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天其运乎?郭云:"不运而自行。"
地其处乎?郭云:"不处而自止。"
日月其争于所乎?郭云:"不争而自代谢。"
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三句分承"天""地""日月。"
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成云:"机,关。 缄,闭也。 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宣云:"隆,兴也,谓云。 施,谓雨。"
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宣云:"云雨乃阴阳交和之气所成,故以为造化之淫乐。"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司马本作"旁皇",云:"飙风也。"
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袑曰:李云:"巫咸,殷相。 袑,寄名也。"
宣云:"袑盖招之讹。 讬言巫咸相招致荅耳。 古来止有巫咸,无巫咸袑也。"
"来!吾语女。 天有六极五常,司马云:“六极,四方上下。"
成云:"五常,谓五行。"
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
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郭嵩焘云:"言天之运,自然而已,帝王顺其自然,以道应之。"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
司马云:"商,宋也。 太宰,官。 荡,名。"
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太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 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不然。 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 孝不过仁之一端。 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如子所言,以亲爱为至仁,非过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 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司马云:“冥山,北海山名。"
是何也?则去之远也。
喻以亲爱为至仁之言。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有尧、舜之德,而不刻意效法尧、舜,此我忘天下。
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天下忘我。
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仁孝不足言。
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宣云:"为修德之名所役。"
不足多也。
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释文:"并,弃除也。"
宣云:"至贵在我,何有于爵!至富在我,何有于财!"案:此读并为屏。
至愿,名誉并焉。
至愿莫知性适,而名誉不足言。
是以道不渝。”
成云:"道德淳厚,不随物变。"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成云:"北门姓,成名,黄帝臣。"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成云:"怠,谓惧心退息。"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宣云:"神不能定,口不能言,失其常也。"
帝曰:"汝殆其然哉!宣云:“言固宜如此。"
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宣云:"律与上天气侯相准。"
行之以礼义,宣云:"礼节之,义宜之。"
建之以太清。
宣云:"取声气之元为主宰。"
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姚云:"徐笠山以‘夫’至此三十五字为郭注误入正文,盖本之颖滨。 宣本亦无此三十五字,云‘俗本杂入’。"
四时迭起,宣云:"五声配四时而赓奏。"
万物循生;宣云:"众器象万物而环作。"
一盛一衰,文武伦经;成云:"伦,理。 经,常也。 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
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宣云:"清浊相得,如二气和合,当其交动,光辉盈溢也。"
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
郭嵩焘云:"雷霆之起,莫知其所自起,莫知其所自竟。 其所自起,首也,生之端也;其所自竟,尾也,死之归也。 死生者,万物之大常,与天为无穷,而忽一至焉,则亦物之所不能待也。 以喻乐之变化,动于自然。"
俞云:"一不可待者,皆不可待也。 一有皆义,见大戴记卢注、荀子杨注。"
郭云:"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
女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郭云:"所谓用天之道。"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郭云:"至乐之道,无不周也。"
涂郤守神,释文:"郤,与隙义同。"
成云:"涂,塞也。 闲心知之孔隙,守凝一之精神。"
以物为量。
即上"在谷"二句意。
其声挥绰,郭云:"所谓阐谐。"
成云:"挥,动。 绰,宽也。 如雷霆之震动,其声宽广。"
其名高明。
成云:"高如上天,明如日月,声既广大,名亦高明。"
是故鬼神守其幽,成云:"各得其所,而不相挠。 老经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
日月星辰行其纪。
郭云:"不失其度。"
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
苏舆云:"有穷者吾与之为有穷,无止者吾与之为无止,止、流一顺其自然也。"
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成云:"傥然,无心貌。 立于四方空大之道。"
倚于槁梧而吟。
见齐物论。
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
汝委蛇,故怠。
苏舆云:"汝随乐之委蛇而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成云:"凡百苍生,以自然为其性命。 奏此乐者,调造化之心灵,和自然之性命。"
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郭嵩焘云:"说文:‘丛木曰林。 ’林乐者,相与群乐之。 五音繁会,不辨声之所出,故曰无形。"
布挥而不曳,布散挥霍,若曳而愈长,而未尝曳也。
幽昏而无声。
言其声淡。
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郭云:"随物变化。"
世疑之,稽于圣人。
稽,考也。
观于圣人,则知至乐之妙,不必疑也。
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
成云:"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故谓之圣。"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郭云:"忘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
无言而心说。
郭云:"心说在适,不在言也。"
故有焱氏为之颂曰:成云:"炎氏,神农也。"
释文:"焱,本亦作炎。"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里六极。
’颂乐如此。
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
而亦汝。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乐未大和,听之悚惧,如有祸祟。
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其声遁灭,似不欲听而怠。
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成云:"心无分别,有同闇惑,荡荡默默,类彼愚迷,雅符真道。"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苏舆云:"以混沌为道,故由怠而几于愚,则道可得而接焉矣。 此章注重在此。"
孔子西游于卫。
成云:"自鲁适卫,故曰西游。"
颜渊问师金,李云:"师,鲁太师,金其名。"
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李云:“结刍为狗,巫祝用之。"
盛以箧衍,李云:"衍,笥也。"
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李云:"苏,草也。 取草者得以炊也。"
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
释文:"字林云:‘眯,物入眼为病也。 ’司马云:‘厌也。 ’"成云:"假令不致恶梦,必当数数遭魔。"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俞云:"此取字读为聚,见易萃象传释文、汉书五行志颜注。"
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八尺曰寻,倍寻曰常。
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司马云:"方,常也。"
郭庆藩云:"吕览必己篇高注:‘传,犹转也。 ’言无方之转动。"
应物而不穷者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
成云:"矜,美也。 礼乐威仪,不相沿袭。"
郭云:"期合时宜,应治体而已。"
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释文:"李云:‘慊,足也。 本亦作嗛。 ’"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矉于其里,字同颦。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司马云:"老子,陈国相人。 相,今属苦县,与沛相近。"
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宣云:“制度、名数。"
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 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然而不可者,无佗也,中无主而不止,中心无主,则道过而不留。 外无正而不行。 俞云:“正乃匹之误。 礼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郑注:‘正当为匹,字之误也。 ’是其例矣。 此二句与宣三年公羊传‘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文义相似。 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此言中无主而不止也。 自内出者无匹不行,故此言外无匹而不行也。 则阳篇‘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正亦当为匹,误与此同。"
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宣云:"非时世之所宜,故不受。"
圣人不出;宣云:"不以施于人。"
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宣云:"非吾心之精微,故无主。"
圣人不隐。
不以藏于心,必也中得吾心之精微,外合时世之变通,乃内外同归,体用一致,圣人之所以合道也。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司马云:"蘧庐,犹传舍也。"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觏而多责。
宣云:"数相见,必受谴。"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讬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成云:"苟,且。 简,略也。 贷,施与也。 知止知足,食于苟简之田;不损己物,立于不贷之圃。 而言田圃者,明是圣人养生之地。"
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宣云:"不费。"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宣云:"不为形迹所役。"
姚本以上为一节。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操之则栗,成云:"恐失所以战栗。"
舍之则悲,宣云:"贪恋。"
而一无所鉴,宣云:"于理一无所见。"
以窥其所不休者,宣云:"但明于逐物不止。"
是天之戮民也。
成云:"虽楚戮未加,而情性已困。"
姚本以上为一节。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宣云:"正人之具。"
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
宣云:"惟与变化相循,无所湮滞者,乃合时宜也。"
故曰:正者,正也。
宣云:"因其所当正而正之。"
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成云:"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壅而弗开。 天门,心也。"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司马云:“噆,啮也。"
郭云:"外物加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也。"
案:昔,夜也。
夕、昔古通。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憯同惨。
宣云:"使人乱心,更甚于眯目噆肤也。"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郭云:"质全而仁义着。"
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放同仿。
宣云:"同归于自然。"
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成云:"杰然,用力貌。"
案:天道篇引老子之言,亦云"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与此意同,谓惊骇天下也。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宣云:"喻本质自然如此。"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宣云:"出于本质者,不足分别妍媸。"
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名誉之观美,亦不能于本性有所增广。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宣云:"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浑沌,各得之为乐,又乌取乎仁义之区区哉!"案:"泉涸"四语,又见大宗师篇。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宣云:"不自得也。"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宣云:"何以归正之?"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二语又见在宥篇。 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宣云:"称孔子为先容。"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踞于堂上,其应声微。
"予年运而往矣,运,行。 往,迈也。 言行年已迈。 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成云:"谓排三王为非圣。"
释文:"三王,本或作三皇。 依注,作王是也,余皆作三皇。"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成云:“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亲死不哭而世俗不非。 必欲非之,则强哭者众。"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宣云:"欲隆其亲,余皆降杀,则知觉稍开矣。"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成云:"古者怀孕之妇,十四月而诞育生子,生子两岁始能言。 今与古乖异。"
不至乎孩而始谁,成云:"未解孩笑,已别是非。"
郭云:"谁者,别人之意。"
则人始有夭矣。
宣云:"元气早凋。"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宣云:"人有心机,且以杀伐为应天顺人。"
杀盗非杀,宣云:"谓为当然。"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自为党类而成天下。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成云:"惊骇天下,致使儒崇尧、舜以饰非,墨遵禹道而自是。"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其作始尚有伦理,而今所行,丈夫而有妇女之道。
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皇之知,此"三皇"当作"三王",否则不可通。
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
其知憯于●虿之尾,王引之云:"●、虿,皆蝎之异名。 广雅:‘虿、□,蝎也。 ’"今本脱“□"字。 众经音义五引作‘虿□,蝎也’,集韵引‘□,虿也’。 "□音庐达反。
虿、□,皆毒螫伤人之名。
虿之言●,"音哲。 "□之言瘌。
广雅释诂云‘毒、●、瘌,痛也’,是其义矣。
□与●,古同声。
●、□实一字。
史记秦本纪‘厉共公’,始皇纪作‘剌龚公’。
剌之通作厉,犹□之通作●矣。”
鲜规之兽,鲜规,未详,盖噬人之兽。
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孰同熟。 以奸者七十二君,释文:“三苍云:‘奸,犯也。 ’"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
释文:"钩,取也。"
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司马云:“风化,相待风气而化生也。"
又曰:"相视而成阴阳。"
宣云:"不运,定睛注视。"
案:风,读如"马牛其风"之风,谓雌雄相诱也。
化者,感而成孕。
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
宣云:"传声而孕。"
类自为雌雄,故风化。
释文:"山海经:‘□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发,其名曰师类,带山有鸟,其状如凤,五采文,其名曰奇类,皆自牝牡。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宣云:"其真常者。"
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宣云:"其变化者。"
苟得其道,无自而不可;郭云:"虽化者无方而皆可。"
失焉者,无自而可。”
郭云:"所在皆不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 乌鹊孺,李云:“孺,孚乳而生。"
鱼傅沫,司马云:"傅口中沫,相与而生子。"
细要者化,列子释文引司马云:"稚蜂细要者,取桑虫祝之,使似己子。"
有弟而兄啼。
恐失父母之爱也。
推极物性之不同。
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能与造化为一人。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 丘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