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陆曰:"郑云‘名《祭义》者,以其记斋戒荐羞之义’。"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之义也,此於《别录》属《祭祀》。"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
忘与不敬,违礼莫大焉。
合於天道,因四时之变化,孝子感时念亲,则以此祭之也。
春禘者,夏、殷礼也。
周以禘为殷祭,更名春祭曰祠。
○数,色角反,下同。
怠,大改反。
祠,嗣思反。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
霜露既降,《礼说》在秋,此无秋字,盖脱尔。
○凄音妻。
怆,初亮反。
,本亦作濡,音儒。
怵,敕律反。
惕,他历反。
为,于伪反,下文"见所为"并注同。
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
迎来而乐,乐亲之将来也。
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
小言之,则为一祭之间,孝子不知鬼神之期;推而广之,放其去来於阴阳。
○放,方往反。
[疏]"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疏则怠"至"无乐"。
○正义曰:此一节总论祭祀。
其事既杂,义相附者结为一节,各随文解之。
此一节明孝子感时念亲,所以四时设祭之意。
○"合诸天道"者,诸,於也。
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
阴阳气盛,孝子感而思念其亲,故君子制礼,合於天道。
○"春禘秋尝"者,举春、秋、冬、夏可知。
○"非其寒之谓也"者,言孝子於秋霜露既降,有凄怆之心者,非是寒之,谓有此凄怆者,为感时念亲也。
○"如将见之"者,言孝子於春雨露之时,必有怵惕之心焉。
意想念亲,如似得见亲也。
春、秋二时,於文相互。
上云"凄怆",下云"非其寒之谓",此"怵惕之心",下宜云"非其暖之谓"。
今"怵惕之心"下"如将见之",则"凄怆之心"下亦宜云"如将见之",是其互也。
但作记以秋是物去,寒为甚,故不云"如将见之",但言寒也。
春是物来,暖轻於寒,故云"如将见之",故不言暖之谓也。
先秋后春,以凉凄怆之甚,故先言之。
○注"春禘者,夏、殷礼也。 周以禘为殷祭,更名春祭"至"曰祠"。
○正义曰:案《王制》云:"春礿夏禘。"
《周礼·大宗伯》:"春祠夏禴。"
今云"春禘",故云"夏、殷礼"案《王制》春曰礿,此云"春禘为夏、殷礼"者,《郊特牲》以注"禘当为礿",则此春禘亦当为礿,於《郊特牲》已注而破之,故此不言也。
○注"迎来"至"阴阳"。
○正义曰:云"小言之,则为一祭之间,孝子不知鬼神之期"者,解经"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之二句,谓一祭之间也,一祭比於一年,其事为小,故云"小言之",为一祭之间,既不知鬼神来去期节,故祭初似若来,故乐,祭末似去,故哀。
据孝子之心,虽春有乐及锺鼓送尸,孝子之心,祭末犹哀也。
云"推而广之,放其去来於阴阳"者,解经云"故禘有乐而尝无乐"二句也。
言推此一祭,而广论一年,放神之去来似於阴阳二气,但阳主生长,春、夏阳来,似神之来,故春、夏祭之有乐;秋、冬阴,象神之去,故秋、冬之祭无乐。
然《周礼》四时之祭皆有乐,殷则烝、尝之祭亦有乐,故那《诗》云"庸鼓有斁,万舞有奕",下云"顾予烝、尝",则殷秋、冬亦有乐者。
熊氏云:"殷秋、冬但有管弦之乐。"
又云:"烝、尝全无乐。"
其义已具《郊特牲》。
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致齐思此五者也,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耳。
见所为齐者,思之熟也。
所嗜,素所欲饮食也。
《春秋传》曰:"屈到嗜芰。"
○齐,侧皆反,后不出者同。
散,悉但反,注同。
所乐音岳,又五岳反。
嗜,市志反,注及下并同。
屈,居勿反。
屈到,楚莫敖。
芰,其寄反。
[疏]"致齐"至"齐者"。
○正义曰:此一节明祭前齐日之日。
○"思其居处"者,谓祭致齐之日也,思其居处以下五事,谓孝子思念亲存之五事也。
先思其粗,渐思其精,故居处在前,乐、嗜居后。
○"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谓致齐思念其亲,精意纯熟,目想之若见其所为齐之亲也。
○注"《春秋传》曰:屈到嗜芰"。
○正义曰:《楚语》云:"屈到嗜芰。 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有芰。 ’"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
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
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周还出户,谓荐设时也。
无尸者,阖户若食间,则有出户而听之。
○僾音爱,微见貌。
还音旋,本亦作旋,注同。
忾,开代反。
阖,户猎反。
[疏]"祭之"至"之声"。
○正义曰:此一经明祭之日,孝子想念其亲。
○"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者,谓祭之日朝初入庙室时也。
初入室阴厌时,孝子当想象僾僾{髟方}々见也。
《诗》云:"爱而不见。"
见,如见亲之在神位也。
故《论语》云"祭如在"。
○"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者,谓荐馔时也。
孝子荐俎酌献,行步周旋,或出户。
当此之时,必有悚息肃肃然,如闻亲举动容止之声。
○"出户而听,忾然"者,谓祭此人为无尸之时,设荐已毕,孝子出户而静听,忾忾然也,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也。
○注"周还"至"听之"。
○正义曰:",出户谓荐设时也"者,若《特牲》、《少牢》主妇设豆及佑食设俎之属是也。
云"无尸者,阖户若食间,则有出户而听之"者,案《士虞礼》云:"无尸,则礼及荐馔皆如初,主人哭,出复位,祝阖牖户如食间。"
注云:"如尸一食九饭之须。"
彼谓虞祭无孙行为尸者,则吉祭亦当然也。
此郑云阖户若食间,见如正祭九饭之间也。
而皇氏谓尸谡之后,阳厌之时,又云无尸谓之阴厌,尸未入前,其义并非也。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存、著则谓其思念也。
○悫,苦角反。
[疏]"是故"至"敬乎"。
○正义曰:此一经覆说孝子祭时念亲之事。
○"致爱则存"者,谓孝子致极爱亲之心,则若亲之存,以嗜欲不忘於亲故也。
○"致悫则著"者,谓孝子致其端悫敬亲之心,则若亲之显著,以色不忘於目、声不忘於耳故也。
○"著、存不忘乎心"者,言如亲之存在,恒想见之,不忘於心。
既思念如此,何得不敬乎!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享,犹祭也,飨也。
○养,羊尚反。
乡也,许亮反,下文"乡也"、"乡之"、注"乡"并同。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
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忌日,亲亡之日。
忌日者,不用举他事,如有时日之禁也。
祥,善也。
志有所至,至於亲以此日亡,其哀心如丧时。
○言夫日,音扶,本或作言夫忌日。
[疏]"君子"至"私也"。
○正义曰:此一节明孝子终身念亲不忘之事。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者,谓忌日不用举作他事者,何?非谓此日不善,别有禁忌,不举事也。
○"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者,所以不举者,言夫忌日,谓孝子志意有所至,极思念亲,不敢尽其私情而营他事,故不举也。
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
谓祭之能使之飨也。
帝,天也。
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
言中心乡之,乃能使其祭见飨也。
上飨,或为相。
○相,息亮反,下文同。
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君牵牲,夫人奠盎。
君献尸,夫人荐豆。
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
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色不和曰怍。
奠盎,设盎齐之奠也。
此时君牵牲,将荐毛血。
君献尸而夫人荐豆,谓绎日也。
傧尸,主人献尸,主妇自东房荐韭、菹、醢。
勿勿,犹勉勉也,悫爱之貌。
○怍,才各反。
盎,乌浪反。
齐齐,如字,旧子礼反。
愉,羊朱反。
盎齐,才细反。
绎音亦。
傧音宾。
[疏]"唯圣"至"之也"。
○正义曰:此一节明孝子祭祀欲亲歆飨之意。
○"唯圣人为能飨帝"者,以飨帝为难,故圣人能之。
飨亲不易,故孝子能之。
欲飨亲与飨帝同,故以飨帝比飨亲,言飨亲难也。
此本为飨亲而发,故下文专论飨亲之事。
○"飨者,乡也"者,言神之所以飨者,由孝子之所归乡也,乡之故然后能使神灵歆飨焉。
○"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者,怍,谓颜色不和悦。
以祭祀须飨尸,故孝子临对尸前,不得颜色不和。
○"君牵牲,夫人奠盎"者,熊氏云:"此谓绎祭。 君当牵牲之时,夫人奠设盎齐之奠。"
○"君献尸,夫人荐豆"者,绎祭,故先献后荐。
○"齐齐乎其敬也"者,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皆齐齐乎其恭敬。
齐齐,谓整齐之貌,故《玉藻》云"庙中齐齐"。
○"愉愉乎其忠也"者,愉愉,和悦之貌,忠,谓忠心,言孝子颜色愉愉然和悦尽忠心。
○"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者,勿勿,犹勉勉也。
言孝子之心与貌勉勉然,欲得亲之歆飨也,其,皆语助。
○注"色不"至"之貌"。
○正义曰:案《曲礼》云"容戎怍怍",谓颜色变,即不和之意。
云"奠盎,设盎齐之奠也"者,此谓绎祭,故牵牲之时,夫人预设盎齐之尊。
假令正祭牵牲时,夫人设奠盎之尊,至君亲制祭,夫人酌盎齐以献尸,义无妨也。
皇氏怪此奠盎在牵牲之时,於事大早,以奠盎为洗牲。
勘诸经传,无洗牲以酒之文。
皇氏文无所据,其义非也。
云"谓绎日也"者,以其先云"君献尸",后云"夫人荐豆",故知绎日也。
云"傧尸,主人献尸,主妇自东房荐韭、菹、醢"者,此是《有司彻》文。
引之者,证傧尸之时,先献后荐,上大夫傧尸,即天子、诸侯之绎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
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
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思死者如不欲生,言思亲之深也。
如欲色者,以时人於色厚假以喻之。
○忠,如字,谓尽中心。
与音余。
《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文王之《诗》也。
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明发不寐,谓夜至旦也。
祭之明日,谓绎日也。
言绎之夜不寐也,二人,谓父、母,容尸侑也。
○乐与音洛,下同,侑音又。
[疏]"文王"至"必哀节"。
○正义曰:此一节明文王祭思亲忠敬之甚。
○"思死者如不欲生"者,言文王思念死者,意欲临之而死,如似不复欲生。
○"称讳如见亲"者,言文在庙中,上不讳下,於祖庙称亲之讳,如似见亲也。
○"祀之忠"者,言文王祭祀之尽忠诚也。
○"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者,解祀之忠敬之事,言齐时思念亲之平生嗜欲,如似真见亲所爱在於目前,又思念亲之所爱之甚,如似凡人贪欲女色然也。
○"其文王与"者,唯文王能如此与?与,是不执定之辞。
王肃然解"欲色,如欲见父母之颜色,郑何得比父母於女色"!马昭申云:"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如此,亦比色於德。"
张融:"亦如好色,取其甚也。 於文无妨。"
○"文王之诗也"者,此幽王《小雅·小宛》之篇,而云文王诗也”者,记者引《诗》,断章取义;且诗人陈文王之德,以剌幽王,亦得为文王之诗也。
○"祭之明日,明发不寐"者,谓正祭明日绎祭之时,祭既讫,得其夜发,夕至明而不寐。
○"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者,申明发之意。
既设绎祭之飨而致於神,其夜又从而思之也。
○"飨之必乐,已至必哀"者,孝子想神之歆飨,故必乐;又想及飨已至之后必分离,故必哀也。
○注"祭之"至"侑也"。
○正义曰:"知祭之明日,谓绎日也"者,案宣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是祭之明日为绎也。
云"二人,谓父母,容尸侑也"者,祭有念亲,故二人谓父母。
案《有司彻》"上大夫傧尸,别立一人为侑,以助尸",似乡饮酒礼,介介之副宾也。
绎祭与傧尸同,故知二人,容尸与侑侑也。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
尝,秋祭也。
亲,谓身亲执事时也。
悫与趋趋,言少威仪也,趋读如促。
数之言速也。
○仲尼尝,绝句。
尝,秋祭。
奉荐而进,绝句。
其亲也悫,绝句。
趋音促,注及下注皆同。
数,色角反,徐音速,注同。
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 漆漆者,容也,自反也。 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漆漆,读如朋友切切。 自反,犹言自脩整也。 容以远,言非所以接亲亲也。 容以自反,言非孝子所以事亲也。 及,与也。 此皆非与神明交之道。 ○赣音贡。 济,子礼反,下同。 漆,依注音切,下同。 客也,口白反,宾客也,下“客以远"同。
容也,羊凶反,仪容也。
下"若容以自反"同。
"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天子诸侯之祭,或从血、腥始,至反馈,是进熟也。 荐俎,豆与俎也。 慌惚,思念益深之时也。 言祭事既备,使百官助己祭,然而见其容而自反,是无慌惚之思念。 ○乐成,音岳,又五教反。 慌,况往反,注及下同;一音荒。 惚音忽,注及下同;本又作忽。 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岂一端,言不可以一概也,礼各有所当。
行祭宗庙者,宾客济济漆漆,主人悫而趋趋。
当,丁浪反。
概,古代反。
[疏]"仲尼"至"当也"。
○正义曰:此一节记仲尼尝祭之仪。
○"奉荐而进,其亲也悫"者,悫,谓质悫,谓仲尼奉荐进尺之时,其身执事,其形貌悫质,少威仪。
○"其行也趋趋以数"者,其行步促促,速疾少威仪,举足而数也。
○"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者,子赣先闻夫子说祭事威仪,须济济漆漆然也。
今子之为祭无济济漆漆者,何也?子曰济济者,何也?○"远也",夫子为子赣说济济之义,言济济者,是容貌自疏远。
○"漆漆者,容也,自反也",谓容貌自反覆而脩正也。
○"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者,覆结上文,言孝子若容貌以疏远,若容貌以自脩正,此乃宾客之事。
○"夫何神明之及交"者,及,与也。
言孝子若作宾客之容,何得神明之与交?言不得与神明交也。
○"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者,更覆结上之。
云夫孝子何得济济漆漆之有乎,言不得有也。
其"容也,远也",王肃以容为客,皇氏用王肃以客有其容之义,其义亦通,但於文势不便,至注更具详。
○"反馈乐成"者,此天子、诸侯之祭,血腥而始,及至进是设馔进孰,合乐成毕。
定本"反馈"作"及"字,至注更释。
○"荐俎"者,谓荐孰之时,荐其馈食之豆并牲体之俎。
○"序其礼乐,备其百官"者,进馈之前与神明而交,贵其诚敬。
进馈之后,人事之盛,故序其礼乐,备其百官。
○"君子致其济济漆漆"者,言於此之时,君子、助祭之人致其济济漆漆宾客之事。
○"夫何慌惚之有乎"者,此一句覆结前文子贡问之。
若孝子自济济漆漆,何得慌惚思念之有乎!言无念亲之意也。
○"夫言岂一端而已"者,夫子答子贡,云一端,犹一概也。
凡言语岂一概而已?言不可以一概,所属各异。
○"夫各有所当也"者,谓其言语各有所当,若悫而趋,当孝子也。
济济漆漆,当宾客也。
○注"漆漆"至"之道"。
○正义曰:云"漆漆,读如朋友切切"者,以漆漆非形貌之状,漆音近切。
"朋友切切偲偲"语,《子路》文也。
云"自反,犹言自修整也"者,凡脩整之人,必自反覆顾省,故云"自反,犹言自修整"。
云"容以远,言非所以接亲亲也"者,凡接亲亲,不事容貌,又相附近。
今既事容貌,又相疏远,故云"非所以接亲亲"。
言亲亲,对孝子之辞。
或容为客字,则是义远。
何须云"容以远",又"容以自反"与"容以远"相对,一字为容,一字为客,未之有也。
又王肃为客字破郑义,明郑义"容"字也。
○注"天子"至"思念"。
○正义曰:"天子、诸侯之祭,或从血、腥始"者,谓以卿大夫从馈孰始,故云"天子诸侯或从血、腥始",言或者不尽然,故三献爓,一献孰,是不从血、腥始。
云"至反馈,是进孰也"者,既以血、腥为始,至於反馈之时,是进孰也。
但"至"与"反"字,於文为烦,定本又为"及"字,故皇氏云"初祭,尸入於室,后出在堂门,尸更反入而设馈"。
故云"及馈",义当然也。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比时,犹先时也。
虚中,言不兼念余事。
○比,必利反,徐甫至反,注同。
先,悉荐反,又如字。
[疏]"孝子"至"治之"。
○正义曰:自此以下至"成人之道",广明孝子祭祀之义,今各随文解之。
○"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者,言孝子虑事,不可於祭前不豫思虑之。
○"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者,比时谓先时。
言在祭之先,以备具於物。
至於祭时,不可以不备具也。
○"虚中以治之"者,言不可兼念余事,心中实虚,唯思此祭而已,故云"虚中以治之"也。
宫室既脩,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
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脩、设,谓除及黝垩。
○洞音动,下同。
属音烛,下同。
弗,本亦作不,何休云"弗者,不之深也"。
胜音升。
与音余。
黝,於纠反。
垩,乌路反。
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
百官助主人进之。
[疏]"宫室"至"进之"。
○正义曰:"洞洞"、"属属",是严敬之貌。
言孝子之心,奉承而进祭之时,其心洞洞乎,属属乎!恭敬心盛,如举物之弗胜。
心所奉持,如似将失於物,此是孝子心敬之至极也。
案《广雅》:"洞洞、属属,敬也。"
於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
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谕其志意,谓使祝祝飨及侑尸也。
或,犹有也,言想见其仿佛来。
○祝祝,上之六反,下之又反;又并之六反。
仿,孚往反。
佛,孚味反。
[疏]"於是"至"志也"。
○正义曰:孝子既荐其俎,於是使其祝官启告鬼神,晓谕鬼神以志意。
○"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者,言孝子以其思念情深,慌惚似神明交接,庶望神明或来歆飨,故云庶几神明飨之者,是孝子之志意也。
言想见其亲仿佛而来也。
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
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
言当尽已而已,如居父母前,将受命而使之。
[疏]"孝子"至"之也"。
○正义曰:"尽其悫而悫焉"者,尽悫,谓心尽其悫也。
而悫焉,谓外亦悫焉。
其信与敬,皆处内。
内有其心,外著於貌。
○"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者,以其礼包众事,非可极,故不得云而"尽其礼焉",云"不过失焉",则是礼也。
○"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者,言孝子祭时,进之与退,必恒恭敬,如似亲听父母之命,而父母或使之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
退而立,如将受命。
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於面。
诎,充诎,形容喜貌也。
进之,谓进血腥也。
愉,颜色和貌也。
荐之,谓进熟也。
欲,婉顺貌。
齐,谓齐庄。
○诎,求勿反,注及下并篇末同,徐丘勿反。
敬齐如字,注及下同;王、徐侧皆反。
婉,忧阮反。
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
进而不愉,疏也。
荐而不欲,不爱也。
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
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
如是而祭,失之矣。
固,犹质陋也。
而忘本,而,衍字。
○敖也,五报反。
[疏]"孝子"至"之矣"。
○正义曰:此一节明孝子之祭,观其貌而知其心,故孝子之祭可知也者,以下诸事是也。
○"其立之也,敬以诎"者,诎,谓充诎,形容欢喜之貌,言孝子尸前而立,形貌恭敬,而颜色欢喜。
○"其进之也,敬以愉"者,进,谓进血腥。
愉,谓颜色温和。
言孝子荐血腥之时,容貌恭敬,而颜色温和。
○"其荐之也,敬以欲"者,言孝子荐熟之时,容貌恭敬,颜色婉顺,如欲得物然。
○"退而立,如将受命"者,言孝子或有退之时,如似前进将受命。
○"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於面"者,谓祭毕已彻馔食,孝子退者,恭敬齐庄之色不离绝於面。
○"立而不诎,固也"者,言其固陋不知礼。
○"进而不愉,疏也"者,言与亲疏远,不相亲附。
○"荐而不欲,不爱也"者,言不爱亲。
○"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者,言敖其亲,不恭敬。
"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者,而,衍字,忘本,谓不思其亲。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和气,谓立而诎。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成人,既冠者。
然则孝子不失其孺子之心也。
○奉,芳勇反。
俨,鱼检反。
恪,苦各反。
冠,古乱反。
孺,而树反。
[疏]"孝子"至"道也"。
○正义曰:"如执玉,如奉盈",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持玉之大宝,如奉盈满之物。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者,严,谓严肃;威,谓威重;俨,谓俨正;恪,谓恭敬。
言四者容貌非事亲之体,事亲当和顺卑柔也。
○"成人之道也"者,言严、威、俨、恪,只是既冠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於道也。
贵贵,为其近於君也。
贵老,为其近於亲也。
敬长,为其近於兄也。
慈幼,为其近於子也。
言治国有家道。
长,丁丈反,下及下注皆同。
为其,于伪反,下"为其"同。
近,附近之近。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
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天子有所父事,诸侯有所兄事,谓若三老五更也。
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
○乎王,于况反。
弟音悌,下同。
更,古衡反,下"及下更"相同。
[疏]"先王"至"家也"。
○正义曰:此一节论贵德及孝弟之事。
皇氏云:"此亦承上夫子答子赣之辞毕,广明孝弟之义。"
今以皇氏说未知然否,或是说杂录之辞。
○"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於道也"者,德是在身善行之名,道者於物开通之称。
以己有德,能开通於物,故云"近於道也"。
凡言近者,非是实到,附近而已。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者,孝能感物,故近乎王。
弟能亲爱,故近乎霸。
○"虽天子必有父"者,以圣人之德,无加於孝乎,故虽天子之尊,必有事之如父者,谓养三老也。
○"虽诸侯必有兄"者,以教民礼顺莫善於弟,故虽诸侯之贵,必有事之如兄者,谓养五更也。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者,言先王设教之原,因人之心孝弟,即以孝弟教人,是因而不改,从人之所欲,故可以领天下国家也。
○注"天子"至"曰霸"。
○正义曰:云"天子有所父事,诸侯有所兄事"者,案天子、诸侯俱有养老之礼,皆事三老五更,故《文王世子》注"三老如宾,五更如介"。
但天子尊,故以父事属之。
诸侯卑,故以兄事属之。
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者,案《中候》:"诸侯曰霸。"
注云:"霸,把也,把天子之事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 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 亲、长,父、兄也。 睦,和厚也。 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 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 尊长出教令者。 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疏]"子曰"至"不行"。
○正义曰:此一节明爱敬之道。
皇氏云:"因上答子贡之问,别爱敬,语更端,故别言‘子曰’。 自此以下,皆展转相因,广明其事。"
今谓记者杂录以事类相接为次,非本相因之辞也。
○"立爱自亲始"者,言人君欲立爱於天下,从亲为始言先爱亲也。
○"教民睦也"者,己先爱亲,人亦爱亲,是教民睦也。
○"立敬自长始"者,言起敬於天下,从长为始,言先自敬长。
○"教民顺也"者,己能敬长,民亦敬长,是教民顺也。
○"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者,覆上"教民睦"也。
睦则恩慈,故云"慈睦"也。
民既慈睦,各贵所有之亲。
○"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者,覆结上文"教民顺"也。
既教以敬长,民心和顺,不有悖逆,故贵用在上之教命。
○"孝以事亲,顺以听命"者,孝以事亲,覆说"而民贵有亲"也。
"顺以听命",覆说"而民贵用命"也。
以此二者错置於天下,故无所不行,言皆行也。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祭者告礼,不欲闻见凶人。
○错诸,七路反。
[疏]"郊之"至"至也"。
○正义曰:此一节论祭祀之礼,以是吉礼大事,故丧与凶服皆辟之。
祭之日,君牵牲,穆荅君,卿、大夫序从。
祭,谓祭宗庙也。
穆,子姓也。
荅,对也。
序,以次第从也,序或为豫。
○从,才用反,注同。
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
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丽,犹系也。
毛牛尚耳,以耳毛为上也。
膟膋,血与肠间脂也。
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
汤内曰爓。
爓祭祭腥,或为"合祭腥、泄、《月》熟"也。
○碑,彼皮反。
袒,徒旦反。
鸾力端反。
刲,苦圭反。
膟音律。
膋,力彫反。
爓音寻。
泄,息列反。
《月》,直辄反。
[疏]"祭之"至"至也"。
○正义曰:前经郊祭之致敬,此一节明祭庙牵牲致敬。
○"穆答君"者,穆,谓子姓;答,对也。
言祭庙,君牵牲之时,子姓对君共牵牲。
○"卿、大夫序从"者,卿夫夫作币,士奉刍,依次第而从君也。
○"既入庙门,丽于碑"者,丽,系也。
君牵牲入庙门,系著中庭碑也。
王肃云:"以纼贯碑中,君从此待之也。"
○"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者,将杀牲,故袒取牛毛荐之,故云"毛牛"也。
以耳毛为上,故云"尚耳"。
耳主听,欲使神听之。
○"鸾刀以刲,取膟膋"者,谓用鸾刀刲割牲体,以取血及肠间指血以供荐,而膋以供炙肝及爇萧也。
○"乃退"者,谓杀牲竟,而取卿、大夫所刲血毛膟膋荐之,竟而退也。
祭有三节,此一节竟,故退。
○"爓祭,祭腥"者,爓,谓爓肉而祭。
腥,谓以腥肉而祭。
言荐膟膋之后,以俎载爓肉、腥肉而祭也。
○"而退"者,谓爓祭祭腥之后,祭事既卒而退,是恭敬之至极也。
○注"穆,子姓也"。
○正义曰:知穆是子姓者,熊氏云"父昭子穆。 姓,生也。 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直言穆者,文不备"。
○注"膟膋"至"熟也"。
○正义曰:案《说文》及《字林》云:膟血、祭膋,是牛肠间脂也。
是膟为血,膋为肠间脂也。
云"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者,既迭出经文爓祭之事、祭腥之语,然后解云谓祭爓肉也、腥肉也。
"祭爓肉"即经之"爓祭"也,云"腥肉"即经之"祭腥"也。
其祭腥肉、爓肉,并当朝践之节。
此腥肉则《礼运》云"腥其俎"也。
爓肉即《礼运》云"熟其殽"也。
此先云"爓"者,记者便文耳,非先后之次。
云"汤肉曰爓"者,以鬼神异於生,虽曰熟殽,但汤肉而已。
若其小祀,则煮肉令熟,故《郊特牲》云"一献熟",是爓与熟又别也。
云"爓祭祭腥",或云"合祭腥、泄、《月》、熟也"者,谓"爓祭祭腥"四字,《礼记》他本为"合祭腥、泄、《月》、熟"六字者,故云"或"。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
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
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见者莫著焉。
闇,昏时也。
阳读为"曰雨曰旸"之旸,谓日中时也。
朝,日出时也。
夏后氏大事以昏,殷人大事以日中,周人大事以日出,亦谓此郊祭也。
以朝及闇,谓终日有事。
○神见,贤遍反,一本作"神可见",则如字。
旸音阳。
[疏]"郊之"至"及闇"。
○正义曰:自此以下至"致天下之和",论郊祭及日月之义。
此郊之祭一经,止明郊祭之礼。
○"郊之祭"者,谓夏正郊天。
○"大报天"者,谓於此郊时大报天之众神,虽是春祈天,生养之功大,故称大报天。
○"天主日,配以月"者,谓天无形体,县象著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
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但月为重,以对日耳。
盖天帝独为坛,其日、月及天神等共为一坛,故日得为众神之主也。
○"夏后氏祭其闇"者,以夏后氏尚黑,故祭在於昏时。
○"殷人祭其阳"者,以尚白,故祭在日中时。
○"周人祭日,以朝及闇"者,以其尚文,祭百神礼多,故以朝及闇也。
故季氏之祭,大夫之家礼仪应少,而亦以朝及暗,故夫子讥之。
○注"阳读"至"有事"。
○正义曰:案《洪范》"庶征云曰雨、曰旸",旸,谓亢旸干燥,日中之时亦明。
日中干燥,异於昏明,故读从"曰雨曰旸"之旸也。
必读之者,恐人以夜为阴,昼为阳,恐终日而祭,故谓从旸也。
云"亦谓此郊祭"者,以《檀弓》大事非止是丧,亦兼谓祭,故云大事亦谓此郊祭。
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
[疏]"祭日"至"上下"。
○正义曰:此经及下经皆据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祭日於擅",谓春分也。
"祭月於坎",谓秋分也。
月为幽,日为明。
日在坛,月在坎,是殊别幽明,制定上下。
祭日於东,祭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端,正。
○别,彼列反,下同。
[疏]"祭日"至"其位"。
○正义曰:端,正也。
日为阳,在外。
月为阴,在内。
今祭日於东,用朝旦之时,是为外。
祭月於西,乡夕之时,是为内。
是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
而崔氏云"祭日於坛,祭月於坎,还据上文郊祭之时",今谓若是郊祭,日与月当应同处,何得祭日於坛,祭月於坎,日於东,月於西,祭不同处?则崔氏说非也。
崔又云:"日月有合祭之时。 谓郊祭天而主日,配以月,其礼大,用牛。 合祭之时,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其礼小,故《祭法》用少牢。"
今谓《小司徒》云"小祭祀,奉牛牲",郑注谓"玄冕所祭",自玄冕皆用牛也,何得用少牢?今谓《祭法》日月用少牢,郑云"祷祈之祭也",崔氏说又非。
崔氏又云:"迎春之时,兼日月者。"
今案:诸文迎春迎秋无祭日月之文,《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谓四望、四类之祭,亦如五帝在四郊,故郑云"兆日於东郊,兆月与风师於西郊",不谓兆五帝之时即祭日月,崔说又非。
日出於东,月生於西。
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巡,读如"沿汉"之沿,谓更相从道。
○巡,依注依音沿,悦专反。
[疏]"日出"至"之和"。
○正义曰:阴,谓夜也。
阳,谓昼也。
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
○"终始相巡"者,又月之与日同行黄道,其晦朔之时,月与日同处。
自朔之后,月与日先后而行,至月终日还,与月同处,亦是终始相巡。
○"以致天下之和"者,以日月交相依巡,是阴阳和会,故致天下之和也。
○注"巡,读如沿汉之沿"。
○正义曰:案文十年《左传》云"子西沿汉沂江,将入郢",是沿为顺流而下,故读从之。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
因祭之义,汎说礼也。
致之言至也,使人勤行至於此也,至於反始,谓报天之属也。
至於鬼神,谓祭宗庙之属也。
至於和用,谓治民之事以足用也。
○汜说,芳剑反。
致反始,以厚其本也。
致鬼神,以尊上也。
致物用,以立民纪也。
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
致让,以去争也。
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物,犹事也,变和言物,互之也。
微,犹少也。
○悖,布内反。
去,起吕反。
争,争斗之争。
奇,纪宜反。
邪,似嗟反。
治,直吏反。
[疏]"天下"至"微矣"。
○正义曰:此一节明礼之大用,凡有五事,若能行之得理,则天下治矣。
○"天下之礼"者,言天下所用之礼,所致凡有五事也。
○"致反始也"者,致之言至也。
言礼之至极於天,反报初始,言人始於天,反而报之。
○"致鬼神也"者,言礼之致极至於鬼神,谓祭宗庙之等。
○"致和用也"者,和,谓百姓和谐;用,谓财用丰足,言礼之至极,治理於民,使百姓和谐,财用富足也。
○"致义也"者,义,谓断割得宜,治恶讨暴,言礼之至极於义也。
○"致让也"者,让谓递相推让,言礼之至极於让也。
○"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者,天为人本,今能反始以报於天,是厚重其本也。
上能厚本,教下,下亦能厚本也。
○"致鬼神,以尊上也"者,谓至於祭祀鬼神,是尊严其上也。
以此教民,民亦尊上也。
○"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者,民丰物用,则知荣辱礼节。
故至於物用,可以立人纪也。
○"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者,义能除凶去暴,故上下不有悖逆也。
○"致让,以去争也"者,以让,故无争。
○"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者,言能和合此五者以治理天下之礼。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者,奇,谓奇异;邪,谓邪恶,皆据异行之人。
言用此五事为治,假令有异行、不从治者,亦当少也,故云"则微矣"。
○注"物犹"至"少也"。
○正义曰:上文云"致和用",明和能立事,是和用互言之,有事用也。
下文云"致物用",物,谓事也,谓事须和也,是致事用互致和用也,是事必须和,和能立事,故云"互"也。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耳目之聪明为魄。 合鬼、神而祭之,圣人之教致之也。 ○魄,普白反。 嘘音虚。 吸,许及反。 [疏]“宰我"至"至也"。
○正义曰:自此以下至"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此一节明宰我问鬼神之事,夫子答以鬼神、魂魄、祭祀之礼,又广明天子、诸侯耕藉及公桑之事,今各随文解之。
○"不知其所谓"者,宰我善问孔子:吾唯闻鬼神之名,不知此鬼神所谓何物为鬼神。
○"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者,此夫子答宰我以神名,言神是人生有之气,气者是人之盛极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者,是夫子答鬼之事言人形魄者,鬼之盛极也。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者,言人死,神上於天,鬼降於地,圣王合此鬼之与神以祭之,至教之致也,是圣王设教致合如此,故云"教之至也。 ○注“气谓"至"之也"。
○正义曰:"气,谓嘘吸出入也"者,谓气在口嘘吸出入,此气之体无性识也。
但性识依此气而生,有气则有识,无气则无识,则识从气生,性则神出入也。
故人之精灵而谓之神。
云"耳目之聪明为魄"者,魄,体也。
若无耳目形体,不得为聪明,故云"耳目聪明为魄"。
云"合鬼神而祭之,圣人之教致之也"者,人之死,其神与形体分散各别,圣人以生存之时神形和合,今虽身死,聚合鬼神,似若生人而祭之,是圣人设教兴致之,令其如此也。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阴,读为依荫之荫,言人之骨肉荫於地中,为土壤。 ○毙,本亦作弊,婢世反。 阴,依注音荫,於鸩反。 壤,如羊反。 [疏]“众生"至"野土"。
○正义曰:此一经明鬼神之事。
○"众生必死"者,言物之众宾而生必皆有死。
○"死必归土"者,言万物死者皆归於土。
此一经因而言物,实是本说人也。
○"此之谓鬼"者,鬼,归也,此归土之形,故谓之鬼也。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者,此覆说归土之义也。
言死,骨肉毙败於地下,依阴於地为野泽土壤。
谓在田野,故称为"野土"。
俗本"阴"作"荫"字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焄,谓香臭也。
蒿,谓气烝出貌也。
上言众生,此言百物,明其与人同也,不如人贵尔。
蒿,或为藨。
○焄,许云反,香臭之气耳。
蒿,许羔反。
烝,之膺反。
藨,表骄反,又皮表反。
[疏]"其气"至"著也"。
○正义曰:一经申明神也。
此利择人气为神,言人生赋形体与气合共为生,其死则形与气分。
○"其气之精魂发扬升於上,为昭明"者,言此升上为神灵光明也。
○"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者,焄,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
蒿,谓烝出貌,言此香臭烝而上,出其气蒿然也。
"凄怆"者,谓此等之气,人闻之情有凄有怆。
"百物之精也"者,人气扬於上为昭明,百物之精气为焄蒿凄怆,人与百物共同,但情识为多,故特谓之"神"。
此经论人,亦因人神言百物也。
○"神之著也"者,人气发扬於上为昭明,是人神之显著。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明以服。
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复加也。
黔首,谓民也。
则,法也。
为民作法,使民亦事其祖祢鬼神,民所畏服。
○黔首,其廉反,徐又其严反,黑也。
黑首谓民也,秦谓民为黔首。
复,扶又反。
为民,于伪反。
[疏]"因物"至"以服"。
○正义曰:此一经明圣人设教,合鬼与神而祭之,欲使人事其祖祢,畏敬鬼神。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者,言圣人因人与物死之精灵,遂造制为之尊极之称。
○"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者,明,犹尊也;命,犹名也;黔首,谓万民也;则,法也。
故尊名人及万物之精,谓之鬼神,以为万民之法则也。
○"百众以畏万民以服"者,"百众"谓百官众庶,"万民"谓天下众民。
既敬之以鬼神,下皆畏敬之,故云"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注"明命"至"畏服"。
○正义曰:鬼神本是人与物之魂魄,若直名魂魄,其名不尊,故尊而名之为鬼神,别加畏敬之也。
云"尊极於鬼神,不可复加也"者,解经"制为之极"。
所以明鬼神为极者,言物中尊极莫过鬼神,言以外他名不可复加,故圣王造制为之极,名鬼神也。
云"黔首谓民也"者,黔,谓黑也。
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
案《史记》云"秦命民曰黔首",此纪作在周末秦初,故称黔首。
此孔子言,非当秦世以为黔首,录记之人在后变改之耳。
汉家仆隶谓苍头,以苍巾为饰,异於民也。
此经鬼神本为民神,故下文"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其实此鬼神亦兼山川五祀百物之属,故《礼运》云"列於鬼神",注云"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
《乐记》云"幽则有鬼神",注云"助天地成物"者,是百物之魄谓之鬼。
对则精灵为魂,形体为魄,故昭七年《左传》云:"人生始化曰魄。 既生魄,阳曰魂。"
是形为魄,气为魂。
若散而言之,魄亦性识,识与魄无异。
故昭二十五年《左传》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襄二十九年《左传》云:"天夺伯有魄。"
又对而言之,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散而言之,通曰鬼神。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设为宫祧,以别亲疏远迩。 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 自,由也,言人由此服於圣人之教也。 听,谓顺教令也。 速,疾也。 ○迩音尔。 [疏]“圣人"至"速也"。
○正义曰:此一经明圣人为鬼神立宗庙之事。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者,谓以是尊名鬼神为未足,谓未称其意也。
○"筑为宫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者,古,谓先祖,追而祭之,是反古也;始谓初始,父母始生於己,今追祭祀,是复始也。
○"不忘其所由生也"者,追远报祭,是不忘其所由生也。
○"众之所服自此"者,自,由也。
言众人服从於上,由此反古、复始而教之也。
○"故听且速也"者,听,谓顺其教令,以此之故,在下顺其教令,而且疾速也。
"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 此教众反始也。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 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二端既立,谓气也、魄也,更有尊名云鬼神也。
二礼,谓朝事与荐黍稷也。
朝事,谓荐血腥时也。
荐黍稷,所谓馈食也。
"见"及"见间",皆当为覸字之误也。
膻,当为馨,声之误也。
燔燎馨香,覸以萧光,取牲祭脂也。
光,犹气也。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覸以侠甒,谓杂之两甒醴酒也。
相爱用情,谓此以人道祭之也。
报气以气,报魄以实,各首其类。
○燔音烦。
燎,力召反,又力吊反。
膻,依注音馨,许经反,后"膻乡"同。
芗音香。
见以,依注见作覸,音间厕之间,徐古辩反。
见间,依注合为覸字,音间厕之间。
侠,右洽反。
甒音武。
[疏]"二端"至"至也"。
○正义曰:此一节论气、魄既殊,明设祭之时,二礼亦异。
○"二端既立覸者,谓气也、魄也,既见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 ○“报以二礼"者,谓报此气、魄以二种祭礼,报气,谓朝践之节也;报魄,谓馈熟之节也。
○"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者,此明朝践报气之义也。
朝事,谓旦朝祭事。
燔燎,谓取膟膋燎於炉炭。
膻,谓馨香。
见以萧光,谓见覸,覸谓杂也。
光,谓气也。
谓燔膟膋兼爇萧蒿,是杂以萧气。
此等三祭,是以报气也。
○"此教众反始也"者,言此上之祭气,是古昔尚质之义。
是故教众之以反於初始,此上"反古复始",总包之也。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者。
○"荐黍稷"者,谓馈熟时荐此黍稷。
○"羞肝、肺、首、心"者,羞,进也。
谓荐黍稷之时,进肝之与肺及首之与心。
殷祭以肝,周祭以肺,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皆谓祭黍稷之时,兼此物祭也。
故《郊特牲》云"祭黍稷加肺",谓周法也。
○"见间以侠甒"者,见间读为覸,亦杂也。
"侠甒"谓两甒醴酒,言祭黍稷之时,杂以两甒醴酒。
○"加以郁鬯覸者,谓荐此黍稷,加肝肺之荐,更加之以郁鬯,然后荐黍稷、馈熟。 报魄之时始云加郁鬯者,言非但荐熟是报魄,言祭初所以加郁鬯,亦是报魄也。 以魄在地下,郁鬯灌地,虽是祭初,亦是报魄,不当荐熟之时,故云“加"也。
○"以报魄也"者,言荐黍以下,皆是报祭形魄之气。
○"教民相爱,上下用情"者,言此馈熟之时,皆以饮食实味,遍於燕饮,是教民相爱。
上以恩赐逮下,下爱上恩赐,故上下用情。
○"礼之至也"者,至,谓至极也,谓报气报魄,二礼备足,是祀奉上王,礼之至极也。
○注"二端"至"其类"。
○正义曰:云"更有尊名云鬼神也"者,解经"二端既立",气也、魄也是二端,更有尊名名鬼神。
是既立,谓尊名立也。
云"二礼,谓朝事与荐黍稷也"者,以经云朝事以报气,荐黍稷以报魄也。
云"见及见间,皆当为覸字之误也"者,经云"见以萧光",但有见字在,旁无间,间旁无见字,此等据意皆是覸杂之理,故知误加。
以间边加见,凡覸者,所见错杂之义故间旁见也。
云"膻,当为馨"以与香连文,无取膻义。
膻、馨声相近,故云"声之误"也。
云"取牲祭脂也"者,案《诗·生民》云"取萧祭脂",是取萧与祭牲之时杂烧之。
一祭之中,再度焫萧,朝践燔膟膋之时,亦有萧也。
故《郊特牲》云"取膟膋升首报阳也",注云"膟膋,肠间脂也,与萧合烧之",是朝践焫萧也。
《郊特牲》又云"既奠,祭后焫萧合膻芗",是馈熟焫萧也。
云"有虞氏祭首"至"周祭肺",皆《明堂位》文。
云"两甒醴酒也"者,以《士丧礼》、《既夕》等皆以甒盛醴,故知醴酒也。
此用甒者,盖是天子追享朝践用大尊,此甒即大尊,或可子男之礼。
《礼器》云"君尊瓦甒",谓子男也。
皇氏以为异代法也。
云"报气以气,报魄以实,各首其类"者,燔燎馨香、萧光之属,是气也。
黍稷、肝肺之属,是实物也。
首,本也。
报气,以气是虚,还以馨香、虚气报之。
报魄以实,还以黍稷、实物报之,各本其事类,故云"各首其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