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孔融
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
中平初,举高第,为侍御史,病免。
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廷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以忤董卓,左转议郎,出为北海相,刘备表为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城陷出奔。
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以忤曹操免。
复为太中大夫,与刘桢,王粲、陈琳、阮、徐干、应为建安七子。
有《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
◇上书荐谢该
臣闻高祖创业,韩、彭之将,征讨暴乱,陆贾叔孙通,进说《诗》、《书》。
光武中兴,吴、耿佐命,范升、卫宏修述旧业,故能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
陛下圣德钦明,同符二祖)丞噩劳谦厄运,三年乃讠。
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橐弓臣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
窃见故公车司马令谢该,体曾、史之淑性,兼商、偃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
求之远近,少有俦匹。
若乃巨骨出吴,隼集陈庭,黄熊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
隽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辨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今该实卓然比还前列,间以父母老疾,弃官欲归,道路险塞,无由自致。
猥使良才抱璞而逃,逾越山河,沈沦荆楚,所谓往而不反者也。
后日当更馈乐以钓由余,克像以求傅说,岂不烦哉?臣愚以为可推录所在,召该令还。
楚人止孙卿之去国,汉朝追匡衡于平原,尊儒贵学,惜失贤也。
"《后汉·谢该传》。 "
◇上书请准古王畿制
臣闻先王分九圻以远及近,《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
《诗》云:「封畿千里,惟民所止。
」故曰天子之居,必以众大言之。
周室既衰,六国力征授赂,割裂诸夏,镐京之制,商邑之度,历载弥久,遂以暗昧。
秦兼天下,政不遵旧,革划五等,扫灭侯甸,筑城万里,滨海立门,欲以六合为一区,五服为一家。
关卫不要,遂使陈、项作难,家庭临海,击柝不救。
圣汉因循,未之匡改,犹依古法。
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
臣愚以为千里国内,可略从《周官》六乡、六遂之文,分比北郡,皆令属司隶校尉,以正王赋,以崇帝室。
役自近以宽远,繇华贡献,外薄四海,揆文奋武,略有典书。
"袁宏《后汉纪》》三十九,「建安九年九月,大中大夫孔融上书」云云。 "
◇上书
先帝褒厚老臣,惧其殒越,是故扶接,助其气力。
三公刺腋,近为忧之,非警戒也,云备大臣,非其类也。
"《御览》三百六十九引《东观汉记》"◇上三府所辟称故吏事
三府所辟,州郡所辟,其不谒署,不得称故吏。
臣惟古典《春秋》,女在其国称女,在途称妇。
然则在途之臣,应与为比。
《谷梁传》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三公之吏,不得以未至为差。
狐突曰:「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奉命承教,策名也。
昔公孙婴齐卒于狸蜃,时未入国,鲁公以大夫之礼加焉。
传曰:「吾固许之返为大夫。
」延陵季子解剑带徐君之墓,以明心许之信,况受三公之招,修拜辱之辞,有资父事君之志邪?臣愚以礼宜从重,三公所召,虽未就职,便为故吏。
"《通典》六十八"
◇荐祢衡疏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旁求四方,以招贤后。
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
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
惟岳降神,异人并出。
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性与道合,思若有神。
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
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如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使衡立朝,必有可观。
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
弱冠慷慨,前世美之。
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
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
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裹,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
臣等区区,敢不以闻。
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
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必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后汉·祢衡传》,又《魏志·荀传》注引《祢衡传》,《文选》,又《艺文类聚》五十三"
◇崇国防疏
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
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于国体,宜且讳之。
何者?万乘至重,天王室尊,身为圣躬,国为神器,陛级县远,禄位限绝,犹天之不可阶,日月之不可逾也。
每有一竖臣,辄云图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社塞邪萌。
愚谓虽有重戾,必宜隐忍。
贾谊所谓「掷鼠忌器」,盖谓此也。
是以齐兵次楚,唯责包茅;王师败绩,不书晋人。
前以露袁术之罪,今复下刘表之事,是使跛欲窥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案表跋扈,擅诛列侯,遏绝诏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专为群逆,主萃渊薮。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势可见。
臣愚以为宜隐效祀之事,以崇国防。
"《后汉·孔融传》。 "◇马日不宜加礼议
日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御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
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
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随从,周旋历岁。
《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
《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
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
圣上哀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
"《后汉·孔融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三十九"
◇肉刑议
古者敦庞,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简,一无过失。
百姓有罪,皆自取之。
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教。
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纣斫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
夫九牧之地,千八百君,若各刖一人,是天下常有千八百纣也。
求俗休和,弗可得也。
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
夙沙乱齐,九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
不能止人遂为非也。
适足绝人还为善耳。
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
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南睢之骨立,卫武之《初筵》,陈汤之都赖,魏尚之守边,无所复施也。
汉开改恶之路,凡为此也。
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者也。
"《后汉·孔融传》,又见《御览》六百四十九引《续汉书》,又袁宏《后汉纪》》三十,《晋书·刑法志》《艺文类聚》五十四,《通典》一百六十八。 "
◇南阳王冯东海王祗祭礼对
圣恩敦睦,感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愍之诏,稽度前典,以正礼制。
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
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前朝修立祭祀。
若临时所施,则不列傅纪。
臣愚以为诸在冲龀,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绝之。
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处。
"《后汉·孔融传》。 "
◇告高密相立郑公乡教
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
郑君好学,实怀明德。
昔太史公、廷尉吴公、竭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
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阴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
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
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矧乃郑公之德,而无驷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后汉·郑玄传》,又《御览》一百五十七引《郑玄别传》"
郑公增门之崇,令容高车结驷之路,出麦五斛,以酬执事者之劳。
"《御览》八百三十八引《孔融教高密侯国笺言》"
◇缮治郑公宅教
郑公久游南夏,今艰难稍平,傥有归来之思,无寓入于我室,毁伤其藩垣林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
◇教高密令
志士邓子然告困,焉得爱釜庾之问,以惕烈士之心,与豆三斛,后乏复言。
"《御览》八百四十一。 "
◇告昌安县教
邑人高幼自言,辟得井中鼎。
夫鼎久潜于井,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黄耳金铉,利贞之象,国遭凶荒,彝器出,或者明以飨人。
"《初学记》七。 "
◇修举孝飨让邴原教"初平中"
原之贤也,吾已知之矣。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尧不能用,舜实举之。
原可谓不患无位之士。
以遗后贤,不亦可乎!"《魏志·王修传》注引《融集》"
◇重答王修"初平中"
掾清身洁己,历试诸难,谋而鲜过,惠训不倦。
余嘉乃勋,应乃懿德,用升尔王庭,其可辞乎!"《魏志·王修传》注引《融集》。 "
◇喻邴原举有道书
修性保贞,清虚守高,危邦不入,久潜乐土。
王室多难,西迁镐京。
圣朝劳谦,畴咨俊,我徂求定,策命恳恻,国之将陨,不恤纬,家之将亡,缇萦跋涉,彼匹妇也。
犹执此义。
实望根矩,仁为己任,授手援溺,振民于难。
乃或晏晏居息,基我肯顾,谓之君子,固如此乎!根矩根矩,可以来矣!"《魏志·邴原传》注引《原别传》"
◇遣问邴原书
随会在秦,贾季在翟,谘仰靡所,叹息增怀。
顷知来至,近在三山。
《诗》不云乎,「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今遣五官掾,奉问榜人舟楫之劳,祸福动静告慰,乱阶未已,阻兵之雄,若棋弈争枭。
"《魏志·邴原传》注引《原别传》"
◇与王朗书
世路隔塞,情问断绝,感怀增思。
前见章表,知寻汤武罪己之迹,自投东裔同鲧之罚,览省未周,涕陨潸然。
主上宽仁,贵德宥过。
曹公辅政,思贤并立。
策书屡下,殷勤款至。
知权舟浮海,息驾广陵,不意黄熊突出羽渊也。
谈笑有期,勉行自爱。
"《魏志·王朗传》注。 "
◇遗张书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
不有居者,谁守社稷?深固折衡,亦大勋也。
无乃李广之气,仓发益怒,乐一当单于,以尽余愤乎?南北并定,世将无事,孙叔投戈,绛、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离析,无缘会面,为愁叹耳。
道有途清,相见岂复难哉?"《吴志·张传》注引《吴书》"
◇又遗张书
前劳手笔,多篆书。
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吴志·张传》注引《吴书》"◇答虞仲翔书
示所著《易传》,自商瞿以来,舛错多矣。
去圣弥远,众说聘辞。
曩闻延陵之理乐,今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但会稽之竹箭焉。
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会契,可谓探赜穷道者已。
方世清圣,上求贤者,梁丘以卦筮宁世,刘向以《洪范》昭名,想当来翔,追纵前烈,相见乃尽,不复多陈。
"《吴志·虞翻传》,《艺文类聚》五十五"
◇与韦休甫书"韦端,字休甫"
使君足下:怀远垂勋,西戎即叙。
前别意恨,甚多不悉。
辛从事至,承获所讯。
喜而起居,不恙而到也。
云便结驷,径至旧治,西土之人,宗服令德,鲜仇崇好,以顺风化。
万里雍穆,如乐之和。
虽为国家威灵感应,亦实士堪事之效也。
昔伯安由幽都而登上司,子琰以豫州而取宰相。
近事未远,当勉功业,以丰此庆耳。
闲僻疾动,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
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
昨日仲将复来,懿性真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
不意双珠,近由老蚌,甚珍贵之。
遗书通心。
"《魏志·荀传》注,《艺文类聚》五十三。 案:凉州太守韦康,字元将。 康弟诞,字仲将。 皆韦端子。 "
◇与宗从弟书知晚节豫,学既美大,弟因而能寤,又合先君加我之义。
岂唯仁弟实专承之,凡我宗族,犹或赖焉。
"《艺文类聚》五十五"◇与诸卿书
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为有所出也。
证案大较,要在《五经》四部书,如非此文,近为妄矣。
若子所执,以为郊天鼓必当麒麟之皮也,写《孝经》本当曾子家策乎?"《御览》六百八。 "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笃意。
"《艺文类聚》八十七,《御览》九百七十一"
◇与许博士书
今足下远以彝器金石,并志为国家来仪之端,亦丈夫之大勋。
"《北堂书钞》"
◇与曹公书荐边让
边让为九州衣被则不足,为单衣プ则有余。
"《御览》六百九十三,七百七引《边让别传》"
◇与曹公书论盛孝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谭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也。
今之少p,喜谤前辈,或能讥平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县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期义也。
因表不悉。
"《吴志·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文选》"
◇与曹公书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后汉·孔融传》,「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 又见《魏志·崔琰传》注引《魏氏春秋》"◇与曹公书啁征乌桓
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昔肃慎氏不贡苦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后汉·孔融传》。 "
◇难曹公表制酒禁书
公当初来,邦人咸舞踊跃,以望我后,亦既至止,酒禁施行。
酒之为德久矣。
古先哲王,类帝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
非酒莫以也。
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
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
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
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酒,无以激其气。
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
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
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
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
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糟ヱㄤ,取困于楚。
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者哉!"《后汉·孔融传》注引《融集》,《魏志·崔琰传》注引张《汉记》,《艺文类聚》七十二"
◇又书
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
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
"张《汉记》作且桀、纣以邑亡国,今令不废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后汉·孔融传》注引《融集》,《魏志·崔琰传》注引张《汉记》"
◇报曹公书
猥惠书教,告所不逮。
融与鸿豫州里比邻,知之最早。
虽尝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不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
前者黜退,欢欣受之。
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
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忠非三闾,知非晁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乃使余论远闻,所以惭惧也。
朱、彭、寇、贾,为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忧。
至于轻弱薄劣,犹昆虫之相啮,适足还害其身,诚无所至也。
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
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子产谓人心不相似,或矜势者,欲以取胜为荣,不念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炉不欲令酒酸也。
至于屈谷巨瓠,坚而无窍,当以无用罪之耳。
它者奉遵严教,不敢失坠。
郗为故吏,融所推进。
赵衰之拔,不轻公叔之升臣也。
知同其爱,训诲发中。
"《文选·羊祜让开府表》注,「训诲」上有「来书」恳切」四字。 "虽懿伯之之忌,犹不得念,况恃旧交,而欲自外于贤吏哉!辄布腹心,修好和初。
苦言至意,终身诵之。
"《后汉·孔融舆传》「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因显明仇怨,操故书激厉融。 融报。 」案:《融传》注引《续汉书》;「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少受学于郑玄」"
◇答路粹书
朱彭、寇贾之徒,当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患。
轻薄劣弱者,如两虺相啮,适足还灾其身,诚无所至。
"《御览》九百三十四。 案:《范书》以此为报曹公,据《文选》注,则曹公书乃路粹所作,《御览》题为《答路粹》,盖《融集》如此。 今宜两载之。 《范书》两虺作《昆虫》,误"
◇周武王汉高祖论
武王从后稷以来,至其身相积五十世,俱有鱼乌之瑞。
至高祖一身修德瑞有四:吕公望形而荐女;吕后见云知其处;白蛇分,神母哭;西入关,五星聚。
又武王伐纣,斩而刺之;高祖入秦,赦子婴而遣之,是宽裕又不如高祖也。
"《艺文类聚》十二"
◇圣人优劣论
荀等以为圣人俱受干坤之醇灵,禀造化之和气,该百行之高善,备九德之淑懿,极鸿源之深闾,穷品物之情类,旷荡出于无外,沉微沦于无内,器不是周,不充圣极。
荀以为孔子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是则为覆盖众圣最优之明文也。
孔以尧作天子九十余年,政化洽于民心,《雅》《颂》流于众听,是以声德发闻,遂为称首,则《易》所谓「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必世而后仁者也。
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圣也。
明其圣与诸圣同,但以久见称为君尔。
"《艺文类聚》二十,又《初学记》十七引两条。 "金之优者名曰紫磨,犹人之有圣也。
"《御览》八百十一"
马之骏者名曰骐骥,犬之骏者名曰韩卢。
犬之有韩卢,马之有骐骥,犹人之有圣也。
名号等设,使骐骥与韩卢并走,宁能头尾相当,八脚如一,无有先后之觉矣!"《御览》八百九十七。 "
◇汝颍优劣论融以汝南士胜颍川士。
陈长文难曰:「颇有芜菁,唐突人参也」。
"已上十字从《文选·任到大司马记室笺》注补。 "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亲止千乘万骑,与光武皇帝共揖于道中。
颍川士虽抗节,未有颉颃天子者也。
汝南许子伯,与其友人共说世俗将坏,因夜起举声号哭。
颍川士虽颇忧时,未有能哭世者也。
汝南许掾,教太守邓晨图开稻陂,灌数万顷,累世获其功,夜有火光之瑞。
韩元长虽好地理,未有成功见效如许缘者也。
汝南张元伯,身死之后,见梦范巨卿。
颍川士虽有奇异,未有鬼神能灵者也。
汝南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者也。
汝南李洪"《御览》作「鸿」。 "为太尉掾,弟杀人当死,洪自劾诣阁,乞代弟命,便饮鸩而死,弟用得全。
颍川士虽尚节义,未有能杀身成仁如洪者也。
汝南翟文仲为东郡太守,始举义兵,以讨王莽。
颍川士虽疾恶,未有能破家为国者也。
汝南袁公著为甲科郎中,上书欲治梁冀。
颍川士虽慕忠谠,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艺文类聚》二十二,《御览》四百四十七。 "
◇肉形论
今之洛阳道桥徒,困于厮役,十死一生,故国家尝遣三府齐诏,月一按行,又置南甄官使者,主养病徒,仅能存之。
语所谓洛阳豪徒韩伯密,加笞三百不中一,髡头至耳发诣膝。
"案:有脱误。 "此自为刑,非国法之意。
"《御览》六百四十二。 "古圣怪作犀兕革铠,今盆铁铠,绝圣甚远。
"《御览》三百五十六"
贤者所制,或逾圣人,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
"《御览》七百六十二。 "◇同岁论
弊{卑}径尺,不足以救盐池之咸;阿胶径寸,不能止黄河之浊。
"《御览》七百五十七又七百六十六"
◇卫尉张俭碑铭
其先张仲实,以孝友左右周室,晋主夏盟,而张老延君。
誉于四方。
君禀干刚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虽史鱼之励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
中常侍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
君以西部督邮,上览祝乱凶国之罪,鞠没赋奸,以巨万计。
俄而制书案验部党,君为览所陷,亦章名捕逐。
当世英雄,受命殒身,以籍济君厄者,盖数十人,故克免斯艰,旋宅旧宇。
众庶怀其德,王公慕其声,州宰争命,辟大将军幕府,公车特就家拜少府,皆不就也。
复以卫尉征,明诏严切敕州郡,乃不得已而就之。
惜乎!不登泰阶,以尹天下,致皇代于隆熙。
"此十六字从《文选》注补。 "铭曰:
桓桓我君,应天淑灵。
皓素其质,允迪忠贞。
肆志直道,进不为荣,赴戟骄臣,发如震霆。
凌刚摧坚,视危如宁。
圣主克爱,命作喉唇。
"《艺文类聚》四十九,《文选·褚渊碑》注,又《齐安陆昭王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