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武帝"一"
帝讳彻,景帝中子。
四年封胶东王,七年立为皇太子,后三年正月即位。
改元十一: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在位五十四年,谥曰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有集二卷。
◇李夫人赋
美连娟以修雩兮,命巢绝而不长。
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释舆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
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疆。
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函{艹}{艹扶}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愈庄。
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
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
执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超兮西征,屑兮不见。
寝淫敞兑,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嫉妒《门翁》葺,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ㄜ沫怅兮。
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向不虚应,亦云已兮。
焦妍太息,叹稚子兮。
忄刘栗不言,倚所恃兮。
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
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
呜呼哀哉,想魂灵兮!"《汉书·外戚传》、《艺文类聚》三十四"
◇秋风辞"并序"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
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文选》"
◇诏封皇子制"元狩六年三月戊申朔"
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或子男附庸。
《礼》,支子不祭。
云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朕无闻焉。
且天非为君生民也。
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强君连城,即股肱何劝?其更议以列侯家之。
"《史记·三王世家》"
◇封皇子制"元狩六年三月丙子"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
周公祭天命郊,故鲁有白牡、も刚之牲。
群公不毛,贤不肖差也。
高山仰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
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
"《史记·三王世家》"
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史记·三王世家》"
◇制书报胡建"天汉中"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
」何文吏也?三王或誓於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於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
建又何疑焉?"《汉书·胡建传》,又略见《说苑·指武》。 "◇元光元年策贤良制
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无穷,而施之罔极。
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
故广延四方之豪俊,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今子大夫褒然为举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当虞氏之乐,莫盛於《韶》,於周莫盛於《勺》。
圣主已没,钟鼓管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
陵夷至桀纣之行,王道大坏矣。
夫五百年之间,安文之君,当途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
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则后止,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失其统与?固天降命不可复反,必推之於大衰而后息与?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
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饰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
其明以谕朕。
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於术,慎其所出。
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於执事,书之不泄,兴於朕躬,毋悼后害。
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汉书·董仲舒传》"
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於岩廊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周文王至於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
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盖俭者不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夫帝王之道,岂异指哉?或曰良玉不琢,又曰非文亡以辅德,二端异焉。
殷人执五刑以督奸,伤肌肤以惩恶。
成康不式,四十余年,天下不犯,囹圄空虚。
秦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耗矣哀哉!乌乎!朕夙寤晨兴,惟前帝王之宪,永思所以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
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故详延特起之士,意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於今而难行,毋乃牵於文系而不得骋与?将所繇异术所闻殊方与?各悉对,著於篇,毋讳有司。
明其指略,切磋究之,以称朕意。
"同上"
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验於今」。
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上嘉唐虞,下悼桀纣,征微征灭征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习於先圣之道业。
然而文采未极,岂惑乎当世之务哉?条贯靡竟,统纪未终,意朕之不明与?听若眩与?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
意岂异哉?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诗》不云乎:「嗟尔君子,毋常安息,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朕将亲览焉,子大夫其茂明之。
"同上"◇元光五年策贤良制制曰:盖闻上古至治,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阴阳和,五谷登,六畜蕃,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麟凤在郊薮,龟龙游於沼,河洛出图书;父不丧子,兄不哭弟;北发渠搜,南抚交,舟车所至,人迹所及,行喙息,咸得其宜。
朕甚嘉之。
今何道而臻乎此?子大夫修先圣之术,明君臣之义,讲论洽闻,有声乎当世,敢问子大夫:天人之道,何所本始?吉凶之效,安所期焉?禹汤水旱,厥咎何由?仁义礼知,四者之宜,当安设施?属统垂业,物鬼变化,天命之符,废兴何如?天文地理,人事之纪,子大夫习焉。
其悉意正议,详具其对,著之於篇,朕将亲览焉,靡有所隐。
"《汉书·公孙弘传》"
◇复高年子孙诏"建元元年四月"
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於德。
然则於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
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
朕甚哀之。
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汉书·武纪》"
◇修山川祠诏"建元元年五月"
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汉书·武纪》"
◇省卫士罢苑马诏"建元元年七月"
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
罢苑马,以赐贫民。
"《汉书·武纪》"
◇答淮南王安谏伐越诏
"建元三年。 案《文馆词林》题如此,《汉书》不云诏"
皇帝问淮南王,使中大夫玉上书言事,闻之。
朕奉先帝之休德,夙兴夜寐,明不能烛,重以不德,是以比年凶灾害众。
夫以眇眇之身,托於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今王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称三代至盛,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藐然甚惭。
嘉王之意,靡有所终,使中大夫助谕朕意,告王越事。
"《汉书·严助传》,又见《文馆词林》六百六十二"
◇诏罢王恢兵"建元六年"
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
"《史记·东越传》、《汉书·两粤传》"◇诏贤良"元光元年五月"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
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氏羌徕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
呜乎,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
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
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
"《汉书·武纪》「於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
◇欲伐匈奴诏"元光二年春。 案《文馆词林》题如此"
朕饰子女,以配单於;金币文绣,赂之甚厚。
单於待命加曼,侵盗亡已。
边境被害,朕甚闵之。
今欲举兵攻之,何如?"《汉书·武纪》「诏问公卿」,又见《文馆词林》六百六十二,篇首有「制诏」二字。 "
◇赦雁门代郡军士诏"元光六年春"夷狄无义,所从来久。
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
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
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
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
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於士卒。
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
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繇。
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汉书·武纪》"
◇议不举孝廉者罪诏"元朔元年十一月"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
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於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於上闻也。
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
"《汉书·武纪》"
◇赦诏"元朔元年三月"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已前,皆勿听治。
"《汉书·武纪》"
◇许诸侯王分子弟邑诏"元朔二年正月"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汉书·武纪》"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赦诏"元朔三年三月"
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
以百姓之未洽於教化,朕嘉与士大夫日新厥业,祗而不解,其赦天下。
"《汉书·武纪》"
◇封公孙弘为平津侯诏"元朔三年十一月"
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
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
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
其以高城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
"《汉书·公孙弘传》"
◇诏御史封公孙敖等"元朔五年四月"
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护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国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雒侯。
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侯。
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
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
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绾,皆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
"《史记·卫青传》、《汉书·卫青传》"
◇劝学记"元朔五年六月"
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
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
今礼坏"一作废"乐崩,朕甚闵"一作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一作登。 "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汉书·武纪》,又见《儒林传序》"
◇议置武功驰赏官诏"元朔六年六月"
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
盖孔子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至之。
日者大将军巡朔方,征匈奴,斩首虏万八千级,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
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贝也》,其议为令。
"《汉书·武纪》,又见《史记·平准书》,有删节而文多异,今别载於后"朕闻五帝之教,不相复而治;禹、汤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北边未安,朕甚悼之。
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滞无所食。
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
"《史记·平准书》"
◇遣谒者巡行天下诏"元狩元年四月"
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盖君者心也。
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よ怛。
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於邪说,而造篡弑,此朕之不德。
《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已赦天下,涤除与之更始。
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毛孤寡鳏独,或匮於衣食,甚怜愍焉。
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二石。
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
"《汉书·武纪》"
◇诏封萧何曾孙"元狩三年"
诏御史:以ガ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ガ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
"《汉书·萧何传》"
◇遣博士褚大等循行天下诏"元狩六年六月"
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末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
稽诸往古,制宜於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
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
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
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
"《汉书·武纪》"
◇振流民诏
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遣博士循行振饥诏"元鼎二年九月"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
今水潦移於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
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
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
"《汉书·武纪》"
◇封周子南君诏"元鼎四年十一月"
三代邈绝,远矣难存。
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史记·封禅书》"
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於周室,邈而无祀。
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
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汉书·武纪》"
◇封栾大为乐通侯诏"元鼎四年夏"
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
间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
《干》称「蜚龙」,「鸿渐於般」,朕意庶几与焉。
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
◇郊祠泰诏"元鼎五年十一月"朕以眇身,托於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
冀州隹壤坏,乃显文鼎,获荐於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
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
《诗》云:「四牡翼翼,以征不服。
」亲省边垂,用事所极,望见泰一,修天文礻。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
《易》曰:「礻甲三日,后甲三日。
」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於郊。
"《汉书·武纪》"
◇封常山王二嘴动"元鼎五年六月"
常山宪王早夭,后妾不和,适孽诬争,陷於不义,以灭国,朕甚闵焉。
其封宪王子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子商三万户为泗水王。
"《史记·五宗世家》,《汉书·景十三王常山王传》"
◇征南粤诏"元鼎五年"天子微弱,诸侯力政,讥臣不讨贼。
吕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
令粤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
"《汉书·南粤传》:乃赦天下曰云云。 又《史记·南越王尉佗传》无「弱」字,吕嘉上有「今」字,粤人作「罪人」。 "
◇以为丞相诏"元鼎五年九月"制诏御史: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至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牧丘侯。
"《汉书·石奋传》"◇赐卜式爵诏"元鼎五年九月"
朕闻报德以德,报怨以直。
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
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番,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
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於内矣。
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四十顷。
布造天下,使明知之。
"《汉书·卜式传》,又略见《史记·平准书》,小异"
◇减内史稻田租挈诏"元鼎六年"
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
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欲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
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
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
"《汉书·沟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