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卷十四 心章句下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孟子
《孟子》 卷十四 心章句下 孟轲

●四十七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將復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四十八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四十九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於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五十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

’大罪也。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

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賁三千人。

王曰:‘无畏!寧尔也,非敌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五十一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五十二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將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五十三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闲耳。”

 

●五十四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將以御暴。

今之为关也,將以为暴。”

 

●五十五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

 

●五十六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五十七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五十八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无礼义,则上下乱。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五十九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六十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六十一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

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於亲炙之者乎?”

 

●六十二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六十三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六十四

孟子曰:“君子之戹於陈蔡之闲,无上下之交也。”

 

●六十五

貉稽曰:“稽大不理於口。”

孟子曰:“无伤也。

士憎兹多口。

《诗》云:‘忧心悄悄,慍于群小。

’孔子也。

‘肆不殄厥慍,亦不陨厥问。

’文王也。”

 

●六十六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昬昬,使人昭昭。”

 

●六十七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六十八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六十九

齐饥。

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將復为发棠,殆不可復。”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眾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攖。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眾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七十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智之於贤者也,圣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七十一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七十二

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逃杨必归於儒。

归,斯受之而已矣。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七十三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缓其二。

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七十四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七十五

盆成括仕於齐。

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

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七十六

孟子之滕,馆於上宫。

有业屨於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廀也?”

曰:“子以是为窃屨来与?”曰:“殆非也。”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七十七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於其所为,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

 

●七十八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七十九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八十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八十一

孟子曰:“养心莫善於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八十二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膾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膾炙而不食羊枣?”

曰:“膾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八十三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阉然媚於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眾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八十四

孟子曰:“由尧舜至於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由汤至於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

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