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注疏 卷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 卷九 郑玄、贾公彦

◎地官司徒第二

[疏]《郑目录》云:"象地所立之官。 司徒主众徒。 地者载养万物,天子立司徒掌邦教,亦所以安扰万民。"

○释曰:既言象地所立,则此六十官皆法地,与《天官》言象天义异矣。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疏]释曰:六官皆有此叙者,欲见六官所主虽异,以为民极是同故也。

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教所以亲百姓,训五品。

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

扰亦安也,言饶衍之。

[疏]"乃立"至"邦国"○释曰:此经所云为立官之意,六官亦同有此语,唯地官司徒与安扰之字不同,欲见所主虽曰有殊,佐王之事是一故也。

○注"教所"至"衍之"○释曰:云"教所以亲百姓"者,案《尚书·舜典》云:"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彼舜欲使契布五教,亲百姓,逊五品,是郑君所取义也。

但五教据所施而言,五品据人品列有五,所从言之异,其义一也。

云"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者,有虞氏五,即《舜典》所云"敬敷五教",又文十八年云"舜臣尧,举八元,使敷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也。

而周十有二者,据《司徒》之职云"一曰以祀礼教敬"以下是也。

案成王《周官》云"司徒敷五典,扰兆民",则周亦有五教,而云至周十有二者,郑据此《周礼》之文,言十二以对於虞,其实五中虽不含十二,亦含有五。

云"扰亦安也,言饶衍之"者,以言饶益衍长,亦是安义。

以其民为邦本,不安则散,特须安而复,安故云扰亦安也。

案:《天官》教典,郑注扰为驯者,以其司徒主教,教使驯顺,驯亦是安之义也。

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师,长也。

司徒掌六乡,乡师分而治之,二人者共三乡之事,相左右也。

○乡师,音香,下以意求之。

长,丁丈反,后皆同。

左,音佐。

右,音又。

[疏]"教官"至"十人"○释曰:上经说立官之意,此经说立官尊卑相副贰。

云"教官之属"者,自此以下至槁人,总六十官,皆是教官之属。

若然,教官总目於下也。

云大司徒卿一人,六命;小司徒中大夫二人,四命;乡师下大夫四人,与小司徒同四命,分为中下;上士八人,三命;中士十有六人,再命;旅下士三十有二人,一命。

自此已上皆得王命,谓之王臣。

以卑佐尊,尊少卑多,各与上一倍。

云府六人,主藏文书,史十有二人,主作文书,胥十有二人,为什长,徒百有二十人,给徭役。

此四者皆不得王命,官长所自辟除者也。

○注"师长也"至"右也"○释曰:此乡师,司徒之考,谓之乡师者,谓佐司徒主六乡。

亦与在下民臣为长,故云"师,长也"。

云"司徒掌六乡"者,案:下云"乡老二乡则公一人"已下是主六乡之事。

云"乡师分而治之"者,以其乡师佐司徒主六乡,故言分而治之。

以乡有六,其人有四,故二人共三乡。

云"相左右"者,左右,助也。

以其二人共主三乡,不得各专其乡事,故相助而已。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

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

族师,每族上士一人。

闾胥,每闾中士一人。

比长,五家下士一人。

老,尊称也。

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

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

州、党、族、闾、比,乡之属别。

正、师、胥,皆长也。

正之言政也。

师之言帅也。

胥,有才知之称。

《载师职》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

《司勋职》曰:"掌六乡之赏地。"

六乡地在远郊之内,则居四同。

郑司农云:"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

○比,毗志反,徐扶二反,注下同。

称,尺证反,下同。

为民,于伪反。

帅,所类反。

[疏]"乡老"至"下士一人"○释曰:乡老者,谓三公。

案《下曲礼》,三公於诸侯曰天子之老。

此郑注云"老尊称",未必是年老。

二乡则公一人者,在朝三公八命,即《典命》云"三公八命"是也。

分陕而治则九命,则《大宗伯》云"九命作伯"是也。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者,六乡则卿六人,各主一乡之事,然总属司徒,非六官典兼乡大夫。

知者,以郑注《大司马》云:"军吏选於六官六乡之吏为之",既六官六乡并言,故知别置。

"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者,每乡有五州,州长以中大夫为之,亦四命。

"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者,五党为州,党正使下大夫为之,亦四命。

"族师每族上士一人"者,五族为党,族师使上士一人为之,亦三命。

"闾胥每闾中士一人"者,四闾为族,巷门为闾。

胥,有才智之称,闾胥使中士一人为之,亦再命。

"比长五家下士一人"者,五比为闾,比长使下士一人为之,亦一命。

特言五家者,明闾胥已上至乡皆有家数,故其职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从少至多,故於比言五家为本也。

○注"老尊"至"六遂"○释曰:言"老尊称也"者,以其天子所父事三老者同名,故云老尊称也。

云"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者,於《周礼》不见公之人数,六乡之数,《周礼》有其文,此经云二乡则公一人,明知公有三人。

案:成王《周官》"立太师太傅大保,兹惟三公",亦是公有三人之事。

云"三公者内与王论道"者,成王《周官》云:"兹惟三公,论道经邦。"

《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郑虽言天子诸侯公中亦含三公,是其内与王论道也。

云"中参六官之事"者,案《书传》云:"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

彼注云:"《周礼》,天子六卿,与大宰、司徒同职者则谓之司徒公,与宗伯、司马同职者则谓之司马公,与司寇、司空同职者则谓之司空公。 一公兼二卿,举下以为称。"

是其中参六官之事。

云"外与六乡之教",即此经是也。

云"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者,三公无正职,是以三百六十官之中不见三公之任,唯此六乡之内而言三公,故云属之乡焉。

不言三孤者,以其佐公论道,三公有事之所亦有三孤,故不言之。

云"州党族闾比乡之属别"者,五者皆属於乡而名号有别也。

云"正、师、胥皆长也"者,自州已下至比长五官,州比自称长矣。

唯有党正、族师、闾胥不言长,故郑云正师胥皆长也。

云"正之言政也"者,取施政教者先自正故也。

云"师之言帅也"者,以其帅领百家,故言帅也。

云"胥有才智之称"者,此释闾胥以其有才智,故为中士,以领一闾。

虽不称长,亦有长义。

引《载师职》云赏田任远郊之地,又引《司勋职》言掌六乡之赏地者,欲见赏地在六乡之中,同在远郊之内。

云"六乡地在远郊之内则居四同"者,案:《司马法》"王城百里为远郊",於王城四面,则方二百里开方之,二二如四,故云居四同。

言此者,破贾、马六乡之地在远郊五十里内,五十里外置六遂。

郑司农云"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者,司徒掌六乡,在百里内,上以释讫百里外为六遂。

以其遂人掌六遂,案《遂人职》云"掌邦之野",郊外曰野,故知百里外为六遂。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聚土曰封,谓壝堳埒及小封疆也。

○堳,音眉。

埒,音劣。

疆,居良反。

[疏]"封人"至"十人"○释曰:封人在此者,以其掌设王之社壝及畿封。

又大司徒设社稷壝相左右,故在地官而为职首也。

胥徒多者,以其畿封事广故也。

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疏]"鼓人"○释曰:鼓人在此者,以其主教六鼓四金,以是教官,故在此也。

舞师,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舞徒,给繇役能舞者以为之。

○繇,音遥。

[疏]"舞师"至"十人"○释曰:舞师在此者,以其主教野人之舞,亦是教官之类故也。

若然,乐师亦教舞,不在此者,彼教国子学乐,必须合於礼,故入春官也。

○注"舞徒"至"为之"○释曰:余官直言徒,此官徒言舞者,徒是给繇役之人,今兼云舞,即徒中使能舞者以充徒数也。

牧人,下士六人。

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牧人,养牲於野田者。

《诗》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牧,牧养之牧,徐音目。

何,胡可反,又音河,下同。

蓑,素禾反。

笠,音立。

餱,音侯,干食。

[疏]"牧人"至"十人"○释曰:牧人在此者,以其掌牧六牲以供祭祀,亦是地事故也。

○注"牧人"至"则具"○释曰:郑云"养牲於野田"者,对充人养牲於国中。

又云"《诗》曰"者,谓《无羊》诗,美宣王之事也。

尔宣王牧人来之时,荷揭蓑之与笠,蓑所以御雨,笠所以御暑。

或负其餱粮也。

三十唯物,物,色也。

异毛色者三十,尔宣王牲则备矣。

引之者,以证牧人牧六牲之事也。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主牧公家之牛者。

《诗》云:"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犉者九十,其余多矣。

○犉,而纯反,一音而专反,黄牛黑唇曰犉。

[疏]注"主牧"至"多矣"○释曰:主牧公家之牛者亦是地事,又郑下注云"牛能任载地"之类,故在此也。

"《诗》云"者,亦《无羊》诗。

言谁谓尔宣王无牛,九十其犉。

黄牛黑唇曰犉。

云"犉者九十,其余多矣"者,证经牛多,故徒有二百人牧之也。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充犹肥也,养系牲而肥之。

[疏]"充人"至"十人"○释曰:祭祀之牲,本以诸官堪入祭祀者,送付牧人,至祭前三月,选入充人刍之,使之肥充。

故其职云"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故与牧人连类在此也。

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

《禹贡》曰"冀州既载"。

载师者,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官之长。

[疏]"《载师》"至"十人"○释曰:案其职云:"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皆是土地之事,故在此。

○注"载之"至"之长"○释曰:郑知"事民而税之"者,案其职上云任土之法,下云近郊什一之等,是其任民而税之者也。

云《禹贡》曰"冀州既载",引之者,彼是禹治洪水,讫事而税之,引之证此事民之类也。

云"载师者,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官之长"者,以其闾师、县师征敛之官,所敛之赋有入遗人者,均人主当地守地职,皆与载师事通,故载师与之为长。

闾师,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主征六乡赋贡之税者。

乡官有州、党、族、闾、比,正言闾者,征民之税宜督其亲民者。

凡其赋贡入大府,谷入仓人。

[疏]注"主征"至"仓人"○释曰:知"主征六乡赋贡之税"者,案其职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

六乡之内有二十五家为闾,今以闾为名,故知闾师主征六乡赋贡者也。

云"乡官有州、党、族、闾、比,正言闾者,征民之税宜督其亲民者",乡官有五者之名,正取二十五家为闾以为征敛之官号者,征民之税,恐不能细委其民,故以近民之官为号。

云"凡其赋贡"者,此贡非是大宰九贡,正是九职之贡,即其职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之类是也。

此云赋,谓大宰九赋之内,则国中四郊二者是也。

故其职云"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

又云"凡无职者出夫布",是其九职之内,故云"凡其赋贡入大府",故《大府职》云:"掌九赋九贡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焉。"

云"谷入仓人"者,案《仓人》云"掌粟入之藏",故知谷入仓人也。

县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数,征野赋贡也。

名曰县师者,自六乡以至邦国,县居中焉。

郑司农云:"四百里曰县。"

[疏]注"主天"至"曰县"○释曰:"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数"者,案其职云"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辨其夫家六畜车辇",是其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数。

人民之外,仍有六畜车辇,故言已下。

云"征野赋贡也"者,案其职云"以岁时征野之赋贡"。

郊外曰野,以其二百里外至邦国,以其地广,县师征之,旅师敛之,征敛别官。

百里之内六乡之中,闾师征之,闾师敛之,以其地狭,征敛同官。

又云"名曰县师者,自六乡以至邦国,县居中焉",自百里以至邦国分为五等,二百里曰甸,三百里曰稍,四百曰县,五百曰都,畿外邦国,是其县居中焉。

以其征外内之赋,举中为名。

郑虽言自六乡,六乡仍旧郊内,据六乡已外而言。

郑司农云"四百里曰县"者,据《载师职》小都任县地,在四百里中,故云四百里曰县。

此县师与闾师并在此者,以其征敛地税,故与载师连类在此。

遗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司农云:"遗读如《诗》曰‘弃予如遗’之遗。"

玄谓以物有所馈遗。

○遗人,维季反,注"馈遗"同,司农音维。

[疏]"遗人"至"十人"○释曰:在此者,案其职云"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故与征敛之官连类在此。

注"郑司"至"馈遗"○释曰:先郑云"遗读如《诗》曰弃予如遗之遗"者,此《小雅·谷风》诗。

彼谓朋友道绝,相弃如遗忘物。

"玄谓以物有所馈遗"者,此是将物与人,非是遗忘之事,故不从先郑也。

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均犹平也。

主平土地之力政者。

[疏]"均人"至"十人"○释曰:均人在此者,案其职云"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皆是均地之事,故在此。

○注"均犹"至"政者"○释曰:知"平土地之力政"者,案其职均地职已下更有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是其平土地力政者也。

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保氏、司谏、司救官之长。

郑司农云:"《诗》云:楀维师氏。"

○楀,俱禹反。

[疏]"师氏"至"十人"○释曰:师氏在此者,以其主教,与地官掌十二教同,故亦在此。

以其教国子有道艺,故使中大夫尊官为之也。

其徒百有二十人者,以其国子人多,使役处众,故其徒多矣。

○注"师教"至"师氏"○释曰:案其职云"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是其教人以道者为称也。

云"保氏、司谏、司救官之长"者,以其保氏佐师氏教国子,以其司谏谏万民,司救救万民,皆是教之义,故师氏与为长。

郑司农云"《诗》云楀惟师氏"者,此《诗·小雅》剌幽王之诗。

其臣氏曰楀者,惟作师氏之官。

引之者,证与此师氏同也。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保,安也,以道安人者也。

《书叙》曰:"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

圣贤兼此官也。

○召,上照反。

相,息亮反。

[疏]"保氏"至"十人"○释曰:保氏在此者,以其佐师氏教国子,亦是教官,故在此。

既与师氏同教国子,官与府史别者,以其教国子虽同,馆舍别所,故置官有异。

○注"保安"至"官也"○释曰:云"以道安人者也"者,人则是国子也。

案其职云"掌教国子以道",人有道则安,故云以道安人者也。

此师氏、保氏皆称氏者,案郑下注云"官有世功则以官族",此二官父祖以来皆以道教国子,世为师氏、保氏之官,则赐之以氏,曰师氏、保氏。

自此已下官称氏者皆此类也。

云"《书叙》曰,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者,此是《尚书·君奭》篇叙。

云"圣贤兼此官也"者,召公为贤,周公为圣,此二人为三公,分陕。

以其周公圣,下兼此师氏官,召公为贤,下兼此保氏官,故云圣贤兼此官。

此郑君之意,谓三公之号无师保之名,兼此二官得师保之称。

《郑志》赵商问:"案成王《周官》,立大师、大傅、大保,兹惟三公。 即三公之号,自有师保之名。 成王《周官》,是周公摄政三年事,此《周礼》是周公摄政六年时,则三公自名师保,起之在前,何也?"郑答曰:"周公左,召公右,兼师保,初时然矣。"

若如此解,周公兼师在成王《周官》前,故成王《周官》称三公为大师、大傅、大保。

若然,大傅者,毕公为之,兼世子之官,故称大傅。

是以《文王世子》云"大傅在前,少傅在后"。

若孔君之义,三公之号自名师保,不由兼师氏保氏。

司谏,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谏犹正也,以道三人行。

○行,下孟反。

[疏]"司谏"至"十人"○释曰:司谏在此者,案其职云"掌纠万民之德,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此官则主谏万民,亦是教之义。

此官徒二十人,无胥者,以得徒则了,不假长师。

上下文有徒无胥者,皆此类,故无胥也。

○注"谏犹"至"行人"○释曰:郑训谏为正,言以道正人行者。

案其职云正其行,故郑就而解之。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疏]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释曰:案其职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

是其以礼防禁人之过者。

亦是教之类,故在此。

调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调犹和合也。

[疏]"调人"○释曰:言调人者,郑云"调犹和合也",人相杀伤,共其难者,此调人和合之。

在此者,会赦之后,设教使之相避。

是教官之类,故在此。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

今齐人名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