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释氏"四"
◎释昙延
昙延俗姓王,蒲州桑泉人,住京师延兴寺,开皇八年终。
◇临终遗启
延逢法王御世,偏荷深恩。
往缘业浅,早相乖背。
仰顾至尊,护持三宝,始终莫二。
但末世凡僧,虽不如法,简善度之,自招胜福。
"《续高僧传》十□□"
◎释法藏
法藏,开皇中济法寺沙门。
◇答晋王施灵寿杖书
王殇幼子,长就法门。
藏策灵寿,何敢辄忘?"《续高僧传》□□"
◎慧文
慧文,开皇中住蒋州奉诚寺。
◇与智ダ书论毁寺奉诚寺慧文、龙光寺法令、光宅寺智胜等稽首和南:伏见使人赍符,坏诸空寺。
若如即目所睹,全之与破,及有僧无僧,毁除不少。
伏惟大王菩萨植信崇明,兴建三尊,慈仁化物,岂不弘护佛法,留心塔寺?但此处僧徒,忽见毁废,咸怀忧恐。
大王虽照同朝日,而圣德高远,众情倾仰,无因简彻。
伏惟智者禅师道俗归止,有所言劝,悉善为先。
文等不揆庸微,驰来奉告。
必愿运大慈悲,垂为申达,冀未坏之寺,庶得安全。
敢藉护持,辄此祈仰。
谨和南。
开皇十二年二月八日。
"《释藏》起二,《国清百录》二"
◎昙暹昙暹,开皇中长安法师。
◇与智ダ书
开皇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京师兴国寺昙暹和南,天台山禅师足下:仰惟声高道迈,疑和上之来仪;德远智深,想弥天之再托。
言思顶礼,申接足于丹诚;伫望东山,恋光仪之若渴。
时来寒重,愿善起居。
众生难调,化弘劳念。
仰承远游荆镇,利物弘多。
栖思青溪,足畅怀抱。
冀德光迥被,用展翘诚;化导周行,蒙沾胜益。
愿珍道德,续结祗承。
谨和南。
率奉醍醐,愿领微意。
"《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惠
惠,开皇中住荆州导因寺。
◇致书智ダ
窃以妙理冲玄,隔言象之外,应机济物,寄真俗之谈。
自鹄树潜仪,金棺晦迹,微言托于传授,密教假于宏通。
故有五种法师,四依开士。
尔后连踪继迹,数百年中,虽复慧炬潜辉,而法流恒泻。
加以专思硕学,并愿穷性穷源。
然性不可穷,源何易尽?鹿羊之文既惑,兔马之说犹疑。
若不假以大心,终归永蔽。
仰惟禅师盛德清高,跨众流之表;奇才内密,越词人之上。
虽不衣锦还乡,且见还珠反本。
属以天清地肃,王道康夷,四众倾心,民庶欣仰,各愿谘受,咸思采听。
幸以慧云之润,忘秘吝于未闻;师子之音,广宣扬于渴仰。
暂移狼迹之步,权启灭定之门。
俯就群心,哀怜祈请。
书云朝闻夕殒,法说一句染神,必不累月经年,繁劳视听。
庶曾闻一实者,决了衣珠,未发菩提心,并知回向,贤愚喜跃,凡圣欢愉。
岂不弘法栋梁,含生舟楫?不任引领,谨遣十住寺臻法师归依座下,普述众心。
鹄望泉涌之资,侧迟洪钟之响,辄以尘闻,咸怀喜跃。
"《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
◎保恭
保恭,开皇中住蒋州栖霞寺。
◇请智ダ住栖霞寺疏
栖霞寺众保恭等和南:窃以瞻慕明德,灰管屡迁。
展觐以来,炎凉甫隔。
伏沧至法,用禀教门。
定水澹而无涯,询峰高而不极。
至如止观、方等之义,龙树、马鸣之文,莫不殚其理窟,究其冲妙。
恭虽不敏,少游讲席。
窥玩南北经论法师三十余年,求其奥旨不悟,观诸法海,寄在余生。
所冀倾蠡,犹欣饱腹。
然道安之遇澄上人,便称北面;惠永之逢远上首,既创东林。
是知得奉胜人,须安胜地者了。
恭虽疏薄,窃钦往彦。
但所居栖霞寺,寺宋代明征君宅,僧绍之所建立也。
镌山现像,疏岩敞殿,似若飞来,无惭踊出。
若其林泉爽丽,房宇萦纡,桂岭春芳,云窗昼歇,自昔高行,是用游写。
故寺众齐诚,请延威德。
惟愿傍观曩哲,爰降彼居,依经受用,必垂纳处。
所有园田基业,具在别条。
谨共开府士柳顾言证成斯誓,庶金刚之域,与鹫岭而长存,法宝斯传,等鸡山而不灭。
谨疏。
开皇十五年八月六日保恭等疏。
"《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
◎吉藏
吉藏,开皇中住会稽嘉祥寺。
◇与智ダ启
吉藏启,景上至。
奉旨:伏慰下情,薄热,不审尊体何如?伏愿信后寝膳胜常,诲授无乃上损。
吉藏粗蒙随众拜觐未即,伏增恋结,愿珍重。
今遣智照还启,不宣。
谨启。
"《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吉藏启,景上至。
奉师慈旨,不胜踊跃。
久愿伏膺甘露,顶戴法桥。
吉藏自顾慵讷,不堪指授。
但佛日将沉,群生眼灭,若非大师弘纫,何以克兴?伏愿广布慈云,启发蒙滞。
吉藏谨当竭愚,奉禀诲诱,穷此形命,远至来劫。
伏愿大师,密垂加授。
夏亦竟,即驰觐。
今行遣智照谘问。
谨启。
"同上"吉藏启,景上未至。
数日之间,便尔感梦。
又景上至已后,仍复得梦,一二智照口述。
景上寻皈,亦因委谘。
谨启。
"同上"◇与智ダ疏请讲法华经
吴州会稽县嘉祥寺吉藏稽首和南:伏闻山号{山罪}嵬,道安登而说法;峰名匡岫,慧远栖以安禅。
未若兹岭宏丽,接汉连霞。
浚壑飞流,冲天灌日。
赤城丹水,仙宅奥区。
佛陇香炉,圣果福地。
复经擅美,孙赋称奇。
智者栖凭,二十余载。
禅慧门徒,化流遐迩。
昔同寿英彦,才解通经;法净俊神,正传禅业。
若非道参穷学,德侔补处,岂能经论洞明,定慧兼照?至如周旦没后,孔丘命世;马鸣化终,龙树继后。
如内外不坠,信在人弘,光显大乘,开发秘教,千年之兴五百,实复在于今日。
南岳睿圣,天台明哲,昔三业住持,今二尊绍系,岂止洒甘露于震旦,亦当震法鼓于天竺,生知妙悟!魏晋以来,典籍风谣,实无连类。
释迦教主,童英发疑;卢舍法王,善财访道。
敢缘前迹,谛想崇诚。
谨共禅众一百余僧,奉请智者大师,演畅、《法华》一部。
此典众圣之喉襟,诸经之关键。
伏愿开佛知见,耀此重昏,示真实道,朗兹玄夜。
庶以三千国土,来禀未闻;百劫后生,奉遵大义。
筑场戒节,析木将临。
摇落山庄,玄黄均野。
桂岩玉蕊,菊岸华荣。
弥切声闻之心,颇伤缘觉之抱。
吉藏仰谢前达,俯愧询求,兢惧唯深,但增战悚。
谨请。
开皇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同上"
◎智越
智越,开皇中住天台修禅寺。
◇谢晋王遣使吊天台山众启天台沙门智越一众启:司马王弘至,僧使灌顶普明还,奉正月二十九日教,赐垂慰问,并宣口教,优访殷勤。
谨对龛门,焚香跪读。
言理哀切,痛绝魂心。
遣嘱累从,亡存戴荷。
师在之日,常有诲云:「今得寺基,为王创造,非尔小僧所辨,别有大力势人,后当成就,恨吾不见寺成。
」尔时莫测所由。
今蒙缮造,方醒前记。
冥相符合,不可思议。
经藏法宝,出世舟航。
诸佛所师,众生津导。
永镇佛陇,依止受持。
钟幡香等,施安供养。
法鼓警悟,利益人千僧法会,功德圆满。
伏想幽灵,慈悲远鉴。
谨于斋日,披读愿文。
法席悚心,求入愿海。
蒙赍斋粮,恩给田地。
基业无尽,施命无穷。
有待多烦,隆恩难答。
教旨经是现前僧,不令张散。
伏惟弘护事重,精舍将圆,同学门人,方凭依止。
龛室俨然,何心违离?况垂严教,益惧丹诚。
谨当克厉,倍加心力。
但一众失荫,永远慈愿。
追庆夙缘,还蒙覆护。
欣悲交至,临启涕零。
谨启。
开皇十八年二月十五日。
"《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谢晋王为师智ダ设周忌启
天台沙门智越一众启:典签吴景贤至,奉教为先师亡日设斋,僧众五百,一时云集。
冥途虽隔,感应道通。
越等不能灰灭,奄及讳晨,追慕慈颜,悲哽稽首,扌文泪衔餐,不胜荷戴。
谨启谢闻。
谨启。
"同上"
◇贺晋王正位东宫启
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伏惟殿下睿德自天,恭膺储副,生民庆赖,万国欢宁。
凡在道俗,莫不舞忭。
况复越等,早蒙覆护,曲奉慈惠,不任悦豫之诚。
谨遣僧使灌顶智ロ等奉启以闻。
谨启。
"同上"
◇谢皇太子造天台山下寺成启
仁寿元年十月三日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伏闻龙树迁化,天竺为立伽蓝;宝志云亡,梁国盛修开善。
良由菩萨本誓,互相显发。
凡是声闻,但知称赞。
伏惟亡师和尚,具难思之德,作天人之师,安禅涅,示希有事。
披案经律,千载一闻。
妙德昭彰,兴于圣世。
伏惟尊师重道,爰缮伽蓝。
建立之所,甚得山相。
先师尝言其地,必待良缘。
追寻此记,弥会今日。
即寺居五峰之内,夹两涧之流,堂殿华敞,房宇严秘,方之净土,用集神仙。
成就已来,先师恒垂影迹。
圣境虽遥,有感斯应。
既兴塔庙,故现灵奇,爰示诸佛,咸同慑受。
越等庸薄,谬齿门徒,仰惭栋宇,俯励心力。
常于寺内,别修斋忏,恒专禅礼,庶藉熏修。
奉酬圣泽,不任喜荷!谨遣使灌顶智ロ奉启谢闻。
谨启。
"同上"
◇谢皇太子施香炉铜钟等物启
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使人兼通事舍人张干威至,谨领前件,物等并皆完净。
仍即陈罗先师舍利龛前,具宣来令,并唱施物,又千僧法斋。
伏惟弘护殷勤,慈泽周至。
香炉微妙,天匠庄严。
洪钟和雅,震集凡圣。
胜幡舒旆,疑悬梵宫。
酥监桃,请同香积。
法衣净饰,无著离尘。
毡物丰多,惊眩视听。
千僧云集,布满山庭。
爰降王人,光显林谷。
奉对灵龛,必神通摄受,标拟众圣,冀愿海庄严。
越等凡微,谬当恩沐。
慈润重沓,难可克胜。
合众虔虔,如履冰刃。
不任戴荷之至!谨启谢闻。
仁寿二年正月六日。
"同上"
◇谢皇太子施胜幡法衣等物启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慈泽隆重,喜舍频烦。
僧使后还,复垂恩赉。
杂彩胜幡,庄严殿宇。
绫罗法服,光洽众僧。
猫酥五瓶,充身去患。
光明一斛,药食兼浓。
越等山野,粪埽分卫。
今则被服温华,食味珍甘,不自度量,弥增战惧。
不胜敬悚,谨启谢闻。
谨启。
仁寿二年四月十五日。
"同上"
◇贺炀帝登极启
天台寺沙门智越一众启:窃闻金轮绀宝,奕世相传,重离少阳,时垂御辨。
伏惟皇帝菩萨圣业平成,纂临洪祚,四海万邦,道俗称幸。
越等不任喜踊之至,谨遣僧使智ロ奉启以闻。
仁寿四年十一月三日。
括州临海县天台寺僧智越等启。
"同上"
◇谢敕施物启
天台寺沙门智越等启:使智ロ还,奉宣正月十三日敕旨,并施物五百段,谨即集众佛前,敬对使人,如法咒愿。
越等有幸,喜逢圣世。
伏蒙慈敕,喜惧已隆。
复领厚赉,恩赐弥重。
窃惟轮王地水,已觉难消;况天府妙物,宁恭受用?庶藉敕慈,又承佛力。
罄竭心膂,导师遗训。
专修礼诵,上答天泽。
不任悚荷之至!谨附。
扬州使奉谢以闻。
谨启。
大业元年三月十七日。
"同上"
◇舆驾幸江都宫参问起居启
天台寺沙门智越一众启:仲秋已冷,伏惟皇帝陛下起居万福。
越等早蒙垂覆,曲荷慈恩,山众常得安心,奉国行道。
伏闻舆驾巡抚江都,寺众欣踊,不任驰恋之诚。
谨遣僧使智ロ奉启以闻。
大业元年八月三十日。
"同上"
◇谢敕赉国清寺名并施物度僧启
天台山国清寺沙门智越一众启:兼通事舍人卢政力至,奉宣十月二十九日敕,云天慈训诲,赉寺瑞名,施物二千段,米一千斛,熏陆香二斛,千僧法斋,度四十九人出家,修治寺宇,即聚众烧香宣唱。
仰惟圣治,德合干坤,子养万邦,抚安四海,助佛教化,度脱众生。
光大之恩,诚无等等。
越等虽披法衣,行不称照,乃侍先师,每乘宗范,日夜克责,无地启处。
伏奉敕旨,顶戴受持。
但凡庸小劣,不识菩萨大智。
昔陈世之时,亲闻师说,三国为一,有大力势人,当为造寺。
寺若立,国土即清,必为国清寺。
于时车书未一,不识何言。
自尔以来,抱疑弗晓。
奉敕赉寺国清之名,还符本瑞。
山僧山民,载欣载喜。
始知诸愿菩萨,更相启发。
或作五品,或统万机。
光显三尊,利益国土。
庆此含情,幸闻休瑞。
仰瞻寺额,即如悟道。
但慈恩普被,日下同沾。
而天台一方,偏感弘泽。
名衣上服,相次光临;妙物粳粮,前后降集。
越等三学无功,一餐难受。
况米物盈积,岂可恭弘?深惧不堪,虑延罪过。
庶藉慈宥,展竭愚诚,奉酬宸极。
但天台幽远,自昔以来,单僧独行。
今泰平在运,国清寺立,四十九人,一日出家,发落障消,实为希有。
冀其心力增进,学业日新。
念念功熏,奉资皇国。
又千僧结斋,凡圣云集。
日色华朗,僧徒欣戴。
仰惟先师妙德,不可思议。
感应神通,必当鉴降。
午后对使人开发灵龛,希有圣瑞备是,使人等公私道俗共见。
越等悲喜交至,谨以启知。
谨启。
大业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括州国清寺沙门智越等启。
"《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智ロ
智ロ,开皇中住天台修禅寺。
◇天台山寺名启
昔陈世有定光禅师,德行难测。
迁神已后,智者梦见其灵云:「今欲造寺,未是其时。
若三国为一家,有大力势人,当为禅师起寺。
寺若成,国即清。
必呼为国清寺。
」伏闻敕旨,欲立寺名。
不敢默然,谨以启闻。
谨启。
"《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释灌顶
灌顶字法云,俗姓吴,义兴人。
师事智ダ,终天台国清寺。
◇国清百录序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止之峰,旧名佛陇。
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故相传因而成称。
至太建十年岁在戊戌,降陈宣帝敕名修禅寺,吏部尚书毛喜题篆榜送安寺门。
到大隋开皇十八年其岁戊午,太尉晋王于山下为先师创寺,因山为称,是曰天台。
王登尊极,以大业元年龙集。
乙丑敕江阳名僧云:「昔为智者创寺,权因山称;今须立名。
经论之内,有何胜目,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
」诸僧表两名,一云禅门,一云五净。
居其表未奏。
而僧使智ロ启国清之瑞,敕云:「此是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
」敕取江都宫大牙殿榜,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事舍人卢政力送安寺门。
国清之称,从而为始。
先师神光而生,结跏而灭,处证妙法,出作帝师,备是渚宫法论会稽智果国清灌顶等三传所载。
又沙门智寂,编集先师遣迎信命,搜访未周,而智寂身故。
笔墨之功,与气俱弃。
余览其草本,续更撰次诸经方法等,合得一百条,呼为《国清百录》,诒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
"《释藏》起一,《国清百录》"
◎释法经
法经,开皇中翻译沙门。
◇上文帝书进呈众经目录
大兴善寺翻经众沙门法经等敬白皇帝大檀越:去五月十日太常卿牛弘奉敕须撰众经目录,经等谨即修撰,总计众经合有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卷。
凡有七卷,别录六卷,总录一卷。
缮写始竟,谨用进呈。
经等又敬白:仰惟无上法宝,道洽无穷。
像运中途,缘被兹土。
昔方朔睹昆明下灰,令问西域取决。
刘向校书天阁,录载已见佛经。
方知前汉之世,正法久至。
非为后汉,始流此地矣。
但自道淡情华,真伪玄隔;人鲜宗敬,虽有若亡。
又致明帝梦感,金容亲应者,当是圣道凭藉皇王,大启弘奉之端耳。
于是发使西域,专求佛经。
缘此摩腾、法兰创出《四十二章》,世高、支谶广译诸余经部。
是后通道之士,相寻而至。
爰暨魏晋京洛之日,虽有支谦、康会,骤宣于金陵,竺护、兰炬,飞译于雍洛,然而信敬尚简,奉行固微。
比逮东晋、二秦之时,经律粗备。
但法假人弘,贤明日广。
于是道安法师创条诸经月录,诠品译材,的明时代,求遗索缺,备成录体。
自尔达今,二百年间,制经录者十有数家。
或以数求,或用名取,或凭时代,或寄译人。
各纪一隅,务存所见。
独有扬州律师僧撰《三藏记录》,颇近可观。
然犹小大雷同,三藏杂糅。
钞集参正,传记乱经;考始括终,莫能该备。
自外诸录,胡可胜言!僧众既未获尽见三国经本,校验异同,今惟且据诸家目录,删简可否,总В纲纪,位为九录,区别品类,有四十二分,九初六录三十六分,略示经律三藏大小之殊,粗显传译是非真伪之别。
后之三录,集传记注。
前三分者,并是西域圣贤所撰,以非三藏正经,故为别录。
后之三分,并是此方诸德所修,虽不类西域所制,莫非毗赞正经。
发明宗教,光辉前绪,开进后学,故兼载焉。
又法经等更复窃思,诸家经录,多是前代贤哲修撰。
敬度前贤,靡不皆号一时稽古,而所修撰不至详审者,非彼诸贤才不足而学不周,直是所遇之日,天下分崩,九牧无主,名州大郡,各号帝畿,疆场艰关,并为战国。
经出所在,悉不相知;学者遥闻,终身莫睹。
故彼前哲,虽有才能,苦不逢时,亦无所申述也。
当今经等识学,诚不及古,而宿缘多幸,运属休辰,四海为家,六合清泰,殊方异俗,宛在目前。
正朔所颁,书轨无外。
又皇帝大檀越,虽复亲综万机,而耽道终日,兴复三宝,为法轮王,永开四趣之门,大启天人之路,在域群生,莫不蒙赖,而况经等,夫复何论!所限识慧无长,猥参嘉运,不能尽获三国经本及遗文逸法,造次修撰,多有暗昧,进思退省,惭慨良深。
敬白。
"《释藏》百一,《众僧目录》"
◎释海顺海顺俗姓任,河东蒲坂人,住仁寿寺。
◇致书释道杰
敢稽首大师门下:每欲理静摄心,山泉毕志,但以无明大夜,非慧炬不辉,故栖寄法筵,听览玄旨。
至于人物聚集,颇劳低仰。
况乃大限百年,小期一念,傥从风烛,前路奚凭?所以策驽骀之疲,想千里之远。
定门玄妙,辄希趣入。
逆其不逮,益用盘桓。
伏愿开含养之怀,退人以礼。
"《续高僧传》"◇三不为篇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研古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存今好,长绝来怨。
是以返迹荒迳,息影柴门。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
书临雪采,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
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我欲才鬻德,入市趋朝。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
箱盈绮服,厨富甘肴。
讽扬弦管,咏美歌谣。
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
无过日日,靡越风朝。
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续高僧传》"
◎释道杰
道杰俗姓杨,河东安邑人,住蒲州栖岩寺。
◇报释海顺书
促路非骐骥之逸辔,灌木岂鸾凤之栖息?故当引水而沭枯鱼,戢翼而朋寡鹤耳。
脱其不尔,幸无略光阴。
"《续高僧传》"
◎阙名
◇缘生经并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
痴流漫远,苦树郁高。
欲讨其际,难测其本。
理极实相之门,荃穷假名之域。
五因七果,十有二分。
缘生之法,总备于此。
凡则迷而起妄,圣则悟以通真。
下似兔浮,上如象度。
大哉妙觉,渊乎洞尽。
十地与双林俱畅,闻域共稻{艹干}咸敷。
至若此经,独包彼例。
彼所未说,此乃具演。
攀缘为首,对治为末。
总则一十一门,别则百二十问。
其旨微而密,其词约而隐。
经之纲目,摄在兹焉。
并有圣者郁楞迦,附此经旨,作论显发。
其论也,遍取三乘之意,不执一部之荃,先立偈章,后兴论释。
偈有三十,故亦名三十论也。
大业二年十月,南贤豆国三藏法师达摩笈多,与故翻经法师彦琮,在东都上林园,依林邑所获贤豆梵本,译为隋言。
三年九月,其功乃竟。
经二卷,论一卷。
三藏师究论闲明,义解沈密,琮法师博通经论,兼善梵文,共对叶本,更相扣击。
一言靡违,三覆逾审。
辞烦简质,意存允正。
比之昔人,差无尤失。
真曰法灯,足称智藏。
愿穷后际,常益世间云尔。
"《释藏》敢三,又华四"
◇众经目录序
佛法东行,年代已远,梵经西至,流布渐多,旧来正典,并由翻出。
近遭乱世,颇失原起,前写后译,质文不同,一经数本,增减亦异,致使凡人,得容妄造。
或私采要事,更立别名,或辄构余辞,仍取真号,或论作经称,疏为论目,大小交杂,是非共混,流滥不归,因循未定。
将恐陵迟圣说,动坏信心,义阙绍隆,理乖付嘱。
皇帝深崇三宝,洞明五乘,降敕所司,请兴善寺。
大德与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披检法藏,详定经录,随类区辨,总为五分:单本第一,重翻第二,别生第三,贤圣集传第四,疑伪第五。
别生疑伪,不须钞写。
已外三分,入藏见录。
至如法宝,集之流净。
住子之类,还同略钞,例入别生。
自余《高僧传》等,词参文史,体非淳正,事虽可寻,义无在录。
又勘古目,犹有阙本。
昔海内未平,诸处遗落。
今天下既壹,请皆访取。
所愿仁寿长延,法门具足,群生有幸,方益无穷。
合成五卷,显之于左。
"《释藏》百六"
◇妙法莲华经添品序《妙法莲华经》者,破二明一之指归也。
降神五浊,宏道三乘。
权智不思,大悲难极。
先设化城之迹,后示髻珠之本。
车虽有异,雨实无差。
记以正觉之名,许以真子之位。
同入法性,归之于此。
晋敦煌沙门竺法护,于晋武之世,译《正法华》。
后秦姚兴,更请罗什,译《妙法莲华》。
改详二译,定非一本。
护似多罗之叶,什似龟兹之文,余检经藏,备见二本。
多罗则与《正法》符会,龟兹则共《妙法》允同。
护叶尚有所遗,什文宁无其漏?而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
什所阙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提婆达多品普门品偈也。
什又移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
窃见提婆达多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
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
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
提婆达多通入塔品。
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还结其终。
字句差殊,颇以改正。
倘有披寻,幸勿疑惑。
虽千万亿偈,妙义难尽,而二十七品本文且具。
所愿四辨梵词,遍神州之域;一乘秘教,悟像运之机。
聊记翻译,序之云尔。
"《释藏》盖一,又《开元释教录》"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致福消灾之要法也。
曼殊以慈悲之力,请说尊号;如来以利物之心,盛陈功业。
十二大愿,彰因行之宏远;七宝庄严,显果德之纯净。
忆念称名,则众苦咸脱;祈请供养,则诸愿皆满。
至于病土求救,应死更生,王者攘,转祸为福,信是消百怪之神符,除九横之妙术矣。
晋宋孝武之世,鹿野寺沙门慧简,已曾译出,在世流行。
但以梵宋不融,文词集糅,致令转读之辈,多生疑惑。
矩早学梵书,恒披叶典,思遇此经,验其纰缪。
开皇十七年,初获一本,犹恐脱误,未敢即翻。
至大业十一年,复得二本,更相雠比,此方为楷定。
遂与三藏法师达摩笈多,并大隋翻经沙门法行、明则、长顺、海驭等,于东都洛水南上林园翻经馆重译此本。
深览前非,方惩后失。
故一言出口,三覆乃书,传度幽旨,差无大过。
其年十二月八日,翻勘方了,仍为一卷。
所愿此经深义,人人共解;彼佛名号,处处共闻。
十二夜叉,念佛恩而护国;七千眷属,承经力以利民。
帝祚遐永,群生安乐。
式贻来世,序之云尔。
"《释藏》惟一,案:此序裴矩撰,非阙名也,当入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