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战国策
《战国策》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四 刘向编(汉)

魏三秦赵约而伐魏秦、赵约而伐魏〔一〕,魏王患之。

芒卯〔二〕曰:「王勿忧也。

臣请发张倚〔三〕使谓赵王〔四〕曰,夫鄴,寡人固刑〔五〕弗有也。

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鄴事大王。

」赵〔六〕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鄴〔七〕事寡人,使寡人绝秦。

」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鄴。

今不用兵而得鄴,请许魏。

〔一〕鲍本「赵约」作「约赵」。

〔二〕姚本淮南子注,孟卯,齐人也,战国策作「芒卯」。

〔三〕鲍本魏人。

〔四〕鲍本惠文。

〔五〕姚本一作「形」。

鲍本「刑」作「形」。

○形,犹势也。

高注为刑法,虽通,而此书多作「形」。

补曰:此书「刑」、「形」字通。

〔六〕姚本一本无「赵」字。

〔七〕姚本曾、刘一作「国」。

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鄴矣。

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

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鄴也。

今郊〔一〕鄴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於魏而支秦。

〔二〕

〔一〕姚本孙一作「效」。

鲍本「郊」作「效」。

○补曰:当从上文。

札记今本「郊」作「效」,乃误涉鲍也。

丕烈案:作「效」自是,但与姚氏校语矛盾也。

〔二〕鲍本此六年,书卯以诈重者此也。

彪谓:此冯亭上党之事也,惠文失之於魏,孝成失之於韩,虽所丧败有多寡之差,其贪而不明,真父子也。

芒卯谓秦王芒卯谓秦王〔一〕曰:「王之士未有为之中〔二〕者也。

臣闻明王不胥〔三〕中而行。

王之所欲於魏者,长羊〔四〕、王屋〔五〕、洛林〔六〕之地也。

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七〕,则臣能使魏献之。

」秦王曰:「善。

」因任之〔八〕以为魏之司徒。

〔一〕鲍本昭。

〔二〕鲍本中,谓用事於诸国之中,犹內应云。

〔三〕鲍本「胥」作「咠」,又改作「背」。

○补曰:一本作「●」,俱未详。

「胥」,说见赵策。

札记今本「胥」作「背」,乃误涉鲍也。

〔四〕鲍本「羊」作「平」。

○下同,属汝南。

补曰:地未详,或字误。

〔五〕鲍本在河东垣县东北。

〔六〕鲍本即苏代所谓林中,河南宛陵林乡也。

〔七〕鲍本本周官,此所谓为之中。

〔八〕鲍本无「之」字。

谓魏王曰:「王所患者上地〔一〕也。

秦之所欲於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王献之秦,则上地无忧患。

因请以下兵东击齐,攘地必〔二〕远矣。

」魏王曰:「善。

」因献之秦。

〔一〕鲍本上流之地,近秦。

正曰:未知所指。

〔二〕鲍本「必」下有「不」字。

地入数月,而秦兵不下。

魏王谓芒卯曰:「地已入数月,而秦兵不下,何也?」芒卯曰:「臣有死罪。

虽然,臣死,则契折於秦〔一〕,王无以责秦。

王因赦其罪,臣为王责约於秦。

〔一〕鲍本折,毁也,言不可有责於秦。

乃之秦,谓秦王曰:「魏之所以献长羊、王屋、洛林之地者,有意〔一〕欲以下大王之兵东击齐也。

今地已入,而秦兵不可下,臣则死人也。

虽然,后山东之士,无以利事王者矣。

」秦王戄〔二〕然曰:「国有事,未澹〔三〕下兵也,今以兵从。

」后十日,秦兵下。

芒卯并將秦、魏之兵,以东击齐,启地二十二县。

〔一〕鲍本无「有意」二字。

〔二〕鲍本「戄」作「惧」。

○补曰:姚本作「戄」。

札记丕烈案:「惧」、「瞿」同字,作惧亦可通。

〔三〕鲍本「澹」作「赡」。

○赡,给也。

补曰:即赡。

前汉志「澹」用□。

秦败魏於华走芒卯而围大梁秦败魏於华〔一〕,走芒卯而围大梁。

须贾〔二〕为魏谓穰侯曰:「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三〕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四〕,十万之军拔邯郸〔五〕,赵氏不割,而邯郸復归。

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六〕,燕不割,而燕国復归。

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隨以亡。

臣〔七〕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也。

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魏,尽晋国,战胜睾子〔八〕,割八县,地未毕入而兵復出矣。

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九〕,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

今王循楚、赵而讲〔一0〕,楚、赵怒而与王爭事秦,秦必受之。

秦挟楚、赵之兵以復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一一〕已。

愿王之必无讲也。

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一二〕;不然必欺〔一三〕。

」是臣之所闻於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

〔一〕鲍本华山。

在弘农华阴。

秦纪作华阳。

註,亭名,在密县。

事在此二年。

正曰:华阴之「华」,去声。

华下、华阳,史无音。

〔二〕鲍本魏人。

〔三〕札记今本「初」误「幼」。

〔四〕鲍本春秋,秦取梁,汉夏阳也。

河內有梁,周小邑也。

陈留、浚仪、大梁为三,皆魏地。

正曰:索隱云云,梁即南梁,又说见齐策。

〔五〕鲍本秦十二年攻赵,虏庄贾。

正曰:魏惠王十八年拔赵邯郸,二十年归赵邯郸。

〔六〕鲍本补曰:通鑑、大事记在宣王二十九年。

〔七〕姚本曾本无「臣」字。

鲍本此臣,魏大臣所称。

〔八〕姚本史记作「暴子」。

鲍本「睾」作「睪」。

○地缺。

正曰:皋,上刀反;睪,羊益反。

又「●」作「泽」。

古书三字皆通,此未有据。

史「睾」作「暴」,下同。

徐广云,暴鳶也。

大事记作「暴吏」。

未详。

〔九〕鲍本梁之北,非郡。

正曰:史记作「宅」,策字讹,下同。

正义引竹书云,宅阳一名北宅。

括地志云,故城在郑州滎阳县西。

札记丕烈案:北宅,徐广云,宅阳也。

张守节同。

〔一0〕鲍本循,犹顺也。

以下文考之,秦时盖合楚、赵共攻魏,魏见二国为秦用,遂欲讲秦,不反覆思之也。

正曰:「循」即「徇」。

札记丕烈案:吴说未是也。

史记「循」作「有」,谓魏方有楚、赵之救,此当与之同意。

「循」必误字也。

下句「楚赵怒而与王爭事秦」,史记「而」下多「去王」二字,意尤明。

鲍说则更误矣。

〔一一〕鲍本衍「也」字。

〔一二〕鲍本亦事验也。

正曰:索隱云,少割地而求秦质子。

〔一三〕鲍本补曰:索隱云,必称秦欺。

「周书曰:「维命不于常。

」此言幸之不可数也。

夫战胜睾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一〕也,天幸〔二〕为多矣。

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

知者不然。

〔一〕鲍本「工」作「功」。

〔二〕鲍本汉史「天幸」语,本此。

「臣闻魏氏悉其百县〔一〕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

以三十万之眾,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復生,弗易攻也。

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戴〔二〕三十万之眾,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

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三〕,阴〔四〕必亡,则前功必弃矣。

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

愿〔五〕之及楚、赵之兵未任於大梁也〔六〕,亟以少割收。

魏〔七〕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

楚、赵怒於魏之先己讲也〔八〕,必爭事秦。

从〔九〕是以散,而君后择焉〔一0〕。

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一一〕?夫兵不用,而魏效絳、安邑,又为阴启〔一二〕两机,尽〔一三〕故宋,卫效尤惮。

〔一四〕秦兵〔一五〕已令〔一六〕,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君之熟计而无行危也。

〔一〕姚本曾本作「姓」。

〔二〕鲍本补曰:一本標孙作「战」。

札记丕烈案:作「戴」者误也。

史记作「战」。

〔三〕鲍本音疲。

〔四〕鲍本阴,穰侯別邑。

正曰:阴即陶,说见赵策。

札记丕烈案:史记作陶邑。

〔五〕鲍本「愿」下补「君」字。

○补曰:史,愿君逮楚、赵。

札记今本「愿」下有「君」字,乃误涉鲍也。

〔六〕鲍本未以攻梁自任。

〔七〕鲍本「魏」字重。

○札记丕烈案:重者当是。

〔八〕鲍本己兵未至,而与秦讲。

〔九〕鲍本从横之「从」。

〔一0〕鲍本择其所与於散从之后。

〔一一〕鲍本先割取时不用兵。

〔一二〕鲍本言得亡国以拓阴之封地。

补曰:「又为」止「己令」,策文有脱误,见后。

〔一三〕鲍本两,谓得县启封。

尽,无遗也。

〔一四〕鲍本「尤惮」作「惮尤」。

○魏自比小国,二国,小国也。

〔一五〕鲍本出地而小,故愈畏秦。

〔一六〕姚本续云:史,卫效单父,秦兵已全。

鲍本「令」作「合」。

○魏合秦。

补曰:史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云云。

按此文明顺,姚註亦宜引从之。

正义云,「故宋及单父,是陶南道;魏安邑及絳,是陶北道」。

索隱云,「穰侯封陶,魏效絳、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通陶,开河西、河东之两道」。

此时宋已灭,是秦將尽得宋地也。

愚谓「可全」,即上言不用之意。

穰侯曰:「善。

」乃罢梁围。

〔一〕

〔一〕鲍本彪谓:贾之说,不足以已秦也,为其为魏也过深,而说秦者不切。

夫以秦为天幸,而欲其无行危也,秦岂信之哉!秦行是何危之有?且其为魏之过深也,適足以疑秦,岂沮於是哉!梁围之解,將別有故,非贾力也。

正曰:大事记略载此章及穰侯攻大梁章,谓同一术。

愚谓,魏利於少割,穰侯喜得此地而罢兵,亦无不可。

大事记,周赧王四十年,秦昭三十二,魏安釐二,韩釐二十一,赵惠文二十四年,秦以魏冉为相国,伐韩,暴鳶救魏,魏冉破之,斩首四万,鳶走开封,魏割八县以和。

魏冉復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魏割温以和。

四十一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魏冉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四十二年,赵、魏伐韩华阳,秦魏冉、白起、客卿胡伤救韩,败魏將芒卯华阳,斩首十三万,取卷、蔡阳、长社。

又败赵將贾偃,沉其卒二万於河,取观津。

魏予秦南阳以和。

以其地为南阳郡,迁免臣居之。

通鑑纲目书略同,不著暴鳶、芒卯等及以地为南阳郡一节。

补曰:按史,魏安釐王二年、三年、四年,连岁魏冉將兵来伐。

二年之战,韩暴鳶救魏败走。

年表、秦纪、魏世家、魏冉传皆云兵至大梁。

次年之战不地。

最后华阳之战,赵、魏伐韩,秦救韩,败赵、魏,走芒卯。

但史所载有差互,纪以击芒卯华阳,传以走暴鳶,並为次年事。

华阳之战,或云得三晋將,或云攻赵、韩、魏。

八县、三县之殊,十万、十五万之舛。

故大事纪参定书之。

今考此策,须贾之辞,谓战胜暴子,割八县,地未毕而兵復出。

此大事记所以书此役继於走暴鳶之后。

但策首书秦败魏於华,恐「於华」二字因下章误衍也。

又按秦纪,昭王三十四年,书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

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

大事记於魏予秦南阳后,书以其地为南阳郡,迁免臣居之,即以此为是年事。

按南阳凡二,其一河南之脩武,其一邓州之堵阳。

免臣者,以罪免,迁守新边。

秦不信敌国之民,故徙其国人使错居之。

前此二十七年,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

大事记必谓前已备楚,故今以新得之南阳,而不知纪书乃谓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於南阳。

上庸属汉中,今房州竹山县,则正邓之南阳也。

次年乃书置南阳郡。

秦南阳郡即邓,而脩武更置河內郡,不闻两南阳也。

昭王四十四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绝大行道,使秦已置郡,不应復云尔。

大事记亦书之矣。

此条盖因魏入南阳以和,偶与下文南阳免臣相次,而致误尔。

因上论大事记文附于此。

秦败魏於华魏王且入朝於秦秦败魏於华,魏王且入朝於秦。

周訢〔一〕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

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

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其母曰:「子之於学者〔二〕,將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

子之於学也,將有所不行乎〔三〕?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綰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訢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綰之首,犹鼠首也。

內王於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內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內,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一〕鲍本「訢」作「诉」。

补曰:一本「诉」作「訢」,是,下同。

〔二〕鲍本於其所学。

〔三〕鲍本「乎」作「也」。

○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一〕。

楚王入秦〔二〕,王以三乘先之〔三〕;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於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四〕请无內王,王待臣也。

〔一〕鲍本顷襄。

〔二〕鲍本绝句。

〔三〕鲍本先楚至秦。

〔四〕鲍本魏相之善应侯者。

支期说於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內王於秦者,寧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一〕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將入矣〔二〕,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一〕鲍本问何所安。

〔二〕鲍本缓也。

俟其入欲与之议。

正曰:无考。

楼缓、楼鼻,韩策並见楼梧,皆此时人。

长信侯行,支期隨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偽病者乎而见之〔一〕,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於应侯矣,意虽道死〔二〕,行乎〔三〕?」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四〕能得之於应侯〔五〕,愿王无忧。

」〔六〕〔一〕鲍本令王见而辞疾。

〔二〕姚本曾本作「虽欲道死」,刘本作「意虽死」。

〔三〕鲍本虽死於路,犹將行。

〔四〕姚本刘本作「且」。

〔五〕鲍本「侯」下有「矣」字。

○能使应侯止王之行。

〔六〕鲍本彪谓:周诉之爱王也甚忠,其论王也甚切,贤智人也。

釐王不能听而听支期,期岂贤於诉哉?盖期之所效者事,而诉之所諭者理,庸人固可示以事,而难以理諭也。

微二臣者釐其为楚怀与!补曰:「为我」、「为王」、「以为秦」、「以为魏」之「为」,去声。

华军之战华〔一〕军之战,魏不胜秦。

明年,將使段干崇割地而讲。

〔一〕姚本一本有「阳」字。

鲍本「军」作「阳」。

孙臣〔一〕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二〕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三〕用胜矣。

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四〕而王不知也。

且夫欲璽者〔五〕,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六〕璽。

夫欲璽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璽,其势必无魏矣。

且夫奸臣〔七〕固皆欲以地事秦。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

薪不尽,则火不止。

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八〕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一〕鲍本並魏人。

〔二〕鲍本上,谓当其时。

〔三〕鲍本「能」作「善」。

○〔四〕鲍本计不及也。

〔五〕鲍本得秦封,受其璽。

〔六〕鲍本「受」作「授」。

〔七〕鲍本「臣」作「人」。

〔八〕鲍本「之求」作「求之」。

魏王曰:「善。

虽然,吾已〔一〕许秦矣,不可以革〔二〕也。

」对曰:「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梟邪〔三〕?欲食则食,欲握则握。

〔四〕今君劫於群臣而许秦,因曰不可革,何用智之不若梟也?」魏王〔五〕曰:「善。

」乃案其行〔六〕。

〔一〕鲍本「已」作「以」。

〔二〕鲍本革,更也。

〔三〕鲍本犹上善用胜矣。

补曰:正义云,博头有刻为梟鸟形者,掷得梟者,合食其子。

若不便,则为余行也。

〔四〕鲍本握,不食也。

食者行棋,握不行也,故史曰,「便则行,不便则止」。

〔五〕札记今本脱「王」字。

〔六〕鲍本按,犹止。

记四年有。

补曰:史,安釐王四年,华阳战败后,段干子请予南阳以和。

此策云「按其行」。

通鑑纲目云,「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

齐欲伐魏〔校一〕〔校一〕此篇鲍本在《齐策》。

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魏患,唯先生也。

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駟〔一〕,请致之先生。

」淳于髡曰:「诺。

」入说齐王曰:「楚,齐之仇敌也;魏,齐之与国也〔二〕。

夫伐与国,使仇敌制其余敝〔三〕,名丑而实危〔四〕,为王弗取也。

」齐王曰:「善。

」乃不伐魏。

〔一〕鲍本文,毛色成文。

马四匹为駟。

〔二〕鲍本魏策,马陵之败,魏请臣畜朝齐,楚王怒,伐齐,则此所言也。

〔三〕鲍本言楚將因齐兵劳而伐之。

〔四〕鲍本伐与国,丑也,而有楚伐之危。

客谓齐王曰:「淳于髡言不伐魏者,受魏之璧、马也。

」王以谓淳于髡曰:「闻先生受魏之璧、马,有诸?」曰:「有之。

」「然则先生之为寡人计之何如?」淳于髡曰:「伐魏之事不便〔一〕,魏虽刺髡,於王何益?若诚\不〔二〕便,魏〔三〕虽封髡,於王何损?且夫王无伐与国之誹,魏无见亡之危,百姓无被兵之患,髡有璧、马之宝,於王何伤乎?」〔四〕〔一〕鲍本伐魏不便,魏所欲也,而髡止之,故魏刺之。

虽刺髡而齐实不便,非益也。

此设辞也。

正曰:强注终不通,说见下。

〔二〕姚本刘无「不」字。

鲍本补曰:姚云,「若诚\」下刘本无「不」字。

愚案,上句当无「不」字,义乃通,恐有讹舛。

〔三〕姚本曾无「魏」字。

〔四〕鲍本原在魏策。

正曰:为魏而说,当从旧。

秦將伐魏秦將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一〕,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重为之约车百乘。

〔一〕鲍本本传,齐閔骄,故奔魏,魏相之。

此十一年。

正曰:见后。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一〕曰:「文愿借兵以救魏。

」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二〕彊於魏之兵;魏之兵,非能〔三〕弱於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四〕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五〕盟於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

此文之所以忠於大王也。

」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一〕鲍本惠文。

〔二〕姚本曾无「能」字。

〔三〕姚本曾无「能」字。

〔四〕鲍本魏在赵西,为之蔽秦。

〔五〕鲍本歃之血也。

又北见燕王〔一〕曰:「先日公子〔二〕常约两王〔三〕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於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四〕请行矣。

恐天下之將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五〕。

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眾〔六〕,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七〕又易矣,王何利〔八〕?」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九〕百乘,以从〔一0〕田文。

〔一〕鲍本昭。

〔二〕鲍本称其父婴。

〔三〕鲍本「王」作「主」。

〔四〕札记今本「文」误「臣」。

〔五〕鲍本不暇游观。

〔六〕札记今本「赵之」误「之赵」。

〔七〕鲍本输以餉军。

〔八〕姚本曾添「入乎」字。

〔九〕鲍本「二」作「三」。

○〔一0〕姚本一本无「从」字。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眾且亟矣。

」秦王〔一〕大恐,割地请讲於魏〔二〕。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三〕

〔一〕鲍本昭。

〔二〕姚本一本添「魏」字。

〔三〕鲍本彪谓:田文可谓善言者矣。

其说赵也,邇而不偪。

其说燕也,直而不倨。

与夫嚂口虚喝者,异矣。

补曰:孟尝相魏,在齐灭宋前。

大事记附见於昭王十年,详见周策。

此事实昭王十三年。

秦纪,秦昭二十四年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

魏將与秦攻韩魏將与秦攻韩,朱己〔一〕谓魏王曰:「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所施厚〔二〕积德也。

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三〕;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

此於其亲戚兄弟若此,而又况於仇讎之敌国也〔四〕。

〔一〕鲍本史作无忌。

补曰:史,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云云。

大事记据之。

以其辞云秦太后母也,以忧死,故附载於宣太后之薨之后,在赧王五十年。

按朱己,即无忌,字讹也。

札记丕烈案:策文「无」多作「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