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国体辨
或曰:"事之弊,作而更之欤?安而弗顾欤?"曰:作而更之也。
"人之不善,按而诛之欤?安而弗顾欤?"曰:按而诛之也。
"然而作而更弊,世以为纷纷也;按而诛不善,世以为刻讦也。 何谓欤?"曰:有以也。
事之体有小大,罪之情有深浅。
彼以系者大而罪也深,任忠义者之视之也,则然反之,蹇然辨之,作而更之,按而诛之,恐未果也。
何则?为国家天下之计然也。
人见忠义者之然也,不识其心而希之也,曰:"事皆然也,我顾不能然欤?"当其坐于府,立于庭,而议之以四方。
使彼其系者小而罪也浅,而然反之,蹇然辨之,作而更之,按而诛之。
恐不果也,甚者构而侈之也。
为国家天下之计乎?则未然也。
于是欢然厌其纷纷也,病其刻讦也。
岂惟厌且病欤?当世诚有任忠义者为其所当然,则上必思彼纷纷者之所行,刻讦之所存,而皆让焉。
诚有任忠义者为其所当然,则不之见信;幸而信,则奸与庸者,得扳厌且病之事而间之矣。
嗟夫!事有似之而不然者,此是非之所以乱,虚实之所以昧,不可恶也欤!恶则如何?亦察焉。
其请而更者利害也,大系国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者之事;其请而诛者,奸佞也,大系于国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之事也。
反是也,则末矣。
"然则弊之细也,恶之浅也,安而弗顾欤?"曰:考其弊而更之,得其大者焉;审其罪而诛之,当其深者焉。
则细且浅者熄焉。
睹细者浅者之可忧,抑其不熄,则徐徐而治可也,岂安而弗顾也欤?
或曰:"彼虽纷纷也,刻讦也,然其于事也,情欤?"曰:或情不情焉杂也,然则凡彼之所美也,有让而不情,情而不以其地,则罪始让者欤?否则彼之纷纷也,刻讦也,或情不情时也,罪忠义亦可欤!〈辑自《圣宋文选》、《南丰文粹》〉
邪正辨
正者一,邪者十,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
言者曰:"某正人也。"
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
曰:"某邪人也。"
必考焉,其言与行果邪也,亦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
必本其情者为之,迹亦可以必信也。
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
以正人焉,俟之勿疑之也,有间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
以邪人焉,处之勿迩之也,有助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
审邪正之术循是也,不失矣。
抑未尽于是也。
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
正者曰:"天下未治也。"
以天下之事考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
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
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
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
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
不戾于其始也,有赏,戾则有咎。
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
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
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
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之尚而已。
言者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
因亦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于其言与行则未之考也。
苟考焉,则亦其迹而已矣,或无之,或似与构之者也,于其情则未之考也。
以正人俟之,或疑焉,有间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
正者曰:"天下未治也。"
邪者曰:"已治也。"
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
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
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置之。
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
夫然,故正者不得尽其道,邪者得间之于冥冥之间,于计无必定也,于信用轻以蔽也,于号令也二,于赏罚也不明,于治也疏矣。
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
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
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
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鲜矣。
〈辑自《圣宋文选》、《南丰文粹》〉
问尧
或曰:"尧之圣不逮舜,尧不能用九官、诛四罪,而舜能焉。"
曰:"舜之所以圣,由尧之圣。 舜之用与诛,宜也。"
曰:"然则尧之时,独不可用与诛乎?"曰:"将以遗舜也。"
"其以遗舜奈何?""尧信舜之圣久矣,将举而禅焉,且以信于众,因四岳之举,遂试之。 其试由是夫起,圣人不苟以名服天下,必信其德于众。 德莫大于用贤诛恶,于是遂授以位焉,而天下率信,用与诛,盖假之舜云耳。"
曰:"然则尧之圣,将蔽贤纵恶乎?"曰:"否。"
用与诛至于舜之时可也,故尧迟之云尔,以成乎舜也,则其德在尧者多矣。”
曰:"然则尧其私于舜乎?""非私舜也,私其所以为天下也。"
曰:"《左氏传》所谓不能者,何也?"曰:"吾所论圣人之说,彼左氏何与焉!"〈辑自《圣宋文选》〉
论习
治乱之本在君之好恶,好恶在所习。
少习也正,其长也必贤;少习也不正,其长难与共为治矣。
不幸而然,则将磨之。
孰能磨之?择人焉。
朝夕相与俱,出入言动相缀接焉,是则可磨之也。
主然而是者助之,主然而违者替之,不释则极论之。
勉焉。
除其蔽欲而接之以道,不见邪者而变焉,其志素定矣,然后可与共为治。
其为大体,不亦艰且勤与?然于习之也,有渐矣,古之所以为治者,岂异焉?此众官不有任也,岂必人之不材也?朝夕未尝相与居也,出入言动未尝相缀接也,是焉而不能助,违焉而不能替,不释而莫之极论也。
其蔽欲日益固,其为道日益拙,所见寺人女妇邪者也。
其志素定矣未也?其可共为治乎?其为大体,不亦怠且忽欤?噫!宰相虽尊也,然其见也有间矣。
置斯职也,不慎欤!使职此者不尽也,而寺人女妇得其心,其谁曰可也?噫!左右侍从之官,其非所谓常伯、侍郎、给事、谏议、司谏、正言欤!〈辑自《圣宋文选》〉说势
周之初,天下列为诸侯而居者以千数,力小易使也,势便易治也,此所以不惟承号令、奉职贡而已,固实有以翼戴天子也。
及其衰也,大国兼数千里而王,令之不能,诛之不能,加之并为六国,合为秦,而周亡矣。
非封建罪也,地过王制也。
汉兴,袭其衰制,寻亦大乱。
秦人壤列国而郡县之,其势诚小而易使也,尺兵不得制,斗粟不得专,视徙置守宰若弈棋然尔。
势甚便,而治岂得行也?上之与吏,吏之与民,不异于燕赵之相观,一有变则翻而从寇尔,而能有以翼戴天子乎?故一夫唱叛而秦灭矣,非郡县罪也,守宰亡具甚耳。
今病封建者必曰用秦法,病郡县者必曰用周制,皆不得其理也。
且从而更其事,以为天下可得更乎?否也。
天下之存亡,视其大伦大法之治乱耳。
其次惟其所制,制之使力小而易使,势便而易治,皆善也。
地过王制,势夺于下,皆害也。
借使韩、魏、燕、赵列为百里之国而侯,虽至今存可也。
秦之郡县,势足以自治,力足以自卫,虽以万世无患可也。
天下之势岂不诚易知哉?后世矫前之敝法,寝藩镇权,功成求遂矣。
然而尚未反守宰之分职,伸州县之干翼,岂计之善也?万一水旱疾疫,其或有觊幸之人出者,州县其胡以备之?徐乐、山涛之论,可不念耶?诚念之,不难择人而任之,分势而使之,如斯而已矣。
〈辑自《圣宋文选》、《南丰文粹》〉说用
物有根而殖柯叶,而茂芽若穗,而实。
翼而天飞,足而陆走,喙而鸣息,而食啮者其形类多矣。
非有主于虚空以蕃而息之者欤?吾观其用亦密矣。
彼使之水而濡,火而焚,雷而动,风霆而鸣,霜雪而悴,雨露而滋硕,则世得而知之矣。
若其裁之为形,散之为声,充之为气,始终之为死生,则非水也、火也、雷也、风霆也、霜雪也、雨露也所能使为之也,世固不可测其所以为也。
然而万物相得以生,是则其用非密耶?今夫群而居,缝而衣,燧而食,筑土石、构竹而庐者,其嗜欲众矣。
非有制而一之者,则其争滋不息,吾观其用也密矣。
彼立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序,为之衣食饮用之物,节之以仪,通之以声,习之以言,束缚之以刑,则世皆得而知之矣。
若其扰之使相亲,和之使相悦,厚之使相让以不争,结之使乐出其死而不顾其私,迁之使去于利而就于谊,则非序也、物也、仪也、声也、气也、言也、形也所能使为之也,世固不测其所以为也。
然而万民相得以治,是则其用亦非密耶?吾有以而知之矣。
生而死万物者,阴与阳也。
运于内而莫显于外,不可得而穷其妙也。
世之以水、火、雷、风、雪、霜、雨、露而求之者,妄也。
亲而善万人者,仁与义也。
兴于上而阴被于下,驯于其心而不可强通于其耳目,不可得而识其微也。
世之侈于仪,繁于声音,执于器,据于文字,以力驱而法缚者之求之也愈妄。
《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
又曰:"显诸仁,藏诸用。"
善播万物、善教万民者为之也。
〈辑自《圣宋文选》、《南丰文粹》〉说言上之收群言,其务当而已。
诚使贵且信者,其言非必不可以听也。
贱且疏者,其言是则必可舍乎?否也,期为有补于治而已。
夫然则岂惟上之失得可质焉?天下之邪正举白矣。
昔舜之达四聪、明四目也,故元凯在下不能抑也,四凶在上不能盖也,其治由此而已。
昧者反此,喜是其所用,不广听,于其所忽,杂然当否莫有主也。
岂惟上之失得不闻焉?天下之阴狡者举进矣。
秦之敝以斯、高,汉之莽、禹,晋以荀、贾,唐以牛、李、裴、卢,其大效然已,可不惩欤?
或曰:"不已察耶?"曰:"绳其大慝,纾其小过,诛其实,弛其文,何察焉?"噫!吾有为而言之也,使贵且信者皆得其人,兹说其不可以已耶?〈辑自《圣宋文选》〉
说非异
人不能相持以生,于是圣人者起,绍天开治。
治者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六达而不悖,然后人乃克群游族处,生养舒愉。
历选列辟无有改此者也。
独浮屠崛起西陲荒忽枭乱之地,假汉魏之衰世,基僭迹,文诡辩,奋丑行。
至晋梁,破正擅邪,鼓行中国。
有卑世主、轻海内之实,盛从诡谲嵬琐恣睢之邪情,驰骛衤祥倾荡怪神之邪说,离君臣,叛父子,捐耒耜桑柘之务,髡而缁,不俪不嗣,辟而无用。
意者在削灭典刑,铲学刮语,寝礼崩乐,涂民视听。
遂将除唐虞,汩沉三代,杜塞仲尼之训检,自贤其淫,妄然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为言动居处皆变诸夷狄。
缅惟在昔,尊礼义而尚失畴,圮废而克终。
故圣明者称唐虞,暴乱者蹈幽厉,况欲尽泛扫人之所以生息之道,漂荡圣贤数千载功业,专遂己之私,而可以行之哉!虽宿儒硕生,绳其僻邪乖剌,勤恳于策书,然世主莫之寤,其波流汗漫无其救止。
其徒相与唱而大之,习为张幻惑,下祸降休,若探诸箧。
与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悉天下之财什伍而奉焉。
其庐益侈,其众益蕃,其辩益枝叶,耗费无穷而怪乱无极,耗矣,衰哉!孰抑而正之与?或曰:"斯嫉其迹庶矣,盍究其源?其源情性然,与孔子异意,凡为之者,不爱官争能,贤失唯印组为务,逐逐然相轧也。"
曰:否。
明先王之道,内足以不惑,外足以行事。
情性有不平欤?背而之他,将失其平,尚何有于孔子之意?官也以行吾道,能也以治,不能或争。
而轧之者,自其戾先王之道,而教义不行也。
尊教兴义,则上让而下竞,畴轧之乎?谋末而遗本,以售其辞,斯害也已。
浮屠利心无足,而假无欲也;行伪险秽,而强高言淡泊也。
恶在其为贤哉!则又以谓为愚者设之,故鬼神之相司察、冥报阴谪、灾福相胜相摩之说,以震恐于其心,觊其惑惧而创艾,是又惑也。
其以冥报阴谪之可畏,孰与畏刑而慕赏哉?謇謇者陈礼义,损益灼然著乎其前。
当世之法,生杀、出入、升黜、成败,焯乎迫于其心,而犹不知省而避也,奚暇顾未至之祓祥哉?若晋魏梁隋之间,蹈道者乡劝,而抵触者衰止欤?否也。
则浮屠之说,无益已可知矣。
今者虞庠夏校之制未备,而塔庙丛于海宇,缘南亩、操机杼之民寡,而断发胡服之隶肩相摩、踵相交也;缀学立制、补礼改乐之道未极,而蛮貊之音眩中国者,骊驾联驷不足载,邃宇高栋不足容也;声明文物之具未完,而洪钟垒鼓之声铿锵于闾阎也。
崇奉之侈,古之未极者,今复尽行之矣。
民父子粝梁之食,褐衣之袭,举损之矣。
是以在下不免乎有冻饿之民,操觚囊而为沟中瘠也。
为今之策,先民所谓复其人,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导之,出于中计,斥祷祠之末,制厌胜之嵬,学自上先焉,场庙勿新也,诵试勿数也,冠而隶籍,五百髡其一人,为老子学,捶提仁义,截绝礼法,乱人伦,耗桑农之务,其源不可不深为制,仿此颇损其数,亦创艾之一端也。
王者正德以应天,纯仁以得民,群天下之智愚,而告之以往古,教之以至顺,粲焉!寰宇之间,形气之内,圣人之典章存焉。
可以外运造化,内沾毫芒,浸之以纯嘏矣!恶用胡夷之治、荒唐之学哉?〈辑自《圣宋文选》〉
治之难
以天下而行唐虞三代之道,不唐虞三代如者,无有也。
然而治之难也,何故?治世非无小人也,其信正人也,固其相参非庸者也,虽有,正人弗病也。
唐之时四罪立唐之朝,周之时三监在周之廷,唐尧、周公大圣人也,其辨之也不疑,其知之也果,彼虽幸而至乎大臣诸侯之间也,绌矣,于正人焉无病也。
汉元之初,萧望之相汉,刘向、周堪、张猛为之腹心。
东汉之末,李固、陈蕃、杜乔相汉,李膺、范滂之徒布据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
去斯时则已矣,使克其所施,功德万计哉。
孝元、桓、灵,常主也,主其相参者,史高、稚圭、韦成、胡广、赵戒而下庸者也,而邪者嚣其间,其于辨众贤之不明,而用之也不果,虽进而立于公卿之内,儇然而危矣,可得天下国家之安乎?呜呼!治之难也。
以此观天下者,不观小人、正人、贵贱、升黜,观其用否如何耳,则治乱审矣。
〈辑自《圣宋文选》〉
读贾谊传
余读三代两汉之书,至于奇辞奥旨,光辉渊澄,洞达心腑,如登高山以望长江之活流,而恍然骇其气之壮也。
故诡辞诱之而不能动,淫辞迫之而不能顾,考是与非若别白黑而不能惑,浩浩洋洋,波彻际涯,虽千万年之远,而若会于吾心,盖自喜其资之者深而得之者多也。
既而遇事辄发,足以自壮其气,觉其辞源源来而不杂,剔吾粗以迎其真,植吾本以质其华。
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
及其事多,而忧深虑远之激捍有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愁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
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
余悲贾生之不遇。
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
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
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
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
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
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
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
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辑自《圣宋文选》、《南丰文粹》〉
书魏郑公传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覆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
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
夫《春秋》之所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
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非然哉!〈辑自《圣宋文选》、《宋文鉴》、《南丰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