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
」「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
绝者,绝也。
谓句践时也。
当是之时,齐將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
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
其后贤者辩士,见夫子作春秋而略吴越,又见子贡与圣人相去不远,脣之与齿,表之与裏,盖要其意,览史记而述其事也。
」
问曰:「何不称越经书记,而言绝乎?」曰:「不也。
绝者,绝也。
句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
於是句践抑疆扶弱,绝恶反之於善,取舍以道,沛归於宋,浮陵以付楚,临沂、开阳,復之於鲁。
中国侵伐,因斯衰止。
以其诚\在於內,威发於外,越专其功,故曰越绝。
故作此者,贵其內能自约,外能绝人也。
贤者所述,不可断绝,故不为记明矣。
」问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诛服疆楚,何不言齐绝乎?」曰:「桓公,中国。
兵疆霸世之后,威凌诸侯,服疆楚,此正宜耳。
夫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躬而自苦,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
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故与越专其功而有之也。
」
问曰:「然越专其功而有之,何不第一,而卒本吴太伯为?」曰:「小越而大吴。
」「小越大吴奈何?」曰:「吴有子胥之教,霸世甚久。
北陵齐、楚,诸侯莫敢叛者,乘,薛、许、邾、娄、莒旁轂趋走,越王句践属芻莝养马,诸侯从之,若果中之李。
反邦七年,焦思苦身,克己自责,任用贤人。
越伐疆吴,行霸诸侯,故不使越第一者,欲以贬大吴,显弱越之功也。
」
问曰:「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皆人也。
夫差失道,越亦贤矣。
湿易雨,饥易助。
」曰:「何以知独在人乎?」「子贡与夫子坐,告夫子曰:「太宰死。
」夫子曰:「不死也。
」如是者再。
子贡再拜而问:「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欲以亡吴。
吴今未亡,宰何病乎?」后人来言不死。
圣人不妄言,是以明知越霸矣。
」「何以言之?」曰:「种见蠡之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
」相要东游,入越而止。
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问曰:「越绝谁所作?」「吴越贤者所作也。
当此之时,见夫子刪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
」
问曰:「作事欲以自著,今但言贤者,不言姓字何?」曰:「是人有大雅之才,直道一国之事,不见姓名,小之辞也。
或以为子贡所作,当挟四方,不当独在吴越。
其在吴越,亦有因矣。
此时子贡为鲁使,或至齐,或至吴。
其后道事以吴越为喻,国人承述,故直在吴越也。
当是之时,有圣人教授六艺,刪定五经,七十二子,养徒三千,讲习学问鲁之闕门。
越绝,小艺之文,固不能布於四方,焉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载列姓名,直斥以身者也?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
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怨恨,怨恨则作,犹诗人失职怨恨,忧嗟作诗也。
子胥怀忠,不忍君沈惑於谗,社稷之倾。
绝命危邦,不顾长生,切切爭諫,终不见听。
忧至患致,怨恨作文。
不侵不差,抽引本末。
明己无过,终不遗力。
诚\能极智,不足以身当之,嫌於求誉,是以不著姓名,直斥以身者也。
后人述而说之,仍稍成中外篇焉。
」
问曰:「或经或传,或內或外,何谓?」曰:「经者,论其事,传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
或非其事,引类以託意。
说之者见夫子刪诗、书,就经易,亦知小艺之復重。
又各辩士所述,不可断绝。
小道不通,偏有所期。
明说者不专,故刪定復重,以为中外篇。
」
越绝荆平王內传第二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
奢得罪於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
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
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
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將使边境有大忧。
」於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於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
」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於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
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
入者皆死,是不智也。
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
」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
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
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
」荆平王復使使者召子胥於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
」子胥介冑彀弓,出见使者,谢曰:「介冑之士,固不拜矣。
请有道於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適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子胥闻之,即从横岭上大山,北望齐晋,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
」於是乃南奔吴。
至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
」渔者知其非常人也,欲往渡之,恐人知之,歌而往过之,曰:「日昭昭,侵以施,与子期甫芦之碕。
」子胥即从渔者之芦碕。
日入,渔者復歌往,曰:「心中目施,子可渡河,何为不出?」船到即载,入船而伏。
半江,而仰谓渔者曰:「子之姓为谁?还,得报子之厚德。
」渔者曰:「纵荆邦之贼\者,我也,报荆邦之仇者,子也。
两而不仁,何相问姓名为?」子胥即解其剑,以与渔者,曰:「吾先人之剑,直百金,请以与子也。
」渔者曰:「吾闻荆平王有令曰:「得伍子胥者,购之千金。
」今吾不欲得荆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剑为?」渔者渡於于斧之津,乃发其簞饭,清其壶浆而食,曰:「亟食而去,毋令追者及子也。
」子胥曰:「诺。
」子胥食已而去,顾谓渔者曰:「掩尔壶浆,无令之露。
」渔者曰:「诺。
」子胥行,即覆船,挟匕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
子胥遂行。
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於瀨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託食乎?」女子曰:「诺。
」即发簞饭,清其壶浆而食之。
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
」女子曰:「诺。
」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自纵於瀨水之中而死。
子胥遂行。
至吴。
徒跣被发,乞於吴市。
三日,市正疑之,而道於闔庐曰:「市中有非常人,徒跣被发,乞於吴市三日矣。
」闔庐曰:「吾闻荆平王杀其臣伍子奢而非其罪,其子子胥勇且智,彼必经诸侯之邦可以报其父仇者。
」王者使召子胥。
入,吴王下阶迎而唁,数之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子胥跪而垂泣曰:「胥父无罪而平王杀之,而并其子尚。
子胥遯逃出走,唯大王可以归骸骨者,惟大王哀之。
」吴王曰:「诺。
」上殿与语,三日三夜,语无復者。
王乃号令邦中:「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不赦。
」
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眾。
闔庐將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
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
」於是止。
其后荆將伐蔡,子胥言之闔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
十五战,十五胜。
荆平王已死,子胥將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
后,子昭王、臣司马子期、令尹子西归,相与计谋\:「子胥不死,又不入荆,邦犹未得安,为之奈何?莫若求之而与之同邦乎?」昭王乃使使者报子胥於吴,曰:「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而非其罪也。
寡人尚少,未有所识也。
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寡人亦不敢怨子。
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民虽少,与子同使之。
」子胥曰:「以此为名,名即章,以此为利,利即重矣。
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
父已死,子食其禄,非父之义也。
」使者遂还,乃报荆昭王曰:「子胥不入荆邦,明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