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长孙平
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周柱国俭子。
仕武帝,为卫王侍读。
建德初,拜开府、乐部大夫。
宣帝即位,为小司寇。
大象中,代贺若弼为寿州刺史。
隋受禅,征拜度支尚书,转工部尚书。
历汴、许、贝三州刺史,转相州刺史,免。
寻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仁寿中卒,谥曰康。
◇上书请积谷
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古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民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者也。
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隋书·长孙平传》"
◇奏立义仓定式
古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人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故也。
去年亢阳,关内不熟,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
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
少食之人,莫不丰足。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其强宗富室,家道有余者,皆竞出私财,递相赡。
此乃风行草偃,从化而然。
但经国之理,须存定式。
"《隋书·食货志》"
◎长孙晟
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魏上党王稚曾孙。
仕周武帝,为司卫上士。
大象中,迁奉车都尉。
隋受禅,授车骑将军,进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加开府,进骠骑将军。
持节护突厥,授上开府。
炀帝即位,拜左领军将军,相州刺史,转武卫将军,迁右骁卫将军。
大业五年卒。
至唐贞观中,以子无忌贵,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表奏宜北伐
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
欲灭匈奴,宜在今日。
"《隋书·长孙晟传》,晟还大利城,安抚新附。 仁寿元年,晟表奏。 "
◇上书进离间突厥计
臣闻丧乱之极,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启其机,圣人成其务。
伏惟皇帝陛下当百王之末,膺千载之期,诸夏虽安,戎埸尚梗。
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复侵扰。
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计失则百姓不宁,计得则万代之福。
吉凶所系,伏愿详思。
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实所具知。
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
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
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
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
又引处罗,遣连奚、,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
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隋书·长孙晟传》"◇奏许染干尚主
臣观雍闾,反夏无信,特共玷厥有隙,所以依倚国家。
纵与为婚,终当必叛。
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梁干必又受其征发。
强而更反,后恐难图。
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也,素有诚款,于今两代。
臣前与相见,亦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闾,以为边捍。
"《隋书·长孙晟传》,开皇十三年,遣晟杀大义公主,雍闾又表请婚。 佥议将许之,晟又奏。 "◇奏徙染干部落
染干部落归者既众,虽在长城之内,犹被雍闾抄略,往来辛苦,不得宁居。
请徙五原,以河为固,于夏、胜两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内,任情放牧,免于抄略,人必自安。
"《隋书·长孙晟传》"
◇奏请招慰都蓝部落
今王师临境,战数有功,城内携离,其主被杀。
乘此招诱,必并来降,请遣染干部下分头招慰。
"《隋书·长孙晟传》,二十年,都蓝大乱,为其部下所杀。 晟因奏请。 "
◎贺娄子
子字万寿,代人,世居关右。
仕周武帝,为司水上士,累迁小司水,封思安县子。
寻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大象中,除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以从平尉迥功,进上开府,封武川县公。
隋受禅,进封巨鹿郡公,镇凉州。
授上大将军,征授工部尚书,仍镇凉州。
授榆关总管,云州刺史,仍拜云州总管。
开皇十四年卒,谥曰怀。
◇上书言陇右机宜
比者凶寇侵扰,荡灭之期,匪朝伊夕。
伏愿圣虑,勿以为怀。
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且陇西、河右,土旷民稀,边境未宁,不可广为田种。
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
屯田疏远者,请皆废省。
但陇右之民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获安。
只可严谨斥候,岂容集人聚畜。
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
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
"《隋书·贺娄子传》,高祖以陇西频被寇掠,敕子干劝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子上书。 "
◎贺若弼
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
仕周,为齐王宪记室,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
大象中,为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入隋,拜吴州总管。
以平陈功,进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转右武候大将军。
以怨望,免官。
大业三年,诛。
◇御授平陈七策
其一,请广陵顿兵一万,番代往来。
陈人初见设备,后以为常,及大兵南伐,不复疑也。
其二,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
及兵临江,陈人以为猎也。
其三,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于渎内。
陈人觇以为内国无船。
其四,积苇荻于扬子津,其高蔽舰。
及大兵将度,乃卒通渎于江。
其五,涂战船以黄,与枯荻同色,故陈人不预觉之。
其六,先取京口仓储,速据白土冈,置兵死地,故一战而克。
其七,臣奉敕,兵以义举。
及平京口,俘五千余人,便悉给粮劳遣,付其敕书,命别道宣喻。
是以大兵度江,莫不草偃,十七日之间,南至林邑,东至沧海,西至象林,皆悉平定。
"《北史·贺若弼传》,平陈后六年,弼撰其画策上之,谓为《御授平陈七策》。 上弗省,曰:「公欲发扬我名,我不求名,公宜自载家传。 」"
◇度江祝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
上天长江,鉴其若此。
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隋书·贺若弼传》"
◎于仲文仲文字次武,河南洛阳人,周太傅谨孙。
为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征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授仪同三司。
宣帝时,为东郡太守。
静帝初,授开府,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隋受禅,坐事下狱,免。
历行军元帅、行军总管,总晋王府事。
仁寿初,拜太子右卫率。
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进位光禄大夫。
辽东之败,系狱,发病卒。
◇狱中上隋文帝书
臣闻春生夏长,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诚,人伦不易之道。
曩者尉迥逆乱,所在影从。
臣任处关、河,地居冲要,尝胆枕戈,誓以必死。
迥时购臣,位大将军,邑万户。
臣不顾妻子,不顾身命,冒白刃,溃重围,三男一女,相继沦没,披露肝胆,驰赴阙庭。
蒙陛下授臣以高官,委臣以兵革。
于时河南凶寇,狼顾鸱张,臣以羸兵八千,扫除氛。
摧刘宽于梁郡,破檀让于蓼堤,平曹州,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亳州围,殄徐州贼。
席毗十万之众,一战土崩,河南蚁聚之徒,应时戡定。
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第二叔翼先在幽州,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
臣第五叔智建黑水,与王谦为邻,式遏蛮陬,镇绥蜀道。
臣兄ダ,作牧淮南,坐制敌,乘机剿定,传首京师。
王谦窃据二江,叛换三蜀。
臣第三叔义,受庙廷,恭行天讨。
自外父叔兄弟,皆当文武重寄,或衔命危难之间,或侍卫钩陈之侧,合门诚款,冀有可明。
伏愿下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燃,枯骨生肉。
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隋书·于仲文传》,《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三"
◇诈移书州县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隋书·于仲文传》"◎于宣敏
宣敏字仲达,仲文从父弟。
仕周,为右侍上士,迁千牛备身。
隋受禅,拜奉车都尉。
◇述志赋"文佚"◇请以戚属为蜀王疏
臣闻开盘石之宗,汉室于是惟永,建维城之固,周祚所以灵长。
昔秦皇置牧守而罢诸侯,魏后昵谄邪而疏骨肉,遂使宗社移于他族,神器传于异姓。
此事之明,甚于观火。
然山川设险,非亲勿居。
且蜀土沃饶,人物殷阜,西通邛、,南属荆、巫。
周德之衰,兹土遂成戎首,炎政失御,此地便为祸先。
是以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方可庆隆万世,年逾七百。
伏惟陛下日角龙颜,膺乐推之运,参天贰地,居揖让之期。
亿兆宅心,百神受职,理须树建藩屏,封植子孙,继周、汉之宏图,改秦、魏之覆轨,抑近习之权势,崇公族之本枝。
但三蜀、三齐,古称天险,分王戚属,今正其时。
若使利建合宜,封树得所,巨猾息其非望,奸臣杜其邪谋。
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
臣虽学谢多闻,然情深体国,辄申管见,战灼惟深。
"《隋书·于宣敏传》,高祖践阼,奉使抚慰巴、蜀。 及还,上疏。 "
◎裴肃肃字神封,河东闻喜人,魏尚书令潜十世从孙。
周天和中,举秀才,为给事中士,累迁御正下大夫。
大象中,免。
开皇中,授膳部侍郎。
历朔州总管长史,转贝州长史。
大业中,授永平郡丞。
◇上书理高、皇太子勇、蜀王秀
臣闻事君之道,有犯无隐,愚情所怀,敢不闻奏。
窃见高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
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愿陛下录其大功,忘其小过。
臣又闻之,古先圣帝,教而不诛,陛下至慈,度越前圣。
二庶人得罪已久,宁无革心?愿陛下弘君父之慈,顾天性之义,各封小国,观其所为。
若能迁善,渐更增益,如或不悛,贬削非晚。
今者自新之路永绝,愧悔之心莫见,岂不哀哉。
"《隋书·裴肃传》,仁寿中,肃见皇太子勇、蜀王秀、左仆射高俱废黜,遣使上书。 "
◎史祥
祥字世休,朔方人。
仕周,为太子车右中士,袭父宁爵武遂县公。
隋受禅,拜仪同,领交州事,进封阳城郡公。
转骠骑将军,进位上开府,蕲州总管。
征拜左翊卫将军,迁右卫将军。
炀帝即位,进位上大将军,转太仆卿。
迁鸿胪卿,进左光禄大夫、左骁卫将军。
从征辽东失利,除名为民。
寻拜燕郡太守,为高开道所获,送于罗艺,道卒。
◇答皇太子广书
行人戾止,奉所赐贶,恩纪绸缪,形于文墨。
不悟飞雪增冰之地,忽载三阳,毳幕韦之乡,俄闻九奏。
精骇思越,莫知启处。
祥少不学军旅,长遇升平,幸以先人绪余,备职宿卫。
惧驽蹇无致远之用,朽薄非折冲之材,岂欲追踪古人,语其优劣?曩者王师薄伐,天人受,绝漠扬旌,威震海外。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夫如雨,至若祥者,列于卒伍,预闻指踪之规,得免逗遛之责,循涯揣分,实为幸甚。
爰以情喻雷、陈,事方刘、葛,信圣人之屈己,非庸人之拟议。
何则?川泽之大,污潦攸归,松柏之高,茑萝斯托。
微心下悃,孟侯所知也。
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晖,三善克修,万邦以正。
斯固道高周诵,契叶商皓,岂在管蠡所能窥测!伏承监国多暇,养德怡神,咀嚼六经,逍遥百氏。
追西园之爱客,眷南皮之出游,畴昔之恩,无忘造次。
祥自忝式遏,载罹寒暑,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每至清风夕起,朗月孤照,想鸣葭之启路,思托乘于后车。
塞表京华,山川悠远,瞻望浮云,伏增潸结。
"《隋书·史祥传》,《文苑英华》六百六十七"
◎郑善果
善果,荥阳人。
周大象中,以父诚拒尉迟迥战死,袭爵开封县公,授使持节、大将军。
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历沂、景二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
大业中,征拜光禄卿,徙大理卿。
◇送舍利沂州善应寺感应表
臣闻敬天育物,则干象著其能;顺地养民,则坤元表其德。
是以陶唐砥躬勿懈,休气呈祥。
夏后水土成功,玄圭告锡,方知天时人事,影响若神。
伏惟陛下秉图揖让,受命君临,区宇无尘,声教尽一,含弘光大,慈愍无边。
天佛垂鉴,降兹荣福。
塔基六处,并得异沙。
炫耀相晖,俱同金宝。
牛为礼拜,太古未经。
云腾五色,于今方见。
又感蛇形杂采,盘旋塔基。
鹤扬玄素,徘徊空际。
虽轩皇景瑞,空传旧章;汉帝庆征,徒书简册。
自非德降三宝,道冠百王,岂能感斯美庆,致招灵异?"《法苑珠林》三十三,《续高僧传》十二法彦"
◎刘晖
晖仕周入隋,位仪同、太史令,开皇十七年除名。
◇驳张胄玄新历
《命历序》僖公五年天正壬子朔旦冬至,《左氏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张宾历,天正壬子朔冬至,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壬子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历序》二日,差《传》三日。
成公十二年,《命历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辛卯朔冬至,合《命历序》。
张胄玄历,天正辛卯朔,合《命历序》;二日壬辰冬至,差《命历序》一日。
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传》,二月己丑朔日南至,准《命历序》庚寅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庚寅朔冬至,并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庚寅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历序》一日,差《传》二日。
宜案《命历序》及《春秋左氏传》,并闰余尽之岁,皆须朔旦冬至。
若依《命历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处至多;若依《左传》,合者至少,是以知《传》为错。
今张胄玄信情置闰,《命历序》及《传》气朔并差。
又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张宾历合者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三,差者四,在后一日。
元嘉十二年十一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戊辰冬至,张胄玄历己巳冬至,差后一日。
十三年十一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癸酉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甲戌冬至。
十五年十一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冬至,日影长。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朔,二十九日己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丑冬至,张胄玄历庚寅冬至,差后一日。
十七年十一月乙酉朔,十日甲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甲午冬至,张胄玄历乙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八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一日己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亥冬至,张胄玄历庚子冬至,差后一日。
十九年十一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甲辰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乙巳冬至。
又周从天和元年丙戌至开皇十五年乙卯,合得冬夏至日影一十四。
张宾历合得者十,差者四,三差前一日,一差后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五,差者九,八差后一日,一差前一日。
天和二年十一月戊戌朔,三日庚子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庚子冬至,张胄玄历辛丑冬至,差后一日。
三年十一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巳冬至,张胄玄历丙午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元年十一月己亥朔,二十九日丁卯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丙寅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丁卯冬至。
二年五月丙寅朔,三日戊辰夏至,日影短。
张宾历己巳夏至,差后一日,张胄玄历庚午夏至,差后二日。
三年十一月戊午朔,二十日丁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丁丑冬至,张胄玄历戊寅冬至,差后一日。
六年十一月庚午朔,二十三日壬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壬辰冬至,张胄玄历癸已冬至,差后一日。
宣政元年十一月甲午朔,五日戊戌冬至,日影长。
两历并合戊戊冬至。
开皇四年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日己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巳冬至,张胄玄历庚午冬至,差后一日。
五年十一月甲寅朔,二十二日乙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甲戌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庚辰冬至。
七年五月乙亥朔,九日癸未夏至,日影短。
张宾历壬午夏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癸未夏至。
十一月壬申朔,十四日乙酉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酉冬至,张胄玄历丙戌冬至,差后一日。
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八日丙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丙午冬至,张胄玄历丁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四年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
张宾历合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张胄玄历十一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四年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
张宾历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张胄玄历四月小、乙酉朔,五月大,甲寅朔,月晨见东方。
宜案影极长为冬至,影极短为夏至,二至自古史分可勘者二十四,其二十一有影,三有至日无影。
见行历合一十八,差者六,张胄玄历合者八,差者一十六,二差后二日,一十四差后一日。
又开皇四年,在洛州测冬至影,与京师二处,进退丝毫不差。
周天和已来案验在后。
更检得建德四年,晦朔东见;张胄玄历,五月朔日,月晨见东方。
今十七年,张宾历闰七月,张胄玄历闰五月。
又审至以定闰,胄玄历至既不当,故知置闰必乖。
见行历四月、五月频大,张胄玄历九月、十月频大,为胄玄朔弱,频大在后晨,故朔日残月晨见东方。
宜又案开皇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癸卯,依历月行在鬼三度,时加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一筹起食东北角,十五分之十,至四筹还生,至二更一筹复满。
五年六月三十日,依历太阳亏,日在七星六度,加时在午少强上,食十五分之一半强,亏起西南角。
今伺候,日乃在午后六刻上始食,亏起西北角,十五分之六,至未后一刻还生,至五刻复满。
六年六月十五日,依历太阴亏,加时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弱,亏起西南。
当其时阴云不见月。
至辰巳,云里见月,已食三分之二,亏从东北,即还,云合。
至巳午间稍生,至午后,云里暂见,已复满。
十月二十日丁丑,依历太阳亏,日在斗九度,时加在辰少弱上,食十五分之九强,亏起东北角。
今候所见,日出山一丈,辰二刻始食,亏起正西,食三分之二,辰后二刻始生,入巳时三刻上复满。
十年三月十六日癸卯,依历月行在氐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半上,食十五分之七半强,亏起东北。
今候,月初出卯南,带半食,出至辰初三分,可食二分许,渐生,辰未已复满。
见行历九月十六日庚子,月行在胃四度,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食十分之三半强,亏起正东。
今伺候,月以午后二刻,食起正东,须臾如南,至未正上,食南畔五分之四,渐生,入申一刻半复满。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己未,依历月行在室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三筹起西北上,食准三分之二强,与历注同。
十三年七月十六日,依历月在申半强上,食十五分之半弱,亏起西南。
十五日夜,从四更候月,五更一筹起东北上,食半强,入云不见。
十四年七月一日,依历时加巳弱上食,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强,至未后三刻,日乃食,亏起西北,食半许,入云不见,食顷暂见,犹未复生,因即云鄣。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庚午,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亥,月在巳半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强,亏西北。
其夜一更四筹后,月在辰上起食,亏东南,至二更三筹,月在巳上,食三分之二许,渐生,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复满。
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乙丑,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丑,月在未太弱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东南。
十五日夜伺候,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云里见,巳食十五分之三许,亏起正东,至丁上,食既,后从东南生,至四更三筹,月在未末,复满。
而胄玄不能尽中。
"《隋书·律历志》中,开皇十七年,张胄玄历成,奏之。 上付杨素等校其短长。 刘晖与国子助教王颇等执旧历术,迭相驳难,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影等,驳胄玄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