有节。

圣皇负扆,虞唐比烈。

上寿,黄钟箱奏上寿曲辞:仰三光,奏万寿。

人皇御六气,天地同长久。

皇太子入,至坐位,酒至御,殿上奏登歌辞:大齐统历,道化光明。

马图呈宝,龟箓告灵。

百蛮非众,八荒非逖。

同作尧人,俱包禹迹。

其一天覆地载,成以四时。

惟皇是则,比大于兹。

群星拱极,众川赴海。

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其二齐之以礼,相趋帝庭。

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动之以乐,和风四布。

龙申凤舞,鸾歌麟步。

其三食至御前,奉食举乐辞:三端正启,万方观礼。

具物充庭,二仪合体。

百华照晓,千门洞晨。

或华或裔,奉贽惟新。

悠悠亘六合,员首莫不臣。

仰施如雨,晞和犹春。

风化表笙镛,歌讴被琴瑟。

谁言文轨异,今朝混为一。

其一彤庭烂景,丹陛流光。

怀黄绾白,鹓鹭成行。

文赞百揆,武镇四方。

折冲鼓雷电,献替协阴阳。

大矣哉,道迈上皇。

陋五帝,狭三王。

穷礼物,该乐章。

序冠带,垂衣裳。

其二天壤和,家国穆。

悠悠万类咸孕育。

契冥化,侔大造。

灵效珍,神归宝。

兴云气,飞龙苍。

麟一角,凤五光。

硃雀降,黄玉表。

九尾驯,三足扰。

化之定,至矣哉。

瑞感德,四方来。

其三囹圄空,水火菽粟。

求贤振滞弃珠玉。

衣不靡,宫以卑。

当阳端默,垂拱无为。

云云万有,其乐不訾。

其四嗟此举时,逢至道。

肖形咸自持,赋命无伤夭。

行气进皇舆,游龙服帝早。

圣主宁区宇,干坤永相保。

其五牧野征,鸣条战。

大齐家万国,拱揖应终禅。

奥主廓清都,大君临赤县。

高居深视,当扆正殿。

旦暮之期今一见。

其六两仪分,牧以君。

陶有象,化无垠。

大齐德,邈谁群。

超凤火,冠龙云。

露以洁,风以薰。

荣光至,气氤氲。

其七神化远,人灵协。

寒暑调,风雨变。

披泥检,受图谍。

图谍启,期运昌。

分四序,缀三光。

延宝祚,眇无疆。

其八惟皇道,升平日。

河水清,海不溢。

云干吕,风入律。

驱黔首,入仁寿。

与天高,并地厚。

其九刑以厝,颂声扬。

皇情邈,眷汾襄。

岱山高,配林壮。

亭亭耸,云云望。

旗葳蕤,驾骙骙。

刊金阙,奠玉龟。

其十文舞将作,先设阶步辞:我后降德,肇峻皇基。

摇铃大号,振铎命期。

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茫茫区宇,万代一时。

文来武肃,成定于兹。

象容则舞,歌德言诗。

锵锵金石,列列匏丝。

凤仪龙至,乐我雍熙。

文舞辞:皇天有命,归我大齐。

受兹华玉,爰锡玄珪。

奄家环海,实子蒸黎。

图开宝匣,检封芝泥。

无思不顺,自东徂西。

教南暨朔,罔敢或携。

比日之明,如天之大。

神化斯洽,率土无外。

眇眇舟车,华戎毕会。

祠我春秋,服我冠带。

仪协震象,乐均天籁。

蹈武在庭,其容蔼蔼。

武舞将作,先设阶步辞:大齐统历,天鉴孔昭。

金人降泛,火凤来巢。

眇均虞德,干戚降苗。

夙沙攻主,归我轩朝。

礼符揖让,乐契《咸》《韶》。

蹈扬惟序,律度时调。

武舞辞:天眷横流,宅心玄圣。

祖功宗德,重光袭映。

我皇恭己,诞膺灵命。

宇外斯烛,域中咸镜。

悠悠率土,时惟保定。

微微动植,莫违其性。

仁丰庶物,施洽群生。

海宁洛变,契此休明。

雅宣茂烈,颂纪英声。

铿皇钟鼓,掩抑箫笙。

歌之不足,舞以礼成。

铄矣王度,缅迈千龄。

皇帝入,钟鼓奏《皇夏》辞:礼终三爵,乐奏九成。

允也天子,穹壤和平。

载色载笑,反寝宴息。

一人有祉,百神奉职。

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叙功德。

第一,汉《硃鹭》改名《水德谢》,言魏谢齐兴也。

第二,汉《思悲翁》改名《出山东》,言神武帝战广阿,创大业,破尔硃兆也。

第三,汉《艾如张》改名《战韩陵》,言神武灭四胡,定京洛,远近宾服也。

第四,汉《上之回》改名《殄关陇》,言神武遣侯莫陈悦诛贺拔岳,定关、陇,平河外,漠北款,秦中附也。

第五,汉《拥离》改名《灭山胡》,言神武屠刘蠡升,高车怀殊俗,蠕蠕来向化也。

第六,汉《战城南》改名《立武定》,言神武立魏主,天下既安,而能迁于鄴也。

第七,汉《巫山高》改名《战芒山》,言神武斩周十万之众,其军将脱身走免也。

第八,汉《上陵》改名《擒萧明》,言梁遣兄子贞阳侯来寇彭、宋,文襄帝遣太尉、清河王岳,一战擒殄,俘馘万计也。

第九,汉《将进酒》改名《破侯景》,言文襄遣清河王岳摧殄侯景,克复河南也。

第十,汉《君马黄》改名《定汝颍》,言文襄遣清河王岳,擒周大将军王思政于长葛,汝、颍悉平也。

第十一,汉《芳树》改名《克淮南》。

言文襄遣清河王岳,南翦梁国,获其司徒陆法和,克寿春、合肥、钟离、淮阴,尽取江北之地也。

第十二,汉《有所思》改名《嗣丕基》,言文宣帝统缵大业也。

第十三,汉《稚子班》改名《圣道洽》,言文宣克隆堂构,无思不服也。

第十四,汉《圣人出》改名《受魏禅》,言文宣应天顺人也。

第十五,汉《上邪》改名《平瀚海》,言蠕蠕尽部落入寇武州之塞,而文宣命将出征,平殄北荒,灭其国也。

第十六,汉《临高台》改名《服江南》,言文宣道洽无外,梁主萧绎来附化也。

第十七,汉《远如期》改名《刑罚中》,言孝昭帝举直措枉,狱讼无怨也。

第十八,汉《石留行》改名《远夷至》,言时主化沾海外,西夷诸国,遣使朝贡也。

第十九,汉《务成》改名《嘉瑞臻》,言时主应期,河清龙见,符瑞总至也。

第二十,汉《玄云》改名《成礼乐》,言时主功成化洽,制礼作乐也。

古又有《黄雀》、《钓竿》二曲,略而不用,并议定其名,被于鼓吹。

诸州镇戍,各给鼓吹乐,多少各以大小等级为差。

诸王为州,皆给赤鼓、赤角,皇子则增给吴鼓、长鸣角,上州刺史皆给青鼓、青角,中州已下及诸镇戍,皆给黑鼓、黑角。

乐器皆有衣,并同鼓色。

杂乐有西凉鼙舞、清乐、龟兹等。

然吹笛、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

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

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

于是繁手淫声,争新哀怨。

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遂服簪缨而为伶人之事。

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无倦,倚弦而歌。

别采新声,为《无愁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唱和之,曲终乐阕,莫不殒涕。

虽行幸道路,或时马上奏之,乐往哀来,竟以亡国。

周太祖迎魏武入关,乐声皆阙。

恭帝元年,平荆州,大获梁氏乐器,以属有司。

及建六官,乃诏曰:"六乐尚矣,其声歌之节,舞蹈之容,寂寥已绝,不可得而详也。 但方行古人之事,可不本于兹乎?自宜依准,制其歌舞,祀五帝日月星辰。"

于是有司详定:郊庙祀五帝日月星辰,用黄帝乐,歌大吕,舞《云门》。

祭九州、社稷、水旱雩珝,用唐尧乐,歌应钟,舞《大咸》。

祀四望,飨诸侯,用虞舜乐,歌南吕,舞《大韶》。

祀四类,幸辟雍,用夏禹乐,歌函钟,舞《大夏》。

祭山川,用殷汤乐,歌小吕,舞《大护》。

享宗庙,用周武王乐,歌夹钟,舞《大武》。

皇帝出入,奏《皇夏》。

宾出入,奏《肆夏》。

牲出入,奏《昭夏》。

蕃国客出入,奏《纳夏》。

有功臣出入,奏《章夏》。

皇后进羞,奏《深夏》。

宗室会聚,奏《族夏》。

上酒宴乐,奏《陔夏》。

诸侯相见,奏《骜夏》。

皇帝大射,歌《驺虞》,诸侯歌《狸首》,大夫歌《采苹》,士歌《采蘩》。

虽著其文,竟未之行也。

及闵帝受禅,居位日浅。

明帝践阼,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

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

南北郊、雩坛、太庙、禘祫、俱用六舞。

南郊则《大夏》降神,《大护》献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之舞》。

北郊则《大护》降神,《大夏》献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之舞》。

雩坛以《大武》降神,《正德》献熟,次作《大夏》、《大护》、《武德》、《山云之舞》。

太庙祫帝,则《大武》降神,《山云》献熟,次作《正德》、《大夏》、《大护》、《武德之舞》。

时享太庙,以《山云》降神,《大夏》献熟,次作《武德之舞》。

拜社,以《大护》降神,《大武》献熟,次作《正德之舞》。

五郊朝日,以《大夏》降神,《大护》献熟。

神州、夕月、籍田,以《正德》降神,《大护》献熟。

建德二年十月甲辰,六代乐成,奏于崇信殿。

群臣咸观。

其宫悬,依梁三十六架。

朝会则皇帝出入,奏《皇夏》。

皇太子出入,奏《肆夏》。

王公出入,奏《骜夏》。

五等诸侯正日献玉帛,奏《纳夏》。

宴族人,奏《族夏》。

大会至尊执爵,奏登歌十八曲。

食举,奏《深夏》,舞六代《大厦》、《大护》、《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之舞》。

于是正定雅音,为郊庙乐。

创造钟律,颇得其宜。

宣帝嗣位,郊庙皆循用之,无所改作。

今采其辞云。

员丘歌辞:降神,奏《昭夏》: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

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

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

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钩陈开。

皇帝将入门,奏《皇夏》:旌回外壝,跸静郊门。

千乘按辔,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揖让展礼,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风云相顾。

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俎入,奏《昭夏》:日至大礼,丰牺上辰。

牲牢修牧,茧栗毛纯。

俎豆斯立,陶匏以陈。

大报反命,居阳兆日。

六变鼓钟,三和琴瑟。

俎奇豆偶,惟诚惟质。

奠玉帛,奏《昭夏》:员玉已奠,苍币斯陈。

瑞形成象,璧气含春。

礼从天数,智总员神。

为祈为祀,至敬咸遵。

皇帝升坛,奏《皇夏》:七星是仰,八陛有凭。

就阳之位,如日之升。

思虔肃肃,施敬绳绳。

祝史陈信,玄象斯格。

惟类之典,惟灵之泽。

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皇帝初献,作《云门》之舞:献以诚,郁以清。

山罍举,沈齐倾。

惟尚飨,洽皇情。

降景福,通神明。

皇帝初献配帝,作《云门》之舞:长丘远历,大电遥源。

弓藏高陇,鼎没寒门。

人生于祖,物本于天。

尊神配德,迄用康年。

皇帝初献及献配帝毕,奏登歌:岁之祥,国之阳。

苍灵敬,翠云长。

象为饰,龙为章。

乘长日,坯蛰户。

列云汉,迎风雨,大吕歌,云门舞。

省涤濯,奠牲牷。

郁金酒,凤凰樽。

回天眷,顾中原。

皇帝饮福酒,奏《皇夏》:国命在礼,君命在天。

陈诚惟肃,钦福惟虔。

洽斯百礼,福以千年。

钩陈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饰斝,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撤奠奏《雍乐》:礼将毕,乐将阑。

回日辔,动天关。

翠凤摇,和銮响。

五云飞,三步上。

风为驭,雷为车。

无辙迹,有烟霞。

畅皇情,休灵命。

雨留甘,云余庆。

帝就望燎位,奏《皇夏》:六曲联事,九司咸则。

率由旧章,于焉允塞。

掌礼移次,燔柴在焉。

烟升玉帛,气敛牲牜全。

休气馨香,膋芳昭晰。

翼翼虔心,明明上彻。

帝还便座,奏《皇夏》:玉帛礼毕,人神事分。

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方泽歌辞:降神,奏《昭夏》:报功阴泽,展礼玄郊。

平琮镇瑞,方鼎升庖。

调歌丝竹,缩酒江茅,声舒钟鼓,器质陶匏。

列耀秀华,凝芳都荔。

川泽茂祉,丘陵容卫。

云饰山罍,兰浮泛齐。

日至之礼,歆兹大祭。

奠玉,奏《昭夏》:曰若厚载,钦明方泽。

敢以敬恭,陈之玉帛。

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斯箱既千,子孙则百。

初献,奏登歌辞:舞词同员丘。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

坛有四陛,琮为八方。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威仪简简,钟鼓喤娶。

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望坎位,奏《皇夏》:司筵撤席,掌礼移次,回顾封坛,恭临坎位。

瘗玉埋俎,藏芬敛气。

是曰就幽,成斯地意。

祀五帝歌辞:奠玉帛,奏《皇夏》辞:嘉玉惟芳,嘉币惟量。

成形依礼,禀色随方。

神班有次,岁礼惟常。

威仪抑抑,率由旧章。

初献,奏《皇夏》:惟令之月,惟嘉之辰。

司坛宿设,掌史诚陈。

敢用明礼,言功上神。

钩陈旦辟,阊阖朝分。

旒垂象冕,乐奏《山云》。

将回霆策,暂转天文。

五运周环,四时代序。

鳞次玉帛,循回樽俎。

神其降之,介福斯许。

皇帝初献青帝,奏《云门舞》:甲在日,鸟中星。

礼东后,奠苍灵。

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

歌木德,舞震宫。

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

亿斯庆,兆斯年。

皇帝初献配帝,奏舞:帝出于震,苍德于神。

其明在日,其位居春。

劳以定国,功以施人。

言从配祀,近取诸身。

皇帝初献赤帝,奏《云门舞》:招摇指午对南宫,日月相会实沈中。

离光布政动温风,纯阳之月乐炎精。

赤雀丹书飞送迎,硃弦绛鼓罄虔诚,万物含养各长生。

皇帝献配帝,奏舞:以炎为政,以火为官,位司南陆,享配离坛。

三和实俎,百味浮兰。

神其茂豫,天步艰难。

皇帝初献黄帝,奏《云门舞》:三光仪表正,四气风云同。

戊己行初历,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佳气恒葱葱。

皇帝初献配帝,奏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犹吹凤凰管,尚对梧桐园。

器圜居土厚,位总配神尊。

始知今奏乐,还用我《云门》。

皇帝初献白帝,奏《云门舞》:肃灵兑景,承配秋坛。

云高火落,露白蝉寒。

帝律登年,金精行令。

瑞兽霜辉,祥禽雪映。

司藏肃杀,万保咸宜。

厥田上上,收功在斯。

皇帝初献配帝,奏舞:金行秋令,白帝硃宣。

司正五雉,歌庸九川。

执文之德,对越彼天。

介以福祉,君子万年。

皇帝初献黑帝,奏《云门舞》:北辰为政玄坛,北陆之祀员官。

宿设玄圭浴兰,坎德阴风御寒。

次律将回穷纪,微阳欲动细泉。

管犹调于阴竹,声未入于春弦。

待归余于送历,方履庆于斯年。

皇帝初献配帝,奏舞:地始坼,虹始藏。

服玄玉,居玄堂。

沐蕙气,浴兰汤。

匏器洁,水泉香。

陟配彼,福无疆。

君欣欣,此乐康。

宗庙歌辞:皇帝入庙门,奏《皇夏》:肃肃清庙,严严寝门。

欹器防满,金人戒言。

应悬鼓,崇牙树羽。

阶变升歌,庭纷象舞。

闲安象设,缉熙清奠。

春鲔初登,新萍先荐。

亻爱然入室,俨乎其位。

凄怆履之,非寒之谓。

降神奏《昭夏》:永惟祖武,潜庆灵长。

龙图革命,凤历归昌。

功移上墋,德耀中阳。

清庙肃肃,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声和盛唐。

牲牷荡涤,萧合声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永敷万国,是则四方。

俎入,皇帝升阶,奏《皇夏》:年祥辩日,上协龟言。

奉酎承列,来庭骏奔。

雕禾饰斝,翠羽承樽。

敬殚如此,恭惟执燔。

皇帝献皇高祖,奏《皇夏》:庆绪千重秀,鸿源万里长。

无时犹戢翼,有道故韬光。

盛德必有后,仁义终克昌。

明星初肇庆,大电久呈祥。

皇帝献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克昌光上烈,基圣穆西籓。

崇仁高涉渭,积德被居原。

帝图张往迹,王业茂前尊。

重芬德阳庙,迭庆寿陵园。

百灵光祖武,千年福孝孙。

皇帝献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群飞。

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

百二当天险,三分拒乐推。

函谷风尘散,河阳氛雾晞。

济弱沦风起,扶危颓运归。

地纽崩还正,天枢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

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皇帝献文宣皇太后,奏《皇夏》:月灵兴庆,沙祥发源。

功参禹迹,德赞尧门。

言容典礼,礻俞狄徽章。

仪形温德,令问昭阳。

日月不居,岁时宛晚。

瑞云缠心,閟宫惟远。

皇帝献闵皇帝,奏《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

讴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

升与芒刺重,入位据关寒。

卷舒云泛滥,游扬日浸微。

出郑终无反,居桐竟不归。

祀夏今惟旧,尊灵谥更追。

皇帝献明皇帝,奏《皇夏》:若水逢降君,穷桑属惟政。

丕哉驭帝箓,郁矣当天命。

方定五云官,先齐八风令。

文昌气似珠,太史河如镜。

南宫学已开,东观书还聚。

文辞金石韵,毫翰风飚竖。

清室桂冯冯,斋房芝诩诩。

宁思玉管笛,空见灵衣舞。

皇帝献高祖武皇帝,奏《皇夏》:南河吐云气,北斗降星神。

百灵咸仰德,千年一圣人。

书成紫微动,律定凤凰驯。

六军命西土,甲子陈东邻。

戎衣此一定,万里更无尘。

烟云同五色,日月并重轮。

流沙既西静,盘木又东臣。

凯乐闻硃雁,铙歌见白麟。

今为六代祀,还得九疑宾。

皇帝还东壁,饮福酒,奏《皇夏》:礼殚裸献,乐极休成。

长离前掞,宗祀文明。

缩酌浮兰,澄罍合鬯。

磬折礼容,旋回灵贶。

受厘彻俎,饮福移樽。

惟光惟烈,文子文孙。

皇帝还便坐,奏《皇夏》:庭阕四始,筵终三荐。

顾步阶墀,徘徊余奠。

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鼓移行漏,风转相乌。

翼翼从事,绵绵四时。

惟神降嘏,永言保之。

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

及天和六年,武帝罢掖庭四夷乐。

其后帝娉皇后于北狄,得其所获康国、龟兹等乐,更杂以高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

采用其声,被于钟石,取《周官》制以陈之。

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

武帝保定元年,诏罢之。

及宣帝即位,而广召杂伎,增修百戏。

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

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相随,引入后庭,与宫人观听。

戏乐过度,游幸无节焉。

武帝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案,每元正大会,列于悬间,与正乐合奏。

宣帝时,革前代鼓吹,制为十五曲。

第一,改汉《硃鹭》为《玄精季》,言魏道陵迟,太祖肇开王业也。

第二,改汉《思悲翁》为《征陇西》,言太祖起兵,诛侯莫陈悦,扫清陇右也。

第三,改汉《艾如张》为《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关中也。

第四,改汉《上之回》为《平窦泰》,言太祖拥兵讨泰,悉擒斩也。

第五,改汉《拥离》为《复恒农》,言太祖攻复陕城,关东震肃也。

第六,改汉《战城南》为《克沙苑》,言太祖俘斩齐十万众于沙苑,神武脱身至河,单舟走免也。

第七,改汉《巫山高》为《战河阴》,言太祖破神武于河上,斩其将高敖曹、莫多娄贷文也。

第八,改汉《上陵》为《平汉东》,言太祖命将平随郡安陆,俘馘万计也。

第九,改汉《将进酒》为《取巴蜀》,言太祖遣军平定蜀地也。

第十,改汉《有所思》为《拔江陵》,言太祖命将擒萧绎,平南土也。

第十一,改汉《芳树》为《受魏禅》,言闵帝受终于魏,君临万国也。

第十二,改汉《上邪》为《宣重光》,言明帝入承大统,载隆皇道也。

第十三,改汉《君马黄》为哲皇出,言高祖以圣德继天,天下向风也。

第十四,改汉《稚子班》为《平东夏》,言高祖亲率六师破齐,擒齐主于青州,一举而定山东也。

第十五,改古《圣人出》为《擒明彻》,言陈将吴明彻侵轶徐部,高祖遣将尽俘其众也。

宣帝晨出夜还,恒陈鼓吹。

尝幸同州,自应门至赤岸,数十里间,鼓乐俱作。

祈雨仲山还,令京城士女于衢巷奏乐以迎之。

公私顿敝,以至于亡。

高祖既受命,定令,宫悬四面各二虡,通十二镈钟,为二十虡。

虡各一人。

建鼓四人,祝敔各一人。

歌、琴、瑟、箫、筑、筝、掐筝、卧箜篌、小琵琶,四面各十人,在编磬下。

笙、竽、长笛、横笛、箫、筚篥、篪、熏,四面各八人,在编钟下,舞各八佾。

宫悬簨虡,金五博山,饰以旒苏树羽。

其乐器应漆者,天地之神皆硃,宗庙加五色漆画。

天神悬内加雷鼓,地祇加灵鼓,宗庙加路鼓,登歌,钟一虡,磬一虡,各一人;歌四人,兼琴瑟;箫、笙、竽、横笛、篪、熏各一人。

其漆画及博山旒苏树羽,与宫悬同。

登歌人介帻、硃连裳、乌皮履。

宫悬及下管人,平巾帻,硃连裳。

凯乐人,武弁,硃褠衣,履袜。

文舞,进贤冠,绛纱连裳,帛内单,皁领袖褠,乌皮,左执籥,右执翟。

二人执纛,引前,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

武弁,硃褠衣,乌皮履。

三十二人,执戈,龙楯。

三十二人执戚,龟。

二人执旍,居前。

二人执鼗,二人执铎,二人执铙,二人执钅享。

四人执弓矢,四人执殳,四人执戟,四人执矛。

自旍已下夹引,并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

皇帝宫悬及登歌,与前同。

应漆者皆五色漆画。

悬内不设鼓。

皇太子轩悬,去南面,设三镈钟于辰丑申。

三建鼓亦如之。

其登歌,去兼歌者,减二人。

其簨虡金三博山。

乐器漆者,皆硃漆之。

其余与宫悬同。

大鼓、小鼓、大驾鼓吹,并硃漆画。

大鼓加金镯,凯乐及节鼓,饰以羽葆。

其长鸣、中鸣、横吹,皆五采衣幡,绯掌,画交龙,五采脚。

大角幡亦如之。

大鼓、长鸣工人,皁地苣文;金钲、鼓、小鼓、中鸣、吴横吹工人,青地苣文;凯乐工人,武弁,硃褠衣,横吹,绯地苣文。

并为帽、袴褶。

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

内宫鼓乐服色,皆准此。

皇太子铙及节鼓,硃漆画,饰以羽葆。

余鼓吹并硃漆。

大鼓、小鼓无金镯。

长鸣、中鸣、横吹,五采衣幡,绯掌,画蹲兽,五采脚。

大角幡亦如之。

大鼓、长鸣、横吹工人,紫帽,绯袴褶。

金钲、鼓、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袴褶。

铙吹工人,武弁,硃褠衣。

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

正一品,铙及节鼓,硃漆画,饰以羽葆。

余鼓吹并硃漆。

长鸣、中鸣、横吹,五采衣幡,绯掌,画蹲兽,五采脚。

大角幡亦如之。

大鼓、长鸣、横吹工人,紫帽,赤布袴褶。

金钲、鼓、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布袴褶。

饶吹工人,武弁,硃褠衣。

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

三品以上,硃漆饶,饰以五采。

驺、哄工人,武弁,硃褠衣。

余同正一品。

四品,铙及工人衣服同三品。

余鼓皆绿沈。

金钲、鼓、大鼓工人,青帽,青布袴褶。

开皇二年,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上言:"礼崩乐坏,其来自久。 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事,考寻古典。"

高祖不从,曰:"梁乐亡国之音,奈何遣我用邪?"是时尚因周乐,命工人齐树提检校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

俄而柱国、沛公郑译奏上,请更修正。

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正乐。

然沦谬既久,音律多乖,积年议不定。

高祖大怒曰:"我受天命七年,乐府犹歌前代功德邪?"命治书侍御史李谔引弘等下,将罪之。

谔奏:"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礼乐。 斯事体大,不可速成。"

高祖意稍解。

又诏求知音之士,集尚书,参定音乐。

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之名。 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访,终莫能通。 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 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 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 代相传习,调有七种。 ’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 一曰‘娑陀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 二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 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 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征声也。 五曰‘沙腊’,华言应和声,即征声也。 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 七曰‘俟利’,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也。"

译因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

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

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均也。

其声亦应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已外七律,更无调声。

译遂因其所捻琵琶弦柱相饮为均,推演其声,更立七均。

合成十二,以应十二律。

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尽皆和合。

仍以其声考校太乐所奏,林钟之宫,应用林钟为宫,乃用黄钟为宫;应用南吕为商,乃用太簇为商;应用应钟为角,乃取姑洗为角。

故林钟一宫七声,三声并戾。

其十一宫七十七音,例皆乖越,莫有通者,又以编悬有八,因作八音之乐。

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

译因作书二十余篇,以明其指。

至是译以其书宣示朝廷,并立议正之。

时邳国公世子苏夔,亦称明乐,驳译曰:"《韩诗外传》所载乐声感人,及《月令》所载五音所中,并皆有五,不言变宫、变征。 又《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奉五声。 ’准此而言,每宫应立五调,不闻更加变宫、变征二调为七调。 七调之作,所出未详。"

译答之曰:"周有七音之律,《汉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 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 姑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冬,是为四时。 四时三始,是以为七。 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 是故每宫须立七调。"

众从译议。

译又与夔俱云:"案今乐府黄钟,乃以林钟为调首,失君臣之义,清乐黄钟宫,以小吕为变征,乖相生之道。 今请雅乐黄钟宫以黄钟为调首,清乐去小吕,还用蕤宾为变征。"

众皆从之。

夔又与译议,欲累黍立分,正定律吕。

时以音律久不通,译、夔等一朝能为之,以为乐声可定。

而何妥旧以学闻,雅为高祖所信。

高祖素不悦学,不知乐,妥又耻己宿儒,不逮译等,欲沮坏其事。

乃立议非十二律旋相为宫,曰:"经文虽道旋相为宫,恐是直言其理,亦不通随月用调,是以古来不取。 若依郑玄及司马彪,须用六十律方得和韵。 今译唯取黄钟之正宫,兼得七始之妙义。 非止金石谐韵,亦乃簨虡不繁,可以享百神,可以合万舞矣。"

而又非其七调之义,曰:"近代书记所载,缦乐鼓琴吹笛之人,多云三调。 三调之声,其来久矣。 请存三调而已。"

时牛弘总知乐事,弘不能精知音律。

又有识音人万宝常,修洛阳旧曲,言幼学音律,师于祖孝征,知其上代修调古乐。

周之璧翣,殷之崇牙,悬八用七,尽依《周礼》备矣。

所谓正声,又近前汉之乐,不可废也。

是时竞为异议,各立朋党,是非之理,纷然淆乱。

或欲令各修造,待成,择其善者而从之。

妥恐乐成,善恶易见,乃请高祖张乐试之。

遂先说曰:"黄钟者,以象人君之德。"

及奏黄钟之调,高祖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

妥因陈用黄钟一宫,不假余律,高祖大悦,班赐妥等修乐者。

自是译等议寝。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