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隋文 卷三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隋文
《全隋文》 卷三十四 严可均辑

◎释氏"三"◎释僧灿灿,徐州人。

高齐时,以白衣谒二祖慧可,祝发传衣,是为三祖。

终于隋。

◇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乎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皆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功。

须臾反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遂能沈。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迷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沈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有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虚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如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缘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及,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皆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智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意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此,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历代佛祖通载》"◎那连提黎邪舍

那连提黎邪舍,北天竺乌苌国人。

高齐时,至邺。

历周入隋。

终西京大兴善寺。

◇法胜阿毗昙心论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

问曰:「不须解释,所以者何?古昔论师已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不须释。

」答曰:「不然,应须解释。

所以者何?古昔论师虽释阿毗昙心,太广太略。

彼未学者,迷惑烦劳,无由能取。

我今离于广略,但先显修多罗自性,是故须释。

」问曰:「何故释毗昙心,利益弟子邪?」答曰:「彼中已说不颠倒法相,释不颠倒法相,令彼觉悟真实,是故离诸过恶,生诸功德,得勇猛第一义利。

」问曰:「若如是者,随意解释。

」答曰:「我当解释。

但诸师造论,以吉为初。

一切吉中,三宝最胜。

是故本师,为显三宝,少分功德。

故于论初,先说此偈。

」"《释藏》承五"◎释宝贵宝贵,周时住中兴寺,师事道安。

入隋,在大兴善寺。

◇新合金光明经序

昙无谶法师称:「《金光明经》,篇品阙漏。

」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征。

而雠校无指,永怀寤寐。

梁武皇帝愍三趣之轮回,悼四生之漂没,泛宝舟以救溺,秉慧炬以照迷。

大同年中,敕遣直后张等送扶南献使反国,仍请名僧及大乘诸杂华经等。

彼国乃屈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法师波罗未陀梁言真谛,并赍经论,恭膺帝旨。

法师游历诸国,故在扶南,风神爽悟,悠然自远,群藏渊部,罔不研究。

太清元年,始自京邑引见殿内。

武皇躬伸顶礼,于宝云殿供养。

欲翻经论,寇羯凭陵。

大法斯舛,国难夷谧。

沙门僧隐,始得咨禀法师译经,经目果阙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全别成为七卷。

今新来经二百六十部内,其间复有银主陀罗尼品及嘱累品,更请崛多三藏出,沙门彦琮重覆校劝,故贵今合分为八卷。

品部究足,始自乎斯。

文号经王,义称深妙。

愿言幽显,顶戴护持。

"《释藏》,《大唐内典录》"◎释智永

智永俗姓王,会稽人。

本名法极,晋右军将军羲之七世孙。

陈时,住吴兴永欣寺。

入隋,住长安西明寺。

◇与某人书

承足下还来已久,子欲参慰,为染患不能得往问。

眷仰情深,岂此委具?一两日少可,寻冀言展。

若因行李,愿存故旧。

今遇贤弟还,得数张纸劳动,幸不怪耳。

谨代申不具。

释智永。

"《淳化阁帖》七在右军书中,今移正。 "

献岁将终,青阳应节。

和风动物,丽景光辉。

翠柳舒鳞,红桃结绶。

想弟优游胜地,纵赏佳宾,酌桂醑以申心,玩琴书而写志。

无令披聚,叙会何期?谨遣一介,希还数字。

"陆友仁《砚北杂志》"

◇书右军乐毅论后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

梁世模出,天下珍之。

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

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

帝赐始兴王。

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

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

阅玩良久,匪朝伊夕。

始兴薨后,仍属废帝。

废帝既没,仍属余杭公主。

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

陈世诸王,皆求不得。

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两载方得。

此书留意运工,特尽神妙。

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除,遂雌黄治定,然后用笔。

陶隐居云:「大雅吟《乐毅论》、《太师箴》等,笔力鲜媚,纸墨精新。

」斯言得之矣。

释智永记。

"张怀《法书要录》"

◎释智果

智果,会稽剡人。

住吴兴永欣寺,受书法于智永。

入隋,住东都慧日寺。

◇太子东巡颂"序"

智果振衣出俗,慕道游梁。

感昔日之提奖,喜今晨之嘉庆。

"《续高僧传》卅一"

◇心成颂

回展右肩,长舒左足。

峻拔一角,潜虚半腹。

间开间合,隔仰隔覆。

回互留放,变换垂缩。

繁则减除,疏当补续。

分若抵背,合如对目。

孤单必大,重并仍促。

以侧映斜,以斜附曲。

覃精一字,功归自得。

盈虚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伏。

"宋苏霖《书法钩玄》。 案:此颂有注称锺、王、欧、虞。 欧、虞隋时已有重名,然非智果自注也,故单录正文。 "◎释真观

真观字圣达,俗姓范,吴郡钱唐人。

陈时,住泉亭光显寺。

入隋,住灵隐山天竺寺,大业中卒。

◇愁赋

若夫愁名不一,愁理多方,难得缕。

试举宏纲:或称忧愦,或号酸凉。

蓄之者能令改貌,怀之者必使回肠。

尔其愁之为状也,言非物而有物,谓无像而有像。

虽则小而为大,亦自狭而成广。

譬山岳之穹隆,类沧溟之氵养。

或起或伏,时来时往。

不种而生,无根而长。

或比烟雾,乍同罗网。

似玉叶之昼舒,类金波之夜上。

尔乃过违道理,殊乖法度。

不遣唤而辄来,未相留而惬住。

虽割截而不断,乃驱逐而不去。

讨之不见其踪,寻之靡知其处。

而能夺人精爽,罢人欢趣,减人容颜,损人心虑。

至如荆轲易水,苏武河梁,灵均去国,阮叔辞乡,且如马生未达,颜君不遇,夫子之咏山梁,仲文之抚庭树,并忄宅{带心}于胸府,俱赞扬于心路。

是以虞卿愁而著书,束凭而作赋。

又如荡子从戎,倡妇闺空,悠悠塞北,杳杳江东,山川既阻,梦想时通,高楼进月,倾帐来风,愁眉歇黛,泪脸销红,莫不感悲枕席,结怨房栊。

乃有行非典则,心怀疑惑,未识唐、虞之化,宁知禹、汤之德。

雾结铜柱之南,云起燕山之北。

箭既尽于晋阳,水复干于疏勒。

"《续高僧传》三十一"

◇梦赋

昨夜眠中,意识潜通。

类庄生之睹蝴蝶,如孔子之见周公。

虽梦想之虚伪,亦心事而冥同。

尔乃见一奇宾,傲岸惊人,无名无姓,如鬼如神,姿容闲雅,服玩光新,入门高揖,诣席夸陈。

余乃问曰:「夫邪不干正,恶无乱善。

清浊异流,升沉各践。

吾身披法铠,心游妙典。

六贼稍降,四蛇方遣。

大乘已驾,小魔宜剪。

君是何人,欲来何辨?」客乃对曰:「久承名行,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每轸翘咏。

忽睹光仪,良有嘉庆。

欲伸咨请,愿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一期如掷。

倏红电之惊天,迅白驹之过隙。

岂不及年时之壮美,取生平之欢适?或走名骥于长阡,或驾飞轮于广陌,坐西园而召友,敞南斋而对客。

出野外而操琴,入闺中而抚石。

或复合樽促坐,传觞举白。

重之以笑歌,伸之以燔炙。

至如学富门昌,德重名扬。

江东独步,日下无双。

心为义窟,身是智囊。

貂金仕汉,佩玉游梁。

高车驷马,桂户兰房。

列燕姬而满侧,凑秦女而盈堂。

闻弦管之寥亮,听丝竹之铿锵。

何则一生之快乐,亦千载而流芳?岂能栖栖独处,伤无笑语。

剃发除须,违亲背主。

形容憔悴,衣衫蓝缕。

既阙田蚕,复无商估。

等碎缯之百结,似破袄之千补。

至如玉露朝团,金风夜来。

老冉冉而行至,岁忽忽而将阑。

床空帐冷,覆薄眠单。

绝子孙于后胤,罢宾从之来欢。

欲以斯而为道,亦得道之量难。

」余乃听然含笑,略陈心要,徐而答曰:「省来说之矫张,遂引诱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鲲而论大,爝火与日月而争光,无异鹪鹩之比鹏翼,培娄之匹昆岗。

尔既昏懵于生死,亦耽染于元黄,唯知酣酒嗜欲,峻宇雕墙,岂识多财之被害,宁信怀璧而为殃。

佳味爽口,美食烂肠,贪淫致患,渴爱成狂。

人生易尽,物理无常。

朝歌暮哭,向在今亡。

欣欢暂有,忧畏延长。

且世间纷攘,竟无闲赏。

五苦竞来,百忧争往。

妻子翻为桎梏,亲爱更如罗网。

私里恒弊Лヴ,公事徒劳鞅掌。

荣华有同水沫,富贵实如山响。

然自沉沦倒惑,恒怀碜毒。

不孝不慈,无道无德。

胸襟忄龙忄戾,心腑谗贼。

自大╂奢,志能苛克。

讵识仁义,谁论典则。

无趣损伤,非理贪慝。

见利争往,临财苟得。

失位失名,亡家亡国。

命绳溘断,身城倒匐。

业系其头,鬼穿其肋。

冰池向践,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衔悲谁告。

尔乃刀林拥耸,剑树嵯峨。

炉飞猛焰,镬涌惊波。

棱屑铁网,碌灰河。

头逢锯解,骨被磨摩。

举身星散,合体滂沱。

凡诸苦难,次第经过。

一朝锺此,万恨如何?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

非生非灭,非色非心。

浩如沧海,郁似郑林。

随机即赴,逐感便临。

内宣万德,外启八音。

威降醉象,影摄惊禽。

形如满月,色似融金。

遂令尼犍脱屣,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为道也,则萧散优游,无欲无求。

不臣天子,不事王侯。

似无瑕之璧,如不系之舟。

声乐不能动,轩冕不能留。

无为无欲,何惧何忧。

戒忍双习,禅慧兼修。

天人师范,豪庶依投。

若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则道业逾高,益之则学功逾远。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心与世情而悬反。

所服唯是三衣,所餐未曾载饭。

从师则千里命驾,慕法则六时精恳。

濯虑于八解之池,怡神于七净之苑。

至如道安、道昱,慧远、慧持,赤须法主,青眼律师,宏经辨论,讲《易》谈《诗》,开神悦耳,析滞疑,并皆扬名后代,擅步当时。

或与秦王而共辇,乍将晋帝而同舆。

遂使桓元再拜而弗暇,郗超千斛而不辞。

尔乃行己以正,方享余庆。

四梵争邀,六天俱聘。

封畿显敞,国土华净。

宝树琼枝,金莲玉柄,风含梵响。

泉流雅咏,池皎若银,地平如镜。

妙香纷馥,名花交映。

近感乐身,远招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十地圆明。

灵智既湛,种觉斯盈。

寂寥虚豁,皎洁澄清。

非起非作,无造无营。

法眼不窥其色,天耳不听其声。

恶言不能加毁,美誉无以为荣。

质非质碍之质,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冲天而不惧,雷霆震地而不惊。

双林现灭而不灭,王宫示生而不生。

既穷天下之至妙,谁敢与之抗衡?」于是前来君子,闻斯语已,合掌曲躬,敛眉弹指,魂飞气慑,神萎志否,躇无颜,逡巡惊起,自陈孤陋,未知臧否。

追用感伤,实怀惭耻。

今日奉教,敬从一命矣。

"《广弘明集》三十七"

◇与徐仆射领军述役僧言

泉亭光显寺释真观致书领军檀越:窃闻四依开士,匡正法于将颓;十地高人,秉元文于已绝。

能使崛山遗迹,无亏冥坐之风;树余留,得肆经行之道。

伏见今者皇华,奉宣严宪。

纟圭是僧尼之类,不书名籍者,并令损兹净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蓝,归其里。

既普天下,莫非王臣。

正当黾勉恭承,鞠躬祗奉。

但愚情所谓,窃或疑焉。

自佛法肇兴,千有余载,流传此地,数百年间,济济生徒,一何为盛!虽复市朝亟改,风化顿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

其为福利,难可胜言。

所现灵祥,闻诸史传。

至如浮图和上,曜彩邺中,高坐法师,流芳巩洛。

或复昆明池内,识劫烧之余灰;长沙寺里,感碎身之遗阴。

道开入境,仙人之星乃出;法成去世,绀马之瑞爰浮。

乃有青目赤髭,黄眸白足,连眉表称,大耳传芳,莫不定水渊澄,义峰山竖。

汪汪道望,类迦叶之高踪;肃肃威仪,似额な之清行。

顷年讹替,乃日浇漓,而法正洪基,犹应未殄。

忽复违其本志,夺彼前心,莫不仰高殿而酸伤,辞旧房而凄楚。

依依法座,重反何期;恋恋禅门,再还无日。

乃非歧路,而有分袂之悲。

虽异河梁,遂结言离之痛。

若以不继名籍,为其深罪,延兹咎累,亦可哀矜。

夫出俗之人,务应修道,许其方外之礼,不拘域中之节。

或有不贯名籍,无关簿领,并皆游方采听,随处利安。

望刹为居,临中告饭,或头陀林下,或兰若岩阿,如此之流,宁容继属?若胜业不全,清禁多毁,宜应休道。

此事诚然,而持犯难知。

圣凡相滥,譬庵罗之果,生熟难分;雪山之药,真伪难辩。

忽使昆峰之上,玉石同焚;大泽之中,龙蛇等毙,何期惜也!吁可伤哉!又其割爱辞亲,披缁剪发,既无仆使,永绝妻孥。

或老病之年,单贫之士,皆凭子弟,还相养卫。

如其一朝而散,溘死沟渠,遂有赴峻壑而投身,缢长绳而殒命。

虽复汨罗之痛,匹此犹轻;荒谷之悲,方斯未重。

且复奇才绝学,并寄后生,听讲诵经,咸资晚秀,所以须陀得戒,犹是幼童,身子扬名,差非耆老。

如斯之类,若并翻缁,恐此法门,便无绍继,梵轮绝矣,精空舍焉。

若八陈未休,四郊多垒,前房所寄,后殿斯凭。

愚谓此人,殆诚无用。

若必有拔距投石之能,索铁伸钩之力,则并从军幕,久预长驱。

傥复尚服缁衣,犹居寺宇,则是习勇心薄,乐道情深。

若非卫之清羸,便同孟昶之浮怯,既不便弓马,徒劳行陈。

虽复身披甲胄,还想法衣;手执干戈,犹疑锡杖。

必当迩闻战鼓,色变心惊,远望军麾,魂飞气慑。

将恐有阻都护之威,无益二师之勇。

若谓不输王课,靡助国储,所以普使,收其赋敛。

但浮游之属,萍迸蓬飞,散诞之流,且贫终窭。

乡里既无田宅,京师又阙主人。

纳屦则两踵并穿,敛襟则护肘皆现。

观董生之百结,尚觉轻华;见颜子之一箪,更疑丰饱。

求朽壤以为药,宁识紫丸;服粪埽而为衣,岂逢黄绢?货财之礼,此而无从;怀璧之愆,信哉应免!若令其在道,犹可分卫自资,遂使还民,便是糇粮莫寄。

伏惟皇朝御历,齐圣钦明,继踵轩羲,比肩炎昊。

握镜之风弥远,垂衣之化方深。

兼复梁栋三宝,敷宏十善。

昔汉明灵感,止梦金人;晋武复修,才招玉像。

用今方古,彼有惭焉。

或深经是护,等仙预大王;宝塔斯成,类无忧国主。

明扬仄陋,信巢父之清虚;征聘渔畋,许严君之高尚。

愚谓纟圭预今者,俯首僧尼,若已离法衣,无过道业。

或常居邸肆,恒处田园,并依民例,宜从策使,如其禅诵知解,蔬素清虚。

或宣唱有功,梵声可录。

或缮修塔庙,建造经书,救济在心,听习为务。

乃至羸老之属,贫病之流,幸于编户,无所堪用,并许停寺,仍上僧籍,必望十城之宝。

或出荆山,百步之中,时逢芳草。

于是寺断流俗之僧,众无糟之客。

六时翘请,常以国界为心;三业精修,必用君王为本。

岂不幽明踊跃,人鬼欣欢,冥力护持,善缘扶助。

然后二仪交泰,六气调和,征马息鞍,军旗卷旆。

边荒入附,无待丹水之师;玉制来朝,还想稽山之集。

何其乐矣,实可欣哉!傥复疆场不虞,军资有阙,薄须费计,伏听征求。

仰惟领军檀越,外则探赜典坟,内则钩深经论,才高帷幄,寄重盐梅,必愿降意刍荛,留心正法。

微惠研详,薄垂观监。

如其一毫可采,深希曲为矜论,无使兰艾同锄,薰莸俱剪。

庶得仙人苑里,更转法轮,长者园中,还铺讲席。

则匡维之德,比恒岱以齐高,拥护之功,似沧溟而共广。

横此忤烦,弥增悚惕。

"《释藏》轻九,《广弘明集》二十七"◇因缘无性后论"并序"

泉亭令德有朱三让者,非唯外学通敏,亦是内信渊明,常自心重大乘,口诵般若,忽著自然之论,便兴有性之执。

或是示同邪见,或是实起倒心,交复有损正真,过伤至道。

聊裁后论,以彼执。

虽复辞无足采,而理或可观。

若与余同志,希共详览也。

请疑公子致言于通敏先生曰:「夫二仪始判,则庶类是依;七曜既悬,则兆民斯仰。

但生前死后,系象之所未明;古往今来,贤圣于焉莫究。

而希元君子,互骋钻求,慕理名人,竞加穿凿。

寓兹所说,则盛辩自然;假氏所明,则高陈报应。

虽自然锋镝,克胜于前,报应于戈,败绩于后,而愚心难启,暗识易迷,二理交加,未知孰是?」通敏先生乃抵掌而对曰:「省二君之清论,实各擅于偏隅。

自然则依傍于老、庄,报应则祖述于周、孔,可谓楚则已失,而齐亦未为得也。

今为吾子扬推而陈之:夫《三坟》、《五典》,善恶之理未彰;《八索》、《九丘》,幽明之路犹拥。

况复漆园傲吏,恍惚狂生,独称造化之宗,偏据自然之性,乃为一时之矫俗,非关契理之元谟。

今请问自然之本,为何所趣,有因果邪?无因果乎?若谓自然,尚论因果,则事同矛盾,两言相食,愚人所笑,智者所悲,直置已倾,不烦多难。

若谓永无报应,顿绝因果,则君臣父子,斯道不行,仁义孝慈,此言何用?便当为恶招庆,为善致殃,亦应钻火得冰,种豆生麦,未见声和响戾,形曲影端者也。

若以放勋上圣,而诞育于丹朱,重华至德,而生于瞽叟,便为自然而然者,窃为足下不足焉。

夫至亲之道,乃曰天性。

而各随行业,曾不相关。

尧舜树德于往生,故禀兹灵智;瞽叟兴恶乎前世,故致此顽へ。

而复共结重缘,还相影发。

乃欲因凡显圣,以智化愚,若非瞽叟之凶,岂知克谐之美?自非放勋之圣,谁化慢游之恶?故阿难、调达,并为世尊之弟;罗、善星,同是如来之胤。

而阿难常亲给侍,调达每兴害逆,罗则护珠莫犯,善心则破器难收。

以此而观,谅可知矣。

若云各有自性,不可迁贸者,此殊不然。

至如鹰化为鸠,本心顿尽;橘变成枳,前味永消。

昔富今贫,定性之理难夺;先贵后贱,赋命之言何在!吕望屠牛之士,终享太师;伊尹负鼎之人,卒登丞相;戴渊四邻所患,后著高明;周处三害之端,晚称令德。

王无间之罪,翻然改图;育王莫大之愆,忽能尊善。

若依自性之理,岂容得有斯义?善人唯应修善,不可片时造恶;恶人恒自起恶,无容一念生善。

是则荣枯宠辱,皆守必然;愚知尊卑,永无悛革。

岂其然乎?决不然也。

又若以修德之人,翻感忧戚,行善之者,反致沉沦,以为自然之命,亦不然也。

若行善而望报,去善更遥;修德以邀名,离德逾远。

若必挺圭璋之性,怀琬琰之心,本无意千名闻,曾不欣乎富贵。

而英声必孱,雅庆方臻。

或可未值知音,便同散木;不逢别玉,遂等沉泥。

暂且龙潜,无亏凤德。

岂容区区于天壤,扰扰于世间?自可固穷,无烦陨获。

至如太伯高让,而流芳千古;仲尼穷厄,而传名万代;颜称早世,特是命业不长;冉致斯疾,当由病因未断;二子伏诛,弥显卫灵之恶;三仁受戮,方见殷纣之愆;首山之饿,不免求名之责;汨水之沉,尚贻怀怨之咎。

且夫决定成业,非神力之所救;必应受报,岂圣智而能禳?并起昔因,非今所造也。

若谓屠割为务,而永寿百龄,盗窃居怀,而丰财巨亿,以为定性而然者,亦所未喻也。

斯由曩生片善,感此命财,今世受殃,未招果报,以其为罪既大,受苦宜多,所以且缓其诛,宜纵其恶,一朝祸盈衅积,则便覆巢碎卵,长归隔子,泥犁永处,无间地狱。

故《书》云:『恶不积,无以灭身。

』此之谓矣。

亦有见招果报,事接见闻。

至如王莽篡逆,则悬首渐台;董卓凶残,则曝尸都市;晋侯杀赵朔,感陷厕之悲;齐王害彭生,有坠车之痛。

夏祚颠覆,桀之罪也;殷宗殄丧,纣之过焉。

故知因果之义,陆离难准;业报之理,参差不定。

所为生报见报及其后报也。

」请疑公子曰:「若以自然之计,於义不可,则报应之辨,在言为得。

而前旨复云:二君所述,皆非契理。

未知此意,可得而闻邪?」通敏先生曰:「子既殷勤屡请,余亦黾勉相答。

但自省庸陋,未伸其要妙耳。

寻法本非有,非有则无生。

理自非无,非无则无灭。

无生无灭,诸法安在?非有非无,万物何寄?荡乎清净,推求之路斯断;夷然平等,取舍之径无从。

岂有报应之理可求,善恶之相可得?直以凡品众生,未了斯致。

故横兴诤论,强生分别。

所为渴人逐焰,水在何池;眼病见华,空曾无树。

但为引接近情,其重惑,微示因果,略显业缘,使定性执除,自然见弭。

若达乎正理,悟此真法,亦复何所而有,何所而无哉!」于是二三君子,相视心惊,欣然领悟,退席敬伏而言曰:「今者所谓朝闻夕死,虚往实归。

积滞皆倾,等秋风之落叶,繁疑并散,譬春日之销冰。

谨当共舍前迷,同遵后业矣。

」"《广弘明集》二十五"

◇安国寺碑

花砖锦石,更累平阶;夏藻秋莲,环庄竦塔。

月临月殿,粉壁照于金波;云映云台,画梁承于玉叶。

"《续高僧传》十一《慧弼》"

◎释道林

道林俗姓李,同州阳人,出家入太白山。

开皇初,选隶公府,苦辞,遁还太白。

唐武德初终。

◇上文帝乞归启贫道闻山林之土,往而不返,浩然之气,独结林泉。

望得追踪既往,故应义绝凡贯。

陛下大敞法门,载清海陆。

乞以此名,遗虚仰者。

"《续高僧传》"

◎释智诜

智诜字惠成,益州成都人。

开皇初入都,蜀王秀秦请还蜀,住法聚寺。

寻辞入龙居山。

秀复延请,辞疾不出。

至唐武德元年终。

◇答某携书

辱使至止,并以诚言,披阅循环,一言三复。

文清渌水,理破秋毫。

贫道戒行多阙,化术无方,宅身荒谷,四十余载。

狎鱼鸟,侣樵歌,习禅那,思般若,以此卒岁,分填沟壑,不谓耆年有幸,运属休明。

伏惟相王殿下,德隆三古,道振百王。

公攘臂而归旧里,衣锦而还本邑,百姓有再生之期,万物起息肩之望。

绅君子,捧玉帛而来仪;慷慨丈夫,委干戈而伏道。

昔长卿返蜀,徒擅清文;邓艾前来,未能偃武。

公华阳甲族,井络名家,捧日登朝,怀金问道,剑南长幼,并俟来苏。

岂藉微风,自然草靡。

当劝诸首领,越境参迎。

"《续高僧传》"◎释昙迁

昙迁俗姓王,博陵饶阳人,初住扬都道场寺,终西京禅定寺。

◇奏请检括破故佛像

比经周代毁道,灵塔圣仪,填委沟壑者,多蒙陛下兴建,已得修营。

至于碎身遗影,尚遍原野,贫道触目增恸,有心无事。

"《续高僧传》二十二。 文帝幸岐州,敕蜀王行猎,逐一兽入故窑,既失踪迹。 但满窑破落佛像,具以事闻。 迁因奏。 "

◇己是非论夫自是非彼,美己恶人,物莫不然。

以皆然故,举世纭纭,无自正者也。

斯由未达是非之患,乃致于此。

言至患者,有十不可:一是非无主,二自性不定,三彼我俱有,四更互为因,五迭不相及,六隐显有无,七性自相违,八执者偏著,九是非差别,十无是无非。

初明无适主者,此云我是,彼云我是,彼此竞取,乃令是非无定从。

彼云此非,此云彼非,彼此竞兴,遂使非无适趣。

或者必欲以是自归,以非属彼者,此有何理,而可然邪?理不然故,强为之者,莫不致败耳。

物岂其然哉?"《续高僧传》二十二"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