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卷三十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 卷三十三 赜藏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普说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师云:"山僧教人识取自已。 师僧家闻得了,却云初机学人看底事。 有甚难会。 你且缓缓且子细。 你用何者名自已。 败如古德对自已语云:‘游山玩水。 ’你道我会也。 更是阿谁?又对自已云:‘是你自已。 ’你道。 我也会得。 是我自已。 且如对伊道。 山河大地。 又道。 鼻饭时饭是你自已。 又怎生会。 又却去不得。 古德云:‘尽大地是你自已。 ’又且如何消遣?’每常见人错会了。 举转古人事问伊。 败如镜清问玄沙曰:‘学人乍入丛林。 乞师指个入路。 ’沙云:‘还闻偃溪水声么?’清云:‘闻。 ’沙云:‘従者里入。 ’清従是得旨。 我问你。 闻时闻个什么?个个对曰:‘闻水声。 ’如此见解。 堪作何用。 据他所见。 闻处历历地。 一时领得。 离此闻外。 无声可得。 尽従我者里显现。 者个是业识。 有底对云:‘不是水声。 是闻自已。 ’山僧向道。 自已了如何闻自已。 所谓认心认性。 佛法是个省力易会法门。 人自辛苦。 古人见不柰何。 了向人道。 你试一念静思看。 好言语。 后人不明古人意。 了去那里闭眉合眼。 捺伏身心。 堆堆地坐了等悟。 好痴好痴。 久立。"

师云:"不见祖师道。 风鸣耶铃鸣耶。 便好休歇也。 更烦他道。 非风铃鸣。 乃心鸣耳。 你更讨什么参请也。 及至此土道。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祖师恁么印证。 因何不会。 败为个能所。 所以道。 因能立所。 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 无同异中。 炽然成异。 今时人言决择。 且如何决择。 莫是道者个是入门底语。 者个是初机语。 那个是久参语么?总不如是。 元来一时放下。 正是决择。 于一切时无异缘。 自早辰起披衣洗面归寮等事。 你唤作杂想也。 败要你见色时无能见所见。 那里不是闻声时无能闻所闻。 心里思量时无能思所思。 佛法最易最省力。 自是你费力。 自作艰难。 若易处不见。 且究理而坐。 既来龙门参禅。 莫将来比诸处妄想卜度。 但退步看须会去。 然有般兄弟受整理。 有不受整理。 有愚者有智者。 有可救有不可救。 且如不受整理者。 硬将生死业识来用。 将粥饭气来用。 问着则瞠眼。 进前退后举坐具。 在髑髅里皮袋里昏昏地。 认个识情。 此不可救。 你但放下了。 退步来看方会。 又有般上座道。 我都不作道理。 都无计较。 不着声色。 不依染净。 圣凡迷悟一道清虚。 大光明中都无是事。 此又被智光葢却。 着在智边。 亦不可救。 有此两般病。 前病犹浅。 后病更深。 你但肯拈放一边退步看。 亦自然会去。 此事甚是省力。 古人道。 甚是省要。 又道。 费力作么。 有时见师僧来此间。 费力吃许多辛苦。 作什么须要。 求些言语向。 皮袋里。 有甚交涉。 然有一真实方便极好。 若非久参者不会疑着。 如玄沙一日欲说法。 大众立久。 都不说一言。 遂两两三三散去。 沙云:‘你看今日真实为他。 也无一人彪得。 待我开两片皮。 一时近前来也。 ’你来龙门。 讨方便讨法门讨安乐。 龙门也无方便与人。 也无一法与人。 也无安乐法与人。 何故。 若有方便。 却成埋没上座笼罩上座。 赵州道。 你但究理而坐。 三二十年若不会。 截取老僧头去。 亦则要成一片去。 “岂不见。 二祖大师随处说法。 闻者皆得正念。 不立文字。 不论修证因果。 时有禅师闻之。 遣高弟潜听说法不回。 禅师大怒。 因大会次。 亲语云:‘我费许多力挑拨你。 你因何得恁么辜负耶。 ’彼云:‘我眼本正。 因师故邪。 ’者个是参学样子也。 后人问雪峰云:‘我眼本正因师故邪时如何?’峰云:‘迷逢达磨。 ’僧云:‘我眼何在。 ’峰云:‘不従师得。 ’须是恁么始得。 古云:‘道常合人。 人自逐物。 ’经中道。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物且如何转。 又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古人道。 ‘若见诸相非相。 即不见如来。 ’但退步绝机照子细看。 忽然觑着。 怎生奈你何。 久立。 师云:“无迷无悟。 到得恁么田地。 方安乐最省力。 败是个无迷无悟底人。 十二时中有何法迷却上座。 应须衷私自家裁断看。 三界二十五有。 迷心故有。 如今如何得无去。 既无未得迷情。 决然不柰何。 须证取无迷无悟事方得洒落。 行脚人唤作袈裟下事。 事若未了祸事也。 此是大苦。 马鸣祖师。 说个三细六粗。 动即有苦。 如何得不动去。 不是说一句两句。 便当得谭玄谭妙说义说理。 坐禅入定当得自家无事。 独自思量看。 平生所作所为。 他人不知。 你自返照。 是合道理。 不合道理。 到者里自瞒不得也。 好时好日不趁取。 究令彻去。 先师出世时道。 此大宝华王座。 每日与诸人同起同坐。 自是诸人。 当面讳却也。 好言语。 又道。 十余年海上云游。 觅个冤雠不曾遭遇。 及到龙舒。 果见其人。 方契愤愤之心。 好言语。 恁么说话。 少有人说得。 山僧行脚三十有余年也。 老僧得道时。 诸人未生在。 后生家信取恁么说底事。 逐日退省。 看教彻去。 久立。"

师云:"禅门名迦叶大寂定门。 不动一丝子。 无所不通。 不动一毛头。 无所不达。 非是败恁么,不动便休去。 诸人十二时中。 但不起心动念了。 一时会得通达一切。 名迦叶门下人。 方入得大寂定。 且何法为缘为碍。 虽许人参究许人学。 败是不许人起心动念会。 若逢缘遇境。 或一言半句。 才念动心起作解。 俱在散位也。 明上座大庾岭上不思善恶了。 方见得便道。 某甲虽在黄梅。 实不知得佛言。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 南泉云:不是佛不是物。 正是你今人管带处。 但恁么学。 如秀才及第一回。 従此是官人心。 要一回了。 是佛方无疑。 各自将为事。 莫趁哄过。 久立。"

师云:"诸人分上各有一段事。 回头方识得。 须是解回头。 且如何回头。 不寻寻寻不寻。 者个便是人难措入处也。 不寻如何寻寻如何不寻。 若但寻。 何异寻声逐色。 若一向不寻。 又何异土木瓦石。 须是寻而不寻。 不寻而寻。 若入得也始和会得寻与不寻。 所以道。 不寻不寻。 法身圆寂。 寻寻应用不差。 寻不寻不寻寻。 境智冥会体用一如。 故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従是开明。 学道人。 解恁么回头寻究始得。 岂不见。 僧问仰山和尚。 别有何径截。 愿乞指示。 山云:‘别有别无。 转令汝昏昧。 汝是甚处人?’云:‘幽州人。 ’山云:‘汝还思彼中不?’云:‘常思。 ’山云:‘所思者楼台殿阁市井人烟。 有许多般。 你返思思底。 还有许多般么?’云:‘无许多般。 ’山云:‘据汝见处败得一玄。 得坐披衣。 向后自看。 ’大众。 者僧道所思有许多般。 思底无许多般。 见解有偏。 致令仰山道败得一玄。 道眼不正。 若据山僧。 所思楼台殿阁有许多般。 便是无许多般。 思底无许多般。 便是有许多般。 可验现今目前有许多般。 便是无许多般。 无许多般。 便是有许多般。 亦如毗目仙人执善财手。 善财见无量世界微尘数诸佛。 仙人放手。 宛然依旧。 好大众放下手了。 宛然依旧。 且作么生会。 会取好。 久立。 师云:“先圣道:‘法法本来法。 ’好云门拈拄杖云:‘不是本来法。 ’"良久曰:"若如是则三毒四倒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不是本来法。 何不恁么会取。 多少省力。 佛法是个最省力底事。 何尝不现前。 自是你不会。 又向你道。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败为驰求不息了。 一切处皆是驰求。 思惟道理。 也是驰求。 看古人公案。 也是驰求。 看禅册子。 也是驰求。 假饶静坐念念不住。 亦是驰求。 要会么?则你那驰求。 便是不驰求。 个中极难信入。 难做功夫。 不安乐者。 葢为你等不沉则掉。 所以道。 不会去。 如今如何得不沉不掉。 则你那一念起。 是生灭流转。 为是业识耶。 为是不动耶。 恁么翻覆看来。 便有些子道理。 久立。"

师云:"同床共被。 梦各不同。 先圣云: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且如生死。 一法中入得生死。 而不被生死缚者。 在生死被生死缚者。 同共一法中。 一人缚一人脱。 岂不是梦各不同。 你寻常生死作一边。 无生死作一边。 思量作一边。 不思量作一边。 有言说作一边。 无言说作一边。 山僧此中。 也无衲僧事。 及向上事。 败论出生死事。 不败恁么说一句了休。 须是即生死中见无生死事。 “岂不见。 永嘉大师见六祖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六祖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又如曹山辞洞山。 洞山云:‘什么处去?’曹山云:‘不变异处去。 ’洞山云:‘不变异处岂有去耶?’曹山云:‘去亦不变异。 ’岂不是了得底人。 你思量为一边。 不思量为一边。 于言说外做个无言说。 纵饶你会得个无言说处分明。 才有言说。 便碍着你也。 终日行住坐卧。 不曾行住坐卧。 何不恁么参究。 有时师僧来此。 下一句拍一拍。 那里当得见解不出二边。 你须是去思量看。 我分明在生死中。 如何得无生死去。 莫道便是也。 我本来无生死。 不由你说者一句子便了。 有底闻人说无生死。 便道是也本来无生死。 若恁么作解。 便难会也。 既不许人作道理起会解。 又不许人说却。 如何作功夫。 你不见古人道。 我败把你将来底。 示你个入处。 珍重。"

师云:"看见今时丛林中兄弟。 似总不说此事相似。 败如天下到处丛林知识。 说禅说道。 入室升堂。 无不是说此事。 何故道不曾说着。 说则说也。 则是说不着。 不惟说不着。 亦不解觑不解。 恁么作功夫。 败管道。 正令全提十方坐断。 佛来也打魔来也打。 一向说禅。 元来紧要处不曾说着。 山僧者里所说者。 是诸方掉下不要者。 等闲地粪扫堆头拈将来问人。 又却道不得。 败如今早入室问道明得底人。 见香台时是香台。 不是香台。 若道是香台。 与寻常人一般。 若不是香台。 香台却分付与谁。 轻轻将来问着。 便七花八裂。 葢缘寻常总去闲处做功夫。 我且问你。 不说入众来。 未行脚未入众时。 见香台时。 唤作什么?曰唤作香台。 又曰大家唤作香台。 何不思量。 因什么唤作香台。 禅须是恁么参。 要明你无始时来事。 修山主道。 不见本来法。 障碍是従来。 若人有障碍。 颠倒几千回。 先师道。 如人睡着。 将一点粪。 着在鼻端上。 初不觉知。 及至起来。 或闻臭气嗅褊衫。 谓是褊衫臭。 遂脱却褊衫。 拈得物来。 一切皆臭。 不知道臭在他鼻上。 忽有智人向伊道。 不千别物事。 刚自不信。 智人云:你但将手向鼻上揩看。 则是不肯。 若肯揩一揩。 方知早较些子。 遂以水洗去之。 全无臭气。 若嗅一切物。 元来皆无臭气。 参禅亦然。 不肯自休歇向已看者。 下寻会解。 那下寻会解觅道理做计较。 皆总不是。 若肯回光。 就已看之。 无所不了。 不见道。 一根既返源。 六用皆不行。 但如此观。 却有悟明分。 久立。"

师才坐,呵呵笑曰:"犹自不会。"

良久又曰:"我恁么说向你。 犹自不会。 若到别处。 更作么生会也。 诸方不是走作你。 便坐定你。 我者里也不走作你。 亦不坐定你。 直是省力易会。 因何却不会。 败为你千方万便巧作道理。 所以难会去。 佛法是个易会安乐底法。 虽然易会败是难入难做功夫。 若是诸方坐定你。 便有个做功夫处。 走作你便有个咬嚼处。 兄弟家来说道不敢道是。 则你那不敢道是。 却如何?何不恁么去看。 败恐你向者里乱会。 乱有领览。 败要教你不动一念便明得去。 又有道。 据我见处。 千是万是也此正是。 如焦铡芽如败种子。 永不发生。 你已道是了。 也更如何救。 须是深疑着此事。 所以道。 凡夫有返覆。 又有者会了却说不得。 纵说得亦不成道理。 不要草草。 子细体究。 山僧与你同参。 我若会时。 你也须会始得。 你若不会。 山僧亦不会也。 “不见玄沙指面前一点白问僧:‘见么?’僧云:‘见。 ’沙云:‘我也见你也见。 因甚却不会?’有个同参礼上座。 见先师得一年半。 凡入室败向伊道。 上座也分些缁素么?度度去度度如此。 似恁么说话。 如何解会。 如何做功夫。 今之时也无恁么尊宿为人也。 亦无恁么上座参请也。 若是别人则烦闷去了也。 一日闻先师上堂云:‘同门出入宿世冤家。 ’懵然地心下如落秤锤相似。 従前见解如去空中花相似。 従此见谛。 须是如此做功夫如此证悟。 禅须是恁么参。 今夏已一月也。 殊不见兄弟有觉触处。 直须鼎省精神。 若是无人说着无人开示。 便难做功夫也。 既是遇人。 便好做功夫。 须是分缁素始得。 久立。 师云:“而今行脚兄弟。 可信道有顿悟底事也。 诸方亦可说有顿悟底事。 若无顿悟底事。 如何却名丛林。 葢为従来相传败是看古人公案。 或看一则或两则。 略有一知一解。 若有理会不得处。 亦寻缝罅钻研求会。 既会得了道。 此事败如此也。 便在丛林中。 流布将去。 皆不说着顿悟底事。 若无顿悟底事。 则三界二十五有如何消遣。 疑情如何消落去。 今早有个师僧来说道。 见闻不昧。 一向去认见闻便道是也。 则是不见那不昧处。 问他方世界事又不知。 问根尘下事又不破。 如何却以凡夫情量。 便问顿悟底事。 山僧今日普告大众。 但信取有顿悟底事。 譬如村夫于耕田处拾得一粒金丹服后浑家上升。 又似白衣拜相相似。 教中说你那凡夫情量。 如似土坯。 未曾经大火中瘪过。 都用不得。 须是经大火中瘪过始得。 却似得一回顿悟相似。 山僧自川中来。 败参一人。 知道此人说话与古人一般。 尝问先师。 道闻。 禅门中有悟道果否。 先师云:是。 若无悟。 那里得你但缓缓地参。 山僧便宽心参究。 有复首座见地明白。 所以山僧常去询问:败向山僧道。 须是自家做活计莫来问。 我一日举赵州夹火示僧云:‘不得唤作火。 是什么?’山僧深疑着:‘分明是火,如何却不唤作火?’如是看三年。 常自思惟。 争敢以凡夫情量。 便问他圣人所证处。 又曾听《法华》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常得此一念。 如今兄弟家道便是。 者个也为你一起解会了。 便不会也。 “又先师曾到李提刑宅。 提刑请就书邠中烧香了。 将传灯录白先师。 某虽俗人。 素留心此道。 每看此录。 多有不会处。 一一望和尚开示。 先师云:‘此事不如是理会。 须有省悟始得。 若有悟处。 无不会者自不消。 ’问:‘人若无省悟。 败那会处亦未是在。 ’提刑云:‘吾师说得是。 ’又山僧平生事。 因作知客。 在火炉上会得。 自后无有不会底事。 众中兄弟。 须是见顿悟底事始得。 今时丛林中。 例皆不说着也。 久立。"

师云:"山僧分上无有不是者。 若有一丝毫不是处。 争敢说向人。 争敢指示人。 山僧分上是时。 无能是底心。 又无所是底法。 所以方敢说向人。 若约诸人分上。 明知有不是处。 所以来就人决择。 若已是了。 更几时去问人也。 然而山僧者里败指你是处。 你若不是。 终不敢道你是。 等你是也。 山僧肯你也败赌是。 大众。 山僧无有不识者。 或曾见人来。 或有悟处或无悟处。 有无会解皆知得伊。 如世良医一见便识病。 或冷或热可医不可。 若一一问候方知。 此乃庸医。 如前日举。 法眼指帘子。 有二僧去卷。 法眼云:‘一得一失。 ’你等事须不得道。 有什么得失。 又道。 一人会来去卷是得。 一人不会来去卷是失。 若恁么怎生会医。 如今明未得。 葢为悟心未谛。 如不识病称医者。 他人会也不识。 不会也不识。 有无见处总辨别不得。 却如何为人。 如何说向人。 须是克骨究实始得。 若肯去克骨究实。 无有不会者。 不见古人道。 你但究理而坐三二十年。 若不会。 截取老僧头去。 作尿钵子。 僧家有时道。 是也。 却到克骨究实。 却走作不定。 如隔窗看马骑相似。 忽尔便过。 直须似三二万斤铁相似。 牵不前推不后。 方知是实。 你等才被人撼着早动也。 更着力推一下。 便倒了也。 须是洞明。 顿见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窥。 一时开张。 内身外器。 法法皆是本来法。 无有不是始得。 而今师僧。 依倚方能道得。 若一时去。 却则无凑泊处。 又谓空过了。 诸人无过此时好也。 既在其中。 定省精神。 努力究取。 珍重。"

师云:"若论平等无过佛法。 唯佛法最平等。 若道我会你不会。 不是佛法也。 你会我不会。 亦不是佛法也。 教中道。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名阿耨菩提。 山僧见处。 与诸人齐等。 诸人见处。 亦与山僧齐等。 又古人道。 诸人知处。 良遂总知。 良遂知处。 诸人不知。 因何却不知去。 良由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 遂见此土。 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须依佛慧始得也。 圣人说底便是平等法。 也道。 卵胎湿化四生九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岂不是平等法。 古人道。 涅槃名广度。 无余一味收。 卵胎并湿化。 空有及沉浮。 萨劝能降住。 菩提道自周。 倏然纤芥在。 此岸永淹留。 才有纤毫不尽。 便是此岸也。 又道。 刹那流入意地。 便为生死根栽。 岂可乱有所证妄生解会耶。 古有尊宿向人道。 各各有初心。 在最初发心行脚。 必为生死故发心。 或厌苦故发心或为事缘逼迫不获已发心。 皆名发心。 何故。 令人看初发底心。 谓你最初发底一念不易。 转头来最有力。 此是你参底禅也。 若得现前时。 败是此心明净也。 中间求访宗师。 日夜推究。 败是养育此心。 乃至悟得了便见。 未发心时亦则不失。 马鸣祖师谓之。 始觉即本觉。 本觉即不觉。 本始不二名究竟觉。 又道。 初发心时即成正觉。 谓先证得果头。 佛六度万行成熟之事也所。 以令你但推究初发底心。 且山僧见处与诸人一般。 何不恁么会去。 久立。"

师云:"明眼汉没窠臼。 你寻常彪不及者。 败是眼不明。 眼若明。 却彪得也。 所以说道。 明眼人难得。 你才道是。 恁么便是窠臼也。 若是明眼人。 即不恁么?不见德山示众道。 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若不是明眼汉。 怎生彪得。 才彪不得便落意思。 即成耪兆。 故德山平生。 则岩头一人彪得。 所以道。 须是明眼汉始得。 久立。"

师良久告众曰:"祖师真实好知音。"

呵呵笑了,又云:"也败得恁么说也。 若明得者。 亲得受用。 便有履践处。 若涉道理涉计较涉言说。 则不会也。 亦不亲得受用也。 你在廊下东行西行时。 寮舍里洗衣择服时。 还见得祖师真实好知音么?良由不见问着。 便脚忙手乱。 病在什么处?病在你寻常。 败是思量计较中来。 不亲得受用。 皆是去长连床上。 闭目藏睛擘划思量得尽。 上穷银汉下彻黄泉。 方说得一两句。 却到闲处时。 又不知下落也。 目前尽是碍人之物。 轻轻问着便去不得。 如今据实理论。 不要乱说。 我且问你。 不与粥饭吃三日时。 还动得么?定是动不得也。 才方吃得些粥饭。 方能动得。 若恁么,尽是粥饭气。 到者里便要得人也。 须是见得非粥饭气底事始得。 禅须是恁么参。 如此方名决择。 既吃粥饭了。 须扶持你。 者事把来。 参取恁么一件事。 你却总不知。 却去闲处用了也。 说是非管闲事。 或思量或擘划。 可惜许。 尽把来。 胡乱用了。 你不知。 才拟心早是后世也。 刹那流入意地。 便为生死根栽也。 又五蕴身存尚不知。 百骸散后何处觅。 近日有者一向败恁坐地。 初时惺惺地。 饷间便瞌睡。 十个九个坐地睡着。 苦苦不会做功夫。 那里硬坐要会。 不是此理。 怎生见得。 丹霞竖起拂子。 庞居士举起槌子。 丹霞掷下拂子。 居士放下槌子。 又云:‘昨日公案作么生?’丹霞放身卧。 居士便出去。 此岂不是真实知音。 岂容你乱说容你下注脚。 “又岩头道。 夫沙门者。 一一従自已胸襟流出。 葢天葢地始得。 那里是静坐思量来。 先师道。 你睡时睡时参取。 吃饭时吃饭时参取。 又古人道。 坐时有坐时道理。 立时有立时道理。 岂不见。 投子问翠微。 西来密旨可得闻乎。 翠微伫立顾视。 投子云:‘未晓玄言乞师再指。 ’翠微云:‘更要第二杓恶水泼在!’投子便悟。 诸人不得受用在。 十二时中蹉过多少好事。 所以我道。 祖师真实好知音。"

良久又道:"祖师之道如青天白日相似。 为什么有人迷路?久立。"

师云:"你诸人会不得。 过在何处。 你都卢是不会。 根本是不会了。 更求觅会处。 古人道。 莫弃者边着那边。 若如此。 转难会也。 向你道。 根本是不会。 何不恁么看。 如法眼行脚时。 地藏问何往。 法曰:‘行脚去。 ’曰:‘还会行脚事么?’曰:‘不会。 ’曰:‘要知行脚事。 不会者是。 ’法眼従此省悟。 我问你,既‘不会’,又如何是?得须有入路方知。 不是强会底事巧会千般。 你根本不会了。 堪作何用。 须着用意究。 你看不会。 従何处得来。 你要知么?你者不会。 本无来处。 既无来处。 此不会却如何?及乎明得者不会无去处。 恁么地看时。 你管取须明得。 败被你不解做佛法中人。 一向败在世间用心。 未曾片时究此事。 如何得便会去。 及乎被人问着。 胡道乱说。 不是恁么事。 “旧日曾闻。 一人老僧说。 香林和尚见僧来曰:‘你说得不无你。 你下阶两三步。 早不恁么。 也莫乱说好。 ’你看。 古人根穷人是如何将为事。 佛法无虚弃底道理。 会取会取。 珍重。"

师云:"云门大师曰:‘汝若实未彪。 且顺朱识取丛林中。 参学人亦须顺理而进。 不敢望有超过底事。 大凡今之学人。 事作一边理作一边。 所以致令身心不得安乐。 何不且教事常顺理去。 未说无始劫来事。 败据一念入母胎。 顿变根身器界。 自是已来莫不皆是事。 一报身中种种。 何尝有一法不是事者。 如今如何消遣此个事得顺理去。 且事有形段。 理无相状。 古人一得其理了。 事便如理融通去。 岂不见。 昔人闻板鸣乃抚掌大笑曰:‘我会也我会也。 ’此岂不是顺理而学。 何不且去十二时中恁地观究做得者般功夫。 久久成熟自然与理相应。 祖师道。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败说了便了。 要得相应始得。 沩山道。 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多见不能顺朱。 把来一时颠倒了。 空理会古人言语公案差别问难节记门庭。 以为参学。 苦哉苦哉。 学道不如此。 后生兄弟。 更是不知空腹高心。 十年五岁过却光阴。 并无所得。 无明人我客气。 殊不念出家事。 将来如何去。 各各究取。 莫久立。"

为李舍人普说。

师云:"实无一法为缘为对。 若有一丝头。 便是一丝头。 你诸人如何见得无一法为缘为对底道理。 若向者里明得现前。 何处更有身心可求。 若实无个证入处。 都来败是生死流注。 如今问诸人。 你现今种种分别念虑。 作么生都无法为缘现前。 我见你你见我。 作么生无法为对。 道人家。 须是恁么翻覆体究始得。 山僧道。 佛法便是诸上座。 诸上座便是佛法。 是有语路来体解。 无语路来体解。 是有可趣向处。 无可趣向处。 従上古佛先德。 现前在此。 尽大地凡夫四生六趣。 现前在此。 向者里直下了得。 实无一丝毫子。 岂是取一边舍一边。 岂有一段本来事。 有一分今时妄想。 则为驰求取舍。 至今不得现前。 既有许多流转法可厌可弃。 所以诸佛出世祖师西来。 使汝寻师访道。 祖师边事透不过时。 直下如银山铁壁相似。 且如何是银山铁壁。 元来是自家屋里事思量来。 者般事我未会已前。 如银山铁壁。 如今会了。 元来我是铁壁谢铁壁铁壁。 所以道。 祖师常在世间。 败如世间如何了。 先圣道。 自従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干。 须是你自家踏着始得。 方知道佛祖常时垂手。 须一一従自已胸中流出。 自然明得诸圣出世善巧方便。 败如诸人。 每日说底话。 还有方便善巧么?乃至动转去来种种施为。 有善巧方便。 无善巧方便。 “岂不见。 洞山参见云门。 门见来便问:‘近离甚处?’山云:‘查渡。 ’者一句语如何?是会来恁么说。 是不会来恁么说?是肯了恁么道。 是未肯了恁么道?云门又问:‘夏在什么处?’山云:‘湖南报慈。 ’门云:‘几时离山。 ’云:‘八月二十五。 ’门云:‘放你三顿棒。 ’洞山一夜不安。 明日上去问讯云:‘昨日蒙和尚放某甲三顿棒。 不知过在什么处?’门云:‘饭袋子江西湖南。 便恁么商量也。 ’山于言下见道。 且有过无过。 合吃棒不合吃棒即且置。 你道。 者僧悟处是如何?古人为人作么生?或若者里明得。 自従无始劫来是实无一丝毫为解碍。 方従是出生便了他诸圣行履处。 未能如此。 莫道是诸圣行履处。 十二时中行履处。 何尝分明。 败为无始劫来颠倒迷乱六趣。 何曾见还。 犹如蝇子透窗相似。 “不见端师翁有颂云:‘为爱寻光纸上钻。 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 始觉従前被眼瞒。 ’如今既在此门中。 不可中涂困踬。 纵然学道得旨后。 闺阁中物橙不下。 明得此事还被。 此事留滞不见道。 金锁玄关留不住。 行于异类且轮回。 到得恁么田地。 方可为人师。 如今去圣时遥。 人多懈怠。 寻常说正法像法末法。 山僧道。 法无正像末。 佛法常在世间。 得时便是正法。 失时便是像末法。 诸人决然要办。 此事紧要。 是出生死。 然本无生死可得。 何故三际求之不可及。 先佛道。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败如历历分明听法者是谁。 是过去耶现在耶未来耶。 须知是一个无始时来无知觉者。 如此看来。 岂是与一法为缘为对。 如今天下禅僧尽道。 败是者个汉。 是定有者个汉。 是定无者个汉。 道横也是者个汉。 竖也是者个汉。 也道六十二见诸外道种。 尽従佛法中来。 “所以贫道顷在舒之龙门时。 常劝人如此做功夫。 后到褒山亦不忘此旨。 非时爱与兄弟东说西说。 唤作非时语。 紧要处却在当人。 不见昔日沩山和尚。 在百丈作典座。 一日司马头陀问云:‘野狐话作么生会?’沩山撼门扇。 司马云:‘是则是。 太粗生。 ’沩山曰:‘佛法说什么粗细?’你道问他野狐话。 他却撼门扇。 且道紧要在什么处?要会么?尽是金毛师子子。 莫于中路却轮回。 久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