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齐文 卷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齐文
《全齐文》 卷十一 严可均辑

◎王俭"三"

◇南郊明堂异日议

前汉各日,后汉亦不共辰,魏晋故事,不辨异同,宋立明堂,唯据自郊徂宫之义,未达祀天旅帝之旨。

何者?郊坛旅天,甫自诘朝,还祀明堂,便在日昃,虽致祭有由,而烦黩斯甚,异日之议,於理为弘。

《春秋感精符》云:「王者父母地。

」则北郊之祀,应在明堂之先。

汉、魏北郊,亦皆亲奉,晋泰宁有诏,未及遵遂。

咸和八年,甫得营缮,太常顾和秉议亲奉。

康皇之世,已经遵用。

宋氏因循,未遑厘革。

今宜亲祠北郊,明年正月上辛祠昊天,次辛瘗后土,后辛祀明堂,御并亲奉。

车服之仪,率遵汉制。

南郊大驾,北郊明堂,降为法驾。

衮冕之服,诸祠咸用。

"《南齐书·礼志》上。 永明二年,尚书令王俭议。 "

◇释奠释菜议

《周礼》:「春入学,舍菜合舞。

」《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又云:「始入学,必释奠先圣先师。

」中朝以来,释菜礼废,今之所行,释奠而已。

金石俎豆,皆无明文。

方之七庙则轻,比之五祀则重。

陆纳、车胤谓宣尼庙宜依亭侯之爵;范宁欲依周公之庙,用王者仪,范宣谓当其为师则不臣之,释奠日,宜备帝王礼乐。

此则车、陆失於过轻,二范又伤於太重。

喻希云:「若至王者自设礼乐,则肆赏於至敬之所;若欲嘉美先师,则所"《通典》作「则须所」。 "况非备。

」寻其"《通典》作「细寻」。 "此说,守附情理。

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师资,引同上公,即事惟允。

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权奏登歌。

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

"《南齐书·礼志》上。 永明三年,尚书令王俭议。 又见《通典》五十三。 "

◇皇孙南郡王冠议

皇孙冠事,历代所无,礼虽有嫡子,无嫡孙,然而地居正体,下及五世。

今南郡王体自储晖,实惟国裔,元服之典,宜异列蕃。

案《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宾加其冠,赞者结缨。

」郑玄云:「主人,冠者之父兄也。

」寻其言及父兄,则明祖在,父不为主也。

《大戴礼记·公冠篇》云:「公冠自为主,四加玄冕,以卿为宾。

」此则继体之君及帝之庶子,不得称子者也。

《小戴礼记·冠义》云:「冠於阼,以著代也。

醮於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注称「嫡子冠於阼,庶子冠於房」。

《记》又云:「古者重冠,故行之於庙,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据此而言,弥与郑注《仪礼》相会。

是故中朝以来,太子冠则皇帝临轩,司徒加冠,光禄赞冠。

诸王则郎中加冠,中尉赞冠。

今同於储皇则重,依於诸王则轻。

又《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父命」,《礼》「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皇太子居臣子之节,无专用之道。

南郡虽处蕃国,非支庶之列,宜禀天朝之命,微申冠阼之礼。

晋武帝诏称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正典。

此盖谓庶子封王,合依公冠自主之义,至於国之长孙,遣使惟允。

宜使太常持节加冠,大鸿胪为赞,醮酒之仪,亦归二卿,祝醮之辞,附准经记,别更撰立,不依蕃国常体。

国官陪位拜贺,自依旧章。

其日内外二品清官以上,诣止车集贺,并诣东宫南门通笺。

别日上礼,宫臣亦诣门称贺,如上台之仪。

既冠之后,克日谒庙,以弘尊祖之义。

此既大典,宜通关八座丞郎,并下二学详议。

"《南齐书·礼志》上。 永明五年,有司奏南郡王昭业冠,求仪注未有前准。 尚书令王俭议。 又见《通典》五十六。 "

◇江学不宜继逊启

礼无后小宗之文,近世缘情,皆由父祖之命,未有既孤之后,出继宗族也。

虽复臣子一揆,而义非天属。

江忠简胤嗣所寄,唯学一人,傍无眷属。

学宜还本。

若不欲江逊绝后,可以学小儿继逊为孙。

"《南齐书·江学传》。 初,宋明帝敕学出继从叔逊,为从祖淳后,於是仆射王俭启。 "

◇谏省南豫州启

愚意政以江西连接汝、颖,土旷民希,匈奴越逸,唯以寿春为阻。

若使州任得才,虏动要有声闻,豫设防御,此则不俟南豫。

假令或虑一失,丑羯之来,声不先闻,胡马倏至,寿阳婴城固守,不能断其路,朝廷遣军历阳,己当不得先机。

戎车初戒,每事草创,孰与方镇常居,军府素正。

临时配助,所益实少。

安不忘危,古之善政。

所以江左屡分南豫,意亦可求。

如闻西豫力役尚复粗可,今得南谯等郡,民户益薄,於其实益,复何足云。

"《南齐书·州郡志》上。 建元二年。 "◇立春在郊无烦迁日启

案《礼记·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

」《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卢植云:「夏正在冬至后,《传》曰启蛰而郊,此之谓也。

」然则圜丘与郊各自行,不相害也。

郑玄云:「建寅之月,昼夜分而日长矣。

」王肃曰:「周以冬祭天於圜丘,以正月又祭天以祈谷。

」《祭法》称「燔柴太坛」,则圜丘也。

《春秋传》云「启蛰而郊」,则祈谷也。

谨寻《礼》、《传》二文,各有其义,卢、王两说,有若合符。

中朝省二丘以并二郊,即今之郊礼,义在报天,事兼祈谷,既不全以祈农,何必俟夫启蛰。

史官惟见《传》义,未达《礼》旨。

又寻景平元年正月三日辛丑南郊,其月十一日立春,元嘉十六年正月六日辛未南郊,其月八日立春,此复是近世明例,不以先郊后春为嫌。

若或以元日合朔为碍者,则晋成帝咸康元年正月一日加元服,二日亲祠南郊,元服之重,百僚备列,虽在致斋,行之不疑。

今斋内合朔,此即前准。

若圣心过恭,宁在严,合朔之日,散官备防,非预斋之限者,於止车门外别立幔省,若日色有异,则列於省前,望实为允,窃谓无烦迁日。

"《南齐书·礼志》上。 永明元年当南郊,而立春在郊后,世祖欲迁郊,尚书令王俭启。 又略见《通典》四十二。 "

◇与豫章王嶷笺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南史》作「政荒人散」。 "实须缉理。

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

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建元元年,迁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仆射王俭笺。 又《南史》四十二以此书在齐未受禅时。 "◇答陆澄书

《易》体微远,实贯群籍,施、孟异闻,周、韩殊旨,岂可专据小王,便为该备?依旧存郑,高同来说。

元凯注《传》,超迈前儒,若不列学官,其可废矣。

贾氏注《经》,世所罕习,《谷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由旧式。

凡此诸义,并同雅论。

疑《孝经》非郑所注,仆以此书明百行之首,实人伦所先,《七略》、《艺文》,并陈之六艺,不与《苍颉》、《凡将》之流也。

郑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旧立置。

"《南齐书·陆澄传》"

◇答王逡之问

皇太子穆妃服,尚书左丞兼著作郎王逡之问左仆射王俭:「中军南郡王小祥,应待闻喜不?穆妃七月二十四日薨,闻喜公八月发哀,计十一月之限,应在六月。

南郡王为当同取六月,则大祥复申一月,应用八月,非复正月,在存亲之义,若各自为祥,庐垩相间,玄素杂糅,未审当有此疑不?」俭曰:「送往有已,复生有节,罔极非服制所申,祥缟明示终之断。

相待之义,经记无闻。

世人多以庐室衰麻,不宜有异,故相去一二月者,或申以俱除。

此所谓任情径行,未达礼旨。

昔撰《丧记》,已尝言之。

远还之人,自有为而未祭,在家之子,立何辞以不变?礼有除丧而归者,此则经记之遗文,不待之明据。

假使应待,则相去弥年,亦宜必待,乃为衰永服以穷生,吉蠲长绝於宗庙,斯不可矣。

苟曰非宜,则旬月之间,亦不容申。

何者?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今远则不待,近必相须,礼例既乖,即心无取。

若疑兄弟同居,吉凶舛杂,则古有异宫之义。

设无异宫,则远还之子,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事。

灵筵祭奠,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

所以然者,《奔丧礼》云『为位不奠』,郑玄云『以其精神不存乎此也』。

闻哀不时,实缘在远。

为位不奠,益有可安。

此自有为而然,不关嫡庶。

庶子在家,亦不待嫡矣。

而况储妃正体王室,中军长嫡之重,天朝又行权制,进退弥复非疑。

谓不应相待。

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

及至忌辰变除,昆弟亦宜相就写情而不对客。

此图之大典,宜通关八座丞郎,共尽同异。

然后奏御。

」"《南齐书·礼志》下"◇竟陵王山居赞升堂践室,金晖玉朗。

大韶,遥遥闲赏。

道以德弘,声由业广。

义重实归,情深虚往。

濠梁在兹,安事遐想。

"《艺文类聚》三十六"

◇畅连珠

盖闻王佐之才虽远,岂必见采於当世,凌云之气徒盛,无以自致於云间,是故魏人指玉於外野,和氏泣血於荆山。

"《艺文类聚》五十七"

◇高帝哀策文

降阶执礼,泣血缠心,感容台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

仰神仪而邈绝,视区物而凄阴。

俾兹良史,敬修旧则。

敢图鸿规,式扬至德。

其辞曰:

灵源遥裔,肇惟商丘。

圣功宁夏,贤识归周。

我皇踵武,超冠前猷。

英风允迪,德音孔修。

月准敷仁,日精表孝。

则地均和,体天合照。

外弘三至,内隆七教。

水祀将倾,干维晦象。

韦弁长袭,鼓磬属响。

声化已沦,政刑遂往。

国图靡缉,民规载爽。

康世以德,拨乱资武。

威以雷霆,润以风雨。

六术允昭,四义克举。

自东徂北,遐方即叙。

功被河济,化隆江汉。

帝暮仰式,王维伫干。

改步藩屏,来登翼赞。

绸缪总章,因循阳馆。

昔在保衡,君违斯正。

爰兹博陆,亦鉴灵命。

放昏以忠,登明资敬。

义焕金石,功昭舞咏。

蠢尔荆汉,悖乱人经。

谋连枢禁,兵接神垌。

御奸以德,御宄以刑。

献捷宗寝,饮至王庭。

政教云行,徽猷天造。

山鉴紫璇,苑茂朱草。

玉检腾晖,金绳荐宝。

天镜既穆,地维既肃。

遐迩壹体,表里礻是福。

乃眷斯民,昧旦杼轴。

兴文偃武,缵禹旧服。

所尚惟简,所宝惟贤。

居尊弥约,无善不延。

胶庠载缉,风轨克宣。

上洞清仪,下达玄泉。

听览闲日,应物余景。

怡虑以文,栖心以静。

鸿章晨瑛,徽言夕永。

迹庇区服,情深箕颍。

万宇飧和,百神受职。

梁甫欣仪,云亭望式。

辅德伊何,奄捐民极。

嵩岳长倾,宸晖斯昃。

机照惟寂,达鉴靡伤。

慎终敬始,知微知彰。

立言垂范,玉润金相。

瞻仰遗式,哀结流霜。

旋玉大之敫镜,动云旗之逶迤。

振哀笳於八极,响清跸於咸池。

顾应掖而稍远,视机衡而长离。

风迟迟而怀暮,日よよ其若垂。

感衣冠於乔岳,追弓剑之在斯。

悼丁年之薄祜,诉穷心於两仪。

"《艺文类聚》十四"

◇皇太子妃哀策文

肇惟初识,芳猷夙就。

翩翻礼园,徘徊乐囿。

视秋齐明,方春等茂。

伊宋之季,天衢荐阻。

咨我储贰,缔胥江浒。

卫女事齐,樊姬赞楚。

美著嫔嗣,徽音踵武。

数盈则反,否极斯昌。

肃膺灵命,经纬三光。

往仪衡馆,来式椒堂。

纟川组咸事,象服有章。

八演仰则,六幽望景。

悠悠草昧,如何不永。

方中委曜,先秋落颖。

世有遗尘,庭无余影。

呜呼哀哉!遵三兆之嘉日,迨九筮之灵期。

澄金波而映銮旆,命飞廉而拂琼辎。

扬清笳於汉表,动嘶挽於云基。

"《艺文类聚》十六"

◇太宰褚彦回碑文"并序"

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

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随武既没,赵文怀其余风,於文简公见之矣。

公讳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

爰逮两汉,儒雅继及。

魏晋以降,奕世重晖。

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可谓婉而成章,志而晦者矣。

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冕相袭。

公禀川岳之灵晖,含璋而挺曜,和顺内凝,英华外发,神茂初学,业隆弱冠。

是以仁经义纬,敦穆於闺庭,金声玉振,寥亮於区寓,孝敬淳深,率由斯至。

尽欢朝夕,人无间言。

逍遥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言必由於己。

汪汪焉,洋洋焉,可谓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袁阳源才气高寄,综核精裁;宋文帝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袁既延誉於遐迩,文亦定婚於皇家,选尚余姚公主,拜驸马都尉。

汉结叔高,晋姻武子,方斯蔑如也。

释褐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濯缨登朝,冠冕当世,升降两宫,实惟时宝。

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

俄迁秘书丞,赞道槐庭,司文天合,光昭诸侯,风流藉甚。

以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有识留感,行路伤情。

服阕,除中书侍郎。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于时新安王宠列蕃,越敷邦教,毗佐之选,妙尽国华。

出为司徒右长史,转尚书吏部郎。

执铨以平,御烦以简。

裴揩清通,王戎简要,复存於兹。

泰始之初,入为侍中,曾不移朔,迁吏部尚书。

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

元戎启行,衣冠未缉。

内赞谋谟,外康流品。

制胜既远,泾渭斯明。

赏不失劳,举无失德。

绩简帝心,声敷物听。

事宁,领太子右卫率,固让不拜。

寻领骁骑将军,以帷幄之功,膺庸只之秩,封雩都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久之,重为侍中,领右卫将军,尽规献替。

均山甫之庸,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丹阳京辅。

远近攸则,吴兴襟带,实惟股肱,频作二守,并加蝉冕,政以礼成。

民是以息,明皇不豫,储后幼冲,贻厥之寄,允属时望。

征为吏部尚书,领卫尉,固让不拜。

改授尚书右仆射。

端流平衡,外宽内直。

弘二八之高暮,宣由庚而垂咏。

太宗即世,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中书令、护军将军。

送往事居,忠贞允亮,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亦犹孟轲致欣於乐正,羊职悦赏於士伯者也。

丁所生母忧谢职,毁疾之重,因心则至,朝议以有为为之。

鲁侯垂式,存公忘私。

方进明准,爰降诏书。

敦还摄任,固请移岁。

表奏相望,事不我与,屈己弘化。

属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

桂阳失图,窥窬神器。

鼓棹则沧波振荡,建旗则日月蔽亏。

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

鸣控弦於宗稷,流锋镞於象魏。

虽英宰临戎,元渠时殄,而余党实繁,宫庙忧逼,公乃总熊罴之士,不贰心之臣,戮力尽规,克宁祸乱。

康国祚於缀旒,拯王维於已坠,诚由太祖之威风,抑亦仁公之翼佐,可谓德刑详礼义信,战之器也。

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功成弗有,固秉挹。

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

又以居母难去官。

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颜丁之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逾。

天厌宋德,水运告谢。

嗣王荒怠於天位,强臣凭陵於荆楚,废昏继统之功,龛乱宁民之德,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算,虽无受赈出车之庸,亦有甘寝秉羽之绩。

乃作司空,山川攸序,兼授卫军,戎政辑睦。

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

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

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稷契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

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大启南康,爰登中铉,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於衮司,而任隆於百辟。

暂遂冲旨,改授朝端,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帝嘉茂庸,重申前册,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

故能骋绩康卫,延慈哲后,义在资敬,情同布衣,出陪銮躅,入奉帷殿。

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

雅议於听政之晨,披文於宴私之夕。

参以酒德,间以琴心,暖有余晖,遥然留想。

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於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太祖升遐,绸缪遗寄,以侍中、司徒、录尚书事,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择皇齐之令典,致声化於雍熙。

内平外成,实昭旧职,增给班剑三十人。

物有其容,徽章斯允。

位尊而礼卑,居高而思降。

自夏徂秋,以疾陈退,朝廷重违谦光之旨,用申超世之尚,改授司空,领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景命不永,大渐弥留,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死於私第,春秋四十有八。

昔柳庄疾棘,卫君当祭而辍礼,晏婴既往,齐君车而行哭。

公之云亡,圣朝震悼於上,群后忄匡恸於下,岂惟哀缠一国,痛深一主而已哉?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谥曰文简,礼也。

夫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虚己以游,当世不能扰其度。

均贵贱於条风,忘荣辱於彼我,然后可兼善天下。

聊以卒岁,经始图终,式免只悔,谁云克备,公实有焉。

是以义结君子,惠沾庶类,言象所未形,述咏所不尽。

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舍,哀清晖之眇默。

餐舆诵於丘里,瞻雅咏於京国。

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锺之遗则。

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其辞曰:

辰精感运,昴灵发祥。

元首惟明,股肱惟良。

天鉴睿曜,踵武前王。

钦若元辅,体微知章。

永言必孝,因心则友。

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五臣兹六,八元斯九。

内谟帷幄,外曜台阶。

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如风之偃,如乐之谐。

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迹屈朱轩,志隆衡馆。

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义既川流,文亦雾散。

嵩构云颓,梁阴载缺。

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怊怅余徽,锵洋遗烈。

久而弥新,用而不竭。

"《文选》、《艺文类聚》四十五。 "

◇南郡王冠祝辞皇帝使给事中、太常、武安侯萧惠基加南郡王冠。

祝曰:「筮日戒宾,肇加元服。

弃尔幼志,从厥成德。

亲贤使能,克隆景福。

」"《南齐书·礼志》上。 永明五年南郡王昭业冠。 又见《通典》五十六。 "◇南郡王冠醮酒辞

旨酒既清,嘉荐既盈。

兄弟具在,淑慎仪形。

永届眉寿,於穆斯宁。

"《南齐书·礼志》上。 《通典》五十六。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