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保萃忠传 第十回 于院示捐资劝谕 众民诵赈济歌谣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于少保萃忠传
《于少保萃忠传》 第十回 于院示捐资劝谕 众民诵赈济歌谣 孙高亮

于公即令出榜,大书劝示千余张,悬挂通衢。

其略云:

巡抚河南、山西都察院佥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于,为承奉朝命抚济饥荒事。

照得河南、山西二省,饥荒为甚。

贫民流散,缺食嗷嗷。

本院莅任以来,即将前钦赐赈济银两,并各府州县无碍钱粮,及预备仓粮,尽行赈散,以济其急。

虽目下少苏民困,将来犹恐不支。

昔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民无枵腹而啼饥号寒者,其故何也?能预为备耳。

今本院即捐俸资二千五百两,复蒙贤有司王、高、孙、李、刘、杨诸公,各捐俸资五百金,为蓄粟麦之本。

然虽有此,尚未充盈。

倘遇凶年,将何周济?本院悉访民情,颇知闾阎之事。

今特出榜,功谕尔等贤良富家巨室:有能捐二百金以上者,当即与冠带奖励。

有能捐四百金以上者,当即奏闻,录为义民官,建坊旌表;或本身原有官职者,即荣封其祖父,或录其子之名,衣巾寄学。

有昔年贱价籴粟米,今肯输千百石,仍照昔日贱价卖于民间者,亦同前样旌奖。

或收留遗弃子女五、六口乃至十口以上者,或肯减一二钱时价粜卖者,本院已前日面谕众里老,皆照前给赏旌表不谬。

有贤士大夫能捐贷者,亦即保奏,不时擢用。

本院每思富贵之家,如有三千金家资者,可捐贷百金;有万金者,可捐贷三百金,亦不过三十分中出其一分。

况捐一分之资,而活数千人之命,阴功岂浅浅哉!后必有报之者。

本院常见有司官因饥荒之岁,每令州、县官督察里闾勒报大户,其富豪大户,不知捐贷赈济之德甚洪,而反百计夤缘,用钱贿赂,求其脱免,里胥得遂其奸,脱上户而报中户。

有司不查其实,又不再三开谕,往往转相扰害,亦何上下之愚哉!假如用夤缘贿赂之费,孰若捐贷以赈饥贫,上舒朝廷之隐忧,下为子孙之积福,中又不致为里甲之科需。

本院今谕捐贷赈济,实劝汝等为此好事,汝等反吝财难舍。

及一闻僧尼设法化缘,遂能舍大资财,以邀来世福德,岂非妄谬乎!孰若捐数十百金,以济嗷嗷饥苦之民,实有见在无量功德。

故西蜀张咏能立法捐资济贫,子孙数世荣贵;浙江蒋氏以平粜贱谷,兄弟三代为神。

所谓仁人者,其利甚溥,其报甚隆。

生前则万人感戴,死后则百世流芳。

多有富豪之家,平昔悭吝,不肯捐资赈济,行此美事,是诚愚而不悟者。

嗟乎!(耳少)(耳少)一身在世,食用有限,死又将不去。

且终日营营,千谋百计,作牛马不肯少输一二。

为此美事,今本院每县置二仓,一曰尚义仓,一曰平准仓。

义仓即贤良捐资输谷之仓。

平仓即丰年贱价买进,若遇凶年,照昔贱价平粜者。

即于仓前立碑勒名大书某人捐贷若干,某人输粟麦若干,计全活人若干,不但立碑建坊旌奖,亦在在口碑,为人传诵。

贤良仁富,见此荒年,岂无恻隐良心?欲捐输济困,又有奸徒,不思本院推诚劝谕,反设言阻塞其尚义良心,且言今捐百金不难,恐他日又有别项大役;又有言捐贷不难,倘又要人去买谷输仓,则人财两为赔累。

今本院一心为贫民苏困,功尔贤良,既肯捐贷资谷,又岂复劳汝买输,决无是理,切不可听奸徒惑阻。

本院所以立碑勒名留后者,一则旌贤良尚义之功,二则杜后不许再将尚义之家,有别项大役索扰也。

本院亦思尔等富家巨室皆辛苦营生,成家立业,必不强致之。

但本院推诚待人,谆谆劝示。

尔众当以本院之心为心,待后丰熟,必计数给还,安肯欺谬?今出示后,尔众若不体本院之诚,他日府、州、县官详实报名到院,是顽民也,反为不美。

故示。

二省人民见于院榜示开诚劝谕,有富豪良善,莫不欣然乐捐资粟,以尊明示。

其最尚义者,河南则赵守贤、高从善、孙祖佑、刘德洪;山西则杨有年、王永、李文科、邵承芳、朱朝卿。

至今高、孙、杨、王、朱五宅,皆累世簪缨。

赵、李、刘、邵四家,子孙蕃盛。

可见济人活命之功,天必阴佑其后也。

公乃着县官每里选忠正耆老二人,协同里中,照旧日册籍,查计人口,给与半年粟谷银两。

仍着县官不时稽查,不许里书作弊徇私。

如有别省流民饥馁到来,亦令随在地方就食度命,不可赶逐。

此法行之,民沾实惠,而得全生。

公即每县置二仓立碑,刊诸尚义之名。

又给与冠带,奏闻建坊旌表给匾,犒赐其家,免后各色差傜冗役,一一照示与面谕里老之言,一毫不谬。

公又差人于成熟处收买粟麦,如湖广、四川等处,皆起本院勘合公文,备书救灾恤邻,无遏籴等语,"仰体朝廷德意,皆吾赤子。 若分彼此,大非仁人君子之心。 若有人到贵省籴买米麦,及贵省之人搬运米麦前来者,俱不许恃强之徒,遏闭拦截。 若贵省有此之徒,系是刁恶害民之蠹,希重治之。 若州县官有遏闭者,当为推情毋阻。"

其差人输买之处,是以无人敢遏。

其买籴来上仓粟谷,公算其盘费,点折虚耗,皆公自蠲资,赔补其数,置之仓廒。

若遇凶年,乃分次贫、极贫,谅人计口给与。

后两年之间,时岁成熟。

公即查计先年捐贷资谷之家,各各照数算明给还。

有尚义音,感公大德,不愿领者,仍贮库贮仓。

又有几处仓廒,如先年贱价买谷者,资本三钱加利五分,六七钱者,加利八分,给还原籴之家。

故富家巨室,并小户贫家,无不感德思恩。

公又访得鳏寡孤独者,皆查养于卑田院,亦月给米粟,二季与布匹,并无遗失。

仍令各处设医药局,以疗疫疾。

盖大荒之后,必有饥伤之病。

公乃究轩岐之奥旨,拯斯民于寿域。

又设社学于里邑之中,令教孤寒子弟,使教读者,令其自洒扫应对,出恭入敬之礼,循循导之。

其教读生儒,每月给米一石、银一两,作为教育子民之仪。

自此数年,全活万万,教育万万。

百姓深感公恩。

有歌谣一篇,以见当时公之德政云

凶年饥岁贫无粟,处处人民皆枵腹。

儿女卖与富家翁,少男止换六斗谷。

春来只有四斗粮,兼粞夹糠煮薄粥。

夫妻共食一月余,面渐尪羸皮搭骨。

引邻看看作饿莩,精液耗干无泪哭。

忽闻巡抚至此邦,开仓赈济饥与荒。

示民出粟自捐俸,谆谆复谕富贤良。

幸蒙尚义诸耆俊,贷资输谷到官仓。

大家小户皆得食,顷然面色生容光。

鳏寡孤独俱有养,医药调理救灾伤。

赵父杜母今复见,天遣恩官拯二方。

歌谣至今诵之。

于公每巡视,目见河南地方逼近黄河,水势极汹,每留心计划。

待百姓农事完毕少暇之时,乃亲自令民采取青柴芦草等物,堆积近水之处,以备卷扫之用。

仍筑数处大堤,以遏水势。

堤旁种树,以固根基。

每五里立一铺,专人看守。

少有坍损,实时修补,至今保全水患之功甚大。

公每见河南、山西大路遥远,当暑热炎天之时,商贾往来,又无遮阴少息之处,多有喘渴中暑而死者。

公甚怜之,乃使人夹道两旁,排种柳树极多,不三五年间,柳树渐长成阴。

公又于大路中筑高埠数十处,旁边多开濠堑,亦种柳树万株。

或三里、五里,浚开一井于路,连开数百余井,一则透泄黄河水势,一则住民与行人得水以济其渴。

又于井畔通造一亭,与往来之人憩息。

至今柳树合围成阴,行人得水以舒吻渴。

古迹犹存,实万代之绩也。

公又见大同、山西行都司十三卫俱在大同,地方窵远。

巡按御史不能一一遍历军卫并有司,事多不法,以致老弱充当,冗食者众。

及闻警报,不能时刻猝至,为害不小。

公乃上本,奏请专差监察御史一员,于大同雁门等处,控压边境,庶不致边政废弛,军皆精练,至今遵守。

公又见山东、陕西亦连岁凶后,多有逃移到山西、河南二省者,恐日后贻患地方,即令住居相近者,编成里甲,另立乡都;若住居星散者,就于各乡都附近处安插。

亦各立里长管束,仍复拨与荒田退滩余地,开计亩数,令其耕种耘锄生业。

又奏河南、怀庆、陕州等处余粮有见在仓五、七年之上者,奏闻量减时价,粜与陕西、山西饥民并直隶、潼关军,余与河南安插逃民等众,全活亿万民命。

于公处置饥流之民,皆得其所,地方果然宁静,家家乐业,皆公抚动之绩也!公一日出巡过城南,忽见旋风骤起,吹得随役之人眼目难开。

少刻,卷起一堆冬青树叶,只在公马导前卷来卷去。

公暗想曰:"此时当盛夏之际,万物正茂,为何有此败叶成堆卷来,此必有异事。"

遂令人拾取叶来看时,其叶颇大,因问左右何处有此大冬青树叶。

道言未了,旁边闪出一人。

此人不知所禀何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