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严可均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
罗振玉曰:景福本无"者"字,"强"下有"于"字。
敦煌本"强"作"强",下亦有"于"字。
马叙伦曰:譣弼注曰:"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
则王本亦有"于"字。
东条一堂曰:按臣轨守道篇引"强"字下,有"于"字,与王注合。
俞樾曰:按唐景龙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乃古本也。
河上公注曰:"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
则河上公亦是"作"字。
若曰"以道佐人主",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因"作""佐"二字相似,又涉注文"辅佐"字而误耳。
王弼所据本已为"佐"字,故注曰:"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后人以王本改河上本,而河上注义晦矣。
蒋锡昌曰:景龙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他人从未言及,疑俞氏所见之本乃偶然之笔误,未可据以为证也。
谦之案:庄说误也。
譣原拓本及绩语堂碑录所载碑文,与严可均校语,又古本道德经校刊拓本,均作"以道作人主者",石刻尚在,俞氏之说万无可疑。
昔罗振玉作道德经考异云:"读铁桥漫稿中,有答徐星伯先生书,言‘作老子唐本考异,据易州本、傅奕本、明皇注本与释文互校’,知铁桥先生曾依据唐刻别为考异,然求之三十年不可得。"
今蒋氏云云,殆亦未见严可均书与景龙碑刻而致疑者,此亦可见考证工夫之难。
其事好还:
魏稼孙曰:御注脱"好还"二字,严失校。
谦之案:"还",释文"音旋"。
范应元云:"还,句缘切;经史‘旋’、‘还’通。"
案"其事好还",谓兵凶战危,反自为祸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
严可均曰:各本"生"下有"焉"字,此句下各本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八字,盖注语羼入正文,此本无。
王氏引邢州本亦无。
罗振玉曰:景龙、敦煌二本均无以上九字。
劳健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景龙、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他本皆有之。
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云:"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
又云:"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
按其词意,"军旅""凶年"当别属古语,非同出老子。
又王弼注止云"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亦似本无其语,或古义疏常引之,适与"还"字、"焉"字偶合谐韵,遂并衍入经文也。
今据景龙诸本,别以为存疑。
谦之案:汉书严助传引老子"焉"作"之",师古曰:"老子道经之言也。"
盖指"师之所处"二句,劳说是也。
又"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广明本"凶"作"荒",御注本作"凶"。
释文出"凶年",曰:"天应恶气,灾害五谷,尽伤人也。"
附校于此。
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严可均曰:"故善者果而已",河上、王弼无"故"字,大典亦无"故"字,"而已"下有"矣"字。
今王弼"者"作"有"。
"不以取强",各本"不"下有"敢"字。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景福诸本均作"故善者果而已",广明本作"善者果而已矣"。
"不敢以取强",景龙本、敦煌本均无"敢"字。
"强",敦煌本作"强",景福本句末有"焉"字。
俞樾曰:按"敢"字衍文。
河上注曰:"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注中"不以"二字,即本经文。
其"果敢"字乃释上文"果"字之义,非此文又有"果"字也。
今作"不敢以取强",即涉河上注而衍。
王注曰:"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
亦"不以"二字连文,可证经文"敢"字之衍。
唐景龙碑正作"不以取强",当据以订正。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严可均曰:御注"骄"作"憍"。
各本"果而勿骄"句在"果而勿伐"下。
谦之案:遂州、敦煌、景福三本"果而勿骄"亦在"果而勿矜"之前。
又"骄",范本、楼正本亦作"憍"。
杨树达曰:"憍"字从心,乃"骄傲"之"骄"本字,但说文未收耳。
"骄"则"憍"之假字。
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
严可均曰:"果而不得以是",各本"以"作"已",无"是"。
魏稼孙曰:按御注"已"下有"是"字,与碑同。
俞樾曰:按傅奕本作"是果而勿强",当从之。
上文云"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又云"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皆言其果,不言其强。
故总之曰"是果而勿强",正与上文"果而已,不以取强"相应。
读者误谓此句与"果而勿矜"诸句一律,遂妄删"是"字耳。
唐景龙碑亦有"是"字,当据增。
谦之案:广雅释诂一:"果,信也。"
论语:"行必果。"
缪协曰:"成也。"
淮南道应训"令不果往",注:"诚也。"
老子:"善有果而已。"
盖以诚信为果之第一义,谓唯诚信可以得人,不必用兵也。
旧解以"敢"字释"果",不知老子以"不敢"为教,"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非老子古义,在此且为衍文。
果而勿骄,勿矜,勿伐,皆言诚信之功效如此。
老子书中最重"信"字,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十七章、二十三章:"信不足,有不信。"
果即信也。
信不足而至于用兵,是"果而不得已",然亦以告成事而已。
王弼注:"果犹济也。"
此为果之第二义。
左传宣十二年,楚庄王曰:"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此即"果而勿强"也。
用兵而寓于不得已,是视胜犹不胜,不以兵强天下者也。
蒋锡昌误解老子,谓"果在能杀敌人",是杀人犯,非老子也。
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严可均曰:御注、河上、王弼作"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傅奕、王氏引邢州本皆作"非道"。
魏稼孙曰:御注"牡"作"壮",与德经一句同。
德经句,碑亦作"牡",此"牡"字误。
严失校。
谦之案: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碑本于此作"非道",于彼作"不道"。
河上本作"不道",遂州本全句:"物壮则老,谓非道早已。"
案"非道"即"不道"。
"已"一作"亡",顾欢本"不道早亡",注:"亡,死也。"
内经卷一王冰注引亦作"不道早亡",疑古本作"亡"。
又姚鼐曰:"‘物壮则老’十二字衍,以在下篇‘含德’章‘心使气曰强’下,诵者误入此‘勿强’句下。"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者、下韵"鱼部,者音渚",还、焉、年韵"元、真合韵,还音旋,年协奴连反"。
谦之案:还、焉,元部,年,真部,此元、真合韵。
奚侗:矜、强为韵,云:"例如易林坤之履梁、禁相韵,比之中孚金、乡相韵。"
又老、道、已为韵,高本汉同。
高以主、下、处、后为韵,还、焉、年为间韵。
谦之案:主、下、处、后皆非韵,高说误。
右景龙碑本六十七字,敦煌本同,河上、王本七十五字,傅本七十九字,范本七十八字。
河上本题"俭武第三十",王本题"三十章",范本题"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