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黄龙宝觉心禅师。
禅师出於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
少为书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
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明年试经业。
而公独献诗、得奏名。
剃发继住受业院。
不奉戒律、且逢横逆。
於是弃之、入丛林。
谒云峰悦禅师。
留止叁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
悦曰、必往依黄南公。
公至黄四年、知有而机不发。
又辞而上云峰、会悦谢世。
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
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
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福曰、一茎两茎斜。
僧曰不会。
福曰、叁茎四茎曲。
此时顿觉亲见二师。
径归黄、方展坐具。
南公曰、子入吾室矣。
公亦踊跃自喜。
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
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
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
公从容游泳、陆沈众中。
时时往决云门语句。
南公曰、知是般事便休。
汝用许多工夫作麽。
公曰、不然、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
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
南公肯之。
巳而往翠真禅师。
真与语大奇之。
依止二年、而真殁。
乃还黄。
南公使分座令接纳。
后来南公迁住黄龙。
公往谒。
泐潭月禅师。
月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
以谓政不自歇去耳。
乃下乔木入幽谷乎。
公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
我以无学之学、朝宗百川。
中以小疾医寓漳江。
转运判官夏倚公立、雅意禅学。
见杨杰次公、而叹曰。
吾至江西、恨未识南公。
次公曰、有心上座、在漳江。
公能自屈、不待见南也。
公立见公剧谈、神思倾豁。
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巳者。
及情与无情共一体。
时有狗卧香卓下。
公以压尺击狗、又击香卓曰。
狗有情即去、香卓无情自住。
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
公立不能对。
公曰、入思惟、便成剩法。
何曾会万物为自巳哉。
又尝与僧论维摩曰。
叁万二千师子宝座、入耶小室。
何故不碍。
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为别假异术耶。
夫难信之法、故现此瑞。
有能信者、始知本来自有之物。
何故复令更信。
曰、若无信入、小必妨大。
虽然既有信法、从何而起耶。
又作偈曰。
楼阁门前念。
不须弹指早开。
善财一去无消息。
门外春来草自青。
其指法亲切、方便妙密、多类此。
南公入灭、公继住持十有二年。
然性真率、不乐从事於务。
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
而学者益亲。
谢景温师直、守潭州。
虚大沩以致公。
叁辞不往。
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
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
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
马祖百丈巳前、无住持事。
道人相寻、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巳。
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
今则不然。
挂名官府、如有户藉之民。
直遣伍伯追呼之耳。
此岂可复为也。
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见之。
公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
公为举其纲。
其言光明广大、如青天白日之易识。
其略曰、叁乘十二分教、还同说食示人。
食味既因他说。
其食要在自巳亲尝。
既自亲尝、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是辛、是咸是淡。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亦复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巳亲见。
若能亲见、便能了知。
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
既能了知、真妄生死。
返观一切语言文字。
皆是表显之说、都无实义。
如今不了、病在甚处。
病在见闻觉知、为不如实知。
真际所诣。
认此见闻觉知、为自所见。
殊不知此见闻觉知。
皆因前尘而有分别。
若无前尘境界。
即此见闻觉知、还同龟毛角、并无所归。
师直闻所未闻。
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
承谕昔时开悟、旷然无疑。
但无始巳来习气、未能顿尽。
然心外无剩法者。
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而欲尽之。
若起此心、翻成认贼为子也。
从上以来、但有言说。
乃至随病设药。
纵有烦恼习气。
但以如来知见治之。
皆是善权方便、诱引之说。
若是定有习气可治。
却是心外有法、而可尽之。
譬如灵龟曳尾于涂、拂迹迹生。
可谓将心用心、转见病深。
苟能明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法既无、更欲教谁顿尽耶。
公以生长极南。
少以宏法、栖息山林。
方太平时代。
欲观光京师。
以饯余年。
乃至京师。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尽礼迎之。
庵于国门之外。
久之南还、再游庐山。
彭器资之守九江、公见之。
器资从容问公。
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
公曰、有之。
曰、愿闻其说。
公曰、待器资死即说。
器资起增敬曰。
此事须是和尚始得。
盖於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
不合则数舍亦不往。
有偈曰、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
生涯叁事衲、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去、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可以想见公人物。
黄龙南公、道貌德威。
极难亲附。
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
公之造前、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师资相忘。
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众矣。
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
人未之见、或慢谤。
承颜接辞、无不服膺。
公既腊高、益移庵深入。
栈绝学者、又二十余年。
以元符叁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
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
赐号宝觉。
葬於南公塔之东、号双塔。
有得法上首、惟清自有传。
赞曰、公於南公圆寂之日、作偈曰。
昔人去时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来。
今既不来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裴回。
谁云秤尺平、直中还有曲。
谁云物理齐、种麻还得粟。
可怜驰逐天下人。
六六元来叁十六。
追玩南公曰。
随汝颠倒所欲。
南斗七北斗八之语。
此老为克家之子。
呜呼陨此伟人、世间眼灭。
惟此未尝不心折。
读其陈迹。
尚若雨霁之夕、望东南之月。
皎然万星之中。
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泐潭真净文禅师。
真净和尚、出於府阌乡郑氏。
郑族世多名卿。
师生而杰异。
幼孤、事后母至孝。
失爱于母、数困辱之。
父老悲之、使游学四方。
至复州北塔、闻耆宿广公说法。
感泣裂缝掖、而师事之。
故北塔以克文名之。
年二十五、试所习。
剃发受具足戒。
学经论无不臻妙。
夺京洛讲席。
自为主客、而发奥义者数矣。
经行龙门殿庑间。
见塑比丘像、冥目如在定。
师幡然自失、谓其伴曰。
我所负者、如吴道子人物。
虽尽妙、然非活者。
於是弃去曰、吾将南游观道焉。
所至辩论倾其坐。
人指目以为饱参。
治平二年夏、坐於大沩。
夜闻僧诵云门语。
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
曰、清波无透路。
豁然大悟。
时南禅师在积翠、师造焉。
南公问、从什麽处来。
对曰、沩山。
南曰、恰值老僧不在。
进曰、未审向什麽处去。
南曰、天台普请、南岳云游。
曰、若然者、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南公曰、脚下是何处得来。
曰、庐山七百钱唱得。
南公曰、何曾自在。
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骇异之。
于时洪英首座。
机锋不可触、与师齐名。
英邵武人。
众中号英邵武、文关西。
久之辞去、寓止翠顺禅师。
顺曰、子种性迈往、而契悟广大。
临济欲仆、子力能支之、厚自爱。
南公住黄龙、师复往焉。
南公曰、适令侍者卷。
问、渠卷起时如何。
曰、照见天下。
放下时如何。
曰、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汝作麽生。
师曰、和尚替侍者、下涅盘堂始得。
南公厉曰、关西人果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
南公大笑。
自是门下号伟异博大者、见之缩。
南公入灭。
南游衡岳、还首众僧於仰山。
熙宁五年、至高安。
太守钱公弋、先候之。
师复谒、有逸出屏间。
师方趋逆之、少避乃进。
钱公嘲曰。
禅者固能教诲蛇虎、乃畏狗乎。
师曰、易伏隈虎、难降护宅龙。
钱公叹曰、人不可虚有名。
住洞山圣寿两刹、十有二年。
谢事东游叁吴、至金陵。
时舒王食官使禄、居定林。
闻师至、倒屣出迎。
王问、诸经皆首标时处。
圆觉经独不然、何也。
师曰、顿乘所演、直示众生。
日用现前、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与相公。
同入大光明藏、游戏叁昧。
互为宾主、非干时处。
又问、经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而圭峰以证为具。
谓译者之讹、如何。
对曰、圆觉如可改、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证。
夫不灭受蕴、而取证者。
与皆证圆觉之意同。
盖众生现行无明。
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舒王大悦、称赏者累日。
施其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舒王以师道行、闻神考。
诏赐号真净。
未几厌烦、还高安。
庵於九峰之下、名曰投老。
学者自远而至。
六年而移住归宗。
又二年、张丞相时由左司。
谪金陵酒官、起帅南昌。
过庐山、见师康强。
尽礼力致之、以居泐潭。
俄退居云庵。
以崇宁元年十月旦日示疾。
十五日疾愈。
料理平生玩好道具。
件件疏之、散诸门弟子。
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跏趺。
众请说法。
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遗诫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
言卒而寂。
又七日维。
五色成焰、白光上腾。
烟所及、皆成舍利。
道俗千余人、皆得之。
分建塔於泐潭。
宝莲峰之下。
洞山留云洞之北。
赞曰、云庵以天纵之姿。
不由师训、自然得道。
特定宗旨於黄龙而巳。
其沮坏义学、剖发幽翳。
以乐说之辨、洗光佛日。
使舒王敬诚心服。
至献名于天子。
施第为宝坊、道显着矣。
然犹掉头不顾。
甘自放於万壑千之间。
究观施设、其心不肯。
后山曹溪。
盖一代宗师之典型、后来衲子模楷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