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宣德当日令汉庶人殿廷朝见,庶人犹强辩不服。
忽左班中闪出一员官来,众视之乃是侍御史于谦。
谦当殿大声叱曰:"汉庶人不得强辩,吾今与汝明正其罪。 汝且听着:天生烝民,立君为亿兆之主。 海内诸侯,莫不臣服,欣戴奉命。 今我皇上与汝,名虽叔侄,分实君臣。 既有君臣之分,当尽臣子之心。 昔者先帝临御,待汝恩隆无比。 今日陛下即位,首加汝之爵封。 惟愿共辅邦家,睦亲骨肉。 岂意汝不思尽忠报国,辄敢谋为不轨。 初令徐颅四出劫掠,复遣枚青潜结勋臣。 用铁瓜挝死指挥徐郧,而多营求护卫;陈盛兵赫劫中官侯泰,而强邀绝马驼。 瞻圻是汝之子,宠妾而杀其母,仍绝其嗣。 父子夫妇间,垂恩绝义,亦已甚矣。 且先帝是汝之兄,谗构百端,谋夺储位,实欲推刃同气,大灭彝伦。 何忍为哉!散骑军劫夺旁郡,养亡命横杀士民。 如此逆恶,死有余辜,尚何强辨?"
汉庶人听于公喝出平日所为,心胆皆颤,不敢复言。
两班文武见于公言词严凛,声若洪钟,矢口发出庶人真正情状,皆暗暗称羡他。
宣德帝闻于公之言,触起雷霆大怒,曰:"朕宥得汝,国法不能容也。"
即令金瓜武士,拿庶人幽于逍遥城中。
过数日夕,朝廷令排宴,大宴庶人三日,令其自尽了。
宣帝日前因于谦扈车驾从征之际,料度庶人之谋,灼见无差,今又证庶人之罪,言词严厉如此,宸扆大喜,乃属意用公。
不数月,忽有奏山西、河南二省荒乱。
有内旨:特差侍御史于谦,即升都察院佥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巡抚二省。
明朝御史竟升侍郎,于公一人起也。
于公闻旨,即辞别父母并夫人董氏,单骑带二仆人前往到任。
公时年三十二岁。
行香毕,乃立二木牌于院门首:一写着求通民情;一写着愿闻利弊。
二省里老皆自远来迎公。
公皆和颜悦色,款问风俗。
里老见公开诚下问,无不悉言风俗。
公曰:"今二省饥荒最甚,此为急务。 吾欲与诸里老议平籴之法。 汝众里老,俱将吾善言劝谕富豪之家,将所积米谷麦粟,先扣足本家食用之数,其盈余者照依时价粜与饥民,以救其急。 自古贫富相周,有无相济,此亦一乡、一邑邻里之通义也。 若有仗义者,每石肯减价二钱,减价至百石以上者,给与冠带荣身,免其终身差役,并杂色差役。 若一二千石以上者,奏请建坊旌表。 若不愿减价者,勿强之,但行平籴之法。 若有奸民擅富要利,坐视饥民,不与平籴者,汝等里老从实举呈,吾当重罚不恕。"
诸里老唯唯领诺。
公又谓里老曰:"今蒙我朝廷发一十三万银两赈饥,吾尽发于二省州、县官员,分给赈济。 中间多有豪富奸猾之徒,不思饥民得银止可苟延数月残喘,反恃强挟逼赈济银两,以偿往日拖欠私债者,汝诸里老并饥民被挟逼者,实时鸣告,吾当重治不贷。 凡有欠私债者,俱候年丰,渐渐还纳。"
诸里老唯唯听命。
公又嘱曰:"今凶荒之年,多有骨肉至亲,不能保全,有遗弃子女者甚多。 汝诸里老当即开报州、县等官,务要设法收养,候岁熟查访还之。 若汝等里甲地方贤良之民,能收养四五口者,吾即犒以羊酒,给尚义之匾;十口以上者,加彩缎,免其各差役;二十口以上者,给与冠带荣身。 汝众里老当听吾嘱,勿使遗失。"
众里老闻嘱,领诺而出。
公即领各府、州、县,一一开报明白,分上、中、下三户造册。
限半月之间,排门册籍,俱赴本院稽查。
然亦不时体访。
乃大开仓廪,发粟出谷,赈济饥民。
先将前朝廷发十三万银两,分赈二省。
仍每里煮粥于通衢,如穷乡村落之处,亦每里给米四石,令四人兼押一缸粥。
每一饥民来就食者,止许吃四、五碗,即令止之,复令他行动半日,再与之食。
此乃是公为民深虑,恐一时食之过多,久不得食之饥民,反伤脾胃,损命者有之,故令行动,不使过伤,实救饥民之良法也。
于是饥民扶老携幼,俱来就食。
有惜体面者,有年老并少年妇女,不好出外就食者,着查实计口给米。
或给粟麦,或颁与粥食,不使失养。
公又思饥民虽目下得食延生,奈仓廪空虚,倘再遇凶荒,何以接济?乃大书榜示,告谕富家巨族,劝其捐贷资粟,以备仓廒,以济饥荒。
告谕才出,早有河南富民赵守贤者,家资巨万,年近七旬无子,乃亲赴院中投词案下,情愿将家资悉捐到官,籴谷赈饥,余者存之义仓。
于公见词,亲令起来,以礼优待之。
着府官设席款待,加以宾礼,令簪花赐酒,仍备鞍马旗鼓旌匾,迎送街衢。
又以花红、羊酒、彩缎犒赐其家。
即星夜赍本奏闻。
不一月旨下,着有司建坊旌表义民于闾里,仍月给米一石,冠带荣身。
当时赵老冠带到院拜谢于公。
公令免拜,曰:"此是朝廷旌尚义之典,何劳拜谢。"
因问赵老:"汝年几何,有儿子?"赵守贤禀曰:"某今年正七十岁,并无子嗣。"
于公曰:"吾观汝首能尚义,阴德不小。 年虽七旬,体貌健厚,非无后者。"
乃劝其纳妾,以生后嗣。
公令里老择一贫家女到院,命赵老纳之。
赵老领谢而出。
后赵守贤将及一年,果生一子。
至院中叩谢于公。
公心甚喜,以为天之报施善人,如此之速。
于公思:吾才出告谕:赵守贤先来损资赈济,亦良民之豪杰也。
叹羡久之。
仍大张榜文劝示。
各处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