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魏二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魏二十七 严可均辑

◎刘晔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子阜陵王延之后。

曹公辟为仓曹掾,转主簿,迁行军长史兼领军。

文帝受禅,进侍中,赐爵关内侯。

明帝即位,进封东亭侯,后以疾为太中大夫,转大鸿胪,复逊位为太中大夫。

卒,谥曰景侯。

◇议追尊宜不过高皇疏

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

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

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礼典故也。

至于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

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

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

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于礼制也。

晔思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

"《魏志·刘晔传》,《通典》七十二"◇遗鲁肃书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

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

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吴志·鲁肃传》"

◎满宠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

少为郡督邮。

曹公辟从事,又辟署西曹属,除许令,迁汝南太守,从平荆州,还行奋威将军,屯当阳;复召为汝南太守,赐爵关内侯,屯樊城,封安昌亭侯。

文帝时拜扬武将军,更拜伏波将军,封南乡侯,迁前将军。

明帝时进封昌邑侯,领豫州刺史,代曹休都督扬州,拜征东将军。

景初中征为太尉,正始三年卒,谥曰景侯。

◇重请合肥移城表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

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

又曰:「善动敌者形之。

」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此所谓形而诱之也。

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

"《魏志·满宠传》"

◇请备无强口疏

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

若人无强口,宜深为之备。

"《魏志·满宠传》"

◇请合肥移兵更立城疏

合肥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

"《魏志·满宠传》"

◇敕诸将

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

"《魏志·满宠传》"

◇敕留府长史

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

"《魏志·满宠传》"

◇为王凌报孙布书"太和五年"

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

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

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

"《魏志·满宠传》"

◎郭淮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

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迁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留为夏侯渊司马。

渊败,复为张司马。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镇西长史,行征羌将军。

黄初中擢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太和中加建威将军,转扬武将军。

正始中拜前将军,进封都乡侯。

嘉平中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进封阳曲侯。

正元二年卒,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白司马宣王书

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亦无淮也。

今辄迫还,若于法未通,当受罪于主者,觐展在近。

"《魏志·郭淮传》注引《世语》,又《世说》亦有约文。 "

◎何夔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

建安初,曹公辟司空掾,出为城父令,迁长广太守,征还参丞相军事,寻拜乐安太守,入为丞相东曹掾。

魏国建,拜尚书仆射,迁太仆。

文帝受禅,封成阳亭侯。

卒,谥曰靖侯。

◇制新科下州郡上言

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

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齐一大化也。

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饯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

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

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

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后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

"《魏志·何夔传》"

◇入为丞相东曹掾上言

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

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又可修保举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

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

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以督群下,以率万民,如是,则天下幸甚。

"《魏志·何夔传》。 "

◎杨阜

阜字义山,天水冀人。

建安初为安定长史,去官。

后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以平马超功赐爵关内侯,寻为益州刺史,拜武都太守,在郡十余年。

明帝征拜城门校尉,迁将作大匠。

◇谏治宫室发美女疏

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

尧、舜圣德,求非索谏;太禹勤功,务卑宫室;成汤遭旱,归咎责己;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此皆能昭令闻,贻厥孙谋者也。

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冶,总观季世放汤之恶政。

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民力也;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

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戒惧矣。

曩使桓、灵不废高祖之法,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处斯尊哉?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

顷者天雨,又多卒暴,雷电非常,至杀鸟雀。

天地神明,以王者为子也。

政有不当,则见灾谴。

克己内讼,圣人所记。

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

诸所缮治,务从约节。

《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

」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

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

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

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

"《魏志·杨阜传》"

◇代蜀遇雨上疏"太和四年秋"

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

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

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

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

《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

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

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

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

"《魏志·杨阜传》"

◇谏帝送葬平原公主疏

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

何至孩抱之赤子而可送葬也哉?"《魏志·杨阜传》"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

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尘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楚灵、秦皇为深诫。

高高在上,实监后德。

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

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易》曰:「丰其屋,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

」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

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

《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臣虽驽怯,敢忘争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

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

"《魏志·杨阜传》"

◇让封关内侯

阜君存无难之功,君亡无死节之效,于义当绌,于法当诛;超又不死,无宜苟荷爵禄。

"《魏志·杨阜传》"

◇应诏议政治不便于民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

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

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

孔子曰:「苛政甚于猛虎。

」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

当今之意,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政、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

"《魏志·杨阜传》"

◎辛毗

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

曹公克邺,表为议郎,后为丞相长史。

文帝初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寻为卫尉。

青龙中卒,谥曰肃侯。

◇谏修殿舍疏

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

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唯陛下为社稷计。

"《魏志·辛毗传》"◇谏平北芒疏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

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魏志·辛毗传》"◇奏请宣著符命"《艺文类聚》题作《劝进表》"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奏曰: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令书恳切,允执谦让,虽舜、禹、汤、文,义无以过。

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辞者,诚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

"《艺文类聚》作「诚急于答皇天之意,副四海之望,不得已也。 」"且《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之。

以为天文因人而变,至于河、洛之书,著于《洪范》,则殷、周效而用之矣。

斯言,诚帝王之明符,天道之大要也。

是以由德应录者,代兴于前;失道数尽者,迭废于后。

《传》讥苌弘欲支天之所坏,而说蔡墨「雷乘干」之说,明神器之存亡,非人力所能建也。

今汉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诏,歇灭无闻。

皇天将舍旧而命新,百姓既去汉而为魏,昭然著明,是可知也。

先王拨乱平世,将建洪基,至于殿下,以至德当历数之运。

即位以来,天应人事,粲然大备。

神灵图籍,兼仍往古,休征嘉兆,跨越前代。

是芝所取中黄、运期姓纬之谶,斯文乃著于前世,与汉并见。

由是言之,天命久矣,非殿下所得而拒之也。

神明之意,候望享,兆民,咸注嘉愿。

惟殿下览图籍之明文,急天下之公义,辄宣令内外,布告州郡,使知符命著明,而殿下谦虚之意。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辛毗刘晔等奏。 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三"

◇奏事

昔桓阶为尚书令,以崔林非尚书才,迁以为河间太守。

"《魏志·崔林传》注引《魏名臣奏》"

◇改正朔让

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

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

孔子曰:「行夏之时。

」《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

」何必期于相反?"《魏志·辛毗传》"

◎高柔

柔字文惠,陈留圉人,高干从弟。

曹公平河北,以柔为管长,辟丞相仓曹属。

魏国建,为尚书郎,转丞相理曹掾,迁颖川太守,复还为法曹掾。

文帝践阼,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迁廷尉,明帝即位,封延寿亭侯,齐王时转太常,迁司空,徙司徒。

曹爽诛,进封万岁乡侯。

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安国侯,转太尉。

景元四年卒,年九十,谥曰元侯。

◇除妖谤赏告之法疏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昔周公作诰,称殷之祖宗,咸不顾小人之怨。

在汉太宗,亦除妖言诽谤之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魏志·高柔传》"◇三公与朝政上疏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

成汤杖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

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

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

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

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

"《魏志·高柔传》"

◇请待博士以不次之位疏

臣闻遵道重学,圣人洪训;褒文崇儒,帝者明义。

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雄战虎争,以战阵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太祖初兴,愍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

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

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陛下临政,允迪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加也。

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堕也。

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缙绅竞慕。

臣以为博士者,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劝学者,于化为弘。

"《魏志·高柔传》"

◇谏大兴殿舍广采众女疏

二虏狡猾,潜自讲肄,谋动干戈,未图束手;宜畜养将士,缮治甲兵,以逸待之。

而顷兴造殿舍,上下劳扰。

若使吴、蜀知人虚实,通谋并势,复俱送死,甚不易也。

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

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

讫罢作者,使得就农。

二方平定,复可徐兴。

昔轩辕以二十五子,传阼弥远;周室以姬国四十,历年滋多。

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

群下之心,莫不悒戚。

《周礼》:天子后妃以下百二十人,嫔嫱之仪,既以盛矣。

窃闻后庭之数,或复过之,圣嗣不昌,殆能由此。

臣愚以为可妙简淑媛,以备内宫之数,其余尽遣还家。

且以育精养神,专静为宝。

如此,则《螽斯》之征,可庶而致矣。

"《魏志·高柔传》"

◇谏就狱杀公孙晃疏《书》称「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此王制之明典也。

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夫仲尼亮司马牛之忧,祁奚明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

"《魏志·高柔传》"

◇谏罪杀禁地鹿者疏

圣王之御世,莫不以广农为务,俭用为资。

夫农广则谷积,用俭则财畜,畜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

古者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

中间已来,百姓供给众役,亲田者既减,加顷复有猎禁,群鹿犯暴,残食生苗,处处为害,所伤不赀。

民虽障防,力不能御。

至如荣阳左右,周数百里,岁略不收,元元之命,实可矜伤。

方今天下生财者甚少,而麋鹿之损者甚多。

卒有兵戎之役,凶年之灾,将无以待之。

惟陛下览先圣之所念,愍稼穑之艰难,宽放民间,使得捕鹿,遂除其禁,则众庶永济,莫不悦豫矣。

"《魏志·高柔传》"臣深思陛下所以不早取此鹿者,诚欲使极蕃息,然后大取以为军国之用。

然臣窃以为今鹿但有日耗,终无从得多也。

何以知之?今禁地广轮且千余里,臣下计无虑其中有虎大小六百头,狼有五百头,狐万头。

使大虎一头三日食一鹿,一虎一岁百二十鹿,是为六百头虎一岁食七万二千头鹿也。

使十狼日共食一鹿,是为五百头狼一岁共食万八千头鹿。

鹿子始生,未能善走,使十狐一日共食一子,比至健走一月之间,是为万狐一月共食鹿子三万头也。

大凡一岁所食十二头。

其雕鹗所害,臣置不计。

以此推之,终无从得多,不如早取之为便也。

"《魏志·高柔传》注引《魏名臣奏》。 案:《御览》九百六引《魏名臣奏》作「郎中黄观上疏」,当时两人连名。 "◇军士亡勿罪妻子启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

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魏志·高柔传》"

◇管长教还引去吏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魏志·高柔传》"◇丞相理曹掾令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是以舜流四凶族,皋陶作士;汉祖除秦苛法,萧何定律。

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魏志·高柔传》"

◇与妇书

今致玳瑁梳一枚。

"《艺文类聚》八十四,《御览》七百十四,八百七。 金钅贯一双。 《御览》七百十八。 "

◎孙礼

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

曹公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徙鲁相,历山阳等郡太守。

明帝时入为尚书,受遗诏拜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

齐王初出为阳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征拜少府,出为荆州刺史,迁冀州牧。

以奏事忤曹爽,劾废在家。

期年除城门校尉,出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

爽诛,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大利亭侯。

嘉平二年卒,谥曰景侯。

◇清河平原争界案图宜属平原疏

管仲霸者之佐,其器犹小,犹能夺伯氏骈邑,使没齿无怨言。

臣受牧伯之任,奉圣朝明图,验地著之界,界实以王翁河为限;而俞阝以马丹侯为验,诈以呜犊河为界。

假虚讼诉,疑误台阁。

窃闻众口铄金,浮石沈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

今二郡争界八年,一朝决之者,缘有解书图画,可得寻案レ校也。

平原在两河,向东上,其间有爵堤。

爵堤在高唐西南,所争地在高唐西北,相去二十余里,可谓长叹息流涕者也。

案解与图奏,而俞阝不受诏,此臣软弱不胜其任,臣亦何颜尸禄素餐。

辄束带著履,驾车待放。

"《魏志·孙礼传》"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