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校注 东 观 汉 记 卷 二 十 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东观汉记校注
《东观汉记校注》 东 观 汉 记 卷 二 十 二 刘珍等撰(东汉) 吴树平校注

散句〔一〕

主不稽古,无以承天。

〔二〕书钞卷九喜右学。

〔三〕书钞卷一二允恭玄默。

书钞卷一五

保乐洽寿。

书钞卷一五

四方乐业。

书钞卷一五吏民懽悦。

〔四〕书钞卷一六

问三老。

书钞卷一六

鸿胤奉统。

书钞卷一七

赐及妻子。

书钞卷一九特赐御□。

书钞卷一九赐食於前。

书钞卷一九

赐所乘驪马。

书钞卷一九

感念沾襟。

书钞卷一九配干作合。

书钞卷二三

龟筮並从。

书钞卷二三

內摄时政,外怀狄戎。

书钞卷二三婉嫟慈孝。

〔五〕书钞卷二四

內无忌克之心,不以旧恶介意。

书钞卷二四以匡主上。

书钞卷二四

弘策授亲。

书钞卷二四

有母仪之节。

〔六〕书钞卷二四

婉顺慈孝,体性慈□。

〔七〕书钞卷二四躬执馈饌。

书钞卷二四亲奉定省,不避暑寒。

书钞卷二四

不亲毉,〔八〕泣流离。

书钞卷二四

哭声不绝,饮不入口。

书钞卷二四

敬养尽於奉,存哀慎刑。

〔九〕书钞卷二四

疏食骨立。

〔一0〕书钞卷二四素食竟期。

书钞卷二四

□年白首,未尝不愴然泣涕。

书钞卷二四

由礼。

书钞卷二四

动与礼合。

书钞卷二四

少而明达。

书钞卷二五

聪叡天资。

书钞卷二五周密畏慎。

书钞卷二五

原事得情。

书钞卷二五

时有所问,对无遗失。

书钞卷二五

有所不安,明陈其故。

书钞卷二五谦让日崇。

〔一一〕书钞卷二五

膳不求珍。

书钞卷二五

论寢彻旦。

书钞卷二五

戟士收尚书。

书钞卷二六未曾私语。

书钞卷二六

无令干乱吏治。

〔一二〕书钞卷二六

外戚战慄,百寮肃然。

书钞卷二六

听言视论,摘发其要。

书钞卷二六

甲夜占书,丁夜尽笔。

书钞卷二六赐金盖车。

〔一三〕书钞卷二六

容仪照曜绝异。

〔一四〕书钞卷二六

令色卓绝。

书钞卷二六

倾乱。

书钞卷二六

徙居云台。

〔一五〕书钞卷二六丁明为大司马,〔一六〕颇害董贤宠,及丞相王嘉死,明甚怜之。

上重贤,〔一七〕欲极其位,恨明如此,遂册免明,上印綬还第。

〔一八〕书钞卷三二止行过肃名赵李时銓不卒,陈义子问以旧事。

〔一九〕书钞卷七七少好黄老,常步担求师也。

书钞卷九七

易於泰山之压鸡卵,轻於駟马之载鸿毛。

书钞卷一一七

詔曰:「三辅皆好弹,一大老三官从旁举身曰:〔二0〕「噫嘻哉!」」〔二一〕书钞卷一二四

后汉有南宫、北宫、胡桃宫。

〔二二〕初学记卷二四

霍光薨,赐绣被百领。

〔二三〕聚珍本

大恩。

六帖卷四八

詔书令功臣家各自记功状,〔二四〕不得自增加,以变时事。

或自道先祖形貌表相,无益事实。

復曰齿长一寸,龙顏虎口,奇毛异骨,形容极变,亦非詔书之所知也。

御览卷三六三

杨雄好著书,而口吃不能剧谈。

御览卷四六四

许皇后父广汉,为宦者丞。

上官桀谋\反时,广汉部索,其殿中庐有索长数尺可以缚人者数千枚,满一篋缄封。

广汉索不得,他吏往得之。

广汉坐论为鬼薪,输掖庭,后为暴室嗇夫。

〔二五〕御览卷七六六蚁封穴户,大雨將至。

海录碎事卷一

孝明皇帝九子,七王不载母氏。

〔二六〕范曄后汉书卷五0孝明八王传李贤注

建武,光武年号也。

永平,孝明年号也。

〔二七〕文选卷一班固东都赋李善注

和帝年号永初。

文选卷九曹昭东征赋李善注

太史官曰:栗骇蓬转,〔二八〕因遇际会。

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西巡,幸长安。

司马相如上疏曰:「夫清道而后行,犹时有衔橛之变。

」〔二九〕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耕或为研。

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善注

北虏遣使和亲。

文选卷四三丘迟与陈伯之书李善注

太史官曰:明主劳神,忠臣毕力。

〔三0〕文选卷四九干宝晋纪总论李善注

詔曰:「吏安其职,民乐其业。

」〔三一〕文选卷四九干宝晋纪总论李善注使先登侦之,言虏欲去。

〔三二〕文选卷五七潘岳马汧督誄李善注

元始元年,拜王舜为太保。

〔三三〕姚本铜马贼\帅东山荒禿、上淮况等,大肜渠帅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檀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

〔三四〕范曄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李贤注

岸宾上议:〔三五〕「二千石皆以选出,刻符典千里。

」杜工部草堂诗笺补遗卷二一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笺注

太尉张酺、郑洪、徐防、赵喜、隨延、宠桓,並以日蚀免。

〔三六〕书钞卷五一

侍御史、东平相格班。

〔三七〕通鑑卷一八二胡三省注

终利恭。

〔三八〕广韵卷一

虽夸譀,犹令人热。

〔三九〕广韵卷四〔一〕「散句」,凡本书散文碎句,无篇可归者,皆编入本篇。

〔二〕「无以承天」,此条至「感念沾襟」条,皆载书钞帝王部。

〔三〕「右」,陈禹謨刻本书钞,严可均校明黑格抄本书钞作「古」,唐类函卷二五引亦作「古」。

〔四〕「吏民懽悦」,唐类函卷二六引作「懽悦吏民」。

〔五〕「婉嫟慈孝」,此条至「有所不安,明陈其故」条,皆为书钞后妃部引「汉记」或「汉纪」中语。

东观汉记,书钞中有时称「汉记」,有时亦称「汉纪」。

书钞后妃部所称「汉记」或「汉纪」,当即指东观汉记。

〔六〕「有母仪之节」,范曄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云:「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槁人也。

为郡著姓。

父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

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疑此句即出东观汉记光武郭皇后传。

〔七〕「体性慈□」,脱文明正德戊寅抄本书钞作「爱」,路子復藏明抄本书钞作「惠」,唐类函卷二八引同。

〔八〕「毉」,与「医」字同。

〔九〕「敬养尽於奉,存哀慎刑」,此二句有讹误,无从引校。

〔一0〕「疏食骨立」,范曄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

……永元四年,当以选入,会训卒,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亲人不识之。

」御览卷三七八引东观汉记云:「和熹邓后自遭大忧,及新野君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此语与和熹邓皇后事相类。

〔一一〕「谦让日崇」,此条至「未曾私语」条皆在书钞后妃部。

〔一二〕「无令干乱吏治」,此条至「徙居云台」条,书钞后妃部引为「汉记」或「汉纪」中语。

此「汉记」或「汉纪」,当即东观汉记。

〔一三〕「赐金盖车」,范曄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载,和帝卒,殤帝立,尊邓皇后为太后。

太后於和帝葬后,命赐周贵人、冯贵人王青盖车,不知与此是否为一事。

〔一四〕「容仪照曜绝异」,范曄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后长七尺二寸,姿顏姝丽,绝异於眾,左右皆惊。

」此句或出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

〔一五〕「徙居云台」,范曄后汉书桓思竇皇后纪载:桓帝卒,竇皇后为太后。

「时太后父大將军武谋\诛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矫詔杀武,迁太后於南宫云台,家属徙比景」。

此句似为东观汉记桓思竇皇后传中语。

〔一六〕「丁明为大司马」,此句姚本、聚珍本作「丁明代傅喜为大司马」,唐类函卷六三引同。

〔一七〕「上重贤」,「上」字下姚本、聚珍本有「寖」字,唐类函卷六三引同。

「寖」,益也。

〔一八〕「上印綬还第」,此条所载事见汉书佞幸董贤传,东观汉记当引及。

〔一九〕「陈义子问以旧事」,此条脱讹严重,无从校正。

〔二0〕「三官」,姚本、聚珍本皆无此二字,陈禹謨刻本书钞同。

〔二一〕「噫嘻哉」,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噫唏哉」,陈禹謨刻本书钞同。

聚珍本注云:「此见虞世南北堂书钞,未知何帝詔文。

〔二二〕「后汉有南宫、北宫、胡桃宫」,东观汉记作者不得有「后汉」之语。

此为后人据东观汉记追记后汉事。

〔二三〕「赐绣被百领」,聚珍本注云此条「见北堂书钞」。

具体见於何卷,不详。

〔二四〕「詔书令功臣家各自记功状」,不知此为何帝詔书,范曄后汉书、袁宏后汉纪皆失载。

从內容来看,此詔书可能出自东汉初期。

〔二五〕「后为暴室嗇夫」,此条文字出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东观汉记作者亦或引及。

〔二六〕「孝明皇帝九子,七王不载母氏」,此非东观汉记旧文,而是略述原书內容。

范曄后汉书孝明八王传云:「孝明皇帝九子:贾贵人生章帝,阴贵人生梁节王畅,余七王本书不载母氏。

」李贤注云:「本书谓东观记也。

」此二句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文句辑录。

由於此二句不是东观汉记旧文,不便编於孝明八王传中,故置於散句篇,以供参考。

〔二七〕「孝明年号也」,此条与下条「和帝年号永初」,皆非东观汉记旧文,当是后人据东观汉记记事之语。

〔二八〕「栗骇」,原误作「票骇」,聚珍本尚不误,今据改正。

高士奇天禄识余云:「东观书曰「栗骇蓬转」,言栗房秋熟,惊跃而出也。

」〔二九〕「犹时有衔橛之变」,汉书司马相如传云:「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諫。

其辞曰:「……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顏师古注云:「橛谓车之鉤心也。

衔橛之变,言马衔或断,鉤心或出,则致倾败以伤人也。

〔三0〕「忠臣毕力」,此条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引作「太史曰:忠臣毕力」。

〔三一〕「民乐其业」,此不知为何帝詔文。

〔三二〕「言虏欲去」,此句下原有「然侦,廉视也」二句,当係李善注释之语,不是东观汉记中的文字,今刪去。

〔三三〕「拜王舜为太保」,此条不知姚本从何书辑录。

聚珍本据姚本辑录此条,並注云:「此见班书王莽传。

舜,莽从弟。

本书载此,当是征引及之也。

〔三四〕「获索贼\帅古师郎等」,此条通鑑卷三九胡三省注亦引,文字全同。

〔三五〕「岸宾」,此二字有误。

姚本、聚珍本皆不载岸宾之议。

〔三六〕「太尉张酺、郑洪、徐防、赵喜、隨延、宠桓,並以日蚀免」,「郑洪」乃「郑弘」之讹,「赵喜」当作「赵熹」,「隨延」乃「施延」之讹。

张酺、郑弘、徐防、赵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