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梁嵩
嵩,浔州平南人。
南汉白龙元年举进士第一,官翰林学士。
◇代母作倚门望子赋苍苍茫茫道远,倚倚望望情伤。
念伤子之久别,投慈心於远方。
渺渺何之,动幽怀於眷恋。
滔滔不返,向上国以观光。
当其截投师,操心托迹,遥望皇都,俯登紫陌。
啮臂於卫国门前,题柱於升仙桥侧。
担簦日久,希寸禄以资荣。
负米程遥,仗何人而请益。
征轮蓬断,别骑尘飞。
睇眸眷眷,凝思依依。
欲历而既升路,遥怜而独倚柴扉。
汨没难明,我则每晨昏而怅望。
宗支有托,汝盍计蚤晚以言归。
常旷望於烟霄,每凄凉於蓬荜。
杳杳兮故路,寂寂兮旧室。
几行雁阵空来,万里尺书难述。
水声山色,遽惊怀古之人。
别恨离情,愁对秋风之夕。
眷恋徘徊,忧心靡开。
抑郁之情恒自切,湮沦之事有谁哀。
念一苇於津涯,诚难去矣。
听孤鸿於碧落,得不悲哉。
想彼淹留,伤乎离索。
踌躇兮不止,优游兮何托。
盈庭之萱草徒荣,满目之芦花自落。
杨朱陌上,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台边,宛转而残霞漠漠。
恨山海之高深,念行役以难寻。
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
对月而常怜独坐,闻蛩而每忆寒吟。
勤兹怀土之思,惟凭蜀魄。
触尔还乡之计,暗托秋砧。
嗟夫!峨峨中立,殷殷士子。
献书之疏复何如,干禄之心几时止。
遣我日日望红尘,未见此心终未已。
◎锺允章
允章,其先邕州人,徙家番禺,一曰宣化人。
南汉先主时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
三主时拜工部郎中知制诰。
后主立,擢尚书左丞参知政事,宦官许彦真诬以谋反,族诛。
◇碧落洞天云华御室记
大汉享国之三十有三祀,龙集己酉季冬,萤开十四叶,上以万几有暇,四海无波,时属祁寒,节当冬狩。
九卿扈驾,百司随銮。
"阙"巡英州,舍於阆石。
翌日,排仙仗,整翠华,羽卫星罗,旗幢云布。
岳灵警跸,风伯清尘。
上衣龙章绛袍,曳凤文翠绶,佩流黄镂金之剑,御飞灵凌崖之舆,幸兹盘龙石室者也。
伏惟陛下圣惟天纵,功格帝尧。
味道探元,奉真元之化。
端拱垂衮,返淳朴之风。
百度惟贞,九围承式。
因访清虚之景,爰追汗漫之游。
斯山之胜概也,得非元化兴机,巨灵运智。
丹台室,真为上帝之居。
乳窦芝房,宛是长生之境。
白犬吠而壶天昼永,幽禽语而洞壑云深。
神草含华,元泉泻瑞。
於是拂石床而设御,停玉辇以凝旒。
遂感龟鹤呈祥,河宗效器。
俄顷,有一道流,衣短褐,敛容而至,自称野人,本无姓名。
云「昔时葛先生於此石室炼丹砂,药成息焰,蹑云而举,令野人且伏火延神,秘丹於灵府。
拜云后五百载,当有真人降此。
子宜以还丹呈献。
昨略算之,起重光单阏之岁,迄屠维作噩之年,将四百九十祀。
果令金德主来,幸验其君之言明矣,野人因匍匐而来」。
上喜闻所陈,问仙者「灵丹何在」?野人曰:「咫尺耳。
」遂扪萝於峭壁中,取出一小石函。
函上有金书古篆,题「九蜕之丹」四字。
内有神丹七粒,大如黍粟,光彩射人。
仙者开函取丹,躬自持献。
野人遽旋踵隐入石缝间,罔知厥止。
时有近臣奏曰:「圣上德契元微,感兹灵异。
尚以兆民系念,四海为心。
虽获还丹,未宜轻服。
」上然所奏,遂屏左右,乃召从臣吴怀恩,捧丹随御於石室深邃处,凿石秘之,众莫知矣。
择日亟命道众,设坛场,陈斋醮,以申告谢灵贶。
繇是龙颜开豁,圆盖舒晴。
缓抚瑶琴,弄流泉之激越。
亲洒宸翰,奋睿思之纵横。
奏九成之箫韶,烟霞缥缈。
感百兽之率舞,洞府喧阗。
群后子来,皆朝於禹会。
众仙萃至,竞祝於尧龄。
微臣荣列紫垣,获随銮辂。
纪仙灵秘奥之事,愧乏好辞。
颂圣朝焕赫之功,惭无丽藻。
拜承纶旨,伏积兢惶。
时干和七载记。
◎陈守中
守中,南汉大宝七年官西御院使集贤殿学士承旨,大中大夫行左谏议大夫知太仆寺事。
◇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匡圣宏明大师碑铭"并序"
原夫真空无相,劫火销而性相何来。
妙法有缘,元气剖而因缘何起。
造化莫能为关键,元黄不可为种根。
乩乎十号之尊,出彼三之劫,增莫知而减宁睹。
讵究始终,望不见而名无言,孰明去住。
不有中有,不空中空。
匪动匪摇,常寂常乐。
拘留孙之过去,释种圆明。
毗婆尸之下生,元符合契。
繇是修行道著,相好业成。
爰授记於定光,乃度人於摩竭。
自是一音演说,二谛宏宣。
开八万法门,化三千世界。
大乘六而小乘九,慧业难基。
欲界四而色界三,昏波易染。
所以兴行六度,接引四生。
求真者竞洗六尘,修果者咸超十地。
尽使昏衢之内,俱萌舍筏之心。
大荫人天,俾居净土。
其后衣缠白《迭毛》,屣脱金沙。
示无住之身,现有终之理。
於是迦叶结集,阿难证真。
递付心珠,住持法藏。
象教远流於千齑,觉花遍满於十方。
马鸣兴护法之功,龙树显降魔之力。
师师相受,法法相承。
大化无穷,不可思议。
而自我祖承运,明帝御干,符圣梦以西来,图粹容而东化。
金言玉偈,摩腾行首译之文。
鹿苑鸡林,佛朔遂身游之化。
迨於魏晋,迄至隋唐,达理者甚多,得道者非少。
其如历帝历代,有废有兴,未若当今圣明钦崇教相者也。
伏惟睿圣文武隆德高明宏道大光孝皇帝陛下德参覆载,道合照临。
叶九五之龙飞,应一千之凤历。
承帝喾有尧之庆,鸿业勃兴。
体下武继文之基,圣功崛起。
每念八纷扰,九土艰虞。
耀干戈弧矢以宣威,救生灵涂炭。
用声明文物而阐教,致寰宇雍熙。
栉沐忘劳,凿大禹之所未凿。
造化不测,开巨灵之所未开。
庆云呈而甘露垂,嘉谷生而芝草出。
其於儒也,则石渠金马,刊定古今。
八索九邱,洞穷渊奥。
其於道也,则探元抱朴,得太上之妙门。
宝灵符,授虚皇之秘诀。
於几暇既崇於儒道,注宸衷复重於佛僧。
是妙奉三宝於虚"阙一字"福万民於寰宇。
绀宫金刹,在处增修。
白足黄头,联辰受供。
而乃频彰瑞感,显应昌期。
矧以韶石奥区,曹溪胜地。
昔西来智药三藏,驻锡於曹溪。
曰「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肉身菩萨,於此兴化,学道者如林。
」故号曹溪曰「宝林」也。
二十八祖之心印达摩东传,三十三代之法衣祖师南授。
洎六祖大师登正果之后,所谓学者如林,天下高僧,无不臻凑者矣。
大慈匡圣宏明大师者,则别颖一枝也。
大师澄真不浑,定性自然。
驰记之高名,蹑迦维之密行。
慧灯呈耀,智剑发硎。
六根净而五服清,不染不著。
四果证而三明朗,自悟自修。
启禅门而定水氵宏澄,搜律藏而戒珠莹澈。
水上之莲花千叶,清净芬芳。
空中之桂魄一轮,孤高皎洁。
机无细而不应,道有请而必行。
故得百福庄严,万行圆满。
尽诸有漏,达彼无为。
大师讳文偃,姓张氏,吴越苏州嘉兴人也。
生而聪敏,幼足神风。
不杂时流,自高释性。
才逾岁,便慕出家。
乃受业於嘉兴空王寺律师志澄下为上足,披经译偈,一览无遗,勤苦而成,依年具尸罗於常州戒坛。
初习小乘,次通中道。
因闻睦州道踪禅师关钥高险,往而谒之。
来去数月,忽一日,禅师发问曰:「频频来作什麽?」对曰:「学人已事不明。
」禅师以手推出云:「秦时度轹钻。
」师因是发明,微而有理。
经数载,策杖入闽,造於雪峰会下。
三礼之后,雪峰和尚颇形器重之色。
是时千人学业,四众咸归。
肃穆之中,凡圣莫测。
师朝昏参问,寒燠屡迁。
昂鹤态於群流,闭禅扉於方寸。
因有僧问雪峰曰:「如何是触目不见道,运足焉知路?」雪峰曰:「牛。
」其僧不明,举问师,此意如何,师曰:「两斤麻,一匹布。
」僧又不明,复问何义。
师曰:「更奉三尺竹。
」僧后问於雪峰,峰曰:「噫!我常疑个布衲。
」其后颇有言句,繁而不书。
乃於众中密有传授,因是出会,游访诸山。
后雪峰迁化,学徒问曰:「和尚佛法付谁?」峰曰:「遇松偃处住。
」学徒莫测。
偃者则师之法号也,遗诫至今。
雪峰不立导,未届於曹溪。
旋谒灵树故知圣大师"如敏长老",以识心相见,静本略同,俦侣接延,仅逾八载。
丁丑,知圣忽一日召师及学徒语曰:「吾若灭后,必遇无上人为吾茶毗。
」及戊寅岁,知圣大师顺寂。
恰遇高祖天皇大帝驾幸韶阳,至於灵树,敕为焚,果契前言也。
师是时奉诏对扬,便令说法,授以章服。
次年,又赐於本州为军民开堂。
师据知圣筵,说雪峰法。
牧守何希范礼足曰:「弟子请益。
」师曰:「目前无异草。
」是日问禅者接踵,其对答备传於世。
师尔后倦於延接,志在幽清,奏乞移庵,帝命愈允。
癸未,领众开云门山,构创梵宫。
数齑而毕,莫不因高就远,审地为基。
层轩邃宇而涌成,花界金绳而化出。
晓霞低覆,绛帷微衬於雕楹。
夕露散垂,珠网轻笼於碧月。
を匝尽奇峰秀岭,逶迤皆泼黛堆蓝。
泉幽而声激珠玑,松"阙一字"而势空碧。
由是装严宝相,合杂香厨。
抠衣者岁溢千人,拥锡者云来四表。
庵罗卫之林畔,景象无殊。
耆崛之山中,规模匪异。
院主师传表奏造院毕功,敕赐额曰「光泰禅院」。
至戊戌岁,高祖天皇大帝诏师入阙,朝对有容。
因宣问曰:「作麽生是本来心。
」师曰:「举起分明。
」帝知师洞韫元机,益加钦敬。
其日欲授师左右街大僧录,邈孙再三而免。
翌日,赐师号曰「匡真大师」。
延驻浃旬,赐内帑银绢香药,遣回本院。
厥后常注宸衷,频加赐赍。
寻伏遇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缵承鸿业,广布皇风。
廓静九围,常敬三宝。
复降诏旨,命师入於内殿,供养月余,仍赐六铢衣钱绢香药等,却旋武水,并显赐塔院额曰「瑞云之院」「宝光之塔」。
师禅河浩淼,闻必惊人。
有问禅才,则云「正好辨」,有问道者,则云「透出一字」,有问祖师意者,则云「日里看山」。
凡所接对言机,大约如此。
了义元远,法藏幽微。
化席一兴,岁华三纪。
师於生灭处,在色空中。
来若凤仪,作僧中之异瑞。
去同蝉蜕,为天外之浮。
於屠维作噩之岁,四月十日,寝膳微爽,动止无妨,忽谓诸学徒曰:「来去是常,吾当行"阙二字"命侍者奉汤。
」师付汤碗於侍者曰:「第一是吾著便,第二是汝著便。
」亟令修表,告别君王。
乃自札遗诫曰:「吾灭后,不得学攵俗着孝衣哭泣。
备丧车之礼,则违我"阙三字"也。
」付法於白云山实性大师志庠。
其日子时,瞑目怡颜,迭足而化。
呜乎!化缘有尽,示相无生。
端然不坏之身,寂尔归真之性。
惠海虽干於此界,法山复化於何方。
风惨澹以低垂,众鸟悲鸣而不散。
学徒感极,瞻雁塔以衔哀。
门客恋深,拜禅龛而雪涕。
以当月二十有五日,诸山尊宿,四界道俗,送师入塔。
寿龄八十六,僧腊六十六。
香飘数里,"阙二字"一隅。
护法龙神,出虚空而闪烁。
受戒阴骘,现仿佛之形容。
其后诸国侯王,普天僧众,闻师圆寂,竞致斋羞。
而后一十七年,我皇帝陛下应天顺人,垂衣御极,顺三灵而启圣,绍四叶之耿光。
大振尧风,中兴佛法。
至大宝六年岁次癸亥八月,有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忽於梦中见大师在佛殿之上,天色明朗,以拂子招绍庄报云:「吾在塔多时,汝可言於李特达"秀华宫使特进李托也",托他奏闻,为吾开塔」。
绍庄应对之次,惊觉历然。
是时李托奉敕在韶州,於诸山门寺院修建道场。
因是得述斯梦,修斋事毕,回京奏闻。
圣上谓近臣曰:「此师道果圆满,坐化多年,今若托梦奏来,必有显现。
宜降敕命,指韶州都监军府事梁延鄂,同本府官吏,往云门山开塔。
如无所坏,则奏闻迎取入京。
」梁延鄂於是准敕致斋,然后用功开凿。
菩萨相依稀旋睹,莲花香馥郁先闻。
须臾,宝塔豁开,法身如故。
眼半合而珠光欲转,口微启而珂雪密排。
髭复生,手足犹软。
放神光於方丈,晃耀移时。
兴瑞雾於周回,氤氲永日。
即道即俗,观者数千。
灵异既彰,寻乃具表闻奏。
敕旨宜令李托部署人船,往云门修斋迎请。
天吴息浪,风伯清尘。
直济中流,俄达上国。
敕旨於居崃步驻泊。
翌日,左右两街,诸寺僧众,东西教坊,四部伶伦,迎引灵龛,入於大内。
螺钹铿於玉阙,幡花罗列於天衢。
圣上别注敬诚,赐升秘殿。
大陈供养,迭启斋筵。
排内帑之瑰珍,馔天厨之藻。
列砌之骊珠斛满,盈盘之虹玉花明。
浮紫气於皇城,"阙一字"灵光於清禁。
圣上亲临宝替,重换法衣。
谓侍臣曰:「朕闻金刚不坏之身,此之谓也。
」於是许群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内庭,各得瞻礼。
瑶林畔千灯接昼,宝山前百戏联宵。
施"阙三字"不可殚纪。
以十月十六日乃下制曰:「定水澄源,火莲发艳。
夙悟无生之理,永留不朽之名。
万象都捐,但秘西干之印。
一真不动,惟余南祖之灯。
韶州云门山证真禅寺匡真大师,早契宗乘,洞超真觉。
虽双林示灭,十七年靡易金躯。
只履遗踪,数万年应回葱岭。
朕显膺历数,缵嗣丕图。
洎三朝而并切皈依,乃一心而不忘回向。
仰我师而独登果"阙一字"在冲人而良"阙一字"叹嘉。
宜行封赏之文,用示褒崇之典。
可赠大慈匡圣宏明大师,证真禅寺宜升为大觉禅寺。
」重臣将命,乳奠坤仪。
太常行礼於天墀,纶诰宣恩於陛。
固可冥垂慈贶,密运神通。
资圣寿於延长,保皇基於广大。
师在内一月余日,圣泽优渥。
七宝装龛,六铢裁服。
颁赐所厚,古今难伦。
当月二十九日,宣下李托部署,却回山门。
有参学小师双峰山长老广悟大师赐紫竟钦温门山感悟大师契本云门山上足小师应悟大师常宝等,同部署真身到阙,亦在内庭受供,恩渥异常。
其诸上足门人常厚等四十余人,各是章衣师号,散在诸方。
或性达禅机,或名高长者。
在京小师悟明大师都监内诸寺赐紫常一等六十余人,或典谋法教,或领袖沙门。
臣才异披沙,学同铸水。
虔膺凤旨,纪实性以难周。
愧匪雄词,勒贞珉於不朽。
乃为铭曰:
於穆大雄,教敷百亿,亭育二仪,提携八极。
不灭不生,无声无色,卓尔神功,昭然慧力。
"其一"
化无不周,道无不备,法既流兮,教既布矣。
爰未灭乐,归乎妙理,宝性真宗,枝分风靡。
"其二"
祖祖传心,灯灯散烛,诠谛腾镳,圣贤交躅。
种种津梁,门门杼轴,正觉广焉,寻之不足。
"其三"
厥有宝林,重芳一叶,布无上乘,登无上楫。
法炬,尼珠炜煜,拯溺迷津,救焚尘劫。
"其四"南北学徒,抠衣朝夕,无醉不醒,无昏不释。
示其生焉,来彰慧绩,示有灭焉,归圆真寂。
"其五"湛然不动,塔韫宝光,玉"阙一字"弥赫,金相弥庄。
时乎未来,多则晦藏,时乎至矣,我则昭彰。
"其六"
爰於明朝,现兹法质,如拨障云,重舒朗日。
瑞应皇"阙"福隆帝室,圣览祯祥,恩颁洋溢。
"其七"
三翼沿溯,千里请迎,迎来丹阙,设在三清。
金银罗列,琼璧堆盈,俄生紫气,潜覆皇城。
"其八"
日陈供席,夜奏笙歌,施亿宝贝,舍万绮罗。
神倾エ卜,天降曼ヌ,前佛后佛,显应斯多。
"其九"
明明圣君,仁仁慈主,圣比和风,慈同甘雨。
祚与天长,教将地固,勒之贞珉,永芳千古。
"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