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1923──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1923──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 郭廷以

1﹐1"一一,一五"

"1"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宣布时局主张及民族、民权、民生政策。

"2"接收胶济铁路及其支线並附属财产。

"3"胶济铁路国库证券借款四千万成立。

"4"汉口全国商会联合会通电呼吁裁兵、制宪、理财"英美人士策动"。

"5"广州【新妇女】杂誌发刊。

1﹐2"一一,一六"

"1"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通过总章,推定中央干部,孙中山演讲宣传之重要。

"2"美国正式向日本提议废止兰辛石井协定。

"3"汉口青年会干事密尔根到天津,运\动各团体进行裁兵。

1﹐3"一一,一七"

"1"总税务司布告1﹐17起,实行切实值百抽五之新税则。

"2"美使舒尔曼为克门案"张家口事件"向外交总长王正廷面致抗议,提出道歉、惩处、赔偿等六项要求,態度强硬"当日王即正式道歉"。

"3"西江粤军第一师团长陈济棠、卓仁机,营长张发奎、邓演达脱离陈炯明,滇桂军佔领封川德庆。

1﹐4"一一,一八"

"1"特任张绍曾为国务总理,外交施肇基,內务高凌霨,财政刘恩源,陆军张绍曾兼,海军李鼎新,司法王正廷,教育彭允彝,农商李根源,交通吴毓麟"张对保洛均接近,高刘吴均保系,国务院秘书长为张廷諤"。

"2"参议院决选议长,杨永泰、王家襄得票均不足半数。

"3"孙中山通电討伐陈炯明。

1﹐5"一一,一九"

"1"张作霖组边防军五旅,驻中东路。

"2"援闽北军师长常德盛为粤军所败,退出杉关。

1﹐7"一一,二一"

"1"孙传芳之第二师抵赣东,准备入闽。

"2"江苏校长为教育经费与省议会冲突,学生罢课。

1﹐8"一一,二二""1"张绍曾电西南各省,商和平统一"促成国宪,对外完成法律上之统一,对內先谋\事实上之协商"

"2"萧耀南、张福来、孙传芳等承吴佩孚之意,劝告曹錕暂勿作总统运\动。

1﹐9"一一,二三"

"1"滇桂军得粤军之助,佔肇庆,陈炯明之西江前敌总指挥叶举败走。

"2"越飞要求中国放弃对红白两党之中立政策,应於二者择一为友。

1﹐10"一一,二四"

"1"滇桂军佔三水,陈炯明部杨坤如败走。

"2"汉口英商茂隆棉花工人以代表被捕,包围英租界巡捕房,被英捕房义勇队殴伤二十余人。

1﹐11"一一,二五"

"1"北京地方检察厅宣告罗文榦案证据不足,免予起诉,罗文榦、黄体濂均出狱。

"2"孙中山令廖仲愷与国民党各省支部商改组事宜。

"3"汉口棉花工厂工人三千余罢工,要求组织工会"十九日圆满解决"。

1﹐12"一一,二六"

"1"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仍保持其自身组织,並使国民党与苏俄一致努力为反抗英、美、日帝国主义而奋斗。

"2"汉口英美烟草公司工人二次罢工。

"3"以程克"冯玉祥所荐"代王正廷署司法总长。

1﹐13"一一,二七"

"1"粤军第一师长梁鸿楷,第三师长陈章甫通电拥戴魏邦平,继主持广东军政。

"2"北京政府令嗣后各省各军在防区接近之內,不得擅自用兵"意在制止广东战事,以助陈炯明"。

"3"越飞晤外长施肇基,谓中俄会议须候本年三月方能举行。

1﹐15"一一,二九"

"1"陈炯明战败,宣告下野,命回海丰。

洪兆麟在汕头宣布离陈独立,迎孙中山、许崇智回粤。

"2"教育总长彭允彝於阁议席上动议罗案交法庭再议"图见好於国会,以为同意之交换条件",罗文榦等又被拘入狱。

1﹐16"一一,三0""1"滇军总司令杨希閔"统范石生、蒋光亮、杨池生、杨如轩等五旅",桂军总司令沈鸿英,西路討贼\军总司令刘震寰入广州。

"2"日本前外相后藤新平邀请越飞来日本"1﹐23越飞应允"。

"3"粤汉路"湘鄂段"工人罢工,要求加资。

1﹐17"一二,一"

"1"苏俄代表越飞自北京到上海"外交部曾电上海当局监视"。

"2"许崇智军自福州开拔回粤,肆行拉夫,商民罢市"许部曾得张作霖赞助"。

"3"浙督卢永祥增防浙西衢州,防孙传芳入闽之师。

1﹐18"一二,二""1"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宣布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蹂躪人权,违法主罗案再议,羞与为伍,辞职出京。

"2"陈独秀於【向导】发表【革命与反革命】,斥陈炯明为反革命的军阀。

"3"广州粤军推魏邦平为广东討贼\军总司令。

"4"眾议院通过张绍曾內阁阁员同意案"事先酒肉运\动颇烈"。

1﹐19"一二,三"

"1"参议院通过宣布中日二十一条协定无效案,咨政府照办。

"2"北京大学学生千余人请愿眾议院要求否决彭允彝之教育总长,被院警殴伤多人,学潮扩大"彭为赵恒惕所保"。

"3"广州【海陆军警联合维持治安办事处】推魏邦平为主任"意在对抗滇桂军"。

1﹐20"一二,四"

"1"孙中山委胡汉民、李烈钧、许崇智、魏邦平、邹鲁代行大总统职权,杨西巖为财政厅长,伍学●为盐运\使,邓泽如为广东省长"杨伍均为香港巨商,以孙科联络,曾助巨款以討陈炯明,事成后以分任财政厅长盐运\使为条件"。

"2"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任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

1﹐21"一二,五"

"1"胡汉民、李烈钧到广州"1﹐25胡就广东省长职"。

"2"孙中山委彭寿民、林祖涵为国民党总务部正副部长,陈树人、孙镜为党务部正副部长,林业明为财政部长,叶楚傖、茅祖桂为宣传部正副部长,张秋白、周颂西为交际部正副部长。

"3"北京政府取消福建討逆军司令名义,裁撤福建督军,调李厚基回京,取销王永泉之通缉令,援闽军停止前进,命萨镇冰、刘冠雄、孙传芳办理主客军善后事宜"时粤军离闽,王永泉向北方投诚\"。

1﹐22"一二,六"

"1"越飞要求上海英领事允其前赴香港,被拒。

"2"越飞访孙中山,开始会议。

1﹐23"一二,七"

"1"北京学生联合会宣言驱彭允彝,惩办吴景濂。

"2"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但不应与国民党合併。

"3"孙中山委胡汉民为广东省长"邓泽如辞"。

"4"广州沈鸿英部第一军长李易標將邹鲁之粤军第一路司令谭启秀缴械。

"5"川军旅长何金鰲"原杨森部"受熊克武策动,联合第一军长但懋辛,边防司令赖心辉,反抗第七师长陈国栋,陈国栋联合邓锡侯攻重庆之但懋辛。

1﹐24"一二,八"参议院投张绍曾內阁同意案,除外交总长施肇基外均通过"因施於阁议中反对再拘罗文榦,且不与议员拉拢"。

1﹐26"一二,一0""1"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和平统一宣言,在统一未成以前,直奉皖及西南护法诸省,暂时划疆自守,再实行化兵为工。

"2"苏俄代表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联合发表宣言"1"共认共产主义及苏维埃制均不能施行於中国,中国最急迫之问题为完成统一及取得完全之国家独立,俄愿以赞助;"2"越飞重行声明一九二0年九月二十七日致中国政府通牒所宣布之原则,俄政府愿意並准备以俄国放弃沙皇时代对华一切条约及强索之权利为根据,与中国开谈判;"3"中东铁路之管理应由中俄两国政府协商暂时改组,但不得损失两方之真实权利及特別利益;"4"越飞切实声明,俄政府对外蒙並无施行帝国政策或使之脱离中国之意或目的,为防止白俄活动计,俄兵立即退出外蒙尚非其时。

"3"广东滇桂粤各军在海珠江防司令部会议,桂军总司令沈鸿英为变,拘留广东討贼\军总司令魏邦平,胡汉民、刘震寰、陈策、邹鲁倖免"沈部反误杀其军长刘达庆、参谋\长黄鸿猷"。

"4"孙中山派于右任赴天津晤段祺瑞。

1﹐27"一二,一一"孙中山因江防司令部沈鸿英之变,中止回粤。

1﹐28"一二,一二"

"1"苏俄代表越飞受东京市长后藤新平之邀,赴日本热海,孙中山派廖仲愷同行"约在二月九日左右,廖与越飞在热海商谈合作及设立军事学校问题,时陈公博经日赴美留学,亦参加"。

"2"广州河南魏邦平部第三师之一部被滇桂军缴械,粤军及刘震寰、朱培德军均开离广州。

1﹐29"一二,一三"

"1"吴佩孚令郑州驻军师长靳云鶚禁止京汉铁路工人开会。

"2"美公使舒尔曼为克门案直接向张绍曾抗议。

1﹐30"一二,一四"

"1"北京政府令收编陈炯明军,並嘉奖陈下野,派丁槐慰问两广,林俊廷督理广西军务"林属岑春烜系,北京政府擬对孙陈及岑各示好意,故有是令"。

"2"陈炯明自海丰到香港。

1﹐31"一二,一五""1"吴佩孚召京汉铁路工人代表自郑州到洛阳,声明禁止开会。

"2"北京大专学生出发演讲,责政府破坏司法独立,並要求黎元洪挽留蔡元培。

"3"陈独秀自莫斯科回国,瞿秋白同行。

"4"俄代表达夫谦"越飞隨员"照会外交部,提议將中俄交涉移往莫斯科"2﹐13外部拒绝"。

2﹐1"一二,一六"

"1"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被军警包围解散。

"2"北京学生向国务院请愿撤换教育总长彭允彝。

"3"张作霖否认奉直和议,坚持东三省自治。

"4"越飞应后藤新平邀请到东京。

2﹐2"一二,一七"

"1"国民党本部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中央干部会议。

"2"许崇智部离闽回粤。

"3"张国燾率领京汉铁路各工会代表自郑州赴汉口。

"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总部通电各工团,切实援助京汉铁路总工会。

2﹐3"一二,一八""1"以黄郛继施肇基署外交总长。

"2"孙中山派柏文蔚、吕超、黄大伟、蒋作宾、蒋中正、吴忠信等为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

"3"四川战事扩大,川军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刘成勋,第一军熊克武、但懋辛,边防军赖心辉及石青阳助何金鰲,刘存厚系之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及陈国栋战败,自重庆北退,田颂尧、刘斌、陈洪范、唐廷牧助之"何金鰲不久又与陈国栋合""同时吴佩孚派第八师师长王汝勤为援川总司令,第十八师长卢金山,第十八混成旅长赵荣华为副司令,川军第二军长〔第十六师长〕杨森攻川东,令袁祖铭由贵州攻川南,陕甘军攻川北,谋\武力平川"。

2﹐4"一二,一九""1"京汉铁路总工会自郑州移至汉口,下令举行大罢工"张国燾策动",並发表宣言,要求撤华路局局长赵继贤,南段段长冯澐,郑州警察局长黄殿辰,赔偿损失,並由郑州地方官道歉,星期日休息,阴历年放假七日照发工资。

"2"桂军沈鸿英部李易標移驻广州城外。

2﹐5"一二,二0"

"1"汉口军警迫令京汉铁路工人开车,与工人纠察队冲突。

"2"北京教育界进行驱逐教育总长彭允彝,挽留蔡元培。

"3"俄事委员会討论派专使赴俄问题,邀曾游苏俄之江亢虎列席。

2﹐6"一二,二一"

"1"湖北工团联合会示威,声援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共党董必武等策动",萧耀南派人通知京汉铁路总工会,定明日商议解决办法。

"2"沈鸿英通电移军广州郊外,欢迎孙中山岑春烜回粤"时政学会谋\孙岑携手,分有两广"。

"3"魏邦平被滇桂军释放。

2﹐7"一二,二二"

"1"萧耀南派兵包围汉口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枪杀三十二人" 江岸工会分会长林祥谦被斩",伤十二人,被捕五十余人"共产党张国燾、董用威〔必武〕、林祖涵、中共湖北区委员兼江岸工会书记项英〔德隆〕、张源光避入法租界"。

"2"郑州铁路工会领袖刘文松等五人及长辛店工会领袖史文彬等十一人被捕。

"3"正太铁路罢工"2﹐10復工"。

"4"道清铁路罢工"2﹐15復工"。

"5"张作霖函覆孙中山,赞同其对俄措施。

2﹐8"一二,二三"

"1"吴佩孚派兵强迫京汉铁路工人开车,杀长辛店工人三名,伤六人,拘捕三十余人。

"2"中共代表及劳动组合书记张国燾下令京汉铁路工人復工。

"3"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教职员会议代表联席会议通电同情京汉铁路工人,指摘政府不当。

"4"粤汉铁路罢工"寻復工"。

"5"汉口真理报被封。

"6"福州公民大会推萨镇冰为临时省长,请林森辞职。

2﹐9"一二,二四"

"1"北京政府明令指斥教职员学生干政"为彭允彝事"。

"2"曹錕电北京卫戍司令王怀庆,谓北京大学管理图书员李大釗设有秘密机关,由俄人供给费用,请侦查严办。

"3"北京学生工人赞助京汉路罢工工人,举行示威运\动"共产党李大釗策动"。

"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通电声援京汉路工人。

"5"京汉铁路工人復工。

2﹐10"一二,二五"

"1"外交总长黄郛照会法使,允以金佛郎付法庚款。

"2"津浦铁路南段罢工"寻復工"。

"3"北京军警监视学界要人行动,干涉讲演。

"4"国会討论京汉路罢工事件,通过善后办法。

"5"以吕调元继许世英为安徽省长"许因坚持裁殷恭先部之新安武军,与齐燮元、马联甲失和,翌日被迫出走"。

2﹐11"一二,二六"东三省特別法院全体反对司法部违法处置罗案。

2﹐12"一二,二七"

"1"张国燾自汉口经南京返抵北京"中共中央决定仍迁回上海,张前往莫斯科报告"。

"2"宜昌之杨森军奉吴佩孚令向川东进发,助邓锡侯。

2﹐13"一二,二八"

"1"国会反对以金佛郎付法庚款。

"2"外交部覆苏俄代表达夫谦,拒將中俄谈判移莫斯科,並促越飞早日回京。

"3"美公使舒尔曼为日本反对1921﹐1﹐8中美无线电台借款,向外交部抗议。

2﹐14"一二,二九"

"1"张嘉森"君勱"在北京清华学校讲演【人生观】"4﹐15丁文江为文驳之,人生观或玄学与科学之论战开始"。

"2"安福系祸首特赦案因吴佩孚反对而搁置"2﹐8王揖唐通缉令已取销"。

2﹐15"一二,三0"

"1"孙中山自上海赴广州,谭延闓、杨庶堪、徐绍楨、古应芬、陈友仁同行"美国国务院观察员詹森於舟中晤陈友仁,陈请由美国约集各省军人,共商中国和平问题"。

"2"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在汉口被杀"2﹐7被捕"。

2﹐16"一,一"

"1"许崇智败洪兆麟部於广东大埔。

"2"第十八师卢金山部会同川军杨森进攻巫山。

2﹐17"一,二"

"1"曹錕吴佩孚及直系六省督军要求北京政府任命沈鸿英督粤,孙传芳督闽。

"2"孙中山抵香港,受居民盛大欢迎"寓杨西巖宅"。

2﹐18"一,三"

"1"北京政府声辩如不承认金佛郎案,则庚款不能退还,去年七月九日协定將推翻。

"2"香港总督宴孙中山,孙表示盼与英国交好。

"3"孙中山任蒋中正为大本营参谋\长。

2﹐19"一,四"

"1"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

"2"孙中山之代表马伯援到北京,晤冯玉祥。

"3"直隶省长王承斌等在天津进行倒张绍曾內阁。

"4"四川陈国栋、邓锡侯等军返成都东部。

2﹐20"一,五"正太铁路工会被迫解散。

2﹐21"一,六"

"1"孙中山自香港抵广州,设大元帅府。

"2"四川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援军抵成都,邓锡侯、陈国栋等北退广汉、绵阳、梓潼、德阳。

2﹐22"一,七"

"1"北京政府因孙中山回粤,及曹錕酝酿总统运\动,特下令申明在宪法未公布前,凡属国民应共遵守约法。

"2"孙大元帅以徐绍楨继胡汉民任广东省长"胡改任大本营总参议。 时孙中山多以外省人任粤事,以安客军心。 又孙科与胡不协,亦为胡去职原因。 胡寻离粤赴上海,汪兆铭亦去"。

"3"北京以范源廉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23"一,八"

"1"孙大元帅指定广东各军防地,非奉命令,不得擅自移动" 沈鸿英部自北江移驻肇庆,杨希閔部接防北江,刘震寰部驻石龙东莞"。

"2"中国共产党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及国民】书。

2﹐24"一,九"

"1"孙大元帅宣言实行裁兵,以导国人,並任沈鸿英为桂军总司令,杨希閔为滇军总司令。

"2"英、法、美、义、日、荷、比、西八国公使照会外交部,要求庚子赔款按金价折付。

"3"赤塔远东中国部工会通电援助京汉路工人。

2﹐25"一,一0"福建省长林森去职。

2﹐26"一,一一"

"1"北京财政部开始私印印花票数百万元。

"2"美公使舒尔曼晤外交总长黄郛,交通总长吴毓麟,要求立即履行1921﹐1﹐8中美无线电台借款合同。

2﹐27"一,一二"中国共产党为京汉铁路罢工事,声討吴佩孚。

2﹐28"一,一三"

"1"孙大元帅派胡汉民、孙洪伊、汪精卫、徐谦驻沪为办理和平统一代表"时曹錕曾表示赞同和平统一,孙中山命孙洪伊、杨度进行联曹,使与吴佩孚分离。 五月以曹嗾使沈鸿英叛变,遂与决绝"。

"2"孙大元帅任命傅秉常为粤海关监督兼广东交涉员。

3﹐1"一,一四""1"广州大本营组织告成,內政部长谭延闓,外交部长伍朝枢,军政部长程潜,财政部长廖仲愷,建设部长邓泽如,参军长朱培德,秘书长杨庶堪。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京汉铁路工人被杀发布宣言,号召【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

"3"萨镇冰就福建省长职"孙中山及北京政府均有任命"。

3﹐2"一,一五"北京学生联合会及各团体联合会为1﹐19学生请愿事件及2﹐7京汉路工人事件,举行元宵提灯会,以【打倒军阀】,【否认国会】,【推翻政府】,【打倒帝国主义】,【援助工人】,【还我自由】为号召,被军警袭击,殴伤数十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策动"。

3﹐4"一,一七"天津日本驻军司令官铃木一马到洛阳,重申助吴佩孚练兵之议,吴復拒之。

3﹐5"一,一八"唐继尧、刘显世分任滇黔联军副总司令,派唐继虞率滇军助刘显世进攻贵州之袁祖铭"吴佩孚系"。

3﹐6"一,一九"

"1"北京组织外交委员会,以黄郛为委员长。

"2"孙传芳、周荫人之第二师、第十二师进入福建延平。

3﹐7"一,二0""1"曹錕、吴佩孚迫內阁总理张绍曾即下沈鸿英督粤、孙传芳督闽令。

"2"孙中山与英国总领事杰弥逊谈粤汉广九铁路接轨及改进黄埔港口事,盼英国借款,予以财政援助。

"3"京津泰晤时报刊出张绍曾抨击苏俄谈话"3﹐13达夫谦抗议,外部否认"。

"4"苏俄代表越飞与后藤新平商日俄復交问题。

3﹐8"一,二一"

"1"张绍曾內阁部分阁员"李根源等"反对下闽粤两督令,全体通电辞职"电文中有【近日以来,粤中有僭名窃位之行,各方有执戈待旦之兆】语"。

"2"杨森、卢金山、宋大霈"鄂军"佔领四川万县"川军第一军但懋辛部杨春芳、范绍曾倒戈,第二混成旅团长刘伯承退梁山"。

3﹐9"一,二二"黎元洪退还张绍曾等辞呈,並通电挽留。

3﹐10"一,二三"

"1"外交部照会日本外务省及日使,声明取消民国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缔结之中日条约及换文"即二十一条",並接洽收回租期届满之旅顺大连"三月二十七日期满"。

"2"张绍曾在私宅会议,图向保"曹"洛"吴"转圜復职。

"3"杭州第一师范学生晚膳中毒,死二十余人。

3﹐12"一,二五"

"1"唐继虞率滇军占领贵阳,以刘显世为贵州省长,袁祖铭部退镇远"唐继尧旋命继虞进向四川,援刘成勋、熊克武、但懋辛等,以抗吴佩孚之势力"。

"2"孙中山谈话,对香港政府表示好感。

3﹐13"一,二六"奉直军在山海关有作战准备,各向后方添调军队增防。

3﹐14"一,二七"日本外务省照覆中国使馆及外交部,拒绝取消二十一条及收回旅、大之接洽。

3﹐15"一,二八"

"1"北京学生联合会商討收回旅大问题,决举行示威,扩大宣传。

"2"萨镇冰、刘冠雄就办理福建善后事宜职。

"3"无政府主义派之【互助】月刊在上海"? "出版。

3﹐16"一,二九"中英代表在北京会商威海卫问题。

3﹐17"二,一"

"1"孙中山大元帅任命李烈钧为闽赣防边督办,令移驻闽南,潮汕防地由许崇智部驻扎"李部乃收编陈炯明部尹驥、李云復、翁式亮、赖世璜、黄世安五师而成"。

"2"四川邓锡侯、田颂尧、陈国栋败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於梓潼黑虎岩,占领梓潼。

"3"张绍曾等决定总復职,並请保系阁员"刘恩源、吴毓麟"自津回京。

"4"苏俄代表达夫谦离北京回国。

3﹐18"二,二"孙中山讲演,盼与香港合作,由英国投资建筑铁路。

3﹐19"二,三"

"1"日、美、英、法公使照会外交部,要求制止四川军队对於外国船只之攻击与干涉,並附四国长江舰队司令节略。

"2"张绍曾內阁决循曹吴意,下闽粤令,实行总復职。

3﹐20"二,四""1"北京政府以沈鸿英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杨希閔帮办,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陈炯光、鍾景棠、黄业兴、王定华为广东陆军师旅长,温树德为驻粤舰队司令。

"2"北京政府以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王永泉帮办,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

"3"四川邓锡侯等占领绵阳、罗江。

"4"日本眾议院否决承认苏俄政府案"中野正刚等提出"。

3﹐21"二,五"

"1"北京政府以林俊廷兼代广西省长。

"2"北京八政团"民党,保系"接洽不信任张绍曾內阁案。

"3"孙大元帅命广东交涉员傅秉常向广州英领事交涉,驱逐陈炯明出香港。

"4"开迪化南关为商埠。

3﹐22"二,六""1"驻外各使因经费困难,向外交部总辞职。

"2"北京外交总长黄郛辞职"因对日交涉困难"。

"3"北京学生联合会举行【施"洋"林"祥谦"及二七诸烈士追悼大会】,到者约千人"共产党主之"。

3﹐23"二,七"北京政府以徐元誥为江西省长,未到任前由陶家瑶署理。

3﹐24"二,八"

"1"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被法领事封闭。

"2"川边鑪霍道孚大地震,死亡二千余人。

"3"廖仲愷自日本回抵上海。

3﹐25"二,九"

"1"上海学生游行示威,要求否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抵制日货,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与军阀。

"2"北京政府以外交次长沈瑞麟暂代部务。

"3"沈鸿英、杨希閔辞北京任命。

"4"政学会之李根源、杨永泰、谷鍾秀、张耀曾、李肇甫等改组【宪政社】。

3﹐26"二,一0"

"1"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召开全国国民代表会议,援助工人恢復自由。

"2"北京政府派王正廷筹办中俄交涉事宜。

"3"杨森军佔梁山,但懋辛之第一军退重庆。

"4"孙中山派谢持为全权代表,执行国民党本部党务事宜。

3﹐28"二,一二"

"1"外交部通知苏俄代表团,盼越飞早日回京与王正廷开议。

"2"桂军沈鸿英表示遵孙中山令,移防西江。

"3"黎元洪派丁槐南下,擬赴粤疏通孙中山,任孙以全国铁道督办,裁兵督办"丁至上海晤孙洪伊等,大遭詆责而返"。

3﹐29"二,一三"

"1"接收鲁案未了各事中日最后协定在青岛签字。

"2"长沙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不承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打倒帝国主义。

"3"孙中山任命杨希閔为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

3﹐30"二,一四"英国总领事J。

Jamieson再访孙中山。

3﹐31"二,一五"

"1"王宠惠、顾维钧、王正廷应曹錕邀赴保定"王等並向曹疏通罗案"。

"2"孙中山任刘震寰为西路討贼\军总司令。

"3"日本制定对华文化事业特別会计法"以庚子赔款充对华文化事业之用"。

4﹐1"二,一六"孙中山之秘书陈友仁代孙宣布外交政策,盼英美给以财政援助,用英美专家从事建设。

4﹐2"二,一七"参议院开议不信任张绍曾內阁案,经审查后改为弹劾案。

4﹐3"二,一八"

"1"孙中山之大元帅府由滇军司令部迁士敏土厂。

"2"广州沈鸿英军復回驻观音山。

"3"北京政府以刘冠雄为闽粤海疆防御使,洪兆麟为广东陆军第三师师长,李易標"沈鸿英部"为广惠护军使,申葆藩为钦廉镇守使。

4﹐4"二,一九"四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部自罗江经石祁间道趋成都城外,四川总司令刘成勋及熊克武讲和,由第九师长刘文辉任成都卫戍司令,维持治安。

4﹐5"二,二0"湖南各界外交后援会成立,共产党人郭亮主之。

4﹐6"二,二一""1"四川第二军杨森,北军第十八师卢金山,第十八混成旅赵荣华等佔领重庆,第一军退向遂寧。

"2"第十二师长周荫人入福州。

4﹐7"二,二二""1"上海对日市民大会执行委员会议决对日经济绝交大纲。

"2"李烈钧率所收编之陈炯明军移闽边,林虎退驻赣南,许崇智军即驻潮汕。

"3"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为林祖涵"派夏曦、刘少奇"均共产党员"为湖南第一、第二分部筹备主任。

4﹐8"二,二三"

"1"北京政府以顾维钧继黄郛署外交总长。

"2"【海筹】舰长许建廷自青岛开上海,联合高昌庙海军宣布赞成联省自治,拒孙传芳入闽,推林建章为领袖,自行独立"受浙江卢永祥援助"。

"3"松花江决口,淹毙三千余人。

4﹐9"二,二四"眾议院开议不信任张阁案,议员互殴。

4﹐10"二,二五""1"曹錕一再派人请美国商人供给毒气"传奉方已制造毒气"。

"2"直军增防山海关热河,奉直形势紧张。

"3"桂军沈鸿英得吴佩孚接济,所部集中粤北之新街韶关,密图攻击广州。

"4"张作霖电孙中山,否认图谋\復辟之说"时汪兆铭已到奉天"。

"5"孙中山以张开儒为大本营参谋\长"蒋中正辞"。

4﹐11"二,二六"

"1"参议院通过不信任张阁案。

"2"孙传芳率军抵福州。

"3"川边镇守使陈遐龄率军抵成都,推邓锡侯为联军总指挥,共抗熊克武、赖心辉。

"4"湖南省议会以长沙大公报批评省宪,勒令停刊。

4﹐12"二,二七"安徽和县兵变。

4﹐14"二,二九"

"1"章炳麟联络孙中山、唐继尧、刘成勋、熊克武、赵恒惕、谭延闓、刘显世驻沪代表,发表联名通电,表示连合对直系武力政策为自卫的行动。

"2"广州广东工会联合会之【劳动周报】出版。

"3"兰辛石井协定废止"休士埴原Hughes-HaniharaNote换文取消"。

4﹐15"二,三0""1"丁文江驳2﹐14张君勱之讲演。

"2"孙中山覆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伐须稍待,盼先转移舆论,极力宣传吴佩孚之恶。

"3"天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废止中日二十一条。

"4"张绍曾赴保定晤曹錕,商对广东、奉天问题,並恳维护內阁,曹令改组。

4﹐16"三,一"

"1"沈鸿英在新街就任广东督理职,所部李易標等分路进攻广州,滇军杨希閔等御之。

孙中山令褫职。

"2"美公使舒尔曼连日与外交总长顾维钧及冯玉祥等谈克门案。

4﹐17"三,二"

"1"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刘恩源向英匯丰银行接洽三千万垫款五万万大借款,由该行经理转新银行团。

"2"厦门臧致平对孙传芳宣告独立"臧为卢永祥系"。

4﹐18"三,三"

"1"王宠惠自上海赴海牙国际法庭,就法官职,並代表北京政府赴广州与孙中山接洽,擬任孙为全国兵工督办,杨天驥持张绍曾信同行,劝孙中山取消名义,前来北京,共谋\和平统一。

"2"安徽殷恭先部新安武军十二营遣散"新安武军共四十营,为张勋定武军之一部,復辟失败,改为新安武军,归倪嗣冲,至是全裁"。

4﹐19"三,四"

"1"广州之沈鸿英军被滇桂粤军击败,退新街江村。

"2"刘显世任贵州省长。

4﹐20"三,五""1"北京政府特派洪兆麟为汕头防务督办,陆宗宇为肇阳罗镇守使,邓本殷为琼崖镇守使,尹驥、李云復、赖世璜、苏世安、杨坤如、翁式亮为广东陆军师长"洪等均陈炯明旧部,大都已受李烈钧等收编。 此令用意在制孙中山"。

"2"蒋中正自上海到广州。

"3"日本同意与苏俄举行第三次会议。

4﹐21"三,六"

"1"杨希閔等败沈鸿英军,佔新街。

"2"英公使马克瑞到保定晤曹錕"商借款事"。

"3"黎元洪咨请国会查照总统选举法注意准备"时曹錕左右力谋\黎去"。

4﹐22"三,七"

"1"吴佩孚五十岁生日"阴历",各方显要到洛阳祝贺者数百人。

"2"肇庆桂军师长陈天大驱走沈鸿英军张希栻"翌日张又佔肇庆"。

4﹐23"三,八"北京政府任王永泉兼建安护军使,周荫人兼泉永护军使。

4﹐24"三,九"北京政府任江西第九混成旅旅长邓如琢为南雄镇守使"时邓奉吴佩孚令出兵助沈鸿英"。

4﹐25"三,一0""1"眾议院全院委员会退还参议院不信任內阁案,待报告大会施行"张绍曾纳贿运\动之结果"。

"2"日代办謁黎元洪,力言奉直不可再战。

"3"北京代表王宠惠、杨天驥到广州"不得要领而去"。

"4"粤军第一师李济琛部佔清远,沈鸿英子荣光败走。

"5"粤军陈策、周之贞等攻肇庆沈鸿英部张希栻,不利。

4﹐26"三,一一"

"1"北京军警领袖冯玉祥、王怀庆、陆锦\、薛之珩、聂宪藩等百余人包围国务院索餉,勒令财长刘恩源出立笔据,限下月分发一月份经费。

"2"北京阁议承认日本正金银行代发债券。

"3"英、美、法、日新银行团代表与北京财政总长刘恩源商借款及外债问题。

"4"滇粤桂联军击退沈鸿英及北军邓如琢於银盏坳"是日曹錕电沈与林虎洪兆麟合力进攻广州"。

4﹐28"三,一三"

"1"黎元洪与眾参两院议长吴景濂、王家襄商议刘恩源所进行之五万万大借款,三千万垫款。

"2"四川邓锡侯等部经潼川趋遂寧,进攻川东之熊克武,熊部亦分路进攻"邓部旋败"。

"3"派邓萃英等为万国教育会代表。

4﹐29"三,一四"曹錕通电否认对奉备战"翌日张作霖亦声明未备战,均係受英美日之警告"。

4﹐30"三,一五"

"1"吴佩孚因张克瑶旅援粤不力,加派江西方本仁、岳兆麟为后路援军。

"2"滇粤桂联军力破沈鸿英军於军田银盏坳,进佔源潭。

"3"美公使舒尔曼到保定,与曹錕谈克门案。

"4"赵恒惕通缉毛泽东。

5﹐1"三,一六"

"1"北京国民大会,主张推倒张绍曾內阁。

"2"北京国务会议,阁员互相指责卖缺。

"3"滇军胡若愚抵瀘州,援熊克武。

"4"苏俄电孙中山,愿隨时予以必要援助。

"5"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五一节告工友】书,鼓动打倒军阀曹錕、吴佩孚,恢復全国总工会。

"6"长沙大罢工"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所策动"。

"7"安徽定远兵变。

5﹐2"三,一七""1"眾议院大会通过再將不信任张阁案交全院委员会审查。

"2"广东滇粤桂军攻下琶江,沈鸿英大败。

"3"四川杨森军自重庆进佔合川铜梁。

"4"绥远兵变。

5﹐3"三,一八"

"1"张绍曾、李根源在阁议席上主下令討伐粤省,备就命令,送总统府,黎元洪拒不盖印。

"2"孙中山覆张作霖书,如能助军费七十万元,李烈钧、谭延闓两军即可回赣湘。

"3"日政府训令驻华代理公使,劝告中国息爭。

"4"阿富汗代表帕拉他扑到北京,商恢復中阿关係。

"5"公布商標法。

5﹐4"三,一九"

"1"北京学生再起驱逐彭允彝,毁其住宅,彭控北京大学教职员蒋梦麟等主使,蒋亦控彭诬陷。

"2"英、美、法、日四使面告张绍曾,如直奉再战,即不考虑借款,並建议双方军队撤退,划定中立区。

"3"北京政府褒奖邓如琢援粤功。

5﹐5"三,二0"

"1"察哈尔都统张锡元为张家口美侨克门案亲到美使馆谢罪。

"2"天津保定派阁员吴毓麟等三人拒不出席国务会议。

"3"以杨树庄为海军练习舰队司令。

"4"山西五台兵变。

5﹐6"三,二一"

"1"晨二时五十分,津浦路北上快车在山东临城被土匪孙美瑶等"张敬尧旧部"截劫,中外乘客三百余人"內外人十九名,另妇女七名均释放"悉被掳往匪巢抱犊崮"即所谓临城案"。

"2"美公使舒尔曼自济南电曹錕,並晤山东督军田中玉,要求立即营救临城被掳外人。

"3"陕西巡防二路统领郭金榜因纵兵殃民,被处死刑。

"4"滇粤桂军佔英德。

"5"顾頡刚等之中国古史论辨开始。

5﹐7"三,二二""1"北京外交团"公使团"因临城劫车案,向北京內阁总理张绍曾及外交交通总长严重抗议,要求立即营救被掳外人,严剿鲁匪,共同调查,张均应允。

"2"曹錕电復美公使,已令山东军民官,营救被掳外人,並派兵前往临城。

"3"孙中山大元帅任叶恭绰为财政部长,郑洪年为次长,廖仲愷为广东省长,调徐绍楨为內政部长,谭延闓为建设部长"叶、郑均梁士詒系"。

5﹐8"三,二三"

"1"因临城劫车案,黎元洪下令议处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並命迅將被掳人员先行设法救回,所有军事地点文武官吏將先撤职,听候查办。

"2"临城被掳美人RobertAllen,RowlandRinger获释。

"3"财政总长刘恩源以军餉问题,出京走天津。

张绍曾內阁又辞职。

"4"驻日使馆人员,因被留学生逼迫,联合辞职。

5﹐9"三,二四"

"1"外交团限北京政府三日內全数救出临城被劫外人,逾限依时要求赔偿。

"2"比、义、美、日、西、英、法、荷八国要求以金幣付庚款,北京政府咨眾议院请公决。

"3"叶举在惠州转粤军总指挥通电攻击孙中山,率东江陈炯明旧部向广州进攻,同时林虎、洪兆麟等袭攻潮汕许崇智军,黄大伟召集旧部助林虎"黄与许前在福建冲突,转与陈结"。

"4"袁祖铭奉吴佩孚命率黔军入川助杨森。

5﹐10"三,二五"

"1"滇粤桂军佔韶关,沈鸿英退始兴南雄"孙中山大元帅即调桂军刘震寰等赴东江"。

"2"美公使舒尔曼到南京晤齐燮元,商营救被掳外人。

5﹐11"三,二六"

"1"北京以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

"2"广东李耀汉攻江门,援西江之沈鸿英军。

"3"孙中山下令通缉黄大伟。

5﹐12"三,二七"

"1"山东督军田中玉、交通总长吴毓麟、徐州镇守使陈调元、江苏交涉员温世珍、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及各国领事,均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