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傅咸"一"咸字长虞,玄子。
泰始末袭父爵清泉侯,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迁司徒左长史,转车骑司马,迁尚书左丞。
元康初转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再为本郡中正,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
卒,谥曰贞。
有《集》三十卷。
"案:张溥本有《烛铭》,今据《御览》改入《傅玄集》。 "
◇喜雨赋"并序"
泰始九年,自春不雨,以涉夏节,草木共然。
百姓以尧有九载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恐遭斯运,并有惧心。
圣皇劳虑,分使祈祷,遍于群望。
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请雨,百辟莅事,三朝而大雨降,退作斯赋。
"《艺文类聚》一百,《御览》十一"于是祝融炽景,羲和警辔。
亢阳火焚,野无生类。
悠悠亿兆,同兹惨悴。
伊我皇之仁德兮,配焘育于二仪。
屡刻躬而勤政兮,广请祷于灵。
孰谓天高?其听不辽。
孰谓神远?厥应孔昭。
洁斋致虔,于兹三朝。
阴郁怫而腾起,阳而自消。
飞廉扇谷风之翼翼,灵岳兴庆云之飘飘,遂乃重阴四会,溟邈无垠。
方中降雨,亘夜迄今。
生我百谷,粒我蒸民。
昔洪水滔天于唐尧之朝,亢旱为灾于殷汤之世。
下民其咨,莫能俾。
历稔九七,仅免斯害。
犹以畴咨为美谈,躬祷为勋代。
"《艺文类聚》二"
◇患雨赋
夫何远寓之多怀兮,患霖雨之有经。
自流炎以迄今兮,历九旬而无宁。
庶太清之垂曜兮,睹日月之光明。
云乍披而旋合,ニ暂辍而复零。
将收雷之要月,弃嘉谷于已成。
前渴焉而不降,后患之而弗晴。
惟二义之神化,奚水旱之有并?汤亢阳于七载兮,尧洪泛乎九龄。
天道且犹若兹,况人事之不平!"《艺文类聚》二,宋本《初学记》二"◇感凉赋"并序"
盛夏困于炎热,热甚不过旬日,而复自凉。
以时之凉,命亲友曲会,作赋云尔。
"《初学记》三"
践朱明之中月,暑郁隆以肇兴。
赫融融以弥炽,乃沸海而焦陵。
兽窜伏于幽林兮,鸟垂翼而弗升。
珠汗陨于玉躬兮,粉附身而沾凝。
于是景云晨敷,曜灵潜光。
阴气聿升,觊风载扬。
忽轻Ψ于坐隅兮,思暖服于兰房。
"《书钞》一百五十六,《艺文类聚》五,《御览》三十四,又七百十八"
◇神泉赋"并序"余所居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
温则水物冬生,冷则冰可以过。
每夏游之,不知岁之有暑耳。
惟兹神泉,厥理虽原。
在冬则温,既夏而寒。
混混洋洋,载清载澜。
遂乃坛以文石,树之柳杞。
密叶云覆,重荫蔽。
气泠泠以含凉,风肃肃而恒起。
于时朱明纪运,旭日驰光。
郁郁隆暑,赫赫太阳。
盥玉体于素波,身凄焉而自清。
不知天时之有暑,忽谓繁霜之陨庭。
逮至蠊秋既逝,司寒骋节。
六合萧条,严风凛冽。
河洛辍流,太阴凝结。
彼氵岂氵岂而含冻,此灼灼而含热。
绿竹猗猗,荇藻青青。
是托斯茂,是殖斯荣。
"《艺文类聚》九"
◇小语赋
楚襄王登阳云之台,景差、唐勒、宋玉侍。
王曰:「能为小语者处上位。
」景差曰:」幺蔑之子,形难为象。
晨登蚁埃,薄暮不上。
朝炊半粒,昼复得酿。
亨一小虱,饱于乡党。
」唐勒曰:「攀蚊髯,附蚋翼。
我自谓重彼不极,邂逅有急相切逼。
窜于针孔以自匿。
」宋玉曰:「折薛足以为擢,舫粒糠而为舟;将远游以遐览,越蝉溺以横浮;若涉海之无涯,惧湮汉于洪流;弥数荀而汔济,陟虮蚁之崇丘;未升半而九息,何时远乎杪头?」"《艺文类聚》十九"
◇申怀赋"并序"
余自感宁,谬为众所许,补太子洗马,才不称职,而意常阙然。
"《御览》二百四十六"
何天施之弘普,厕瓦砾于琼瑛?备东宫之妙选,奉储君之圣明。
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京。
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
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虽自百于殒越,惧恩隆而命轻。
命既轻而才下,谅无补于明时。
塞贤哲之显路,而尘损之日滋。
匪耽荣而忘替,实结恋之有违。
忍厚颜于寮类,甘获戾而受讥。
不悟皇恩之弥崇,授大县乎近畿。
畿云近而防远,情眷眷而含悲。
悲恻兼怀,忧虑实深!雍可南面,千哉心。
微微小子,斯之莫任。
莫斯之任,求仁在我。
将反初服,毕志训雅。
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于膝下。
进抗疏以归诚,退抽簪而脂车。
庶所乞之克从,永收迹于蓬庐。
"《艺文类聚》二十六"
◇感别赋"并序"
友人鲁庶叔,雅量宏济,思心辽远,余自少与之相长,情相爱亲,有如同生。
其后选太子洗马,俄而谬蒙朝私,猥忝斯职,虽惧不称,而喜得与此子同班共事,天下之遇,未有若此。
周旋三载,鲁生迁尚书郎,虽别不远,而甚怅恨。
退作兹赋云尔:"《御览》二百四十六"
嘉天地之交泰,美万物之会通。
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退以文而会友,钦公子之清尘。
信同声之相应,意未写而情亲。
誓稚好之龆龀,分绸缪而日新。
兰蕙含芬,有时而馨。
龙骥宛足,有时而征。
干道变化,时惟大明。
峨峨睦友,载扬厥声。
降圣宰之旌招,曜羽仪之上京。
赞唐虞之嘉运,超飞跃乎太清。
佩银璜于帝侧,拖紫艾于天庭。
瞻神极之眇眇,喜吾子之宠荣。
无荆玉之夜观,猥齐景于夜光。
敢有观于斯举,欣与子而并翔。
天启其愿,自忝蘩。
幼则同游,长则同班。
同心厥职,其臭如兰。
庶绩未凝,圣朝畴咨。
显佐纳言,光综万机。
出顺景而为偶,入阒然而无依。
步虚宇以低回,想宴笑之余晖。
意缠绵而弥结,泪雨面而沾衣。
"《艺文类聚》三十"
◇吊秦始皇赋"并序"余治狱至长安,观乎阿房,而吊始皇曰:
伤秦政之为暴,弃仁义以自亡。
搦纸申辞,以吊始皇。
有姬失统,命不于常。
六国既平,奄有万方。
政虐刑酷,如火之扬。
致周章之百万,取发掘于项王。
疲斯民乎宫墓,甚癸辛于夏商。
未旋踵而为墟,屯獐麋乎庙堂。
国既颠而莫扶,孰阻兵之为强。
"《艺文类聚》四十"
◇登芒赋"并序"
左光禄在夫济北侯荀公前丧元妃,及失令子,葬于芒,有以感怀,而作斯赋:何天道之难忱,信厥命之靡常。
匪彼生之不辰,亦夫人之多殃。
惟济北之初载,夙遘而逢罹。
兴瓜瓞之绵绵,飞英声以风驰。
庶家道之充昌,保永祚于螽斯。
愠无妄之为灾,怨上皇之有违。
在德门之方隆,乃降厉于元妃。
兰房阒其无主,众孤茕而莫依。
孔临川以永叹,赵有感于九原。
览登芒之哀赋,谅圣贤之同情。
"《艺文类聚》四十"◇明意赋"并序"
侍御史傅咸奉诏治狱,作赋用明意云。
舍控款以弥载,令栖迟以淹留。
吏砥身以存公,古有死而无柔。
彼背正以从邪,我没世而是尤。
敷肾肠以为效兮,岂文饰之足修。
感恩输命,心口自灭。
加我数年,竭力效节。
春秋既不吾与,日月忽其不屈。
周道兮如砥,言人兮是由。
材曲兮枉桡,朽木兮难抽。
"《艺文类聚》五十四"
◇相风赋"并序"
相风之赋,盖以富矣,然辞义大同。
惟中书张令,以太史相风,独无文饰,故特赋之。
太仆寺丞武君宾,树一竹于前庭,其上颇有枢机,插以鸡毛,于以占事知来,与彼无异,斯乃简易之至,有殊太史相风。
张氏之赋,非其至者也。
翟翟竹竿,在武之庭。
厥用自然,既修且贞。
插羽其首,央漆弗营。
经之营之,不日而成。
"《御览》九"
◇纸赋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
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
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
可敢岢伸,能幽能显"《艺文类聚》五十八;《初学记》二十一引两条,《御览》六百五"。
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
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羽扇赋"并序"
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于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其辞曰:
凤凰于飞,其羽。
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感扇扬之兴风,宜收之以清暑。
彼安众之云妙,差剖篾于毫缕。
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于齐鲁。
此因资以为用,不假裁于规矩。
虽靡饰于容好,亦差池而有序。
上比烈于南箕,下等美于Ψ甫"《艺文类聚》六十九"。
近兴风于扌卷握,岂远啸于金塘"《书钞》一百三十四"。
似燕鸿之翕习,象白鹤之群翔。
朱衣为之飘飘,□绂拂于丹梁"《书钞》同上"。
炽九日之隆赫,然高燎于扶桑。
热熙天而灼地,沸巨海而成汤。
"《书钞》一百五十六"
◇扇赋"并序"
水不策骥,陆不乘舟。
世无为而俎豆设,时有虞而干戈涤。
"《御览》五十六"
天道行而不息,四节代以相寻。
背青春之令月,践朱夏于斯今。
热融融以太甚,孰赫赫之可任。
汗珠陨以外流,气郁结而内宛。
庶凯风之自南,竞清啸而启衿。
怨微飙之不兴。
恨乔木之无阴。
摇轻羽之苒弱,手才动而忄尽心。
心取忄尽于扌卷握,尚何希乎北林。
下济亿兆,上宁侯王。
是曰安众,清暑作凉。
蒙贵幸于斯时,无日夜而有忘。
谓洪恩之可固,终靡弊于君傍。
火星忽以西流,悲风起乎金商。
秋日凄凄,白露为霜。
体敛然以思暖,御轻裘于温房。
猥弃我其若遗,去玉手而潜藏。
君背故而向新,非余身之无良。
哀劳徒而靡报,独怀怨于一方。
"《书钞》一百三十四,《艺文类聚》六十九"
◇狗脊扇赋
盖卑以自居,君子之经。
孤寡不,王侯修名。
尚不愧狗脊之为号,亦焉顾九华之妙形。
"《御览》七百二"
◇栉赋"并序"
夫才之治世,犹栉之理发也。
理发不可以无栉,治世不可以无才。
"《书钞》一百三十六,《御览》七百十四"
我嘉兹栉,恶乱好理。
一发不顺,实以为耻。
虽日用而匪懈,不告劳而自己。
苟以理而委任,斯竭力而没齿。
"《艺文类聚》七十,《御览》七百十四"
◇镜赋
从阴位于清商,采秋金之刚精。
醮祝融以制度,命欧冶而是营。
炽火垆以陶铸,飞光采于天庭"《书钞》一百三十六"。
日月之光烈,仪厥象乎曜灵。
清邈明水,景若朝阳。
不将不迎,应物无方。
不有心于好丑,而众形其必祥。
同实录于良史,随善恶而是彰。
猗猗淑媛,娥娥后妃。
眷春荣之零悴,惧玉颜之有衰。
盼清扬而自镜,竞崇夸以相晖。
珥明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
"《书钞》一百三十五。 案:《御览》七百十九作傅玄,误"
若乃云髻乱于首,黛渝于色。
设有乏于斯器兮,孰厥貌之能饰?与喑瞽而同昧兮,近有面而不识。
君子知貌之不可以不饰,则内省而自箴。
既见前而虑后,则祗畏于幽深。
察明明之待莹,则以此而洗心。
睹日观之有瑕,则稽训于儒绅。
夫然,尚何厥容之有慢?而厥思之有淫?"《书钞》一百三十五,又一百三十六,《艺文类聚》七十,《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十七"◇污卮赋"并序"人有遗余琉璃卮者,小儿窃弄,堕之不,意既惜之,又有感物之污辱,乃丧其所以为宝;况君子行身,而可以有玷乎?有金商之玮宝,禀干刚之淳精。
叹春晖之定色,越冬冰之至情。
爰甄陶以成器,逞异域之殊形。
猥陷身于丑秽,岂厥美之不惜!与觞杓之长辞,曾瓦之不若。
"《艺文类聚》七十三,《御览》八百八"
◇画像赋"并序"
先有画卞和之像者,虽具其事在素定,见其泣血残刖之刑,情以凄然,以为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下和自刖以有证,相去远矣。
戏画其像于卞子之傍,特赤其面,以示犹有惭色。
辞曰:
惟年命之遒短,速流光之有经。
疾没世而不称,贵立身而扬名。
既铭勒于钟鼎,又图像于丹青,览光烈之攸画,睹卞子之容形。
泣泉流以雨下,洒血面而氵缨,痛两趾之朋刖,心恻凄以伤情。
虽发肤之不毁,觉害仁以偷生。
向厥趾之不刖,孰夜光之见明?人之不同,爰自在昔。
臧知柳而不进,和残躯以证璧。
"《艺文类聚》七十四,《御览》七百五十"
◇烛赋"并序"
余治狱至长安,在远多怀,与同行夜饮以忘愁。
顾帷烛之自焚以致用,亦犹杀身以成仁矣。
盖泰清垂象,匪日不光;向晦入冥,匪火不彰。
故六龙衔烛于北极,九日登曜于扶桑。
日中则昃,月亏于望。
时迈靡停,昼不于常。
背三接之昭昭,即厥开之有伤。
何远寓之多怀?患冬夜之悠长。
独耿耿而不寐,待鸡鸣之未央。
徒伏枕以展转,起然烛于闲房。
扬丹辉之炜烨,朱焰之煌煌。
俾幽夜而作昼,继列景乎朝阳。
慨顾景以增叹,孰斯愁之可忘?嘉湛露之,遂命樽而设觞。
尔乃延僚属,酌醇清;讲三坟,论五经。
高谈既倦,引满行盈。
乐饮今夕,实慰我情!"《艺文类聚》八十"
款冬花赋"并序"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然始敷。
"《御览》九百九十二,《大观本草》九引「治敷」下多「华艳」二字。 "惟兹奇卉,款冬而生。
原厥物之载育,禀淳粹之至精。
用能托体固阴,利此贤贞。
恶朱紫之相夺,患居众之易倾。
在万物之并作,故韬华而弗逞。
逮皆死以枯槁,独保质而全形。
"《艺文类聚》八十一"华艳春晖,既丽且殊。
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
非天然之真贵,曷能弥寒暑而不渝。
"《御览》九百九十二,《尔雅翼》三"◇芸香赋"并序"
先君作《芸香赋》,辞美高丽。
有睹斯卉,蔚茂馨香,同游使余为序。
"《御览》九百八十二"
携昵友以消摇兮,览伟草之敷英。
慕君子之弘覆兮,超托躯于朱庭。
俯引泽于丹壤兮,仰汲润乎泰清。
繁兹绿蕊,茂此翠茎。
叶芟苁以纤折兮,枝阿那以回萦。
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
"《艺文类聚》八十一"
◇玉赋"并序"
《易》称干为玉,玉之美与天合德。
其在《玉藻》,仲尼论之备矣。
非复鄙文所可称述。
万物资生,玉禀其精。
体干之刚,配天之清。
故能珍嘉在昔,宝用罔极。
夫岂君子之是比?盖乃王度之所式!其为美也若此。
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
旷千载以遐弃,倏一旦而见齿。
为有国之伟宝,礼神于明祀。
岂连城之足云,嘉遭遇乎知己。
知己之不可遇,譬河清之难俟。
既已若此,谁亦泣血而刖趾?"《艺文类聚》八十三,《初学记》二十七"◇桑树赋"并序"
世祖昔为中垒将军,于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
皇太子入朝,以此庐为便坐。
伊兹树之侥幸,蒙生生之渥惠,降皇躬以斯植,遂弘茂于圣世。
厥茂伊何?其大连寻。
修柯远扬,洪条梢参。
布簟枝之沃若,播密叶以垂阴,荫华宇而作凉,清隆暑之难任。
以厥树之巨伟,登九日于朝阳。
且积小以高大,生合抱于毫芒。
犹帝道之将升,亦累德以弥光。
汤躬祷于斯林,用获雨而兴商。
惟皇晋之基命,爰于斯而发祥。
从皇储于斯馆,物无改于平生。
心恻切以兴思,思有感于圣明。
步傍篁徨以周览,庶仿佛于仪形。
"《艺文类聚》八十八"◇梧桐赋
美诗人之攸贵兮,览梧桐乎朝阳。
蔚{艹奉}々以萋萋兮,郁株列而成行。
夹二门以骈罗,作馆宇之表章"《艺文类聚》八十八"。
停公子之龙驾,息旅人之肩行。
瞻华实之离离,想仪凤之来翔。
"《初学记》二十八"
◇舜华赋"并序"
佳其日新之美,故种之前庭,而为之赋:
览中唐之奇树,禀冲粹之至精。
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
布夭夭之纤枝,发灼灼之殊荣。
红葩紫蒂,翠叶素茎。
含晖吐曜,烂若列星。
朝阳照灼以舒晖,逸藻采粲而光明。
罄天壤而莫俪,何菱华之足营?"《艺文类聚》八十九"
◇仪凤赋"并序"
《鹪鹩赋》者,广武张侯之所造也。
以其形微处卑,物莫之害也。
而余以为物生则有害,有害而能免,所以贵乎才智也。
夫鹪鹩既无智足贵,亦祸害未免;免乎祸害者,其唯仪凤也。
"《艺文类聚》九十"
仰天文以弥观兮,览神象乎太清。
伊仪凤之诞育兮,禀朱行之淳精。
故能体该众妙,德备五灵。
岁惟尘之纷浊兮,患俗网之易婴。
心眇眇其悠远兮,意飘飘以遐征。
翔寥廓以轻举兮,氵清霄而绝形。
若乃龙飞九五,时惟大明。
阐隆正道,既和且平。
感圣化而来仪兮,赞箫韶于九成。
随时宜以行藏兮,谅出处之有经。
岂以美而贾害兮,固以德而见荣。
旷千载而莫睹兮,忽翻尔而来庭。
应龙至兮,庶有感于斯诚,而君子之是忽兮,赋微物以申情。
虽绮靡之可玩兮,悲志大之所营。
敢砥钝于末踪兮?则瓦砾于瑶琼。
"《初学记》三十"
◇鹦武赋
有金商之奇鸟,处陇坻之高松。
谓崇峻之可固,然以慧而入笼。
披丹唇以授音,亦寻响而应声。
眄明眸以承颜,侧聪耳而有听。
口才发而轻和,密晷景而随形。
言无往而不复,似探幽而测冥。
自嘉智于君子,足取爱而扬名。
"《艺文类聚》九十一"◇燕赋"并序"
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岁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何诗人之是兴?信进止之有序。
秋背阴以龙潜,春阳而凤举。
随时宜以行藏,似君子之出处。
恶焚巢之凶丑,患林野之多阻。
谅鸟兽之难群,非斯人而谁与?惟理仁之为美,托君子之堂宇。
逮来春而复旋,意眷眷而怀旧,一委身乃无余,岂改适而更赴?"《艺文类聚》九十二"
◇班鸠赋"并序"
予舍下种楸,蔚然成林,闲居无为,有时游之。
顾见班鸠,音声可悦。
于是,捕而畜之,既而扰驯,出之于笼,无何失去。
其后时时一来飞翔,似有恋焉,故聊为之赋。
"《御览》七百六十五,又见九百二十一"
集茂树之荫蔚,登弱枝以容与。
体郁郁以敷文,音邕邕而有序。
情钦乐而是悦,遂笼之于前宇。
尔乃饮以神泉,食之稻粱;朝憩椒涂,夕宿兰房。
时连翩于庭柯,见飞燕之颉颃。
慨感物而哀鸣,声楚切以怀伤。
仰华林而矫翼,纷憎逝而高翔。
"《艺文类聚》九十二"
◇粘蝉赋"并序"樱桃,其为树则多荫,其为果则先孰,故种之于厅事之前。
时以盛暑,逍遥其下,有蝉鸣焉。
仰而见之,聊命粘取,以弄小儿。
退惟当蝉之得意于斯树,不知粘之将至,亦犹人之得意于富贵,而不虞祸之将来也。
有嘉果之珍树,蔚弘覆于我庭。
在赫赫之隆暑,独肃肃而自清。
遂寓目以周览,见鸣蜩于纤枝。
翳翠叶以长吟,信厥乐之在斯。
苟得意于所欢,曾粘住而莫知。
匪尔命之遵薄,坐偷安而忘危。
嗟悠悠之耽宠,请兹览以自规。
"《艺文类聚》九十七,《初学记》三十,《御览》九百四十四,九百六十九"
◇鸣蜩赋
有ィィ之鸣蜩,于台府之高槐。
物处阴而自惨,奚厥声之可哀?秋日凄凄兮,感时逝之若颓,曷时逝之是感兮?感年之我催。
孰知命之不忧?咏梁木之有摧。
生世忽兮如寓,求富贵于不回。
且明明以在公,唯忠谠之是与;佚履道之坦坦,登高衢以自栖。
"《艺文类聚》九十七"
◇青蝇赋
幸从容以闲居,且游心于典经。
览诗人之有造,刺青蝇之营营。
无纤芥之微用,信作害之不轻。
既反白而为黑,恒怀蛆以自盈。
秽美厚之鲜,虫嘉肴之芳馨。
满堂室之薨薨,孰闺寓之得清。
"《艺文类聚》九十七"
◇蜉蝣赋"并序"
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翼,可以有兴,遂赋之。
"《御览》九百四十五"
有生之薄,是曰蜉蝣。
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
不识晦朔,无意春秋。
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停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艺文类聚》九十七"
◇萤火赋"并序"余曾独处,夜不能寐,顾见萤火,意遂有感,于是执以自召,而为之赋,其辞曰:
潜空馆之寂寂兮,意遥遥而靡宁。
夜耿耿而不寐兮,忧悄悄而伤情。
哀斯火之湮灭兮,近腐草而化生。
感诗人之攸怀兮,鉴熠翟于前庭。
不以姿质之鄙薄兮,欲增辉乎太清。
虽无补于日月兮,期自竭于陋形。
当朝阳而戢景兮,必宵昧而是征。
进不竞于天光兮,退在晦而能明。
谅有似于贤臣兮,于疏外而尽诚。
盖物小而喻大兮,固作者之所旌。
假乃光而谕尔炽兮,庶有表乎洁贞。
"《艺文类聚》九十七,《初学记》三十,《御览》九百四十五"
◇叩头虫赋"并序"
叩头虫,虫之微细者,然触之辄叩头。
人以其叩头,伤之不祥,故莫之害也。
"《御览》九百五十一"
盖齿以刚克而尽,舌存以其能柔;强梁者不得其死,执雌者物莫之仇。
无咎生于惕厉,悔吝来亦有由。
仲尼唯诺于阳虎,所以解纷而免尤;韩信非为懦儿,出胯下而不羞。
何兹虫之多畏?人才触而叩头。
犯而不校,谁与为仇?人不我害,我亦无忧。
彼螳螂之举斧,岂患祸之能御?此谦卑以自牧,乃无害之可贾。
将斯文之焉贵?贵不远而取譬。
虽不能触类是长,且书绅以自示。
旨一日而三省,恒以祗畏。
然后可以蒙自天之吉无不利。
"《艺文类聚》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