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隋文 卷二十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隋文
《全隋文》 卷二十五 严可均辑

◎杨素

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齐尚书令族孙。

仕周,为宇文护中外记室,转礼曹,加大都督,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清河县子。

授司城大夫,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

宣帝即位,袭父敷爵临贞县公。

大象中,为汴州刺史,拜大将军,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

隋受禅,加上柱国,拜御史大夫,免。

寻拜信州总管,迁荆州总管,进封郧国公,改封越国公。

寻拜纳言,转内史令,进尚书右仆射。

仁寿初,迁左仆射。

炀帝即位,迁尚书令,拜太子太师。

大业二年,拜司徒,改封楚公。

卒,赠光禄大夫、太尉,谥曰景武。

有《集》十卷。

◇谢炀帝手诏问劳表

臣自惟虚薄,志不及远,州郡之职,敢惮劬劳,卿相之荣,无阶觊望。

然时逢昌运,王业惟始,虽涓流赴海,诚心屡竭,轻尘集岳,功力盖微。

徒以南阳里闾,丰、沛子弟,高位重爵,荣显一时。

遂复入处朝端,出总戎律,受文武之任,预帷幄之谋。

岂臣才能,实由恩泽。

欲报之德,义极昊天。

伏惟陛下照重离之明,养继天之德,牧臣于疏远,照臣以光晖,南服降枉道之书,春官奉肃成之旨。

然草木无识,尚荣枯候时,况臣有心,实自效无路。

昼夜回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贼谅包藏祸心,有自来矣,因幸国哀,便肆凶逆,兴兵晋、代,摇荡山东。

陛下拔臣于凡流,授臣以戎律,蒙心膂之寄,禀平乱之规。

萧王赤心,人皆以死,汉皇大度,天下争归,妖寇廓清,岂臣之力!曲蒙使臣弟约赍诏书问劳,高旨峻笔,有若天临,洪恩大泽,便同海运。

悲欣惭惧,五情振越,虽百陨微躯,无以一报。

"《隋书·杨素传》,汉王谅平,帝遣素弟修武公约赍手诏劳素,素上表陈谢。 "◇奏劾王谊

臣闻丧服有五,亲疏异节,丧制有四,隆杀殊文。

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

是以贤者不得逾,不肖者不得不及。

而仪同王奉孝,既尚兰陵公主,奉孝以去年五月身丧,始经一周,而谊便请除释。

窃以虽曰王姬,终成下嫁之礼,公则主之,犹在移天之义。

况复三年之丧,自上达下,及期释服,在礼未详。

然夫妇则人伦攸始,丧纪则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

故钻燧改火,责以居丧之速,朝祥暮歌,讥以忘哀之早。

然谊虽不自强,爵位已重,欲为无礼,其可得乎?乃薄俗伤教,为父则不慈,轻礼易丧,致妇于无义。

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请付法推科。

"《隋书·王谊传》,高祖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未几,奉孝卒,逾年,谊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 御史大夫杨素劾谊。 "

◇奏张胄玄、刘孝孙所克刂日食事

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唯一晦三朔,依克刂而食,尚不得其时,又不知所起,他皆无验。

胄玄所克刂,前后妙衷,时起分数,合如符契。

孝孙所克刂,验亦过半。

"《隋书·律历志》中,张胄玄与刘孝孙共短张宾历,至十四年七月,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 "◇滕王纶罪议

纶希冀国灾,以为身幸。

原其性恶之由,积自家世。

惟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叶力。

其先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

父悖于前,子逆于后,非直觊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

为恶有状,其罪莫大,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依前律。

"《隋书·滕王纶传》,王弘奏纶厌蛊恶逆,坐当死。 帝命公卿议其事,司徒杨素等云云。 "

◇卫王集罪议

集密怀左道,厌蛊君亲,公然咒诅,无惭幽显。

情灭人理,事悖先朝,是君父之罪人,非臣子之所赦,请论如律。

"《隋书·卫王集传》,宪司奏集恶逆,罪当死。 天子下公卿议其事,杨素等云云。 "

◇为蜀王秀作檄文,置秀集中

逆臣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

陈甲兵之盛,云「指期问罪。

」"《隋书·文帝四子传》,又《北史》七十一"

◇柳弘诔

山阳王弼,风流长逝;颍川荀粲,零落无时。

修竹夹池,永绝梁园之赋;长杨映沼,无复洛川之文。

"《周书·柳庆附传》"

◎杨玄感

玄感,素子。

开皇中,以父军功,授仪同,加上开府、大将军。

仁寿初,进柱国。

出为郧州刺史,转宋州刺史。

大业中,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以辽东之役发兵反,败死。

◇屯兵尚书省誓众

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

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隋书·杨玄感传》"

◇与樊子盖书夫建忠立义,事有多途,见机而作,盖非一揆。

昔伊尹放太甲于桐宫,霍光废刘贺于昌邑,此并公度内,不能一二披陈。

高祖文皇帝诞膺天命,造兹区宇,任璇玑以齐七政,握金镜以驭六龙,无为而至化流,垂拱而天下治。

今上纂承宝历,宜固洪基,乃自绝于天,殄民败德。

频年肆眚,盗贼于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为之凋尽。

荒淫酒色,子女必被其侵,耽玩鹰犬,禽兽皆离其毒。

朋党相扇,货贿公行,纳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

加以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填沟壑,骸骨蔽原野。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玄感世荷国恩,位居上将,先公奉遗诏曰:「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

」所以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

四海同心,九州响应,士卒用命,如赴私雠,民庶相趋,义形公道。

天意人事,较然可知。

公独守孤城,势何支久!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礼,自贻伊戚。

谁谓国家一旦至此,执笔潸泫,言无所具。

"《隋书·杨玄感传》"

◎柳

字幼文,河东解人,寓居襄阳。

梁末,随父仲礼归周,为宇文护中外记室,出为宁州总管掾。

建德中,为司武上士,转郑令。

隋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屯田侍郎,迁治书侍御史,拜仪同三司,加员外散骑常侍。

仁寿中,坐事除名。

炀帝即位,徙敦煌。

征还,道卒。

◇上周武帝表今太平告始,信赏宜明,酬勋报劳,务先有本。

屠城破邑,出自圣规,斩将搴旗,必由神略。

若负戈擐甲,征捍劬劳,至于镇抚国家,宿卫为重。

俱禀成算,非专己能,留从事同,功劳须等。

皇太子以下,实有守宗庙之功。

昔萧何留守,茅土先于平阳,穆之居中,没后犹蒙优策。

不胜管见,奉表以闻。

"《隋书·柳传》,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上表。 "

◇上隋文帝表

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平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ウ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

平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隋书·柳传》,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上表。 "

◇谏文帝亲裁细务疏

臣闻自古圣帝,莫过唐、虞,象地则天,布政施化,不为丛挫,是谓钦明。

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故知人君出令,诫在烦数。

是以舜任五臣,尧咨四岳,设官分职,各有司存,垂拱无为,天下以治。

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

又云:「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此言君臣上下,体裁有别。

比见四海一家,万机务广,事无大小,咸关圣听。

陛下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取判天旨。

闻奏过多,乃至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

伏愿思臣至言,少减烦务,以怡神为意,以养性为怀,思武王安乐之义,念文王勤忧之理。

若其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伏愿详决。

自余细务,责成所司,则圣体尽无疆之寿,臣下蒙覆育之赐也。

"《隋书·柳传》"

◇奏劾唐君明周丧娶库狄士文从妹

臣闻天地之位既分,夫妇之礼斯著,君亲之义生焉,尊卑之教攸设。

是以孝惟行本,礼实身基,自国刑家,率由斯道。

窃以爱敬之情,因心至切,丧纪之重,人伦所先。

君明钻燧虽改,在文无变,忽劬劳之痛,成燕尔之亲,冒此苴,命彼プ翟。

不义不昵,《春秋》载其将亡,无礼无仪,诗人欲其遄死。

士文赞务神州,名位通显,整齐风教,四方是则。

弃二姓之重匹,违六礼之轨仪。

请禁锢终身,以惩风俗。

"《隋书·柳传》,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刺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劾之,二人竟坐得罪。 "

◇奏禁上元角抵戏

臣闻昔者明王,训民治国,率履法度,动由礼典。

非法不服,非道不行,道路不同,男女有别,防其邪僻,纳诸轨度。

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以秽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

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衤服靓妆,车马填噎。

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竞此一时。

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

浸以成俗,实有由来,因循敝风,曾无先觉。

非益于化,实损于民,请颁行天下,并即禁断。

康哉《雅》《颂》,足美盛德之形容,鼓腹行歌,自表无为之至乐。

敢有犯者,请以故违敕论。

"《隋书·柳传》"

◇高子应国公弘德申牒请戟判

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门外既设,内阁又施!"《隋书·柳传》"

◎达奚震

震字猛略,代人。

◇锺律用铁尺议

窃惟权衡度量,经邦懋轨,诚须详求故实,考校得衷。

谨寻今之铁尺,是太祖遣尚书故苏绰所造,当时检勘,用为前周之尺。

验其长短,与宋尺符同,即以调锺律,并用均田度地。

今以上党羊头山黍,依《汉书·律历志》度之。

若以大者稠累,依数满尺,实于黄锺之律,须撼乃容。

若以中者累尺,虽复小稀,实于黄锺之律,不动而满。

计此二事之殊,良由消息未善,其于铁尺,终有一会。

且上党之黍,有异他乡,其色至鸟,其形圆重,用之为量,定不徒然。

正以时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之异,取黍大小,未必得中。

案许慎解,鬯黍体大,本异于常。

疑今之大者,正是其中,累百满尺,即是会古。

实之外,才剩十余,此恐围径或差,造律未妙。

就如撼动取满,论理亦通。

今勘周汉古钱,大小有合,宋氏浑仪,尺度无舛。

又依《淮南》,累粟十二成寸。

明先王制法,索隐钩深,以律计分,义无差异。

《汉书·食货志》云:「黄金方寸,其重一斤。

」今铸金校验,铁尺为近。

依文据理,有会处多。

且平齐之始,已用宣布,今因而为定,弥合时宜。

至于玉尺累黍,以广为长,累既有剩,实复不满。

寻访古今,恐不可用。

其晋、梁尺量,过为短小,以黍实管,弥复不容,据律调声,必致高急。

且八音克谐,明王盛范,同律度量,哲后通规。

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于理为便。

"《隋书·律历志》上,周宣帝时,达奚震及牛弘等议云云。 未及详定,高祖受终。 "◎苏威

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西魏度支尚书兼司农卿绰子。

仕周,开府。

入隋,历纳言,封房公,开府仪同三司。

◇奏荐柳庄

江南人有学业者,多不习世务,习世务者,又无学业,能兼之者,不过柳庄。

"《北史》"

◎柳昂

昂字千里,河东解人,周司会庆族子。

仕武帝,为大内史,封文城郡公,进开府。

大定中,拜大宗伯。

隋受禅,加上开府,出为潞州刺史。

◇上文帝劝学行礼表

臣闻帝王受命,建学制礼,故能移既往之风,成惟新之俗。

自魏道将谢,分割九区,关右、山东,久为战国,各逞权诈,俱殉干戈,赋役繁重,刑政严急。

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晚世因循,遂成希慕,俗化浇敝,流荡亡反。

自非天然上哲,挺生于时,则儒雅之道,经礼之制,衣冠民庶,莫肯用心。

世事所以未清,轨物由兹而坏。

伏惟陛下禀灵上帝,受命天,合三阳之期,膺千祀之运。

往者周室颓毁,区宇沸腾,圣策风行,神谋电发,端坐廊庙,荡涤万方,俯顺幽明,君临四海。

择万古之典,无善不为,改百王之弊,无恶不尽。

至若因情缘义,为其节文,故以三百三千,事高前代。

然下土黎献,尚未尽行。

臣谬蒙奖策,从政藩部,人庶轨仪,实见多阙,儒风以坠,礼教犹微,是知百姓之心,未能顿变。

仰惟深思远虑,情念下民,渐被以俭,使至于道。

臣恐业淹事缓,动延年世。

若行礼劝学,道教相催,必当靡然向风,不远而就。

家知礼节,人识义方,比屋可封,辄谓非远。

"《隋书·柳昂传》"◎柳庄庄字思敬,河东解人。

仕后梁,为太府卿。

入隋,历给事黄门侍郎,出为饶州刺史。

◇奏刑法宜合常科臣闻张释之有言: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心。

方今海内无事,正是示信之时。

伏愿陛下思释之之言,则天下幸甚。

◎梁毗

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

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

从伐齐,为行军总管长史,除并州别驾,加仪同三司。

宣政中,封易阳县子,迁武藏大夫。

隋受禅,进爵为侯,拜治书侍御史,转大兴令,迁雍州赞治,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征散骑常侍、大理卿。

仁寿初,进上开府。

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

以忤旨,忧愤卒。

◇奏劾刘

臣闻处贵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

既位列群公,秩高庶尹,縻爵稍久,厚禄已淹,正当戒满归盈,鉴斯止足,何乃规曲孽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隋书·刘传》,京师饥,上令禁酒,使妾赁屋,当垆沽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 "

◇劾杨素封事

臣闻臣无有作威福,臣之作威福,其害乎而家,凶乎而国。

窃见左仆射、越国公素,幸遇愈重,权势日隆,绅之徒,属其视听。

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唇吻,废兴候其指麾。

所私皆非忠谠,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列,兼州连县。

天下无事,容息异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

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

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

季孙专鲁,田氏篡齐,皆载典诰,非臣臆说。

陛下若以素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如"伊尹也。

伏愿揆鉴古今,量为处置,俾洪基永固,率土幸甚。

轻犯天颜,伏听斧。

"《隋书·梁毗传》,《北史》七十七,又《文苑英华》九百九十八,所载仅百字,未有谨疏二字。 "

◎乐运运字承业,南阳氵育阳人,晋尚书令广八世孙。

周天和初,为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转柱国府记室参军,入为露门博士。

建德中,除万年县丞,超拜京兆县丞。

静帝初,左迁广州氵蚩阳令。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

有《谏苑》四十一卷。

◇上周宣帝疏论丧礼

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礼,天子七月而葬,以俟天下毕至。

今葬期既促,事讫便除。

文轨之内,奔赴未尽;邻境远闻,使犹未至。

若以丧服受吊,不可既吉更凶;如以玄冠对使,未知此出何礼。

进退无据,愚臣窃所未安。

"《周书·颜之仪传》,高祖崩,宣帝嗣位。 葬讫,诏天下公除。 帝及六宫,便议即吉。 运时为京兆郡丞,上疏不纳。 又见《北史·王轨附传》。 "

◇上宣帝疏谏数赦

臣谨案《周官》曰:「国君之过市,刑人赦。

」此谓市者交利之所,君子无故不游观焉。

若游观,则施惠以悦之也。

《尚书》曰:「眚灾肆赦。

」此谓过误为害,罪虽大,当缓赦之。

《吕刑》曰:「五刑之疑,有赦。

」此谓赦疑从罚,罚疑从免。

《论语》曰:「赦小过,举贤才。

」谨寻经典,未有罪无轻重,溥天大赦之文。

逮兹末叶,不师古始,无益于治,未可则之。

故管仲曰:「有赦者,奔马之委辔。

不赦者,痤疽之砺石。

」又曰:「惠者,民之仇雠。

法者,民之父母。

」吴汉遗言,犹云「唯愿无赦。

」王符著论,亦云「赦者非明世之所宜。

」岂可数施非常之惠,肆奸宄之恶乎。

"《周书·颜之仪传》,又《北史》六十二"

◇舆榇上书陈宣帝八失

一曰:内史御正,职在弼谐,皆须参议,共治天下。

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尧舜至圣,尚资辅弼,况大尊未为圣主,而可专恣己心?凡诸刑罚爵赏,爰及军国大事,请参诸宰辅,与众共之。

二曰:内作色荒,古人重诫。

大尊初临四海,德惠未洽,先搜天下美女,用实后宫;又诏仪同以上女,不许辄嫁。

贵贱同怨,声溢朝野。

请姬媵非幸御者,放还本族,欲嫁之女,勿更禁之。

三曰: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大尊比来一入后宫,数日不出。

所须闻奏,多附内竖。

传言失实,是非可惧。

事由宦者,亡国之征。

请准高祖,居外听政。

四曰:变故易常,乃为政之大忌;严刑酷罚,非致治之弘规。

若罚无定刑,则天下皆惧;政无常法,则民无适从。

岂有削严刑之诏未及半祀,便即追改,更严前制?政令不定,乃至于是。

今宿卫之官,有一人夜不直者,罪至削除;因而逃亡者,遂便籍没。

此则大逆之罪,与十杖同科。

虽为法愈严,恐人情愈散。

一人心散,尚或"不"可止,若天下皆散,将如之何。

秦网密而国亡,汉章疏而祚永。

请遵轻典,并依大律。

则亿兆之民,手足有所措矣。

五曰:高祖斫雕为朴,本欲传之万世。

大尊朝夕趣庭,亲承圣旨。

岂有崩未逾年,而遽穷奢丽,成父之志,义岂然乎。

请兴造之制,务从卑俭。

雕文刻镂,一切勿营。

六曰:都下之民,徭赋稍重。

必是军国之要,不敢惮劳。

岂容朝夕征求,唯供鱼龙烂熳,士民从役,祗为徘优角抵。

纷纷不已,财力俱竭,业业相顾,无复聊生。

凡此无益之事,请并停罢。

七曰:近见有诏,上书字误者,即治其罪。

假有忠谠之人,欲陈时事,尺有所短,文字非工,不密失身,义无假手,脱有舛谬,便陷严科。

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诏,犹惧未来,更加刑戮,能无钳口!大尊纵不能采诽谤之言,无宜杜献书之路。

请停此诏,则天下幸甚。

八曰:昔桑生朝,殷王因之获福。

今玄象垂诫,此亦兴周之祥。

大尊虽减膳撤悬,未尽消谴之理。

诚愿谘诹善道,修布德政,解兆民之愠,引万方之罪,则天变可除,鼎业方固。

大尊若不革兹八事,臣见周庙不血食矣。

"《周书·颜之仪传》,《北史》六十二"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