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录 卷之七 王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益智录
《益智录》 卷之七 王威 解鉴

王威,柳州人。

娶吴氏,甫二载,为流寇冲散。

贫不自给,从事负贩,因家无妻室,恒数年不归。

偶贩到平阳贺邑,店居市货。

值邑岁饥,逃亡甚众。

忽见店外有少妇,守五、六岁童子,哭甚恸。

问之店主,盖店邻伍家妇氏孟,其夫伍元外出,六年无耗。

姑死无棺木,自鬻葬姑,而鬻人者嫌其有子。

孟将另鬻其子于他人,不忍生离,故哭之甚哀。

威闻而怜之曰:"吾年已半百,本不欲娶妇。 渠不嫌吾年长,吾为之葬亲育子。"

店主曰:"此善举也。"

语孟氏,氏从之。

威为市棺,择日而殡。

殡时,氏哭言:"为母与子故,含羞失节,死无以见故母,生无以对前夫。"

闻者悉为酸楚。

威以孟房屋破漏,出资为之修理,渐治家具。

氏子名惠,使从塾师读。

比三年,伍元归。

路闻妻已改嫁,先至邻店问之,店主详述之。

元曰:"养子葬母,恩义至重,且妇已失节,愿止领吾子他适,余不与闻。"

店人以伍元之言告威,威问孟氏所愿,孟言愿从前夫。

威曰:"若然,令伍元暂宿于店,吾收拾余资,明日即行。"

店主曰:"君所市家具如何?"威曰:"悉赠伍元。"

威去五月,孟氏生双子。

元知为王威遗种,念威恩义,善视之,因以恩、义名二子。

嗣二子九岁时,忽来一世袭武翼都尉郑公,宿邻店。

因子病,店居医治不效,数日卒。

恩、义时嬉戏店外,郑见恩相貌与子相似,且同庚,欲继为子顶世袭名,烦店主致意。

店主见元,元商孟氏,孟喜从之。

郑厚酬伍元,携恩去。

王威之从事负贩也,颇有赢余,年老旋归,路宿梧州属邑某镇店。

将寝,忽闻妇女哭声,呼店人问之。

店人曰:"有伍姓者,逃荒到此,三月前病故。 其子外出,数年无耗。 婆媳贫不能支,不得已令媳他适,故哀哭。"

威恻然曰:"其子年庚几何?"店主曰:"其子名义,吾尝见之,年约二十七八,面目奚似。"

威伪惊曰:"几误大事。 渠有银信烦吾带来,意欲明晨问交,今若此,当急与之。"

遂取银数两同店主见伍母,曰:"吾与令郎素相识。 昨遇于某处,言闻父终,欲急归,以有一二事未妥,烦吾先带白金数两,暂为日用需,定于十日内必归。"

且曰:"令郎发财,手中积蓄约有数百金。"

言已,交银于伍母。

伍母曰:"有书信否?"曰:"无之。 烦吾口诉。"

伍母执银不语。

威曰:"疑有错误乎?吾试言令郎之年庚、相貌。"

遂如店主之言细述之,伍母始信而喜。

问威姓氏,店主代答曰:"客姓王,现居小店。"

伍母得银信,遂罢嫁媳之议。

伍义果九日归,其积蓄亦如威言。

伍母谓义曰:"幸汝先以数金烦客寄来,不然,汝妻已他适数日。"

遂向义详言之。

义曰:"无之。 儿交好亦无王姓者。"

伍母大异,急出银以示义,曰:"此即寄来之银,花费尚未尽。 王客昨宿某店,客即行,店主必知客耗,可急访之。"

义奉母命诣店,店主曰:"王客偶得微恙,今虽愈,尚未行。"

义见威,稽首致谢。

威惊讶动问,店主曰:"是即客代寄银两之伍义,今何不识也?"威笑曰:"吾实与渠无素,不忍其婆媳生离,故假托为之。"

店主欣然曰:"客诚仁人君子。"

伍义曰:"翌午谨具菲酌,恭酬鸿惠,奉献原金,伏冀早临。"

威曰:"原金决不受,定于趋扰矣。"

次日,威邀店主同往。

既至,义母穴窗窥客,大惊,呼子出,曰:"汝问客大名威,柳州人否?若果然,则汝生父至矣。"

义如母命问威。

威曰:"子何以知之?"义未及答,义母入曰:"君不识孟氏耶?君须发如秋霜,妾亦不敢相认。"

遂指义曰:"此君之子。"

威哑然不知所言。

孟复曰:"君别后五月,妾生二子,此其次也。"

威曰:"其兄安在?"孟曰:"九岁时,继于郑游击为子,今无信。"

曰:"伍惠何往?"孟曰:"扶柩葬贺未回。"

店主曰:"君得夫妻父子团聚,皆轻财好义之所致也。"

威遂家于梧。

镇外有大河,时霖潦方盛。

威偶出望水,见河心有船一只,人众船小,忽开巨漏,齐声号救,岸人立视如偶。

威曰:"如有能救者,愿出钱若干以酬之。"

他船贪其重赏,齐赴拯救。

及救得人、物,而船已沉。

被救者齐赴威前致谢。

内一官长相貌出众,威问之曰:"贵人何往?"其人曰:"吾姓郑,现官某郡游击,特告假诣贺省生母。 闻母迁徙是邑,故访问到此。"

威见郑衣履尽湿,邀至家相易,郑从之。

威言于孟氏,孟曰:"得无君之子乎?"遂自牖视听,见郑声音笑貌似恩,大言曰:"谁名王恩?"郑曰:"吾之乳名。"

孟大喜,入曰:"吾即汝母。"

指威曰:"此汝生父。"

恩九岁离母,时已记事,视之,果其母。

俄顷王义出,视之,果其弟。

意外相逢,喜何如之!威问继父母,恩曰:"悉即世。 父无子,恩世袭父爵。"

因假期已迫,定省数日而去。

威富冠一邑。

无赖某甲见威多金,自造伪票,用既死人作中代,向威索银。

威不应,甲讼之。

官据字断威如数归偿,以一月为限。

未几,旧官谢事,新尹到任。

威方欲呈明,而尹已差传,并将中代之子传至。

官令甲书中代之子姓名,甲书毕呈于官。

官视而笑,复问中人之子曰:"甲借票,汝父作中,汝知之乎?"曰:"不知。"

问代字之子曰:"汝父在日,作何生理?"曰:"训蒙。"

官以甲借票示之曰:"是汝父之笔迹否?"曰:"不是。"

官曰:"汝父既训蒙,必有手泽。"

曰:"有之。 已将身父所录文籍带来。"

遂呈于官,与甲借字笔迹迥殊。

官笑谓甲曰:"汝用心已巧矣。 用死人作中代,以为人死无据。 票之笔迹,与代字人不符,反与汝字相仿,其票殆自为之乎?"甲犹强辨。

官怒,将刑之;甲惧,认诬。

官重责甲,案遂结。

先是,王威夫妇之被贼冲散也,吴氏不知何往之善,惟从妇女奔逃。

女伴渐少,后惟一少媪在。

媪伪言与吴同乡,可偕归,吴喜从之。

媪无资斧,所费皆吴资。

行五六日,吴疑曰:"何行数日,未到柳州?"媪复诳之曰:"某镇为众寇劫居,不可归。"

吴曰:"此何处?"曰:"湖南也。"

吴虽疑惧,无可如何,惟媪命是从已耳。

不数日,吴资亦尽。

媪劝吴自鬻,吴亦无他生路,不得不从。

时有黄太史,中年无子。

其妻尹氏欲为市能生育之少妇作妾,闻吴氏有孕,多金购之。

及遣家人接吴氏,而媪不在。

家人曰:"身价交汝姑矣。"

吴曰:"吾无姑。"

家人曰:"老媪何人?"吴曰:"吾亦不知为谁,惟伴行数日耳。"

家人白尹氏。

尹愿重出银给吴,吴曰:"勿庸。 吾子然一身,亦无用金处,惟求夫人善视足矣。"

尹令吴自居一室,未几产一子。

将择吉令太史纳吴,太史曰:"渠生子,渠有依矣。 岂可令其失节?"尹氏曰:"渠今生子,渠必宜男,可冀于斯人得子嗣。"

太史曰:"渠虽生子,焉知不从兹断生;卿未生子,焉知不从兹始生。 天下之以妾生子者固多,无妾得子者尤不少。 子之有无,命也。"

遂使婢媪谓吴曰:"今而后,按佣妇支给工价为养子之资。 如不欲,听其抱子他适。"

吴氏曰:"窃有心愿,虽自觉不量,不得不言。 愿以主人作父母,旦夕奉事。"

婢媪复太史,太史喜,遂以吴为义女。

次年,尹氏果生子。

太史以王泽名吴子,尹子曰瀚。

及少长,使二子同案读。

泽聪敏,瀚次之。

泽十四岁能文,太史使应试,泽欲俟瀚,太史从之。

后泽、瀚同案入泮,其文实出王泽一人手。

越两科,泽遇与瀚同号,代为作文,同领乡荐。

泽连捷,榜下即用,授梧州某属邑知县,实即王威迁居之邑也。

泽到任,披览案卷,见王威名,白于母,母曰:"汝父家柳州,渠或与汝父同姓名也。"

及甲某之讼既结,泽问王威曰:"汝祖居是邑乎?"曰:"非也。 吾柳州人,迁居是邑十余年。"

泽大惊,请威客舍坐,急入白母。

母出见威,谓泽曰:"果汝父也。"

各诉别情。

吴以知有子为游击,喜甚。

威遣人寻伍惠至,为制恒产,使各爨。

威老,王泽告终养,郑亦托故归奉。

及终,三子顶灵,一文一武,一邑称大葬焉。

但郑游击以世袭之故,不得复王姓。

虚白道人曰:王威者,妻亡不娶,亦无子息望矣,而卒得三子送死,非人力,悉阴功致之。

盖不悯人生离,不能得孝姑之妇背生两子;不哀人同溺,不能必寻亲之男不死长河。

至于夫妇离散,半生无耗,忽同贵子意外相逢,原嫡妻遭遇之善,冢子成名之由,夫岂寻常感格之所能致哉!余西乡某庄李某,自幼未婚,以小车推货物、送行客为生,恒终岁不归。

偶送客至峄,归。

自野店起程过早,见一庄首尼姑庵后血娃啼哭,启视之,男也。

因思家无妻室,不能养育;小车载之,难治生理,遂舍之而行。

忽来一犬嘶其襁,娃哭益急,李恐犬伤其生,急回逐犬。

李行,犬复至。

李恻切隐深,抱置车上。

天气微寒,以旧小衣裹之。

至一巨庄,托言妻产后猝卒,遗此子,为客不能养,欲与人,逢人辄言之。

后遇一老人曰:"吾有子孙,怜君事出两难,愿为代育。"

遂问李邦族,李详言之。

老人曰:"吾名某,与君同姓。 此子长大,必令归宗,祈命名留表记,异日好相认。"

李以孝名子,将裹子小衣裂半幅为记而去。

孝渐长,身躯雄伟,至十七、八岁,李翁令习武,得入泮。

翁年高多病,恐死后子孙薄待孝,因薄与家财,而暗地厚赠之,使赴历下寻父。

孝遂携妻子而往。

李某年老,不能任重务,归家,合博局撩零以糊口,冬则窖地而居。

庄中忽来一少年,衣冠齐整,后车数乘,携有少妇幼子,问李某名。

庄人曰:"问渠何为?"少年曰:"是吾父也。"

庄人私议曰:"李无妻,何得有子?"一人曰:"庄人别无李某名,焉知非其子?"遂急赴窖中见李曰:"汝子来矣。"

李曰:"安在?"曰:"在庄首访问。"

李喜,执小衣半幅而出。

其人曰:"执此何为?"李曰:"非此,则父不父,子不子。"

见少年曰:"汝李孝也?"曰:"然。"

李遂将小衣半幅授之,少年视之,当途拜父,令少妇参翁,幼子请祖父安。

李不能言,惟点额而已。

夫李某穷极之人,若非见血娃而动恻隐,何得享此厚福?庄人私问之。

李曰:"某年在某处成家,年余妻卒。"

李壮岁恒年余不归,庄人信之。

李孝问母墓,李言葬某处丛葬处,后被山水淹没,无迹可寻。

其子信之。

观王威及李某事,可以感发人之善心。

马竹吾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