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第一回
鸡鸣狗盗人休笑,报德酬恩总一般。
莫道优伶甚微贱,须知黄雀会衔环。
古人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又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你道"知己"二字,为何看得如此之难?盖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饮食宴好,酒肉弟兄,俱算不得。
惟有一身落魄,举世皆看不上眼,独有一人识拔我于流离困苦之中,不使终身埋没,在施之者一时兴会所至,未必在心,而受之者感激之深,无不铭心刻骨。
即平素未尝亲昵,品地相去悬绝,因一点意气相许,后来患难相扶,生死不背,叙其始末,可以使人起敬起慕。
今先说一个前代酬知己的故事与看官们听。
昔唐朝开元年间,有一官人,姓吴,名保安,为东川遂州方义尉,虽有长才,屈于下位,常恨世无知己,不能屣其抱负。
有同乡郭仲翔,系宰相代国公郭元振的侄儿,其人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
保安平日钦慕其为人,却从未识面。
一日,南方洞蛮作乱,朝廷差李蒙为姚州都督,领兵进讨,署仲翔为行军判官。
将到剑南地方,保安与书一封,遣人驰送仲翔,求他援引,以图树功幕府。
仲翔得书,叹曰:"此人素昧平生,骤以缓急相委,乃深知我者。 大丈夫遇知己而不能为之出力,宁不负愧乎?"遂向主帅夸奖保安之才,乞征来军中效用。
李都督听了,遂行下文贴到遂州,去调取方义尉吴保安为营记。
保安奉了李都督文贴,已知是郭仲翔所荐,不胜感激,留妻张氏和那未周岁的孩儿在遂州住下,一主一仆,飞奔到姚州来就职。
那知李都督初次进兵,杀得蛮兵大败,大军乘势追逐。
仲翔谏道:"蛮兵败去,将军之威立矣,宜驻兵在此,遣人先播威德,招使内附,不可深入其地,恐蛮人也有计谋。"
李蒙不听,一定要赶尽杀绝。
行了数日,绝无一个蛮兵拦阻,自以为如入无人之境了。
那知到一地方,只见万山重迭,草木蒙茸,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李都督方始疑心。
正欲退兵,忽然山谷之中,金鼓齐鸣,蛮兵满山遍野而来,唐兵陷于伏中,来路已远,筋疲力倦,如何抵当得住?李都督虽然骁勇,怎当得四面夹攻?手下亲兵看看杀尽,叹道:"悔不听郭判官之言,乃为蠢蛮所侮"拔出靴中短刀,自刎而死。
主将既没,全军尽逃。
有逃不脱者,被蛮兵掳去了。
其时,郭仲翔亦在掳中。
且按下不表。
再说吴保安一到姚州,闻知此信,如青天打个霹雳,又未知仲翔死生下落,不免到处打听。
住了月余,有一解粮官从蛮地逃回,带有仲翔书信,寄与吴保安的。
保安拆开一看,知仲翔被掳,好生凄惨。
你道仲翔为何寄书保安?盖蛮人本无大志,不过贪利掳掠,掠得南人,只图中国财物去赎。
这一阵厮杀,掳得南人甚多,其中多有有职位的,蛮酋一一审出,许他寄信回去,叫他家人以绢匹来赎,价分高下,多者二三百匹,最少也要三四十匹,方准赎回。
晓得郭仲翔是当朝宰相之侄,高其赎价,索绢一千匹。
仲翔想道:"若要千绢赎身,除非伯父处可办。 只是关山迢递,怎得寄个信去?"忽然想着:"吴保安虽末会面,是我知己,前日力荐于李都督为营记,此时多应已到姚州,央他寄信长安,决不负我。"
乃写成一书,具述蛮酋索绢取赎之意,望传语伯父早来赎回。
保安看了书,即忙整顿行李,向长安进发。
要知姚州到长安有三千余里,东川是顺路,保安竟不回家,直到京都,求见郭元振相公。
谁知扑了一个空,一月前元振意经薨逝,家小都扶柩回去了。
斯时,保安大失所望,覆身回到遂州,对妻子张氏放声大哭道:"吾今不得顾家矣"问其缘故。
保安将仲翔失陷蛮中,要得一千匹绢取赎,自家无力,必须出外营求,方能赎得。
张氏极力劝止。
保安道:"吾心已许郭君,不得郭君回业,誓不独生"于是罄家所有,估计来止直绢二百来匹,多将来收拾了,不别妻儿,竟自出去。
又怕蛮中不时有信,只在姚州左近打算。
朝驰暮走,不止一日,连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完全了,保安也不以为意。
历尽千辛万苦,即一钱一粟也不敢妄费,积为买绢之用。
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满了百匹,就寄放在姚州府库,眠里梦里只想着"郭仲翔"三字,连妻子都忘记了。
整整的在外过了十个年头,刚刚的凑得七百匹,还未足千匹这数。
却说保安之妻张氏同着小儿子住在遂州,初时还有人看县尉面上小意儿周济,一连几年,不通音耗,就没人理他了。
捱到十年之外,衣食不周,无以存活,只得将几件破家伙变卖盘缠,领了儿子,亲往蠕州寻取丈夫。
比到戎州界上,盘费已尽,计无所出,坐在乌蒙山下放声大哭,惊动了一位过往的官人。
那官人姓杨,名安居,新授姚州都督,从长安驰驿到任。
打从乌蒙山下经过,听见哭声哀切,又是个妇人孩子,停了车马,问其缘故。
张氏哭诉情由。
安居深为叹异,乃道:"夫人勿忧。 下官忝任姚州都督,一到彼处,差人寻访尊夫便了。"
又赠钱十千,备办车辆,差人夫送至姚州普口驿中居住。
张氏不胜感谢。
正是好人相遇,绝处逢生了。
且说杨安居一到任所,便遣人寻访吴保安下落,相见之际,但见他鹑衣百结,鸠形鹄面,竟如乞丐一般,问了备细,深加敬礼,因向保安道:"为友忘家,古人所难。 老夫途中遇见尊夫人同令郎流离道路,已着人送往普口驿舍,足下且往一见。 所亏绢数,当为足下图之。"
保安叩谢道:"既蒙明公高谊,所少三百匹之数,倘得满足,仆当亲往蛮中赎取吾友,然后与妻孥相见。"
说罢,泪如雨下。
安居益重其义气,乃于库中支取官绢四百匹相赠,又赠保安全副鞍马。
保安拜谢过,便捆了一千一百匹绢赶到蛮界,寻个熟蛮通话,将所余百匹绢尽数把来使费。
蛮主晓得绢足千匹,不胜之喜,放还仲翔。
可怜仲翔奄奄将死,寸步难行。
蛮子把脚上钉板敲落,仲翔"阿呀"一声,倒地闷绝。
你道仲翔为何如此?只因被掳之后,屡次脱逃,蛮主把他两脚钉在木板上,钉头入肉已久,始而滴浓流血,脓血干后,如生成一般,今番放归,重复取出,这疼痛比钉时更加利害,故仲翔登时闷绝,良久方苏。
用一皮袋盛了,两个蛮子扛到界口,交保安收领。
这两个朋友到今日方才识面,未暇叙话,各睁眼看了一看,抱头痛哭。
仲翔感谢保安,自不必说。
保安见仲翔形容憔悴,两脚流血,不能行动,扶他坐在马上,自己步行相随,同到姚州,叩谢杨都督。
杨都督一见仲翔,不胜哀怜,教他洗沐过了,将新衣与他更换,又延医生医他两脚,好饮好食,将息不到一月,平复如故。
保安才与妻儿相见。
杨都督敬重保安,写书与长安贵游,称他弃家赎友之事,又厚赠资粮,送他往京师补官。
保安到了京中,升补嘉州彭山丞口,迎接家小赴任去讫。
仲翔留补都督判官。
朝廷追念代国公功劳,录用其子侄,安居表妻,仲翔得授尉州录事参军,又升代州户曹参军。
父没,回家守制。
丧葬已毕,叹道:"吾之余生,皆保安所赐。 老亲在堂,未暇图报;今亲没服除,可以报我知己矣。"
乃亲到嘉州探望。
那知保安夫妇并没于任,权厝近侧,儿子天祜,就在本县训蒙度日。
仲翔一闻此信,披麻执杖,具礼祭奠,伏在地上,号哭欲死。
呼天祜为弟,商议归葬。
发开土堆,棺木多已烂了,止存枯骨。
仲翔见了,益发伤心,痛哭不止,将骨殖逐节用墨表记,装入练囊,贮于竹笼之内,亲自背负而行。
天祜虽欲背负,仲翔只是不肯,说:"令先尊边地驰驱,十年劳苦,我即背负终身,尚不能稍酬万一。"
遂自嘉州背负数千里,步行到家,重备棺椁,择土安葬,粗麻重孝,与天祜一般。
仲翔起服到京,将吴保安为友忘家一段情节奏闻唐主,愿以自己官瞬让与其子天祜。
朝廷看妻,深为惊叹,降旨仲翔原官如故,天祜授为岚谷县尉。
此二人面也未曾相识,不过音书传达,遂为知己,生死交情,真是全始全终的了。
以视今人受人厚恩,一朝得志,就撇在爪畦国里去的,岂不大相悬绝?后人遣慕其事,为立双义庙,奉祀吴、郭二人,香火至今不绝。
然此等事在士大夫中已经稀少,安能望之末枝贱人?那知此辈之中,也有因知己之感,患难相随,矢志不变的,你道奇也不奇?试听下回说来。
第二回
人世荣枯易变心,如何屡难助口寻?优伶义气高千古,生死交情为赏音。
话说江南苏州府有一人,姓唐,名六生。
从幼学唱旦脚,歌喉宛转,相貌风韵,精于音律,凡字之音义及喉唇齿口,一些也不错,算是上等名优。
但为人颇有血性,不肯向人争收媚取怜,有说他演得好的,他不以为然;即有说他演得不好的,他也不以为然。
叹道:"我的好歹,不在登场演剧上。 只是四海茫茫,那个是我唐六生的真知己?若果遇知己,我的性命也肯与他的。"
同班朋友往往笑他为呆子,所以相好之人甚少。
住在家乡,一个唱戏的人,倒弄得来像高人逸士,落落难台起来了。
闻得京中最尚优伶,不论王侯贵戚,高官显宦,有一好子弟到来,人人争夺,缠头之赠,千金不惜。
他因想:"都会之地,为人物会聚之所,岂无一二有眼力的赏识我于牝牡骊黄之外?"主意定了,恰好有相熟的进京,附舟同行。
一到都中,人家晓得他是南边子弟,就有人合他入班。
那知京师地方,唱戏只要热闹发笑,不论音律字面,并不管老少好丑,只要是小旦脚色,舍得脸,会凑趣,陪酒陪宿,就得厚赠。
若专靠唱戏腔口好,字眼正,关目节奏合拍,就是《霓裳羽衣》仙曲,永新、念奴的绝调,觉得淡而无味,没有人要听了。
与人往来,若顾些体面,不肯与人勾头抱颈,亲嘴咂舌,觉得子都、宋朝,也如嚼蜡。
六生是顾惜廉耻的人,所以一团高兴,来到京师,依然所投不合,如在家乡一般。
担搁岁余,竟如苏秦下第,金尽裘敝,资用乏绝起来了。
欲要南归,又羞见江南父老。
有人约他到甘肃去,说:"彼处梨园绝少佳者,以子之技,到彼必有所遇。"
六生遂与偕往。
路上行了两月有余,到了甘省。
南边人在彼唱戏者也不少,向同行中打听,果然大有发财的。
但唱的都是梆子腔,最厌的是昆腔。
那南边来的戏子也要学他唱法,方能得时。
六生听了此言,出了一身冷汗,看此光景,冷淡更甚于京师。
要做运行生意,无人来睬他;若不惜运行生意,又无别业可做,何以为活?只得耐着满肚子气,挨身入班,有时终日坐在箱上,不叫他出场;有时扮些杂脚色,在场上凑数。
名为旦脚,竟哪班中扛箱打杂的一般,弄得衣衫褴褛,比京师更不像人。
向来人看我不上,今日连自己也看不上自己了。
一日,兰州府太尊在公所请布、按两司并台府官员饮酒,凡有名的戏班都叫齐伺候,共有四五班在场上搬演。
众官府中惟有方布政素娴音律,看了几出,都不入眼,问道:"有南边子弟善唱昆腔的么?"班中以六生对。
遂点《荆钗记·钱玉莲别祠》一出叫他唱。
六生歌喉本好,又把一肚皮愤闷之气,都发泄在钱玉莲身上,声情哀楚,字字动人。
方布政拍案叫绝,唱罢,重又叫他上去,说:"你的曲子可惜埋没在这个班中"就赏他十锭银子。
众官见布政说他好,亦都称赞起来,各出重赏。
那时六生喜出望外。
同班中向来鄙薄他的,都趋奉他起来了。
有的说:"六生向在某王爷府中出来的。"
有的说:"扬州商家有名的脚色。"
且不必表。
到了次日,方布政又传他进去,叫他唱曲,赏了一副好衣服。
从此六生之名震于甘省,不论仕宦富家燕饮喜庆,氍毹上没有六生便觉减色。
由此缠头之赠,倍于他优,到此地位,不惟衣帽体面,亦且囊育余资。
正是:
博得贵人青眼看,顿教身在九霄中。
那知六生正在得时之际,方布政缘事逮问,此时心绪茫然,自料多凶少吉,那里还有六生在心上?六生亦绝不见面。
起身时,众人见人人往送,独六生不来相送,都说:"平日老爷何等待他,今送也不来一送,真可谓负心的人了"
方布政自从拿问后,亲戚朋友四散躲开,即平时莫逆亲若弟兄的,见他势败,亦反眼若不相识。
一路孤孤凄凄,除几个退运家丁外,并无一人与他患难周旋。
行了日余,已到直隶界上,离京不过数程,忽见一人骑着一匹驴子,以骡轿边或前或后行走。
方公一看,认得是六生,便叫道:"你那里来?也在这里。"
六生跳下驴来,请了一个安,说道:"小的来迎接老爷的。"
因令上驴,傍着骡轿而走。
六生道:"小人那日闻了老爷的信息,连夜先赶到京,寻着部里一熟识书办,细问老爷的事情,知老爷到京即要收禁。 小的不放心,预先打点,凡刑部中司狱禁子等项,俱已安放停当,房子也裱好一间,一切需用物件尽皆置办,特来相接。"
方布政道:"你那得钱来使费?"六生道:"小人蒙老爷抬举,年来所得约有二三千金,尽够使用,稍尽犬马之劳。"
布政叹道:"吾交游满天下,今日能知恩报恩,不至于冷眼相看者,惟汝一人而已"慨叹了一回,为之下泪。
方布政收入天牢,果然诸色齐备,一些不吃苦,皆六生之力也。
自此,六生相随在狱,殷勤服侍,见他愁闷,还唱个曲儿与他解闷。
方公心绪不好,性情越发乖张,始初原有四五个家人跟随,只因打骂不过,家人们想:"你系势败之人,还恋着你做甚么?"所以渐渐散去。
单有一个老家人同六生在内陪伴。
以后方公怒时,无处发泄,只有六生常在他跟前,也不免要呵喝几句,奉承几拳了。
旁人看了倒替他不平,向六生道:"你又不是他的家人小厮,好意在这个地方陪伴他,今反要受他的气,着甚来由?"六生道:"不是这样说的。 你想,他今日何等情怀?自然左不是,右不是,任性使气,并非打骂我也。"
从此,六生在他身边愈加小心,竟如孝子奉养父母一般。
及将近冬至之前,方公向六生道:"我不知免得此难否?"六生道:"吉人自有天相。"
又唱一只曲子去安慰他。
唱到半只,方公大哭起来,他也就不唱了。
到临刑之时,只有六生在旁相送,又预先备好衣衾棺椁,缝头盛殓,抚棺大哭,哀感路人,借一寺院安置其柩。
人皆称六生义气,赞叹不已。
六生道:"吾责犹未了也。"
先是布政家私抄没,有一妾一子同一老仆留寓京邸,六生时时周济,无如囊中亦渐渐顶告竭,只得仍旧唱戏,所得脚色钱,每日遣人送去,以供薪水,自己却足不到门。
人问其故,他道:"寡妇之家,岂可胡乱进去?"其正道如此。
六生此番在京虽不比从前,所赚毕竟有限,幸亏人人重他义气,在他面上都肯加厚。
积蓄一年有余,手中约有五百余金,遂叫了一号常行的船,亲自同老家人送他家属扶柩回去。
中舱放柩,后舱眷属同住,自己宿在后梢,等闲不到舱内。
既到家中,择土安葬,一切葬费皆六生罄囊相助。
葬毕,重向坟前祭奠,痛哭一番,拜别而去。
每向人道:"知音已死,我今不复度曲矣"遂隐去不知所终。
看官,你道此等事岂是无义气人做得来的?世人朝盟夕寒,有身受大恩,一临利害,中道相弃,甚至下石者,比比而是。
六生一伶人耳,乃能若此,虽古之烈士何以加焉?余故录此一则,以愧天下之忘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