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凡歷所革,〔二〕以变律吕,相生至六十也。
〔三〕文选卷五六陆倕新刻漏铭李善注
前汉志但载十二律,不及六十。
〔四〕宋书律历志上
凡阳生阴曰下,阴生阳曰上。
〔五〕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晋灼注
候鍾律,权土炭,冬至阳气应,黄鍾通,土炭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
进退先后,五日之中。
〔六〕史记卷二七天官书集解引晋灼注
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宿。
並县璣以象天,而以衡望之。
转璣窥衡以知星宿。
璣径八尺,圆二尺五寸而强。
〔七〕山堂考索
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周髀数术具存,孝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
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
立八尺圆体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黄道,以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
精微深妙,万世不易之道也。
官有其器而无本书,前志亦闕而不论。
臣求其旧文,连年不得。
在东观,以治律未竟,未及成书。
案略求索,窃不自量,卒欲寢伏仪下,思惟精意,案度成数,扶以文义,润以道术,著成篇章。
罪恶无状,投畀有北,灰灭雨绝,世路无由。
宣博问群臣,下及巖穴,知浑天之意者,使述其义,以裨天文志,撰建武以来星变彗孛占验著明者续其后。
〔八〕司马彪续汉书卷一0天文志上刘昭注
宗庙迭毁议奏,国家大体,班固录汉书,乃置韦贤传末。
臣以问胡广,广以为实宜在郊祀志,去中鬼神仙道之语,取贤传宗庙事置其中,既合孝明旨,又使祀事以类相从。
〔九〕司马彪续汉书卷九祭祀志下刘昭注
孝明立世祖庙,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义,后嗣遵俭,不復改立,皆藏主其中。
圣明所制,一王之法也。
自执事之吏,下至学士,莫能知其所以两庙之意,诚\宜具录本事。
建武乙未、元和丙寅詔书,下宗庙仪及斋令,宜入郊祀志,永为典式。
〔一0〕司马彪续汉书卷九祭祀志下刘昭注
国家旧章,而幽僻藏蔽,莫之得见。
〔一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二九舆服志上刘昭注
永平初,詔书下车服制度,中宫皇太子亲服重繒厚练,浣已復御,率下以俭化起机。
诸侯王以下至于士庶,嫁娶被服,各有秩品。
当传万世,扬光圣德。
臣以为宜集旧事仪注本奏,以成志也。
〔一二〕司马彪续汉书卷三0舆服志下刘昭注
俗人失其名,故名冕为平天冠,〔一三〕五时副车曰五帝,鸞旗曰鸡翘,〔一四〕耕根曰三盖,〔一五〕旗皆非一。
〔一六〕御览卷七七三
〔一〕「补遗」,本书打成纸型后,笔者又发现了东观汉记的一些佚文,今作为补遗部份,汇集於诸卷之末。
〔二〕「歷」,聚珍本作「律」,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七0亦作「律」。
按当以「律」字为是。
〔三〕「相生至六十也」,此条为文选卷五六陆倕新刻漏铭李善注引「蔡邕律歷志」之文。
卷五已辑录,但据聚珍本,又注云「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误,当以此为正。
〔四〕「不及六十」,宋书律历志上云:「蔡邕从朔方上书,云前汉志但载十二律,不及六十。
」蔡邕之言当出律历志。
宋书所引只是括引大意。
〔五〕「阴生阳曰上」,据汉书律历志上晋灼注所引,此条文字出蔡邕律历志。
〔六〕「五日之中」,据史记天官书集解晋灼注所引,此条文字出蔡邕律历志。
〔七〕「圆二尺五寸而强」,「二尺五寸」当作「二丈五尺」。
此条转引自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卷三。
据顾櫰三注,此条出「山堂考索引蔡邕律历志」。
〔八〕「撰建武以来星变彗孛占验著明者续其后」,据司马彪续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所引,此条文字出蔡邕表志。
所谓表志,就是蔡邕徙处朔方时奏上的十志。
从此条所述內容来看,当是蔡邕天文志中的文字。
初学记卷一载「蔡邕天文志言天体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书律历志上顏师古注引晋灼说云:「蔡邕天文志「浑天名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
」所引皆略於此。
本书卷五只列天文志一目,注云「此志全佚,未见他书征引」,不確。
又引四库全书考证之说,断定表志不是蔡邕之志,显然有误,当以此为准。
〔九〕「又使祀事以类相从」,据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下刘昭注所引,此条出蔡邕表志,观其內容,当是蔡邕郊祀志之文。
〔一0〕「永为典式」,据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下刘昭注所引,此条出蔡邕表志。
从內容来看,当属蔡邕郊祀志。
〔一一〕「莫之得见」,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上云:「乘舆大驾,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將军参乘。
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
西都行祠天郊,甘泉备之。
官有其注,名曰甘泉卤簿。
」其下刘昭引此条蔡邕表志之文作注,从內容来看,当出蔡邕车服志。
〔一二〕「以成志也」,此条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下刘昭注引为蔡邕表志之文。
从所述內容来看,当出蔡邕车服志。
〔一三〕「名冕为平天冠」,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下云:「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裏,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係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为组缨。
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綬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纊。
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
」刘昭引蔡邕说注云:「鄙人不识,谓之平天冠。
」
〔一四〕「鸞旗曰鸡翘」,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蔡邕车服志云:「鸞旗,俗人名曰鸡翘。
」
〔一五〕「耕根曰三盖」,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上云:「耕车,……有三盖,一曰芝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