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 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礼记正义
《礼记正义》 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郑玄、孔颖达

陆曰:"郑云:‘名《三年问》者,善其以知丧服年月所由也。 ’"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服年月所由。 此於《别录》属《丧服》。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

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

群,谓亲之党也。

无易,犹不易也。

○称,尺证反,注及下皆同。

别,彼列反。

易音亦,注同。

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饰,情之章表也。

○创音疮,初良反。

钜音巨,大也。

愈,徐音庾,差也。

迟,徐直移反。

倚,於绮反。

枕块,之鸩反。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复生,除丧反生者之事也。

○思,如字,一音息吏反。

断,丁乱反。

复音伏。

[疏]"三年"至"也哉"。

○正义曰:此一节问丧三年所由,解释所以三年之意。

○"三年之丧,何也"者,记者欲释三年之义,故假设其问,云三年丧者,意有何义理?谓称人之情而立礼之节文。

○"因以饰群"者,饰,谓章表也;群,谓五服之亲也。

因此三年之丧差降,各表其亲党。

○"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者,亲,谓大功以上;疏,谓小功以下;贵,谓天子诸侯绝期,卿大夫降期以下;贱谓士庶人服族。

其节分明,使不可损益也。

○"故曰无易之道也"者,引旧语成文也。

无,不也。

并有差品,其道不可改易。

○"创钜者其日久"者,以释重丧所以三年也。

其事既大,故为譬也。

钜,大也。

夫创小则易差,创大则难愈,故云创钜其日久也。

"痛甚者其愈迟"者,愈,差也。

贤者丧亲,伤肾、干肝斩斫之痛,其痛既甚,故其差亦迟也。

○"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者,既痛甚差迟,故称其痛情,而立三年之文,以表是至痛极者也。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者,言贤人君子於此二十五月之时,悲哀摧痛,犹未能尽,忧思哀慕,犹未能忘,故心之哀慕於时未尽,而外貌丧服以是断割者。

"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者,若不断以二十五月,则孝子送死之情何时得已?复吉常之礼何有限节?故圣人裁断止限二十五月,岂不是送死须有已止,反复生礼须有限节也哉?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

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

小者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

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於人,故人於其亲也,至死不穷。

匹,偶也。

言燕雀之恩不如大鸟兽,大鸟兽不如人。

含血气之类,人最有知而恩深也。

於其五服之亲,念之至死无止已。

○属音蜀。

丧,息浪反,又如字。

巡,徐词均反。

过,徐音戈,一音古卧反。

号音豪,户羔反。

蹢,本又作踯,直亦反,徐治革反。

躅,直录反,徐治六反。

蹢躅,不行也。

踶,徐音驰,字或作踟。

蹰音厨。

燕,於见反。

雀,本又作爵。

啁,张留反。

噍,子流反。

啁噍,声。

顷,苦颖反。

知音智。

[疏]"凡生"至"不穷"。

○正义曰:此一经明天地之间血气之类,皆有所知,至於鸟兽大小各能思其种类,况在於人,何有穷已也?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

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言恶人薄於恩,死则忘之。

其相与聚处,必失礼也。

○由夫音扶,下皆同。

邪,似嗟反。

人与,音余,下"君子与"同。

曾,则能反。

焉,於虔反。

[疏]"将由"至"乱乎"。

○正义曰:此一经明小人之人曾鸟兽之不若,若不以礼节之,安能群居而不乱?

将由夫脩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

"驷之过隙",喻疾也。

"遂之",谓不时除也。

○驷音四,马也。

过,古卧反,徐音戈。

隙,本又作却,去逆反,空隙之地也。

[疏]"将由"至"穷也"。

○正义曰:此一经明贤人君子於三年之丧,若驷之过隙,若不以礼制节之,则哀痛何时穷已。

"驷之过隙"者,驷,谓驷马;隙,谓空隙。

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

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立中制节",谓服之年月也。

释,犹除也,去也。

○为,于伪反,下注"为母"同。

中如字,又丁仲反,注同。

去,起吕反。

[疏]"故先"至"之矣"。

○正义曰:此一经明小人、君子其意不同,故先王为之立中人之制节。

○"故先王焉"者,焉是语辞。

"立中制节"者,言先王为之立中人之制,以为年月限节。

○"壹使足以成文理"者,壹,谓齐同。

言君子、小人皆齐同,使足以成文章义理。

○"则释之矣"者,释,犹除去。

既成义理,则除去其服。

所以成三年文理者,以三年一闰,天道小成,又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故服以三年,成文章义理。

然则何以至期也?言三年之义如此,则何以有降至於期也?期者,谓为人后者,父在为母也。

○期音基,注及下同。

曰:至亲以期断。

言服之正,虽至亲皆期而除也。

○断,丁乱反,下注同。

是何也?问服断於期之义也。

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法此变易,可以期也。

[疏]"然则"至"之也"。

○正义曰:上节既称为父母三年,何故有父母止有期者?此一节释为期之义。

"然则何以至期也"者,言为父母本应三年,何故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及父在为母而止於期。

"曰至亲以期断"者,记者释之,为至亲本以期断,故虽为他后、及父在为母,但以期也。

○"是何也"者,记者又起问,云有何义故以期矣。

○"四时则已变矣"者,答"期断"之义也。

言"期"是一年之周匝,而天气换矣。

前时已毕,今时又来,是变改矣。

"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者,言天地之中,动植之物,无不於前事之终,更为今事之始也。

○"以是象之也"者,圣人以是之故,以人事法象天地,故期年也。

○注"言三"至"母也"。

○正义曰:郑意以三年之丧何以有降至於期者,故云为人后者为本生之父母、及父在为母期,事故抑屈,应降至九月十月,何以必至於期?以其本至亲,不可降期以下,故虽降屈,犹至於期。

今检寻经意,父母本意三年,何以至期者,但问其一期应除之义,故答曰"至亲以期断"。

是明一期可除之节。

故《礼》:期而练,男子除绖,妇人除带。

下文云加降故至三年,是经意不据为人后及父在为母期。

郑之此释,恐未尽经意,但既袒郑学,今因而释之。

然则何以三年也?言法此变易,可以期,何以乃三年为?曰:加隆焉尔也。

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

下焉犹然。

○"加隆焉尔",一本作"加隆为尔焉",徐如字,一音於虔反,焉犹然也,一云发声也,注及下同。

倍,步罪反,注同。

[疏]"然则"至"期也"。

○正义曰:此一节释因期及三年之义,故设问云:"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本实应期,但子加恩隆重,故三年。

"焉尔也",语助之辞也。

○"然使倍之,故再期也"者,焉犹然也。

子既加隆於父母,故然使倍之。

然,犹如是。

倍之,言倍一期,故至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言使其恩不若父母。

故三年以为隆,緦、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取象於天地,谓法其变易也。

自三年以至緦,皆岁时之数也。

言既象天地,又足以尽人聚居纯厚之恩也。

○杀,色界反,徐所例反。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

夫是之谓至隆。

言三年之丧,丧礼之最盛也。

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

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不知其所由来,喻此三年之丧,前世行之久矣。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达,谓自天子至於庶人。

[疏]"由九"至"尽矣"。

○正义曰:上节既称"期断",何故有九月以下,故此经释之。

○"由九月以下,何也"者,由,从也。

记者既称"期断",假设问之,何故有从九月以下。

○"曰:焉使弗及也"者,焉亦然也。

然使恩隆不及於期也,则五月不及九月,三月不及五月,转相不及也。

○"故三年以为隆"者,谓恩爱隆重。

○"緦、小功以为杀"者,谓情理杀薄。

○"期、九月以为间"者,是隆杀之间也。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者,天地之气,三年一闰,是三年者取象於一闰。

天地一期物终,是一期者取象於一周。

九月者,以象阳之数,又象三时而物成也。

五月,以象於五行。

三月者,取象天地一时而气变。

言五服之节,皆取法於天也。

○"中取则於人"者,则,法也。

天地之中取则於人,若"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故服三年。

人之一岁,情意变改,故服一期。

九月、五月、三月之属,亦逐人情而减杀,是中则於人。

○"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者,既取法天地与人,三才并备,故能调和群众聚居,和谐专壹,义理尽备矣。

○"故三"至"丧也"。

○正义曰:此一节重明三年之义。

"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言三年丧礼,於人道之中,至极文理之盛者,则期以下,非其至极也。

"夫是之谓至隆"者,言三年之丧,人恩之至极隆厚也。

○"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言三年之丧,行之自远,未有能识知所从来也。

言不知所从何代而来。

引孔子者,《论语》之文,证此三年之丧也。

○注"不知"至"久矣"。

○正义曰:案《易·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尚书》云:"百姓如丧考妣三载。"

此云"不知所由来"者,但上古云"丧期无数",谓无葬、练、祥之数。

其丧父母之哀,犹三年也。

故尧崩云"如丧考妣三载",则知尧以前丧考妣已三年,但不知定在何时。

其丧服所起,则黄帝、尧、舜之时,虽有衣裳,仍未有丧服也。

但唐、虞已前,丧服与吉服同,皆以白布为之,故《郊特牲》云:"大古冠布,齐则缁之。"

若不齐则皆用白布也。

郑注《丧服》,其冠衰之异,从三代以下,由唐虞以上曰大古,吉凶皆用白布,则知三代吉凶异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