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齐文 卷十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齐文
《全齐文》 卷十五 严可均辑

◎张融

融字思光,一名少子,吴郡吴人,宋会稽太守畅子。

孝建中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出为封溪令,举秀才对策中第,除仪曹郎,摄祠、仓二曹,兼掌正厨,解职为安成王抚军仓曹参军,转南阳王友,高帝辟为太傅掾,历骠骑豫章王司空谘议参军,迁中书郎,齐受禅,历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迁司徒从事中郎。

永明中为司徒右长史,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建武四年卒。

有集二十七卷,又《玉海集》十卷,《大泽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

◇海赋"并序"盖言之用也。

情矣形乎。

使天形寅内敷,情敷外寅者,言之业也。

吾远职荒官,将海得地,行关入浪,宿渚经波,傅怀树观,长满朝夕,东西无里,南北如天,反覆悬鸟,表里菟色。

壮哉水之奇也,奇哉水之壮也。

故古人以之颂其所见,吾问翰而赋之焉。

当其济兴绝感,岂觉人在我外,木生之作,君自君矣。

分浑始地,判气初天。

作成万物,为山为川。

总川振会,导海飞门。

尔其海之状也。

之相也:则穷区没渚,万里藏岸,控会河、济、朝总江、汉。

回混浩溃,巅倒发涛。

浮天振远,灌日飞高。

撞则八弦摧ㄨ,鼓怒则九纽折裂。

扌会长风以举波,氵郭天地而为势。

氵蜇泽氵沓洽,来往相拉,汨氵突氵尉渤,{穴羊}石成窟。

西冲虞渊之曲,东振汤谷之阿。

若木於是乎倒覆,折扶桑而为渣。

氵药氵门浑,涫氵和畏雍,渤淬沦氵尊,澜浅垄だ。

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而星河如覆。

既裂太山与昆仑相压而共溃,又盛雷车震汉破天以折毂。

卷涟ネ濑,辗转纵横。

扬珠起玉,流镜飞明。

是其回堆曲浦,欹关弱渚之形势也。

沙屿相接,洲岛相连。

东西荡,如满于天。

梁禽楚兽,胡木汉草之所生焉。

长风动路,深云暗道之所经焉。

苕苕蒂蒂,翳翳,晨鸟宿於东隅,落河浪其西界。

茫沆汴河,汨鬼漫桓。

旁踞委岳,横竦危峦。

重彰岌岌,攒岭聚立。

{山律}窟{山林}{山铁},架石相阴。

{山阴}{山ㄨ}陀陀,横出旁入。

嵬嵬磊磊,若相追而下及。

峰势纵横,岫形参错。

或如前而未进,乍非迁而已却。

天抗晖於东曲,日倒丽於西阿。

岭集雪以怀镜,岩昭春而自华。

江洚氵伯々,氵祭岩拍岭。

触山石,污氵Ф氵寒况,畏泱氵隈氵阿,流柴覃九。

顿浪低波,[B13H]交光,折岭挫峰,牢浪良掊,崩山相答),万里霭霭,极路天外。

电战雷奔,倒地相盖。

兽门象逸,鱼路鲸奔。

水遽龙魄,陆振虎魂。

却瞻无后,向望何前。

长寻高眺,唯水与天。

若乃山横蹴浪,风倒摧波。

磊若惊山竭岭以竦石,郁若飞烟奔云以振霞。

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

尔乎夜满深雾,昼密长云,高河灭景,万里无文。

山门幽暖,岫户。

九天相掩,五地交氛。

汪汪横横,沆沆浩浩。

淬溃大人之表,泱荡君子之外。

风沫相排,日闭云开。

浪散波合,岳起山ㄨ。

若乃氵鹿沙构白,熬波出素。

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尔其奇名出录,诡物无书。

高岸乳鸟,横门"《艺文类聚》作「阎」。 "产鱼。

则何忄罗鳙旨,飞人果骨。

哄月吐霞,吞河漱月。

气开地震,声动天发。

喷洒哕噫,流雨而扬云。

乔《骨卢》壮脊,架岳而飞坟。

动崩五山之势,间仑焕七曜之文。

觜瑁蛑。

《艺文类聚》作「毒瑁」。

绮贝绣螺。

玄朱互彩,绿紫相华。

游见秋濑,泳景登春。

伏鳞渍彩,升分洗文。

若乃春代秋绪,岁去冬归。

柔风丽景,晴云积晖。

起龙途於灵步,翔螭道之神飞。

浮微云之如瞢,落轻雨之依依。

触巧途而感远,抵栾木以激扬。

浪相薄而起千状,波独涌乎惊万容。

苹藻留映,荷芰提阴。

扶容曼彩,秀远华深。

明藕移玉,清莲代金。

眄芬芳於遥渚,泛灼烁於长浔。

浮舻杂轴,游舶交艘。

帷轩帐席,方远连高。

入惊波而箭绝,振排天之雄飙。

越汤谷以逐景,渡虞渊以追月。

遍万里而无时,浃天地於挥忽。

雕隼飞而未半,鲲龙而不逮。

舟人未及复其喘,已周流宇宙之外矣。

阴鸟阳禽,春毛秋羽。

远翅风游,高翮云举。

翔归栖去,连阴日路。

澜涨波渚,陶玄浴素。

长四断,平表九绝。

雉翥成霞,鸿飞起雪。

合声鸣侣,并翰翻群。

飞关溢绣,流浦照文。

尔夫人微亮气,小白如淋。

凉空澄远,增汉无阴,照天容於弟渚,镜河色於少浔。

括盖余以进广,浸夏洲以洞深。

形每惊而义维静,迹有事而道无心。

於是乎山海藏阴,云尘入岫。

天英篇华,日色盈秀,则若士神中,琴高道外。

袖轻羽以衣风,逸玄裾於云带。

筵秋月於源潮,帐春霞於秀濑。

晒蓬莱之灵岫,望方壶之妙阙。

树遏日以飞柯,岭回峰以蹴月。

空居无俗,素馆何尘。

谷门风道,林路云真。

若乃幽崖邑,隈奥之穷,骏波虎浪之气,激势之所不攻。

有卉有木,为灌为丛。

络糅网杂,结叶相笼。

通云交拂,连韵共风,荡洲敫岸,而千里若崩,冲崖沃岛,其万国如战。

振骏气以摆雷,飞雄光以倒电。

若夫增云不气,流风敛声。

澜文复动,波色还惊。

明月何远,沙里分星。

至其积珍全远,架宝谕深。

琼池玉壑,珠岫回岑。

合日开夜,舒月解阴。

珊瑚开缋,留璃竦华。

丹文镜色,杂照冰霞。

洪洪溃溃,浴干日月。

淹汉星墟,渗河天界。

风何本而自生,云无从而空灭。

笼丽色以拂烟,镜悬晖以照雪。

尔乃方员去我,混然落情。

气暄而浊,化静自清。

心无终故不滞,志不败而无成。

既覆舟而载舟,固以死而以生。

弘刍狗於人兽,导至本以充形。

虽万物之日用,谅何纬其何经。

道湛天初,机茂形外。

亡有所以而有,非胶有於生末。

亡无所以而无,信无心以入太。

不动动是使山岳相崩,不声声故能天地交泰。

行藏虚於用舍,应感亮於圆会。

仁者见之谓之仁,达者见之谓之达。

舌者几於上善,吾信哉其为大矣。

"《南齐书·张融传》,《艺文类聚》八。 "

◇与豫章王笺请宥朱谦之

礼开报仇之典,以申孝义之情;法断相杀之条,以表权时之制。

谦之挥刃斩冤,既申私礼;系颈就死,又明公法。

今仍杀之,则成当世罪人;宥而活之,即为盛朝孝子。

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张绪、陆澄,是其乡旧,应具来由。

融等与谦之并不相识,区区短见,深有恨然。

"《南齐书·孝义朱谦之传》,谦之,吴郡钱唐人。 所生母亡,假葬田侧,为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 永明中,手刃杀幼方,诣狱自系。 别驾孔稚圭,兼记室刘、司徒左西掾张融笺与刺史豫章王。 "

◇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融昔称幼学,早训家风,虽则不敏,率以成性。

布衣苇席,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

但世业清贫,民生多待,榛栗枣修,女贽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

昔求三吴一丞,虽屡舛错。

今闻南康缺守,愿得为之。

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

"《南齐书·张融传》"

◇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

融,天地之逸民也。

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兀然造化,忽如草木。

实以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八侄俱孤,二弟颇弱,抚之而感,古人以悲。

岂能山海陋禄,申融情累。

阮籍爱东平土风,融亦欣晋平闲外。

"《南齐书·张融传》"

◇与从兄吴郡太守瑰书

吴郡何晚,何须王反。

闻之嗟惊,乃是阿兄。

"《南史》三十一"

◇以门律致书周等诸游生吾门世恭佛,舅氏奉道。

道也与佛,逗极无二,寂然不动,致本则同,感而遂通,达迹成异,其犹乐之,不沿不隔。

五帝之秘,礼之不袭,三皇之圣岂三。

与此皆殊时,故不同其风,异世,故不一其义。

安可辄驾庸愚,诬讠罔神极?吾见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狱是非。

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

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夫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

汝可专遵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书与二何两孔,周剡山茨。

"以上门律,《弘明》作「门论」。 "少子致书诸游生者曰:张融白,鸟哀鸣於将死,人善言於就暮。

顷既病甚生衰,此亦魂留丧气。

况惊舟失舵於空壑,山足无绊於泽中。

故视阴之间,虽寸每遽,不缝不徙也。

欲使魄后余意,绳墨弟侄,故为门律,数感其一章,通源二道。

今奏诸贤,以为何若。

"《弘明集》六,《南史》七十五《顾欢传》,融著通源之论,其名少子。 "

◇答周书并答所问

张融白,吾未能忘身,故有情身分外。

既化极魂首,复为子弟留地,不欲使方寸旧都,日夜荒没,平生所困,横馗而草,所以制是门律,以律其门。

非佛与道。

门将何律?故告气缓命,凭魄申阴,数感十应,通源定本。

实欲足下发予奇意,果能翔牍起情,妙见正析。

既赴所志,今为子言。

周之问曰:论云:「致本则同。

」请问何义,是其所谓本乎?答彼周曰:夫性灵之为性。

能知者也;道德之为道,可知者也。

能知而不知所可知,非能知之义;可知而不为能知所知,非夫可知矣。

故知能知必赴於道,可知必知所赴。

而下士雷情波照,鼓欲噪神,精明驱动,识用沈蔼,所以倒心下灌,昭隔於道,至若伯阳专气致柔,停虚任魄,载营抱壹,居凝通静。

静唯通也,则照无所没;魄绪停虚,故融然自道。

足下欲使伯阳不静,宁可而得乎?使静而不怕,道亦于何而可得?今既静而两神,神静而道二,吾未之前闻也。

故逗极所以一为性游简且韵猖狂,旷不能复行,次战思定霸宇内,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罔象以扪珠。

是以则帝属五而神常一,皇有三而道无二,凫乙之交,定者鸿乎。

吾所以直其绳矣。

周之问曰:言道家者,岂不以二篇为主?言佛教者,亦应以般若为宗。

二篇所贵,义极虚无;般若所观,照穷法性,虚无法性。

其寂虽同,住寂之方,其旨则别。

答彼周曰:法性虽以即色图空,虚无诚乃有外张义。

然环会其所中,足下当加以半思也。

至夫游无荡思,心尘自拂,思以无荡,一举形上。

是虽忘有老如骞释。

然而有忘释不伐老。

当其神地悠悠,精和坐废,寂然以湛其神,遂通以冲其用。

登其此地,吾不见释家之与老氏。

陟其此意,吾孰识老氏之与释家。

逗极之所以无二,亲情故妙得其一矣。

直以物感既分,应物难合,令万象与视听交错,视听与万象相横,著之既已深,却之必方浅。

所以苦下之翁,且藏即色,顺其所有,不震其情,尊其所无,渐情其顺。

及物有潜去,人时欲无,既可西风昼举,而致南精夕梦,汉魂中寐,不其可乎?若卿谓老氏不尽乎无,则非期於得意;若卿谓尽无而不尽有,得意复爽吾所期。

卿苦疑老氏不尽乎无,则非期於得意;若卿谓尽无而不尽有,何以峻迹?斯时卿苦以释家时宜迹峻,其犹老氏时峻此迹。

逗极之同,慈焉余意。

周之问曰:论云:时殊故不同其风,是佛教之异於道也。

世异故不一其义,是道言之乖於佛也。

道佛两殊,非凫则乙。

答彼周曰:非凫则乙,迹固然矣。

迹固其然,吾不复答。

但得其世异时殊,不宜异其所以之异。

周之问曰:未知高鉴,缘何识本?答彼周曰:综识施本,已吐前牍。

吾与老释相识正如此,正复是目击道斯存。

卿欲必曲鞠其辞,吾不知更所以自讼。

周之问曰:若犹取二教以位其本,恐战狱方兴,未能听讼也。

答彼周曰:得意有本,何至取教?

周之问曰:若虽因二教同测教源者,则此教之源,每沿教而见矣。

答彼周曰:诚哉有是言。

吾所以见道未壹於佛,但吾之即此言,别有奇即耳。

周之问曰:自应鹿巾环杖,悠然目击,儒墨りり,从来何诤?答彼周曰:虞芮二国之斗田,非文王所知也。

碎白玉以泯斗,其别有尊者乎?况夜战一鸿,妄申凫乙,斯自鹿巾之空负头上,环杖之自诬掌中,吾安得了之哉?

周之问曰:苟合源共是,分迹双非,则二迹之用,宜均去取。

奚为翔集所向,勤务唯佛,专气抱一,无谨於道乎?答彼周曰:应感多端,神情数广。

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无疑其集佛;吾不翔翮於五通,而於集道复何晦?且宝圣宜本,迹匪情急,矧吾己有所集,方复移其翔者邪?卿得其无二於两楹,故不峻督其去取。

周之问曰: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本一末殊,为本末俱异邪?答彼周曰:吾乃自元混百圣,同投一极,而近论通源,儒不在议。

足下今极其儒,当欲列儒围道,故无属垣耳隙,思潜师夜以遂图掩天城,恐难升之险,非子所跻。

则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

吾已谓百圣同所投,同容本未俱其异。

更以沥势倒兵,恣卿智勇,吾之勇智,自纵横凑出。

"《弘明集》六"

◇与周书论释法宠

古人遗族,故留儿女。

法宠法师绝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

"《续高僧传》,法宠姓冯,南阳冠军人,寓海盐,纳妻半年,舍家住兴皇寺,从道猛昙济学《成实论》。 融与书称之。 "◇门律自序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也。

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且中代之文,道体阙变,尺寸相资,弥缝旧物。

吾之文章,体亦何异,何尝颠温凉而错寒暑,综哀乐而横歌哭哉?政以属辞多出,比事不羁,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

然其传音振逸,鸣节竦韵。

或当未极,亦已极其所矣。

汝若复别得体者,吾不拘也。

吾义亦如文,造次乘我,颠沛非物。

吾无师无友,不文不句,颇有孤神独逸耳。

义之为用,将使性入情波,尘洗犹沐。

无得钓声同利,举价如高,俾是道场,险成军路。

吾昔嗜僧言,多肆法辩,此尽游乎言笑,而汝等无幸。

"《南齐书·张融传》"

人生之口,正可论道说义,惟饮与食。

此外如树网焉。

吾每以不尔为恨,尔曹当振纲也。

"同上。 "

◇白日歌序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而彼日月不能不谢,固知无准。

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故为白日歌。

"□□□□□□□□"

◇遗令吾生平所善,自当凌云一笑。

三千买棺,无制新衾。

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妾二人,哀事毕,各遣还家。

"《南齐书·张融传》"

以吾半生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阁。

"同上。 "

◇戒子

手泽存焉,父书不读!况文音情,婉在其韵。

吾意不然,别遗尔音。

吾文体英绝,变而屡奇,既不能远至汉魏,故无取嗟晋宋。

岂吾天挺,盖不ㄨ家声。

汝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见也。

可号哭而看之。

"《南齐书·张融传》"

◇防墓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

言既得,明未葬时未知墓处也。

虽仲由之言,亦孔子不知其墓。

若征在见娉,则当言墓以告孔子,何得不知其墓?"《通典》一百三,齐张融评。 "

◎王玄载

玄载字彦休,下邳人,宋左光禄大夫玄谟从弟,为江夏王国侍郎、太宰参军,泰始初为长水校尉,历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宁朔将军,领山阳东海二郡太守,进督青兖二郡刺史,迁左军将军,改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迁抚军司马,出为秦梁二州刺史,进号征虏将军,徙益州刺史、建宁太守,升明中进号后军将军,封鄂县子。

齐受禅,入为左民尚书,领广陵,加平北将军,假节行南兖州事,进光禄大夫、员外散骑常侍,出为平北将军、兖州刺史,永明六年卒,年七十六,谥曰烈子。

◇释普恒赞大觉眇无像,悬应贵忘靖,一念会道场,空过方劫永。

信心虚东想,遇圣藻西影,妙趣澄三界,传神四禅境。

俗物故参差,真性理恒炳,韬光寄浮世,遗德方化迥。

"《高僧传》十一,《法苑珠林》一百一。 "

◎江谧

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

仕宋孝武为奉朝请、辅国参军、于湖令。

明帝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转尚书度支郎,迁右丞,兼比部郎,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免。

元徽初为武帝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领尚书左丞。

升明初,迁黄门侍郎、吏部郎、太尉谘议、录事参军。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及受禅,迁侍中,出为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寻为湘州内史,封永新县伯,进左民尚书。

武帝即位,出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及行,赐死。

◇奏劾孙先不研辨,混同谬议。

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南齐书·江谧传》,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女卒,年十九,未笄。 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重奏云云,见《全宋文》,谧又奏。 "

◎陆澄

澄字彦渊,吴郡吴人。

仕宋为太学博士、中军卫军府佐、太宰参军、太常丞、部主簿、北中郎参军,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转通直郎,兼中书郎。

转兼左丞,又转著作正员郎,历安成、东海太守,迁御史中丞。

齐受禅,坐事白衣领职,寻转给事中、秘书监,迁吏部,复为秘书监,领国子博士,迁都官尚书。

武帝即位,出为辅国将军、镇北镇军二府长史、廷尉,领骁骑将军,转度支尚书,领国子博士,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吴郡中正、光禄大夫,加给事中,领国子祭酒,隆昌元年转光禄大夫,未拜,卒。

年七十。

谥靖子。

◇上表自理

周称旧章,汉言故事,爰自河雒,降逮淮海,朝之宪度,动尚先准。

若乃任情违古,率意专造,岂谓酌诸故实,择其茂典。

案遐启弹新除谘议参骠骑大将军军事沈宪、太子庶子沈旷、并弟息,敕付建康,而宪被使,旷受假,俱无归罪事状。

臣以不纠宪等为失。

伏寻晋宋左丞案奏,不乏於时,其及中丞者,从来殆无。

王献之习达朝章,近代之宗,其为左丞,弹司徒属王惮罚自解,属疾游行,初不及中丞。

桓秘不奔山陵,左丞郑袭不弹秘,直弹中丞孔欣时,又云别摄兰台检校,此径弹中丞之谓。

唯左丞庾登之奏镇北檀道济北伐不进,致虎牢陷没,蕃岳宰臣,引咎谢愆,而责帅之劾,曾莫奏闻,请收治道济,免中丞何万岁。

夫山陵情敬之极,北伐专征之大,秘霸季之贵,道济元勋之盛,所以咎及南司,事非常宪,然秘事犹非及中丞也。

今若以此为例,恐人之贵贱,事之轻重,物有其伦,不可相方。

左丞江奥弹段景文,又弹裴方明;左丞甄法崇弹萧珍,又弹杜骥,又弹段国,又弹范文伯;左丞羊玄保又弹萧汪;左丞殷景熙弹张仲仁;兼左丞何承天弹吕万龄。

并不归罪,皆为重劾。

凡兹十弹,差是宪、旷之比,悉无及中丞之议。

左丞荀万秋、刘藏、江谧弹王僧朗、王云之、陶宝度,不及中丞,最是近例之明者。

谧弹在今龛黎之后,事行圣照。

远取十奏,近征二案:自宜依以为体,岂得舍而不遵?臣窃此人乏,谬奉国宪。

今遐所纠,既行一时,若默而不言,则向为来准,后人被绳,方当追请,素冫食之责,贻尘千载。

所以备举显例,弘通国典,虽有愚心,不在微躬。

请出臣表付外详议。

若所陈非谬,裁由天鉴。

"《南齐书·陆澄传》,建元元年,骠骑谘议沈宪等坐家奴客为劫,子弟被劾,宪等晏然。 左丞任遐奏澄不纠,请免澄官。 澄上表自理。 "

◇皇弟休倩殇服议

案礼有成人之道,则不为殇。

今既追祚土宇,远崇封秩,圭韦备典,成孰大焉。

典文式昭,殇名去矣。

夫嘉偶在室,元服表身,犹以免孺子之制,全丈夫之义。

安有名颁爵首,而可服以殇礼。

"《宋书·礼志》二,孝建元年六月,有司奏故第十六皇弟休倩薨夭,年始及殇,追赠谥东平冲王。 服制未有成准,辄下礼官详议。 太学博士陆澄议云云,又见《通典》八十二。 "

◇重议

窃谓赠之为义,所以追加名器。

故赠公者便成公,赠卿者便成卿。

赠之以王,得不为王乎?然则有在生而封。

或既没而爵,俱受帝命,不为吉凶殊典;同备文物,岂以存亡异数。

今玺策咸秩,是成人之礼;群后临哀,非下殇之制。

若丧用成人,亲以殇服,末学含疑,未之或辩。

敢求详衷如所称。

"《宋书·礼志》二,《通典》八十二。 "

◇庙祠有故迁日议

案《周礼》宗伯之职,「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

」郑君曰:「王有故,行其祭事也。

」臣以为此谓在致斋,祭事尽备,神不可渎,斋不可久,而王有他故,则使有司摄焉。

晋太始七年四月,世祖将亲祠於太庙。

庚戌,车驾夕牲。

辛亥,雨。

有司行事。

此虽非人故,盖亦天亥也。

求之古礼,未乖周制。

案《礼记》,「孔子答曾子,当祭而日蚀太庙火,如牲至未杀,则废。

」然则祭非无可废之道也。

但权所为之轻重耳。

日蚀庙火,变之甚者,故乃牲至尚犹可废。

推此而降,可以理寻。

今散斋之内,未及致斋,而有轻哀甚雨,日时展事,可以延敬。

不愆义情,无伤正典,改择令日。

夫何以疑。

愚谓散斋而有举哀若雨,可更迁日。

唯入致斋及日月逼晚者,乃使有司行事耳。

又前代司空顾和启,南郊车驾已出遇雨,宜迁日更郊,事见施用,郊之与庙,其敬可均,至日犹迁,况散斋邪。

"《宋书·礼志》四,大明三年,太常丞陆澄议。 "

◇皇太子冕服议

服冕以朝,实著经典。

秦除六冕之制,至汉明帝始与诸儒还备古章。

自魏晋以来,宗庙行礼之外,不欲令臣下服兖冕,故位公者,每加侍官。

今皇太子承干作副,礼绝群后,宜遵圣王之盛典,革近代之陋制。

臣等参议,依礼,皇太子元正朝贺,应服兖冕九章衣。

以仲起议为允。

撰载仪注。

"《宋书·礼志》五,泰始六年,兼左丞陆澄议,又见《南齐书·陆澄传》"

◇南郊明堂异日议

遗文余事,存乎旧书,郊宗地近,势可共日。

不共者,义在必异也。

元始五年正月六日辛未,郊高皇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文於明堂,以配上帝。

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五帝於明堂,光武皇帝配。

章帝元和二年,巡狩岱宗,柴祭,翌日,祠五帝於明堂。

柴山祠地,尚不共日,郊堂宜异,於例益明。

陈忠《奏事》云,「延光三年正月十三日南郊,十四日北郊,十五日明堂,十六日宗庙,十七日世祖庙。

」仲远五祀,绍统五供,与忠此奏,皆为相符。

高堂隆表,二郊及明堂宗庙各一日,挚虞《新礼》议,明堂南郊间三兆,天飨帝共日之证也。

又上帝非天。

昔人言之已详。

今明堂用日,宜依古在北郊后。

汉唯南郊备大驾,自北郊以下,车驾十省其二,今祠明堂,不应大驾。

"《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二年,尚书陆澄议。 "

◇与王俭书《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弥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情。

自商瞿至田何,其间五传,年未为远,无讹杂之失;秦所不焚,无崩坏之弊。

虽有异家之学,同以象数为宗。

数百年后,乃有王弼。

王济云弼所悟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

若谓《易》道尽於王弼,方须大论,意者无乃仁智殊见。

四道异传,无体不可以一体求,屡迁不可以一迁执也。

晋太兴四年,太常荀崧请置《周易》郑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时政由王、庾,皆隽神清识,能言玄远,舍辅嗣而用康成,岂其妄然。

泰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

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

逮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置王,意在贵玄,事成败儒。

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

谓宜并存,所以合无体之义。

且弼於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

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

《左氏》泰元取服虔,而兼取贾逵《经》,服传无《经》,虽在注中,而传又有无《经》者故也。

今留服而去贾,则《经》有所阙。

案杜预注《传》,王弼注《易》,俱是晚出,并贵后生。

杜之异古,未如王之夺实,祖述前儒,特举其违。

又释例之作,所引惟深。

《谷梁》泰元旧有麋信注,颜益以范宁,麋犹如故。

颜论闰分范注,当以同我者亲。

常谓《谷梁》劣,《公羊》为注者又不尽善,竟无及《公羊》之有何休,恐不足两立。

必谓范善,便当除麋。

世有一《孝经》,题为郑玄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

案玄自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且为小学之类,不宜列在帝典。

"《南齐书·陆澄传》,《南史》四十八《陆澄传》"

◇法论目录序第一论或列篇立第兼明众义者,今总其宗致,不复レ分。

合之则体全,别之则文乱。

置难形神,援譬薪火,庾阐发其议,谢瞻广其意。

然桓谭未及闻经,先著此言,有足奇者,宜其缀附也。

牟子不入教门,而入缘序,以特载汉明之时,像法初传故也。

魏祖答孔,是知英人开尊道之情;习生贻安,则见令主弘信法之心。

所以有取二书,指存两事。

又支遁敷翰远国,述江南僧业,故兼录。

"《释藏》百二,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序》"

◎顾测

测为扬州主簿。

◇与太守萧缅笺论陆澄

澄欲遂子弟之非,未近义方之训,此趋贩所不为,况绅领袖,儒宗胜达乎。

"《南齐书·陆澄传》,测以两奴就澄弟鲜质钱,鲜死,子卓诬为卖券,澄为中丞,测与书相往反,后又笺与太守萧缅,测遂为澄所排抑。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