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列传第二百文苑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宋史
《宋史》 列传第二百文苑三 脱脱、阿鲁图等

陈充吴淑舒雅黄夷简卢稹谢炎许洞附徐铉句中正曾致尧刁衎姚铉李建中洪湛路振崔遵度陈越

陈充,字若虚,益州成都人。

家素豪盛,少以声酒自娱,不乐从宦。

邑人敦迫赴举,至京师,有名场屋间。

雍熙中,天府、礼部奏名皆为进士之冠,廷试擢甲科,释褐孟州观察推官,就改掌书记。

会寇准荐其文学,得召试,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久病告满,除籍,真宗怜其贫病,令致仕,给半奉。

未几病间,守本官,仍充职。

以久次,迁兵部员外郎。

景德中,与赵安仁同知贡举,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谒,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充词学典赡,唐牛僧孺著《善恶无余论》,言尧舜之善、伯鲧之恶,俱不能庆殃及其子,充因作论以反之,文多不载。

性旷达,善谈谑,澹于荣利,自号"中庸子"。

上颇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词职。

临终自为墓志。

有集二十卷。

吴淑,字正仪,润州丹阳人。

父文正,事吴,至太子中允。

好学,多自缮写书。

淑幼俊爽,属文敏速。

韩熙载、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见淑,深加器重。

自是每有滞义,难于措词者,必命淑赋述。

以校书郎直内史。

江南平,归朝,久不得调,甚穷窘。

俄以近臣延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一日,召对便殿,出古碑一编,令淑与吕文仲、杜镐读之。

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

始置秘阁,以本官充校理。

尝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太宗赏其学问优博。

又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迁水部员外郎。

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预修《太宗实录》,再迁职方员外郎。

时诸路所上《闰年图》,皆仪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图籍。 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 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诸路转运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 所冀天下险要,不窥牖而可知;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

从之。

会诏询御戎之策,淑抗疏请用古车战法,上览之,颇嘉其博学。

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纯静好古,词学典雅。

初,王师围建业,城中乏食。

里闬\有与淑同宗者,举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养如所生,及长,嫁之。

时论多其义。

有集十卷。

善笔札,好篆籀,取《说文》有字义者千八百余条,撰《说文五义》三卷。

又著《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

子安节、让夷、遵路皆进士及第。

遵路官至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

舒雅字子正,久仕李氏。

江左平,为将作监丞,后充秘阁校理。

好学。

善属文,与吴淑齐名。

累迁职方员外郎,求出,得知舒州,仍赐金紫。

恬于荣宦,州之潜山灵仙观有神仙胜迹,郡秩满,即请掌观事。

东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

在观累年,优游山水,吟咏自乐,时人美之。

卒年七十余。

弟雄,端拱二年进士。

黄夷简,字明举,福州人。

父廷枢,为王审知从事,甚被亲遇。

嗣王延钧以女妻之。

钱氏取福州,署光禄卿。

夷简少孤,好学,有名于江东,为钱惟治明州判官。

太平兴国初,随钱俶来朝,授检校秘书少监、元帅府掌书记,赐以袭衣、器币、鞍勒马。

八年,俶让元帅,改授夷简淮海国王府判官。

雍熙四年,俶改封许王,出镇南阳,加夷简仓部员外郎,充许王府判官。

俶薨,归朝,为考功员外郎。

累迁都官郎中,掌名表,人颇称其得体。

至道二年,上言浙右人无预馆阁之职者,因自陈尝劝钱俶入朝,词甚恳激,太宗怜之,命直秘阁,俄判吏部南曹。

咸平中,召试翰林,迁光禄少卿。

初,宰相张齐贤欲引夷简与曾致尧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简草之,物议以为不可,故但进秩而已。

景德中,夷简被病,告满二百日,御史台言当除籍,真宗以其吴越旧僚,有词学,且年老母在,特命续其月廪。

大中祥符初,迁秘书少监。

三年,丁内艰,上遣中使存问,赙赠有加,因请护母丧归浙右,许之。

且欲不绝其奉给,特授检校秘书监、平江军节度副使。

逾年卒,年七十七。

夷简喜谈论,善属文,尤工诗咏,老而不辍。

尝摄鸿胪卿,护许国长公主葬,在道,驸马都尉魏咸信礼接甚薄,夷简衔之,言于上云:"发引之日,以钱三十千遗臣治装,不重王人,若有轻国命之意,臣拒不纳。"

上遣中使诘咸信,咸信言:"夷简始受命,屡有求丐,又献挽词以希赂遗,臣皆不敢受,以是为慊。"

既而夷简又贡歌诗一编,大率讥咸信吝啬,且形于怨诅。

复言所未受三十千钱,意欲索取。

真宗甚鄙之,且不欲其歌诗流布于外,命中书召夷简对焚之。

士大夫以是薄其为人。

浙右士之秀者,又有卢稹、谢炎、许洞。

卢稹字淑微,杭州人。

幼颖悟,七岁能诗,十二学属文。

及长,晓《五经》大义,酷嗜《周易》、《孟子》。

端拱初,游京师,时徐铉以宿儒为士子所宗,览稹文,甚奇之,为延誉于朝。

是年登进士第,调补真定束鹿主簿。

至府,值契丹围城,未及赴官,卒,年二十七。

尝著《五帝皇极志》、《孺子问》、《翼圣书》数十篇。

谢炎字化南,苏州嘉兴人。

父崇礼,泰宁军掌书记。

炎慕韩、柳为文,与卢稹齐名,时谓之"卢、谢"。

稹忄巽懦,炎劲急,反相厚善。

端拱初,举进士,调补昭应主簿,徙伊阙,连知华容、公安二县,卒,年三十四。

有集二十卷。

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人。

父仲容,太子洗马致仕。

洞性疏隽,幼时习弓矢击刺之伎,及长,折节励学,尤精《左氏传》。

咸平三年进士,解褐雄武军推官。

尝诣府白事,有卒踞坐不起,即杖之。

时马知节知州,洞又移书责知节,知节怒其狂狷不逊,会洞辄用公钱,奏除名。

归吴中数年,日以酣饮为事。

尝从民坊贳酒,一日,大署壁作《酒歌》数百言,乡人争往观,其酤数倍,乃尽捐洞所负。

景德二年,献所撰《虎钤经》二十卷。

应洞识韬略、运筹决胜科,以负谴报罢,就除均州参军。

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县主簿,卒,年四十二。

有集一百卷。

又著《春秋释幽》五卷、《演玄》十卷。

徐弦,字鼎臣,扬州广陵人。

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

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

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

命铉乘传巡抚。

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

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复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历尚书在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

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

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

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

煜泣而遣之。

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

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

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

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

命为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

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师还,加给事中。

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

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

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铉无子,门人郑文宝护其丧至汴,胡仲容归其葬于南昌之西山。

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尝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序》曰:

许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万六百余字,圣人之旨盖云备矣。

夫八卦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载籍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造化均不可忽也。

虽王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

及暴秦苛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

古文既变,巧伪日滋。

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仓颉之法,亦不能复。

至光武时,马援上疏论文字之讹谬,其言详矣。

及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

而隶书之行已久,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反以篆籀为奇怪之迹,不复轻心。

至于六籍旧文,相承传写,多求便俗,渐失本原。

《尔雅》所载草、木、鱼、鸟之名,肆志增益,不可观矣。

诸儒传释,亦非精究小学之徒,莫能矫正。

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

然颇排斥许氏,自为臆说。

夫以师心之独见,破先儒之祖述,岂圣人之意乎?今之为字学者,亦多阳冰之新义,所谓贵耳而贱目也。

自唐末丧乱,经籍道息。

有宋膺运,人文国典,粲然复兴,以为文字者六艺之本,当由古法,乃诏取许慎《说文解字》,精加详校,垂宪百代。

臣等敢竭愚陋,备加详考。

有许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部不见者,审知漏落,悉从补录。

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路。

亦皆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者。

其间《说文》具有正体而时俗论变者,则具于注中。

其有义理乘舛、违戾六书者,并列序于后,俾夫学者无或致疑。

大抵此书务援古以正今,不徇今而违古。

若乃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于常行简牍,则草隶足矣。

又许慎注解,词简义奥,不可周知。

阳冰之后,诸儒笺述有可取者,亦从附益;犹有未尽,则臣等粗为训释,以成一家之书。

《说文》之时,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异同。

孙愐《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孙愐音切为定,庶几学者有所适从焉。

锴亦善小学,尝以许慎《说文》依四声谱次为十卷,目曰《说文解字韵谱》。

铉序之曰:

昔伏羲画八卦而文字之端见矣,苍颉模鸟迹而文字之形立矣。

史籀作大篆以润色之,李斯变小篆以简易之,其美至矣。

及程邈作隶而人竞趣省,古法一变,字义浸讹。

先儒许慎患其若此,故集《仓》、《雅》之学,研六书之旨,博访通识,考于贾逵,作《说文解字》十五篇,凡万六百字。

字书精博,莫过于是。

篆籀之体,极于斯焉。

其后贾鲂以《三苍》之书皆为隶字,隶字始广而篆籀转微。

后汉及今千有余岁,凡善书者皆草隶焉。

又隶书之法有册繁补阙之论,则其讹伪断可知矣。

故今字书之数累倍于前。

夫圣人创制皆有依据,不知而作,君子慎之,及史阙文,格言斯在。

若草、木、鱼、鸟,形声相从,触类长之,良无穷极,苟不折之以古义,何足以观?故叔重之后,《玉篇》、《切韵》所载,习俗虽久,要不可施之于篆文。

往者,李阳冰天纵其能,中兴斯学。

赞明许氏,奂焉英发。

然古法背俗,易为堙微。

方今许、李之书仅存于世,学者殊寡,旧章罕存。

秉笔操觚,要资检阅,而偏傍奥密,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力省功倍,思得其宜。

舍弟锴特善小学,因命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

锴又集《通释》四十篇,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正阳冰之新义,折流俗之异端,文字之学,善矣尽矣。

今此书止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故聊存诂训,以为别识。

其余敷演,有《通释五音》凡十卷,贻诸同志云。

铉亲为之篆,镂板以行于世。

锴字楚金,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

李景见其文,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因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年五十五。

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叹曰:"二陆不能及也!"

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所著《稽神录》,多出于其客蒯亮。

锴所著则有文集、家传、《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云。

句中正,字坦然,益州华阳人。

孟昶时,馆于其相毋昭裔之第,昭裔奏授崇文馆校书郎,复举进士及第,累为昭裔从事。

归朝,补曹州录事参军、汜水令,又为潞州录事参军。

中正精于字学,古文、篆、隶、行、草无不工。

太平兴国二年,献八体书。

太宗素闻其名,召入,授著作佐郎、直史馆,被诏详定《篇》、《韵》。

四年,命副张洎为高丽加恩使,还,迁左赞善大夫,改著作郎,与徐铉重校定《说文》,模印颁行。

太宗览之嘉赏,因问中正,凡有声无字有几何?中正退,条为一卷以献。

上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可并录之也。"

时又命中正与著作佐郎吴铉、大理寺丞杨文举同撰定《雍熙广韵》。

中正先以门类上进,面赐绯鱼,俄加太常博士。

《广韵》成,凡一百卷,特拜虞部员外郎。

淳化元年,改直昭文馆,三迁屯田郎中,杜门守道,以文翰为乐。

太宗神主及谥宝篆文,皆诏中正书之。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

真宗召见便殿,赐坐,问所书几许时,中正曰:"臣写此书,十五年方成。"

上嘉叹良久,赐金紫,命藏于秘阁。

时干州献古铜鼎,状方而四足,上有古文二十一字,人莫能晓,命中正与杜镐详验以闻,援据甚悉。

五年,卒,年七十四。

中正喜藏书,家无余财。

子希古、希仲并进士及第,希仲太常博士。

蜀人又有孙逢吉、林罕。

逢吉尝为蜀国子《毛诗》博士、检校刊刻石经。

罕亦善文字之学,尝著《说文》二十篇,目曰《林氏小说》,刻石蜀中。

曾致尧字正臣,抚州南丰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解褐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三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

尝上言:"去岁所部秋租,惟湖州一郡督纳及期,而苏、常、润三州悉有逋负,请各按赏罚。"

太宗以江、淮频年水灾,苏、常特甚,所言刻薄不可行,诏戒致尧毋扰。

俄徙知寿州,转太常博士。

致尧性刚率,好言事,前后屡上章奏,辞多激讦。

真宗即位,迁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

张齐贤荐其材,任词职,命翰林试制诰,既而以舆议未允而罢。

李继迁扰西鄙,灵武危急,命张齐贤为泾、原、邠、宁、环、庆等州经略使,选致尧为判官,仍迁户部员外郎。

既受命,因抗疏自陈,愿不受章绂之赐,词旨狂躁。

诏御史府鞫其罪,黜为黄州副使,夺金紫。

未几,复旧官,改吏部员外郎,历知泰、泉、苏、扬、鄂五州。

大中祥符初,迁礼部郎中,坐知扬州日冒请一月奉,降掌升州榷酤,转户部郎中。

五年,卒,年六十六。

致尧颇好纂录,所著有《仙凫习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三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一十五篇。

子易从、易占皆登进士第。

刁衎,字元宾,升州人。

父彦能,仕南唐为昭武军节度。

衎用荫为秘书郎、集贤校理,衣五品服,以文翰入侍,甚被亲昵。

李煜尝令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

金陵平,从煜归宋,太祖赐绯鱼,授太常寺太祝。

称疾,假满,屏居辇下者数岁。

太平兴国初,李昉、扈蒙在翰林,勉其出仕,因撰《圣德颂》献之。

诏复本官,出知睦州桐庐县。

会诏群臣言事,衎上《谏刑书》,谓:

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

巡检使臣捕得盗贼、亡卒,并送本部法官讯鞫,无得擅加酷虐。

古者投奸凶于四裔,今远方囚人尽归京阙,以配务役,最非其宜。

且神皋胜地,天子所居,岂使流囚于此聚役。

自今外处罪人,望勿许解送上京,亦不留于诸务充役。

又《礼》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则知黄屋紫宸之中,非用刑行法之处。

望自今御前不行决罚之刑,殿前引见司钳黥法具,并赴御史台、廷尉之狱;敕杖不以大小,皆引赴御史、廷尉。

京府或出中使,或命法官,具礼监科,以重圣皇明刑慎法之意。

或有犯劫盗亡命,罪重者刖足钉身,国门布令。

此乃小民昧于刑宪,逼于衣食,偶然为恶,义不及他,被其惨毒,实伤风化,亦望减除其法。

如此则人情不骇,各固其生;和气无伤,必臻上瑞。

再迁大理寺丞,献文四十篇。

召试,授殿中丞、通判湖州,上疏请定天下酒税额、修郡县城隍、条约牧宰、除两浙丁身钱、禁汴水流尸,凡五事。

俄知婺州,迁国子博士。

会考校百官殿最,衎被召,以无过,得知光州,就改虞部员外郎。

转运使状其政绩,优诏嘉奖,徙知庐州。

真宗即位,迁比部员外郎。

尝上疏曰: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众畜也。

治大器者执一以正其度,保众畜者齐化以臻其原。

故至人谓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

又曰:帝王乘地而总万物,以用人也。

则知万乘之尊,一人之位,等天地之覆焘,若日月之照临,可不慎思虑以安民,系惨舒而被物!所以尧、舜笃善道以垂化,而民谓之所天;桀、纣怀凶德以害世,而民谓之独夫。

则君之于民,善恶有如是之验;民之于君,毁誉有如是之异。

陛下纂图兹始,布政惟新,所宜上顺天心,下从人欲,进善以去恶,避毁而求誉。

遵唐、虞之治,斥辛、癸之乱,私赏无及于小人,私罚无施于君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开谏诤之门,塞谗佞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无以春秋鼎盛而耽于逸游,无以血气方刚而惑于声色。

若太祖之勤俭,若太宗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周成、汉文二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

代还,献所著《本说》十卷,得以本官充秘阁校理,出知颍州。

入为比部员外郎,改直秘阁,充崇文院检讨。

时杜镐、陈彭年并预检讨、衎言此二人可专其任,诏许解职,判三司开拆司,预修《册府元龟》,加主客郎中。

求领外任,得知湖州,转刑部郎中。

岁满,复预编修。

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

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

衎始仕李氏,权势甚盛。

父为藩帅,家富于财,被服饮膳,极于侈靡。

归宋,以纯澹夷雅知名于时,恬于禄位,善谈笑,喜棋弈,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

子湛、湜、渭,皆登进士第。

湛,刑部郎中;湜,屯田员外;渭,太常博士。

湛子绎、约,天圣中并进士及第。

姚铉,字宝之,庐州合肥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潭州湘乡县,三迁殿中丞,通判简、宣、升三州。

淳化五年,直史馆,侍宴内苑,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赏,翌日,命中使就第赐白金以奖之。

至道初,迁太常丞,充京西转运使,历右正言、右司谏、河东转运使。

俄上言曰:"伏见诸路官吏,或强明莅事、惠爱及民者,则必立教条,除其烦扰。 然狡胥之辈,非其所便,俟其罢官,悉藏记籍,害公蠹政,莫甚于此。 《礼》云:‘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又《语》曰:‘旧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 ’斯实圣人之格言,国家之急务也。 欲望所在官吏,有经画利济事可长久者,岁终书历,受代日录付新官,俾之遵守。 若事有灼然匪便,听上闻,俟报改正。"

诏从之。

咸平三年,河决郓州王陵埽,东南注钜野,入淮、泗,城中积水坏庐舍,以铉知州事,徙州于汶阳乡之高原,委以营度,许便宜从事。

工毕,加起居舍人、京东转运使,徙两浙路。

铉隽爽,颇尚气。

薛映知杭州,与之不协,事多矛盾。

映摭铉罪状数条,密以闻,诏使劾之,当夺一官,特除名,贬连州文学。

吉州之万安抵虔,江有赣石,舟行其中,湍险万状,铉过,感而赋之以自况。

大中祥符五年,会赦,移岳州,又移舒州,俄授本州团练副使。

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

铉文辞敏丽,善笔札,藏书至多,颇有异本,两浙课吏写书,亦薛映所掎之一事。

虽被窜斥,犹佣夫荷担以自随。

有集二十卷。

又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

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主簿。

幼子称,俊颖美秀,颇善属辞,裁十岁卒。

铉纪其事为《聪悟录》,人多传之。

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

曾祖逢,唐左卫兵曹参军。

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

会王建僭据,稠预佐命功臣,左卫将军。

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艰。

会蜀平,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

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馆于石熙载之第,熙载厚待之。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

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监潭州茶场,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

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荐,转太常博士。

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

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坐降授殿中丞,监在京榷易院。

苏易简方被恩顾,多得对,尝言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昭文馆。

建中父名昭文,恳辞,改集贤院。

数月,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

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

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岩夫民伯。

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

建中善修养之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

又判太府寺。

大中祥符五年冬,命使泗州,奉御制《汴水发愿文》,就致设醮。

使还得疾,明年卒,年六十九。

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

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

有集三十卷。

子周道、周士并进士及第。

周士历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赐金紫,终工部郎中。

周民,太子中舍。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

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

祖寿,桐城令。

父庆元,献书李煜,授奉礼郎,补新喻令。

归宋,至冤句令。

湛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

举进士,有声。

雍熙二年,廷试已落,复试,擢置高等,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

召还,授右拾遗、直史馆。

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

归宋,与左正言尹黄裳、冯拯、右正言王世则、宋沆伏阁请立许王元僖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

时沆坐吕蒙正亲党,已出为宜州团练副使。

上因语近臣曰:"储副,邦国之本,朕岂不知。 但近世浅薄,若立太子,即东宫僚属皆须称臣,官职联次与上台无异,人情深所不安。 此事朕自有时尔。"

湛坐削职,出知容州,黄裳知邕州,拯知端州,沆知靖州,世则知蒙州。

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

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

咸平二年召还,命试舍人院,复直史馆。

是秋,命与阁门祗候韩绍辉使荆湖按视民事,条奏利病甚众。

还,判三司都磨勘司。

又与王钦若同知贡举,未几,同修起居注。

时议城绥州,边臣互言利害,遣湛与阁门祗候程顺奇同往按视,湛言城之利有七而害有二,遂诏营葺,终以劳人罢之。

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凡五使西北议边要。

真宗有意擢任,顾遇甚厚。

曲宴苑中,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平二年,补太学生,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为道地,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易为五铤。 惠秦素识王钦若已在贡院,乃因馆客宁文德、仆夫徐兴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祁睿书懿名于左臂,并口传许赂之数,入省告钦若。 及懿过五场,睿复持汤饮至省,钦若遣睿语李,令取其银,懿未即与。 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 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

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

先是,钦若为亳州判官,睿其厅干,及代归,以睿从行而未除州之役籍。

及贡举事毕,会州人张续还乡行服,托为睿去籍名。

至是,钦若诉云:"睿休役之后,始佣于家,而惠秦未尝及门。"

钦若方被宠顾,乃诏翰林侍读学士邢昺、内侍副都知阎承翰并驿召知曹州边肃、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 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乃以为湛纳其银。

湛适使陕西,中途召还,时张驾已死,宁文德、徐兴悉遁去,钦若近参机务,门下仆使多新募至,不识惠秦,故无与左证。

又固执知举时未有祁睿,遂以湛受银,法当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懿杖脊、配隶忠靖军。

惠秦坐受简札及隐银未入已,以年七十余,当赎铜八斤,特杖一百,黥面配商州坑冶。

仁雅杖脊,配隶郢州牢城,而不穷用银之端。

初,王旦与钦若知举,出拜枢密副使,以湛代领其事。

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

湛素与梁颢善,或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

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

湛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

因诏命官配流岭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湛有集十卷。

子鼎,大中祥符四年进士,至度支员外郎、直史馆、盐铁判官。

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唐相岩之四世孙。

岩贬死岭外,其子琛避地湖湘间,遂居焉。

振父洵美事马希杲,署连州从事,谢病终于家。

振幼颖悟,五岁诵《孝经》、《论语》。

十岁听讲《阴符》,裁百言而止,洵美责之,俾终其业。

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美大奇之。

十二丁外艰,母氏虑其废业,日加诲激,虽隆冬盛署,未始有懈。

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

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咢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

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

擢置甲科,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

召还,直史馆,复遣之任,迁太子中允、知滨州。

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守。

数日,契丹引去。

转运使刘综称其能,诏书褒美。

常作《祭战马文》曰:

咸平中,契丹犯高阳关,执大将康保裔,略河朔而去。

天子幸魏,特遣将王荣以五千骑追之。

荣无将材,但能走马,以驰射为事,受命恇怯,数日不敢行,伺贼渡河而后发。

有剽淄、齐者数千骑尚屯泥沽,荣不欲见敌,遂以其骑略河南岸而还。

昼夜急骑,马不秣而道毙者十有四五,天子悯之,遣使收瘗焉。

因作祭文曰:

房驷之精,降为骊骍。

饮泉呀风,流沙激霆。

虎脊孤耸,龙媒鸷狞。

丹髦晓霞,的颡秋星。

茀方著干,宜乘旋膺。

巉胪角起,方背珠明。

尔其绝塞草荒,八月陨霜。

毛缩蹄坚,筋舒脉张。

兽恶恐噬,虬狞欲骧。

喷沙散沫,千里飞雪。

圉人负纼,武士索铁。

前遮后突,雷动地裂。

急挽一而制百,终伏挝而受绁。

牧官劬劬,岁入券书。

蹄钜累累,通乎鬼区。

名驹大介,衔尾入塞。

劳其酋长,节以驵侩。

蜀锦吴缯,积如丘陵。

马归于我也重,币入于彼也轻。

于是络黄金之羁,浴天池之波。

鼓鬣云衢,弄影星河。

或踶而啮,或嗅而吪。

原蚕申禁,驵骏何多。

帝念神物,来经远道。

阅之于内殿,养之于外皂,饮以玉池,秣之瑶草。

穷冬边尘,入我河漘。

羽书宵飞,龙驭北巡。

选仗下之名马,属阃外之武臣。

琱戈电烛,禁旅星陈。

授以长策,帅以全军。

壮士怒兮山可擘,猛马哮兮虎可咋。

何嚄唶之无勇,反迁延而避敌。

冰霜凄凄,介甲而驰。

不饮不秣,载渴载饥。

骏马馁死,行人嗟咨。

委天骨于衢路,反星精于云雾。

报主恩之无及,齐戎力而何误。

生刍致祭,弊帷成礼。

瘗于崇冈,全尔具体。

马如有神,知帝之仁。

呜呼!

又以西兵未弭,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

代还,判吏部南曹三司催欠凭由司。

景德中使福建巡抚,俄判鼓司登闻院。

会修《两朝国史》,以振为编修官。

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

改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

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

及居文翰之职,深惬物议,自是弥加精厉。

从祀谯、亳,时同职分局掌事,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

七年,同修起居注,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择振与夏竦代之。

嗜酒得疾,其冬卒,年五十八。

录其子纶为太常寺奉礼郎。

振纯厚无城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

有集二十卷。

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州之淄川。

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

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州主簿,换临汾。

馈刍粮,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铭以纪焉。

端拱初,转运副使夏侯涛上其勤状,召归,对便坐,因献文自荐。

时新建秘阁,命中书试作颂一首,擢著作佐郎。

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

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

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

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

景德初,内出遵度名,引对崇政殿,诏索所著文,召试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馆。

会修《两朝国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

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

东封,进博士,祀汾阴,是岁,真宗以两省官绝少,故因覃庆选补之,命为左司谏。

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

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

善鼓琴,得其深趣。

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

尝著《琴笺》云:

世之言琴者,必曰长三尺六寸象期之日,十三徽象期之月,居中者象闰,前世未有辨者。

至唐协律郎刘贶以乐器配诸节候,而谓琴为夏至之音。

至于泛声,卒无述者,愚尝病之。

因张弓附案,泛其弦而十三徽声具焉,况琴瑟之弦乎!是知非所谓象者,盖天地自然之节耳,又岂止夏至之音而已。

夫《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者,太极之节也;四时者,两仪之节也;律吕者,四时之节也;昼夜者,律吕之节也;刻漏者,昼夜之节也。

节节相交,自细至大而岁成焉。

既不可使之节,亦不可使之不节,气之自然者也。

气既节矣,声同则应,既不可使之应,亦不可使之不应,数之自然者也。

既节且应,则天地之文成矣。

文之义也,或任形而著,或假物而彰。

日星文乎上,山川理乎下,动物植物,花者节者,五色具矣。

斯任形者也。

至于人常有五性而不著,以事观之然后著;日常有五色而不见,以水观之然后见;气常有五音而不闻,以弦考之然后闻。

斯假物者也。

是故圣人不能作《易》而能知自然之数,不能作琴而能知自然之节。

何则?数本于一而成于三,因而重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及其应也,一必于四,二必于五,三必于六焉。

气气相召,其应也必矣。

卦既画矣,故画琴焉。

始以一弦泛桐,当其节则清然而号,不当其节则泯然无声,岂人力也哉!且徽有十三,而居中者为一。

自中而左泛有三焉,又右泛有三焉,其声杀而已,弦尽则声减。

及其应也,一必于四,二必于五,三必于六焉,节节相召,其应也必矣。

《易》之书也,偶三为六,三才之配具焉,万物由之而出。

虽曰六画,及其数也,止三而已矣。

琴之画也,偶六而根于一,一钟者,道之所生也。

在数为一,在律为黄,在音为宫,在木为根,在四体为心,众徽由之而生。

虽曰十三,及其节也,止三而已矣。

卦之德方,经也;蓍之德圆,纬也;故万物不能逃其象。

徽三其节,经也;弦五其音,纬也;故众音不能胜其文。

先儒谓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

愚谓琴以中徽为君,尽矣。

夫徽十三者,盖尽昭昭可闻者也。

苟尽弦而考之,乃总有二十三徽焉,是一气也。

丈弦具之,尺弦亦具之,岂有长短大小之限哉!

是则万物本于天地,天地本于太极,太极之外以至于万物,圣人本于道,道本于自然,自然之外以至于无为,乐本于琴,琴本于中徽,中徽之外以至于无声。

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

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

《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

苟其阙也,请俟君子。

世称其知言。

七年,东郊,建坛恭谢。

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

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复亦责为工部郎中。

逾岁,并复其秩。

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

改户部员外郎,赐服金紫,又赉袭衣、犀带、缗钱。

上作七言诗宠之。

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

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

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

国史成,拜吏部员外郎,升邸进封,改礼部郎中,充谘议参军。

储宫建,又加吏部兼左谕德。

未几,命使契丹,判司农寺。

遵度性寡合,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天禧四年八月卒,年六十七。

其子拜官者二人。

仁宗即位,特诏赠工部侍郎,又授其二孙官,有集二十卷。

陈越,字损之,开封尉氏人。

祖守危,兴道令。

父夏,虞部员外郎。

越少好学,尤精历代史。

善属文,辞气俊拔。

咸平中,诏举贤良,刑部侍郎郭贽荐之,策入第四等,解褐将作监丞、通判舒州,徙知端州,又徙袁州。

未几召还,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掌鼓司登闻院。

预修《册府元龟》,与陈从易、刘筠尤为勤职。

真宗以其奉薄,并命月增钱五千。

车驾朝陵,掌留司名表,时称为工。

自是两府笺奏多命草之,勋贵家以铭志为请者甚众。

迁太常丞、群牧判官。

祀汾阴,擢为左正言。

越耿概任气,喜箴切朋友,放旷杯酒间,家徒壁立,不以屑意。

然嗜酒过差,每食必先引数升,罕有醒日,亦用是遘疾。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四十。

无子,母老,人皆伤之。

越兄咸,尝举进士未第,杨亿、杜镐、陈彭年列奏为言,真宗悯之。

及《册府元龟》奏御,特赐咸同《三传》出身。

故事,中书章表皆舍人为之,东封后,朝廷多庆礼,舍人或以他务所婴,乃择馆阁官,得盛度、路振、刘筠、夏竦、宋绶洎越分撰表奏,宰相尝以名闻,其后皆相次掌外制,唯越不及登擢,时论惜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