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校注 东 观 汉 记 卷 十 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东观汉记校注
《东观汉记校注》 东 观 汉 记 卷 十 五 刘珍等撰(东汉) 吴树平校注

传十

朱浮朱浮与彭宠书,〔一〕责之曰:「伯通自伐,〔二〕以为功高天下。

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三〕异而献之。

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

若以子之功,论於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初学记卷二九上不征彭宠,〔四〕朱浮上疏切諫曰:「连年距守,吏士疲劳,甲冑生蟣蝨,弓弩不得弛,上下相率焦心,大兵冀蒙救护生活之恩。

陛下輒忘之於河北,诚\不知所以然。

」御览卷三五六

朱浮上疏曰:「陛下率礼无违。

」〔五〕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李善注

朱浮为大司空,〔六〕坐卖国恩,〔七〕以为威福。

书钞卷五二

〔一〕「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范曄后汉书卷三三有传。

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朱浮与彭宠书」,建武初年,光武帝拜浮为大將军幽州牧,宠为渔阳太守,二人不协,嫌怨积深,宠举兵攻浮,浮遂与宠书责之。

范书朱浮传载其书云:「盖闻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於郑也。

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临人亲职,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即疑浮相譖,何不诣闕自陈,而为族灭之计乎?朝廷之於伯通,恩亦厚矣,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孙之亲。

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畔者乎!伯通与吏人语,何以为顏?行步拜起,何以为容?坐臥念之,何以为心?引镜窥影,何施眉目?举措建功,何以为人?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捐传世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紂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伯通与耿侠游俱起佐命,同被国恩。

侠游谦让,屡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

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

若以子之功论於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今乃愚妄,自比六国。

六国之时,其势各盛,廓土数千里,胜兵將百万,故能据国相持,多歷年世。

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柰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方今天下適定,海內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

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內听骄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諛言,长为群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哉!定海內者无私讎,勿以前事自误,愿留意顾老母幼弟。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讎者所快。

」文选卷四一亦载此书,李善注云:「东观汉记亦载此书,大意虽同,辞旨全別,盖录事者取舍有详略矣。

〔二〕「伯通自伐」,文选卷四0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牋李善注引朱浮与彭宠书,仅有此下二句。

「伯通」,彭宠字。

〔三〕「子」,原脱,聚珍本有,御览卷九0三、记纂渊海卷九八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四〕「上不征彭宠」,此句原误作「上征鼓宠」,今据聚珍本改正。

据范曄后汉书朱浮传记载,彭宠举兵攻浮叛汉,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光武帝未能亲自將兵击討,只遣游击將军邓隆暗中助浮。

〔五〕「陛下率礼无违」,范曄后汉书朱浮传云:「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

帝时用明察,不復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

浮復上疏曰:「陛下清明履约,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奉遵绳墨,无党势之名」」云云。

〔六〕「朱浮为大司空」,建武二十年,朱浮代竇融为大司空。

二十二年,坐卖弄国恩免。

见范曄后汉书朱浮传。

〔七〕「坐」,姚本、聚珍本无此字。

冯魴〔一〕其先魏之別封曰华侯,华侯孙长卿食采冯城,因以氏焉。

魴父名杨。

范曄后汉书卷三三冯魴传李贤注冯魴为司空,〔二〕坐免陇西太守邓融免官。

书钞卷五二

明帝詔曰:「冯魴以忠孝典禁兵,〔三〕出入八年,数进忠言直諫,其还故爵为杨邑侯,赐以玉玦。

」〔四〕编珠卷三

永平十五年,上行幸诸国,敕魴车驾发后,將緹骑宿玄武门复道上,领南宫吏士,保给床席,子孙得到魴所。

詔曰:「南宫复道多恶风寒,左右老人居之且病痱。

〔五〕內者多取帷帐,东西完塞诸窗,望令致密。

」〔六〕书钞卷一一七,范曄后汉书冯魴传李贤注,御览卷六九九、卷七四二

冯魴,字孝孙,父子兄弟並带青紫,三世侍中。

〔七〕书钞卷五八〔一〕「冯魴」,南阳湖阳人,范曄后汉书卷三三有传。

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冯魴为司空」,「冯魴」二字原作「冯犹」。

陈禹謨刻本书钞、唐类函卷三六引作「冯模」,姚本、聚珍本同,皆以冯魴、冯模分为两传。

姚本注云:「范书闕。

」聚珍本亦认为冯模时代不可考。

按「冯犹」、「冯模」皆「冯魴」之讹。

范曄后汉书冯魴传云:光武帝「中元元年,从东封岱宗,行卫尉事。

还,代张纯为司空。

……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

〔三〕「典禁兵」,原脱「禁」字,书钞卷一二八引有此字,今据增补。

范曄后汉书冯魴传云:永平「七年,代阴嵩为执金吾」。

「典禁兵」即指此。

〔四〕「赐以玉玦」,此条御览卷六九二、玉海卷九0亦引,字句稍略。

据范曄后汉书冯魴传载,光武帝中元二年,冯魴封为杨邑乡侯。

明帝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土。

十四年,明帝下詔復故爵土。

〔五〕「痱」,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云:「病痱。

」索隱云:「痱音肥,风病也。

」〔六〕「望令致密」,书钞卷一一七引云:「冯魴,永平十五年,上行幸诸国,敕魴车驾发后,將緹骑宿玄武门。

」范曄后汉书冯魴传李贤注引云:「敕魴车驾发后,將緹骑宿玄武门复道上,领南宫吏士,保给床席,子孙得到魴所。

」御览卷六九九引云:「冯魴,永平中,上行幸诸国,敕魴车驾发后,將緹骑宿玄武门复道上,詔:「南宫复道多恶风寒,老人居之且病靡苦,內者多取帷帐,东西竟塞诸窗,望令致密。

」」又卷七四二引云:「明帝行幸诸国,敕执金吾冯魴將緹骑宿玄武门复道上,詔曰:「复道多风寒,左右老人且病痱。

多取帷帐,东西完塞窗,皆令致密。

」」此条即综合各书所引辑录。

御览卷三00、玉海卷一三七亦引,字句皆较简略。

〔七〕「三世侍中」,「世」字姚本、聚珍本作「代」。

此条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一九亦引,字句全同。

冯石〔一〕冯魴孙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为侍中,稍迁卫尉,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

帝尝幸其府,留饮十余日,〔二〕赐駮犀具剑、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三〕书钞卷一三一〔一〕「冯石」,冯魴子冯柱次子,范曄后汉书卷三三冯魴传略载其事。

〔二〕「余」,姚本、聚珍本作「许」,係据陈禹謨刻本书钞。

书钞卷一二二、御览卷三四二、事类赋卷一三引作「数」。

〔三〕「駮犀具剑」,「駮」原作「骏」,误。

姚本、聚珍本作「駮」,御览卷三四二引同,今据改正。

范曄后汉书冯魴传亦作「駮」,李贤注云:「以班犀饰剑也。

」以「班」释「駮」,益证字当作「駮」。

虞延虞延,〔一〕陈留人。

〔二〕光武东巡,过小黄,〔三〕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

延为部督邮,〔四〕詔呼引见,问园陵之事。

〔五〕延占拜可观,〔六〕其园陵树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