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附录一 刘师培杨子法言校补 [学行卷第一]
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
李注:"驾,传也。"
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注引作"仲尼之驾税矣";又引李范"上脱"弘"字。 "曰"税,舍也"。
是李本"驾说"作"驾税",上有"之"字;"者也"作"矣"。
今本挩李注诂"税"之词,正文复异,"古"税"字亦作"说"。 或李本正文亦作"说",选注所引,亦用正字。 "知非李本之旧。
又案:注文"驾,传也"三字如系李注,似"传"字当读传遽之"传",今下注又云"传言",知非李注。
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李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也。"
案:李本"说"字亦当作"税"。
驾其所税,谓驾其既息之道也。
今注以传言为训,明系以"言"训"说",亦非李注。
螟●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类我,类我。"
久则肖之矣。
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
李注:"肖,类也。 蜾臝遇螟●而受化,久乃变成蜂耳。 七十子之类仲尼,又速于是。"
案:文选刘伶酒德颂注引"●"作"蛉","太平御览九百四十五、广韵十五青、叶大庆考古质疑六、史容山谷诗外集注二引同。 广韵二十四果又作"臝"作"蠃"。 "引"速哉!七十子"作"速哉!若二三子"。
又引李轨注云:"螟蛉,桑虫也;蜾蠃,蜂虫也;肖,类也。 蜂虫无子,引桑虫蔽而殪之,幽而养之,祝曰:‘类我。 ’久则化而成蜂虫矣。 速疾哉!二三子受学仲尼之化疾也。"
据彼引,是李本"七十"作"二三",注文亦殊。
今本惟"肖,类也"三字与同,嗣外均非李注,即正文亦非李本也。
羿、逢蒙分其弓。
案:分当训裂。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李注:"桐,洞也。 桐子,洞然未有所知之时,制命于师也。"
案:嘉佑本注文"洞也"作"侗也",下"桐子"亦作"侗子",当据正。
汉书礼乐志:"桐生茂豫。"
颜注训桐为通。
刘攽刊误云:"桐,幼稚也。 杨子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 ’"据彼说,盖以"桐"谊同"僮"。
俞正燮云:"桐读为僮。"
"癸巳存稿。 "本此。
师者,人之模范也。
"徐养原考异云:"一本无‘也’字。" "案:初学记十八引有"也"字,"也"非衍文。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
案:孟子尽心上篇疏云:"杨子云:‘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如,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 ’"
为其不舍昼夜与?
案:王观国学林九引此文及问道篇"不舍"字并作"舍",谓舍字之意与论语"不舍"不合。
是所据本作"不舍"。
满而后渐者,其水乎?
李注:"水满坎而后进,入学博而后仕。"
"考异云:"宋刻一本无。" "案:事类赋注七引"渐"作"进",疑涉注误。
御览五十九引注"学博"作"博学",当据订。
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
"世德堂本作"欤"。 "案:文选女史箴注、王融曲水诗序注所引并无"好"字,御览百八十八引同。
"戴望校本引。 ""好"疑后人所增。
盖既言斧藻,不必更着"好"字矣。
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
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
或曰:"颜徒易乎?"曰:"世德堂本无"曰"字。 ""睎之则是。 昔颜常睎夫子矣。"
案:文选运命论注、御览八百九十七引"睎"并作"希"。
运命论注又引李轨云:"希,望也。 言颜回尝望孔子也。"
谢朓辞隋王笺注亦引"希骥"语,复引李轨云:"希,望也。"
与运命论注引同。
今本并挩。
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
案:文选苏武古诗注引"睹"作"睹",又引宋衷曰:"辰,龙星也;参,虎星也。 我不见龙、虎俱见。"
疑宋衷注本作"辰、参"。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世德堂本上有"而"字。 "至于山。
案:御览六百七引"至于海"作"归于壑"。
事类赋注引"不至"作"而不至","而"字当有。
是故恶夫画也。
李注:"画,止。"
案:御览六百七引"也"上有"者"字;五十三引"画也"作"住者",引注"画,止"作"住,止"。
使我怀金纡紫,其乐不可量已。
"世德堂本作"也"。 "案:文选鲍明远拟古诗注引无"不"字,"已"作"也";宦者传论注、让平原内史表注及后汉书宦者传注亦引"已"作"也"。
""也"与"邪"同,"不"字当衍。 "宦者传论注引李轨曰:"朱,绂也。"
拟古诗注引李轨曰:"金,金印也。"
后汉书注并引之。
""朱"字迭。 "今本并挩。
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案:温公从宋、吴本无"之至"二字,非也。
修身篇云:"公仪子、董仲舒之美之邵也。"
此文句例正与彼同。
之卓之至,犹云卓且至。
曰:"有教立道,无心仲尼;有学术业,无心颜渊。"
"音义云:"天复本并作‘无止’。 一止云天复本‘心’作‘止’。" 案:音义一本云云,盖谓他本校引天复本。 "案:两"心"字嘉佑本并作"止"。
"无止"即下文所云"孰御"。
彼文李注云:"孔子习周公,颜回习孔子,无止之者。"
是其说。
""术"与"述"同。 "
[吾子卷第二]
童子雕虫篆刻。
案:颜氏家训文章篇、后汉书杨赐传注、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注、杨修与临淄侯笺注并引"雕"作"雕","白帖八十六引同。 惟王观国学林九引此并下文"雕刻"作"雕",引"玉不雕"作"雕"。 "
或问景差。
"音义云:"旧本作‘景●’。" "
案:嘉佑本正作"●"。
又史记屈原传"景差",索隐云:"杨子法言及汉书古今人表并是‘景瑳’。"
足考唐本异文。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如孔氏之门用赋也。
案:意林引"用赋也"作"而用赋","御览五百八十七引同。 "引"如"作"若","淫"作"媱"。
或问苍蝇红、紫。
李注:"苍蝇间于"世德堂本作“乎"。 "白、黑、红、紫,似朱而非朱"世德堂本作"紫"。 "也。”
"世德堂本"也"上有"非朱之义四字。 "案:俞樾平议云:“苍蝇则何间白、黑之有?疑原本本作‘苍駹’。"
其说非也。
李注所言本属古训,诗小雅青蝇郑笺已标此谊。
楚辞九叹云:"若青蝇之伪质。"
王注云:"青蝇变白成黑,变黑成白。"
文选曹子建赠白马王诗亦曰:"苍蝇间白、黑。"
盖蝇淆白、黑,红、紫乱朱,同为有害于色,故杨子并言。
艺文类聚九十七及御览九百四十四并引此文入蝇部,足证李说非讹。
又案:类聚引注无"也"字,亦作"非朱",明本注误,疑非李本之旧。
多哇则郑。
李注:"多哇者,淫声繁越也。"
案:文选东京赋注、谢灵运拟陈琳诗注、养生论注并引李注云:"哇,邪也。"
今本挩。
"李既训哇为邪,或此注"淫声繁越"亦非李注。 "
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李注:"如玉如"世德堂本作“之"。 "莹,磨而不磷。
今屈原放逐,感激爰变,虽有文彩,丹青之伦耳。”
案:龚鼎臣东原录云:"嘉佑中,予在国子监,与监长钱象先进学官,校定李轨注杨子法言。 后数年,乃于唐人类书中见‘如玉如莹’一义,惜其未改正也。 ‘或问:屈原智乎?曰:如玉如莹,爰见丹青。 ’轨注云:‘夫智者达天命,如玉加莹"一",磨而不磷。 ’往日不知其误,遂改轨注以就文义耳。"
据龚说,似以作"加"为正。
今考此语本于佚论语,说文引之,近儒考辨甚详。
古籍所称,多作"如"字。
如隶释十一高阳令杨着碑云:"其德伊何?如玉如莹。"
又蔡邕集幼童胡根碑云:"实有令仪,而气如莹。"
是"如莹"本非误字,故初学记廿一、山堂考索前集二十一并引此作"如"。
惟李以磨而不磷为释,似注本作"加"。
"初学记亦引作"如"。 "加、如形近,惟不得以"如"为误字耳。
又案:考索引注"之伦"作"之论",亦通。
"一""加"字原本讹作"如",形近而误,今改。
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
案: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注引"诸"作"如"。
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
案:文选褚渊碑文注引"升"作"登","峛崺"作"迤逦"。
"答东阿王书注亦引作"迤逦",惟袁本作"峛崺"。 "据慧琳一切经音义七十八云:"‘峛崺’或作‘逦迤’。"
"文选甘泉赋:"登降峛崺。" 李注云:"邪道也。" "是两文古通。
"御览六百十三引邹子曰:"夫观书者,譬犹登东岳而知丘陵之●也,浮沧海而知江河之不广也。" 意与此同。 "
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
李注:"末,无。"
案:御览七百七十引注作"末,无之也"。
山●之蹊。
案:御览百八十八引"●"作"径","戴校引。 "二字古通。
曰:"子户乎?"曰:"户哉!户哉!"
案:御览引无上"曰"字;"户哉"作"我户哉",无下"户哉"二字。
"我户哉"与"子户乎"相应,似属古本。
见草而说。
"音义云:"天复本作‘见羊而悦’。" "案:文选枣据杂诗注、御览七百六十六、九百二并引"说"作"悦"。
绿衣三百,色如之何矣?
李注:"绿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世德堂本作“杂色"。 "不可以入宗庙。”
案:类聚十五引裴頠女史箴云:"绿衣虽多,无贵于色。"
说本此。
据裴说,盖为绿为贱色,即诗邶风绿衣毛传所云"绿,间色"也。
李云:"领色杂"。
盖以绿衣为缘衣。
缘谓缘饰,即礼记深衣篇所云:"纯袂缘纯边。"
与裴似异。
震风陵雨。
李注"陵,暴。"
案:御览十、洪兴祖楚辞九章补注引"陵"作"凌",文选陆机连珠注引注作"陵雨,暴雨也"。
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李注:"帡"世德堂本“帡"上有"夏,大也"三字。 "幪,盖覆。”
案:文选连珠注引"夏"作"厦",御览十引注亦有"夏,大也"。
三字,当从明本。
又案:连珠注引此文,下有"帡,莫经切;幪,真公切"八字,亦古音。
[修身卷第三]或问"治己"。
曰:"治己以仲尼。"
案:御览八百九十七引此文,夹注云:"问治己何用?益以用孔子之道。"
疑李注挩文。
仲尼奚寡也。
案:御览引此文,夹注云:"言学孔子道多,而成者何少也。"
疑亦李注。
荧魂旷枯,糟"音义云:"李轨读‘糟’如字。" "莩旷沈。
李注:"莩,孰"考异云:“一本作‘熟’。" "也。”
案:"糟"字当从柳注易"精"。
淮南淑真训云:"夫人之事其神而娆其精营"一",慧然而有求于外,"高注“营彗"连读,失之。 "此皆失其神明,而离其宅也。”
荧、营古通。
""营"即老子"营魄。" 后汉书寇荣传:"营魂识路之怀。" 李注云:"老子曰:‘载营魄。 ’犹营魂也。" "荧魂、精莩,即淮南所谓"精营"。
又荀子赋篇云:"血气之精也,志气之荣也。"
成相篇云:"思之精,志之荣。"
管子内业篇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
精、营对文,亦与此文荧、精意合。
"李注不改字者,盖以"糟"犹淮南道应训"糟粕荧魂",糟粕别精粗言之。 ""一""营"下原本有旁书小字"句",盖校补作者以之示句读,今删。
敢问四轻。
案:意林引作"何谓四轻"。
[问道卷第四]
或曰:"音义云:"天复本无‘或曰’二字。" ""事虽曲而通诸圣。"
案:"或曰"二字衍。
请问礼莫知。
"音义云:"天复本作‘请问莫知’。" "李注:"言已有礼制,则有尊卑。"
案:"礼"字涉注而衍,温公从天复本,是也。
或问:"雕刻众形者匪天与?"曰:"以其不雕刻也。"
案:北堂书钞百四十九引"雕刻"作"刻雕"。
"引"曰"作"因",误。 "
如物刻而雕之。
案:御览二所引迭"物"字,是也。
及搥"音义云:"旧本皆从手。" 案:据此则音义所据本不从手,当作"槌"。 "提仁义。
案:宋云翻译名义集半满书籍篇引"搥"作"槌"。
惟圣人为可以开明,佗"考异云:"一本作‘他’。" "则苓。
案:管子宙合篇云:"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
下文释之曰:"奋,盛;苓,落也。"
彼文明、苓对文,"此文"开明","开"与"闿"同。 李注训发,似非。 "与此文同,即此文所本。
苓义诂落,当从彼说。
或问"世德堂本作"曰"。 ""太古涂民耳目"。
李注:人以为太古不"世德堂本作"下"。 "如绝礼乐以涂塞人之耳目。”
案:文选剧秦美新云:"弛礼崩乐,涂民耳目。"
亦即绝礼乐言。
彼注引六韬云:"先涂民耳目。"
据李云,涂塞似亦读"涂"为"●"。
御失其道,则天下狙诈咸作敌。
李注:"失其御则反间"考异云:“宋刻一作‘闻’。" "背叛。”
案:范祖禹唐鉴六引"敌"作"逆",与注义合。
刀不利,笔不铦,"音义云:"或作‘钻’,误。" "而独加诸砥,不亦可乎?
李注:"刀钝砺之以砥,笔秃铤削"世德堂本作“铦之"。 "以刀,申、韩行法,欲以救乱,如加"世德堂本无"欲"字、"加"字。 "刀砥,亦所以利也。”
案:意林及御览三百四十六引"独加诸砥"作"宜加砥"御览作“●"。 "削。”
据注,以砥释刀,以铤削释笔,"削"字应有。
[问神卷第五]
李注:"□能测乎天地之情。"
案:嘉佑本缺处乃"心"字。
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李注:"天以精粹覆万物,各成其类。"
案:书钞百四十九引注"类"下有"也"字。
""成"作"色",误。 "
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案:玉烛宝典二云:"韦昭所注国语,一本云‘化为玄蚖’。 昭解云:‘蜥蜴类’。 杨子法言云‘龙蟠于泥,蚖其肆矣’,即是此虫。 李轨同。"
今注无诂蚖之词,疑挩。
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李注:"手者,桎梏之属。"
案:"手"疑"●"误,即古"●"字。
荀子富国篇:"垂事养民。"
杨注:"垂,下也。"
是●为降抑之义。
盖或人以不受拘执为不制,杨子以志不降抑为不制也。
说苑权谋篇"东郭垂",韩诗外传"垂"作"牙","手"即"●"误,知古籍"垂"恒作"●"也。
至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
李注:"本百篇,今有五"世德堂本误“四"。 "十九,故曰过半。”
案:李合伪古文数之,故曰"五十九"。
若杨子所言,自指今文二十九篇,故曰"不备过半"。
今亡夫。
案:王观国学林一引"夫"作"矣"。
周书噩噩尔。
李注:"不阿附"考异云:“宋刻作‘阶’。" "也。
案:御览六百八引注"阿附"作"可名",是也。
下周者,其书谯"音义云:"俗本作‘谁’,旧本皆作‘谯’。" "乎?
李注:"下周者秦,言酷烈也。"
案:御览六百八引"谯"作"憔悴","悴"字疑衍。
憔、谯古通。
温公从宋、吴本作"谁",误矣。
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
案:书钞九十五引"郭"亦作"郛"。
君子小人见矣。
案:文心雕龙书记篇引"见"作"可见"。
人病以多知为杂。
案:"以"字疑衍,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无。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李注:"童乌,子云之子也。"
案:王楙野客丛书八云:"童乌,旧说谓杨子云之子小名。 有一老先生读法言,谓‘吾家之童’为句,‘乌’连‘乎’字,作‘呜呼’字读,谓叹声。 似亦理长。 仆观后汉郑固碑曰:‘大男有杨乌之才,年七岁而夭。 ’苏顺赋:‘童乌何寿之不将?’是时去子云未远,所举想不谬。 于是知童乌为子云之子小名。"
其说是也。
童乌见御览所引刘向书。
九龄而与我玄文。
李注:"童乌九龄而与杨子论玄。"
案:音义云:"与音预。"
白帖二十及八十七两引并作"预",预谓参预,义较李注为长。
"如李说,必增字乃通。 "
或问经之艰易。
案:文选连珠注引"艰"作"难",下同。
盍势诸名卿,可几也。
李注:"盍,何不也。 势,亲也。 名卿,亲执政者也。 言何不与之合势而成名也。"
案: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势"作"执"。
势无亲训,疑李本旧作"执"字,执即"●"省。
国语周语云:"居寝有●御之箴。"
韦注:"●,近也。"
●有近训,故李注诂亲,谓亲近名卿也。
"注文"亲执政","亲"字衍。 "今本作"势",与韩非子有度篇"●在郎中"今作"势在"例同。
注文"言何"以下又以势为合势,与亲训殊,疑非李注。
汉书颜注引韦昭说云:"言有势之名卿,庶几可不朽。"
与李异。
不屈其志。
案:文选颜延年侍游蒜山诗注引"屈"作"诎",与汉书合。
辨命论注引作"不诎其节"。
而耕乎岩石之下。
案:文选注两引"乎"作"于"。
御览八百廿二引"岩"作"岩",叶梦得避暑录话上引作"岩"。
名振于京师。
案:文选侍游蒜山注引"振于"作"震乎",避暑录话亦引作"震","与汉书合。 盖据温公本。 "史容山谷诗外集注五引作"而名震于京师"。
愆语,君子不出其口。
李注:"欲闻其义。"
案:此注应在"何谓德愆"下,今本误移此文"愆"字下。
此文"愆语"联词,犹云过失之语,非愆为或人所问之词也。
[问明卷第六]
匪天也夫?
案:御览二引"匪"作"惟"。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李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
案:"慕"字惟宋衷本作"篡",温公言之甚详。
后汉书逸民传:"弋人何篡?"注谓诸本或作"慕",法言作"篡",又引宋衷注,训篡为取。
文选逸民传论注引法言作"弋者"或作“人"。 "何篡”,亦引宋衷注。
"音义引后汉书注所载宋注,与今选注所引悉同。 "又云:"今‘篡’或为‘慕’,误也。"
并据宋本。
野客丛书六云:"杨子云法言:‘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一本作‘纂’,故退之诗云:‘久嫌弋者纂。 ’"案:韩集酬崔十六少府三十韵诗云:“久嫌弋者纂。" 字不作"纂"。 王伯大音释引方崧卿云:"杨子:‘鸿飞冥冥,弋人何纂焉。 ’古本及后汉书均然,盖篡取之义也。 然今本杨子亦作‘慕’,非也。" "仆观后汉逸民传序及注云云引节乃是‘篡’字,非‘纂’字也,故陈子昂碑曰‘弋人何篡,鸿飞高云。
’张曲江诗曰‘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则用元字。
梁肃四皓赞曰‘弋者何思,鸿飞冥冥’,又转为‘思’字,是‘何慕’宋本或作‘纂’也。
据李云不能制御,与宋注训取不同,李本自不作‘篡’,类聚九十引作‘慕’,自据李本。
白帖九十四引作‘弋者何篡’,据宋说改”。
"梁肃云:"何思"亦据作"慕"之本。 "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
李注:"匪尧之庭则不降步也。"
案:周礼考工记:"且其匪色必似鸣矣。"
郑注:"故书‘匪’作‘飞’。"
是飞、匪互通。
此文"匪"字疑亦"飞"假,若如李说,必增字而后通。
蜀庄沈冥。
案: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作"蜀严湛冥"。
"世说新语注十八引此亦作"沈"。 "
举兹以旃。
案:旃当诂表。
汉书颜注云:"旃,亦之也。"
非是。
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李注:"灵场,鬼神之坛祠也。 "世德堂本挩“祠也"二字。 "灵场所以为威,可冥"世德堂本作"宜"。 "夜,而不可白日。”
案:灵场盖即受禅灵坛。
""灵坛"见魏受禅碑。 "此节谓禅让至重,尧无轻禅许由之事。
其曰"灵场之威"云云者,"威"与"严"同。
盖谓授禅之际,厥典至严,不得于幽隐行之。
若如或说,不啻于昏夜私为授受也,故曰"宜夜矣乎"?
朱鸟翾翾,归其肆矣。
李注:"朱鸟,燕别名也。 肆,海肆也。"
案:御览九百二十二引此文,又引侯苞"即侯芭。 "注云:"朱鸟,燕别名;肆,恣肆也。"
说与李殊。
"音义亦云:"注非也。 朱鸟往来以时,不累其身,放肆自遂。" 与侯注同。 "
而卒死于说难。
案:"难"字当衍。
[寡见卷第七]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
案:书钞九十五引"辩"作"辨",下同。
意林引"事"作"地"。
春木之芒兮,援我手之鹑兮。
李注:"春木芒然而生,譬若孔氏启导人心,有似援手而进。"
案:温公从宋、吴本"芒"作"芚",当从之。
注云"芒然",亦"芚然"之误。
美言不文。
案:御览三百九十引"美"作"至"。
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一。
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
李注:"鞶,大带也;帨,佩巾也。"
案:后汉书儒林传论引"学也"作"学者",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御览八百十五引同。
后汉书注云:"‘鞶’或作‘幋’。"
选注引注文"巾也"下有"喻今之文字烦多,非独华藻也。 巾、带皆文之如绣也"二十字,今本并挩。
又案:"三年通一"下,李刻据卢校本无"经"字,嘉佑本有之,当据补。
雷震乎天,风薄乎山。
案:文选颜延年曲水诗序注引"乎"作"于"。
使起之用兵每如斯。
案:温公从宋、吴本无"用"字,疑非。
史记吴起传集解引有"用"字,"如"作"若"。
航人无楫,如航何?
李注:"虽有舟航,而无楫棹,不能济难;虽有人民,而无礼乐,不能熙化。"
案:御览七百七十一引"楫"作"烜",引注作"喻有民无礼乐治也",系约引,"治"上有挩字。
"疑今注"熙化","化"本作"治"。 "
航安,则人斯安矣。
案:类聚七十一引"则人"作"而民",御览七百七十亦引作"人"。
[五百卷第八]
李注:"五百□□,非通经之言。"
案:嘉佑本作"五百岁一圣"。
仲尼开迹,将以自用也。
李注:"欲行其道,制素法也。"
案:"素法"疑当作"素王法"。
曰:"知之则曷为不用?"曰:"不能。"
曰:"知圣而不能用也,可得闻乎?"
案:类聚二十、御览四百一引"曰知之"作"若知之",类聚引无"也"字。
逆其所顺。
案:类聚、御览并引"顺"作"从"。
捐其所能。
案:御览引"捐"作"损"。
非天下之至。
"音义云:"天复本‘至’下有‘德’字。" "案:御览引"至"下有"圣"字。
关百圣而不惭。
案:"关"与"贯"同,犹礼记杂记下"关毂"即"贯毂"也。
占天地。
李注:"言皆"世德堂本作“能"。 "占之。”
案:注文"皆"字当作"能",盖正文衍"地"字,校者易注以就之。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
李注:"渐东满。"
案:嘉佑本注文"渐"上有"以"字。
既望则终魄于东。
案:书钞一百五十引"终魄"作"魄落"。
●之而已矣。
案:礼书一百十二引"●之"作"亦檠之"。
庄、杨荡而不法。
案:晋书王坦之传载所着废庄论引"荡"作"放荡"。
邹衍迂而不信。
李注:"迂回不可承信。"
案:史记封禅书云:"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说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此文"迂"字即怪迂之"迂"。
汉书郊祀志颜注云:"迂谓回远也。"
[先知卷第九]
忽眇绵作◆。
李注:"眇绵,远视。"
案:文选江赋注云:"●眇,远视貌。 法言曰:‘眇绵作炳。 ’"●音绵,与李说同。
学林六引作"忽忽眇绵作炳",疑非。
政善而吏恶,一勤也;吏善而政恶,二勤也;政、吏骈恶,三勤也。
李注:"政,君也;骈,并也。"
案:书钞七十七引作"一曰善政,二曰吏善政恶,三曰政、吏戒恶,此曰三勤也"。
"戒"乃"咸"讹。
"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李注:"骈,并也。" "
之谓恶政。
案:御览八百十九引作"此谓恶政也"。
圣君少而庸君多。
案:文选辨命论注引"庸"作"乱"。
"裕孚案:"文选各本多作‘庸’。" "
修之以礼义。
案:"修"当作"循"。
循与顺同,"说文:"循,顺行也。" "犹云顺之以礼义也。
"古籍修、循互讹,弗具引。 "
吾见玄驹之步。
李注:"玄驹,蚍蜉子也。"
案:"孙诒让札迻云:“‘步’当作“走’。"
今考玉烛宝典十二引"步"作"●","似"走"字艹书之误。 "又引郭璞蚍蜉赋云"感萌阳以潜步"。
文心雕龙物色篇亦云:"盖阳气萌而玄驹步。"
据郭、刘二文,似"步"非误字。
象龙之致雨也,难矣哉!
案:续汉书礼仪志注引无"也"字,"难"作"艰"。
君之不才。
案:御览九百二十八引作"君乏才"。
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
案: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此文,又引李注曰:"埏埴为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今本挩。
"选注又有"埏,失然切"四字,盖隋、唐以前李注音义文。 "
刚则甈。
案:学林八引杨子音义曰:"甈,五计切,破罂;又力制切,破瓦。"
今本音义挩。
"学林引本文"甈"误"甔",又云:"太刚则有玻裂之患也。" "
譬犹日之中矣。
案:事类赋注一引"矣"作"乎"。
什一,天下之中"世德堂本无"中"字。 "正也。
李注:"什一税民,天下之中赋正法也。"
案:事类赋注一引作"什一之税,天下正也",亦无"中"字。
据李注,"中"字应有。
[重黎卷第十]
羲近重,和近黎。
案:书尧典疏引此文,申之曰:"是羲承重,而和承黎矣。"
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李注:"再言‘盖哉’者,应难以事,未有近其理哉。"
案:事类赋注一、御览二引无"应难"二字。
北史信都芳传载芳四术周髀宗自序云"一":"汉成帝时,学者问盖天。 杨雄曰:‘未几也。 ’问浑天。 曰:‘几乎!’言盖差而浑密也。"
亦无"应难"二字,当系衍文。
"注云"应难以事",盖谓杨子难盖天八事。 ""一""宗"字原本讹作"周",据北史本传改。
至蠡策种而遁,肥矣。
案:"肥"即易下经"肥遯"之"肥",肥与蜚同。
六国蚩蚩,为嬴弱姬。
案: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引此文,注云:"方言:‘蚩,悖也。 ’"
守失其微。
"音义云:"本或作‘徽’。" "案:作"徽"是也。
嘉佑本亦作"徽",尔雅释诂:"徽,善也。"
守失其徽,犹言伤其美。
天胙光德,而陨明忒。
李注:"天之所福,光显有德。 而令陨之者,明乎秦、楚忒恶之所致。"
案:嘉佑本注文"令"作"今"。
故天之胙,为神明主。
案: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注引作"故天因而瑞之",王命论注引作"故天因而胙之",又引"天因胙之",是古本当有"因而"二字,今本挩。
胎籍三正。
案:此语盖本书甘誓"怠弃三正"。
胎、怠同声假用。
越与"音义云:"俗本作‘兴’。" 世德堂本亦作"兴",从宋﹑吴本。 "亢眉,终无桡辞,可谓伎矣。
李注:"有才伎也。"
案:伎众亢眉及无桡言,与曲对文。
疑与史记项羽传"枝梧"义同。
庄子齐物论释文引司马彪云:"枝,柱也。"
是其谊。
李说非。
自令之间而不违。
案:"自令之间",犹云独善其间。
不能移。
案:学林二引"不"上有"项"字。
劘虎牙矣。
案:史容山谷诗外集注六引"劘"作"摩"。
张辟疆之觉平、勃。
案:学林八引音义:"辟,必益切;又蒲必切。"
今本音义挩下四字。
"学林二又云:"观辟疆启陈平之语,殆非十二龄所能言,当从汉书作‘十五’也。" "
始六之诏。
"音义云:"天复本作‘始元之初’。" "案:嘉佑本"六"下有"世"字,是也。
始六世者,谓高帝至武帝计六君。
"李刻据卢校本无"世"字,与宋、吴本同。 "
事得其宜之谓义。
案:孟子题辞解疏引作"谓之义"。
四皓、韦玄。
"音义云:"天复本作‘四皓、韦玄成’。" "案:嘉佑本正引"韦玄成"。
栾布之不涂。
"音义云:"天复本作‘不倍’。" "案:嘉佑本亦作"倍"。
"倍"字疑非。
不涂,犹云弗伪饰。
左氏。
曰:"品藻。"
案:类聚五十四引"氏"下有"传"字。
[渊骞卷第十一]
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
案:戴校云:"据温公集注,则古本无‘巽’字。 今考后汉书光武纪注引有‘巽’字,似唐本已然。"
请"世德堂本下有"问"字。 "孟轲之勇。
案:御览四百三十七引"请"作"或问","问"字当有。
鲁仲连●而不制,蔺相如制而不●。
案:学林九引作"●而不剀","剬而不●",释云:"皆读音旨兖切,乃鱄、剸二字正音。"
则所据之本不作制。
陈骙文则上引两"制"字亦作"剬"。
"引"●"误"伤"。 "
使知国如葬,则吾以疾为蓍龟。
案:文选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如"作"若","龟"作"蔡",下有"也"字。
周之顺、"音义云:"俗本作‘周之倾’"。 "赧以成周而西倾。
案:音义云:"顺靓王及赧王也。"
俞正燮说亦同,"癸巳存稿。 "其说似确。
惟书钞四十二引"顺"作"从",立义似别。
忠不足相也。
李注:"相,助也。"
案:"相"乃"●"讹。
晏子春秋杂下:"望之相相然。"
王氏杂志云:"‘相’当作‘●’。 说文:‘●,高貌。 ’"此文讹"●"为"相",与彼例同。
忠不足●,犹云功不足崇也。
焉可谓之义乎?
李注:"义者,臣子死节乎君亲之款也。"
案:嘉佑本注文"款"作"难",当从之。
实刺客之靡也。
案:文选吴都赋刘注云:"靡,美也。 杨子法言曰:‘聂政、荆轲,刺客之靡。 ’"盖本书古训。
角"世德堂本作"甪"。 "里先生。
案:洪括隶释十六、陈骙文则上亦引作"甪",与温公所引或本同,当从之。
菑"世德堂本作"灾"。 "异董相。
案:文选辨命论引"灾异董相",又引李轨曰:"董相,江都相董仲舒也。"
今本挩。
叔孙通。
曰:"椠人也。"
李注:"见事敏疾。"
案:椠无敏训,疑与荀子"渐诈"义同。
陈平之无悟。
李注"内明奇画,外无违悟。"
案:李注盖读"悟"为"啎"。
据文选长笛注引法言注:"遻,触也,五故切。"
似即此文佚注。
遻、悟、啎三字并古通。
或李本旧作"遻",陈揆文则上引作"无◆",与温公所据宋、吴本同,则俗本也。
又案:文选陆机汉高功臣颂注引宋仲子法言注云:"张良为高祖画策六,陈平出奇画四,皆权谋,非正也。"
即此文及上张子房语宋注。
非夷尚容。
李注:"非夷、齐,是柳下惠,戒其子以尚同。"
案:注本汉书朔传惟"尚容"作"尚同",疑李本正文"容"亦"同"字。
文选颜延年陶征士诔曰:"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疑据此。
"有李仲元者,人也。"
"其为人也,奈何?"曰:"不屈其意,不累其身"一"。"
案:意林引"意"作"志","累"作"辱"。
华阳国志"意"亦作"志",国志称:"李弘,字仲元,成都人。 以德行为郡功曹,一月而去。 州命从事,常以公正谏正为志。"
"又国志赞云:"仲元抑邦家仪形。" "三国志蜀秦宓传载宓与王商书,论严君平、李弘立祠事云:"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以沦。"
均本此。
"一""不"字原本讹作"又",据法言正文改。
则西山之饿夫与东国之绌臣。
案:文选陆机连珠注引"绌"作"黜",意林引作"逐臣"。
[君子卷第十二]
人以巫鼓。
"音义云:"天复本作‘又以巫鼓’。" "李注:"巫鼓犹妄说也。"
案:"鼓"疑"瞽"省,犹云巫史。
或问:"圣人之言,炳若丹青。"
案:后汉书来歙传注引"炳"作"明",公孙述传注引"圣人"作"王者",疑误。
"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注亦引,同今本。 "
如回之残,牛之贼也,焉德耳?
李注:"言复甚也。"
案:谢应芳辨惑编一引"德"作"得"。
据宋咸注云:"假令颜行之残,冉行之贼,则安得不朽之业如此?"似"德"字旧亦作"得"。
[孝至卷第十三]
故孝子之于齐,见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宾。
李注:"夫齐者,交神明之至,故致齐三日,乃见其所谓齐者。"
案:俞樾平议云:"‘祭’疑‘齐’字之误。"
其说是也。
据李注,似亦作"齐","祭"涉下文"不祭"而误。
礼书七十六正引作"齐不宾",当据订。
死生尽礼,可谓能子乎!
案:上四字乃答词,下五字乃或人问词。
无已泰乎?
案:御览八百四十九引"泰"作"太",下同。
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
李注:"得养育之本,故能资生斯民也。 得资生之业,是故系之一人也。 一人之得统御天下者,以百姓之心为心。"
案:李说迂曲,必增字而后通。
以意揆之,此中三"得"字似均"中"字假文。
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郑注云:"故书‘中’作‘得’"吕氏春秋行论篇:"以中帝心。"
高注云:"中犹得。"
淮南齐俗训:"天之圆也,不得规。"
文子自然篇"得"作"中"。
此均中、得互通之证。
斯文作"得",与周礼故书例同。
天地之中斯民,即礼记礼运篇所谓人者天地之心也。
斯民之中一人,又缁衣篇所谓民以君为心也。
心矣之"心",指君心言,李以百姓之心为释,亦非。
或问群言之长。
案:文选文赋注引此文,又引宋衷曰:"群,非一也。"
或问"泰和"。
曰:"其在唐、虞、成周乎?"
案:文选宋元后哀策文注引"泰"作"太",七启注、求自试表注亦引作"太","乎"作"也"。
又七启注引注文云"天下太和也",求自试表注亦引"天下太和"四字,今本挩。
珍膳宁餬。
"世德堂本作"◆",注同。 "
李注云:"宁餬,餬其口也。"
案:御览八百四十九引作"曼餬"。
"书钞百四十二亦引作"宁"。 "
不亦享乎。
李注:"嫌礼胡如此,太盛也。"
案:平议云:"‘享’当作‘厚’。"
其说是也。
据李注,似亦作"厚",故云"太盛"。
御览八百四十九正引作"厚",当据订。
可不享。
"世德堂本下有"乎"字。 "李注:"言如此不可不以盛礼待之也。"
案:御览引作"不可不厚也",当据订。
注云"盛礼",似亦以盛训厚。
否则介鳞易我冠裳。
案:后汉书杨终传注引"介鳞"作"鳞介"。
或问"劳功"。
曰:"日一日劳,考载曰功。"
李注:"日一,日犹日日也。 考,成也。 周而复始以成其岁,故曰功。"
案:此节劳、功并文,正文"日劳"当作"曰劳",与"曰功"对文。
注文"日一日"当作"日一",日一即日省言,故曰"犹日日"。
今本"一"下衍"日"字,因误正文为"日劳",误矣。
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
案:此乃杨子自述其作书之岁也。
以史考之,当为平帝三年。
此书成于居摄前,故称新莽为汉公。
互相勘验,厥证益昭。
李注不察,以汉公为称其前美之词,并杂引新事缘饰杨书,以为慨寄微言,箴规深切。
所谓本无其意,妄欲强合也。
"或以重黎篇羲和为莽官。 今考汉书平帝纪:"元始元年,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杨子所云,即属此秩,非王莽所改大司农也。 "
[序]案:序篇引入汉书本传。
其文字小有异同者,如"恣乎情性"、"冠乎群伦",汉书"乎"并作"于";昔在圣考,作"在昔";"忽恍"作"曶怳";"莫尚"作"莫上","一概"作"壹概";以及"遐"字作"假","范"字作"范","欢"字作"驩",是也。
或古字两通,或字体稍别,具详温公所引,兹不悉着。
恣乎情性。
案:黄氏日钞引"乎"作"于"。
终后诞章乖离,诸子图徽。
李注:"诸子应时而作诡世之言。"
案:温公从宋、吴本"终"作"然",与汉书合。
李读"终后诞章"为句,似非。
"诞章"二字当连下文"乖离"读六字为句。
徽、◆古通,当从俞正燮说。
汉书作"微",亦假字。
陈施于意。
案:汉书"意"作"亿"。
颜注引李奇曰"布陈于亿万事也",系本书古谊。
动不克咸,本诸身。
李注:"克,能;咸,皆。"
案:李读"动不克咸"为句,似非。
"咸"当下属。
孟子离娄篇:"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即此所本。
咸本诸身,犹彼文皆反求诸己。
动与行同,不克犹不得也。
神心忽恍。
"世德堂本作"忽怳"。 "案:罗大经鹤林玉露三引作"忽恍"。
譔先知。
案:汉书亦作"先"。
宋祁引景本作"光",似误。
[法言逸文]
或问:"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曰:"原也过以浮"一",如也过以虚。 过浮者蹈云天,过虚者华无根。 然原上援稽古,下引鸟兽,其着意子云,"或本作“虚",是也。 "长卿亮不可及。”
"文选宋书谢灵运传论注引法言。 案:"然原"以下,似非本书。 "
周穆王少不好学,至乎耄长。
"御览八十五引杨子法言。 ""一"原本"浮"下有"过"字,据文选宋书谢灵运传论注引法言,此"过"字当在"如也"下,今正之。
[杨子法言校补校勘记]
裕孚既校杨子法言校补讫,复得先生手◆数页,亦题"法言校补",与前互见异同,有足资参证者。
不忍割弃,因刊诸校勘记中。
片玉碎金,都为瑰宝,固不妨兼收并载也。
郑裕孚记。
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
"学行。 "李注:"斧藻犹刻桷丹楹之饰。 楶,栌也。"
案:"好"字后人所增也。
既言斧藻,则不必更有"好"字。
太平御览一百八十八引此文无"好"字,此古本无"好"字之确证。
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考异云:"宋、吴本无‘之至’二字,温公从之。"
案:"之至"二字非衍文。
修身篇"公仪子、董仲舒之才之邵也",与此句词例正同。
之卓之至,犹言卓且至也。
盖或人以颜子所苦为问,杨子答之谓颜子所苦在于孔子之道既卓且至,难于跻及,故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不得以"之至"为衍文。
或问苍蝇红、紫。
"吾子。 "李注:"苍蝇间于白、黑。"
俞云:"苍蝇则何间白、黑之有?疑原文本作‘苍駹’。"
案:俞说无他证,且蝇、駹字形匪近。
李注所言,本属古训,诗小雅青蝇郑笺已标此义。
文选曹子建赠白马王诗曰:"苍蝇间白黑。"
盖苍蝇能淆黑白,故凡黑白相淆者,以苍蝇为喻。
苍蝇能淆黑白,与红紫之乱朱物异,而有害于色则同,故杨子并言之。
俞盖未达斯旨。
曰:"子户乎?"曰:"户哉!户哉!"
案:御览一百八十四引此无上"曰"字,"户哉!户哉"!作"我户哉"!无下"户哉"二字。
"我户哉"与"子户乎"相应,似属古本。
它则苓。
"问道。 "管子宙合篇云:"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
下文释之云:"奋盛苓落也。"
宋注:"‘苓’当为‘蒙’。"
吴注:"苓,苓耳也。 苓耳徒有其名,而无聆闻之实。"
俞云:"当读为笭,言如车笭也。"
案:吾子篇云:"好说而不要乎仲尼,说铃也。"
李注:"铃以喻小声。"
此文之"苓",盖即彼"铃"字之假字也,言惟圣人能开明,余皆所闻弗远也。
李于此文无注,盖以"铃"字已注释于前,"苓"与"铃"同,故不加释训。
此"苓"当作"铃"之确据。
"此条改前作。 "
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问神。 "李注:"手者,桎梏之属。"
宋注:"当作‘干’。"
吴注:"手,持也,执也。 虽以非礼见囚,终不能执而戮之。"
俞云:"‘手’当为‘午’。 午,啎也。 不午者,不逆也。"
案:上云"龙以不制为龙",其上又言"圣人不制,则何为乎羑里",则手义当与制近,"手"乃"●"之误也。
"●"即古"●"字,见说文我部。
说文云:"●,草木华叶下●。"
●恒作"垂",荀子富国篇:"垂事养民。"
杨注:"下也。"
则●有降抑之义。
不●者,犹言不屈不抑也。
言文王虽囚,终不因囚而诎,故曰"不●",盖或人以不受拘执为不制,扬子以志不屈抑为不制也。
古"●"字恒书作"●",故说苑权谋篇"东郭垂",吕览重言作"牙",牙即"●"字之讹。
是古籍恒用"●"字也。
至书不备者过半矣,而习者不知。
李注:"本百篇,今五十九,故曰过半。"
案:李合后世伪古文尚书数之,故曰五十九。
若扬子所言,则指今文二十八篇言,故曰不备者过半。
然其说足破汉博士以尚书为备者之妄。
九龄而与我玄文。
李注:"童乌九龄而与扬子论玄。"
案:与犹举也。
举训左传襄二十七年"使举此礼"之"举"。
与我玄文,犹言记诵太玄之文也。
李说非。
议其教化。
"先知。 "案:"议"读若"仪"。
仪为仪型之"仪",犹言准一其教化也。
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
案:"修"当作"循",循与顺同。
"说文:"循,顺行也。" 淮南本经训:"五星循轨。" 高注:"顺也。" "循之以礼义,犹言顺之以礼义也。
古籍循、修互讹,说别见。
守失其微。
"重黎。 "音义:"微或作徽。"
案:作"徽"是也。
尔雅释诂:"徽,善也。"
书尧典:"慎徽五典。"
徽亦训善,即"媄"字之假。
失其徽者,犹言失其善也。
宋嘉佑本正作"徽"。
天胙光德,而陨明忒。
李注:"天之所福,光显有德,而令"当作“今"。 "陨之者,明乎秦、楚忒恶之所致。”
案:"明"借为"盲"。
贾谊新书大政篇曰:"萌之为言也,盲也。"
明假为盲,犹萌之训盲也。
与望诸即萌都,●通作"诗墉风载驰毛传:",贝母也。" 尔雅释草作"●"。 "同例。
白虎通八风篇云:"清明者,青芒也。"
亦其证。
吕氏春秋音初篇云:"天大风晦盲。"
高注:"盲,瞑也。"
则明忒之义与光德相反。
光德者,明而善也;明忒者,闇而恶也。
言天于明而善者赐以福,闇而恶者覆其位。
明忒与光德对文。
李说非是。
自令之间而不违。
李注:"自令与始皇并心为无道。"
案:"令"与"善"同,"之"与"是"同。
自令之间而不违,犹言独善于无道之朝而不去也。
"之间"指秦之朝廷言。
始六之诏。
考异云:"温公曰:‘李本作始六世之诏。 宋、吴本作始六之诏。 ’音义曰:‘天复本作始元之初,今从之。 ’卢云:‘宋本作始六之诏。 ’案:如天复本,文理最顺。 但未知李本如是否。 宋、吴本尚可通。 若监本,则不可通矣。 宋刻既与宋、吴同,今姑从宋、吴本。"
案:作"始六世之诏"是也。
六世者,汉由高祖至武帝,计六君也。
诏谓制令之属。
尔雅释诂训"基"为"始",始犹基也。
始六世之诏者,言霍光之治以先世之制令为其基,犹言本六世之令也。
与贾谊新书过秦篇"奋六世之余烈"词例相似。
作"始元之初"者,则俗儒不达"始"字之义所妄改也。
宋嘉佑本亦作"始六世之诏"。
栾布之不涂。
案:不涂犹言不伪饰。
言布哭彭越,顺情而发,对于高祖,不饰伪言也。
嘉佑本作"倍",疑后人所改。
◆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
"渊骞。 "考异云:"案:温公曰:‘宋、吴本作巽以扬之,今从李本。 ’而今本仍与宋、吴本同。 卢云:‘李本巽作翼。 ’又云:‘有误,今姑缺疑。 ’""以上考异。 "俞云:"李本无‘巽’字,亦无他字。 今各本皆作‘巽以扬之’,盖据宋、吴本。"
案:"巽"字系衍文,即"翼"字讹文之并入者也。
今当据李本删。
忠不足相也。
李注:"相,助也。"
俞云:"相与观近。"
案:"相"当作"●"。
晏子春秋杂下:"望之相相然。"
王氏杂志云:"‘相’当作‘●’。 说文:‘●,高’。"
此文讹"●"为"相",与彼同例。
忠不足●,犹言忠不足崇也。
焉可谓之义也。
李注:"义者,臣子死节乎君亲之款也。"
案:李注"款"字系"难"字之讹,宋嘉佑本正作"难"。
有李仲元者,人也。
案:李仲元见华阳国志,名弘,成都人,志载其事甚详。
又三国志蜀秦宓传载宓与王商书论严君平、李弘立祠事,即其人也。
又下文"不屈其意",华阳国志引"意"作"志"。
或问"泰和"。
曰:"其在唐、虞、成周乎!""孝至。 "案:文选曹子建求自试表李注引此文,"泰"作"太","乎"作"也"。
此系故本。
"也"与"邪"同,后人不达其义,改"也"为"乎"。
文选注引李注有"天下太和"四字,今挩。