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传记类
△《黄帝内传》一卷
右序云:"昔{饯}铿得之於衡山石室中,后至汉刘向於东观校书见之,遂传於世。"
《艺文志》以书之纪国政得失、人事美恶,其大者类为杂史,其余则属之小说。
然其间或论一事、著一人者,附于杂史、小说皆未安,故又为传记类,今从之。
如《神仙》、《高僧》,不附其类而系于此者,亦以其记一事,犹《列女》、《名士》也。
△《穆天子传》六卷
右晋太康二年,汲县民盗发古蒙所得,凡六卷,八千五百一十四字,诏荀勖、和峤等以隶字写之云。
按《春秋左氏传》:"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马迹焉。"
此书所载即其事也。
穆王好巡狩,得骅骝、绿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
北绝流沙,西登昆仑,与太史公记同。
汲郡收书不谨,多毁缺。
虽其言不典,皆古书,颇可观览。
郭璞注本谓之《周王游行记》。
勖之时,古文已不能尽识,时有阙者,又转写益误,殆不可读。
△《汉武内传》二卷右不题撰人,记王母降。
△《汉武故事》一卷
右世言班固撰。
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汉武洞冥记》五卷
右后汉郭宪子横撰。
其序言:"汉武明隽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 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故曰‘洞冥’。"
△《十洲记》一卷
右汉东方朔撰。
班固《赞》言:"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
岂谓此书之类乎?
△《襄阳耆旧记》五卷
右晋习凿齿撰。
前载襄汉人物,中载其山川城邑,后载其牧守。
《隋经籍志》
曰《耆旧记》,《唐艺文志》曰《载旧传》。
观其书记录丛脞,非传体也,名当从《经籍志》云。
△《高士传》十卷
右晋皇甫谧撰。
纂自陶唐至魏八代二千四百余载世士高节者,其或以身犭旬名,虽如夷齐、两龚,皆不录。
凡九十六人,而东汉之士居三之一。
自古名节之盛,议者独推焉,观此尤信。
△《闽川名士传》二卷
右唐黄璞撰。
录唐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者。
效《楚国先贤传》为之。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右梁萧绮叙录。
晋王嘉,字子年,尝著书百二十篇,载伏羲以来异事,前世奇诡之说。
书逸不完,绮拾缀残缺,辑而叙之。
△《古列女传》八卷,《续列女传》一卷
右汉刘向撰。
向睹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以为王教由内及外,故采《诗书》所载贤妃贞女及嬖孽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前有王回序,其略曰:此书"有《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辩通》、《嬖孽》等篇,而各公布其义,图其状,为卒篇。 传如太史公《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 然世所行向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 其十二传无颂,三传同时人,五传其后人,通题曰向撰。 题其颂曰向子歆撰,与汉史不合。 故《崇文总目》以陈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 予以颂考之,每篇皆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向所奏书,不特自陈婴母为断也。 颂云画之屏风,而史有颂图在八篇中,莫得而考。 以向所序书多散亡,独此幸存而完,复为他手窜疑于其真,故并录其目而以颂证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 余二十传,其文亦奥雅可喜,故又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
八武按:《隋经籍志》有刘向《列女传》十五卷,又有刘歆《列女传颂》,项原《列女后传》。
今回删此书为八篇,以合汉史,得之矣。
至于疑颂非歆作,盖因颜籀之言尔,又有项原《列女后传》。
今回删此书为邪。
△《孔子编年》三卷
右皇朝孔传取《左氏》、《国语》、《公羊》、《史记》及他书所载孔子事,以年次之,自生至卒。
△《东家杂记》二卷
右皇朝孔传撰。
孔子四十七代孙也。
纂其家旧闻轶事于此书。
△《汾阳王家传》十卷
右唐陈雄撰。
雄本汾阳王郭子仪僚吏,后又从事浑幕府,故传不名。
第九卷录行状,第十卷录副佐三十三人,大将二十七人,曰《忠武将佐略》。
△《翊圣保德传》三卷右皇朝王钦若撰。
建隆初,有神降于凤翔民张守真家,开宝末,征守真诣阙,属太宗践祚,封神翊圣将军,筑宫于终南山。
祥符中,诏钦若编次其事,御为制序引。
△《相国邺侯家传》十卷
右唐李繁撰。
繁,邺侯泌之子也。
太和中,以罪系狱当死,恐先人功业不传,乞废纸拙笔於狱吏,以成传藁。
戒其家求世间人润色之,后竟不果。
宋子京谓其辞浮侈云。
△《晁以道扬雄别传》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
杂取诸书所载雄逸事为一编,系之以赞。
△《忠臣逆臣传》三卷
右皇朝杨尧臣撰。
忠臣谓李若水也,逆臣刘豫也。
△《补江总白猿传》一卷
右不详何人撰。
述梁大同末,欧阳纥妻为猿所窃,后生子询。
《崇文目》以为唐人恶询者为之。
△《绿珠传》一卷
右皇朝乐史撰。
△《赵飞燕外传》一卷右汉伶玄子于撰。
茂陵卞理藏之于金漆匮。
王莽之乱,传于世。
晋荀{曰助}校上。
△《杨贵妃外传》二卷
右皇朝乐史撰。
叙唐杨妃事迹,迄孝明之崩。
△《登科记》三十卷
右皇朝乐史撰。
记进士及诸科登名者,起唐武德,迄天末。
△《唐制举科目图》一卷
右不题撰人。
凡七十六科,仕至宰相者七十二人,唯刘ナ名最高而官最不达。
△《宋登科记》三卷
右皇朝登科人名氏。
未详何人所撰。
△《柳氏序训》一卷
右唐柳比叙其祖公绰已下内外事迹,以训其子孙。
△《张忠定公语录》四卷右皇朝张忠定公咏守蜀,有善政,其门人李畋纪其语论可以垂世者。
△《西李文正公谈录》一卷
右西李文正公也。
相皇朝,太宗其子宗谔录其平生所谈十七事。
△《魏国忠献公别录》三卷
右皇朝韩魏公琦相仁宗、英宗,其门人王岩叟记其言论事实。
然以《国史》考之,其岁月往往牾,盖失之诬也。
△《锺山日录》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
绍兴间,蔡卞合曾布献於朝,添入《神宗实录》。
陈莹中谓安石既罢相,悔其执政日无善状,乃撰此书,归过於上,掠美於己,且历诋平生不悦者,欲以欺后世,於是著《尊尧集》及《日录不合神道论》云。
△《嘉名臣传》五卷右皇朝张唐英传仁宗朝贤臣五十余人。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
右汉王仁裕撰。
仁裕仕蜀,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
△《明皇幸蜀记》两卷
右唐宋巨纂。
记明皇幸蜀迄於复归京师。
△《吴湘事迹录》一卷
右唐大中中,李绅镇扬州,陷吴湘以罪抵死。
后其兄汝纳辩诉其枉状,录总载焉。
△《唐宋科名分定录》三卷
右不题撰人。
元符间所著书也。
序云:》"己卯岁,得张君房所志唐朝科场故事,今续添五代及本朝科名分定事,迄於李常宁云"。
△《降圣记》五十卷
右皇朝丁谓撰。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十七日,圣祖降。
七年,谓请编次事迹,诏李维、宋绶、晏殊同编。
天禧元年之上。
△《先天纪》三十六卷右皇朝王钦若集。
圣祖赵讳,即轩辕黄帝也,故钦若奉诏编次传记黄帝事迹上之,赐名《先天纪》。
御制序冠其首。
△《民表录》三卷右皇朝胡纳撰。
录国朝循吏善政。
李淑以为虽浅俗,亦可备广记云。
纳,瑗之父,天圣中,偕《贤惠录》上之。
△《贤惠录》三卷
右皇朝胡纳撰。
录国朝贤惠之女。
后一卷,瑗嗣成之。
△《莱公勋烈》一卷
右皇朝寇宗编。
宗,准之曾孙也。
编集仁宗祭准文及赠诰、墓碑、传志、赞诗等,为此书。
△《王文正公言行录》三卷
右皇朝王文正公曾相仁宗,其弟录其平生言行,凡六十七事。
李清臣为之序。
△《韩魏公家传》二卷
右皇朝韩忠彦撰。
录其父琦平生行事。
近世著史者,喜采小说以为异闻逸事,如李繁录其父泌,崔胤记其父慎由,事悉凿空妄言。
前世谓此等无异庄周鲋鱼之辞、贾生服鸟之对者也,而《唐书》皆取之,以乱正史。
由是近时多有家传、语录之类行於世,陈莹中所以发愤而著书,谓魏公名德在人耳目如此,岂假门生子侄之间区区自列乎?持史笔其慎焉。
△《潜德录》一卷
右皇朝吕诲献可之孙撰。
记其祖乞立英宗言章。
△《文潞公私记》一卷
右皇朝文彦博所撰。
元丰初,王尧臣之子同老,以其父至和中所撰立英宗为皇子诏草上之,且曰:"时宰相文彦博、富弼知状。"
神宗以问彦博,彦博具以实对。
至元中,贾易为言官,因为韩忠彦争辨其事,彦博乃著此。
其后云:自古唯霍禹云:"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此。"
杨复恭自称为"定策国老",谓昭宗为门生天子,皆鞅鞅不道之语,卒被夷灭。
△《列仙传》二卷
右汉刘向撰。
△《神仙传》十卷
右晋葛洪弟子滕升尝问洪曰:"古人之仙者,岂有其人乎?"洪答曰以"秦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纂,又七十一人,今复录集古之仙者,以传真识之士"云。
△《王氏神仙传》四卷右蜀杜光庭纂。
光庭集王氏男真女仙五十五人,以谄王建。
其后又有王虚中续纂三十人,附于后。
△《高僧传》六卷
右梁僧惠敏撰。
分《译经》、《义解》两门。
△《又高僧传》十四卷
右萧梁僧释慧皎以刘义庆《宣验记》、陶潜《搜神录》等数十家并书诸僧,乃博采诸书,咨访古老,起于永平十年,终于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二载,二百五十七人,又附见者二百余人。
分为《译经》、《义解》、《习禅》、《遗身》、《诵经》、《兴福》、《经师》、《唱道》十科。
△《续高僧传》三十卷
右唐僧道宣撰。
《艺文志》作道宗,大明寺僧也。
以慧皎会稽人,故其书详於吴、越而略於燕、魏。
故上距梁天监,下终唐贞观十九年,百四十四载,编载二百四十人,附见者又一百六十人。
分《释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凡十门。
△《求法高僧传》二卷
右唐僧义净撰。
义净垂拱中往天竺求佛经,既还,因纂集唐僧往西域者五十六人行事。
△《比丘尼传》四卷
右萧梁僧宝唱撰。
起晋升平,讫梁天监,得尼六十五人,为之传。
以检净为首。
宝唱,金陵人。
《艺文志》有其目。
△《僧宝传》三十二卷右皇朝僧德洪撰。
其序云:五家宗派,嘉中达观、昙颖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终始行事。
德洪谓入道之缘,监终之效,有不可阙者,遂尽掇遗编别记,补以诸方之传,又自嘉至政和,取门、临济两宗之裔绝出者,合八十七人,各为传,系之以赞云。
谱牒类△《姓源韵谱》一卷
唐张九龄撰。
依《春秋正典》、《柳氏万姓录》、《世本图》,捃摭诸书,纂为此谱。
分四声以便寻阅。
古者赐姓别之,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是也;后世赐姓合之,汉高命娄钦、敬项伯为刘氏是也。
惟其别之也则离析,故古者论姓氏,推其本同;惟其合之也则乱,故后世论姓氏,识其本异。
自五胡乱华,百宗荡析,夷夏之裔,与夫冠冕舆台之子孙,混为一区,不可遽知。
此周齐以来,谱牒之学,所以贵於世也与?
△《元和姓纂》十一卷
右唐林宝撰。
元和中,封阎某於诸家姓氏为太原,其人乃言非本郡。
宪宗令宰相命宝纂诸家姓氏,自李氏外,各依四声类集,每韵之内,则以大姓为首。
△《千姓编》三卷
右不著撰人。
△《阙里世系》一卷
右皇朝孔宗翰重修孔子家谱也。
《唐艺文志》有《孔子系叶传》,今亡。
其家所藏谱虽曰古本,止叙承袭者一人,故多疏略。
宗翰元丰末知洪州,刊於牍。
绍兴中,端朝者续之,止於四十九代。
洪兴祖又以《史记》并《孔光》、《孔僖传》,及太子贤注,与《唐宰相世系》诸书校正,且作《年谱》,列於卷首。
△《释迦氏谱》十卷
右唐释僧撰。
僧以释迦谱记杂见于经论,览亦难通,因纂成五卷,又取内外族姓及弟子名氏附于后。
△《鲜于氏卓纸谱》一卷
右唐乔琳撰。
《艺文志》有其目。
书目类
△《艺文志见阙书目》一卷
右《唐书艺文志》。
近因朝廷募遗书,刻牍布告境内,下注书府所阙,俾之访求。
△《吴氏西齐书目》一卷
右唐吴兢录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卷。
兢自撰书,附于正史之末,又有续钞书列于后。
△《文选著作人名》三卷
右唐常宝鼎撰。
纂《文选》所集文章著作人姓氏、爵里、行事,及其述作之意。
△《十三代史目》三卷
右唐殷仲茂撰。
辑《史记》、两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周、隋史籍篇次名氏。
国朝杜镐以唐、五代书目续之。
△《崇文总目》六十四卷右皇朝王尧臣等撰。
景中,诏张观、李若俗、宋庠取昭文、史馆、集贤、秘阁书刊正讹谬,条次之,凡四十六类,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
康定三年书成。
尧臣及提举官聂冠卿、郭稹加阶邑,编修宫吕公绰、王洙、欧阳修、杨仪、陈经各进秩有差。
》国史《谓书目刘向至毋所著皆不存,由是古书难考,故此书多所谬误。
△《大宋史馆书目》一卷
右皇朝史馆书。
总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二卷。
△《邯郸图书志》十卷右皇朝李淑献臣撰。
淑,若谷之子也。
载其家所藏图书五十七类。
经、史、子、集,通计一千八百三十六部,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六卷。
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开元释教录》三十卷
右唐僧智撰。
智在开元中纂释氏诸书入中国岁月及翻译者姓氏。
以《楞严经》为唐僧怀迪译,张天觉以怀迪与菩提流支同时,流支,后魏僧,其言殆不可信也。
△《道藏书目》一卷
右皇朝邓自和撰。
大洞真部八十一秩灵宝洞玄部九十秩,太上洞神部三十秩,太真部九十六秩,太平部一十六秩,正一部三十九秩,凡六部三百一十一秩。
△《成都刻石总目》三帙右皇朝刘泾撰。
元中,蔡京帅成都,以意授泾纂府县碑板幢柱。
自东汉初平,迄伪蜀广政,凡二百六十八。
△《田氏书目》六卷
右皇朝田镐撰。
田伟居荆南家,藏书几三万卷。
镐,伟之子也,因成此目。
元中,袁默为之序。
△《群书备检》十卷
右未详撰人。
辑《易》、《书》、《诗》、《左氏》、《公羊》、《梁》、《二礼》、《论语》、《孟子》、《荀子》、《扬子》、《文中子》、《史记》、《两汉》、《三国志》、《晋》、《宋》、《齐》、《梁》、《陈》、《后周》、《北齐》、《隋》、《新》、《旧唐》、《五代史》书,以备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