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
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释文:"李奇注汉书云:‘跖,秦之大盗也。 ’"俞云:"史记伯夷传正义云:‘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 ’是跖之为何时人,竟无定说。 孔子与柳下惠不同时,柳下惠与盗跖亦不同时,读者勿以寓言为实也。"
穴室枢户,司马云:"破人户枢而取物也。"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释文:"礼记郑注:‘小城曰保。 ’"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 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御,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
释文:"哺,字林云:‘日申时食也。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成云:“言宪章文、武。"
冠枝木之冠,司马云:"冠多华饰,如木之枝繁。"
带死牛之胁,司马云:"取牛皮为大革带。"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子之罪大极重,俞云:"极当作殛。 释言:‘殛,诛也。 ’言罪大而诛重也。 极、殛古字通。 书洪范、多士、左僖二十八年传、昭七年传释文并曰:‘殛,本作极。 ’"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释文:"司马本幕作綦,云:‘言视不敢望跖面,望履结而还也。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瞠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释文:“知音智。"
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司马云:"明也。"
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
共读曰供。
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朱、均不嗣。 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一〕,成云:“汤、武子孙咸遭篡弑。"
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成云:"居居,安静之容。"
起则于于,郭庆藩云:"于于,广大之意。 方言:‘于,大也。 ’礼檀弓‘于则于’,正义亦训于为广大。 于于,重言。"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成云:"辩说仁义,为后世之教。"
缝衣浅带,释文"缝"作"摓"。
郭庆藩云:"列子黄帝篇注引向秀云:‘摓衣,儒服宽而长大。 ’释文:‘摓,又作缝。 ’缝衣,大衣也。 或作逢。 礼儒行‘逢掖之衣’,郑注:‘逢,犹大也。 ’释文:‘浅带,缝带使浅狭。 ’"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教子路菹此患,疑有夺文。
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不慈,舜不孝,成云:尧不授丹朱,舜为父所疾。”
禹偏枯,成云:"治水勤劳致疾。"
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
句应在"武王"上而误倒。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孰同熟。
犹言精熟讨论之。
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
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成云:"鲍焦,周时隐者,饰行非世,荷担采樵,拾橡充食。 子贡遇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 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 ’遂抱木立枯焉。"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成云:"谏而不听,未详所据。"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李云:"言人不得其死,犹猪、狗、乞儿流转沟中者也。"
皆离名轻死,释文:"离,力智反。"
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不念本在养生,寿由天命者也。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
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
成云:"为达道者所嗤。"
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二子以身殉国,在诸人中犹为最上。
皆不足贵也。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王念孙云:"瘦当为瘐字之误也。 病瘐一类,死丧一类,忧患一类。 瘐字或作愈。"
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讬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成云:"狂狂,失性〔二〕也。 汲汲,不足也。"
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
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成云:"微,无也。"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即篇首柳下所云也。
孔子曰:"然。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释文:“料音聊。"
成云:"料,触。"
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一〕此句原作"汤武立而天下后世绝灭",据集释本改。
〔二〕"性"原作"信",据集释引成疏改。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何不行义乎?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 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 若无所行,则人不见信,不见信则无人任用,不见任用则无利禄。 故观之于名,计之于利,惟行义真是也。 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上为殉名利言也。
若弃名利而反之我心,士之为行,亦不可一日不为也。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 成云:“多信,犹多言也。 无耻贪残则富,多言夸伐则显。"
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一〕。
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
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观之于名,计之于利,惟信真是也。
若弃名利而反之吾心,则士之为行,惟抱其自然之道而可乎!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司马云:“臧聚,谓臧获、盗滥、窃聚之人。"
‘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
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
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 四语又见胠箧篇,“义士"作"仁义"。
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司马云:"以嫂为室家。"
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常即恒。
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
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言行相反而交战。
不亦拂乎!成云:"拂,戾也。"
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宣云:"言贵于成事,不在矫饰。"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俞云:"五纪即五伦,六位即六纪。 白虎通:‘六纪,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不曰五伦而曰五纪,不曰六纪而曰六位,古人之语异耳。"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崔云:“尧杀长子考监明。"
舜流母弟,释文:"弟,谓象也。 流,放也。 孟子曰:‘封之也。 或曰放焉。 ’"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伐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
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
成云:"监,明也,见也。 名利二途,既乖至理,岂明见于玄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成云:"讼,谓论说也。"
曰:宣云:"以下无约之言。"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
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成云:"舍己。"
而殉其所不为,成云:"逐物。"
则一也。
’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反己而求汝自然之道。
无为君子,从天之理。
若枉若直,相而天极,无问枉直,视汝自然以为极。
面观四方,与时消息。
成云:"观照四方,随四时而消息。"
若是若非,执而圆机,成云:"圆机,犹环中也。 执环中之道以应是非。"
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成云:"徘徊,犹转变。 意用于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
王念孙云:"转读为专。 山木篇‘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即此所谓‘无专而行’也。 承上文言当随时顺道,而不可专行仁义;若专而行,成而义,则将失其所为矣。 秋水篇‘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一亦专也。 无专而行,犹言‘无一而行’也。"
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成云:"无奔赴于富贵,无殉逐于成功,背于天然之性也。"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释文作"胜子自理",云:"本又作‘申子自理’。 或云:谓申屠狄抱瓮之河也。 一本作‘申子不自理’,谓申生也。"
案:申生不得云"廉之害",作"申子自理"者是。
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释文:"孔子事,李云:‘未闻。 ’司马云:‘匡子,名章,齐人,谏其父,为父所逐,终身不见父。 ’案此事见孟子。"
卢云:"疑父、母二字当互易。"
案:卢说又非"义之失"。
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一〕"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句,据集释本补。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 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 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意同抑。
古抑、意字通。
言抑或知而不能行,故推求正道,念念不忘,而外富贵邪?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此人,即上“兴名就利"之人。
彼以为与己同时同乡,而有绝俗过世之士,是其专于无为,主于正道,足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胡不效之?与俗化世。
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乃混同于俗,化合于世,其去绝俗过世之士远矣。
去至重之生,弃至尊之道,以为其所谓富贵者,此其所以论长生之道,不亦远于事情乎!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疾而悲,安而乐,体之真适与否,不见于此也。
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
恐而惧,喜而快,心之真适与否,不见于此也。
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成云:"为为者,有为也;所以为者,无为也。 知为之有为,不知其出于无为,故虽富贵,而不免忧患。"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埶,释文:“音势。 本亦作势。"
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贤,过也。
侠人之勇力而不为威强,侠同挟。
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
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
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
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言天下与我同欲。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知者之为天下,必以百姓而动,百姓亦不违背其法度。 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知足,故不争;无为,故无外求。 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成云:“四处,犹四方也。"
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
此圣、凡之分。
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廉贪之实,非外有所迫也,反视其度量何若而已知之矣。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计其患,虑其反,诗卫风:"思其反。"
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
尧、舜为帝而雍,黎民时雍。
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竭美利以奉一己,是自害其生也。
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
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可以有此贤名而居之,非彼之欲兴贤名也。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
言必欲谨持其名,苦身体,绝甘美,约奉养以持生,则与久病长阨而不死者同,究何益乎?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 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说文:“嗛,口有所快也。"
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也,可谓苦矣;释文:"徐音碍,五代反。 又户该反。 饮食至咽为侅。"
王念孙云:"左昭五年传注:‘冯,盛也。 ’冯气,犹盛气。"
案:贪欲既多,侅塞沈溺于盛气,如负重上行,其苦甚矣。
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郭庆藩云:"淮南缪称训高注:‘慰,病也。 ’与竭对文,皆疾也。"
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平居则酣溺,体泽则冯怒。
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成云:"戚醮,犹烦恼也。"
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李云:"重楼内匝,疏窗外通,谓设备守具。"
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嗜财若天性。
财即性也,故曰尽性竭财。
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
郭嵩焘云:"单、□古字通。 □训但,单亦训但。"
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缭,曲也。
言曲意屈体而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