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武帝"二"
◇增太室祠诏"元封元年正月"
朕用事华山,至於中岳,获爻キ,见夏后启母石。
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登礼罔不答。
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
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独给祠,复,亡所与。
"《汉书·武纪》"
◇改元大赦诏"元封元年四月"
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
维德菲薄,不明於礼乐,修祠大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
"此三语《汉书》作「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然如有闻。 "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
"此下《汉书》有「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无出今年租税。
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
行有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
"《史记·封禅书》,又褚补《武纪》作「依依震於怪物」,又略见《汉书·武纪》。 "
◇令诸侯治邸泰山下诏"元封元年四月"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
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汉书·郊祀志》上"
◇与奉车子侯家诏
春时,子侯於北馆与家别。
"《初学记》十八《离别门》"
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言子侯仙去,不足悲。
」"《史记·封禅书·索隐》。 顾胤案:《武帝集》。 "
◇巡边诏"元封元年十月"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
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汉书·武纪》"
◇迁东越民诏"元封元年冬"
东越险阻反覆,为后世患,迁其民於江淮间。
"《汉书·武纪》"
◇产芝赦诏"元封二年六月"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
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
"《汉书·武纪》"
◇尊祠灵星诏"元封二年夏"
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汉书·郊祀志》下"
◇祠后土诏"元封四年三月"朕躬祭后土地祗,见光集於灵坛,一夜三烛。
幸中都宫,殿上见光。
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
"《汉书·武纪》"◇增封泰山诏"元封五年四月"
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
上天见象,增修封禅。
其赦天下。
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
"《汉书·武纪》"
◇求贤诏"元封五年四月"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是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斥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书·武纪》"
◇礼首山祠后土诏"元封六年三月"
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
其赦汾阴殊死以下,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匹。
"《汉书·武纪》"
◇定礼仪诏"元封七年,即太初元年"
制诏御史: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
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偏狭,可不勉与?"《史记·礼书》"
◇诏倪宽"元封七年"
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汉书·律历志》上"
◇定正朔改元太初诏"太初元年"
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
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
盖间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然盖尚矣。
《书》缺乐弛,朕甚闵焉。
朕唯未能循明也。
纟由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
今日顺夏至,黄锺为宫,林锺为征,太簇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
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
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史记·历书》,又略见《汉书·律历志》上。 "◇幸河东诏"太初二年四月"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
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
"《汉书·武纪》"
◇李广利为海西侯诏"太初四年"
匈奴为害久矣。
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支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
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阙,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汉书·李广利传》"
◇击匈奴诏"太初四年"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於书绝悖逆。
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
"《汉书·匈奴传》"
◇诏路博德"天汉二年"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汉书·李陵传》"
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
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
"同上"◇诏李陵"天汉二年"
以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
即无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
"《汉书·李陵传》"
◇诏关都尉"天汉二年十一月"今豪杰多远交,依东方群盗。
其谨察出入者。
"《汉书·武纪》"◇改铸黄金诏"太始二年三月"
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
今更黄金为麟趾袅蹄,以协瑞焉。
"《汉书·武纪》"
◇以刘屈为左丞相诏"征和二年春"
制诏御史: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执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
终不自革。
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耗,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狱世,已正於理。
其以汲郡太守屈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
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
"《汉书·刘屈传》"
◇封李寿张富昌诏"征和二年八月"
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
其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
"《汉书·戾太子传》"
◇以刘去为广川王诏"征和二年"
广川惠王於朕为兄,朕不忍绝其宗庙。
其以惠王孙去为广川王。
"《汉书·景十三王传》"
◇报桑弘羊等请屯田轮台诏"征和四年"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於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
汉军破城,食至多。
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
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
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甚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侯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师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
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
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
又曰「北伐行将,於山必克。
」卦诸将,贰师最吉。
故朕亲发贰师下山,诏之必毋深入。
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单於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
缚马者,诅军事也」。
又卜「汉军一将不吉」。
匈奴常言「汉极大。
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逢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城传》: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田轮台,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由是不复出军。 又略见《后汉·樊准传》注。 "◇赦诏"后元元年二月"
朕郊见上帝,巡於北边,见群鹤留止,以不罗罔,靡所获献。
荐於泰,光景并见。
其赦天下。
"《汉书·武纪》"
◇力农诏"武帝末"
方今之务,在於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汉书·食货志》"
◇益封卫青"元朔二年。 已下十四首,皆不云诏。 "
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
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诗》不云乎,「薄伐猃狁,至於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
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
益封青三千八百户。
"《汉书·卫青传》"
◇又益封卫青"元朔五年"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
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同上"
◇削梁王地"元朔中"首恶失道,任后也。
朕置相吏不逮,无以辅王,故陷不谊。
不忍致法,削梁王五县,夺王太后汤沐成阳邑,枭任后首於市。
"《汉书·梁平王襄传》"
◇封霍去病等"元朔六年五月"
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於大父行藉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
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千三百级,以千一百户封贤为终利侯。
骑士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史记·卫青霍去病传》、《汉书·霍去病传》"
◇议后土祀"元狩二年"
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
◇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春"
票骑将军率戎士,逾乌戾,讨速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者弗取,几获单於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
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
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汉书·霍去病传》,又《史记·卫霍传》少十余字。 "
◇又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夏"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呼乐得,得单於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於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
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
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
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速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票侯。
校尉句王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於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
校尉仆多有功,封为辉渠侯。
"《汉书·霍去病传》,又略见《史记·卫霍传》。 "
◇浑邪王降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秋"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奔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犭尧悍,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仍与之劳,爰及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
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
"《史记·卫霍传》,又《汉书·霍去病传》少「幸既永绥矣」一语。 "
◇益封霍去病"元狩四年"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漠,涉获单於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汉书》作「历度难侯」"济弓闾,获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
取食於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
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
故归义侯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干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杜侯,伊即干为众利侯。
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
渔阳太守解、校尉敢皆获鼓旗,赐爵关内侯,解食邑三百户,敢二百户。
校尉自为爵大庶长。
"《史记·卫霍传》、《汉书·霍去病传》"
◇得宝鼎"元鼎四年六月"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
今年丰未报,鼎曷为出哉?"《汉书·郊祀志》上"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
今谷兼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臧与?"《汉书·郊祀志》下,张敞《上荐鼎议》引。 "
◇封韩千秋子等"元鼎五年"
韩千秋虽亡成功,亦军锋之冠。
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扌乐,其姊为王太后,首愿属汉,封其子广德为龙侯。
"《汉书·南粤传》"
◇议郊祀乐
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汉书·郊祀志》上:其春,既灭南越,下公卿议。 "
◇使公孙遂往朝鲜"元封二年"
将率不能前,乃使卫山谕降右渠,不能颛决,与左将军相误,卒沮约。
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故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
有便宜,得以从事。
"《汉书·朝鲜传》"
◇封莽通等"征和二年秋"
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建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
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
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它侯。
"《汉书·刘屈牦传》"
◇册书答公孙弘"元光五年"
问弘,称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视孰与周公贤?"《汉书·公孙弘传》"
◇策废陈皇后"元光五年七月"
皇后失序,惑於诬祝,不可以承天命。
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汉书·外戚传》"
◇策封齐王闳"元狩六年"维六年"《汉书》作「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小子闳,受兹青社!朕承祖考。
"《汉书》作「天序」"维稽古,建尔国家,封於东土,世为汉藩辅。
於戏念哉!恭朕之诏,惟命不於常。
人之好德,克明显光。
义之不图,俾君子怠。
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厥有僭不臧,乃凶於而国,害於尔躬。
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史记·三王世家》、《汉书·武五子传》"◇策封燕王旦"元狩六年"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太夫汤庙立子旦为燕王,曰:於戏,小子旦,受兹玄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於北土,世为汉藩辅。
於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於戏!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汉书》作「帅」"皆来,降旗奔师。
荤粥徙域,北州以绥。
悉尔心,毋作怨,毋亻肥德"《汉书》作「毋作德」"毋乃废备。
非教士不得从征。
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同上,《汉书·武五子传》有删节"◇策封广陵王胥"元狩六年"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人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於戏,小子胥,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於南土,世为汉藩辅。
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扬州保疆,三代要服,不及以政。
」"《汉书》作正"於戏!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汉书》作桐"好轶,毋迩宵人,维法维则。
《书》云:「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
」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同上,《汉书·武五子传》有删节"
◇敕责杨仆书"元鼎六年秋"将军之功,独有先破石门、寻ɑ,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
乌足以骄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为虏,掘死人以为获,是一过也。
建德、吕嘉逆罪不容於天下,将军拥精兵不穷追,超然以东越为援,是二过也。
士卒暴露连岁,为朝会不置酒,将军不念其勤劳,而造佞巧,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
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过也。
欲请蜀刀,问君贾几何,对曰率数百,武库日出兵而阳不知,挟伪干君,是五过也。
受诏不至兰池宫,明日又不对,假令将军之吏问之不对,令之不从,其罪何如?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汉书·酷吏杨仆传》"
◇赐严助书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待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会稽东接於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
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纵横。
"《汉书·严助传》"
◇诏赐吾丘寿王玺书"元朔初"
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汉书·吾丘寿王传》"◇赐丞相刘屈牦玺书"征和二年秋"捕斩反者,自有赏罚。
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
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汉书·刘屈牦传》"
◇报李广"元朔二年。 案《水经注》作「诏李广」。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
振旅抚师,以征不服。
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於夷貉,威棱忄詹乎邻国。
」夫报忿除害,损残去杀,朕之所图於将军也。
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弭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
"《汉书·李广传》,又略见《水经·濡水注》。 "
◇报公孙弘"元狩元年"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朕夙夜庶几,获承至尊,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
盖君子善善及后世,若兹行,常在朕躬。
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今事少闲,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汉书·公孙弘传》"◇报"元封四年"
间者,河水滔陆,泛滥十余郡,堤防勤劳,弗能塞,朕甚忧之。
是故巡方州,礼嵩狱,通八神,以合宣房。
济淮江,历山滨海,问百年民所疾苦。
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
乃者封泰山,皇天嘉况,神物并见。
朕方答瑞应,未能承意,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
委任有司。
然则官旷民愁,盗贼公行。
往年觐明堂,赦殊死,无禁锢,咸自新,与更始。
今流民愈多,计文不改,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摇荡百姓,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朕失望焉。
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
夫怀知民贫而请益赋,动危之而辞位,欲安归难乎?君其反室!"《汉书·石奋传》"
◇报齐人延年"太始中"
延年计议甚深。
然河乃大禹之所道也。
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於神明,恐难改更。
"《汉书·沟洫志》:齐人延年上书,言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 书奏,上壮之,报云云。 "
◇报楼兰国请立质子"征和元年"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
其更立其次当立者。
"《汉书·西域传》: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 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云云。 "
◇报车千秋"征和四年冬"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延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
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
今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
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
《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
」毋有后言。
"《汉书·车千秋传》"
◇临北河遣使者告单於"元封元年十月"
南越王头已县於汉北阙下,今单於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於汉,何但远走亡匿於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汉书·匈奴传》,又见《武纪》有删节。 "
◇责问暴胜之"征和二年秋"
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
大夫何以擅止之?"《汉书·刘屈牦传》: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曰:「当先请。 」丞相释仁。 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胜之皇恐自杀。 "
◇沈命法
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汉书·咸宣传》:「於是作《沉命法》。 」应劭曰:「沈,没也。 敢蔽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
◇建元鼎文"建元元年"
定天下,万物伏。
"《鼎录》"
◇祀大室牛鼎文
有汉建元三年八月,作牛鼎,祀太室,铭曰:
惟甲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宗器,审厥象,作牛鼎,格於位,室从用飨,亿宁神休。
惟帝时保,万世其永赖。
"《西湖游览志》:宋绍兴二十年,赐临安宁寿观古器,其一汉鼎,高尺有九寸,两耳旁出,曲上三尺牛首识云。 "◇泰山鼎文"太始四年"
登於泰山,万寿无疆。
四海宁谧,神鼎传芳。
"《鼎录》"
◇泰山刻石文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
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
与天无极,人民番息,天禄永得。
"《续汉·祭祀志》上注引《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