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仰山伟禅师。
禅师名行伟、生于氏、大名人也。
幼寡笑语、颓然地坐终日。
伏犀插额、眉目秀、人皆异之。
年十九、游京师。
闻宝相寺大乘师、方益有鉴裁、谒之。
益曰、君风神不凡。
然非凌烟麒麟所宜置。
正当袒肩荷担如来、乃称耳。
伟欣然曰、此吾心也。
愿执役扫除。
益以讲学聚徒。
伟甘勤力、挽车运粟。
破薪佐炊、无所不为者。
十叁年、乃剃落受具。
辞益经行诸方。
益令入洛。
遂受贤首教於太叁藏。
成名继其席常千人、讲无定居。
南游门弟子、有愿随者、伟不却。
至淮上、所至禅林。
盛藉藉闻宗师名、心怪之。
馆淮山古寺。
见昔同学法亮黪衲勃。
高其衣裙、布缠两胫。
惊曰、亮亦逃矣。
呼俱行者、聚观太息。
亮笑叙寒温而巳。
伟问曰、汝今称禅者。
禅宗奥义语我来。
亮曰、待我死后、为汝敷说。
伟曰、狂耶。
亮曰、我狂巳息、汝今方炽。
即趋去。
伟谓其属曰。
亮闻见淹博、知法解义倍我。
今甘尔、禅家、必有长处。
乃独行诣黄。
谒南禅师。
依止二年。
每造室、南公必敛目。
良久乃语。
伟曰、和尚见行伟、必合眼何耶。
曰、麻谷见良遂来、荷锄锄草。
良遂有悟处。
我见汝来、但闲闭目。
汝虽无悟、然且有疑、尚亦可在。
伟滋不晓。
时泐潭月禅师。
与南公同坐夏积翠。
月以经论有声。
伟尝侍座、听其谈论。
因读小释迦传曰。
韦尚书问仰山寂公。
禅师寻常如何接人。
寂曰、僧来必问来为何事。
曰来亲觐。
又问、还见老僧否、曰见。
又问、老僧何似驴。
僧未有者。
韦曰、若言见、争奈驴。
若言不见、今礼觐谁。
以此故难答。
寂曰、无人如尚书辩析者耳。
月公称善、伟亦以为然。
南公独曰。
沩仰宗枝、不到今者、病在此耳。
伟日夜究思、不悟其意。
将治行而西、卜庵嵩少之下。
为粥饭僧。
夜与一僧同侍座。
僧问、法华经言。
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何等语是陀罗尼。
南公顾香。
僧即引手、候火有无。
无火、又就添以炷香。
仍依位而立。
南公笑曰、是此陀罗尼。
伟惊喜、进曰、如何解。
南公令僧且去。
僧揭趋出。
南公曰、若不解、争能与麽。
伟方有省。
伟律身甚严、燕坐忘夜旦。
占一室谢绝交游。
有过伟者、虚己座以延之。
躬起炷香、叉手而立。
南公闻之以为。
大绝物、非和光同尘之义、面诫之。
对曰、道业未辨、岁月如流。
大根器、如云门赵州犹曰。
我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
又曰、我岂有工夫闲处用。
矧行伟根性、日劫相倍者。
宁暇囿世情。
事清谈、谀悦人、增我相乎。
南公贤之。
熙宁二年、南公殁于黄龙。
江西使者、檄宜春。
厚礼致、以居仰山。
未年、法席冠江淮。
平昔同参、知名者皆集。
道俗尊事之、谓之后身通智。
性刚莅事有法度。
俾某人职某事、莫敢违者。
尝遣化十二辈。
伟以其名付维那。
使明日俱来、受曲折。
及会茶辄失一人。
伟问为谁、曰随州永泰。
伟方经营中。
首座曰、泰游山去。
请以他僧备员、伟然之。
俄有告者曰、泰在。
首座匿之、以欺众耳。
伟色庄使搜得之。
泰自陈、怯弱惧失所受事。
首座不知也。
伟令击钟、集众白曰。
首座巳分座授道。
又老师所赏识。
昧心罔众、他人犹不可为。
乃甘自破坏乎。
首座屏息受罚、俱永泰者出院。
诸方伏其公。
泰后嗣其法、住黄山。
首座住沩山、嗣黄龙。
伟夏夜坐深林、祖以食蚊蚋。
会肠毒作、十日不愈。
以刀绝之尺许、血流不止。
门人泣曰、师独奈何不少忍。
曰、为其障我行道。
蒲伏上、无所利於物。
得死不愈于生乎。
元丰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说偈而化。
后叁日维、得五色舍利。
骨石栓索勾连。
塔于寺之东。
阅世六十叁、坐叁十叁夏。
赞曰、法句经言。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观伟施为、宜若起心者何哉。
永嘉曰、昼夜精勤、恐缘差故。
不惜身命、以知恩故。
伟方畏缘差、负法道之恩。
引云门赵州、以自较渠。
恤是真是妄哉。
非志列秋霜、何以若此耶。
东林照觉总禅师禅师名常总、剑州尤溪施氏。
母梦男子、颀然色如金。
握白芙蓉叁柄、以授之。
但一柄得、余委地。
觉而娠、后诞叁子。
伯仲皆不育、总其季也。
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
又八年落发。
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师受具。
神观秀异、鸾翔虎视。
威掩万僧、伟如也。
初至吉州禾山、依禅智材公。
材有人望、厚礼延之不留。
闻南禅师之风、辞材至归宗。
久之无所得而去。
归宗寺火、南公迁石门南塔。
又往从之。
及南公自石门、而迁黄积翠。
自积翠而迁黄龙。
总皆在焉。
二十年之间、凡七往返。
南公佳其勤劳、称于众。
总自负密受、大法旨决、志将大掖临济之宗。
名声益远、丛林争追崇之。
南公殁、哭之不成声。
恋恋不忍去。
明年洪州太守荣公修撰、请住泐潭。
其徒相语曰、马祖再来也。
道俗争先愿见。
元丰叁年诏、革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出守南昌。
欲延宝觉禅师心公。
宝觉举总自代。
总知宵遁、去千余里。
王公檄诸郡、期必得之。
竟得之新淦殊山穷谷中、遂应命。
其徒又相语曰。
远公尝有谶记。
曰、吾灭七百年后。
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
今符其语矣。
总之名、遂闻天子。
有诏住相国智海禅院。
总固称山野老病、不能奉诏。
然州郡敦遣急於星火。
其徒又相语曰。
聪明泉者、适自涸矣。
远公所酌之泉、在方丈之西也。
凡两月而得旨、如所乞。
就赐紫伽梨、号广惠。
其徒又相语曰、聪明泉复涌沸矣。
元佑叁年、徐国王奏号、照觉禅师。
总於衲子有大缘。
槌拂之下、众盈七百。
总尝燕坐、私相告曰。
方丈夜有白光、天香郁然。
其得众心如此。
山门遣化、多边徼瘴雾处。
有死於其所者。
总必泣设位祭奠、尽礼荐拔。
以故人人感动。
罗汉系南禅师、佑公之子。
有禅学、未为丛林所信。
至东林、总大钟横撞。
万指出迎、於清溪之上。
於是诸方传之、号小南。
其成就后学、又如此。
总住持十二年。
厦屋崇成、金碧照烟云。
如夜摩睹史之宫、从天而堕。
天下学者、从风而靡。
丛席之盛、近世所未有也。
六年八月示疾。
九月二十九日浴罢安坐。
泊然而寂。
十月八日全身葬於门塔之东。
阅世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赞曰、予尝游东林、览观太息。
念其[御名]之功、丛林之盛。
非愿力大士、莫能为之也。
东坡词曰。
堂堂总公、僧中之龙。
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是事且止。
聊观其一戏、盖将谈笑不起于座。
而化庐山之下、为梵释龙天之宫。
渠不信夫。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