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卷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卷一 李鼎祚

(干下干上)。

干:元、享、利、贞。

案:《说卦》:干,健也。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故圣人则之。

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干,不名天也。

《子夏传》曰:元,始也。

亨,通也。

利,和也。

贞,正也。

言干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

是以君子法干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初九:潜龙勿用。

崔觐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

潜,隐也。

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

故曰"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

初九,建子之月。

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

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

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

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干宝曰:位始,故称初。

阳重,故称九。

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

初九,甲子天正之位,而干元所始也。

阳处三泉之下,圣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羑里之爻也。

虽有圣明之德,未被时用,故曰"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

处于地上,故曰"在田"。

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

初则不彰,三则干干,四则或跃,上则过亢。

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干宝曰: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

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

阳气将施,圣人将显,此文王免于羑里之日也。

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

有干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虞翻曰: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

离为日,坤为夕。

荀爽曰:日以喻君。

谓三居下体之终,而为之君,承干行干,故曰"干干"。

夕惕以喻臣。

谓三臣于五,则疾修柔顺,危去阳行,故曰"无咎"。

干宝曰:爻以气表,繇以龙兴,嫌其不关人事,故著君子焉。

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

阳气始出地上,而接动物。

人为灵,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于此爻焉。

故君子以之忧深思远,干夕匪懈。

仰忧嘉会之不序,俯惧义和之不逮。

反复天道,谋始反终。

故曰"终日干干"。

此盖文王反国大理其政之日也。

凡无咎者,忧中之喜,善补过者也。

文恨早耀,文明之德,以蒙大难,增修柔顺,以怀多福,故曰"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崔觐曰: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于时。

犹龙自试跃天,疑而处渊。

上下进退,非邪离群。

故"无咎"。

干宝曰:阳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

四虚中也。

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飞于天也。

四,以初为应。

渊,谓初九甲子,龙之所由升也。

或之者,疑之也。

此武王举兵孟津,观衅而退之爻也。

守柔顺,则逆天人之应;通权道,则违经常之教。

故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故其辞疑矣。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

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虞翻曰:谓四已变,则五体离。

离为飞,五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

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

天下之所利见也。

干宝曰:阳在九五,三月之时,自夬来也。

五在天位,故曰"飞龙"。

此武王克纣正位之爻也。

圣功既就,万物既睹,故曰"利见大人"矣。

上九:亢龙有悔。

王肃曰:穷高曰亢。

知进忘退,故"悔"也。

干宝曰: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

亢,过也。

干体既备,上位既终。

天之鼓物,寒暑相报;圣人治世,威德和济;武功既成,义在止戈。

盈而不反,必陷于"悔"。

案:以人事明之,若桀放于南巢,汤有惭德,斯类是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刘瓛曰:总六爻纯阳之义,故曰"用九"也。

王弼曰:九,天之德也。

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

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

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

故干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矣。

彖曰:

刘瓛曰:彖者,断也,断一卦之才也。

大哉干元,

《九家易》曰:阳称大。

六爻纯阳,故曰"大"。

干者纯阳,众卦所生,天之象也。

观干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干则之,故曰"大哉"。

元者,气之始也。

万物资始,

荀爽曰: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干也。

册取始于干,犹万物之生禀于天。

乃统天。

《九家易》曰:干之为德,乃统继天道,与天合化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虞翻曰:已成既济,上坎为云,下坎为雨,故"云行雨施"。

干以云雨,流坤之形,万物化成,故曰"品物流形"也。

大明终始,

荀爽曰:干起坎,而终于离。

坤起于离,而终于坎。

离坎者,干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也。

六位时成,

荀爽曰:六爻随时而成干。

时乘六龙以御天。

侯果曰:大明,日也。

六位,天地四时也。

六爻效彼而作也。

大明以昼夜为终始,六位以相揭为时成。

言干乘六气而陶冶变化,运四时而统御天地,故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故《干凿度》曰:"日月终始万物",是其义也。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刘瓛曰:阳气为万物之所始,故曰"首出庶物"。

立君而天下皆宁,故曰"万国咸宁"也。

《象》曰:

案:象者,象也,取其法象卦爻之德。

天行健,

何妥曰:天体不健,能行之德健也。

犹如地体不顺,承弱之势顺也。

所以干卦独变名为健者。

宋衷曰:昼夜不懈,以健详其名。

余卦各当名,不假于详矣。

君子以自强不息。

虞翻曰:君子谓三。

干健,故强。

天一日一夜过周一度,故自强不息。

老子曰:自胜者强。

干宝曰:言君子通之于贤也。

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

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

故曰"自强不息"矣。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荀爽曰:气微位卑,虽有阳德,潜藏在下,故曰"勿用"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荀爽曰:见者,见居其位。

田,谓坤也。

二当升坤五。

故曰"见龙在田"。

大人,谓天子。

见据尊位,临长群阴,德施于下,故曰"德施普也"。

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虞翻曰:至三体复,故"反复道",谓否泰反其类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荀爽曰:干者,君卦。

四者,阴位。

故上跃居五者,欲下居坤初,求阳之正。

地下称渊也。

阳道乐进,故曰"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荀爽曰:飞者,喻无所拘。

天者,首事造制。

大人造法,见居天位,圣人作为万物睹,是其义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家易》曰:阳当居五,今乃居上,故曰"盈"也。

亢极失位,当下之坤三,故曰"盈不可久",若太上皇者也。

下之坤三,屈为诸侯,故曰"悔"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宋衷曰:用九,六位皆九,故曰"见群龙"。

纯阳则天德也。

万物之始,莫能先之,不可为首。

先之者凶,随之者吉,故曰"无首,吉"。

《文言》曰:

刘瓛曰:依文而言其理,故曰"文言"。

姚信曰:干坤为门户。

文说干坤,六十二卦皆放焉。

元者,善之长也。

《九家易》曰:干者,君卦也。

六爻皆当为君,始而大通,君德会合,故元为"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九家易》曰:通者,谓阳合而为干。

众善相继,故曰"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荀爽曰:阴阳相合,各得其宜,然后利矣。

贞者,事之干也。

荀爽曰:阴阳正而位当,则可以干举万事。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何妥曰:此明圣人则天,合五常也。

仁为木,木主春,故配元为四德之首。

君子体仁,故有长人之义也。

嘉会,足以合礼;

何妥曰:礼是交接会通之道,故以配通。

五礼有吉凶宾军嘉,故以嘉合于礼也。

利物,足以和义;

何妥曰:利者,裁成也。

君子体此利以利物,足以合于五常之义。

贞固,足以干事。

何妥曰:贞,信也。

君子贞正,可以委任于事。

故《论语》曰:敬事而信,故干事而配信也。

案:此释非也。

夫在天成象者,干元、亨、利、贞也。

言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

在地成形者,仁、义、礼、智、信也。

言君法五常,以教化于人。

元为善长,故能体仁。

仁主春生,东方木也。

亨为嘉会,足以合礼。

礼主夏养,南方火也。

利为物宜,足以和义。

义主秋成,西方金也。

贞为事干,以配于智。

智主冬藏,北方水也。

故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智之明证矣。

不言信者,信主土,而统属于君。

故中孚云:信及豚鱼,是其义也。

若首出庶物,而四时不忒者,干之象也。

厚德载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

土居中宫,分王四季,亦由人君无为皇极,而奄有天下。

水火金木,非土不载。

仁义礼智,非君不弘。

信既统属于君,故先言干。

而后不言信,明矣。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

干宝曰:夫纯阳,天之精气。

四行,君之懿德。

是故干冠卦首,辞表篇目,明道义之门在于此矣,犹春秋之备五始也。

故夫子留意焉。

然则体仁正已,所以化物;观运知时,所以顺天;气用随宜,所以利民;守正一业,所以定俗也。

乱则败礼其教淫;逆则拂时,其功否;错则妨用,其事废;忘则失正,其官败。

四德者,文王所由兴。

四愆者,商纣所由亡。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何妥曰:夫子假设疑问也。

后五爻皆放此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何妥曰:此直答言圣人有隐显之龙德。

今居初九穷下之地,隐而不见,故云"勿用"矣。

不易世,

崔觐曰:言据当潜之时,不易乎世而行者,龙之德也。

不成名。

郑玄曰:当隐之时,以从世俗,不自殊异,无所"成名"也。

遁世无闷,

崔觐曰:道虽不行,达理"无闷"也。

不见是而无闷。

崔觐曰:世人虽不已是,而已知不违道,故"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虞翻曰:阴出初震,为乐为行,故"乐则行之"。

坤死称忧,隐在坤中,遁世无逆流,故"忧则违之"也。

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虞翻曰:确,刚貌也。

干刚潜初,坤乱于上。

君子弗用,隐在下位。

确乎难拔,潜龙之志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虞翻曰:中下之中,二非阳位,故明言能"正中"也。

庸言之信,

荀爽曰:处和应坤,故曰"信"。

庸行之谨。

《九家易》曰:以阳居阴位,故曰"谨"也。

庸,常也。

谓言常以信,行常以谨矣。

闲邪存其诚,

宋衷曰:闲,防也。

防其邪而存诚焉。

二在非其位,故以"闲邪"言之。

能处中和,故以"存诚"言之。

善世而不伐,

《九家易》曰:阳升居五,处中居上,始以美德利天下。

不言所利,即是不伐。

故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此之谓也。

德博而化。

荀爽曰:处五据坤,故"德博"。

群阴顺从,故物"化"也。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虞翻曰:阳始触阴,当升五为君。

时舍于二,宜利天下。

直方而大德,无不利。

明言君德,地数始二。

故称"易曰"。

九三曰: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虞翻曰:干为德,坤为业,以干通坤,谓为"进德修业"。

宋衷曰:业,事也。

三为三公,君子处公位,所以"进德修业"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

翟玄曰:忠于五,所以修德也。

崔觐曰:推忠于人,以信待物,故其德日新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荀爽曰:修辞谓"终曰干干"。

立诚,谓"夕惕若厉"。

居业,谓"居三"也。

翟玄曰:居三修其教令,立共诚信,民敬而从之。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

翟玄曰:知五可至而"至之",故可与行几微之事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姚信曰:知终者,可以知始终。

终谓三也。

义者,宜也。

知存知亡,君子之宜矣。

崔觐曰:君子,喻文王也。

言文王进德修业,所以贻厥武王,至于九五。

至于九五,可与进修意合,故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微也。

知天下归周,三分有二,以服事殷,终于臣道。

终于臣道,可与进修意合,故言"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

虞翻曰:天道三才。

一干而以至三干成,故为"上"。

"夕惕若厉",故"不骄"也。

在下位而不忧。

虞翻曰:"下位"谓初。

隐于初,忧则违之,故"不忧"。

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王弼曰:惕,怵惕也。

处事之极,失时败废,懈怠则旷。

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荀爽曰:干者,君卦。

四者,臣位也。

故欲上跃。

居五下者,当下居坤初,得阳正位。

故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荀爽曰:进,谓居五。

退,谓居初。

故"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崔觐曰:至公欲及时济人,故"无咎"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

虞翻曰:谓震巽也。

庖牺观变而放八卦,雷风相薄,故"相应"也。

张璠曰:天者,阳也。

君者,阳也。

雷风者,天之声。

号令者,君之声。

明君与天地相应,合德同化,动静不违也。

同气相求。

虞翻曰:谓艮兑山泽通气,故"相求"也。

崔觐曰:方诸与月,同有阴气,相感则水生。

阳燧与日,同有阳气,相感则火出也。

水流湿,

荀爽曰:阳动之坤而为坎,坤者纯阴,故曰"湿"也。

火就燥。

荀爽曰:阴动之干而成离,干者纯阳,故曰:"燥"也。

虞翻曰:离上而坎下,水火不相射。

崔觐曰:决水先流湿,然火先就燥。

云从龙,

荀爽曰:龙,喻王者。

谓干二之坤五为坎也。

虞翻曰:干为龙,云生天,故"从龙"也。

风从虎。

荀爽曰:虎,喻国君。

谓坤五之干二为巽,而从三也。

三者,下体之君,故以喻国君。

虞翻曰:坤为虎,风生地,故"从虎"也。

圣人作而万物睹。

虞翻曰:睹,见也。

圣人则庖牺,合德干五,造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五动成离,日出照物皆相见,故曰"圣人作而万物睹"也。

陆绩曰:阳气至五,万物茂盛,故譬以圣人在天子之位,功成制作,万物咸见之矣。

本乎天者亲上,

荀爽曰:谓干九二,本出于干,故曰"本乎天"。

而居坤五,故曰"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

荀爽曰:谓坤六五,本出于坤,故曰:"本乎地"。

降居干二,故曰"亲下"也。

崔觐曰:谓动物亲于天之动,植物亲于地之静。

则各从其类也。

虞翻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触类而长",故"各从其类"。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

荀爽曰:在上,故"贵"。

失正,故"无位"。

高而无民,

何妥曰:既不处九五帝王之位,故"无民"也。

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非王位,则民不隶属也。

贤人在下位,

荀爽曰:谓上应三,三阳德正,故曰"贤人"。

别体在下,故曰"在下位"。

而无辅,

荀爽曰:两阳无应,故"无辅"。

是以动而有悔也。

荀爽曰:升极当降,故有"悔"。

潜龙勿用,下也。

何妥曰:此第二章,以人事明之。

当帝舜耕渔之日,卑贱处下,未为时用,故云"下"。

见龙在田,时舍也。

何妥曰:此夫子洙泗之日,开张业艺,教授门徒,自非通舍,孰能如此。

虞翻曰:二非王位,时暂"舍"也。

终日干干,行事也。

何妥曰:此当文王为西伯之时,处人臣之极,必须事上接下,故言"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何妥曰:欲进其道,犹复疑惑。

此当武王观兵之日,欲以试观物情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何妥曰:此当尧、舜冕旒之日,以圣德而居高位,在上而治民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案:此当桀、纣失位之时。

亢极骄盈,故致悔恨穷毙之灾祸也。

干元用九,天下治也。

案:此当三皇五帝礼让之时。

垂拱无为,而天下治矣。

王弼曰:此一章全以人事明之也。

九,阳也。

阳,刚直之物也。

夫能全用刚直,放远善柔,非天下之至治,未之能也。

故"干元用九",则"正下治也"。

夫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

龙之为德,不为妄者也。

潜而勿用乎?必穷处于下也。

见而在田,必以时之通舍也。

以爻为人,以位为时,人不妄动,则时皆可知也。

文王明夷,则主可知矣。

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何妥曰:此第三章,以天道明之。

当十一月,阳气虽动,犹在地中,故曰"潜龙"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案:阳气上达于地,故曰"见龙在田"。

百草萌牙孚甲,故曰"文明"。

孔颖达曰:先儒以为九二当太蔟之月,阳气见地。

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上九为建戌之月,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时偕极。

先儒此说,于理稍乖。

此干之阳气渐生,似圣人渐进,宜据十一月之后,建巳之月已来。

此九二爻当建丑建寅之间,于时地之萌牙物有生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也。

但阴阳二气,共成岁功。

故阴兴之时,仍有阳在;阳生之月,尚有阴气。

所以六律六吕,阴阳相关,取象论义,与此不殊也。

终日干干,与时偕行。

何妥曰:此当三月。

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也。

或跃在渊,干道乃革。

何妥曰:此当五月。

微阴初起,阳将改变,故云"乃革"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何妥曰:此当七月。

万物盛长,天功大成,故云"天德"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何妥曰:此当九月。

阳气大衰,向将极尽,故云"偕极"也。

干元用九,乃见天则。

何妥曰:阳消,天气之常。

天象法则,自然可见。

王弼曰:此一章全说天气以明之也。

九,刚直之物,唯干体能用之。

用纯刚以观天,天则可见矣。

干元者,始而亨者也。

虞翻曰:干始开通,以阳通阴,故始通。

利贞者,性情也。

干宝曰:以施化利万物之性,以纯一正万物之情。

王弼曰:不为干元,何能通物之始。

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

是故始而亨者,必干元也。

利而正者,必性情也。

干始而以美利利天下,

虞翻曰:美利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故"利天下"也。

不言所利,大矣哉!

虞翻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故利者大也。

大哉干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崔觐曰:不杂曰纯,不变曰粹。

言干是纯粹之精,故有刚、健、中、正之四德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陆绩曰:干六爻发挥变动,旁通于坤;坤来入干,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

《九家易》曰:谓时之元气,以王而行,履涉众爻,是"乘六龙"也。

以御天也。

荀爽曰:御者,行也。

阳升阴降,天道行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荀爽曰:干升于坤,曰"云行"。

坤降于干,曰"雨施"。

干坤二卦,成雨既济。

阴阳和均,和而其正,故曰"天下平"。

君子以成德为行,

干宝曰:君子之行,动静可观,进退可度,动以成德,无所苟行也。

日可见之行也。

虞翻曰:谓初。

干称君子。

阳出成为上德,云行雨施则成离,日新之谓上德,故"日可见之行"。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荀爽曰:"隐而未见",谓居初也,"行而未成",谓行之坤四。

阳居阴位,未成为君。

干者,君卦也。

不成为君,故不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虞翻曰:谓二。

阳在二。

兑在口;震为言,为讲论;坤为文,故"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兑象,君子以朋友讲习。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虞翻曰:震为宽,仁为行,谓居宽行仁,德博而化也。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虞翻曰:重言君德者,大人善世不伐。

信有君德,后天而奉天时,故详言之。

九三:重刚而不中。

虞翻曰:以干接干,故"重刚"。

位非二五,故"不中"也。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何妥曰:上不及五,故云"不在天"。

下已过二,故云"不在田"。

处此之时,实为危厄也。

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何妥曰:处危惧之地,而能干干怀厉,至夕犹惕,乃得"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

案:三居下卦之上,四处上卦之下,俱非得中,故曰"重刚而不中"也。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侯果曰:案下《系》:易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兼三才而两之,谓两爻为一才也。

初兼二,地也。

三兼四,人也。

五兼六,天也。

四是兼才,非正,故言"不在人"也。

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

故无咎。

虞翻曰:非其位,故疑之也。

夫大人者,

《干凿度》曰:圣明德备,曰"大人"也。

与天地合其德,

荀爽曰:与天合德,谓居五也。

与地合德,谓居二也。

案:谓抚育无私,同天地之覆载。

与日月合其明,

荀爽曰:谓坤五之干二成离,离为日。

干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

案:威恩远被,若日月之照临也。

与四时合其序,

翟玄曰:干坤有消息,从四时来也。

又案:赏罚严明,顺四时之序也。

与鬼神合其吉凶,

虞翻曰:谓干神合吉,坤鬼合凶,以干之坤,故"与鬼神合其吉凶"。

案:祸淫福善,叶鬼神之吉凶矣。

先天而天弗违,

虞翻曰:干为天、为先。

大人在干五,干五之坤五,天象在先。

故"先天而天弗违"。

崔觐曰:行人事,合天心也。

后天而奉天时。

虞翻曰:奉,承行。

干四之坤初成震,震为后也,震春兑秋,坎冬离夏,四时象具。

故"后天而奉天时"。

谓承天时,行顺也。

崔觐曰:奉天时布政,圣政也。

天且弗违,况于人乎?

荀爽曰:人谓三。

况于鬼神乎?

荀爽曰:神谓天,鬼谓地也。

案:大人惟德动天,无远不届。

鬼神飨德,夷狄来宾。

人神叶从,犹风偃草,岂有违忤哉。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

荀爽曰:阳位在五,今乃居上,故曰"知进而不知退"也。

知存而不知亡,

荀爽曰:在上当阴,今反为阳,故曰"知存而不知亡"也。

知得而不知丧,

荀爽曰:得谓阳,丧谓阴。

案,此论人君骄盈过亢,必有丧亡。

若殷纣招牧野之灾,太康遘洛水之怨,即其类矣。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荀爽曰:进谓居五。

退谓居二。

存谓五,为阳位。

亡谓上,为阴位也。

再出圣人者,上圣人谓五,下圣人谓二也。

案:此则干元用九,天下治也。

言大宝圣君,若能用九天德者,垂拱无为,刍狗万物,生而不有,功成不居,百姓日用而不知,岂荷生成之德者也。

此则三皇五帝,乃圣乃神,保合太和,而天下自治矣。

今夫子《文言》再称圣人者,叹美用九之君,能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故得"大明终始,万国咸宁,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斯即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是其义也。

崔觐曰:谓失其正者,若燕哙让位于子之之类是也。

案:三王五伯,揖让风颓,专恃干戈,递相征伐,失正忘退,其徒实繁。

略举宏纲,断可知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