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集解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颜氏家训集解
《颜氏家训集解》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 王利器

省事第十二〔一〕

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二〕。"

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三〕,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四〕。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五〕;鼫鼠五能,不成伎术〔六〕。"

近世有两人〔七〕,朗悟士也,性多营综〔八〕,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文章无可传于集录,书迹〔九〕未堪以留爱翫,卜筮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五〔一0〕,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画绘〔一一〕、棋博〔一二〕,鲜卑语、胡书〔一三〕,煎胡桃油,〔一四〕炼锡为银〔一五〕,如此之类,略得梗概〔一六〕,皆不通熟。

惜乎,以彼神明〔一七〕,若省其异端〔一八〕,当精妙也。

〔一〕郝懿行曰:"省,读所景切。 省事,言不费事也。"

〔二〕说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案:御览三九0引孙卿子,亦载此铭,今荀子无文。

御览注云:"皇览云:‘出太公金匮。 ’家语、说苑又载。"

赵曦明注此,劣及引家语观周篇,失其本柢矣。

〔三〕郝懿行曰:"‘指’当为‘趾’字之讹。"

〔四〕卢文弨曰:"大戴礼易本命篇:‘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角者脂而无后齿。 ’汉书董仲舒传:‘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 ’傅读曰附。"

〔五〕执,宋本作"熟"。

案:吕氏春秋有执一篇,云:"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宋本作"熟",不可从。

〔六〕鼫,原作"鼯",赵曦明曰:"‘鼯’当作‘鼫’,尔雅释兽:‘鼫鼠。 ’注:‘形大如鼠,颈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鼠。 ’说文:‘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卢文弨曰:"尔雅释文:‘鼫,或云即蝼蛄也。 ●,郭音雀,将略反。 ’诗硕鼠正义引作‘鼩’,音瞿。"

郝懿行曰:"困学纪闻卷五云:‘隋、唐志有蔡邕劝学篇一卷,易正义引之,云:“鼫鼠五能,不能成一伎术。"

’”器案:易晋卦正义引蔡邕劝学篇:"鼫鼠五能,不能成伎。"

王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荀子劝学篇:"梧鼠五伎而穷。"

杨倞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

大戴礼劝学篇:"鼫鼠五伎而穷。"

蔡邕鼫鼠五能之说,即本之荀子、大戴礼,作"鼫"为是,今据改正。

至谓蝼蛄为鼫鼠,乃崔豹古今注之言,段氏说文注已斥其非矣。

〔七〕少仪外传上引"两"作"二"。

郝懿行、李详俱引杭世骏诸史然疑,指为祖珽、徐之才二人。

缪荃荪云自在龛随笔一说同。

南史张稷传:"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

〔八〕卢文弨曰:"营综,谓多所经营综理也。 说文:‘综,机理也。 子宋切。 ’"器案: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与殷浩书:‘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已久矣。 ’"

〔九〕杂艺篇:"真草书迹。"

又:"书迹鄙陋。"

书迹,犹言书体墨迹也。

〔一0〕少仪外传上引"差"作"瘥"。

案: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四为下。"

注:"全犹愈也,以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

〔一一〕器案:此文画绘,盖亦指北朝时尚之胡画,北史平鉴传:"夜则胡画以供衣食。"

又下引祖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者是也。

〔一二〕卢文弨曰:"棋,围棋。 博,六博。"

〔一三〕"胡书"二字,各本无,今据宋本补。

鲜卑语谓语言,胡书谓文字。

庾信哀江南赋:"河南有胡书之碣。"

广弘明集二0引萧绎简文帝法宝联璧序:"大秦之籍,非符八体;康居之篆,有异六爻。"

则当时外文之传入中国者多矣,然庾、颜之所谓胡书,则指鲜卑文字也。

〔一四〕卢文弨曰:"北齐书祖珽传:‘陈元康荐珽才学,并解鲜卑语。 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 ’盖此数者,皆当时所尚也。"

〔一五〕卢文弨曰:"神仙传载尹轨能炼铅为银,后世亦有得其术者,然久未有不变者也。"

〔一六〕卢文弨曰:"梗概,大略也。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梗概,不纤密。 ’"〔一七〕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一八〕论语为政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上书陈事,起自战国〔一〕,逮于两汉,风流弥广〔二〕。

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三〕之俦也。

总此四涂,贾诚

〔四〕以求位,鬻言以干禄〔五〕。

或无丝毫〔六〕之益,而有不省〔七〕之困,幸而感悟人主,为时所纳,初获不赀〔八〕之赏,终陷不测之诛,则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之类甚众〔九〕。

良史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一0〕,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

今世所睹,怀瑾瑜而握兰桂者〔一一〕,悉耻为之。

守门诣阙,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一二〕,无经略之大体〔一三〕,咸◆糠〔一四〕之微事,十条之中,一不足采,纵合时务,已漏先觉,非谓不知,但患知而不行耳。

或被发奸私,面相酬证,事途回穴〔一五〕,翻惧◆尤〔一六〕;人主外护声教〔一七〕,脱加含养〔一八〕,此乃侥幸之徒,不足与比肩也〔一九〕。

〔一〕赵曦明曰:"案:若苏秦、苏厉、范雎、韩非、黄歇之辈皆是。"

〔二〕文心雕龙章表篇:"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主,皆称上书。 秦初定制,改书曰奏。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三〕史记苏秦传:"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

卢文弨曰:"说,舒芮切。"

〔四〕贾诚,即贾忠,避隋文帝父杨忠讳改。

贾,读左传"贾余勇"之贾。

〔五〕论语为政篇:"子张学干禄。"

集解:"干,求也。 禄,禄位也。"

〔六〕丝毫,宋本、朱本作"私毫",未可从。

〔七〕卢文弨曰:"不省,不见省也。"

〔八〕卢文弨曰:"不赀,亦作‘不訾’。 颜师古注汉书盖宽饶传:‘不赀者,言无赀量可以比之,贵重之极也。 ’"器案:通鉴五0胡注云:"赀之为言量也,不赀,谓无量可比也。"

〔九〕赵曦明曰:"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严助,会稽吴人。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擢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及淮南王反,事与助相连,弃市。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诣阙上书,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拜为中大夫,与助俱侍中。 后告张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 为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愿击匈奴,拜东郡都尉,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 后坐事诛。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 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是时,徐乐、严安亦俱上书言世务。 上召见三人,谓曰:“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皆拜为郎中。

偃数上疏言事,岁中四迁。

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

为齐,刺齐王阴事,王自杀。

上大怒,征下吏治。

公孙弘以为齐王自杀,无后,非诛偃无以谢天下。

遂族偃。

’”卢文弨曰:"吾丘音虞丘,主父音主甫。"

〔一0〕论语子路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包注:"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

尚书秦誓:"如有一介臣。"

释文:"一介,耿介一心端悫者。"

案:别解"一介"作"耿介",盖本此。

〔一一〕卢文弨曰:"瑾瑜,美玉;兰桂,皆有异香。 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耻为若人之所为也。"

器案: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补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瑾瑜,美玉也。"

拾遗记六后汉录曰:"夫丹石可磨而不可夺其坚色,兰桂可折而不可掩其贞芳。"

〔一二〕汉书地理志下:"矜夸功名。"

黄叔琳曰:"做秀才当如守贞之女,上书陈事,何异倚市门乎。"

〔一三〕文选三国名臣赞序:"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吕向注曰:"经略,经营也。"

〔一四〕◆糠,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别解作"糠◆"。

卢文弨曰:"庄子逍遥游释文:‘◆糠又作秕糠,犹烦碎。 ’"〔一五〕穴,原作"◆",今据郝、李说校改。

卢文弨曰:"迂回丛◆,言所值之不能一途。 ◆,而陇切。"

郝懿行曰:"案韩诗云:‘谋猷回穴。 ’文选班固幽通赋用之,曹大家注云:‘回,邪也;穴,僻也。 祸福相反。 ’"李详曰:"案:‘◆’当作‘穴’,文选幽通赋:‘叛回穴其若兹。 ’曹大家注:‘回,邪也;穴,辟也。 韩诗:“谋猷回穴。"

’‘穴’亦作‘泬’,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

’善注:‘韩诗曰:"谋犹回泬。"

’‘穴’、‘泬’义通,善得各据所引而用之。

二字犹言反复,卢读为而陇切,非是。”

器案:郝、李校是。

韩诗之"谋猷回穴",毛诗小雅小旻作"谋犹回潏",穴、潏音近通用,卢以"穴"为"◆",非是。

文选宋玉风赋:"回穴错迕。"

李善注:"凡事不能定者回穴,此即风不定貌。"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颜师古注:"畔,乱貌也。 回穴,转旋之意也。"

〔一六〕翻,抱经堂校定作"◆",宋本及诸明本都作"翻",今从之。

卢文弨曰:"‘◆’与‘翻’同。 ◆,俗愆字。"

朱本注曰:"◆,愆同。"

郝懿行曰:"◆,广韵云:‘俗愆字。 ’汉武帝立齐王策文云:‘厥有◆不臧。 ’注:‘◆与愆同。 ’"

〔一七〕尚书禹贡:"声教讫于四海。"

正义曰:"声教,声威文教。"

〔一八〕卢文弨曰:"脱者,或然之辞。"

〔一九〕卢文弨曰:"言不足与之并肩事主也。"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

〔一〕,思不出位〔二〕,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 〔三〕。"

论语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四〕。"

〔一〕赵曦明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 ’"案:郑玄注曰:"不可侵官。"

〔二〕易经艮象:"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篇:"君子思不出其位。"

集注:"孔曰:‘不越其职。 ’"

〔三〕赵曦明曰:"表记,礼记篇名。"

器案:礼记郑玄注云:"尸谓不知人事,无辞让也。"

陈澔集说:"吕氏曰:‘陵节犯分,以求自达,故曰谄;怀禄固宠,主于为利,故曰尸利也。 ’"

〔四〕论语子张篇:"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一〕,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须求趋竞〔二〕,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三〕,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四〕,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五〕;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六〕!世见躁竞〔七〕得官者,便谓"弗索何获"

〔八〕;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也〔九〕。

见静退〔一0〕未遇者,便谓"弗为胡成"〔一一〕;不知风云不与〔一二〕,徒求无益也。

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一三〕,焉可胜算乎〔一四〕!〔一〕蓄价,蓄养声价。

后汉书姜肱传:"征为太常,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借声价。 ’"风俗通义愆礼篇:"居缑氏城中,亦教授,坐养声价。"

〔二〕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

晋书庾峻传:"风俗趋竞,礼让陵迟。"

南史王峻传:"峻性详雅,无趋竞心。"

〔三〕卢文弨曰:"量,音良。 伐亦功也。 庄二十八年左氏传:‘且旌君伐。 ’"〔四〕而,少仪外传作"觊"。

〔五〕卢文弨曰:"犹今选人之在吏部者,先求分发。"

案白居易自问:"老佣难发遣。"

〔六〕戒子通录二引分段。

〔七〕文选嵇康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进之涂。"

〔八〕宋本及各本"谓"作"为",戒子通录、事文类聚前三九、群书类编故事十四引亦作"为",抱经堂校定本作"谓",少仪外传亦作"谓",今从之。

赵曦明曰:"‘谓’旧作‘为’,下同,古亦通用。"

又曰:"左氏昭二十七年传:‘吴公子光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

’”

〔九〕求,宋本、罗本、傅本、程本、胡本、何本、鲍本作"然",事文类聚、群书类编故事同,赵引屠本、颜本、朱本及戒子通录作"索",抱经堂本作"求",今从之。

又少仪外传、戒子通录"也"作"矣"。

〔一0〕晋书潘尼传:"性静退不竞。"

〔一一〕赵曦明曰:"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一二〕与,少仪外传、群书类编故事作"兴"。

赵曦明曰:"易干文言传:‘云从龙,风从虎。 ’后汉书刘圣公传赞:‘圣公靡闻,假我风云。 ’又二十八将传:‘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 ’"

〔一三〕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此二句,少仪外传作"凡不求而得者"六字。

〔一四〕卢文弨曰:"焉,于虔切。 胜音升。"

齐之季世〔一〕,多以财货托附外家,諠动女谒

〔二〕。

拜守宰者,印组〔三〕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四〕。

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殆〔五〕,微染风尘〔六〕,便乖肃正,坑阱〔七〕殊深,疮痏〔八〕未复,纵得免死,莫不破家,然后噬脐〔九〕,亦复何及。

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一0〕,不能通达,亦无尤焉。

〔一〕左传昭公三年:"晏子曰:‘此季世也。 ’"文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注:"季谓末年。"

〔二〕女谒,或言妇谒。

群书治要三一载文韬:"后宫不荒,女谒不听。"

荀子大略篇:"汤旱而祷曰:‘妇谒盛与?’"杨倞注:"妇谒盛,谓妇言是用也。"

诗经云汉正义引春秋说题辞:"汤遭大旱,以六事谢过……女谒行与?"韩非子诡使篇:"近习女谒并行。"

汉书李寻传:"对诏问灾异,……其于东方作,日初出时,阴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

后汉书杨赐传:"赐上封事曰:‘女谒行则谗夫昌。 ’"赵壹刺世疾邪赋:"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

后汉书皇后纪序:"闺房肃雍,险谒不行。"

注:"谒,请也。 言能辅佐君子,和顺恭敬,不行私谒。 诗序曰:‘虽则王姬,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 ’又曰:‘而无险诐私谒之心。 ’"赵曦明曰:"北齐书恩幸传:‘穆提婆,本姓骆,汉阳人。 提婆母陆令萱尝配入掖庭,大为胡后所昵爱。 令萱奸巧多机辩,取媚百端,宫庭之中,独擅威福。 天统初,奏引提婆入侍后主,官至录尚书事,封城阳王。 令萱又媚穆昭仪,养之为母,提婆遂改姓穆氏。 及穆后立,令萱号曰太姬。 武平之后,令萱母子,势倾中外,生杀予夺,不可尽言。 ’"器案:北齐书文宣纪:"天保七年诏:‘或外家公主,女谒内成。 ’"又冯子琮传:"太后为齐安王纳子琮长女为妃,子琮因请假赴邺,遂授吏部尚书。 其妻恃亲放纵,请谒公行,贿货填积,守宰除授,先定钱帛多少,然后奏闻,其所通致,事无不允。 子琮亦不禁制。"

观此,则知之推之言之非诬矣。

〔三〕卢文弨曰:"古者居官,人各一印,后世凡同曹司者,共一印。 组即绶也,所以系佩者。 汉书严助传:‘方寸之印,丈二之组。 ’"

〔四〕卢文弨曰:"北齐书后主纪:‘任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参预机权。 各引亲党,超居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贿成。 帑藏空竭,乃赐诸佞幸卖官,或得郡两三,或得县六七,各分州郡,下逮乡官亦多中降者。 ’"

〔五〕殆,原作"治",少仪外传引作"殆",义较胜,今从之。

〔六〕卢文弨曰:"风尘易以污人,言不能清洁也。"

器案:世说新语赏誉篇:"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又轻诋篇:"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风尘义与此同。

文选刘孝标辨命论:"必亭亭高竦,不杂风尘。"

李善注:"郭璞游仙诗曰:‘高蹈风尘外。 ’"则风尘为六朝人习用语。

〔七〕后汉书袁绍传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曰:"坑阱塞路。"

南史齐东昏侯纪:"陵冒雨雪,不避坑阱。"

〔八〕文选张平子西京赋:"所恶成疮痏。"

薛综注:"疮痏,谓瘢痕也。"

李善注:"苍颉曰:‘痏,殴伤也。 ’"

〔九〕卢文弨曰:"左氏庄六年传:‘楚文王过邓,邓三甥请杀之,曰:若不早图,后君噬脐。 ’"郝懿行曰:"案:噬脐二字本庄六年左传文,杜征南注云:‘若啮腹脐,喻不可及。 ’颜君此语,与左氏少异。"

〔一0〕颜本、朱本"身"作"势"。

王子晋云:"佐饔得尝,佐斗得伤〔一〕。"

此言为善则预〔二〕,为恶则去,不欲〔三〕党人非义之事也。

凡损于物,皆无与焉。

然而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四〕;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伍员之托渔舟〔五〕,季布之入广柳〔六〕,孔融之藏张俭〔七〕,孙嵩之匿赵岐〔八〕,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九〕,甘心瞑目。

至如郭解之代人报雠〔一0〕,灌夫之横怒求地〔一一〕,游侠〔一二〕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

如有逆乱之行,得罪〔一三〕于君亲者,又不足恤焉〔一四〕。

亲友之迫危难也,家财己力,当无所吝;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一五〕,非吾教也。

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六〕,当以仁义为节文〔一七〕尔。

〔一〕赵曦明曰:"王子晋,周灵王之太子也。 周语下:‘佐雝者尝焉,佐斗者伤焉。 ’雝与饔通。"

器案:淮南子说林:"佐祭者得尝,救斗者得伤。"

亦本王子晋语。

意林引唐子:"佐斗者伤,预事者亡。"

〔二〕永乐大典六六二引"预"作"豫"。

〔三〕合璧事类续五一"欲"作"与",类说、永乐大典仍作"欲"。

〔四〕赵曦明曰:"魏志邴原传:‘原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辽东太守公孙度畏恶欲杀之,政窘急往投原。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政投原曰:“穷鸟入怀。"

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五〕赵曦明曰:"史记伍子胥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奔吴,追者在后;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卢文弨曰:"员音云。"

〔六〕赵曦明曰:"史记季布传:‘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布千金。 布匿濮阳周氏,周氏献计,髡钳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与同食。 ’"卢文弨曰:"史记集解:‘服虔曰:“东郡谓广辙车为广柳车。"

邓展曰:"丧车也。"

李奇曰:"大隆穹也。"

瓒曰:"今运转大车是也。"

’索隐:‘礼曰:"设柳翣。"

郑康成注周礼云:"柳,聚也,诸饰所聚。"

则是丧车称柳。

’”

〔七〕赵曦明曰:"后汉书党锢传:‘张俭,字符节,山阳高平人。 ’孔融传:‘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恶,刊章捕俭。 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褒,不遇。 时融年十六,见其有窘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

后事泄,俭得脱,兄弟争死,诏书竟坐褒焉。

’”

〔八〕罗本、傅本、程本、胡本、何本及类说"嵩"误"高"。

赵曦明曰:"后汉书赵岐传:‘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 耻疾宦官,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尹,收其家属尽杀之。 岐逃难,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时安丘孙嵩游市,察非常人,呼与共载。 岐惧失色。 嵩屏人语曰:“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遂以俱归,藏复壁中。

’”

〔九〕罪原作"◆",宋本、黄本及类说作"罪",今从之。

〔一0〕赵曦明曰:"史记游侠传:‘郭解,轵人也,字翁伯。 为人短小精悍,以躯借交报仇。 ’"

〔一一〕赵曦明曰:"史记魏其侯传:‘武安侯田蚡为丞相,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不许。 灌夫闻,怒骂籍福,福恶两人有◆,乃谩自好,谢丞相。 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实怒不与田,亦怒曰:“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卢文弨曰:"横,户孟切,次下同。"

〔一二〕卢文弨曰:"史记游侠传集解:‘荀悦曰:“尚意气,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一三〕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罪"皆作"◆"。

〔一四〕宋本、合璧事类"又"作"亦"。

〔一五〕少仪外传下"理"作"礼"。

〔一六〕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红尘闹热白云冷,好于冷热中间安置身。"

意盖本此。

〔一七〕黄叔琳曰:"酌量最当,然亦最难,能如是者,君子哉!"卢文弨曰:"仁者爱人,而施之有等;义者正己,而处之得宜。 墨氏之兼爱,疑于仁而实害于仁;杨氏之为我,疑于义而实害于义,是以孟子必辞而辟之。"

器案:孟子离娄上:"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史记礼书:"礼有节文。"

前在修文令曹〔一〕,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二〕,凡十余人,纷纭累岁,内史牒付议官平之〔三〕。

吾执论曰:"大抵诸儒所争〔四〕,四分幷减分两家尔〔五〕。 历象之要,可以晷景测之;〔六〕今验其分至薄蚀〔七〕,则四分疏而减分密〔八〕。 疏者则称政令有宽猛,运行致盈缩〔九〕,非算之失也;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无灾祥也。 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而违经。 且议官所知,不能精于讼者〔一0〕,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一一〕,幸勿当也〔一二〕。"

举曹贵贱,咸以为然。

有一礼官,耻为此让〔一三〕,苦欲留连,强加考核〔一四〕。

机杼〔一五〕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一六〕,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一七〕,竟无予夺〔一八〕,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一九〕。

〔一〕赵曦明曰:"本传:‘河清末,待诏文林馆,大为祖珽所重,令掌知馆事。 ’"〔二〕赵曦明曰:"隋书百官志:‘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司历二人,监候四人。 其历、天文、漏刻、视祲,各有博士及生员。 ’"器案:竞历,谓争论历法,此当指武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难天保历事,见隋书律历志中。

志称其"争论未定,遂属国亡",与此言"竟无予夺"合。

之推自言"举曹贵贱,咸以为然",则固在齐修文令曹时事也。

〔三〕赵曦明曰:"隋书百官志:‘内史置令二人,侍郎四人。 ’"卢文弨曰:"牒,徒协切,说文:‘札也。 ’广韵:‘书版曰牒。 ’案:后世官府移文谓之牒。 平,平议也。 后汉书霍谞传:‘前者温教,许为平议。 ’"器案:徐师曾文体明辩:"公移:案公移者,诸司相移之词也,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 唐世凡下达上,其制有六:……其六曰牒,有品以上公文皆称牒。 宋制……六部相移用公牒。 ……今制……诸司相移者曰牒。 ……大略因前代之制而损益之耳。"

〔四〕抱经堂校定本"争"作"执",宋本及诸本都作"争",今从之。

〔五〕赵曦明曰:"续汉律历志:‘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远,召治历编欣、李梵等,综校其状,遂下诏改行四分,以遵于尧。 熹平四年,蒙公乘宗绀孙诚上书,言受绀法术,当复改。 诚术:以百三十五月二十三食为法,乘除成月,从建康以上减四十一,建康以来减三十五。 ’"案:建康,汉顺帝年号,仅一年,当公元一四四年。

〔六〕卢文弨曰:"晷,古委切,日景也。 景,古影字,葛洪始加◆,详见本书书证篇。"

器案: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 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七〕分至,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

汉书天文志:"日月薄食。"

注:"日月无光曰薄,京房易传曰:‘日月赤黄为薄。 ’或曰:‘不交而食曰薄。 ’韦昭曰:‘气往迫之为薄,亏毁曰食也。 ’"蚀、食字通。

〔八〕疏,抱经堂校定本作"疏"。

〔九〕盈缩,亦谓赢缩,汉书天文志:"岁星超舍而前为赢,退舍为缩。"

王先谦补注:"占经引七曜云:‘超舍而前,过其所舍之宿以上一舍二舍三舍谓之赢,退舍以下一舍二舍三舍谓之缩。 ’"

〔一0〕黄叔琳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亦是协恭和衷、推贤让能之义,非仅画蛇不须添足。"

〔一一〕格令,犹言律令。

新唐书艺文志刑法类:"麟趾格四卷,文襄帝时撰。"

〔一二〕林思进先生曰:"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索隐引崔浩曰:‘当谓处其罪。 ’即此当字义。"

〔一三〕傅本、颜本、胡本、何本、朱本"让"作"议",宋本、罗本、程本、黄本作"让",今从之。

〔一四〕卢文弨曰"核,下革切,与核同。"

〔一五〕卢文弨曰:"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

器案:本书名实篇:"疑彼制作,多非机杼。"

魏书祖莹传:"祖莹尝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也。 ’"取喻相似,则亦六朝人恒言也。

〔一六〕朱本于"采访"断句,以"讼人"属下句读,非是。

〔一七〕文选上林赋:"背秋涉冬。"

闲居赋:"背冬涉春。"

七发:"背秋涉冬。"

句法与此同。

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疏引徐邈曰:"涉犹历也。"

背春涉冬,犹今言过了春天到了冬天也。

〔一八〕各本"予"作"与",今从宋本。

〔一九〕宋本原注:"一本‘此好名好事之为也。 ’"案: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黄本有"好事"二字。

止足〔一〕第十三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二〕。"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三〕,为立涯限尔〔四〕。

先祖靖侯〔五〕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六〕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七〕,婚姻勿贪势家〔八〕。"

吾终身服膺〔九〕,以为名言也。

〔一〕梁书有止足传。

〔二〕赵曦明曰:"见礼记曲礼上。"

〔三〕各本"足"作"止",今从宋本。

〔四〕艺文类聚十八引王僧孺为韦雍州致仕表:"一旦攀附,遂无涯限。"

涯限,犹言界限也。

〔五〕卢文弨曰:"之推九世祖名含,已绎在治家篇。"

〔六〕戒子通录"无"误作"欲"。

〔七〕卢文弨曰:"案:自汉以来,官制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此但不至公耳,然于官品亦优矣。 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岂不更冲退哉?"器案:二千石,汉人谓之大官,仕宦之徒,冲退与躁进者,于此有以觇其趣焉。

汉书疏广传:"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

又宁成传:"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世说新语贤媛篇:"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江淹自序传:"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

盖自汉、魏以来,仕途险巇,一般浮沉于宦海者,率以此为持盈之限云。

北齐书张琼传:"有二子,长忻,……普泰中,为都督,……以功尚魏平阳公主,除驸马都尉、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郑县伯。 琼常忧其太盛,每语亲识曰:‘凡人官爵,莫若处中;忻位秩太高,深为忧虑。 ’"琼与之推,俱北齐臣也,琼之忧虑,与之推之服膺,其道一也。

〔八〕景定建康志四三引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王处明君之外弟,为子允之求君女婚;桓温君夫人从甥也,求君小女婚;君并不许,曰:‘吾与茂伦于江上相得,言及知旧,抆泪叙情,茂伦曰:“唯当结一婚姻耳。"

吾岂忘此言?温负气好名,若其大成,倾危之道,若其"阙"败也,罪及姻党。

尔家书生为门,世无富贵,终不为汝树祸。

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阙"婚嫁不须贪世位家。

’”颜鲁公文集大宗碑铭:"桓温求婚,以其盛满不许,因诫子孙曰:‘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世家。 ’"案:二文俱作"世",此作"势",疑出妄改。

〔九〕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注:"奉持而着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一〕。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二〕。

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三〕?周穆王〔四〕、秦始皇〔五〕、汉武帝〔六〕,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七〕,不知纪极〔八〕,犹自败累,况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纔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九〕,不啻此者〔一0〕,以义散之〔一一〕;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

〔一〕赵曦明曰:"易谦彖传:‘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

〔二〕罗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黄本两"趣"字都作"取",宋本、傅本作"趣",今从之。

卢文弨曰:"趣者,仅足之意,与孟子‘杨子取为我’之取同。"

"塞",颜本作"充","饥",颜本、程本、胡本作"饥",饥为饥饿字,饥为饥荒字,古书传刻多混。

通鉴十九胡三省注:"暂无曰乏。"

〔三〕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四〕赵曦明曰:"昭十二年左氏传:‘子革对楚子:“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騄耳之驷,巡狩,乐而忘归。

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一日千里以救乱。

’”

〔五〕赵曦明曰:"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六年,秦初幷天下,除谥法,为始皇帝,治驰道,筑长城,作阿房宫,求不死药,焚诗书,坑儒生。 三十七年七月,崩于沙丘平台。 ’"

〔六〕赵曦明曰:"桓谭新论:‘汉武帝材质高妙,有崇先广统之规,然多过差。 既欲斥境广土,又乃贪利争物,闻大宛有名马,攻取历年,士众多死,但得数十匹耳。 多征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内竭府库,外罢天下,此可谓通而蔽矣。 ’"

〔七〕孟子万章上:"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八〕卢文弨曰:"左氏文十八年传文。"

〔九〕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

正义:"圣人欲言之时,必拟度之而后言。"

案:拟犹言预料也。

〔一0〕卢文弨曰:"啻与翅同。 不啻,不但,言过之也。"

刘盼遂曰:"案:不啻此,谓过于此也,与不至此对文。 六朝人以不啻为常谈,如左氏昭公元年传:‘君子曰:“鲜不五稔。"

’杜注:‘少尚当历五年,多则不啻。

’此不啻为过多之证。

世说新语赏誉篇:‘江思俊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文学篇:‘殷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排调篇:‘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

’假谲篇:‘王文度弟智,恶乃不翅。

’皆谓过也,多也。

翅、啻古通用。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篇云:‘不啻,多也。

’则此语之来也久矣。”

器案:说文◆部:"●,病不翅也。"

段玉裁注曰:"翅同啻,古语不啻,如楚人言伙颐之类。 世说新语:‘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 ’晋、宋间人尚作此语。"

〔一一〕宋本句首有"皆"字。

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一〕,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

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二〕私庭。

吾近为黄门郎〔三〕,已可收退;当时羇旅,惧罹谤讟,思为此计,仅未暇尔〔四〕。

自丧乱已来,见因托风云〔五〕,徼幸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六〕,朔欢卓、郑〔七〕,晦泣颜、原者

〔八〕,非十人五人也〔九〕。

慎之哉!慎之哉〔一0〕!

〔一〕器案:张琼所谓"处中",亦是此意,详见上注。

〔二〕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

马瑞辰通释曰:"偃仰,犹偃息、●乐之类,皆二字同义。"

〔三〕赵曦明曰:"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 ’"器案:隋书百官志中,记后齐官制云:"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 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

又百官志上,记梁官制云:"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

〔四〕终制篇:"计吾兄弟,不当仕进。 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复资荫,使汝等沈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故腼冒人间,不敢坠失,兼以北方政教严切,全无隐退者故也。"

两说可以相补。

〔五〕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论:"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智能之士也。"

又刘玄刘盆子列传赞:"圣公靡闻,假我风云。"

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假,借也。 言圣公初起,无所闻知,借我中兴风云之便。"

〔六〕抱经堂校定本"填"作"殒",宋本、罗本、傅本、顾本、何本、朱本作"填",今据改。

程本、胡本误作"损"。

〔七〕卢文弨曰:"史记货殖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徙临邛,室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富埒卓氏。 ’"〔八〕黄叔琳曰:"意平语炼。"

卢文弨曰:"颜、原,谓颜渊、原思。"

〔九〕卢文弨曰:"言如此者,其人众多也。"

〔一0〕此句,抱经堂校定本不重,宋本及各本俱重,今据补。

诫兵第十四〔一〕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二〕为业,遍在书记。

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三〕,颜氏居八人焉〔四〕。

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

春秋世〔五〕,颜高〔六〕、颜鸣〔七〕、颜息〔八〕、颜羽〔九〕之徒,皆一斗夫耳。

齐有颜涿聚〔一0〕,赵有颜〔一一〕,汉末有颜良〔一二〕,宋有颜延之〔一三〕,并处将军之任,竟以颠覆。

汉郎颜驷〔一四〕,自称好武,更无事迹。

颜忠以党楚王受诛〔一五〕,颜俊以据武威见杀〔一六〕,得姓已来,无清操者,唯此二人,皆罹祸败。

顷世乱离,衣冠〔一七〕之士,虽无身手〔一八〕,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战功。

吾既羸薄〔一九〕,仰惟〔二0〕前代,故寘心〔二一〕于此,子孙志之。

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二二〕,此圣证也〔二三〕。

吾见今世士大夫,纔有气干〔二四〕,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二五〕;但微行险服〔二六〕,逞弄拳腕〔二七〕,大则陷危亡,小则贻耻辱,遂无免者。

〔一〕郝懿行曰:"案:此篇首,乃颜氏族谱叙也。"

〔二〕器案:儒雅,谓儒素大雅,汉书公孙弘传:"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

〔三〕论语先进篇:"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朱熹集注:"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索隐:"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

梁玉绳史记志疑曰:"案弟子之数,有作七十人者,孟子云‘七十子’,吕氏春秋遇合篇‘达徒七十人’,淮南泰族及要略训,俱言七十,汉书艺文志序、楚元王传所称‘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是已。 有作七十二人者,孔子世家、文翁礼殿图、后汉书蔡邕传鸿都画像、水经注八汉鲁峻冢壁象、魏书李平传学堂图皆七十二人,颜氏家训诫兵篇所称‘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二’,是已。 有作七十七人者,此传及汉地理志是已。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实七十七人,今本脱颜何,止七十六人,其数无定,难以臆断。"

〔四〕赵曦明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字子渊,鲁人。 颜无繇,字路,回之父。 颜幸,字子柳;颜高,字子骄;颜祖,字襄;颜之仆,字叔;颜哙,字子声;颜何,字冉,皆鲁人。 ’案:今家语止七十六人,盖脱去颜何一人,索隐于史记颜何下引家语云:‘字称。 ’今史记字冉,盖传写脱其半耳。 索隐明言家语与史记同,则其为脱误更明甚。 今家语颜高作颜刻,颜祖作颜相。"

器案:急就篇一:"颜文章。"

颜师古注:"颜氏本出颛顼之后。 颛顼生老童。 老童生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是谓祝融。 祝融生陆终。 陆终生六子,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为鲁附庸,在鲁国邾县,其后,邾武公名夷父,字曰颜,故春秋公羊传谓之颜公,其后遂称颜氏,齐、鲁之间,皆为盛族。 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人焉。"

〔五〕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鲍本、汗青簃本都作"春秋之世"。

〔六〕赵曦明曰:"定八年左氏传:‘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阳州人出,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俱毙。

偃且射子鉏,中颊,殪。

颜息射人,中眉,退曰:"我无勇,吾志其目也。"

’”〔七〕赵曦明曰:"昭廿六年传:‘齐师围成。 师及齐师战于炊鼻。 林雍羞为颜鸣右,下。 苑何忌取其耳。 颜鸣去之。 苑子之御曰:“视下顾。"

苑子刜林雍,断其足。

鑋而乘于他车以归。

颜鸣三入齐师,呼曰:"林雍乘。"

’”

〔八〕各本俱无"颜息",宋本有,今从之。

事详上颜高条注引左氏传。

〔九〕赵曦明曰:"左哀十一年传:‘齐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 战于郊,右师奔。 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

泄曰:"驱之。"

’”

〔一0〕卢文弨曰:"韩非子十过篇:‘昔田成子游于海而乐之,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柰人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田成子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 臣言为国,非为身也。"

君乃释戈,趣驾而归,闻国人有谋不纳田成子者矣。

’说苑正谏篇以为谏齐景公,颜涿聚作颜烛趋,左传作颜涿聚,史记、古今人表俱作颜浊邹,他书讹者不具出。”

〔一一〕宋本原注:"‘’或作‘聚’。"

段玉裁曰:",才句切,上多一点,是俗最字。"

卢文弨曰:"史记赵世家:‘幽缪王迁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 李牧诛,司马尚免,赵忽及齐将颜聚代之。 赵忽军破,颜聚亡去。 ’冯唐传:‘迁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索隐:‘聚音以喻反,汉书作最。 ’"器案:战国策赵策下:"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赵王疑之,使赵葱及颜最代将,斩李牧,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大破赵,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最,遂灭赵。"

字正作最。

〔一二〕赵曦明曰:"三国志袁绍传:‘以颜良为将军,攻刘延于白马。 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 ’"

〔一三〕赵曦明曰:"案:宋书颜延之传:尝领步兵校尉,未尝为将军。 其子竣传云:‘竣字士逊。 世祖践阼,以为侍中,迁左卫将军。 丁忧,起为右将军。 以所陈多不被纳,颇怀怨愤,免官。 竣频启谢罪,幷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于狱,赐死。 ’"钱大昕曰:"案:延之未尝以将兵颠覆,其子竣虽不善终,亦非由将兵之故,且与其父何与?后读宋书刘敬宣传:‘王恭起兵京口。 以刘牢之为前锋,牢之至竹里,斩恭大将颜延。 ’乃悟此文颜延下衍一‘之’字。 牢之事本在晋末,而见于宋书,故之推系之宋耳。 或后来校书者,因延之为宋人,妄改‘晋’为‘宋’也。"

〔一四〕赵曦明曰:"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文帝时为郎,武帝辇过郎署,见驷庞眉皓发,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器案:后汉书张衡传注、御览三八三、又七七四引汉武故事都云:"颜驷,江都人。"

元和姓纂:"颜驷,江都人。"

颜鲁公集世系谱序:"汉有异、肆、安乐。"

疑"驷"即"肆"。

胡本"驷"作"泗",误。

〔一五〕赵曦明曰:"后汉书楚王英传:‘永平十三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 事下案验,废英,徙丹阳泾县,自杀。 坐死徙者以千数。 ’"

〔一六〕徐鲲曰:"魏志张既传:‘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曲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 俊遣使送母及子诣太祖为质求助。 太祖问既,既曰:“俊等外假国威,内生傲悖,计定势足,后即反耳。 今方事定蜀,且宜两存而斗之,犹卞庄子之刺虎,坐收其毙也。"

太祖曰:"善。"

岁余,鸾遂杀俊,武威王秘又杀鸾。

’”案:此事通鉴系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刘盼遂亦引以为证。

〔一七〕器案:汉书杜钦传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文选奏弹王源集注:"钞曰:‘衣冠,谓簪缨人也。 ’"欧阳修撰王道卿制:"唐将相之后,能以勋名自继其家者,号称衣冠盛事。"

胡三省通鉴三二注:"衣冠,当时士大夫及贵游子弟也。"

〔一八〕赵曦明曰:"身手,谓有勇力习武艺者,故杜少陵诗云:‘朔方健儿好身手。 ’"郝懿行曰:"案:身手未详所出,杜少陵诗云:‘朔方健儿好身手。 ’盖本于此。 好身手犹言好拳勇欤?"

〔一九〕卢文弨曰:"羸,力追切。"

〔二0〕仰惟,卢文弨曰:"惟,思也。"

〔二一〕寘心,卢文弨曰:"寘犹息也。"

〔二二〕赵曦明曰:"列子说符篇:‘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案:招与翘同,举也。"

卢文弨曰:"此或孔子父叔梁纥事,见左氏襄十年传:‘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后遂移之孔子。"

器案:吕氏春秋慎大篇、淮南主术篇及道应篇、论衡效力篇,都以为孔子事,盖相传如此。

〔二三〕卢文弨曰:"王肃有圣证论,此语所本。"

〔二四〕列子杨朱篇:"行年六十,气干将衰。"

卢文弨曰:"气力强干。"

〔二五〕礼记檀弓下:"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二六〕卢文弨曰:"微行,易为奸也。 险服,如曼胡之缨、短后之衣是。"

〔二七〕腕,各本作"腕",今从宋本。

卢文弨曰:"说文:‘手腕也,杨雄曰:腕,握也。"

从手●声,乌贯切。

’”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

入帷幄之中〔一〕,参庙堂之上〔二〕,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三〕,君子所耻也。

然而每见文士,颇读兵书〔四〕,微有经略。

若居承平之世〔五〕,睥睨宫阃〔六〕,幸灾乐祸〔七〕,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八〕;如在兵革之时,构扇〔九〕反复,纵横说诱〔一0〕,不识存亡,强相扶戴〔一一〕: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诫之哉!诫之哉!

〔一〕卢文弨曰:"汉书高帝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二〕吕氏春秋召类篇:"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

〔三〕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鲍本、汗青簃本"尽"作"画"。

〔四〕器案:颇与下句微对文,亦微少义。

史记叔孙通传:"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文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九流七略,颇常观览。"

李善注:"广雅:‘颇,少也。 ’"诸颇字义并同。

〔五〕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汗青簃本无"居"字,今从宋本。

〔六〕抱经堂校定本"阃"作"闱",宋本及各本俱作"阃",今据改。

卢文弨曰:"睥睨,犹言占察,汉书窦田列传作‘辟倪’,亦作‘俾睨’、‘◆睨’,并同,匹诣、研计二切。"

〔七〕左传僖公十四年:"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 ’"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八〕卢文弨曰:"诖音卦,广雅:‘欺也。 ’"

〔九〕庾信哀江南赋:"桀黠构扇,凭陵畿甸。"

〔一0〕卢文弨曰:"纵,即容切,亦作从。 横,户盲切。 说,始芮切。"

〔一一〕卢文弨曰:"强,其两切。 扶戴,谓推奉以为主也。"

习五兵〔一〕,便乘骑〔二〕,正可称武夫尔〔三〕。

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四〕,乃饭囊酒瓮也〔五〕。

〔一〕赵曦明曰:"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 ’注:‘郑司农曰:“戈,殳,戟,酋矛,夷矛。"

此车之五兵。

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

’”

〔二〕宋本"乘骑"作"骑乘"。

卢文弨曰:"骑,其寄切。"

〔三〕罗本、何本、文津本"正"作"止",颜本、程本、胡本、朱本、黄本作"上",宋本、傅本作"正",今从之。

〔四〕宋本"即"下有"自"字。

〔五〕卢文弨曰:"金楼子立言篇:‘祢衡曰:“荀彧强可与言,余人皆酒瓮饭囊。"

’”郑珍曰:"意林引抱朴子云:‘祢衡常云:“孔融、荀彧,强可与语,余人酒瓮饭囊。"

’”器案:抱朴子外篇弹祢:"荀彧犹强可与语,过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无人气,皆酒瓮饭囊耳。"

意林所引,盖即此文。

论衡别通篇:"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义同。

养生第十五〔一〕

神仙之事,未可全诬;但性命在天,或难钟值〔二〕。

人生居世,触途牵絷〔三〕:幼少〔四〕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

衣食资须〔五〕,公私驱役〔六〕;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七〕,千万不遇〔八〕一尔。

加以金玉之费〔九〕,炉器所须,益非贫士所办〔一0〕。

学如〔一一〕牛毛,成如麟角〔一二〕。

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一三〕,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于此〔一四〕。

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

〔一五〕,慎节起卧,均适寒暄〔一六〕,禁忌食饮,〔一七〕将饵药物〔一八〕,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一九〕。

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

庾肩吾常服槐实〔二0〕,年七〔二一〕十余,目看细字〔二二〕,须发犹〔二三〕黑。

邺中〔二四〕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朮、车前得益者甚多〔二五〕,不能一一说尔〔二六〕。

吾尝患齿,摇动欲落〔二七〕,饮食热冷〔二八〕,皆苦疼痛。

见抱朴子牢齿之法〔二九〕,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三0〕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三一〕,今恒持之〔三二〕。

此辈小术,无损于事,亦可修也〔三三〕。

凡欲饵药〔三四〕,陶隐居太清方中〔三五〕总录甚备,但须精审〔三六〕,不可轻脱

〔三七〕。

近有王爱州〔三八〕在邺学服松脂〔三九〕,不得节度,肠塞而死,为药所误者甚多〔四0〕。

〔一〕器案: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嵇喜为康传曰:‘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绩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 着养生篇。 ’"六朝人养生之说,大较如此。

〔二〕宋本、续家训、罗本、傅本、何本、鲍本作"钟值",颜本、朱本作"相值",程本、胡本、抱经堂本作"种植"。

器案:归心篇云:"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傥值福征。"

彼以钟值对文,与此以钟值连文义同,此本书作"钟值"之证,今从宋本等。

〔三〕卢文弨曰:"絷,陟立切,诗小雅白驹传:‘绊也。 ’"

〔四〕抱经堂校定本"幼少"作"幼小",各本都作"幼少",今据改正。

〔五〕晋书范汪传:"举召役调,皆相资须。"

南史蔡廓传:"有所资须,皆就典者取焉。"

〔六〕抱经堂校定本"驱役"作"劳役",今从宋本改正。

驱役,谓奔走役使。

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

〔七〕南史刘敬宣诸人传论:"或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八〕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黄本、文津本"不遇"作"不过",今从宋本。

〔九〕赵曦明曰:"抱朴子金丹篇:‘昔左元放神人授之金丹僊经,余师郑君以授余。 受之已二十余年矣,资无儋石,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 ’又云:‘朱草喜生岩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 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 ’"

〔一0〕续家训"益"作"盖"。

〔一一〕宋本"如"作"若",今从续家训及余本。

〔一二〕赵曦明曰:"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案:见御览四九六、困学纪闻十三引"郝懿行说同。

刘盼遂曰:"按:二语出抱朴子极言篇云:‘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 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 ’赵注虽引蒋子万机论语,然黄门意自用葛氏书也。"

器案:抱朴子自叙篇:"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

亦以麟角喻学成。

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亦本万机论。

本书勉学篇云:"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取譬亦同。

〔一三〕黄叔琳曰:"可以破愚。"

赵曦明曰:"华山,仙人多居焉。 初学记引华山记云:‘山顶有千叶莲花,服之羽化。 山下有集灵宫,汉武帝欲怀集仙者,故名。 ’今云‘白骨如莽’,言其不可信也。 左氏哀元年传:‘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 ’杜注:‘草之生于广野,莽莽然,故曰草莽。 ’"卢文弨曰:"孔丛子陈士义篇:‘魏王曰:“吾闻道士登华山,则长生不死,意亦愿之。"

对曰:"古无是道,非所愿也。"

’”刘盼遂曰:"按:抱朴子登涉篇云:‘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莫不入山。 然不知入山法者,多遇祸害。 故谚有之曰:“太华之下,白骨狼借。"

’”〔一四〕续家训"世"作"此","愿"作"劝"。

广弘明集十三释法琳辨正论引此文作"神仙之事,有金玉之费,颇为虚放。 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得仙之理?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劝汝曹学之。"

颇有纂改也。

〔一五〕胡三省通鉴一一五注:"气一出一入谓之息。"

〔一六〕宋本、鲍本"寒暄"作"暄寒"。

〔一七〕案: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日本康赖医心方二九引本草食忌,即言禁忌食饮之事。

〔一八〕器案:诗小雅四牡:"不遑将父。"

毛传:"将,养也。"

〔一九〕论语泰伯篇:"禹,吾无闲然。"

卢文弨曰:"抱朴子极言篇:‘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 耳不极听,目不久视。 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不欲甚劳甚逸。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 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然后先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三九:"二程遗书云:‘问:“神仙之说有诸?"曰:"不知若何。 若曰白日飞升之类则无。 若言居山谷间、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 譬如一垆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有此理也。"

’颜氏家训云云,此意与程子略近,六朝人所以好言服饵也。

然参同契云:‘广求名药,与道乖殊。

’野葛巴豆,学者所宜慎耳。”

器案:颜、程言养生而不信神仙轻举之说,此合于医家调养之学,非服食求神仙者比也。

〔二0〕赵曦明曰:"梁书文苑传:‘庾于陵弟肩吾,字子慎。 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孝威,同被赏接。 太清中,侯景陷京师,逃赴江陵,未几卒。 ’名医别录:‘槐实味酸咸,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 ’"〔二一〕事类赋二五"七"作"九"。

〔二二〕事类赋"字"作"书"。

〔二三〕事类赋"犹"作"皆"。

〔二四〕卢文弨曰:"晋书地理志:‘魏郡邺,魏武受封居此。 ’"〔二五〕宋本"车前"作"煎者",原注:"一本有‘车前’字。"

续家训、类说同今本。

又续家训"枸"作"狗"。

案:枸、狗古音近通用,左传释文:"‘枸’又作‘狗’。"

是其证。

卢文弨曰:"古有服杏金丹法,云出左慈,除瘖、盲、挛、跛、疝、痔、瘿、◆、疮、肿,万病皆愈;久服,通灵不死云云。 其说妄诞,杏仁性热,降气,非可久服之药。 本草经:‘枸杞,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地辅,服之,坚筋骨,轻身,耐老。 ’博物志:‘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列仙传:‘涓子好饵朮节,食其精,三百年。

’神仙服食经:‘车前实,雷之精也,服之行化。

八月采地衣,地衣者,车前实也。

’”刘盼遂引吴承仕曰:"别录陶隐居曰:‘赤朮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 ’此朮煎之说也。 车前虽冷利,仙经亦服饵之。 疑朮煎、车前二物,或宜并列。"

〔二六〕宋本注云:"一本无此六字。"

案:类说无此六字。

〔二七〕医心方二七引"摇动"作"动摇"。

〔二八〕医心方作"饮热食冷"。

〔二九〕医心方"子"下有"云"字。

按:抱朴子应难篇:"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 ’"〔三0〕宋本"叩"作"建",案:医心方亦作"建",与抱朴子同,类说与今本同。

又医心方"早"作"旦"。

〔三一〕续家训、类说及各本均无"便"字,宋本及医心方有,今从之。

〔三二〕医心方"今"上有"至"字,"持"作"将"。

〔三三〕医心方"也"作"之"。

〔三四〕宋本"欲"作"诸"。

〔三五〕赵曦明曰:"梁书陶宏景传:‘字通明,丹阳秣陵人。 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天,名金坛华阳之天。"

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

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

’隋书经籍志:‘太清草木集要二卷,陶隐居撰。

’”器案:道藏洞真部记传类"龙"下茅山志九,记陶隐居在山所著书,有太清玉石丹药集要三卷,太清诸草木方集要三卷。

〔三六〕晋书裴秀传:"作禹贡地域图考……皆不精审,不可依据。"

〔三七〕续家训及诸本都作"轻服",今从宋本作"轻脱",注已见风操篇。

〔三八〕卢文弨曰:"隋书地理志:‘九真郡,梁置爱州。 ’"〔三九〕赵曦明曰:"本草:‘松脂,一名松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

〔四0〕赵曦明曰:"文选古诗"十九首":‘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一〕,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二〕。

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三〕,前贤所戒也。

嵇康着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四〕;石崇冀服饵之征〔五〕,而以贪溺取祸〔六〕,往世之所迷也。

〔一〕续家训及各本无"者"字,宋本及医心方二七引有,今从之。

又医心方"虑祸"下有"求福"二字。

〔二〕黄叔琳曰:"见道语。"

〔三〕赵曦明曰:"庄子达生篇:‘善养者如牧羊,视其后者而鞭之。 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 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有张毅者,高门县簿,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卢文弨曰:"又见吕氏春秋必己篇。 丧,息浪切。"

〔四〕续家训及各本""作"傲",今从宋本。

〔五〕宋本原注:"‘征’一作‘延年’。"

按:医心方引此句作"石崇冀服饵之延"。

〔六〕卢文弨曰:"文选石季伦思归引序:‘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陵云之操。 ’晋书石苞传:‘苞少子崇,字季伦。 生于齐州,故小名齐奴。 少敏惠有谋。 财产丰积,后房百亩,皆衣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尝与王敦入太学,见颜回、原宪象,叹曰:“若与之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闲。"

敦曰:"不知余人云何?子夏去卿差近。"

崇正色曰:"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瓮牖闲哉!"崇有妓曰绿珠,孙秀使人求之,崇尽出数十人以示之,曰:"任所择。"

使者曰:"本受命索绿珠。"

崇曰:"吾所爱,不可得也。"

秀怒,乃矫诏收崇。

绿珠自投楼下而死。

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杀害。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一〕,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二〕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三〕。

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四〕。

唯吴郡太守张嵊〔五〕,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六〕,登屋诟怒,见射而毙。

夫人,谢遵女也。

何贤智操行〔七〕若此之难?婢妾引决〔八〕若此之易?悲夫!

〔一〕续家训、朱本"干"作"于",误。

〔二〕诚孝,即忠孝,之推避隋讳改。

〔三〕卢文弨曰:"令,力呈切。 懑音闷。"

〔四〕刘盼遂曰:"按:之推本传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 ’自注:‘公主子女,见辱见雠。 ’皆谓此事。"

〔五〕赵曦明曰:"梁书张嵊传:‘嵊,字四山,镇北将军稷之子也。 大同中,迁吴兴太守。 太清二年,侯景陷宫城。 嵊收集士卒,缮筑城垒。 贼遣使招降之,嵊斩其使。 为刘神茂所败,乃释戎服,坐听事,贼临之以刃;终不为屈。 乃执以送景,子弟同遇害者十余人。 ’"

〔六〕赵曦明曰:"梁书鄱阳王恢传:‘恢子范,以晋熙为晋州,遣子嗣为刺史。 嗣字长胤,性饶果,有胆略,倾身养士,能得其死力。 范薨,嗣犹据晋熙。 侯景遣任约来攻,嗣出垒距之。 时贼势方盛,咸劝且止,嗣按剑叱之,曰:“今之战,何有退乎?此萧嗣效命死节之秋也。"

遂中流矢,卒于阵。

’案:南史但言妻子为任约所虏,盖史脱略。”

〔七〕卢文弨曰:"操,七到切。 行,下孟切。"

〔八〕卢文弨曰:"汉书司马迁传:‘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器案:文选报任少卿书:"不能引决自裁。"

李周翰注曰:"言不能引志决列,以自裁毁。"

归心第十六〔一〕

三世之事〔二〕,信而有征,家世归心〔三〕,勿轻慢也。

其间妙旨〔四〕,具诸经论〔五〕,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尔〔六〕。

〔一〕释道宣广弘明集序:"颜之推之归心,词彩卓然,迥张物表。"

王应麟困学纪闻九:"颜之推归心篇,仿屈子天问之意。"

沙门祥迈辨伪录二:"颜之推之述篇,云开日朗。"

陶贞一退庵文集读颜氏家训说:"予读颜氏家训,叹其处末流之世,倾侧扰攘,犹能以正训于家,庶几乎道矣。 其论文体,固不能无溺于时;而讥正误谬,考据得失,亦可谓卓乎大雅者欤!信哉,其能以训也。 独其归心一篇,我不可以无辨。 夫所谓内典者,吾诚不知其何如。 如或好之,则亦同于老、庄之书,备其为一家言已矣。 之推乃引而合之于儒,为之疏通而证明之,甚之曰‘是非尧、舜、周公所及也’。 嘻,是岂可以为训乎?之推之谓不可及者,剖析形有,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辨才智慧,是为极矣。 吾则以为圣人之道,莫载莫破,天地且不能加也,何有于形有?何况于群生?彼法未来,其所以运载者未尝息,而剖析者未尝晦,曾未有以增益于其际也。 且夫既已空矣,亦复何归?所归既空,何门之树?何善之入?以此为智,适见其愚;以此为辨,未为无碍。 仁义礼智信者,吾儒之所谓道也。 之推曰:‘内典初门,设五种禁,而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庸讵知夫有以必杀为仁者乎?以杀为不仁,庸讵知夫有以不杀为不仁者乎?五常之道,至粗至精;其行之也,有经有权。 彼五禁者,以为仁义礼智信之一端焉斯可耳,以是为极,不若是浅也。 之推既从而称之,又虑其负谤于世,而为之释;则吾亦将因其所释而释之。 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今人所知,莫如天地。 ’而迄无了者。 若将以天地之变化,验彼佛之神通,何其谬也。 天地之变者,时也,运也;其不变者,道也。 圣人知其不变者而已。 就如所云,则夫宇宙之内,智有所不及,明有所不睹,而又遑知其它。 海外九州,邹衍之妄诞;恒沙一粒,彼法之元虚,相提而论,其敝正同。 谈海外者,其身固未尝至海外也,邹衍何从而知之?言恒沙者,其身固未尝至恒沙也,之推何从而信之?以天地有象之疑,犹为未尽,而欲于无象者,以拟议其象,其亦惑矣。 释二曰:‘信谤之征,有如影响,时傥差阑,终当获报。 ’此尤惑也。 圣人言善恶,不言祸福,言祸福,不言报应。 善有余庆,恶有余殃,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其理固然也。 礼乐以导于前,条律以驱于后,犹不能使天下之人,皆怀刑畏罪,以就于善,而欲以泯泯不可知之报应,以整齐其民,亦见其疏矣。 惟庸夫庸妇,深信其说而趋之如归,乃其信而趋之者,其身固尝蹈于现在之祸而不知,甚矣其疏也。 为贤者之不可不明其理也,贤者择于善恶而祸福有计者矣。 为庸愚之不可不知其说也,庸愚溺于报应而善恶有不审者矣。 两者俱无益焉,而又安所取诸?释三曰:‘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 士于全行有阙,则僧于戒行有玷,士犹求禄位,而僧何惭供养。 ’此言可以媿吾儒,而不可以为是也。 士之不才,犹得什取其一以为用。 民食其力,士食其业,废力而失业,则固王者之所不容也。 今天下群僧,无虑数万,无事而教之,不得而教也,有事而使之,不得而使也,是上之人常失数十万人之用也。 不才之臣之居于禄位也,以其位之不可阙也,王者易其人,而不必易其位。 毁禁之侣之惭于供养也,非谓其养之不可阙也,王者禁其养,而安得不禁其人?是固不可同年而语也。 释四曰:‘儒有不屈王侯,隐有让王辞相,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而内教亦犹是矣。 此又不通之论也。 夫儒之所谓隐者,必其道诚有过人,足以当朝廷之辟命,而志有不屑焉,故隐也,岂今林林者之尽谓之隐也?且彼隐者,亦自有其职业,不闻以山林之客而受供养之资,而乌得而议之?甚矣,之推之惑也!世名妙乐,国号禳佉,其地如何?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其物如何?必如之推之说,举一世之人,尽舍其业,以归于无何有之乡,而后乃合大觉之本旨也。 释五曰:‘今人贫贱劳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地?’是故形体可死而有不可死,神爽可弃而有不可弃也。 此尤惑之甚者矣。 贫贱者,命之受也,劳苦者,时之为也,皆不足为道累。 其有怨尤,此则妇人女子之所为,之推儒者,不宜有是言也。 且彼以贫苦者宿世之愆,曾不知怨尤者今世之累,不思泯怨尤于今,而欲绝贫苦于后,其亦计于远而忽于近矣。 彼其所为修者何也?为善焉耳。 佛法有灵,何不报为善之益于身,令天下昭然共晓,而必曰以俟后世也?生乎今之世者,既不能知其后,生乎后之世者,复不能知其前。 于是则从而愚之曰,此其为前之功,此其后之福,而当其身毫无与焉,是直举其身而弃之也。 呜呼!尚何形神之有哉?君子但知修其身,是故爱其神而保其形。 爱之奚为?曰,将以有为也。 保之奚为?曰,欲以全归也。 可以朽,可以无朽,可以昭于天,可以殁于地者,此物此志也。 若舍其身而求之,兀然而生,寂寂然而处,是其形固已死,而其神固已离,虽其身之存,亦所谓尸居余气者耳。 之推欲援儒以入佛,而复以君子之克己复礼,济时益物者为比,以为衍庆于天下,犹其延福于将来,而不知其说之鄙且倍也。 嘻!佛之为书,昌黎辟之!东坡、乐天之徒,未尝不好之。 辟之,非谤也,好之,非谄也;之推则谄矣。 之推虽谄佛,而实无以窥其微,大氐皆俗僧福田利益之说,而又欲调停于儒释,以自掩其迹,是固不可以垂训也。 辟之与好之者,不妨两存;若之推之说,固不可以无辨也。"

卢文弨曰:"高安朱文端梓此书,删去此篇,以其崇释而轻儒也。 北平黄昆圃少宰所梓乃全文。 "器案:黄删节此篇,朱本乃全文,卢氏说误。 "有一学者,犹以为不宜,劝当删去。 余谓昔人之书,美恶皆当仍之,使后人得悉其所学之纯驳,自为审择可耳。 余于释氏之书,寓目者少,不能如李善之注头陀寺碑,览者幸无尤焉。"

郝懿行曰:"案:归心一篇,意在佞佛,便尔掊击周、孔,非儒者之言也。 又案勉学篇,颜君既称老、庄之书为任纵之徒,且甚讥何晏、王弼附农、黄之化,弃周、孔之业,而又历诋魏、晋诸公,下逮梁武父子,持论可谓正矣。 至于内典梵经,大体所归,不出老、庄之绪论,特于福善祸◆,凿凿言之,将以导众生而警群迷,为下等人说法尔。 颇怪颜君于老、庄则斥之,于释家即尊奉之,老、庄空说清静虚无,则鄙而不信,佛氏一切言福田利益,则信而不疑,是忘青出于蓝,而忽冰生于水矣。 观终制一篇,大意不出乎此,可谓明目而不自见其睫者也。"

龚自珍最录归心篇曰:"夫说法人者,立宗立因立喻,道大原,觉群聋,华雨自天,天乐坠空,斯比丘之躅,非居士之宗。 居士者,词气夷易,略说法要,引人易入也,而不入于窔,在家为家训,在教为始教,以儒者多乐之。"

器案:"归心"即江总自叙所谓"归心释教""陈书江总传"、隋炀帝敕度一千人出家所谓"归心种觉""广弘明集二八上"、徐孝克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所谓"归心染服""国清百录二"之意。

论语尧曰篇:"天下之民归心焉。"

此"归心"二字所本。

东晋以后,历史上出现南北分裂及五胡乱华的大混乱局面,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于是佛教便乘机发展起来,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或多或少地受其欲解脱人生痛苦的宗教洗礼。

萧衍舍身,谢灵运、沈约为佛弟子,刘勰出家,之推归心,都说明了当时文学之士以内教为精神世界之麻醉品的具体表现。

法苑珠林一一九杂集部着录威卫录事萧宣慈撰归心录三卷,又六三引李氏归心录二条,盖与颜氏此篇同一蕲向云。

〔二〕释法琳辩正论六、沙门祥迈辨伪录二引句首有"佛家"二字。

续家训曰:"三世之说,如楚英、梁武,不脱祸败,则云过去世中,缘业所招,见在世中善恶,须至未来世中偿报。 若是则斋熏祭祀,上觊将来之福,与夫应若影响,所求如愿,闻音解脱,抑又乖戾。"

赵曦明曰:"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也。"

〔三〕宋本"家世归心"作"家世业此",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作"家业归心",广弘明集十三引同,卷三又作"家素归心"。

〔四〕程本、胡本作"妙音",未可从,下文亦云:"迷大圣之妙旨。"

〔五〕赵曦明曰:"内典经、律、论各一藏,谓之三藏。"

〔六〕宋本"重"作"动",未可从。

原夫四尘五荫〔一〕,剖析形有;六舟三驾〔二〕,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三〕,辩才智惠

〔四〕,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五〕?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六〕。

内外两教〔七〕,本为一体,渐积为异〔八〕,深浅不同。

内典初门,设五种禁〔九〕;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一0〕。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一一〕;信者,不妄之禁也〔一二〕。

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一三〕,因民之性〔一四〕,不可卒除〔一五〕,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尔。

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一六〕!

〔一〕原本不分段,碛砂藏经广弘明集三引此分段,今从之。

续家训无"夫"字。

广弘明集"荫"作"阴"。

卢文弨曰:"楞严经:‘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注:‘四尘,色、香、味、触也。 ’五荫即五阴,亦名五蕴。 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注:‘五蕴者,色与受、想、行、识也。 五者皆能盖覆真性,封蔀妙明,故总谓之蕴。 亦名五阴,亦名五众。 ’"器案:佛书有五阴譬喻,谓以聚沫喻色,水中泡喻痛,热时欿喻想,芭蕉喻行,幻喻识,言皆空虚也。

〔二〕徐鲲曰:"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十五梁晋安王纲菩提树颂叙云:‘海度六舟,城安四摄。 ’又十九卷萧子显御讲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叙云:‘百福殊相,入同无生,万善异流,俱会平等。 故能导群盲而并驱,方六舟而俱济。 ’案六舟即六波罗蜜也。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文学篇:‘波罗蜜,此言到彼岸也。 经言到者有六焉:一曰檀,檀者,施也;二曰尸罗,尸罗者,持戒也;三曰羼提,羼提者,忍辱也;四曰毘梨耶,毘梨耶者,精进也;五曰禅,禅者,定也;六曰般若,般若者,智能也。 然则五者为舟,般若为导,导则俱绝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 ’又按:六波罗蜜亦称六度,详见释藏六度集经。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云:‘出五险之聚,升六度之舟。 ’"严式诲曰:"陈宣帝忏文:‘登六度舟,入三昧海。 ’"卢文弨曰:"梁简文帝唱导文:‘帝释渊广,泛波若之舟;净居深沈,驾牛车之美。 ’王勃龙华寺碑:‘四门幽辟,顾非相而迟回;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案:三驾即三乘,见法华经。 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

向楚先生曰:"案经譬喻品:‘佛说火宅,喻赐诸子,三车而出。 ’火宅经云:‘羊车、鹿车、牛车,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偈云:‘当以三车,随汝所欲。 ’又云:‘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多诸傧从,而侍卫之,是以妙车等赐诸子。 ’是三驾即三车也。"

器案: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于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指喻三车觉,开迷五阴缠。"

三驾三车,随文切响,其本柢要以三乘为正,三乘具如卢说,向氏所举大白牛车,则以喻一佛乘,言如来以三乘导人,而以大乘为度脱也。

〔三〕严式诲曰:"仁王经:‘若菩萨摩诃萨住千佛剎,作忉利天,修千法名门,说十善道,化一切众生。 ’"器案:千法名门,亦言百法名门,释藏有百法名门论也。

〔四〕辩正论、崇正辨一引"惠"作"慧",卢文弨曰:"惠与慧同。"

器案: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碍法。 若得辩才无碍法,则得开演无边法。"

辩才,谓雄辩之才。

〔五〕辨伪录、崇正辩"七经"作"六经",此盖祥迈、胡寅习闻六经之名,◆闻七经之说而肊改之。

赵曦明曰:"后汉书张纯传注:‘七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也。 ’"卢文弨曰:"之推此言,得罪名教也。"

〔六〕广弘明集三、又十三此句作"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辨伪录作"非尧、舜、周、孔、老、庄所能及也"。

案:下文言"归周、孔",即承此为说,似原本无"老、庄"二字,或由后代帝王崇道抑佛,释氏弟子纂辑辩正、辨伪二论,遂幷老、庄而诋之耳。

〔七〕案:内教谓佛教,外教谓儒学。

晋释道安有二教论。

下文内典指佛书,外典指儒书;汉人以谶纬为内书,则以儒家经典为外书,其来尚矣。

〔八〕渐谓渐教,指佛理。

极谓宗极,指儒学。

广弘明集十八谢灵运辨宗论:"释氏之论,圣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不应渐悟。 孔氏之论,圣道既妙,虽颜殆庶,体无鉴周,理归一极。"

又答法勖问:"二教不同者,随方应物,所化异地也。 大而校之: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 渐悟虽可至,昧顿了之实;一极虽知寄,绝累学之冀。 良由华人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 是故权实虽同,其用各异。"

梁释智藏奉和武帝三教诗:"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

〔九〕广弘明集三引"教五种禁"作"设五种之禁"。

〔一0〕广弘明集三引此句作"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

广弘明集十三郗超奉法要:"五戒:一者不杀,不得教人杀,常当坚持,尽形寿;二者不盗,不得教人盗,常当坚持,尽形寿;三者不淫,不得教人淫,常当坚持,尽形寿;四者不欺,不得教人欺,常当坚持,尽形寿;五者不饮酒,不得以酒为惠施,常当坚持,尽形寿。 若以酒为药,当推其轻重,要于不可致醉。 醉有三十六失,经教以为深戒。 不杀则长寿,不盗则常泰,不淫则清净,不欺则人常敬信,不醉则神理明治。"

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日本了尊悉昙轮略图钞七:"五行大义云:‘五常,仁、义、礼、智、信也;行之终久恒不阙,故名为常。 以此能成其直,故云五德。 ’杀乖仁,盗乖义,淫乖礼,酒乖智,妄乖信,此五者不可造次而亏。"

〔一一〕"酒",原误作"淫",今据广弘明集三引校改。

〔一二〕赵曦明曰:"宋书沈约之言政如此。"

器案:赵说误,此魏书魏收之言也,已见上引。

〔一三〕广弘明集三引"燕享刑罚"作"燕飨刑罚"。

〔一四〕"因"原作"固",今据宋本、续家训、傅本及广弘明集三引改。

〔一五〕胡本"可"作"言"。

广弘明集三音义"卒"作"猝"。

卢文弨曰:"卒,仓没切。"

〔一六〕胡寅崇正辨一曰:"之推,先师之后也,既不能远嗣圣门,又诋毁尧、舜、周、孔,着之于书,训尔后裔;使当圣君贤相之朝,必蒙反道败德之诛矣。 今其说尚存,与释氏吹波助澜,不可以不辩。"

俗之谤者〔一〕,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二〕,其二,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其三,以僧尼行业〔三〕多不精纯〔四〕为奸慝也,其四,以糜费金宝减耗课役〔五〕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如报善恶〔六〕,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七〕?为异人也。

今并释之于下云。

〔一〕广弘明集三引分段,今从之。

〔二〕史记孝武纪:"事如迂诞。"

正义:"迂,远也;诞,大也。"

器案:迂、吁通,大也;迂诞同义字。

〔三〕三国志魏书武纪:"任侠放荡,不拘行业。"

〔四〕文选东都赋白雉诗:"容絜朗兮于纯精。"

谢偃高松赋:"感天地之粹质,禀阴阳之精纯。"

〔五〕广韵三十九过:"课,税也。"

〔六〕广弘明集三"如"作"而"。

〔七〕"益"字原无,广弘明集三引有,与上辛苦对文,是,今据补。

朱子语类一二六:"或有言修后世者。 先生曰:‘今世不修,却修后世,何也!’"亦颜氏此意。

虚设甲乙,已注风操篇。

释一曰:夫遥大之物〔一〕,宁可度量〔二〕?今人所知〔三〕,莫若天地〔四〕。

天为积气,地为积块〔五〕,日为阳精,月为阴精〔六〕,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七〕。

星有坠落,乃为石矣〔八〕;精若是石,不得有光〔九〕,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0〕?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一〕,一宿首尾〔一二〕,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一三〕,常不盈缩。

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一四〕,但以大小为其等差〔一五〕;然而日月又当石也?〔一六〕石既牢密,乌兔焉容〔一七〕?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一八〕,其间迟疾,理宜一等〔一九〕;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二0〕?宁当气坠〔二一〕,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应沈厚〔二二〕,凿土得泉,乃浮水上〔二三〕;积水之下〔二四〕,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二五〕?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归塘尾闾,渫何所到〔二六〕?沃焦之石,何气所然〔二七〕?潮汐去还,谁所节度〔二八〕?天汉悬指,那不散落〔二九〕?水性就下,何故上腾〔三0〕?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未划〔三一〕,列国未分,翦疆区野〔三二〕,若为躔次〔三三〕?封建已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三四〕,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干象之大〔三五〕,列星之伙,何为分野,止系中国〔三六〕?昴为旄头,匈奴之次〔三七〕;西胡、东越〔三八〕,雕题、交址,独弃之乎?〔三九〕以此而求,迄无了者,岂得以人事寻常,抑必宇宙外也〔四0〕?

〔一〕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四引"大"作"天"。

〔二〕法苑珠林"宁"作"非"。

〔三〕法苑珠林"所"作"难"。

〔四〕宋本"若"作"着"。

大正藏法苑珠林四校记云:"明本‘地’作‘也’。"

〔五〕广弘明集无"地为积块"四字;法苑珠林作"俗云天为精气","精"字涉下文而误。

〔六〕法苑珠林无"月为阴精"四字。

〔七〕法苑珠林"家"作"教"。

〔八〕崇正辨、王鸿儒凝斋笔语引"星有坠落乃为石矣"作"星坠为石"。

赵曦明曰:"列子天瑞篇:‘◆国有人忧天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柰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正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柰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柰何忧其坏?"’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

月,阙也,太阴之精。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左僖十六年传:‘陨石于宋五,陨星也。

’”

〔九〕广弘明集、法苑珠林"得"作"可"。

〔一0〕崇正辨、凝斋笔语"属"作"焉"。

〔一一〕卢文弨曰:"徐历长历:‘大星径百里,中星五十,小星三十,北斗七星间相去九千里,皆在日月下。 ’"

〔一二〕赵曦明曰:"天上一度,在地二百五十里。"

〔一三〕日本大正藏法苑珠林校记云:"宋、元、明本及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宋本‘从’作‘纵’。"

卢文弨曰:"从,子容切。"

〔一四〕法苑珠林"形"作"光"。

〔一五〕法苑珠林此句作"但以大小差别不同"。

〔一六〕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也"作"邪"。

卢文弨曰:"也与邪通。"

崇正辨、凝斋笔语"当"下有"是"字。

〔一七〕赵曦明曰:"春秋元命苞:‘阳数起于一,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月两设以蟾蠩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制阳。 ’"郝懿行曰:"案:此段意旨,本于楚辞天问,而文特汗漫。"

器案:天问云:"顾兔在腹。"

淮南精神篇:"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蟾蜍,虾蟆。"

〔一八〕广弘明集三"错"作"偕",随函音义云:"偕音皆,俱也。"

法苑珠林作"背"。

〔一九〕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宜"作"宁"。

〔二0〕胡寅曰:"谨考之六经,惟春秋书陨石于宋,不言星坠为石也。 既以星为石,又以日月为石,皆之推臆说,非圣人之言也。 之推又曰:‘日月星辰,若皆是气,则当与天相合,安能独运?’殊不考尧之历象,舜之璇玑,箕子之五纪,周易之大衍也。 天杳然在上,左右迟速,几于不可考矣。 然圣人步之以数,验之以气,正之以时物,参之以人事,自古至今,了无差忒,凡垂象之变,皆有应验,其精者预知某日日食,某日月食,飞星彗孛,出不虚示;则天虽高也,日月星辰虽远也,智者仰观,若指诸掌耳。 之推学博而杂,是以其惑如此。 孔子曰:‘盖有不知而作者。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尔矣。 ’其之推之谓乎!"凝斋笔录曰:"愚谓日月星辰,皆气之精而丽于天体,如火光不可搏执,其陨而为石者,以得地气故耳,非在天即石也;有陨未至地而光气遂散者,亦不为石也。"

器案:古人为时代所局限,对于诸天体的疑问,不能得到科学的回答,故臆说纷纭,不足致诘也。

赵曦明曰:"尚书尧典正义:‘六历诸纬与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汉书律历志,金、水皆日行一度,木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土日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火日行万三千八百二十四分度之七千三百五十五。

又二十八宿所载黄赤道度各不同。

’”

〔二一〕法苑珠林"坠"作"堕"。

〔二二〕卢文弨曰:"‘沈’俗作‘沉’。"

〔二三〕赵曦明曰:"晋书天文志:‘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载地者也。 ’"

〔二四〕续家训"之"作"已",崇正论作"以"。

〔二五〕崇正辨"谷"误"物"。

卢文弨曰:"尚书洪范:‘一五行:一曰水……。 ’正义:‘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即是五行生成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水,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焉。

’”器案: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泉出通川者为谷。

〔二六〕法苑珠林"渫"作"渠"。

卢文弨曰:"楚辞天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列子汤问篇:‘夏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张湛注曰:‘归墟或作归塘。

’”器案:列子释文引或本、文选吴都赋注、御览六0、又六七引列子都作"归塘",与家训合。

赵曦明曰:"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案:渫与泄同。"

〔二七〕赵曦明曰:"玄中记:‘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焉。 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 ’"

〔二八〕崇正辨"谁"作"何"。

赵曦明曰:"抱朴子:‘糜氏曰:潮者,据朝来也;夕者,言夕至也。 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水再大再小也。 又夏至日居南宿,阴消阳盛,而天高一万五千里,故夏潮大也。 冬时日居北宿,阴盛阳消,而天卑一万五千里,故冬潮小也。 又春日日居东宿,天高一万五千里,故春潮渐起也。 秋日日居西宿,天卑一万五千里,故秋潮渐减也。 ’"卢文弨曰:"案:此段见御览"卷三三、又六八"所引,今抱朴子无之。"

〔二九〕崇正辨"那"作"何"。

赵曦明曰:"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箕木之间汉津也。 ’汉书天文志:‘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 ’晋书天文志:‘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汉津,分为二道,在七星南而没。 ’"

〔三0〕胡寅曰:"地之有水,犹人之有血也;故地中有水,大易八卦之明象也。 若曰地浮水上,乃释氏四轮之妄谈也。 水为五行之本,其气周流于天,万物或升或降,或凝或散,皆气机之自然;故草则有滋,山石则有液,人则有血,土则有水;金则水之所生,无足怪者。 佛之学不明乎气,以气为幻,故学之者其蔽如此。"

赵曦明曰:"淮南子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于水,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 ’"

〔三一〕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划"作"画"。

〔三二〕广弘明集三随函音义曰:"谓翦截疆界。"

〔三三〕赵曦明曰:"方言十二:‘躔,历行也,日运为缠,月运为逡。 ’礼记月令:‘季冬,日穷于次。 ’郑注:‘次,舍也。 ’"卢文弨曰:"史记天官书:‘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东壁,幷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巂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晋书天文志载太史令陈卓言郡国所入宿度尤详。"

刘盼遂曰:"若为,盖柰何之转语,若犹那也,何也,那亦柰何之短言也。 唐人诗多以若为二字连言,用为问辞,如王维送晁监还日本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杜荀鹤宫怨诗:‘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罗芑比红儿诗:‘虢国夫人照夜玑,若为求得与红儿?’等,皆是也。"

又引吴承仕曰:"南史二十三诏答王景文陈解扬州曰:‘人居贵要,但问心若为耳。 ’又五十僧远问明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若为,晋、宋以来通语,犹今人之言怎么样矣。"

器案:说文系传足部徐锴曰:"躔,星之躔次,星所履行也。"

刘淇助字辨略五:"若为,犹云如何也。"

〔三四〕续家训"有"作"不"。

〔三五〕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干"作"悬"。

崇正辨"象"作"坤"。

〔三六〕黄叔琳曰:"此最可疑。"

赵曦明曰:"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汉书地理志:‘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魏地,觜觿参之分野;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韩地,角亢氐之分野;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之分野;齐地,虚危之分野;鲁地,奎娄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吴地,斗之分野;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

〔三七〕赵曦明曰:"史记天官书:‘昴曰旄头,胡星也。 ’"〔三八〕法苑珠林"越"作"夷"。

〔三九〕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崇正辨"址"作"趾"。

赵曦明曰:"史记东越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 ’后汉书南蛮传:‘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址,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址。 ’"卢文弨曰:"雕题、交址,礼记王制文。 雕谓刻也,题谓额也,非惟雕额,亦文身也。 雕、雕,趾、址,俱通用。"

〔四0〕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此句作"抑必宇宙之外乎"。

凡人之信〔一〕,唯耳与目;耳目之外〔二〕,咸致疑焉。

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浑或盖,乍宣乍安

〔三〕。

斗极所周,管维所属〔四〕,若所亲见〔五〕,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六〕,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七〕?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八〕。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九〕;汉武不信弦胶〔一0〕,魏文不信火布;〔一一〕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一二〕;昔在江南〔一三〕,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一四〕:皆实验也。

〔一〕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俱分段,今从之。

法苑珠林"之"作"所"。

〔二〕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此句作"自此之外"。

〔三〕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作"或浑或盖,乍穹乍安",续家训作"或浑或盖,乍穹乍苍"。

何焯曰:"虞喜有安天论。"

赵曦明曰:"晋书天文志:‘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汉灵帝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

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高。

其言天似盖笠,地似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

宣夜之书,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无所根系。

成帝咸康中,会稽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

至于浑天理妙,学者多疑,张平子、陆公纪之徒,咸以为莫密于浑象者也。

’”卢文弨曰:"虞昺有穹天论,云:‘天形穹窿如笠,而冒地之表。 ’"器案:乍亦或也,汉书叙传:"乍臣乍骄。"

三国志魏书武纪注引魏武故事:"十二月己亥令曰:‘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义与此同。

浑、盖、宣、安,俱指说天家数,改"安"为"苍",于义未当。

〔四〕续家训、法苑珠林"斗"作"计"。

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管"作"苑",当是"筦"讹,音形俱近也。

赵曦明曰:"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卢文弨曰:"楚辞天问:‘筦维焉系?天极焉加?’筦一作干,颜师古匡缪正俗:‘干、管二音不殊,近代流俗,音干乌活切,非也。 ’淮南天文训:‘东北为报德之维,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通之维。 ’张衡灵宪:‘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 ’"

〔五〕法苑珠林"所"作"有"。

〔六〕法苑珠林"迷"作"疑"。

〔七〕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也"作"乎"。

崇正辨引"恒"下有"河"字。

赵曦明曰:"金刚经:‘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法华经:‘如人以力摩三千大千土,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如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 ’"胡寅曰:"天地虽大,然中央者,无之正也。 以人物观之,非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可比也。 天地与人,俱是一气,生于地者既如此,则精气之着乎天者亦必然矣。 北辰帝座,自有环域,明堂三台,俨分躔次,灾祥所应,中国当之;其余列宿分野,亦莫不然,班班可考,固非四夷之所得占也。 之推于耳目所及者,尚未深晓矣,乃欲信验宇宙之外,河沙世界,微尘数劫,不谓之自诳乎!"

〔八〕赵曦明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著书十余万言,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驺、邹同。”

〔九〕御览九三五引"有鱼"、"有木"作"有大鱼"、"有大木"。

法苑珠林三七亦有"山中人"二语。

类说引此作"释氏戒世人,不可以耳目不及,便为虚诞,如山中人不信有大鱼如木"云云。

御览八三七、又九五二引孙绰子,有海人与山客辨其方物,稽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是海人所以终身无山,山客白首无大鱼也。"

〔一0〕法苑珠林、类说"武"下有"帝"字。

赵曦明曰:"东方朔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中央。 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能续弓弩断弦;刀剑断折之金,以胶连续之,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断也。 ’汉武不信。 未详。"

器案:云笈七签二六引十洲记凤麟洲云:"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 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已断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所损也。 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灵胶四两,及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库,不知胶裘二物之妙用也,以为西国虽远,而上贡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 久之,武帝幸华林园射虎,而弩弦断,使者从驾,又上胶一分,使口濡以续弩弦。 帝惊曰:‘异物也。 ’乃使武士数人,共对掣引,终日不脱,如未续时。 其胶色青如碧玉。"

则十洲记原载有此事,宋人犹及见之,今本出后人缀辑,盖非完书矣。

博物志二亦详此事。

〔一一〕类说"文"下有"帝"字。

赵曦明曰:"魏志三少帝纪:‘景初三年,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搜神记:‘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 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 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着之典论,明其不然。 及明帝立,诏刊石庙门之外及太学,永示来世。 至是西域献之,于是刊灭此论。 天下笑之。 ’"器案:抱朴子内篇论仙:"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 及着典论,尝据言此事。 其间未期,二物毕至。 帝乃叹息,遽毁斯论。 事无固必,殆为此也。"

列子汤问篇:"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 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火浣之布,浣之必没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皇子以为无此物,传者之妄。"

云皇子以为无此物云云,即本典论为言,此亦伪列子后出之证。

〔一二〕尔雅翼二四引"树"作"木",绀珠集四引"树"作"叶","所"作"而"。

器案:类聚六五、御览八二五引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三斤,明日疮愈。 汉人入国,示之,以为珍异。 汉人曰:‘吾国有虫,大如小指,名曰蚕,食桑叶,为人吐丝。 ’外国复不信有之。"

金楼子志怪篇亦载此事。

〔一三〕法苑珠林引此句作"吴人身在江南"。

陈与义简斋诗集一送吕钦问盐酒授代归,胡稚注引"江南"下有"人"字。

〔一四〕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斛"作"石"。

御览八二五引"二万斛船"作"万石舟舡",与上"千人◆帐"对文,较今本为胜;胡注简斋诗集引亦作"一万斛"。

五灯会元十一汝州叶县广教院归省禅师:"问:‘如何是尘中独露身?’师曰:‘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 ’"容斋四笔九:"顷在豫章,遇一辽僧于上蓝,与之闲谈,曰:‘南人不信北方有千人帐,北人不信南人有万斛之舟,盖土俗然也。 ’"亦本此文,俱作"万斛",似今本"二万斛"乃"一万斛"之误也。

世有祝师及诸幻术〔一〕,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二〕,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三〕。

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四〕,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踊出妙塔乎〔五〕?

〔一〕续家训及广弘明集三俱分段,今从之。

法苑珠林"世"上有"如"字。

广弘明集随函音义曰:"幻术,虚诳也,倒书予字是。"

〔二〕赵曦明曰:"列子周穆王篇:‘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石不。 ’张湛注:‘化人,幻人也。 ’张衡西京赋:‘奇幻鯈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 ’"卢文弨曰:"御览载孔伟七引云:‘弄幻之术,因时而作,●瓜种菜,立起寻尺,投芳送臭,卖黄售白。 ’音碍。 鯈与倏同。 ●,耘本字。"

刘盼遂曰:"御览卷九百七十八引搜神记曰:‘吴时有徐光,常行幻术。 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 便从索瓣,种之。 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 及视所◆,皆亡耗矣。 ’黄门种瓜之说,殆用此事。"

又曰:"洛阳伽蓝记卷一景乐寺云:‘寺中杂技,剥驴投井,掷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之。 ’杨衒之与颜氏时代接近,故所言多相同也。 抱朴子内篇论仙篇:‘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鳖,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溃金为浆,入渊不沾,蹴刀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无不皆效。 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据葛说,是幻化之术,在晋已盛。"

又引吴承仕曰:"抱朴子对俗篇:‘变形易貌,吞刀吐火。 ’又云:‘瓜果结实于须臾,鱼龙瀺灂于盘盂。 ’皆方士幻化之术。"

器案:汉书张骞传:"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眩人献于汉。"

注:"应劭曰:‘眩,相诈惑也。 ’师古曰:‘眩读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本从西域来。 ’"〔三〕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十变五化"作"千变万化",列子周穆王篇言化人变幻,亦云"千变万化",隋书卢思道传载劳生论亦云:"千变万化,鬼出神入。"

〔四〕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况"作"妨"。

〔五〕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出"作"生"。

卢文弨曰:"法苑珠林:‘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宝幢百由旬,化成净坐,涌生妙塔。 ’释玄应注放光般若经:‘由旬,正言踰缮那,此译云合也应也,计合应尔许度量,同此方驿逻也。 案: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踰缮那,即此方三十里也,言古者圣王一日所行之里数也。 ’又注涅盘经云:‘缮那亦有大小,或八俱卢舍,一俱卢舍,谓大牛鸣音,其声五里。 昔来俱取八俱卢舍,即四十里也。 ’案:两说不同。 又古者天子吉行五十里,师行乃三十里耳。 颜氏以幻术相比况,然则释氏之说,亦尽皆幻术耳,而乃笃信之,何哉?量,吕张切。 幢,宅江切。 塔亦作,西域浮屠也。"

郝懿行曰:"法苑珠林:‘须达尔时为穰佉国大臣,名须达多,此园地还广一由旬,纯以七宝布地,奉施如来,起为住处。 ’支僧载外国事曰:‘由旬者,晋言四十里。 ’又一切经音义三引由旬作俞旬,而云:‘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踰缮那,即此方三十里也。 ’"器案:水经河水注一又作由巡,以系对音,故字无定准也。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云:"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

踊出妙塔事出于此。

释二曰:夫信谤之征〔一〕,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二〕,时傥差阑〔三〕,终当获报耳。

善恶之行,祸福所归。

九流百氏〔四〕,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五〕,伯夷、原宪之冻馁〔六〕,盗跖、庄蹻之福寿〔七〕,齐景、桓魋之富强〔八〕,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九〕。

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傥值福征,便生怨尤〔一0〕,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一一〕,周、孔之不实也,又欲〔一二〕安所依信〔一三〕而立身乎〔一四〕?

〔一〕广弘明集三"征"作"兴"。

〔二〕赵曦明曰:"王◆头陀寺碑:‘宅生者缘,业空则缘废。 ’李善注引维摩经:‘如影从身,业缘生见。 ’僧肇曰:‘身,众缘所成,缘合则起,缘散则离。 ’金光明经:‘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名缘色,色缘受,受缘触,触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灭聚。 ’"徐鲲曰:"按:元注作‘如影从身,业缘生见’,乃沿选本李注之误,今据释藏维摩诘本经改正作‘是身如影,从业缘见’。 然自来校文选者,自何义门而下,多所厘订,惟李善所引佛书,沿讹袭谬,不可缕举,从未有为之校改者,良由不翻阅释氏诸书故也。 予欲检对释藏,一一正其讹舛脱漏,俾李注复还旧观;而衣食于奔走,苦无宁晷,未知何时得遂此愿也。 谨附识于此。"

〔三〕广弘明集三"阑"作"闲",误,盖"阑"以形近作"闲",又由"闲"转写为"闲"也。

卢文弨曰:"傥本亦作党,古同傥。 差,初牙切。 阑犹晚也,谓报应或有差亘而迟晚也。"

〔四〕赵曦明曰:"汉书艺文志,一儒家流,二道家流,三阴阳家流,四法家流,五名家流,六墨家流,七纵横家流,八杂家流,九农家流,十小说家流,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范宁谷梁传序:‘九流分而微言隐。 ’疏不数小说家。 汉书叙传:‘总百氏,赞篇章。 ’"

〔五〕续家训、广弘明集三、崇正辨"橐"作"托"。

赵曦明曰:"战国秦策:‘甘罗曰:“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卢文弨曰:"淮南修务训作项托,其短折未详。 家语弟子解:‘颜回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 ’"器案:抱朴子内篇塞难:"而项、杨无春雕之悲矣。"

又外篇自叙:"故项子有含穗之叹,杨乌有夙折之哀。"

弘明集正诬论:"颜、项夙夭。"

俱谓项橐短折。

黄瑜双槐岁钞六先圣大王云:"保定满城县南门有先圣大王祠,神姓项,名托,周末鲁人。 年八岁,孔子见而奇之,十岁而亡,时人尸而祝之,号小儿神。"

十岁而亡之说,亦未知何据。

〔六〕此句原作"原宪、伯夷之冻馁",今据广弘明集三引乙正。

卢文弨曰:"韩诗外传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子贡往见之。 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贫也,非病也。"

’史记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

’”

〔七〕赵曦明曰:"伯夷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跖亦作跖,并之石切。 正义:‘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天下大盗,故世仿古号之盗跖。 ’案:庄子有盗跖篇。 华阳国志南中志:‘南中,在昔夷、越之地。 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泝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 既降,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反,遂留王滇池。 蹻,楚庄王苗裔也。 ’"卢文弨曰:"高诱注淮南主术篇云:‘庄蹻,楚威王之将军,能大为盗也。 ’蹻,其虐切,又去遥切。"

器案:淮南主术篇:"明分以示之,则跖、蹻之奸止矣。"

以跖、蹻并举,此颜氏所本。

唐孙思邈有福寿论,则福寿之说,六朝、唐人皆言之。

〔八〕卢文弨曰:"齐景公有马千驷,见论语。 桓魋,宋司马向魋也,司马牛之兄,宋景公嬖之,后欲害公,不能而出奔。 礼记檀弓上:‘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此足以见其富强矣。 魋,杜回切。"

〔九〕广弘明集三"通"作"实"。

〔一0〕续家训及各本"生"作"可",广弘明集三、法苑珠林亦作"可",今从宋本。

崇正辨引此数句作"乃以行善而偶钟祸报,即便怨尤,为恶而倘值福征,乃为欺诡"。

〔一一〕抱经堂校定本脱"亦"字,宋本、续家训及各本都有,今据补。

〔一二〕抱经堂校定本脱"欲"字,宋本、续家训及各本都有,今据补。

〔一三〕音辞篇:"不可依信,亦为众矣。"

依信,谓依据信赖也。

〔一四〕胡寅曰:"夏至之日,一阴初生,而其时则至阳用事也,阴虽微,其极必有胶折堕指之寒。 冬至之日,一阳初生,而其时则至阴用事也,阳虽微,其极必有烁石流金之暑。 在人积善积恶,所感亦如此而已。 颜回、伯夷之生也,得气之清而不厚,故贤而不免乎夭贫;盗跖、庄蹻之生也,得气之戾而不薄,故恶而后得其年寿,此皆气之偏也。 若四凶当舜之时,则有流放窜殛之刑,元、凯当尧之世,则有奋庸亮采之美,此则气之正也,何必曲为先业、后世因果之说乎?若行善有祸而怨,行恶值福而恣,此乃市井浅陋之人,计功效于旦暮间者,何乃称于君子之前乎?盗跖脍人肝,虽得饱其身,而人恶之至今;颜子食不充口,而德名流于千古。 若颜子之心,穷亦乐,通亦乐,单瓢陋巷,何足以移之;钟鼎庙堂,何足以淫之;威武死生,何足以动之。 而鄙夫见之,乃以贫贱夭折为颜子之宿报,呜呼!陋哉!之推又云:‘若不信报应之说,则无以立身。 ’然则自孟子而上,列圣群贤,举无以立身,而后世髡首胡服,累累蠢蠢,千百其群者,皆立身之人欤?"卢文弨曰:"淮南诠言训:‘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 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 ’论衡幸偶篇:‘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今为释氏之学者,大率以利诳诱人,以祸恐喝人者也,知道之君子,庶不为所惑焉。”

释三曰:开辟已来〔一〕,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二〕,何由悉责其精絜乎〔三〕?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四〕,便生非毁〔五〕。

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异世人之学诗、礼〔六〕?以诗、礼之教〔七〕,格朝廷之人〔八〕,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九〕,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一0〕?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一一〕?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二〕。

一披法服〔一三〕,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一四〕。

〔一〕崇正辨"已"作"以"。

〔二〕卢文弨曰:"见庄子胠箧篇。"

〔三〕颜本、程本、胡本及广弘明集三、崇正辨"絜"作"洁"。

卢文弨曰:"絜,古洁字,俗本即作洁。"

案:国语周语:"有神降于莘,内史过曰:‘国之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 ’"又晋语:"优施曰:‘必于申生,其为人也,小心精洁。 精洁易辱。 ’"精洁,谓精白洁净也。

〔四〕广弘明集三"凡僧"作"凡猥"。

〔五〕广弘明集三"非"作"诽"。

〔六〕崇正辨无两"之"字。

案:古书率以诗、礼代表儒家经典,此盖本于论语季氏篇,陈亢闻伯鱼过庭之训为学诗、学礼也。

庄子外物篇:"儒以诗、礼发冢。"

唐书王方庆传:"父弘直冠屦诗、礼,畋猎史传。"

〔七〕广弘明集三无"以"字。

〔八〕广弘明集三"人"作"士"。

卢文弨曰:"格犹裁也。"

〔九〕广弘明集三无"以"字。

〔一0〕崇正辨此句作"可独责其无犯乎"。

黄叔琳曰:"通论。"

〔一一〕胡寅曰:"中国圣王之治,有善则赏,有恶则刑,务为明白。 惟昏君乱世,然后覆护罪人,与之禄位,非诗、礼然也。 之推言佛之化,非孔子之所及,则其化人必◆,岂宜更有毁禁犯戒者哉?如其有之,则是佛化之未至也,又从而保芘之,是与恶人为地耳。 且儒者之教,养老宾祭必以肉,故畜之牧之以待用;今之推许僧毁禁,则僧坊可以为豕牢矣。 儒者之教,养老宾祭必以酒,故种秫造曲,糱酿之以待用;今之推许僧毁禁,则僧坊可以筑糟丘矣。 儒者之教,男婚女嫁,以续人之大伦,故通媒妁、行亲迎以成礼;今之推许僧毁禁,则僧坊可以为家室,畜婢妾,联姻娅,无不可者矣。 世有僧食肉、饮酒、豢妻子,则人恶之尤甚;之推谓礼无惭于供养,何勇于保奸,而果于戕正,颠倒迷谬,如此其甚哉!"

〔一二〕朱轼曰:"良由儒行不兴,致此讥议。 然颜公何得为堕行僧解嘲?恐幷为佛教罪人耳。"

〔一三〕广弘明集三"披"作"被"。

〔一四〕卢文弨曰:"僧衣缁,故谓世人为白衣。 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 颜氏此言,又显为犯戒者解脱矣。"

器案:释氏称在俗人曰白衣,以天竺之婆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衣也。

六朝以与缁流并称,则曰缁素,或曰黑白。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

若能诚孝〔一〕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二〕,不必剃落须发〔三〕;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四〕,非大觉之本旨也〔五〕。

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

身计国谋,不可两遂〔六〕。

诚臣徇主而弃亲〔七〕,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八〕,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九〕;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一0〕?若能偕化黔首〔一一〕,悉入道场〔一二〕,如妙乐之世〔一三〕,禳佉之国〔一四〕,则有自然稻米〔一五〕,无尽宝藏〔一六〕,安求田蚕之利乎〔一七〕?

〔一〕诚孝即忠孝,之推避隋讳改。

〔二〕严式诲曰:"须达为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只园精舍之施主也,见经律异相。"

器案:又见须达经及中阿含须达多经。

向楚先生曰:"金光明经:‘流水长者见涸池中有十千鱼,遂将二十大象,载皮囊,盛河水置池中,又为称祝宝胜佛名。 后十年,鱼同日升忉利天,是诸天子。 ’清孙枝蔚泽物图徙鱼诗云:‘东坡居士非诗人,流水长者之后身。 ’即引此也。"

器案:范摅云溪友议下金仙指:"李群玉尝断僧结党屠牛捕鱼事曰:‘远违西天之禁戒,犯中国之条章,不思流水之心,辄举庖丁之刃。 ’"葛立方韵语阳秋十二:"金光明经"卷四流水品"载流水长者子以象负水,救十千鱼,生叨利天,可谓悲济之极,报验之速矣。 厥后见于记传,有放得金,放龟得印者,其类甚多,遂使上机生无缘之慈,下士冀有因之果,皆流水长者子之慈意也。"

亦举流水长者救鱼事,以为仁惠之证。

〔三〕广弘明集三"剃"作"剔","须"作"髦"。

徐鲲曰:"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 ’"器案:四十二章经:"除须发而为沙门。"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剃除须发,而被法服。"

〔四〕宋本"空"作"失"。

卢文弨曰:"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 ’如淳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

〔五〕广弘明集三"旨"作"指"。

赵曦明曰:"僧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 ’"卢文弨曰:"阿育王经:‘如来大觉于菩提树下觉诸法。 ’佛地论:‘佛者,觉也,觉一切种智,复能开觉有情。 ’"〔六〕广弘明集三:"遂"作"道"。

〔七〕颜本、程本、胡本、朱本"徇"作"◆",是后起字。

诚臣即忠臣,避隋讳改。

〔八〕卢文弨曰:"易蛊上九爻辞,‘不屈’作‘不事’。"

〔九〕崇正辨"隐"作"释"。

卢文弨曰:"庄子有让王篇。 辞相,如颜阖、庄周之辈皆是。"

〔一0〕广弘明集三句末有"也"字。

〔一一〕广弘明集三"偕"作"皆"。

卢文弨曰:"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集解:‘应劭曰:“黔亦黎黑也。"

’”

〔一二〕卢文弨曰:"梁书处士传:‘庾诜,字彦宝,晚年尤遵佛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 ’"钱大昕恒言录五:"通典:‘隋炀帝改郡县佛寺为道场。 ’是道场本寺院之别名也。 今以作佛事为道场。"

〔一三〕严式诲曰:"观无量寿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 ’"

〔一四〕续家训及各本"禳"作"穰",广弘明集三作"儴",随函音义曰:"儴,而章反。 佉,丘迦反。"

卢文弨曰:"当作‘儴’。"

赵曦明曰:"佛说弥勒成佛经:‘其先转轮圣王名儴佉,有四种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 ’"郝懿行说同。

崇正辨"佉"作"袪"。

〔一五〕广弘明集三"稻"作"◆",随函音义曰:"◆,音庚,与粳同。"

崇正辨作"◆"。

器案:大楼炭经郁华曰品:"有净洁粳米,不耕种自然生出一切味,欲食者取净洁粳米炊之。 有珠名焰珠,着釜下,光出热饭。 四方人来悉共食之,食未竟,亦不尽。"

自然◆米,即谓无因待而自生者。

山海经海外南经臷\国,郭璞注:"大荒经云:‘此国自然有五谷衣服。 ’"又大荒南经:"有臷\民之国……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

郭璞注:"言自然有布帛也,五谷自生也。"

隋书王劭传上言文献皇后生天:"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

自然义并同。

〔一六〕严式诲曰:"维摩诘经佛道品:‘以佑利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 ’"器案:南史郭祖深传:"梁武时,上封事曰:‘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向使偕化黔首,悉入道场,衣谁为织?田谁为耕?果有自然米稻,无尽宝藏乎?’"颜氏此文,即袭用之。

〔一七〕崇正辨"乎"作"也"。

胡寅曰:"圣人之道,成己则推而仁民,仁民则推而爱物,正身则推而齐家,齐家则推而治国平天下,但有先后之序,而无不可两遂之计也。 之推不知,乃视之所学于孔子者,而驰心外求,宜其差跌之远也。 儒有不事王侯,辞荣避世,如汉祖之“四皓",光武之严陵,举世求之,不过数人而已。

时君表异之,以风化天下,崇廉耻,兴礼让,既得优贤之礼,又无蠹民之害,何不可之有?今僧徒所在以千万计,游手空谈,不耕不织,而庸夫愚子,十人居九,皆得免于赋役,诚为有国之大蠹,岂可与逸民高士同科而待哉?据今之世,鬻祠部度牒为僧,一人纔费钱百余,又皆裒人之财而非出己也。

以他人之财,而易终身之安逸温饱,所以奸宄愚庸之人,皆乐为之。

农夫辛勤,输纳王税,岁岁有常而无已,又有丰凶水旱之变,其苦最甚,较其利,诚不如为僧之优也。

然良民日少,赋役日减,而坐食者益众,善为国者,不计目前利入之微,而思耗蠹生民之大,必有觉于斯术矣。

之推又曰:‘使黔首皆入道场,则有自然◆米,无尽宝藏,何用田蚕之利。

’夫佛以乞丐为化,忘廉耻,弃辞让,见人之有者,卑身下意以求之,言福利益以诱之,张地狱酷毒以劫之,必得而后已,不顾其它也。

所以积少为多,虽贫而富,不籍耕桑,衣食自足;苟有廉耻之人心已不为矣,又况圣人之道乎?”卢文弨曰:"今之缁徒,每艳称极乐国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此理之所必无者,只可以诳诱贪痴惰窳之庸夫耳。 夫非勤身苦力,而坐获美利,君子方以为惧,辞而不居;即信如斯言,亦必非意之所乐也。"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

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一〕。

世有魂神〔二〕,示现梦想〔三〕,或降童妾〔四〕,或感妻孥,求索饮食〔五〕,征须福佑,亦为不少矣〔六〕。

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七〕;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八〕?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九〕?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一0〕,顿欲弃之哉〔一一〕?凡夫蒙蔽〔一二〕,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一三〕;若有天眼〔一四〕,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一五〕?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一六〕,济时益物。

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七〕。

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一八〕,树立门户〔一九〕,不弃妻子〔二0〕,未能出家〔二一〕;但当兼修戒行〔二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二三〕。

人生难得〔二四〕,无虚过也。

〔一〕广弘明集三无"似"字。

崇正辨此句作"人没后与前身似朝夕尔"。

〔二〕崇正辨"魂神"作"神魂"。

淮南子说山篇高注:"魄,人阴神也;魂,人阳神也。"

〔三〕广弘明集三"示"作"亦"。

〔四〕广弘明集三"童"作"僮"。

〔五〕颜本"求"作"取"。

〔六〕卢文弨曰:"世亦有黠鬼能效人语言。 有久客在外者,其家思之,鬼即为若人语其家,言客死之苦,求索征须,无所不至,未几,而其人归矣。 此焉可尽信为真实哉!"

〔七〕广弘明集三"业"作"德"。

〔八〕崇正辨"而论"作"论之"。

广弘明集三"安可不为之作地乎"作"可不为之作福地乎"。

〔九〕广弘明集三"预"作"以"。

〔一0〕卢文弨曰:"昭七年左氏传:‘子产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此神爽即精爽也。”

器案: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孙楚除妇服诗:"神爽登遐,忽已一周。"

〔一一〕广弘明集三"哉"作"乎",下有"故两疏得其一隅,累代咏而弥光矣"二句。

卢文弨曰:"疏与疏同。 汉书疏广传:‘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广为太傅,兄子受字公子,为少傅,在位五岁,乞骸骨,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既归,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与娱乐。 子孙几立产业基址,广曰:“自有旧田庐,足以共衣食,此金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此云得其一隅者,盖子孙固当爱护,而己为尤重,两疏则知重己矣,是得其一隅也。

此两句正与上文意相足。”

胡寅曰:"转化之说,佛氏所以恐动下愚,使之归其教也。 破其说者,散于后章,因事而言,不一而足;同志之士,宜共思其非,以趋于正,勿为所惑也。 世传死人附语,大抵多是妇人及愚夫,其所凭者,又皆蠢然臧获之流耳,未闻有得道正人死而附语,亦未闻刚明之士为鬼所凭,此理灼然易见也。 至于求索饮食,征须福佑,此何等鬼耶?之推爱护神爽,为之作地,亦可笑矣,亦可哀矣,不知死生之故甚矣,亦不知鬼神之情状极矣,亦为先师不肖之子孙,忝辱厥祖,无以加矣。"

〔一二〕广弘明集三于此分段,"蒙"作"蒙"。

〔一三〕广弘明集三"今"下有"生"字。

〔一四〕赵曦明曰:"金刚经:‘如来有天眼者。 ’涅盘经:‘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 ’"

〔一五〕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邪"作"耶"。

〔一六〕卢文弨曰:"见左氏昭十二年传。"

器案:传文云:"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语本论语颜渊篇。

〔一七〕广弘明集三无"耳"字。

〔一八〕傅本"观"作"顾"。

续家训"汝曹若观俗计"作"人生居世,须顾俗计",辨正论信毁交报篇作"人生居世,须顾存俗计"。

卢文弨曰:"观疑规字之误。"

〔一九〕六朝人最重门户,故颜氏此书中数以为言,后娶篇云:"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治家篇云:"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

皆其证也。

〔二0〕续家训、广弘明集三此句作"不得悉弃妻子"。

〔二一〕续家训"未能"作"一皆"。

辨正论"家"下有"者"字。

广弘明集三此句作"一皆出家者"。

〔二二〕广弘明集"行"作"业"。

辨正论此句作"犹当兼行"。

〔二三〕续家训"世"下衍"出"字。

广弘明集三、辨正论"津梁"作"资粮"。

〔二四〕黄氏日钞七九晓谕新城县免雠杀榜:"人生难得,中土难生。"

盖即本此。

儒家君子〔一〕,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二〕。

高柴、折像〔三〕,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四〕。

含生之徒〔五〕,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

好杀之人〔六〕,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七〕,且示数条于末〔八〕。

〔一〕何焯曰:"宋本误连上文。"

器案:自此以下,至于篇末,广弘明集二六引作"诫杀家训",盖唐代家训本,此下自为一篇,以诫杀为目,法苑珠林一一九着录之推诫杀训一卷,且以之单行也。

〔二〕赵曦明曰:"见孟子梁惠王篇。"

〔三〕广弘明集"折像"作"曾◆",注云"一作‘折像’。"

沈揆曰:"家语弟子行:‘高柴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后汉方术传:‘折像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芽。 ’"赵曦明曰:"后汉书:‘折象,字伯武,广汉雒川人。 ’"〔四〕广弘明集此句作"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

〔五〕拾遗记三周灵王录曰:"含生有识,仰之如日月焉。"

含生犹言有生。

〔六〕广弘明集句首有"见"字。

〔七〕广弘明集"悉"作"具"。

〔八〕续家训曰:"之推正言杀生报应之事甚多,意在戒杀。 至于言:‘为子娶妇,责妇家生资,蛇虺毒口,诬骂妇家,如此之人,鬼夺其算。 ’此言不俟三世,立即有报,恶之之甚也,因亦戒贪。 又引高柴、折像事,所谓高柴者,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孔子曰:‘启蛰不杀,则顺人道也;方长不折,则仁恕也。 成汤恭以恕,是以日跻。 ’盖汤去网三面故也。 折像者,父国,有赀财二亿,家僮八百。 像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芽,感多藏厚亡之义,乃散资产,周施亲疏。"

梁世有人〔一〕,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二〕,每沐辄二三十枚〔三〕。

临死〔四〕,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五〕。

〔一〕法苑珠林七三、翻译名义集二"世"作"时"。

〔二〕翻译名义集"光"下有"黑"字。

〔三〕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鲍本、汗青簃本及广弘明集、法苑珠林、辨正论信毁交报篇陈子良注、翻译名义集"辄"下俱有"破"字。

又法苑珠林、翻译名义集"枚"下有"鸡卵"二字,辨正论注有"鸡子"二字。

〔四〕广弘明集、法苑珠林、辨正论注、翻译名义集"死"作"终"。

〔五〕广弘明集、法苑珠林、辨正论注、翻译名义集"发中但闻"乙作"但闻发中","鸡雏声"作"鸡儿之声"。

江陵刘氏〔一〕,以卖鳝羹为业〔二〕。

后生一儿头是鳝〔三〕,自颈以下〔四〕,方为人耳〔五〕。

〔一〕法苑珠林"江陵"上有"梁时"二字。

〔二〕广弘明集、法苑珠林、一切经音义九九引俱无"羹"字。

〔三〕宋本"头"上有"俱"字,广弘明集、法苑珠林七三、又九一"头"下有"具"字,御览九三七"头"下有"目"字,辨正论注"头"下有"真"字。

今案:有"具"字是,"俱"字、"目"字、"真"字,俱形近之误。

〔四〕广弘明集、辨正论注及御览引"以"作"已"。

〔五〕辨正论注"耳"作"身"。

王克为永嘉郡守〔一〕,有人饷羊〔二〕,集宾欲燕〔三〕。

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四〕。

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五〕。

须臾,宰羊为羹〔六〕,先行至客〔七〕。

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八〕;方复说之。

遂作羊鸣而死〔九〕。

〔一〕广弘明集无"守"字。

法苑珠林七三"王克"上有"梁时"二字,亦无"守"字。

今案:无"守"字是。

赵曦明曰:"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 ’"器案:北周书王褒传:"江陵城陷,元帝出降,褒与王克等同至长安,俱授仪同大将军。"

又庾信传:"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数十人;高祖惟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

即此人也。

〔二〕辨正论陈注"饷"作"饟"。

〔三〕抱经堂校定本"燕"作"燕",宋本、续家训及各本都作"燕",今据改。

〔四〕陈录善诱文:"王克杀羊,羊奔客而拜诉。"

即本颜氏此文。

〔五〕辨正论注"固"作"因"。

〔六〕广弘明集"羊"下衍"者"字。

辨正论注"羊"作"毕"。

〔七〕三辅黄图一:"始皇三十五年,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

行炙,谓以盘盛炙肉,传递至各客座前也。

〔八〕法苑珠林七三"叫"作"噭"。

〔九〕广弘明集"遂"作"还"。

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一〕,经刘敬躬乱〔二〕,县廨〔三〕被焚,寄寺而住〔四〕。

民将牛酒作礼〔五〕,县令以牛系剎柱〔六〕,屏除形像

〔七〕,铺设床坐〔八〕,于堂上接宾〔九〕。

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一0〕,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

饮噉醉饱〔一一〕,便卧檐下。

稍醒而觉体痒〔一二〕,爬搔隐疹〔一三〕,因尔成癞〔一四〕,十许年死〔一五〕。

〔一〕赵曦明曰:"宋书州郡志豫章太守下有望蔡县,汉灵帝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县名曰上蔡,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二〕法苑珠林脱"乱"字。

卢文弨曰:"梁书武帝纪下:‘大同八年春正月,安城郡民刘敬躬挟左道以反,内史萧诜委郡东奔。 敬躬据郡,进攻庐陵,取豫章,妖党遂至数万,前逼新淦、柴桑。 二月,江州刺史湘东王遣中兵曹子郢夺之,擒敬躬,送京师,斩于建康市。 ’"

〔三〕卢文弨曰:"广韵:‘廨,古隘切,公廨也。 ’"

〔四〕辨正论注作"寄在寺住"。

〔五〕辨正论注作"民将牛酒祖令"。

〔六〕续家训无"剎"字。

法苑珠林无"柱"字。

太平广记一三一此句作"县令以牛击杀"。

卢文弨曰:"剎,初◆切,旛柱也。 释玄应众经音义:‘剎,字书无此,即●字略也。 ’案:开元尊胜幢作●字。"

器案:隋诸葛子恒造象记作"●"。

〔七〕辨正论注"形像"作"佛像"。

〔八〕辨正论注作"布设床座",一切经音义九九"铺"作"抪",云:"或作‘铺’。"

〔九〕辨正论注"堂"上有"佛"字。

太平广记"宾"下有"客"字。

〔一0〕大正藏法苑珠林校记云:"宋、元、明本及宫寮本,‘阶’作‘陛’。"

刘淇助字辨略四:"径,直也。"

〔一一〕法苑珠林"噉"作"啖"。

广弘明集、法苑珠林"醉饱"作"饱酒",辨正论注作"饱醉"。

卢文弨曰:"噉,徒滥切,亦作啖、啖,同。"

〔一二〕宋本"稍"作"投"。

广弘明集、法苑珠林、辨正论注作"投醒即觉体痒"。

卢文弨曰:"玉篇:‘痒,余两切,痛痒也。 又作痒,同。 ’"李慈铭曰:"案:痒,说文本字作蛘。"

〔一三〕罗本、何本及辨正论注、太平广记"爬"作"把"。

广弘明集"隐疹"作"●疹",太平广记作"瘾胗",大正藏法苑珠林校记云:"宫寮本、明本作‘瘾疹’。"

辨正论注及大正藏法苑珠林校记引宋本作"隐轸"。

卢文弨曰:"玉篇:‘●疹,皮外小起也。 ’"

〔一四〕法苑珠林此句作"因尔须臾变成大患"。

卢文弨曰:"癞,说文作疠,恶疾也。"

〔一五〕广弘明集此句作"十余年死",法苑珠林作"经十余年便死",大正藏校记云:"宋、元、明本,‘年’作‘日’。"

辨正论注作"十年方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一〕,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二〕。

思达遣一部曲守视〔三〕,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四〕,凡戮十余人〔五〕。

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一〕续家训无"杨"字。

广弘明集、辨正论注无"守"字。

法苑珠林"杨"上有"梁"字,大正藏校记云:"宋、元、明及宫寮本‘梁’上尚有‘时’字。"

赵曦明曰:"晋书地理志:‘弋阳郡统西阳县,故弦子国。 ’宋书孝武纪:‘大明二年,复西阳郡。 ’"

〔二〕颜本、程本、胡本、朱本及法苑珠林引"饥"作"饥",二字古多混用。

〔三〕辨正论注"视"作"捉"。

卢文弨曰:"续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四〕""原作"腕",今据宋本校改,与诫兵篇合;辨正论注作"臂"。

〔五〕辨正论注:"戮"作"截","人"下有"手"字。

齐有一奉朝请〔一〕,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噉之不美〔二〕。

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三〕,举体如被刀刺〔四〕,叫呼而终〔五〕。

〔一〕广弘明集"齐"下有"国"字,法苑珠林有"时"字。

卢文弨曰:"宋书百官志下:‘奉朝请,无员,亦不为官,汉东京罢省,三公、外戚、宗室、诸侯多奉朝请。 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 ’朝,陟遥切;请,疾政切。"

〔二〕续家训、广弘明集、辨正论注、太平广记一三一引句首有"则"字。

〔三〕辨正论注"大"作"便"。

〔四〕辨正论注此句作"触肤体如被刀刺"。

〔五〕法苑珠林"叫"作"噭",大正藏校记引宋、元、明及宫寮本作"●"。

案:龙龛手鉴卷一言部:"●,音口,先相口可。"

与叫字义别,或是释行均望文生训也。

辨正论注"终"作"死"。

江陵高伟〔一〕,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二〕。

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三〕。

〔一〕法苑珠林作"齐时江陵高伟"。

〔二〕赵曦明曰:"淀,堂练切,玉篇:‘浅水也。 ’案:北方亭水之地,皆谓之淀。 此幽州淀,疑即今赵北口地。"

〔三〕御览九三五引无"每"字。

世有痴人〔一〕,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

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二〕不足,倚作舅姑之尊〔三〕,蛇虺其性,毒口加诬〔四〕,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五〕,不顾他恨。

但怜己之子女〔六〕,不爱己之儿妇〔七〕。

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八〕。

慎不可与为邻〔九〕,何况交结乎〔一0〕?避之哉〔一一〕!

〔一〕器案:广弘明集无此条,则所见本不在此篇,当从宋本入涉务篇为是。

〔二〕事文类聚后十三"生资"作"奁资"。

〔三〕宋本及事文类聚"尊"作"大"。

〔四〕宋本及事文类聚"毒"作"恶"。

〔五〕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此句作"却云教以妇道,不孝己身",事文类聚作"却教成妇,不孝己身"。

〔六〕罗本、傅本、程本、何本"但"作"怛"。

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何本、朱本"怜"作"怜"。

〔七〕宋本此句作"不爱其妇",事文类聚作"不顾其妇"。

〔八〕器案:初学记十七、御览四0一引河图:"黄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赐算三万六千,又赐纪二千;圣人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凡人得三万六千。 一纪主一岁,圣人加七百二十。 ’"初学记同卷又引河图:"孝顺二亲,得算二千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

抱朴子对俗篇:"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者夺算,随所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 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

又微旨篇:"按:易内戒及赤松子经及河图记命符皆云:‘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 ’"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云:"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臧琳拜经日记九云:"纪算,谓年寿也,十二年谓纪,百日为算。"

〔九〕宋本作"不得与为邻",事文类聚同。

〔一0〕续家训及各本此句作"仍不可与为援,宜远之哉",今从宋本。

事文类聚"交结"作"结交"。

〔一一〕赵曦明曰:"宋本在涉务篇末,俗本在此。 今案:此段亦言因果,附此为是。"

器案:唐、宋人所见归心篇,自"儒家君子尚离庖厨"以下为诫杀篇,此段言因果不言诫杀,仍当宋本附列涉务篇为是,赵说非是。

又鲍本、事文类聚重"避之哉"三字。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